大道通玄要

佚名Ctrl+D 收藏本站

经名:大道通玄要。六卷。底本出处:敦煌写本:一、P・2456,二、P.2466,三、SP・3618,四、P・2363,五、罗振玉贞松堂藏本,六、SP・3839。

大道通玄要卷第一 并序

P.2456(后)

惟至道之为妙言,默不足以载之。随心所及,称谓斯显,故视之不见,名之曰无;弥落无穷,号之为有。有无皆得而其体常玄;强名遍陈而其实弥外。是能周流六虚,淘铉万物,注之不满,酌之不竭。渊兮宴覆载之所宗,生化之始母。是以修身治国,罔弗由之;性灵云云,咸注耳目,故乐饵虽美,不若淡言可尊;拱璧盈前,不如坐进此道。自玄老度关,五千垂训,时或隐显,世有行藏,经法仍传宗涂度关,视听之流,莫能钻仰,见其若此。乃于中兴十有五载,开三洞之灵文,采众经之秘义,以类相从,集为八十一品,应阳九之圆数,号曰《大道通玄要》,别序九科,名众妙品义,以为开唱之法,庶使文约易览,修入有方,世道交兴,微言不坠矣。

道品

升玄内教经卷第八

太极真人前进作礼,请问道根:不审大道以何为身?生出何许,名之为道?道言:子之所问,真为深要,当为子等次次解说。夫道玄妙,出于自然,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淘育乾坤,号曰无上玄道。太上三炁,三炁玄元始也,无上正真道也。神奇微远,不可得名。若论其大,则苞含天地,弥罗无外,布神化炁,表乎八极,高天卑地,无大不大;若论其小,入于细微,豪芒之纤,不足为比。甚玄之妙,无小不小,而成生万物,制御诸天,统摄三万六千种道,大无不覆,小无不入,清虚无为,淡然无上。

老子道经卷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始,有名万物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瞰,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文子道元第一

老子曰:道者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此五者道之形体也。虚无者道之含也,平易者道之素也,清静者道之鉴也,柔弱者道之用也。反者道之常也,柔者道之刚也,弱者道之强也,纯粹素朴者道之干也,虚者中无载也,平者心无累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不与物杂,粹之至也,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妙真经卷上

道曰:虚而白者,吾宅也。道者,质真无形,无有音声,非有言也。人欲传于知道者,借言以通意,虚者天地之动也,白者神明之所居也。天地之初皆从道来,有炁而未有形,法自然而白,白之中未有体也。

灵宝自然经诀

太上玄一真人曰:太上无极大道、无上至真、玄居虚无、无形自然,紫微台上极虚无之上,上无覆天、下无覆地,故曰无上至真大道。

大道通玄要卷一

上清太极宝签上说卷

君曰:道者混然,是生元梁,元燕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故道有大归,是为素真,故非道无以成真无,真无以成道,道不成其素,安可见乎!是以为大归,见而谓之妙成而谓之道,用而谓之性,性与道合,犹道之体。

庄子外篇知北游第廿二

东郭子问道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蚁蚁。曰:何其下也?在梯薜,曰:何其愈下也?曰:在瓦飨。S:何其愈甚也?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猪,每下俞况。

道生一品老子德经卷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以为和。上

清经三天正法卷

道曰:吾生眇莽之内,甚幽幽冥冥,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内生乎太无,太无变化而三界明焉,一界清一梁白一煞黄,三黒混沌生乎太虚,因空而立洞,因洞而入无,因无而生有,有生而而入空,空无之化,虚生自然。上梁曰始,中界曰元,下界曰玄,玄燕所生,出乎空;元燕所生,出乎洞;始梁所生,出乎无。故一生二,二生三,三三化生以至九玄,从九返一乃入道真,界清成天,滓凝成地。中柴为和,以成乎人,三黒分判,万物禀生。又曰天地交运,二象合真,阴阳降煞,上应九玄,流丹九转,结呆为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故人象天地,燕法自然,自然之煞,皆九天之精,化为人身。

灵宝洞玄法轮经卷

太上玄一真人曰:夫天地建立,元始分判,阴阳开化,五行列位。无上无下,无天无地,无大无小,无色之内,无形之外,皆禀受空洞,以添为宗,宗生于始,始生于元,元生于玄,三生万物,莫不相承,纲维八极。

神仙钩注经

夫虚寂之积,积而有炁;有炁之积,积而元一生焉。元一之炁积,积而有精神;精神之煎积,积而有灵游之热运焉。灵游之亲积,积而有淳粹之气赋焉。灵游阳而无所不生,淳粹阴而无所不形,无所不生,皆生生自运而自生,非运生而为生,故生无不生也。故曰灵岀自运,非运而自运,故能运无不运,无所不形,皆形形自为而自形,非为形而为形,故形无不形也,故曰运至自为,为非为而自为,故能为无不为,是以灵运自运,运而不穷,大象自象,象而不劳,物形自形,形而不烦,天地自象,象而剖判。阴阳自运,运而陶蒸,阳精所淘,上为圣人,下为巨昆山岳之结;阴精所蒸,上为月望,下为冥海川渎之疏。

妙真经卷上

道曰:故易而为一者,吾号也。言道未始而有,故谓之一。一即醇粹质真、无为杂糅,故谓之一。天得一以清而无不覆,地得一则宁而无不载。日月得一则明而无不照,真人法则之,浑形而为一则无一不能为,神明知而为一则与鬼神共化,视而为一则无不见,听而为一则无不闻,心通而为一则无不知。吾,我也;号,名也。人能浑其形而为一,即我之名号也。

文子九守第三

老子曰:天地未形,幽幽冥冥,浑而为一,河水清澄,重浊为地,精微为天,离为四时,分为阴阳,精气为人,烦气为虫,刚柔相成,万物乃生。精神本乎天,骨骸根乎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可存,故圣人法地顺天,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刚,四时为纪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失者死,顺者生,故静漠者神明之宅,虚无者道之所居,夫精神所受于天而骨骼所禀于地,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升玄内教经第三卷

