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治体六治法下

饶玉成Ctrl+D 收藏本站

与魁荫庭太守言新宁善后事宜书   

邓瑶

荫庭郡伯阁下。新宁之役。首逆李沅发就禽。余党悉平。制府 奏办善后事宜。瑶以末秩微员。奉宪檄随赴新宁。襄办其应办诸条。业经执事与夏亭观察部署妥协。顾尚有愚蒙之见。愿为执事陈之。一县令必令其严行保甲。不可稍行懈弛也。新宁毘连粤西。民猺杂处。山深僻。匪徒易于藏。县官纵精明敏练。何能遍访周知。惟有严行保甲。乡清其乡族清其族之一法。为能行之久远。今之言保甲者。特胥吏纸墨之费耳。乌能望有实效。此次宪令森严。立十家连环保结法。一家有罪。九家连坐。百姓知有连坐之罪。故族中素行不轨者。不敢匿。争相缚送。或自置之死。且有本人自知罪不容逭。负石投井沈渊者相望。盖此辈之敢于猖獗。由乡族之不加约束。乡族不加约束。由官长之不加严禁。故皆隐忍容默。不敢举发。畏其修报复之怨。而被杀戮之惨也。今官吏稍一振作。而其效彰彰如是。然后叹保甲实为古今制治良法。有万全而无一弊也。虽然。从古有治人。无治法。始虽勤。后或渐弛。此虽倡。彼或难继。则么魔丑类。仍难保其不接踵并出。譬之一人之病。明医治之能洞见膏肓。二竖无敢为祟。庸医治之。无所措手足。百病又将丛生。在用医者之精于审择耳。太守者牧令之表率。而 国家所倚为共理者也。以执事为长官。属吏皆乐为之用。是用医之人也。于保甲之法。宜督令实力奉行。终始如一。庶奸究无所纵。善良得以安枕。而久安长治之道。无外是矣。一教官宜令其严束士子。不可稍事宽容也。士子者四民之首。乡里所最尊奉也。教官能为其邑勤造善士。即可默化莠民。使一邑阴受其福而不知。新宁都计二十八村。使村得端正老成。为乡民素所信服之秀才一二辈。日取其乡之桀暴子弟。教以孝弟忠信之道。晓以祸福顺逆之理。懃懃。出以至诚。闻者必知感服悔悟。而日迁于善。此秀才居乡之可贵也。迩年新宁竟有秀才为会匪者。如已故生员陈某。及见在系狱之生员陈遇楚。其证也。乡愚无知。以为秀才亦复为此。我辈顾何所惮。此纷纷入会之益众也。此种罪恶滔天之秀才。原不多有。然宜责令教官严加访察。如有其人。即详明上官。加等治罪。庶恶者知所惩儆。善者益相劝勉。而士习端。民俗自变。此居官移风易俗之微权。而教官之不可妄自菲薄。上官之所以待之者。亦不宜过于菲薄也。

