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徐景熹Ctrl+D 收藏本站

学校

朱子《学记》云:“福州府学于东南为最盛,弟子员常数百人。”夫朱子所谓盛,盛以地,亦盛以人也。溯建学法制大备于唐。福州学校,李椅兴于大历,常衮兴于建中,如日之升,必先启明;如春之至,必先诹訾。至朱子而日拂扶桑,春煦万类矣。圣朝崇儒重道,海隅向化,《子衿》之诗不作,鼓箧之教偏敷,东南文教,盛而更盛,斯又朱子目所未及睹也。至读朱子《刘氏义学记》,是书院与州县义塾,更以助学校所不及,因志学校,而以书院、义学附焉。

府学

在城南兴贤坊,旧在州西北一里。唐大历八年,观察使李椅移建于此。按:独孤及《福州儒学治记》,椅移学当在八年,诸志俱作七年,误。乾宁元年,观察使王潮于州置四门义学。梁龙德元年,闽王王审知置四门学。吴越时作新宫,号使学。宋初,学制废坏。太平兴国中,转运使杨克让始作孔子庙。景祐四年,权州事谢微表请于朝,立为学,从之。会微罢去,郡守范亢、许宗寿踵其事,历五载乃成。植宇六十楹,中设孔子与高弟十人像,又绘六十子及先儒像于壁。有九经阁、三礼堂、黉舍、斋庐皆具。熙宁三年,灾。郡人韩昌国、刘康夫等二百人以状言于府,请自创盖,郡守程师孟许之。既而,各县文士各请如昌国等,集钱二百万,为门、为殿、为公堂,环列一斋,名无考。以居学者。别为藏书堂、讲义斋,以处师友,合百二十间。自孔子以下至十哲塑像冕服。先是学养士,岁才十数人,元丰初,始增至数十。元祐八年,郡守王祖道斥东西序之北二百四十尺,增置十斋。名无考。[ht]又于中门外之左,为小学,中门外之右,为客次,直中门之南,为外门。岁补生员五百。崇宁元年,三舍法行,增养士之额,益广为三百五十一区。有御书稽古阁二,养源、议道、驾说堂三,斋二十有八。审礼、由智、祖义、隆仁、崇德、事道、兴能、宾贤、尚志、逢源、爱日、誉髦、文中、端身、通理、嗣音、明善、拔萃、逊志、依仁、养德、育英、致道、烝髦、壮猷、制胜、小学、自讼。后舍法罢,省为十二斋。东庑:兴能、事道、崇德、时习、祖义、由智。西庑:明善、嗣音、通圣、端身、隆仁、誉髦。外职士位四,祭器、乐器库各一,仰书库一。养士二百人。绍圣初,建先贤堂。祀陈襄、郑穆、刘彝、周希孟、陈烈五先生。后益以陈祥道、刘康夫、郑侠、柯述、与唐观察使常衮,称十先生。后又益以王祖道。绍兴中,安抚使张浚乃位常公于中,益以唐欧阳詹与诸贤列左右,继又益以陆祐,为十三人。绍兴十年,帅守张浚增养士为二百四十人。乾道初,帅守王之望定额三百人。淳熙四年,帅守陈俊卿始创射圃,南北十三步,东西五十步有奇,构亭曰序宾。绍兴四年,教授常浚孙重修经史阁,即旧御书阁后址也。嘉熙元年,建棂星门。景定四年,火。明年,帅守王钅容构礼殿,建养源堂于殿之东北,奎文阁于堂之北,又立戟门、棂星门,别建学门。于东凿池为桥,西米廪,北中门学厅,又北横辟三廊,而重之廊,凡十五斋。名无考。咸淳二年,帅守吴革创经史阁于养源堂之东北,阁下有止善堂。其北,创道立堂,祠周濂溪以下诸贤,以乡贤及贤牧袝焉。元大德六年,教授刘直内更创尊道堂于经史阁之东,绘诸贤像而祠之,列两庑,东祀乡贤,西祀贤牧。堂之东,凿池架亭。北曰思乐,南曰光风霁月,稍西曰采芹。皇庆元年,省十五斋为六斋,名无考。各设训导。延祐四年,宪使赵宏伟拓礼殿,高广有加。奉旧圣哲像,于中辟两庑,塑从祀像一百有五。更立戟门、棂星门,东福厨、西更衣亭。至治二年,教授李长翁于思乐亭西南,创天光云影亭。