修道无定方,要以一为宗,一性不变异,古今如虚空。大人握玄本,无心应物通,普现诸色相,权术救黎蒙。爱憎无彼此,高下靡不从,功业无巨细,终与至玄同。

人品

妙真经卷上

道曰:万物人为贵,人能使形无事、神无体,以清静致无为之意,即道以合。

上清化胎精中经卷

九天丈人曰:人象天地,炁法自然。自然之炁皆九天之精,化为人身,含胎育养,九月炁盈,九月炁布,十月乃生,其结胎受化,有吉有凶,有寿有夭,有短有长,皆禀宿根结亲不纯,藏胃积滞,六府败伤,形神不固,体不受灵,死炁入孔,何由得存,徒知修学,不识此原,今以相告,一形之真,随生解结,哺育百神,体自生光,内府鲜明,神安宫宅,万炁并化。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卷

太上曰:夫人生结精,积界受胎敛血,黄白幽凝,丹紫合烟,所以凝骨生津,散布流液,四度会化,九宫一结。五神命其形躯,太一定其符藉。忽尔而立,恍尔而成,惘尔而具,脱尔而生,于是乃九神来入,安在其宫!五藏玄生,五神主焉,父母唯知生育之始我也,而成不觉帝君五神来适于其间也。人体有尊神,其居无常,出入六虚上下三田,回易阴阳,去故纳新,展转荣轮,流注元津,虚生内结,以成一身,濯质化练,变景光明。

文子微明第七

中黄子曰:天有五方,故地有五行,声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人,五五廿五,故天地之间有廿五人。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圣人,次五有德人、贤人、知人、善人、辩人,中五有公人、中人、信人、义人、礼人,次五有士人、工人、庶人、农人、商人,次五有众人、奴人、愚人、肉人、小人。上五之与下五,犹人之与牛马也。圣人以目视、以耳听、以口言、以足行,真人者不视而明,不听而聪、不言而公、不律而从,故圣人所以动天下者,真人未尝观过焉,贤人之所以矫世俗者,圣

人未尝观焉。所谓道者,无上无下,无前无后,无左无右,万物玄同,无报◇◇

列子天瑞第一

◇◇◇◇化四有◇

大道通玄要卷第五 P.2466

反俗品

升玄经卷第三

太上曰:道陵,汝今以信心听之,当为汝说,勿怀听莹,疑或江海,先当作思道五念,尔乃悟道。一、当思道清静,秽浊求道,非正真法;二、当思道离诸色欲,色欲求道,道不可得;三、当思道动与俗反;顺俗求道,逾往逾乖;四、当思道无有禁忌,修道未体真要;五、当思道非形声法,既非形声,则无法可行。道陵,汝既已破契立盟,便善思五念,五念既立,则见道相,便能信法,自得道真。陵于是受教伏思,良久乃起,更整衣巾,长跪启曰:臣以愚鄙,伏思五教,于臣可了。臣知道清静,何以故,无形声故。臣知道不贪,何以故。无情欲故,臣知道反俗,何以故?无分别故;臣知道无碍,何以故,法性空故;臣知道无形声,何以故?无所不在故;臣知道无法可行,何以故?至无为故;至真之道,以不学为学,不求为求,不行为行,以贱为贵,以卑为高,乃能得所学、得所求、得所行、得所贵、得所高耳。臣于此道虽未通达,所信如此。

升玄经卷第八

道言:夫人生身,各有眼耳鼻口心意,而行各异。唯有愚者,目专利色,耳贪音声,意想不端,心念不清,手为之所,恶随时积,罪结天灵。夫唯贤者,独自不然,与彼俗人,事事有反,目不多瞻,见好不惊;耳不信谗,不听乱声;鼻不嗅香,芬芳之醒;口不尝甘,茹犯众生;心不相欲,财色华荣;手不奸用,足不恶行,此是道士之行者也。

老子道经卷上

众人熙熙如享大牢、如春登台,我独怕子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其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哉。纯纯俗人照照,我独如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灵宝自然经诀卷

太极真人曰:夫至人之学道行,当取人所不能取,食人所不能食,衣人所不能衣,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断人所不能断,学人所不能学,居人所不能居。成功不名有,度物元极,去末守本,弃华抱朴,执志专一,可谓大道行业之也。

入道初门品

升玄内教卷第一

太上曰:夫人道登位有廿事为灵宝初门德行之阶梯,得其门道,室可究行,梯立则功业日高。一当有智,知真知为知是知非;二当于真于是,坚信不转;三当建志,誓必得道;四当奉戒,防身口意恶;五当念此身秽恶,如怨贼、如鬼魅,思欲离,得道真形;六当勤修福业,使不断絶;七当忍苦不劳,莫生病厌;八当求好明,友经学者以为知识;九当尊经敬师,如贫遇宝;十当愿一切巨人蠕动之类同我所见,俱得离苦;十一不亏异学,求其长短;十二若异学修善道者,可访异同,冀或有益;十三若见异道长短,便生怜愍,不得讥扑称传其恶;十四当思一切生生之类,或有贫困孤独疾病,牢狱忧厄、苦痛饥寒、烦恼不安者,念欲令安;十五劝人修善,勿以耶术恐动百姓;十六除去饬好,服御巾褐;十七车床小屋,容身而已,不得奢侈。除病及游行寄住、就请;十八当离色欲,无畜妻子儿妾;十九当生慈心,不食生生有命者,肉若病亦不得食,若世有良医言食肉必差,不食必死,亦当不食;廿宿舍家,之名山,就闲静处。此谓廿事,开道初门大得之本。

