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蒋毓英Ctrl+D 收藏本站

沿革

臺灣,古蠻荒之地。明宣德間,太監王三保下西洋,舟曾過此,以土番不可教化,投藥於水中而去,此亦得之故老之傳聞也。嘉靖四十二年,流寇林道乾橫行海洋,專殺土番,取膏血造船,擾害濱海。都督俞大猷征之,道乾遁去占城,今有其遺種。天啟元年,又有漢人顏思齊為東洋日本甲螺,引倭彛屯聚于臺,鄭芝龍附之。未幾,紅彛荷蘭人由西洋而來,願借倭彛之地暫為栖止,誘約一牛皮地即可。倭彛許之。紅彛將牛皮剪如繩縷,周圍圈匝已有數十丈地,久假不歸,日繁月熾,無何而鵲巢鳩居矣。尋與倭約:若舍此地,每年願貢鹿皮三萬張,倭乃以地悉歸荷蘭。

崇禎八年,荷蘭始築臺灣、赤嵌二城。臺灣城即今之安平鎮城也;赤嵌城即今之紅毛樓,名城而實非城也,規制甚小,在臺灣府治西北。荷蘭以夾板船為犄角,善用砲攻,雖兵不滿千,而南北各土酋咸服聽命。又設市于臺灣城外,泉漳之商賈始接踵而至焉。

庚寅,甲螺郭懷一(〈彝人設立甲螺,以管漢民。甲螺者,即如漢人所謂頭目之類也。郭懷一被殺,何斌充之。〉)欲謀逐紅彝。紅彝覺之,召土番擒懷一,戮于赤嵌城。商民在臺者,被土番殲滅不可勝數,而商賈視為畏途矣。

延至辛丑,偽延平王鄭成功,芝龍之子也,自京口喪敗,其勢日蹙,孤軍廈門,欲圖退步,乃與甲螺何斌謀進取臺地。從來鹿耳門石關穩險,屈曲盤旋,沙浮水淺,舟師非諳于水道者,不易得渡。鄭舟至鹿耳,水忽漲十餘丈,巨艦畢入。非天之相此逆旅也,蓋將藉手以式廓國朝無外之疆域也乎!荷蘭與成功戰,不利,遂退保臺灣城,歸一王(〈歸一王,紅彝之帥名。〉)以死拒之。鄭師攻之不克,乃環山列營以困之。荷蘭諜報本國,遂整夾板十餘艘,與成功決戰。成功因風縱火,焚燒彝艦,荷蘭終無降意。成功使人告之曰:「此地乃我先人故物,今所有珍寶金銀聽汝載回,但留空城還我,可以罷兵。」荷蘭知勢不敵,爰棄城歸。成功就城居之,改臺灣為安平鎮,赤嵌為承天府,總名東都。設一府二縣,府曰承天,縣曰天興、萬年。未幾,成功死,子經尚在廈門,成功之弟世襲有竊距之意,鄭經攻逐之,世襲渡海歸誠。經嗣立,改東都為東寧,二縣為二州,設安撫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于是興市廛,構廟宇,新街、橫街是其首建之處。誘致豪傑,招納叛亡,人民聚集,漸成狡兔之窟矣。

辛酉,經死,子克塽嗣,幼冲在位,政出權門,人心已渙,逆運將終。

康熙二十二年,八閩總制姚偵知底蘊,用間諜陰賚札付到臺,離散其左右,以傅為霖為內應,垂成而事泄,為霖遇害。是年,皇上赫然震怒,指授方略,特簡靖海將軍侯施統帥舟師。六月專征,由銅山直抵八罩澳,取虎井、桶盤嶼,克之。誓師戒嚴,不許妄殺一人。由是而百神效靈,海不揚波;鹹水苦軍士,而海岸忽湧甘泉,眾無渴患,一戰而澎湖克復。克塽心膽墮地,識天命之有歸,遂納款歸誠。於是廷議設府一,曰臺灣;縣三,附郭曰臺灣,外曰鳳山、諸羅。