泰定二年,棂星门、更衣亭、神厨,俱为暴风雨所坏。明年,教授陈震重建。五年,又以宪使易释董阿之命,新厅后中亭。至元十年,教授陈俊更尊道堂为明伦堂,更堂之两庑为六斋。依仁、游艺、时习、日新、据德、志道。堂之南,建育贤门。明洪武四年,火。七年,知府杨士英、教授徐宏构大成殿,塑先圣贤像,列两庑,从祀先贤位。南为戟门,又南棂星门。门内,东为神厨、宰牲房;西为常衮祠、更衣亭。戟门东为神库,殿之东为明伦堂。堂东西为四斋;左曰志道,依仁,右曰据德、游艺,南为中门。十七年,知府董祥于大成殿之北,割养源堂、丽泽亭及杏坛地,建贡院。永乐四年,教授梁济平以学厅为乡贤祠。宣德九年,又建堂于明伦堂之北,仍扁以“养源”。东为教授及训导廨舍,礼殿东壁为号舍若干楹,改建射圃于学之东偏。正统十年,御史陈永辟其地,建观德亭。成化十三年,知府唐珣大修庙学、大成殿,前翼以舞亭,撤旧明伦堂,北却三丈许,重建为间七。建常衮祠、乡贤祠于庙门左右,增东西两斋舍,为间凡二十有六。凿泮池,为桥其上,改米廪为更衣亭。学门旧西折,改正中南出。十六年,提学佥事周孟中更建乡贤祠、名宦祠。弘治初,提学副使罗璟改作棂星门,易木以石。十五年,巡按御史陈玉等重建大成殿。高于旧五尺,石楹增至一十有六,两庑亦增辟。正德十四年,巡按御史周[ht5,6”ss]宛鸟、布政使席书、知府叶溥重建仪门、殿庑、常斋、号舍,悉一新之。嘉靖十年,建敬一亭,勒世宗御制《敬一箴》,并范浚《心箴》,程颐《视听言动》四箴。凡六碑,贮亭内。十一年,诏庙称先师庙,庙后建启圣祠。各县学同。嘉靖中,知府胡有恒,万历初,巡抚庞尚鹏,提学熊尚文、冯烶相继修葺。国朝康熙十一年,大修庙学。棂星门左为更衣所,为名宦祠,右为斋宫,为乡贤祠。浚泮池,下通三元沟,潮汐出入焉。池南为大门,东为宰牲房,为奎光阁,西为神厨,为常衮祠。明伦堂前,东西四斋如旧。其北为尊经阁,又北为启圣祠。[ht6ss]雍正元年,改称崇圣祠。祠路从堂西角门折而入,堂东北为米廪,为馔堂。三十年,飓风,明伦堂圯。三十二年,总督兴永朝、巡抚卞永誉建。三十八年,重建尊经阁。雍正八年,修大成殿。乾隆二年八月,飓风,殿、庑、堂、阁俱摧损。闽人何长浩捐修。乾隆十六年,总督喀尔吉善、巡抚潘思榘重修。唐独孤及《福州都督府新学碑记》:世与道交相兴丧,宏之者在人,非庚桑楚,不能使畏垒大壤向化,微文翁,蜀学不崇。闽中无儒家流,成公至而俗易,民束页德施,古今一也。初,成公之始至也,未及下车,礼先圣先师,退而叹堂室湫狭,教学荒惰,惧鼓箧之道寝,《子衿》之诗作我,是以易其地,大其制,新其栋宇,盛其俎豆。俎豆既修,乃以《五经》训民。考教必精,弦诵必时。于是,一年人知敬学,二年学者功倍,三年而生徒祁祁,贤不肖竞劝,家有洙泗,户有邹鲁,儒风济济,被于庶政。大历十年,岁在甲寅秋九月,公薨于位。于是,群吏、庶民、耆儒诸生,雨泣庙门之外,若有望而不至。号曰:“岂不欲斯文之渐渍于东瓯之人欤?不然,何锡厥化,而不遐公之年也?吾党瞠然,鸣呼!曷归。”判官、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安定皇甫政、殿中侍御史颖川韩贽、监察御史河南长孙绘,率门人、部从事、州佐县尹相与议,以公之功绩明示后世。谓及常同司谏之列,宜备知盛德善政,见托论讠巽,以实录刻石,曰:公讳椅,字某,皇帝之诸父,宗室之才子,宽裕岂弟,孝慈忠敬,庄而成式,文而强力。治王氏《易》、左氏《春秋》,酌其精义,以辅儒行。故居处执事,著书属词,非周孔轨躅不践也。天宝三载,应选辩论,为安阳县尉。