灵宝经消魔卷

真人曰:夫学道之为人也,先孝于所亲,忠于所天,愍于所使,言于所友,信而可覆,谏恶杨善,无彼无此,吾我之私,不违外教,能事人道也。次絶酒色、嫉妒、煞害、奢贪、骄殆也。次断五辛肥生滋味之肴也。次令想念兼冥,心都清虚也。次服食休粮,奉持大戒,坚质劝志,导引胎息,吐纳和液,修建功德,忍人不能忍,割人不能割,行人不能行,居人不能居,衣人不能衣,食人不能食,守人不能守,学人不能学也。乃镇以灵药,滚于云牙,尸虫沉落,秽陋消灭,三宫条畅,五藏安闲矣。持长斋,久思静,咏洞经,体味众妙,兼以丹液也。能如是者,岂有不得升仙之道乎。

灵宝经三元品戒卷

天尊言:夫求道者,非苦不彻,非丹不感,非勤不获,非切不得,非志不克,非心不成也。当使形劳于始,神欢于终,得同无为,克入自然。罪滓之人,含玩珍宝,见世之欢,一时之荣,岂知有终!终归于苦,徒炭三官,长沦万劫,何时得还?故贤愚各尚,志不同,愚者贵始,贤者重终,愚智相殊,岂可言哉!

三士行品

老子德经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俗,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灵宝经欢诫法轮卷

上士勤尚,广开法门,先人后身,救度国王,损口救乏,裸形衣寒,仁及鸟兽,惠録有生,恭师奉法,恒如对神,长斋苦思,精研洞玄,吐纳煎液,心灰意勤,割弃色累,万想都泯,情和煞柔,人神并惧。如此之行,一灭一生,志不退转,克成上仙,三师备足,身登太极,位加仙卿。中士笃好,志慕在玄,开度一切,救危解患,施布功德,建立福田,君亲忠孝,柔智怀仁,愿乐三宝,晨夕修研,虚心有道,口味灵篇,爱香散华。洞入道门,滚不念饱,衣不兼寒,苦不为惓,乐不为欢,劳不怠懈,困而殊勤,众行并备,三灭三生,意志审固,克得飞行,上游太清,补九

(后缺)

 

大道通玄要卷第六 P.2456(前)

色欲剧于渴,◇◇若可度。何为进咸水,水酿益◇◇,子能善解渴,当饮天甘露。甘露香且熏,通体皆流布。天人寻香降,玄趣自然悟。熙熙永无为,长保九天祚。◇一人曰:余悉可从,唯杀生诫难,我性好瞰鸡,一食无肉了自无味,数日便瘦。◇人曰:◇◇◇肥为患,瘦益体轻,用肥何为?即为说偈曰:贤者汝莫杀,亦莫怀杀想,众生虽微微,亦悉乐生长。如何害彼命,而用以自养,自养今一时,累汝自然◇,长沦三涂中,辛苦还复往,善恶各有缘,譬如呼有◇,何不改此行,慈心以自奖,真人携手游,逍遥观浮游。

智慧戒品

宝经智慧大戒卷

天尊告太上道君曰:今当普宣通法音,开悟羣生,为诸男女解灾却患、请福度命,拨诸苦根,使生者见道,身脱八难,死者欢乐,饮食天堂,早生人中,转轮圣王,修斋求道,皆当一心,请十诫,谛受勿忘,专情默念,洞思自然,勿得杂想,挠乱形神,能如是者,便当静听。

第一诫者心不恶妒,无生阴贼,检口慎过,想念在法。

第二诫者守仁不杀,愍济羣生,慈爱广救,润及一切。

第三诫者守贞让义,不淫不盗,常行善念,损己济物。

第四诫者不色不欲,心无放荡,贞洁守慎,行无沾污。

第五诫者口无恶言,言不华绮,内外中直,不犯口过。

第六诫者减酒节行,调和气性,神不损伤,无犯众恶。

第七诫者不嫉人胜己,静竞功名,每事逊让,退身度人。

第八诫者不得评论经教,W毁圣文,躬心承法,恒如对神。

第九诫者不得斗乱口舌,评详四辈,天人咎恨,伤损神煞。

第十诫者举动施为,平等一心,人和神穆,行常使然。

天尊言修奉清诫,每合天心;常行大慈,愿为一切,普度厄世,愫«尊教,不得中怠,宁守善而死,不为恶而生,于是不退可,拨度五道,不履三恶,诸天所护,万神所敬,长斋奉诫,自得度世。太上道君不胜喜惧,稽首奉命。

可从戒品

天尊言:夫为学者,修斋求道,开度天人,作诸善功,当行十二可从而得度世者。尔宜从之,自得正真,终入无为,所愿皆成。

第一者见真经出法,开度一切,便发道意,心愿后世,得登大圣。

第二者常行慈心,愿念一切,普得见法,开度广远,无有郓翳。

第三者好乐经教,深远揽达,意志坚明,开化愚闇。

第四者尊受师训,广开劝化,令入法墙,远离盲道。

第五者信向玄妙,尊奉经诀,晨夕诵习,无有殆倦。

第六者不务荣华,断俗因缘,安心定志,所营在法。

第七者勤诵大经,愿念一切,广开法桥,为来生作缘。

第八者恒生善心,不邪不为,无嫉无害,无恶无垢。

第九者在所堕生,常值圣世,与灵宝法教相值不絶。

第十者洁身持诫,修斋建功,广救羣生,咸得度脱。

第十一者学业广览,宣通同法,预以天人,普令开度。

第十二者常与明师世世相值,受教宣化,度人无量,一切善心皆得道真。

天尊言:学士治行之法,当行十二可从之诫。能以一心行此善念,世世得见圣文,与道结缘。诸天友识,独出三界,无所墨碍。长离三恶、五道八难,神明敬护,地祇卫,门户清肃,万灾不干,可谓端座而得道也。勤为写诵,广宣同学,皆使一心齐入法门。