分野

古十二州之域,所以紀地,而十二次之躔,所以紀天。二十八宿周天分布,角亢始于卯,翼軫終于寅,各有定位。後人因地占星,即因星辨地,遂有分野之說。以十二次定十二州,而以齊、晉、燕、秦諸國實之。揚州之域,東南至海,屬于牛女,為吳越之分,先賢之論詳矣。

八閩界在甌粵之間,原非古揚州境,而地盡東南,遂附隸揚州。其所躔牛女之次,自班固以後,范蔚宗、張守節、僧一行之徒,家不一說。

至于臺灣,遠隔大海,不入職方,分野之辨,未有定指。然晉天文志十二次始角亢,以東方蒼龍為之首也。唐十二次始女虛,以十二支子為之首也。按考臺灣地勢,極于南而迤于東,計其道里,當在女虛之交,為南紀之極,亦當附于揚州之境,以彰一統之盛焉。

氣候

臺灣僻在東南隅,地勢最下,其去中州最遠。故氣候與內地每不相同,大約熱多于寒,恆十之七,故有「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之說。秋無霜,冬無雪,獸炭、貂裘無所用也,故土番、窮戶無衣褐,亦可卒歲。花卉則不時常開,木葉則歷年未落,瓜蒲、蔬茹之類,雖窮冬花秀,此寒暑氣候不同也。

春頻旱,秋頻潦。東南雲蒸則滂沱,西北密雲鮮潤澤。所以雲行雨施,必在南風盛發之時,而田穀之登,歲不能再熟,此雨暘之氣候不同也。

四時之風,雨颶居多。七八月間,因風擊浪,檝為摧,檣為傾,其淘沙之聲遠聞數百里外。曉東暮西,風之所自,與中土又大異矣,此風颷之氣候不同也。

自府治至鳳山,氣候與臺邑等。鳳山以南至下淡水諸處,早夜東風盛發,及晡鬱熱,入夜寒涼,冷熱失宜。又水土多瘴,人民易染疾病。自府治直抵諸羅之半線,氣候亦與臺邑等。半線以北,山愈深,土愈燥,烟瘴愈厲,人民鮮至。鷄籠地方,孤懸海口,地高風冽,冬春之際,時有霜雪,此南北之氣候不同也。

風信

自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所由來舊矣,但大海波濤,瞬息之間,變幻莫測,颶風一至,人舟俱覆,利之所在,亦即害之所鄰也。後世人巧日甚,察天地之變,占十日之候,或稽節序而紀風雲,或察草木而知陰陽,其詳備至,十九取驗,然皆出于慣習風波、漁子舟人之推測,未有紀之篇章,垂之典籍,使人皆指掌知所趨避焉。

今臺地既入版圖,冠蓋皇華,來往不一。出于漁人舟子之所驗者,能因其迹,未必能窮其理。若士人君子之所歷,考索研究以神明其事,必有深焉者矣。故特附于與志之中,仍俟博聞君子參訂而考辨之。

清明以後,地氣自南而北,則以南風為常風,霜降以後,地氣自北而南,則以北風為常風。若反其常,寒南風而暑北風,則颱颶將作,不可行船。

南風壯而順,北風烈而嚴。南風多間,北風罕斷。南風駕船,非颱颶之時,常患風不勝帆,故商賈以舟小為速;北風駕船,雖非颱颶之時,亦患帆不勝風,故商賈以舟大為穩。

風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颱。颶常驟發,颱則有漸。颶或瞬發倏止,颱則常連日夜,或數日而止。大約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颱。九月,則北風初烈,或至接連累月,俗稱為「九降風」;間或有颱,則驟至如春颶。船在洋中,遇颶,猶可為;遇颱,不受也。

過洋,以四月、七月、十月為穩,以四月少颶日,七月寒暑初交,十月小陽春候,天氣多晴順也。最忌六月、九月,以六月多颱日,九月多九降也。

十月以後,北風常作。然颱颶無定期,舟人視風隙以來往。五、六、七、八月應屬南風,颱將發,則北風先至,轉而東南,又轉為南,又轉為西南,始止。

颱颶俱多帶雨,九降則無雨而風。

五、六、七月間,多風時,風雨俱至,即俗所謂「風時雨」、「西北雨」也。船人視天邊點黑如簸箕大,則收帆嚴舵以待之。瞬息之須,風驟雨至,隨刻即止。若預待少遲,則收帆不及,而或至覆焉。