中兴之后,历御史、尚书郎、谏议大夫、给事中,十余年间,周历三台,言中彝伦,动中大本。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家贫不乐清近,求为京兆少尹。无何出守弘农,又移典华阴,兼御史中丞。华阴之近者安,远者来。天子以为才,任四岳十二牧之职。大历七年,冬十有一月,加御史大夫、持节都督福建泉、汀、漳五州事,领观察处置都防御等使。八年夏四月,龙旆六辔,至自京师。闽越旧风,机巧剽轻,资货产利,与巴蜀埒富,犹无诸馀善之遗俗,号曰难治。公将治之也。考礼、正刑、节用、爱人、颁赋、遣役,必齐其劳逸。视年丰耗,量入以制用。削去事之烦苛,法之掊尅者,吏不奉职,民不率教,则惩以薄刑,俾寝迁善,由是人知方矣。公将安之也。初,哥舒冕反书至,公屡及于门,遽命上将帅戈船下濑之师,西与钟陵军会,先拔循、潮二州,以援番禺,推诚誓众,士皆奋勇,既而大憝就戮,五岭底定,民是以康,系我师是赖,人无奸宄寇贼之虞矣。公将教之也,考半页宫之制,作为此学,而寓政焉。躬率群吏之稍食,与赎刑之余羡,以备经营之费,而不溷于民也。先师寝庙、七十子之像,在东序讲堂、书室函丈之席,在西序齿胄之位,列于廊庑之左右。每岁二月上丁,习舞释莱,先三日,公斋戒肄礼,命博士率胄子修祝嘏,陈祭典。释莱之日,美器用备,笾豆在堂,尊罍在阼。公玄端赤舄,正辞陈信。是日,举学士之版,视其艺之上下,审问慎思,使知不足,教之导也,讲论以勖之。八月上丁如初礼。岁终,博士以逊业之勤惰、覃思之精粗告于公,敛其才者进其等,而贡之于宗伯。将进必以乡饮酒之礼礼之。宾主互揖,受爵于两壶之间。堂下乐作,歌以《发德》、《鹿鸣》、《南陔》、《田庚》、《嘉鱼》、《南山有台》,以将其厚意。由是,海滨荣之,以不学为耻,州县之教,达于乡党,乡党之教,达于众庶矣。公薨之二年,太常议,按公叔发修卫国之班制,以交四邻,故易其名曰“文”,孔文叔其勤公家,夙夜不懈。卫人铭其彝鼎。以公尊教劝学,德洽荒服,乃奏谥曰:“成”。诏赠礼部尚书,而刻金石之礼,则阙而未备。今也敢播德馨,贻之无穷,其铭曰:“维公之文,肃恭且仁。宣力事君,润饬经术,底绥斯民。维公之武,鳏寡不侮,刚亦不吐,率众勤王,戡厥丑虏,易俗移风,经始頖宫。百者皆兴,孔堂崇崇。四科以班,乃侯乃公,秩秩祀典,锵锵礼容。大昕鼓箧,学士萃止,褒衣方屦,登降以齿。从公于迈,乐我泮水。我闾我里,讲论资始。比屋为儒,俊造如林,缦胡之缨,化为青衿,公宜难老,为学司南,斜日告凶,实天匪忱。翙翙和鸾兮,不闻遗音,愿言思公兮,如玉如金,镂馀烈于此石,以塞罢市者之心。”宋蔡襄《福州修庙学记》:“七闽滨海,其地险而壮。福州之治,尤据其胜势,为东南一都会。其风俗尊向儒术,唐之支盛间,有重人薰渍靡刂刈,日以滋众,然庠校之兴,前无著者,自五代钱吴越王制专甄冶,分子弟以莅之,乃作新宫,号为使学。本朝太平兴国中,转运使杨公克让始立孔子庙,以奠春秋。景祐四年,通判谢君微权职郡治,遂表建州学,仍请赐田五顷,以久众处。诏书报下,谢适罢去,逮范公元、许公宗寿更守此邦,参择曹掾之能者,黄中、方峤继任其事,商工度材,历五载而大备。公帑之泉,计费千万,植宇之楹,总数六十,中设孔子与其徒高弟者十人像,又绘六十子及先儒以业传于世者,皆傅之壁。曰九经阁,以藏旧所赐书。曰三礼堂,以图舆服之制,祭享之器。黉舍斋庐,旁翼两序,庖次井饮,百用资给。今尚书都官员外郎沈公之来,入而拜,出而叹曰:学成空不居,无以育贤才而起风化。