要之会匪之多由于读书明理者少。宜遵 奏案。于各乡建立义学。收召村中子弟读书其中。而择端正老成者为之师。使之讲正学。辟邪说。童子以先入之言为主。长成自不致流为邪僻。虽不敢保其必无。然必寡矣。顷议者谓宜增益书院膏火。俾生徒广集。顾不如多设义学之妙。盖书院多存讲学之虚名。义学犹有蒙养之实效。但择师不可不慎。亦令教官于本地士子中。博访遴选。告之令以礼延请。每岁教官亲各学。课其师之勤惰与其弟子之贤不肖。而惩劝之。令以事赴乡。亦可便至塾中。殷懃奖劳。如是有不礼让日隆。习俗日变。良淑鼓舞。邪慝消者。无是理也。一猺民之宜抚驭教化。当责县令与教官交相稽也。县境有八。猺所居也。其地为邑要隘。逆匪前欲窜入勾结。猺拒不纳。是其晓明忠义。深可嘉尚。彼时猺民若为所诱。负隅抗拒。扑灭岂易言哉。今丧乱既平。宜加犒奖。示恩德。至保甲之法。猺民多居寨。零星散处。势难比户编排。宜遵 奏案。责令苗长猺总。妥为约束。核其功过。明示赏罚。而八中旧有猺生。每岁科试取入二名。归教官管束。猺生虽不甚通晓文义。然粗识字。假能以孝弟忠信之道。祸福顺逆之理。化导其类。猺必益知驯顺向化。汉奸自不得轻相诱惑。闻猺生自隶学籍后。往往终身不谒学师。教官亦以异类视之。不愿接见。偶见之亦不屑与多言。如是乌望其明大义而善猺俗。宜令教官与猺生习。岁必传见数次。温言巽语。宣讲  圣谕。俾之归喻其党。其益有不可胜言者。若猺生不率教。立予斥革。居恒常谕民猺杂处之地。但使县令能禁汉奸入。凌虐煽动。教官能令猺生在。劝谕董戒。民猺必能相安无事。一旦有故。亦可收敌忾之功。而绝从逆之志。似亦驭苗至论也。已上三条。前在新宁时曾以谆切面陈。顷复以书达。盖书生偶有所见。便如村媪絮语刺刺不休。知其不免厌。然不能已于言也。若会匪余党。经此次搜办。殆已净尽。其中或有形可疑之辈。加以穷求。既虞瓜蔓之旁引。全行宽释。又恐莠类之滋。求其恩全法备。使民畏威怀德。而不敢稍动。是在贤长官之善为斟酌。非迂生所敢妄议。至新宁县缺。经前抚部冯公奏明改繁。则其要尤在于县令得人。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诗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牧令果能视民如子。实尽为民父母之道。天下岂有以子而叛其父母者乎。此义可深长思矣。昔汉明帝时。天下患盗。廷臣议欲治以重法。帝曰吾欲择贤廉之吏治之。乃悉易置牧令。盗患遂息。此治本清源之道也。吾郡当屡次用兵之后。民之元气伤矣。新宁尤甚。非得贤牧令抚绥而镇定之。乱其遄已乎。悠悠我里。亦孔之痗。是尤不得不重望于太守长官也。冒昧陈词。伏惟裁鉴。不宣。瑶再拜。

覆潘四农书   

鲁一同

枉书首尾三千言。所举六说委备曲折于天下之故。如良医视疾。望色闻声。洞症结察腠理。又善用古方出新意。与病者强弱时气寒燠相副。诚经世之宏谟。练事之老识。虽世之病者。未必假藉一试。然善吾方。谨藏吾乐。必有抄撮荟萃获效者毋限。温绎统览。又叹今之病在经脉有见端矣。而起居燕笑。充好如常但觉筋骨缓散。善睡而恶药。此其证未甚深而特难治。何则。外实则庸医不知所从受。恶药虽有国医奇方。废格不施。且天下病者多而率相类以同自证。谓人生常然。不复是患苦。今无故执康强安逸之人。谓且大病。制方投剂。强使立饮。强者必怒。弱者谓此妄医中风狂走人耳。然则医者既苦于不信。病者又苦于不知。而病又不可久待。久待益深益不信。医独宜委之而去乎。天下之所以恶药者。恶闻病也。其恶闻病者。由于言病者少。言不病者多。举世拱手相庆。而一人奋臂狂呼号。此贾生所以见逐。而陈亮所以不免囚伍也。方今  圣天子宵旰求治。大臣恭俭在位。而天下恶言病者何也。天下有气有习。二者相乘鼓荡。还转一世于不自知。今天下多不激之气。积而为不化之习。在位者贪不去之身。陈说者务不骇之论。学者建不树之帜。师儒不高之墙。寻寻常常。演迤庸之中。叨富贵。保岁暮而已矣。他莫敢谁何。今乡里愚人虽其长老。与其子弟暖暖姝姝。若恐惊怪燥发。尚有莫敢规督过失。卑属对尊官。谦屈无度一字不敢驳复又况对扬。  天子之大廷。冒雷霆犯斧钺以见丰采。论当世之事者乎。至于作奸犯科。则敢为之。非勇于彼而怯于此也。天下卑贱之于尊贵。必有所自伸。[不]伸于正。必伸于邪。不伸于刚直。则机巧伸焉。善治天下者。务伸其气于振厉激发之中。而杜其旁出于阴之门。伏见有明之世。纲维法度。康和丰美。不及 本朝远甚。又多邪臣巨奸。苛法弊政。然且支持二三百年。礼乐不废。文质炳然。无他。士气伸也。今 国家太平度越百。而所未复于三代之隆者。独士气萎薾不振。妪孺咕嗫。容容自安。海内升平。晏熙风烈不纪。独恐一旦猝有缓急。相顾莫敢一当其冲。今之隐忧。盖在于此。而士大夫方容与委蛇。顺风波靡。温言浮说。更相欺谀。虽无大患苦。而营卫拥塞。神志惛偷。所谓病在经。骨节缓散。又善睡者可一药而愈。而举世不以为病。或稔病不敢言。岂非昔深气锢使之然耶。