度生戒品

第一诫者目无广瞻,乱诸华色,亡精失童,光不明撤。

第二诫者耳无乱听,混诸五音,伤神败亡,恶声啼吟。

第三诫者鼻无广芳,杂无臭腥,易有混浊,形不澄正。

第四诫者口无贪味,脂熏之属,浊注五神,藏府溃溃。

第五诫者手无犯恶,不窃人物,贪利入己,祸不自觉。

第六诫者心无爱欲,摇动五神,伤精丧亲,体发迷荒。

天尊言:其六诫者,身之大患,来生男女,虽受人形而六情不纯,未见经教,不闻法音,形不自觉,沉迷罪门,致命短促,不竟天年。长处恶道,甚可哀怜。故说是诫,开度天人,善心信向,一意归命,尊奉圣教,闭诸恶门,则形入虚空,六通智慧。六通智慧者,洞视、洞听、洞空、洞虚、洞微、洞清,是为六通,无所不通也。六情恬夷,神自归也。何一自生也,精自固也,寿命长远,终不死也。

闭塞六情戒品

其一者见人穷急,度其死厄;见世明达,能制凶逆,年命长远,世享无极。

其二者见人穷乏,饥寒困急,损身布施,令人富贵,福报万倍,世世欢乐。其三者含血之类,有急投人,能为开度,济其死厄,见世康强,不遭横恶。其四者施惠鸟兽,有生之类,割口饴之,无所爱惜,世世饱满,常在福地。其五者度诸蠢动,一切众生,咸使成就,无有残伤,见世兴盛,不履众横。其六者常行慈心,愍济一切,放生度死,其功甚重,令人见世,居危得安,居疾得康,居贫得富,举向从心。

天尊言:其六诫者,皆以六通智慧,能施其德,行合自然。

劝助戒品

一者劝助礼敬三宝、供养法师,令人世为君子,贤孝高才,荣贵巍巍,生为人尊门族昌炽。

二者劝助治写经书,令人世世聪明,博闻眇赎,恒值圣世,见诸经教,能诵章句。

三者劝助建斋堂静舍,令人世世门户高贵,身登天堂,饭食自然,常居无为。

四者劝助香油众之,令人世世芳盛,香洁光明,容眸絶伟,天姿高秀。五者劝助法师法服,令人世世长雅,逍遥中国,不堕边夷,男女端正,冠冕玉佩。

六者劝助王父母,子民忠孝,令人世世多嗣,男女贤儒,不更诸苦。

七者劝助斋静读经,令人世世不堕地狱,即升天堂,礼见众圣,速得反形,化生王家,在意所欲,玩服备足,七祖同欢,善缘悉会,终如荣乐,法轮运至,将得仙道。

八者劝助道士众人经学,令人世世才智洞达,动静威仪,常为人师。九者劝助一切布施谏静,令人世世寿考富乐,常无怨惚。

十者劝助一切人民除嫉去欲,履行众善,令人世世安乐,祸乱不生,病者自愈、仕宦高迁,为人所仰,莫不吉佑,门户清贵,天人爱育,神魔敬护,常生福地。

天尊言:其十善劝诫,自非大道十转弟子莫能行也,能行之者与飞天齐功、与六通智慧参同,洞虚无也。身后皆得飞行云中,众圣策驾游乎十方。从此不懈,亦得位及仙王,七祖即离幽夜,升入南宫,衣饭天厨,受福自然,其法高妙,度人无量,巍巍太化,难可胜为。

本行戒品

灵宝经智慧罪根卷

天尊言:夫欲安身治国,使门户清贵,天神佑护,地祇敬爱,当修善功、•勤心斋诫,广施法门,先人后身,有惠于万物、功普于一切。功满三千,白日升天,修善有余,天降云车,弘道无已,自致不死,斯本行之上诫,可不尊奉之乎。

一者当恤死护生,救度厄难,命得其寿,不有夭伤。

二者救疾治病,济度困笃,身得安全,不有痛剧。

三者施惠穷困,拯度危厄,割己济物,无晓惜。

四者奉侍师宝,营静建舍,广作功德,无有怠倦。

五者书经校定,晨夕礼诵,供养香灯,心无赞慢。

六者修斋念道,恭尊法,内外清虚,不生秽恶。

七者退身护义,不静功名,抱素守朴,行应自然。

八者宣化愚俗,谏解恶,咸令一心,宗奉大法。

九者边道立井,殖种菓林,教化童蒙,劝人作善。四天帝王常所宗奉,普告四方正主、神界,度一切人。能奉之者,功书十天,

十者施为可法,动静可观,教制可轨,行常使然。

此十善者因缘上诫之律,十天神王所奉,能行之者飞天齐功。

持身戒品

与人君言则惠于国。

与人父言则慈于子。

人师言则爱于众。

人兄言则悌于行。

人臣言则忠于上。

人子言则孝于亲。

人友言则信于交。

人妇言则贞于夫。

人夫言则和于室。

人弟子言则恭于礼。

野人言则劝于农;

与贤人道士言则正于道。

异国人言则各守其域。奴

婢言则慎于事。

天尊言:此一十四诫持身之品,四天帝王常所宗奉,普告四方正主、神祇、人民、百姓子,咸使行此上品,參於四天,自然福堂。

能行之者,四天所貴,地祇所稱,位比仙王也。

十善戒品

天尊言:今撰上品十诫之律,可以度人,广加开化,令入法门。勤奉之者则得自然之福、无为之道也。

十戒者:

一者不得嫉妒胜己,抑絶贤明。

二者不得饮酒放荡,秽乱三宫。

三者不得淫犯他妻,好贪细滑。

四者不得弃薄老病穷贱之人。

五者不得诽谤善人,毁攻同学。

六者不得贪积珍宝,弗肯施散。

七者不得杀生,祠祀六天鬼神。

八者不得忆论经典以为虚诞。

九者不得背师恩爱,欺诈新学。

十者平等一心,仁孝一切。

天尊言:此十诫普教十方无极世界,度一切人。能奉之者,功书十天,福延九祖,拨出长夜九幽之中,上升南宫,身入光明,因缘不絶,克得神仙。

十恶戒品

天尊言:诸行并足,当避十恶,远于盲道。

一者饮酒淫色,贪欲无已。

二者阴贼世间,训谤道士。

三者轻师慢法,傲忽三宝。

四者窃取经书,妄宣道要。

五者借换不还,欺诱万民。

六者杀生贪味,口是心非。

七者不孝背恩,违义犯诸禁戒。

八者诵经忽略,瞋B自是。

九者责望人意,嗔恚四辈。

十者意断经旨,损益圣典,不信宿命,快情所为、秽慢四大、不念生道。

天尊言:此十恶之戒,不能离身。犯之者身遭众横,鬼神害命,考楚万痛,恒无一宁;履善遇恶,万向失利,死入地狱,幽闭长夜

要决十戒品

灵宝经思微定志卷

二真曰:此实简要,始蒙开明,乃有如此之妙旨而早不悟,不胜天尊成济之恩,衔荷而已,岂是今日卑辞可谢。

天尊曰:合掌谛受,法师烧香,便为说诫。一者不杀,当念众生。二者不淫犯人妇女。三者不盗取非义财。四者不欺,善恶反论。五者不醉,常思净行。六者宗亲和睦,无有非亲。七者见人善事,必助欢喜。八者见人有忧,助为作福。九者彼来加我,志在不报。十者一切未得道,我不有望。天尊曰:能受是十诫,修行如法,十方天官无不卫护,必致得道。

大道通玄要卷之六

大道通玄要卷第七 S.3618

上元戒品 中元戒品 下元戒品

上元戒品

三部品诫部有六十条,合一百八十条诫。各有阴阳、左右、水火、风刀考官典之。正月十五曰上元校诫之日;七月十五曰中元校诫之日;十月十五曰下元校诫之日。此一年三月三日,皆地上及五帝五岳灵山、三界神官及诸水府三官司罗,无穷无极,无深无远、无大无小,一切神灵皆同上诣三天玄都三元宫中,资诸天地上得道及未得道、见在福中及兆民生死缘,对宿根薄,録功过轻重,列言上天。是其日,无极天尊、十方大圣众、卅二天帝,飞天神王、高上玉虚至真大神、无极大道太上老君、诸君丈人、五老帝君、南极北极、东西二华、九灵真母、南上元君、太和玉女同时俱到。三元宫中众圣既集,诸天飞仙、神仙、真人、玉女、长生司命、司録、司杀、南斗、北斗;诸天日月星宿、璇矶、玉衡,一切众神莫不系然俱至。三元左右中宫、三官九府百廿曹阴阳、左右水火风刀,孝官各算计天上天下生死薄録,更相校谴,有善功者上名青薄,罪重者上名黑薄,各以一通列言三官,功过善恶,豪分无失。是其日则地祗右别,营卫门户,行之八年,皆得三官保举,度名青薄之中,克得上仙道,不失其分也。

上真禅号高下尊卑功过仪典。上真众圣朝礼旋行功过仪典。上真大圣游晏从驾功过仪典。上真总校生死图録功过。上真总领生死命藉算録功过。上真总领生死功德轻重功过。上真总领鬼神功德执叙轮转功过。上真总领鬼神幽责开度功过。上真总领升度死魂更生轻重功过。上真总领死魂受练安灵功过。上真总领神仙得道年月品秩功过。上真总领万魔謡歌之音功过。学上道不信经戒怀疑两心罪。

学上道轻慢圣文评论经典罪。学上道轻慢师主违背盟誓罪。学上道毁谤师父不崇大义罪。学上道窃取经书无有师宗罪。学上道学无师而授弟子罪。学上道诱取经书而传弟子罪。学上道得经书无师盟度罪。学上道受经不依经科年月传授罪。学上道受经传授非其人罪。学上道受法师门无开度之功罪。学上道无功而传授弟子罪。学上道传法宿奏不合而传罪。学上道传经不宿奏五帝罪。学上道受经无信贱道罪。学上道遏断贤路自取功名罪。学上道朝半八节不礼师罪。学上道不修斋直之罪。学上道斋直不精之罪。学上道诵经越略罪。学上道旋行越次静竞罪。学上道恚怒师父罪。学士及百姓子攻击善人罪。学士及百姓子恶口赤舌罪。学士及百姓子评论师主百姓罪。学士及百姓子饮酒失性罪。学士及百姓子杀生阴贼罪。学士及百姓子贪欲矫逸罪。学士及百姓子秽浊道法罪。学士及百姓子咒咀神鬼罪。学士及百姓子杀害众生罪。学士及百姓子谤语两舌不信罪。学士及百姓子奸淫秽浊罪。学士及百姓子盗窃人物罪。学士及百姓子嫉贤妒能罪。学士及百姓子背师恩爱罪。学士及百姓子欺师背口罪。学士及百姓子泄露天文罪。学士及百姓子毁谤经法罪。学士及百姓子修经中悔罪。学士及百姓子不忠于上罪。学士及百姓子罔略于下罪。学士及百姓子欺罔同学罪。学士及百姓子欺罔百姓罪。学士及百姓子口善心恶罪。学士及百姓子说人过罪恶。学士及百姓子轻慢三光罪。学士及百姓子秽慢神鬼罪。