乃与监郡太常博士陈君议增美田,充所赐数迎旧儒敷解经术,又立比业准程,群居约束,揭为众则,以侯官尉吴及兼总之。于是,远近学者靡然从慕,初,公至。精究疾弊,绳治强豪,人用震栗。既而譬晓士民,教之六艺。以是知君摧凶木卉而培善本,威惠并施,有所归赖,更口腾道,厉戒幼小,无或失业,咸愿刻文于石,垂延久后,遂相与来请襄为之记,已又作诗曰:鸣呼生民,角翼者群。上圣有作,才治人文。执道之中,立世之纪。厥后迷谬,乖离本始。躬服儒方,偶媲言词。专用于神,乃文之疵。入齿王官,出知法令。不失有罪,乃政之病。然于当时,咸著能名。使二者失,由学弗明。学斯谓何忠义悌孝。政斯谓何?礼让风教。譬如大鼎,量入于钟。龠石百数,罔不兼容。在学干政,先其大者。言词法令,进修之假。唯州有学,邦君实谋。驱汝闽民,来处来游。象图严严,记书整整。衣冠肃雍,室庐閟静。孰为人父,敕戒而子。往焉问闻,弗往攸耻。孰为人师,启率其徒。开陈统要,罢诎巧诬。坠举废兴,属于继承。益完勿圯,惟贤者能。”朱子《福州府学经史阁记》:“福州府学在东南为最盛,弟子员常数百人。比年以来,教养无法,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以故风俗日衰,士气不作。长老忧之,而不能有以救也。绍熙四年,今教授临邛常君浚孙始至,既日进诸生而告之以古昔圣贤教学之意,又为之饬厨馔,葺斋馆,以宁其居。然后,谨其出入之防,严其试课之法,朝夕其间,训诱不倦。于是学者兢劝,始知常君之为吾师,而常君之视诸生亦闵闵焉,唯恐其不能自勉以进于学也。故常虑其无书可读,而业将病于不广,则又为之益置书史,合新旧为若干卷,度故御书阁之后,更为重屋以藏之,而以书来,请记其事,且致其书生之意曰:愿有以教之也。予唯古之学者无他,明德新民,求各止于至善而已。夫其所明之德,所止之善,岂有待于外哉!识其在我,而敬以存之,其亦可矣。其所以必曰读书云者,则以天地、阴阳、事物之理,修身、事亲、齐家及国以至于平治天下之道,与凡圣贤之言行,古今之得失,礼乐之名数,下而至于食货之源流,兵刑之法制,是亦莫非吾之度内,有不可得而精粗者,若非考诸载籍之文,沉潜参伍以求其故,则亦无以明夫明德体用之全,而止其至善精微之极也。然自圣学不传,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而唯书之读,则其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于禄利而已,是以天下之书愈多,而理愈昧;学者之事愈勤,而心愈放;词章愈丽,议论愈高,而其德业事功之实,愈无以逮乎古人。然非书之罪也,读者不知学之有本,而无以为之地也。今观常君之为教,既开之以古人教学之意,而后为之储书以博其问辨之趣,建阁以致其奉守之严,则亦庶乎本末之有序矣。子虽有言,又何以加于此哉!然无已,而有一焉,则亦曰:姑使二三子者知乎为学之本,有无待于外求者,而因以致其操存持守之力,使吾方寸之间清明纯一,真有以为读书之地而后宏其规,密其度,循其本末先后之序,以大玩乎阁中之藏,则夫天下之理其必有以尽其纤悉,而一以贯之。异时所以措诸事业者,亦将有本而无穷矣。因序其事,而并书以遗之,二三子其勉之哉!凡阁之役,始于庆元初元五月辛丑,而成于七月戊戌。材甓佣食之费,为钱四百万有奇。则常君既率其属,输俸入以首事,而帅守詹侯体仁、使者赵侯像之、许侯知新咸有以资之,至于旁郡之守赵侯伯瑰、十二邑之长陈君羽工等,亦以其力来助,而董其役者,学之选士杨诚中、张安仁、萧孔昭也。”