愚以为习气牢固于下不可破。则上当有以激之。风之发也。伐木蹶石。毁山动屋。及其离披涣散。不能扬腐灰。故气之始盛也。刀锯水火。不能沮于前。其衰也。张目而视之。缩首而退气。倡于一二人。而应于天下。鼓舞荡风矞。久则合天下为一气。汉宋党人明三案诸公。岂必皆英豪盖世君子哉。一夫大声。众人奋响。忽不知其勇之何从生也。 国家恩礼大臣。未尝诛一言者。虽大罪止黜削而人怀观望。莫敢激发。或毛举细故。无关痛痒。一违忤即终身结舌。此张目而视之之说也。今欲返其书。一作其气。独宜尊劝敢言之士。设不谏之刑。广上书之路。削颂谀之章。起退废之人使天下明知 朝廷风旨所在。示中外无拘禁。以震动一切之耳目。内至部郎。外至郡守州县吏。皆得言事。 天子取其善者而恐其失中。则方直之士来矣。居谏垣者不以时规切  主上。究当世利病。徒师小说为巧避。即置之刑典。则庸懦之风革矣。山野布素之士。有深识远略者。许其献纳。虽未必称旨。其言多朴拙。藉以风天下。如此则耳目广矣。上封章者必取裁经义。陈要道。茸阘依违。沿习陋词勿采。则情理之说伸矣。往御史上疏有婞直获戾者。其人至难得。虽言失当。投弃草野。非所以观天下也。宜加甄录。始终保全之。则忠谠之心固矣。惟阴词告讦。在所必禁。以杜浇风。兼闳雅道。如此则大化光矣。或曰。  宸躬万几。岂得人人垂省。愚以为不然。自三代汉唐洎宋明盛时。皆言禁疏阔。不闻烦渎。 皇上圣明天纵。达聪自易。且今法大吏用一丞倅畿辇。断小小一狱。动请  旨引条。牵例千百为词。改抹涂。尽失本真。徒费精神。无裨大化。而 朝廷不以为烦。若少减庶事一二。垂聪献纳。其为闳益。岂有际量。前年一举人论事。言多迂直。  皇上恕而容之。后即有一举人条上封事。言涉妄滥。旋蒙锢斥。此皆白面书生。未悉时务。宜见摈逐。然天下深沈阔达之士。必不轻于一试。其冒险始进者独此辈耳。脱少宽此人。麤加颜色。诱引豪杰。必有通才魁士。接踵而来。在位窥见意旨。亦将矫厉振奋以自显。善罗鸟者必设媒。迂妄者豪杰之媒也。天下习于庸浅。见崸目论事。粲然皆笑。宜激一二人以变其心。渐激渐变。筋骨缓散者强。睡者醒。滞者通。人人思自伸。而不忍尽弃于阴之途。虽复手足皮肤。小有病痛。随发随医之言病者多。恶闻病者益少。然后斟酌当世之利弊。而来书所谓六说。可得而行也。天下事深远切至者。非吾辈所宜言之。善及身亲多龃龉。不易措手。然其大端。要可闭门而定。临事变通。在苦持而力行之耳。然使恶药讳病不改。虽言亦不必从。所谓无故而制方投剂。强人立饮者也。丈人今医之良者也。制方善矣。合古宜今。一同窃推方之意。又加引焉。其称说近烦。驳更审定。束之高阁上。如其施用。以君子。论快手滑。渎冒道严。伏惟饬正。不宣。

与友人书   

黄式度

黔中维新之治。需才孔殷。以阁下经纶素裕。知必有以大展其用者。不次之迁。习俗之所惊艳。不足为阁下颂。所愿斧柯得假。保民如赤。生聚教训。虽非旦夕所可奏功。而以实心行实政。其大有造于是邦者。功德正自无量也。人无生而即为乱民者。闻黔地苗民杂处。畛域之见不化。即主客之形不同。每以被其欺陵。积而生事。官或更加偏抑。自不免酿而成祸。惟能一视同仁。持以大公。当莫不心悦诚服。然又未可一味姑息也。间有桀骜成性。又不得不辟以止辟。因时因地。随酌其宜。宽济猛。亦猛济宽。东里有言。其我师乎。来椷询以居官要义。具见虚怀若谷。钦佩实深。某十年牧令。谬虚声。返躬自问。实无一能。惟坚守此清白之操。视官事直如家事。尽其力之所能。行其心之所安而已。至于获上信友治民。道本一贯。开诚布公。毁誉升沈。皆可不计。惟我辈读书人。守正不阿。每多过刚。又或失之太拘。尝读趋庭章朱注。有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二语。似宜深体玩之。是攸往咸宜之道也。刍荛之见。未知是否。乞高明采择之。