天邊有斷虹,颱亦將至。只現一片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鱟尾者,曰「屈鱟」,即東坡颶風賦所稱「斷虹飲海」者是也。破帆甚于屈鱟,出于北方,又甚于他方也。海水驟變,水面多穢如米糠,及有海蛇浮游于水面,亦颱將至。

昏夜星辰閃動,亦大風將作。

十二月二十一日起,一日有風,應明年正月有大風,二日應二月,三月以至九月俱按日相應。或一日之間風作二次,則來年所應之月颱風亦二次焉;多次,則亦皆如此。記而驗之,無不應者。

土番識颱草,此草生無節,則周年俱無颱;一節,則颱一次;二節,二次;多節,多次;無不驗者,今人亦多識此草。

凡濱山尋澳泊船之處,南風,則以南負山而北面海者為澳;北風,則以北負山而南面海者為澳。南風則尋南風澳,北風則尋北風澳,此其常也。獨五、六、七月應屬南風,而遇北風之時,不可泊北風澳,蓋以北風轉南之時,呼吸變更,臺雨嚴厲,以北風澳而受南風,駕避不及,隨刻粉碎矣。一年之月,各有颶日,驗之多應,舟人以為戒避,不敢行船。

正月初四日(〈舟人名為接神颶〉),初九日(〈名為玉皇颶。此日有颶,皆驗。此日或無颶,則各颶亦多有不驗者〉),十三日(〈名為關爺颶〉),二十九日(〈名為烏狗颶〉)。

二月初二日(〈名為白鬚颶〉)。

三月初三日(〈名為元帝颶〉),十五日(〈名為真人颶〉),二十三日(〈名為媽祖颶。真人颶多風,媽祖颶多雨〉),三月共三十六颶,此其大者。

四月初八日(〈名為佛子颶〉)。

五月初五日(〈係大颶旬,名為屈原颶〉),十三日(〈亦名關爺颶〉)。

六月十二日(〈名為彭祖颶〉),十八日(〈名為彭祖婆颶〉),二十四日(〈名為洗炊籠颶。自十二日起至二十四日止,皆係大颶旬〉)。

七月十五日(〈名為鬼颶〉)。

八月初一(〈名為灶君颶〉),初五日(〈係大颶旬〉),十五日(〈名為魁星颶〉)。

九月十六日(〈名為張良颶〉),十九日(〈名為觀音颶〉)。

十月初十日(〈名為水仙王颶〉),二十六日(〈名為翁爹颶〉)。

十一月二十七日(〈名為普菴颶〉)。

十二月二十四日(〈名為送神颶〉),二十五日(〈名為天神下降颶〉),二十九日(〈名為火盆颶。自二十四日至年終,俱係大颶旬,名為送年風〉)。

封隅

臺灣府治,在福建布政司之南。東至咬狗溪、大腳山五十里,西至澎湖大洋水程四更,除水程外,廣五十里,南至沙馬磯頭五百三十里,北至鷄籠城二千三百一十五里,延袤二千八百四十五里。自府治至京師,除海洋水程十一更外,路程七千四百一十里。

臺灣縣治,附郭。除澎湖三十六嶼外,東至咬狗溪、大腳山五十里,西至澎湖大洋水程四更,除水程外,東西廣五十里,南至鳳山縣安平鎮交界十里,北至新港溪與諸羅縣交界四十里,南北延袤四十里。

鳳山縣治,在臺灣府南一百二十五里。東至淡水溪二十五里,西至打狗仔港二十五里,東西廣五十里,南至沙馬磯頭三百七十里,北至臺灣縣文賢里二層行溪一百二十五里,南北延袤四百九十五里。

諸羅縣治,在臺灣府北一百五十里。東至大居佛山二十一里,西至大海三十里,東西廣五十一里,南至新港溪與臺灣縣交界一百四十里,北至鷄籠城二千一百七十五里,南北延袤二千三百一十五里。