中元戒品

学士及百姓子嫉妒同学罪。学士及百姓子浮华妄语罪。学士及百姓子贪利入已无厌罪。学士及百姓子积禄重宝不施散罪。学士及百姓子乐人宝物入己罪。学士及百姓子愿人伤败流散罪。学士及百姓子私畜刀杖兵器罪。学士及百姓子屠割六畜杀生罪。学士及百姓子射刺野兽飞鸟罪。学士及百姓子烧山捕猎罪。学士及百姓子捕鱼张筌罪。学士及百姓子金银器食罪。学士及百姓子贪乐荣禄虐正罪。学士及百姓子烧败见物成功罪。学士及百姓子饮食投水中罪。学士及百姓子贪浊滋味肥熏罪。学士及百姓子贪食五辛罪。学士及百姓子草书伪意罪。学士及百姓子合聚群众罪。学士及百姓子图谋人妇女罪。学士及百姓子心谋国事罪。学士及百姓子图谋人家物事罪。学士及百姓子粗物易好物罪。学士及百姓子交关天子侯王罪。学士及百姓子干知天时星宿罪。学士及百姓子火烧田野山林罪。学士及百姓子斫伐树木摘草华罪。学士及百姓子与恶人交游亲近罪。学士及百姓子交关流俗华竞罪。学士及百姓子在人中独食罪。学士及百姓子学世间交关婚姻事罪。学士及百姓子放荡世间妓乐罪。学士及百姓子面誉世人阴毁人罪。学士及百姓子说人尊上善恶罪。学士及百姓子泄露人阴恶私鄙罪。学士及百姓子攻击善人横生无端罪。学士及百姓子妄视人书疏司微罪。学士及百姓子与女人独行独语罪。学士及百姓子男女同座羣踞罪。学士及百姓子男女共食交错衣物罪。学士及百姓子男女教化不善罪。学士及百姓子自贵矫逸罪。学士及百姓子因恨报怨罪。学士及百姓子离别家室罪。学士及百姓子落子伤胎罪。学士及百姓子亲宗族疏异姓罪。学士及百姓子毒药投水中伤生罪。学士及百姓子淫爱弟子罪。学士及百姓子枚集人众罪。学士及百姓子投书谐世人罪。学士及百姓子自许用性罪。学士及百姓子妄作忌讳罪。学士及百姓子希人物事罪。学士及百姓子评论师友长短罪。学士及百姓子轻慢经教法言罪。学士及百姓子薄贱夭人老病罪。学士及百姓子弃薄乞人罪。学士及百姓子承威势以陵世间罪。学士及百姓子阿党所亲罪。学士及百姓子父母兄弟别离各居罪。

下元戒品

学士及百姓子嗔恚弟子罪。学士及百姓子恚责世人罪。

学士及百姓子不放生度死罪。学士及百姓子富贵忘师罪。学士及百姓子诸天斋日不念道罪。学士及百姓子信人恚言师主罪。学士及百姓子唱论人恶事罪。学士及百姓子笑人顽闇贫贱罪。学士及百姓子观人为恶事罪。学士及百姓子禁人作善事罪。学士及百姓子快人过失罪。学士及百姓子去就背向罪。学士及百姓子五岳三河无简名罪。学士及百姓子污秽五岳三河罪。学士及百姓子弃人所欲罪。学士及百姓子驰骋流俗求竞世间罪。学士及百姓子庆予世间求悦众人罪。学士及百姓子仍他人之功为己德罪。学士及百姓子名人饮食怒恶罪。学士及百姓子惊怛百姓衰厄罪。学士及百姓子惊怛鸟兽促着穷地罪。学士及百姓子惊怖老小罪。学士及百姓子轻凌官长有司罪。学士及百姓子论议世间曲直罪。学士及百姓子妄论国家衰盛罪。学士及百姓子施惠追吝罪。学士及百姓子游傲无度罪。学士及百姓子登高望下罪。学士及百姓子笼飞鸟走兽罪。学士及百姓子快人家丧祸罪。学士及百姓子以棘刺横人行道罪。学士及百姓子拜礼神鬼罪。学士及百姓子裸形三光罪。学士及百姓子啊风骂雨罪。学士及百姓子换借不还罪。学士及百姓子罔人求荣称罪。学士及百姓子傲慢三宝轻忽天尊罪。学士及百姓子谋人君长师父罪。学士及百姓子观人不孝父母兄弟罪。学士及百姓子矫称自异号真人罪。学士及百姓子信用外道亲术邪鬼罪。学士及百姓子无师托学欺诈神人罪。学士及百姓子衣服盈余弗散穷人罪。学士及百姓子窃写经戒慢露罪。学士及百姓子荣饰衣褐华丽罪。学士及百姓子身不洁净上高座罪。学士及百姓子秽慢师门不恭罪。学士及百姓子师有哀忧不建斋请罪。学士及百姓子弃师父追世盛罪。学士及百姓子师豪贵随逐希望罪。学士及百姓子师疾厄不侍省理罪。学士及百姓子远厄急逐宽乐罪。学士及百姓子出入道户不开启罪。学士及百姓子妄与他人入道户语罪。学士及百姓子斋请不为三官迁功罪。学士及百姓子自愁家门不念他人穷厄罪。学士及百姓子家有丧疾怨道咎师罪。学士及百姓子得师经道而自称已得罪。学士及百姓子传师道法不折逆功信雅。学士及百姓子八节不请师言名五帝雅。

大道通玄要卷第七

大道通玄要卷第十二 P.2363

◇入其中者矣,故不◇◇时则百鬼攻其外,众疾发其内,而不可◇◇能守之,遭过大难,水火兵贼,必得独全,虽厄不死,乃知道真耳。

皇人经卷

上一真之极也,中一真之至也,下一真之妙也。天皇得极,故上成皇极;地皇得至,故上成正一;人皇得妙,上成众妙之君。三皇体真以守一,故一无藏形。仙人寻真以求一,故三一俱明,一无藏形。其真极也,三一俱明,得一而已。