敬陈管见疏   

欧阳云

奏为感念时艰。敬陈管见。恭折仰祈  圣鉴事。本年九月奉  上谕。朝廷政事得失。原冀内外诸臣。献可替否宏济艰难。尔大小臣工。务当各摅己见。切实指陈等因。钦此。仰见我   皇太后  皇上励精图治。遇修省至意。臣初任言责。罔识忌讳。但求有裨于  明圣。不及自计其狂愚。窃维宫庭为风化之原。而廷臣实疆吏之表。近来诸臣言事。有谓专施阳德未必遽合  天心。恐内外臣工。或有徇私图便。蔽惑  圣聪者。有谓应 天以实不以文。请严饬廷臣激发天良。毋存私见。毋徇私情者。有谓枢臣不敢任咎。不肯任怨者。无不仰蒙  采纳。训诫谆谆。夫以时事之艰难如此。言事者之激切如此。   皇太后  皇上之忧勤惕励如此。凡在廷臣。自当仰承  圣训。力求补救之方。念物力之维艰。则度支益思节慎。念名器之甚重。则甄益致矜严。念民念之攸关。则庶狱益期清理。臣窃取实事求是之意。谨拟四条。敬为   皇太后  皇上陈之。

一免采办。臣前供职户部。伏见上月内务府 奏请。令四川采办锦绉绸等件二千九百余疋。查此项向由江浙三织造办理。四川并无办过成案。自同治四年以至十二年。始行采办六次。光绪二年八月。续请采办。经户部奏请归织造办理。内务府复于十二月仍请采办。已据四川督臣报解到府。并据内务府 奏称。现在解到各将次用竣。而赏项浩繁。均关紧要等语。臣窃思咸丰三年以后。江南织造久虚。然十余年中。尚无采办及四川之事。自同治四年始行采办。近则数渐增而为期亦渐急。臣敬维   皇太后  皇上躬行节俭。为天下先。断不以不急之需。损有用之费。或恐该府司员等。假 宫庭之用。不无支销浮冒之处。该大臣等亦无从查核。合无仰请  饬下该总管大臣等。督率司员。将每年收支数目。逐细查核。分晰开单。恭呈  御览。以防浮冒而慎度支。如实有不敷。似可仍归织造。按大运之数补办。或经费不及。即由四川督臣筹拟拨给。免其采办。盖四川采办。既无定价可循。又运道艰难。不如江浙之便。臣亦知  宫庭之用。自关紧要。即此采办之数。亦属甚微。但恐外间臣民。未知其故。或疑  上用之渐增。所关于  圣德者甚大。用敢冒昧直陈。此实事求是者一。

一慎奖。臣维军兴以来。外省保举之案多矣。 朝廷必令各督抚择尤保 奏。毋许冒滥。实于鼓励人才之中。仍寓慎重名器之意。但循名核实。端自 朝廷始。伏读前日  上谕。前因恭纂  穆宗毅皇帝实录全书过半。经监修总裁。请将在馆人员。分别等第。奏请奖等因。钦此。臣维翰林院诸臣。以纂修为职。此次优加奖。已属格外  恩施。然犹有纂修之劳也。至六部司员。不过分校对之任。比之各衙门办理稿案。犹为较易。即谓 典礼攸关。议以劳绩。亦应区别。乃有以候补主事免补主事。以员外即无论咨留选缺即补。并加四品衔者。不一而足。是以六品。而保至四品。又有中书。科中书。以知府不论双单月选用。俟选知府后加盐运使衔者。是以七品而保至三品。计将来全书告竣。势必皆保至二品而后已。查上年吏部 奏定保举章程内开  实录馆保奖成案。每一案内不能均系异常出力。故奖保亦有等差。又办理各项紧要事务。寻常劳绩。每案准保一层。异常劳绩。不得逾两层。今以六品候补之员。而保四品。且以七品而保至三品。无论其劳绩若何。已显背定章。臣亦知典礼重大。惟 朝廷转移风化。必先自重大者始。大者有制。则小者自有遵循。 朝廷有法。则外省亦知忌惮。近日仕途壅滞。即甲班分部十余年。不能得一缺。或得缺十余年。不能进一阶。今以一二年校对之力。躐等至此。未免启躁进之阶。可否请  旨饬下吏部。按照奏章。分别核减。并令监修总裁等。经此次优奖人员。将来全书告成。更不得优与奖。庶以重名器而防躁进。此实事求是者二。