先师庙

宋、元旧称文宣王。明嘉靖十一年,改今称。国朝因之。康熙二十三年,圣祖仁皇帝颁御书,额曰:“万世师表”。雍正三年,世宗宪皇帝颁御书,额曰:“生民未有”。乾隆三年,皇帝颁御书,额曰:“与天地参”。今制:殿覆以黄瓦,岁春、秋仲月上丁日,祀以太牢。旧用少牢,雍正三年改牲。

四配: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十哲:先贤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商、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国朝康熙五十一年,升宋儒朱子熹为先贤,列十哲之次。乾隆三年,又以有子若列十哲之次。

两庑:先贤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适、公皙哀、商瞿、高柴、漆雕开、樊须、司马耕、巫马施、公西赤、颜辛、梁鳣、曹卹、冉孺、公孙龙、伯虔、冉季、秦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夏首、公良孺、后处、奚容蒧、公肩定、颜祖、邬单、句井疆、罕父黑、秦商、荣旂、公祖句兹、左人郢、县成、郑国、燕[ht5,6”ss]伋、原亢、颜之仆、廉洁、乐亥欠、叔仲会、邽巽、狄黑、公西舆如、孔忠、公西蒧、施之常、陈亢、秦非、琴牢、申枨、左邱明、步叔乘、颜哙。国朝雍正三年,增祀蘧瑗、复林放,复秦冉,复颜何,复牧皮县禀公都子、乐正克、公孙丑、万章。升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为先贤。

先儒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孔安国、毛苌、董仲舒、杜子春、后苍、王通、韩愈、欧阳修、胡瑗、司马光、杨时、胡安国、罗从彦、李侗、陆九渊、吕祖谦、张栻、蔡沉、真德秀、许衡、薛瑄、胡居仁、陈献章、王守仁。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增祀范仲淹。雍正三年,增祀郑康成、复诸葛亮、范宁、复尹焞、黄干、陈淳、何基、魏了翁、王柏、赵复、许谦、金履祥、陈浩、罗钦顺、蔡清、陆陇其。乾隆三年,增祀吴澄。

崇圣祠

旧曰启圣祠,祀叔梁公。以先贤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配,先儒周辅成、程[ht5,6”ss]珦、朱松、蔡元定从祀。雍正元年诏封先师五代王爵,肇圣王木金父、裕圣王祈父、贻圣王防叔、昌圣王伯夏、启圣王叔梁纥。祠改今称,增宋张迪从祀。