坊里

坊里在社鎮(〈各名號皆偽時所遺,今因之,以從俗也〉)。

臺灣府統轄坊四、里二十六、莊二、社四十六、鎮一,外澎湖嶼三十六。

臺灣縣轄坊四,里一十五。

坊:東安坊、西定坊、寧南坊、鎮北坊。

里:武定里(〈離府治一十里〉)、永康里(〈離府治一十五里〉)、廣儲東(〈離府治二十五里〉)、廣儲西(〈離府治一十里〉)、長興里(〈離府治二十里〉)、新豐里(〈離府治四十里〉)、歸仁南(〈離府治二十五里〉)、歸仁北(〈離府治二十五里〉)、永豐里(〈離府治二十五里〉)、保大東(〈離府治二十里〉)、保大西(〈離府治一十五里〉)、仁德里(〈離府治一十里〉)、仁和里(〈離府治一十五里〉)、文賢里(〈離府治三十里〉)、崇德里(〈離府治二十六里〉)。

另澎湖三十六嶼,詳在敘山志。

鳳山縣轄里七、莊二、社十二、鎮一。

里:依仁里(〈離府治一十六里〉)、永寧里(〈離府治四里〉)、新昌里(〈離府治二里〉)、長治里(〈離府治一十七里〉)、嘉祥里(〈離府治四十五里〉)、維新里(〈離府治三十里〉)、仁壽里(〈離府治五十二里〉)。

莊:觀音莊(〈離府治五十二里〉)、鳳山莊(〈離府治八十里〉)

社:下淡水社(〈離府治一百五十五里〉)、力力社(〈離府治一百七十里〉)、茄藤社(〈離府治一百七十五里〉)、放索社(〈離府治一百九十里〉)、上淡水社(〈離府治一百一十里〉)、阿猴社(〈離府治一百二十五里〉)、搭樓社(〈離府治一百三十五里〉)、大澤機社(〈離府治一百五十里〉)、郎嬌社(〈離府治二百二十五里〉)、琉球社(〈離府治五百三十五里〉)、南覓社(〈離府治四百五十里〉)、加六堂社(〈離府治二百五里〉)。

鎮:安平鎮(〈離府治一十一里〉)。

諸羅縣轄里四、社三十四。

里:善化里(〈離府治二十五里〉)、新化里(〈離府治一十二里〉)、安定里(〈離府治三十里〉)、開化里(〈離府治五十里〉)。

社:蕭壠社(〈離府治三十里〉)、麻豆社(〈離府治四十五里〉)、新港社(〈離府治一十里〉)、大武壠社(〈離府治四十里〉)、目加溜灣社(〈離府治二十六里〉)、倒咯嘓社(〈離府治六十里〉)、打貓社(〈離府治一百三十五里〉)、諸羅山社(〈離府治一百二十里〉)、阿里山社(〈離府治一百一十里〉)、奇冷岸社(〈離府治一百六十里〉)、大居佛社(〈離府治一百二十里〉)、他里霧社(〈離府治一百六十里〉)、猴悶社(〈離府治一百七十里〉)、沙轆牛罵社(〈離府治五百里〉)、柴裡斗六社(〈離府治一百八十里〉)、東螺社(〈離府治二百四十里〉)、西螺社(〈離府治二百里〉)、南北投社(〈離府治三百七十里〉)、蔴務捒社(〈離府治五百里〉)、崩山社(〈離府治六百七十里〉)、大傑顛社(〈離府治八十里〉)、新港仔社(〈離府治七百六十里〉)、竹塹社(〈離府治八百四十里〉)、南嵌社(〈離府治九百二十里〉)、鷄籠社(〈離府治一千八百二十里〉)、上淡水社(〈離府治一千三百二十里〉)、蔴芝乾社(〈離府治二百五十里〉)、南社(〈離府治二百四十里〉)、二林社(〈離府治二百八十里〉)、馬芝遴社(〈離府治四百里〉)、大突社(〈離府治三百一十里〉)、亞束社(〈離府治四百七十里〉)、半線大肚社(〈離府治四百四十里〉)、大武郡牛社(〈離府治三百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