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川
海道
茫茫大海,何處問其道途?然往來有遠近,有平險,不可不知也。臺灣為閩、浙外障,其山皆向內地,所謂障百川而迴狂瀾者也。北路之后壠港,與興化港口南日對峙,后壠而上一百二十里,乃竹塹社,與海壇鎮對峙,竹塹而上一百五十里,乃南嵌社,與福州閩安鎮港口關潼對峙;自南嵌至上淡水七十里,與北溝相照;淡水至鷄籠三百里,與沙埕烽火門相照。是以府縣有北路添兵,以通北方海道之詳議也。
今日往來船隻,必認澎湖為關津,從西嶼頭入,或寄泊峙內或媽宮澳,然後渡甘吉洋,凡四更船至臺灣。則澎湖三十六嶼,又臺灣之門戶也。其行船,常年皆以北極星為准。黑夜無星可認,則以指南車認定南北,是皆以天文測海道。若子午稍錯,南犯呂宋洋,遇逆風則暹羅、交趾,不知所之;北則出溜,無復人境,甚而至於無水力,皆道之險者也,為從澎湖來往為正路。
臺灣本地南北海道,自鹿耳門北至鷄籠、淡水,十九更船;自鹿耳門南至沙馬磯頭,十一更船;呂宋在臺灣南七十更船。
潮汐
潮汐之說,古人之論詳矣。謂晦朔前後,月行差疾,故潮長大,望亦如之,月弦之際,月行差遲,故潮之去來,合沓不盡。即今海濱人以初一、十五潮至日中滿,初八、二十三潮在早暮初,初十、二十五日暮則潮平之說也。又謂月臨卯、酉,則水漲乎東西;月臨子、午,則潮平乎南北。即今海濱人以月初上而潮生,月中天而潮平,月落而汐復長之說也。大約水屬陰氣,月為太陰之母,同類相應,理所必然。故候潮之法,又以太陰每日所纏天盤子、午、卯、酉之位而定其消長。月臨于午,則為長之極;歷未及申、酉則消,消極復長,以至于子,又為長之極;自是至卯而消,復至于午而極盛。然月順天右行,積三十日始一周天。每日臨子、午、卯、酉,四時位有先後,故潮因之亦有晝夜早暮之不同焉。第至遠海之處,潮候又有遠近之期。蓋方之不同而氣有獨盛,海之極遠,其得氣又專,故潮亦因之。要之,東與西對,東海月臨酉而潮平,西酉則卯如之;南與北對,南海月加午而潮平,言午則子如之,總亦水月相應之定理也。至于晝潮大于春夏,夜潮大于秋冬,潮極漲常在春秋之中,濤極大常在朔望之後,又天地之常數,通之四海而皆然。此古人推詳之論至備而不可易矣。然亦止于九州封域之內,若夫南望北斗,與蒸一羊脾熟而天復明之外,即今紅彛所言,彼地有夏、秋概晝,春冬永夜之處;又洋船為颶風所飄,常至萬水歸東之會,水皆東流而強急,無復潮汐,南北流愈甚,則水泥而沸,非東風大作不可挽回。若此之處,理之所窮,又非人之所可測矣。故《方輿勝覽》有「欽、廉、瓊海之潮,大小隨長短星,不繫月之勝衰」之說。此雖未可盡信,亦未可概以為非。四域之外,耳目所不經見之事,荒唐盡有,姑存之緒論,以備參訂。
臺灣地屬東海,地旣東而月常早上,十七、八之夜,月臨卯、辰,僅在初昏,故潮水長退,視同、廈亦較早焉。同、廈之間,初一、十六潮滿子、午,而盡竭于卯、酉;初八、二十三潮滿卯、酉,而盡竭于子、午。臺灣則初一、十六潮滿巳、亥,而盡竭于寅、申;初八、二十三潮滿寅、申,而盡竭于巳、亥。然南北亦有不同處,從半線以下,潮流過北,汐流過南,與澎湖同;半線以上,則潮流過南,汐流過北矣。浮海者,惟狎知潮候,據其上流,方無虞也。夫潮也,湧從何來,汐也,歸于何處,或吞、或吐、或消、或長,故知海水為活水也。
臺水分界
臺郡四面巨浸,臺、鳳、諸三邑,眾水攸歸。郡治在木崗山之陽,夾以兩溪;北為新港,與諸羅界;南納鳳山之崗山溪,西入于臺灣內港,與鳳山界;而臺灣縣治在中焉。茲將三縣水道僅志于左:
臺灣縣水道
臺灣縣之為水凡六:
一曰新港:通木崗山溪,溪從諸羅之馬鞍山南出大目降營盤之北,又西過廣儲西里,又西過大目降草地,至武定里,從洲仔尾滙新港,西入於海(〈此臺、諸界水也〉)。
一曰大目降中溪:從馬鞍山之南,過大目降營盤西,過廣儲西里、大目降草地,至武定里北,而與新港會,從洲仔尾西入於海。
一曰大目降南溪:從木崗山之西南出,西過大目降營盤,逶迤數里,過廣儲東里之北,又西北過廣儲西里、大目降草地,與中溪合,至武定里後,同新港西入於海。
一曰狗咬溪:從香洋仔出永豐里北,過新豐里,又北過保大東里、保大西里,又西北過廣儲里滙於鯽仔潭,合流至永康里之北,西入大目降中溪,至武定里,同為新港入於海。
一曰大橋港、小橋港:合流過武定里之南,分為二;又東過永康里,北為小橋港,南為大橋港。
〔一曰〕安平鎮港:潮汐從鹿耳門北至洲仔尾,受新港溪流,南至瀨口,受鳳山之崗山溪流。港內寬衍,可泊千艘。
鳳山縣水道
鳳山之為水凡十:
一曰崗山溪:出自崗山北,西流過嘉祥里、依仁里,為二贊行溪;又西過長治里,為竹扈塭,西至永寧里,流入於海(〈此臺、鳳界水也〉)。
一曰濁水溪:出小崗山之南,山南有大滾水山,出水常濁,故溪之流皆濁,因以為名。西北過嘉祥里、長治里、維新里,南受鯽子潭流,西滙微羅港,入於海。
一曰萬丹港:在微羅港之南,潮至仁壽里,受崩山之小水凡四,歸於海。
一曰打狗仔港:在觀音山莊打狗山下。其港口有巨石裂成一門,門甚窄,僅容一艦,中有港,可泊船。赤山莊之小流,皆滙於是。
一曰阿猴溪:從阿猴林內山,西出阿猴林,又西南過羅漢文社之北,而與大澤機之北溪會,經搭樓社、阿猴社,為巴六溪,浩瀚縈回十餘里,至淡水,為淡水溪,又為漚灣溪,復折而南,滙於東港,入於海。
一曰大澤機北溪:從大澤機內山北,出羅漢文社之南,西流至搭樓社東,轉而西北與阿猴溪合,西為淡水溪,滙於東港,入於海。
一曰大澤機西溪:從大澤機之西南山而出,北過搭樓社之東,與北溪合,轉為西北,流入阿猴溪;西為淡水溪,滙於東港,入於海。
一曰中港:潮過赤山仔之北,轉而東,過上淡水之南,受上下淡水,赤山雜流,歸諸海。
一曰力力溪:從力力社東南內山,西北過力力社,又西過淡水巡檢司之北,同為中港,西入於海。
諸羅縣水道
諸羅縣地廣山衆,其為水最多,支分流折,凡一十有九:
一曰木崗山溪:從木崗山之西,過馬鞍山,又西過新港東新化里,至新社里為新港,入於海。
一曰歐汪溪:一從大武籠山之東南內山而出,一從大武籠山西出,至新港社東,合流茄犮仔,為茄犮溪,經開化里赤山之南,又西過善化里、安定里,入於海。
一曰蚊港:從南北崑身外,海潮過佳里興之北,分南北二流,東過麻豆社之北,復分為二,受開化里之赤山雜流。港有橋,曰鐵線橋。
一曰嘓溪:從大武籠山北,西出大武籠社,過舊嘓之北,又西過開化里之北,稍轉西北,而與急水溪會,入於海。
一曰急水溪:從大武籠山北,西過大排竹之南,又過下茄冬,經倒咯嘓之北,西迤而與嘓溪會,同入於海。
一曰八掌溪:自鹿子埔山東南出,西過上茄冬之北、諸羅山之南,又西過小龜佛山,逶邐數里,滙于猴樹港,入於海。
一曰牛稠溪:自鹿子埔山西發源,西過覆鼎山南,又西過諸羅山之北、打貓社之南,至南世竹,西入龜子港,同猴樹港而入於海。
一曰山叠溪:源流有三:南從鹿子埔之北流過西北,與中流會;中從斗六門山之南,流過西南,與南流合;遂西過覆鼎山北,又北折過打貓社,至石龜之南,復與北流會,同為山叠溪,至笨港,入于海;其北流則又從斗六門山西出者也,經柴裡社、猴悶社、他里霧社,而與南流、中流合。