以上县学同。

常公祠

在泮池右,祀唐观察使常衮,春秋有司致祭。正德《府志》:“成化中,以提学副使游明配。”按:后即撤。

陈北山祠

黄勉斋祠

董见龙祠并在射圃。见《坛庙》。

名宦祠

在棂星门左。祀宋知州事蔡襄、谢泌、程师孟、曾巩、柯述、孙觉、签判胡铨、知州事程迈、张守、安抚使张浚、知州事汪应辰、安抚使陈俊卿、知州事赵汝愚、梁克家、安抚使辛弃疾、知州事陈居仁、安抚使蔡幼学、杨长孺、真德秀、魏了翁、知州事王钅容、安抚使汤汉、知州事吴革、安抚使洪天锡、提刑徐明叔、安抚使吴渊、吴潜。元左丞董文炳、平章高兴、廉访使程钜夫、都事蓝光、教授刘直内、廉访使韩准、提刑王恽、总管王翰、楚国公李士瞻。明襄武汤和、按察使陶垕仲、参议郑湜、参政杨景衡、佥事谢肃、吕升、鲁穆、巡抚刘广衡、御史丁俊、副使刘乔、知府唐珣、按察使马文升、提学游明、提举罗伦、副使刘子敏、沈讷、参政刘大夏、提学潘璜、邵锐、布政使查约、陈珂、陈锡、知府汪文盛、布政使吴昂、参政魏棨、知府叶溥、欧阳铎、胡有恒、提学刘玉、佥事章懋、提学朱衡、江以达、提举舒芬、提学金贲亨、宗臣、巡抚殷从俭、庞尚鹏、巡按御史何维柏、商为正、转运同知林烈、闽县知县许子良、怀安教谕冯光浙、按察使陆方垓、提学姜宝、蔡国珍、赵参鲁、布政使高从礼、参议汪土自、怀安训导韩俦、推官刘日升、巡抚许孚远、巡按御史聂豹、参政萧良誉、布政使落涞、李云、闽县训导曾守、盐运使周保、巡抚金学曾、闽县知县陈惇临、巡按御史汤兆京、按察使柴祥、巡抚耿定向、提学耿定立、谭昌言、福州训导项宗寿、提学吴仕、推官周顺昌、巡抚陈子贞、知府孙大壮、参政饶景辉、王世懋、知府何继高、同知毛焯、巡抚袁一骥、兵备道陆卿仕、提学沈儆炌、巡按御史黄臣伭、提学庄应曾、副使杜应芳、参政徐日久、推官王尚学、佥事王豫、布政使张明正、提学徐即登、冯火楚、粮饷道裘壤、推官杨茂先、闽县知县叶龙光、布政使陆完学、巡按御史侯尧封、王政新、汪游龙、右布政周泰峙、巡抚邹维琏、副使马邦良、周昌儒、罗源知县章简、盐使司黄立言、副使李思诚、布政使闵洪学、福宁道张时彻、知府宋尧武、提学吴之屏、巡按御史胡文静。国朝巡抚佟国鼐、总督陈锦、福宁道陆怀玉、布政使丁文盛、按察使王原月无、祖建衡、巡抚佟国器、布政使周亮工、提督马得功、提学道孔自洙、总督李率泰、巡抚宜永贵、右布政金光祖、巡海道陈启泰、总督赵廷臣、范承谟、郎廷相、福宁道张时彻、巡抚吴兴祚、提学道杨钟岳、布政使于成龙、按察使王国泰、张所志、布政使张仲德、直隶钱谷守道董世琦、将军佟国瑶、提学道丁蕙、高曰聪、总督兴永朝、将军石文炳、布政使汪楫、知府王之仪、迟维城、提学道汪薇、沈涵、运使傅和鼎、布政使金培生、知府石曰琮、巡抚李斯义、张伯行、黄秉中、总督范时崇、布政使李发甲、教授蔡祚周、巡抚陈瑸、吕犹龙。