一肃吏治。本月初三日奉  上谕。现在时事艰难。全在大小臣工殚心尽职。昕夕趋公。以冀庶政交修。日臻上理。嗣后各部院堂官。务当共矢公忠。力图振作等因。钦此。臣伏读之下。钦悚难名。敬译  谕旨之意。大臣者小臣之表。督率固在勤慎。而惩劝尤在公忠。近来仕途日杂。相率以迎媚为能。一遇优差。寅缘钻刺。无所不至。各部院大臣。点派差使。既不考其贤否。校其资序。甚至各存意见。互相龃龉。于是捐纳未久者。可以优差。而正途资深。稍知自重者。视若赘瘤。又或以优差而得优奖。遂可越次升补。名曰抢缺。夫抢之一字。岂可形诸仕途。此等风气。若不力图补救。何以励官方而清流品。诚如  圣谕所云。务当共矢公忠。是为救时至计。转瞬又届京察之年。可否  饬下各陪院大臣。务存公道以贤否资序为定。毋徒以趋承迎媚为工。庶司员有所劝惩。而吏治渐可整顿。此实事求是者三。

一矜庶狱。近年各省京控之案层见出。有声明在本省督抚司道衙门控告数次。并未亲提者。有曾经京控。钦奉  谕旨亲提。而并不亲提讯结者。夫小民冤枉难伸。既经控司控院。必有牵率州县官及吏役之处。若徒发本州岛县官审断。无以听断不公。自甘平反之理。而吏役之肆毒更深。且官积习。互相徇庇。即令各督抚司道。亲提讯究。尚有不能昭雪之处。并不亲提乎。至于京控后钦奉  谕旨。仍不亲提讯结。是不惟玩视民瘼。抑且轻视 朝廷。若不定以处分。何以防徇庇而伸冤狱。拟请  饬下部臣。凡有上控数次。并未亲提。及京控钦奉  谕旨。仍未亲提讯结者。分别议以处分。俾庶狱得速清理。此实事求是者四。

以上四条。虽未必有补时艰。然或由此推广。实事求是。似亦有补万一。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皇太后  皇上  圣鉴。谨 奏。十一月二十二日。奉  上谕。御史欧阳云 奏敬陈管见一折。四川采办锦缎绉绸等件。为内务府应备各赏项所需。并非宫廷之用。惟欸项攸关。总宜撙节动支。嗣后该总管内务府大臣等。务当督率司员。核实收发。毋得稍涉浮冒。所请慎奖一条。此次恭纂   穆宗毅皇帝实录全书过半。典礼重大。业经降  旨。将在馆人员。优加奖。将来全书告成。即按照吏部 奏定新章详核办理。以重名器。至整饬官方。全在惩劝之公。各部院大臣等若均以贤否资序为定。不以趋承迎媚为工。则实心任事。自必奋勉从公。躁进者亦可改弦易辙。吏治庶有起色。近来京控各案。层见迭出。各省督抚如限 奏结者固多。而延搁未办者恐尚不免。仍遵  旨亲提秉公讯结。以副 朝廷矜疑庶狱至意。钦此。

敬陈利弊拟请变通疏   

翟伯恒

为敬陈地方利弊。拟请酌量变通以惠闾阎。恭折仰祈  圣鉴事。窃惟求治之道。兴利必思除弊。防患贵在未然。苟其弊已形。则更张尤急。臣不揣愚昧谨就见闻所及者。酌举数端。为   皇太后  皇上沥陈之。