一曰吼尾溪:自斗六門西,過柴裡社,南折至猴悶社之北,又折過他里霧北,受蔴芝乾社細流,至南社而西,入於海。
一曰東螺溪:自斗六門與吼尾溪同流,西至東螺之眉里社分支北流,西過西螺社,又西過麻芝干社,為北社溪,西入於海。
一曰大武郡溪:自斗六門與吼尾、東螺二溪合流,西過大武郡,經柴裡社之西支分,北流過東螺社、大突社,從二林社之北,同三林港入於海。
一曰大肚溪:從投捒社之東南內山,北過投捒社西,為投州溪,又北過柴硿仔社,至水裡社之南折而西,經大肚社,為大肚溪,南受半線、阿束二社細流,而西歸于海。
一曰大甲溪:出貓霧、龜崙二山之間,西過牛罵社轉而西南,至大甲社,又西南至于崩山之房裡、茅干、宛里、吞韶四小社,西入於海。
一曰后籠溪:出后籠社西,過新港仔之南,入於海。
一曰中港:潮至中港社分派,從社南東過合歡山,受南日山、武勞灣二流,西歸於海。
一曰竹塹港:潮過竹塹社,受眩眩山一水,又東過查內社,受查內山一水,西歸於海。
一曰南嵌港:潮過小鳳山之北,南受眩眩山一流;又東北至南嵌社,南受查內山一流,東受干豆門一流,而西歸於海。
一曰淡水港:從西北大潮過淡水城,入干豆門,轉而東南,受合歡山灘流;又東過外八投,南受里末社一水;又東過麻里則孝社,東南受龜崙山灘、東北受鷄籠頭山灘,從西北會歸於海。
一曰鷄籠港:其港三面皆山,獨北面翰海。然西北有籠頭線,東北有鷄籠鼻山,港口又有鷄籠嶼、桶盤嶼,周圍甚密,內可泊巨艘。
澎湖三十六嶼
南嶼:橫里許,直二里,亦名大嶼。偽時民居稠密,今俱移在八罩嶼。
花嶼:橫直里許。
鐘子嶼:山石直聳,形如覆鐘,故名。
東吉嶼:周圍里餘。
西吉嶼:橫直不上里許。
上上四嶼并無居民。
八罩嶼:周圍二里餘,頗有居民,冬天可泊船。今澎湖水師撥兵防守。
目嶼:山形如人眼然,故名。
將軍嶼:上有將軍廟一座,故名。有港澳,可以泊船,周圍里餘。
虎穴嶼:形如猛虎,中裂一港,故名。南風起,澎民張網於此,及冬而歸。
大貓嶼:怪石隱約如貓,故名。
小貓嶼:由大貓嶼脫落,山形與大貓嶼如一而小,故土人呼為大貓、小貓。
鳥嶼:澎有北鳥嶼,有南鳥嶼。北鳥嶼澎民往之,以時張網捕魚;南鳥嶼則無民居。《廣輿》所載,必北鳥嶼無疑。
桶盤嶼:嶼上一石大三丈餘,周圍皆圓如桶盤,故名。
四角嶼:偽時設砲臺于此。
西嶼頭嶼:中有二三居民,此嶼即內塹,外塹背山,凡船隻自內地來者,登桅而望,見東南水面上有一黑痕,如竹竿,即是此嶼,故渡澎舟子皆以西嶼頭為準。
大山嶼:澎湖諸嶼,獨此最大,橫直各有十餘里,民居頗多。由此而下有五地:曰風櫃仔尾、曰峙里、曰猪母落水、曰烏嵌仔、曰林投仔。而媽宮前即在此嶼,水師鎮防汛在此。見武衛志。
牛心礁嶼:嶼下有礁,如牛心形,故名。
香爐嶼:嶼有三層,形如香爐,故俗為香爐嶼。
芝眉嶼:周圍不下里許,並無居民。
凌波嶼:荊棘填塞,四面巉巖,澎民罕至。
椗構嶼:嶼出紫菜,澎民常往採焉。
鷄膳嶼:嶼形如鷄膳子,故名。
員背嶼:偽時居民甚衆,今止零落一、二家。
中墩嶼:形如墩堡之狀,周圍里餘,居民十數家。
大倉嶼:澎民罕到,只一壙土耳。
丁字門嶼:周圍不及里許,並無居民,去西嶼頭有七、八里許。
北山鎮海嶼:明金門防守海寇,官兵常哨探鎮駐於此,故名為北山鎮海。
空殼嶼:此嶼並無水利,又無土產,若剩一空殼,故土人呼為空殼,言百物皆無也。
白沙嶼:嶼之周圍皆有輕白粉沙,故名。
姑婆嶼:澎湖居民春往捕蠔,冬往掇拾紫菜。
吉貝嶼:澎民常往張網捕魚。
金嶼:其嶼有黃赤色如金,故土人呼之。
屈爪嶼:嶼形如臥虎屈爪勢。
日嶼:無居民。
鐵砧嶼:山上皆石板,大三、四丈,平坦無痕,若攻鐵之砧然,故名。