灵宝五符经卷

中黄道君曰:天生万物人为贵。人一身形苞含天地,日月北斗、璇叽玉衡、五岳四渎、山川河海、风伯雨师、零星社稷、骐麟凤皇、龙虎玄武、五谷桑麻、六畜牛马、鸟兽鱼鳖、龙龟元灶、竹木百草,无所不法也。亦立天子,置三公九卿卿、廿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亦布九州岛岛百廿郡、千二百县、万八千乡、三万六千亭、廿八万二百县、万八千乡、三万六千亭、廿八万侯,亦有宫阙、家宅、门户、井口、釜甑、粳粮、黍鸿,诸神可饮食者,人而知之,即可长生也。人头员象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鼻为丘山,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支为四时,五藏法五行,亦为五帝,亦为五曹,上为五星,下为五岳,内为五玉,外为德,外为五云,化为五龙。五藏者,谓肺、心、肝、脾、肾也。六府者,胆为肝府,胃为脾府,大肠为肺府,小肠为心府,旁光为肾府,齐为都乡府,胆为天子大道君,脾为皇后贵女,心为太尉公,左肾为司徒公,右肾为司空公,八卦神八者并齐,太一为九卿,十二珠楼神十二人,脾中谏议大夫十二人,并三焦神三人合廿七人大夫。四支神为八十一元士,上元黒为官善使者,下元煞为大鸿庐,上部九变,中部九孔,下部九名,法九州岛岛也。三公府、九卿府、廿七大夫府、八十一元士府,合为百廿府,府内为五曹,外为五官,合为千二百县,中神万八千卿,上神万八千为三万六千亭,亭有五侯,为十八万侯。又肺为玉堂宫尚书府,心为绛宫元阳府,肝为青阳宫兰台府,胆为紫微宫无极府,脾为中宫太素府,肾为幽昌宫太和府。子欲为道,长生不死,当先存其神,养其根,行其添,呼其名,冥欲卧,从上三呼之,竟乃止。若体有疾痛之处,皆随处九呼其名,令神治之,正卧冥目,存其神,所疾立愈。月望朔八至之日夕,皆存神内视,呼体上神名,使令拘魂制魄,真人曰:子欲登仙,当召身神。

大道通玄要卷第十二

大道通玄要卷第十四

罗振玉贞松堂藏本

◇人之源望也。至于青精先生、彭铿、凤纲及◇山四皓、淮南八公,并以服上药不至一齐口,欲出处嘿语,肥遁山林,以游化为乐,以升虚为感,非不能登天也,弗为之也。此诸君自展转五岳,改名易貌,不复作尸解之絶也。夫尸解之道,如为小妙,既令希者情沮,闻者不及,壹以死镇其路,亦无所复论。虽彭铿游山,凤纲市朝,四皓假首以素、八公变形万化,亦吾所不愿矣!自有方诸刻名,应得尸解之仙者,或禀受使然、或志行替败,或学寻浅失,或情向颓住,此自希尚所及,正以分得之,非向论诸君,衍门子辈,既饱上药,而故为尸解者也。吾昔受先师尸解上方、委化之道,虽不得获用,常所依依。今向尘埃四会,交兵激合,三官驱除,疾贤害道,言神仙者致疯,寻淫利者富贵,志道求生者亦何为汲汲于风火之中?束带以入乎牢市哉!今密出尸解之方,可各以传示弟子应为真人者,用之潜遁,足以远凶患,施之而逝,可以尽□孙,隐之而游,可以登名山也。若夫道数兼备,万行斯明,役使百鬼,招众灵,坐在立亡,分界散形,虽处三军而台锋不能兵,虽行凶危而灾厉不能丁,虽入市朝而百害不能生者,可无复施尸化之迁耳。夫此之解者,率多是不汲汲于龙轮,乐安栖于林山者矣。以録形灵丸以合唾,涂所持杖与之俱复,三日则杖化为已形,在被中也。自徐遁去也,傍人皆不觉知也。以药涂火炭,则他人见形而烧死,谓之火解。以一丸和水而饮之,抱草而卧,则他人见已伤死于空室中,谓之兵尸解。凡百纵任,故自得还其故邑也,但当改姓名、变容貌耳。昔有人作此法,入林庐山积十三而复还家也。夫修下尸解法者,皆不得反望故乡,此谓上解之道,名配紫简,三官不复M其闲邺,妄以死加之也。

此録形灵丸亦可与人作尸解也,但当晓示其去止节度耳。欲将得意弟子俱行游者,当案之。其用他药得尸解,非是灵丸之化者,皆不得反故乡,反故乡三官执之也。有死而更生者,有头断已死乃从一傍出者,有死毕未敛而失骸者,有人形犹存而无复骨者,有衣在形去者,有发既脱而失形者,白日去谓之上尸解也,夜去者谓之下尸解,向晓向暮而去者谓之地主者。虽获隐遁而迹兆不灭,为人所疑。令世志未厌,不及旋故乡,游栖靡定,深所腹腹,意在于此,自是太清尸解之法,那得比太极之极化遁乎,高卑絶饥,良有由也。

仙品

灵宝经自然经诀卷

道言:修行得上仙者飞升虚空,体合无形,长与道同,永无数之劫也,七祖生天堂上仙。白日升天,有居上宫,封于名山,亦上仙之次也。中仙者,空中结宫室,或居昆仑、蓬来、钟山。下仙者,常栖诸名山洞宫,综领三界鬼神、地上生死之事。下仙有功积劫,亦当上补天仙,若其但寿百千万岁,故死者谓延寿之道,不得名仙也。

升玄经第七卷

道言:吾布教施诫,具有明决,得道之品,莫不有三,上得神仙,中得泥丸,下得延年。神仙成真,自然登天,白日乘景,上造紫晨,头生肉结,金刚之身,玉童散华,天女和烟,左右凤歌,前后龙鳞,威仪严妙,悉是天人。泥丸灭度,得免土官,魂神澄正,得升天堂,或补仙品,或生圣王,更须轮转,储积德行,行满福立,云车乃迎,灭度积功,非唯一生,志意不倦,克成仙王。延年之法,康庄迟死,絶谷清肠,休粮无秽,服食草木,以却尸鬼,寿终命极,免踪北豊,得为土下主者,检摄人鬼生死之目,三百六十岁进为仙人。

兼忘品

灵宝敷斋卷

真人曰:受灵宝真文,行是斋,自得此大福,大福度人为先,所以先人后身,倚伏兼忘,忘其所忘,忘与玄洞。

列子力命第六

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今昏昏昧昧、纷纷若若,随所为,随所不为,曰去曰来,孰能知其故,皆命也。夫信命者亡寿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逆顺,信性者亡安危,则谓之都忘。所信亡不信,直矣、谷矣,奚去、奚就、奚哀、奚乐、奚为、奚不为?黄帝之书云:至人居若死、动若灭,亦不知所以居,亦不知所以动,亦不以众人之观,不易其情貌,独往独来,独出独入,敦能孩之!