一各省仓谷宜谋久储也。向例各省建仓积谷。以备凶荒。乃思患预防之至计。光绪三四年间。直隶山西河南大荒。各省疆臣遵  旨捐集仓谷。以备不虞。近年各州县所积。多者数万石。少亦数千石。设有水旱之灾。洵足以备缓[急](足)。惟是谷愈陈。则米粟愈细。久积不宜。昔田文镜抚河南时犹言之。况南方省分地近卑湿。粟易红腐。每年气头底。所耗实多。若不推陈出新。势必尽归消耗。然春售秋买。祇益行商。出借贫民。交还不易。惟有平粜一法。去三存七。出入循环。其法似较妥善。相应请  旨饬下各该省督抚。转饬地方官通行此法。价酌贵贱之中。买限多少之数。由公正绅董分粜。事讫将钱缴库。秋收谷贱。再行买补足数。有盈无亏。且于青黄不接之时。广行平粜。则豪富无从盘剥。市侩不得居奇。所益实非浅鲜。至猝遇天。民命系于呼吸。拯救难缓须臾。必侍详请奉淮始行赈恤。窃恐缓不济急。无裨黎。是则徒有备荒美名。而无救荒实效也。且仓谷捐之于民。仍为民用。似非不可。通融办理。嗣后设有不虞。应准地方官一面详报情形。一面开仓散放。事后申明数目。岁丰照章捐补。庶几仓可常盈。谷非虚设。而穷黎受泽无涯矣。

一各省民提宜勤培筑也。窃惟土田之利。半资乎水。然过则为。而防实可免。无如愚民虑浅。吝惜财力。所筑大堤并不高厚。一经水发。即难支持。近年南省被水之区。不一而足。岂真水势异常。无可防范。实由堤本卑薄。不早修培故也。夫天时难测。地利可凭。苟尽人功。必收实效。臣籍隶江苏之泰兴县。其地三面临江。咸丰三年。江水为。经前县令督率乡民。增筑旧堤。四丈二尺。面阔八尺。身高一丈二尺。沿江百里屹若长城。自后山水暴发。江潮顶。大堤从未漫决。民甚感之。近年水又为。复经现任县令。就塌入江心之处。仿其规模。移内补筑。去年水势尤大。各堤均皆完固。岁尚有秋。是知多尽一分人功。即少受一分水患。其明效大。固确有可见也。水退以后。大吏何尝不以工代赈。堵筑堤。无如新堤仍复卑薄。旧堤不加修培。以致凶荒屡告。蠲赈频仍。若肯未雨绸缪。勤加培筑。又何至下损民生。上糜 国帑哉。夫地方官身膺民社。水利农田本其专责。昔江西抚臣陈宏谋。疏言向例。农隙时。今地方官将旧筑民堤。派夫修葺。良以财力虽出于民。督率必由于官。始免阻挠之弊。相应请  旨饬下各该督抚。于防水圩堤。由民修筑者。皆责成地方官。每岁秋成水退。亲往踏勘。劝民培筑旧堤。继长增高。即四面属水。沙洲亦加高培厚。以期无虞。至地方官任事。尤必示以劝惩。俾知振奋。庶水患去而民生乃益遂矣。

一缉私勇丁宜裁撤也。查向来口岸缉私。本地方文武专责军兴以后各省募勇防剿。已属权宜之计。乃口岸各商。亦多招勇丁专缉私枭。而地方因以多事。光绪初年。革员张学醇承办淮浙各岸盐务。倡议募勇缉私。四出骚扰。汀北江南。怨声载道。经前督臣沈葆桢访闻。裁其口岸。当时快之。无如勇丁未去。弊累犹存。虽由上宪派员带勇。而约束稍疏。恣肆如故。近年游击刘高山于常州府属带勇缉私。积怨已久。去冬勇丁李得林。强奸童妇刘梅氏。亦经事发查参。是则商人招勇缉私。而其害甚巨。即委员带勇缉私。而其害仍烈也。夫勇丁性本狂悍。加以统兵官纵容袒护。一经酿成重案。非贿嘱尸亲。即借口拒捕。粉饰了事。是以大妄为。无恶不作。其中零星小贩夹带。商船受其荼毒。犹可言也。至懦弱良民。本非贩私。而亦指为贩私。以肆凌虐。本非食私。而亦诬为食私。以遂要求。甚至强资财。辱及士类。民则何辜。而乃横遭荼毒若此。勇丁分布口岸。不特扰害地方。亦恐有操防。且以寻常缉私。犹必藉有勇营。则勇营何日可撤。 国计何日可纾。若谓绿营缉私必多卖放。窃恐他处之勇久驻其地。亦皆无异绿营。虽近年绿营官兵不无较弱。然以征剿则不足。以之缉私则有余。如其督率有方。岂真难得其力。相应请  旨饬下各直省督抚。严饬地方文武员弁水陆营汛。认真巡缉。严密稽查。将各口岸缉私勇丁一律裁撤。非真有大股私枭。由地方官禀请。不得轻拨防营搜捕。似于缉私安民均有裨益矣。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鉴施行。谨 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