顏靖嶼:無居民。
澎湖三十澳
娘媽宮澳:其澳可拋南、北風戈船二十隻,今水師鎮防汛在此。
西垵仔澳:此澳即在娘媽宮澳外,北風僅可泊戈船三、四隻。
雙頭跨澳:媽宮對面有山,名曰案山,後有港,入到盡處即是此澳,潮退時,盡是爛泥。凡遇颶風,官、商船皆收入此澳避風。
東衛澳:媽宮里餘有城,曰暗澳城,明俞大猷所建,今壞,其址尚在,由此轉東五里,即是此澳。
西衛澳:去城西二里許。
鼎圓仔澳:在東衛西,去東衛澳五里許。
紅羅罩澳:在東衛東,去東衛澳八里許。
湖東澳:在紅羅罩東,有一大湖,湖東、西俱有民居,東曰湖東澳,西曰湖西澳。
湖西澳:見上。
龜壁港澳:在湖東澳東北,相距三里許。不時有龜□進港字卵,故名。
小果葉仔澳:在湖東澳東,相距五里許。
良文港澳:在紅羅澳東南,相距八里許,此澳可拋南風船二十餘隻。
林投仔澳:在良文港東南。
烟墩仔澳:在東衛澳南,相去五里許。
鎖管港澳:去烟墩仔澳八里許。
峙內澳:此澳在鎖管仔澳南,相據五里,可拋北風船十餘艘。
瓦銅港澳:在城仔澳西,相距四里許。前年紅毛曾築銃城於此。外有一嶼,曰桶盤嶼。
通梁港澳:在瓦銅港西五里許。
鎮海港澳:在城仔澳北,有潭,名曰萬丈潭。凡官、商船遇颶風,皆收入此處避風。
大赤嵌澳:在鎮海港西三里許。
小赤嵌澳:在大赤嵌澳西三里許,此澳去吉貝嶼不遠,只用小艇往來。
外塹澳:在西嶼頭嶼裡面。
內塹澳:去外塹澳僅有三里之地。凡自廈門來澎者,多拋船於此二澳,風浪甚穩。
竹篙灣澳:離內塹澳五里之地。
輯馬澳:去竹篙澳僅有五里許,此澳盡處,對過通梁山,有一門曰吼門,流水湍急,船罕出入。
八罩澳:與將軍澳相連,可泊船。
大嶼澳
花嶼澳
東吉澳
西吉澳:以上四澳俱小澳,僅小漁艇泊此候流耳。
水利
臺灣縣水利
甘棠潭:在保大東里,係佃民私築,以防秋旱。原多生甘棠樹,故名之。
無源潭:在永豐里,其水不流,內產小魚蝦。
蓮花潭、承元潭:俱有灌溉之利。
王友埤:在仁和里,係佃民王有所築,因以為名。
參若埤:在文賢里,自紅毛時有佃民姓王名參若者,築以儲水灌田,遂號為參若埤云。
十嫂埤:係王十嫂募佃所築,故以名埤。
月眉池:係明寧靖王填築灌田,形如月眉,中植紅白蓮花,甚盛,今廢矣。
鴛鴦潭:在文賢里,紅彛時有鴛鴦戲於潭,故名。
水漆潭:在文賢里,四面生水漆成林,故名。
鯽仔潭:在永康里,東南周圍大十里餘,深不可測。潭生鯽魚甚多,歲有稅。
小坑溝:在仁和里,發源東北,西流入海。
鳳山縣水利
涸水埤:在依仁里,有數處。
風櫃門潭:以其潭形似風櫃然。
竹仔湖:在長治里,灌注甚多。
鯽仔潭:在維新里,闊三百餘步,深丈餘,內產魚。
三鎮埤:係偽時林三鎮所築。
龍鬚埤:水從龍鬚港來,因以龍鬚為名。
草潭:在觀音山莊,蓄水甚多,灌注甚廣。
蓮花潭:中產蓮花,故名。
公爺埤:在鳳山莊,偽鄭輔政公所築。
竹橋埤:灌竹橋莊田。
金荊潭:內多生金荊樹,故名焉。
諸羅縣水利
鼎臍挖:在新港之南。
蟳潛塭:與鼎臍相接,皆出魚蝦。
草埔五塭:在安定里,秋月有魚。
蚊港:統隸南崑身、北崑身、茄藤、頭威里等港,皆漁船採捕之所。
後壠港:由崩山社至新港仔入海。
竹塹港:一支為中港,在武勞、南日兩山之間,合流入海。
南嵌港:自雙寮山、奶奶山異源合流,出鳳山之北入海。
注水潭:在赤山。
石螺潭:在大奎壁內。
鬼面潭:在半線山內,皆水所停瀦,夏秋則溢,冬春則竭,居民土番取其魚、蝦、螺以為食,非罟、繒、𦊓所可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