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

商太宰荡问仁于庄子,庄子曰:虎狼,仁曰:何谓也?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商太宰曰: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商太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则去之远矣!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真一品

妙真经上

一道之为真乎,道有真一,真人所以轻举虚迹者,使羣物自得玄,得一以生也。天不得一不能清,地不得一不能明,人不得一不能成,玄不得一不能生,非一不能承一,非一不能御羣神、制万物,万物皆称为人,知一万事毕,不能知一,道不妄出。

升玄经第四卷

道陵又问:向者天尊云,道不二念,不审为二,是一也,为非一也。答曰:不一之一。又问不一之一,是真一非。答曰:真一之一,不能不一,不能不一,则有二,有二非一之谓,不一之一,以不见二,故则无一。无一者是无二义。道陵又曰:若真一不能不二者,非一之谓,安得复谓为真一者也。答曰:夫物在一,不能不一,心既存一,已为兼二,兼二之心存,则谓不一,虽心不一用,用不兼二,用不兼二,故守一而已,终不变二,故名真一。未能忘一,故知有挟二之心,皎然可见。道陵又曰:若尔者,真一之一,便是止一,不能忘一,忘一存一,觉然可了,未审念之与一,为是一也,为是二也。答曰:其实不殊,而名有内外,念者念此一也,一者一此念也。又曰:念一一念,有何差别,答曰:念一者想不散,一念者心得定也。心定在一,万伪不能迁,郡耶不能动,故谓真一。

大道通玄要卷第十四

大道通玄要(拟)S.3839

为福田;若见疾病,当愿一切以道自安,勉此苦厄;若见死丧,当愿一切学道常存,济度三涂;若见鱼猬,当愿一切不为罪始,终入无为;若见夷狄,当愿一切宾王中国,不生边地;若见少年,当愿一切及时学问,遂成盛令;若见老病,当愿一切以道摄生,不更衰耄;若见三光,当愿一切并明灵曜,暗冥即消;若见云雨,当愿一切惠泽盈溢,无所不宜;若见素雪,当愿一切常居洁白,逍遥自在;若见灵风,当愿一切蕴怀披散,德流遐迩;若见净水,当愿一切洗垢清虚,平等其心;若见名香,当愿一切受姿芳盛,众秽萧然;若见好华,当愿一切乐散诸圣,相好具足;若见车马,当愿一切得道无为,乘凤驾龙;若见弦歌,当愿一切玩经散说,以道娱乐;若见福食,当愿一切无不饱满,世享天厨,德流主人,如水归海,宗庙胤长,常居贵盛,世兴四辈,俱生王家;若见致施,当愿一切祸灭九阴,福起十方,德如山海,莫不兴隆,七世生天,子孙贤忠,富贵魏魏,所欲皆从。学道飞仙,驾云乘龙,道士坐卧,常愿我等四大合德,同体道真,长存玄都,师友自然,济度十方,天下受恩,逍遥有无,洞观妙门。

念品

升玄经卷第五

太上曰:道陵,有十想念,当一心学。何等为十?一者思念道法,无有差别想;二当思念圣人威神,悉皆等同,无优劣想;三当思念圣人之恩,起慈父想;四当思念经法,生乳哺想;五当思念法师,生慈母想;六当思念一切有识,禀受形质,若干不同,或丑长短白黑,皆如幻化。非有常法,皆归消灭,死病臭烂,无一可贪之想;七当思念圣人,形相端严,华色丰洁,然亦非常,会有迁变,非定一想;八当思念圣人出世,留念殷勲,方宜教示,愚蒙众生,变化随物,形无定方,我等云何,反自懈堕,生精进想;九当思念本师,恩重难可得报,令我今日得见神尊闻受经法,皆是本师之恩,生感恩想;十当思念得闻上法,思还本土,宣布未闻,欲令众人得法利想。道陵,是为十想念。

灵宝经劝戒法轮卷

道言若学神仙,思念无量,普得长生,身与我神,入定妙通。

若奉师宗,思念无量,普得训厉,身与我神,同受制度。

若奉经教,思念无量,普得聪慧,身与我神,同得升仙。

若见讲说,思念无量,普得瞻听,身与我神,了解玄义。

若见斋诫,思念无量,普入法门,身与我神,内外清萧。

若见行香,思念无量,普入芳盛,身与我神,不履秽尘。

若见三光,思念无量,暗冥普消,身与我神,长处光明。

若见行云,思念无量,普得荫覆,身与我神,同入云轮。

若见雨注,思念无量,普得洒润,身与我神,得天厅流。

若见素雪,思念无量,普居洁白,身与我神,凝梁成真。

若见霜露,思念无量,保真不落,身与我神,无不制伏。

若见净水,思念无量,普得沐浴,身与我神,洗垢除秽。

若见大江,思念无量,普注渊泽,身与我神,无不苞容。

若见大山,思念无量,普得郓遏,身与我神,栖托岩穴。

若见树木,思念无量,普无雕悴,身与我神,郁成茂林。

若见种殖,思念无量,普得滋长,身与我神,学曰成生。

若见菓林,思念无量,普得成就,身与我神,结实生根。

若见飞鸟,思念无量,普得空行,身与我神,时生羽翻。

若见禽兽,思念无量,不生害心,身与我神,隐学幽林。

若见宫阙,思念无量,普得瞻仰,身与我神,转轮国王。

若见城社,思念无量,普得入朝,身与我神,修整严饰。

若见台观,思念无量,普瞻八极,身与我神,洞见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