乡贤祠

在棂星门右,祀唐水部林慎思,宋少师陈襄、虞部郑洙、祭酒郑穆、教授周希孟、陈烈、少卿刘铣、侍郎许将、转运孙奕、博士林概、节度王回、博士陈祥道、中门监郑侠、奉议刘康夫、史馆刘彝、宗正丞林之奇、修撰张觷、提刑李芘、尚书李弥大、侍郎李弥逊、郕国公黄祖舜、教授陆祐、丞相李纲、太师陈孔硕、府丞陈刚中、永国公朱倬、修撰黄龟年、御史黄瑀、承议郎黄干、著作王苹、右丞相郑昭先、侍郎郑湜、知府杨宏中、少保陈贵谊、安抚使陈炜、侍郎陈公益、左史徐范、学士赵以夫、学士许应龙、处士潘柄、太师郑性之、教谕林用中、参知政事黄洽、学士李韶、少卿唐玲、学士赵汝腾、中书林希逸、通判潘[ht5,6”ss]牛方、枢密林存、迪功陈藻、处士林公遇、枢密高应松、法曹朱牧、侍郎黄师雍、待制陈阳,元学士林泉生、总管林兴祖、处士吴海,明参政郑珞、学士林志、右都御史洪英、知府林元美、编修陈景著、给事中叶福、教谕林钝、知府孟玘、参议谢琚、知县高瑶、教谕王佐、吴伯章、都给事中姚铣、尚书赵荣、知府李兴、参政林迪、寺丞郑同、主事陈钝、郎中周杰、尚书黄镐、林瀚、参政王俊、都御史陈纪、尚书林泮、副使林玭、御史林瑭、都御史林廷玉、知府许坦、员外周熊、主事宋宣、副使翁晏、尚书林廷选、参议倪珏、训导姚珏、都给事中许天锡、长史郑伯和、尚书林庭[ht5,6”ss]□、处士马骢、郎中郑善夫、同知李廷仪、副使刘世扬、博士廖世昭、都御史陈达、侍郎郑漳、主事王炳、副使舒汀、布政使陈暹、少卿袁成能、中允陈谨、教谕齐启和、编修唐震、都御史陈则清、御史谢源、知府林春泽、副使陈子文、太学生陈良鼎、教授袁宗耀、知府谢蕡、尚书林庭机、马森、林燫、侍郎郑世威、同知郑澄、参政林舜道、寺丞周亮、尚书吴文华、参政黄应钟、尚书张经、副使洪世文、布政使郑云莹、陈壁、副使赵奋、施观民、运判赠谕德翁兴贤、都御史薛梦雷。国朝府尹余正健、凤阳道方开铎、主事方逵、通政使陈丹赤、知州陈晖、副使曾大升。万历《府志》:“祀之有名宦,盖其有功烈于民者也。祀之有乡贤,盖其没而可祭于社者也。溯观古昔,代不数人,降及[ht6,7”ss]輓近,俎豆于学宫者,趾相错焉。何今之隆,古之替欤?鸣呼!此其故亦难言之矣。”

教授宅

在泮池右。

训导宅

在明伦堂左。

师生员额

唐制无考。宋置教授、学正、学录、直学。元增训导。宋初,由州府选聘,以请于朝。其后,太学立三舍法,试可乃授。间命近臣荐举充之。生徒来学,不限多寡。明制:教授一员,训导四员,学生始有定额。国朝教授、训导各一员,廪膳生员四十名,增广生员四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科两试,每次由所属各县拨入二十名武生,岁、科并试共二十名。

学田

国朝顺治五年,派定学租一十七两八钱。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置学田五十七亩六分。五十六年,巡抚陈瑸捐置学田一百一十四亩九分零。

鳌峰书院

在鳌峰坊,九仙山麓。地隶闽县。国朝康熙四十七年,巡抚张伯行建。前为正谊堂,中祀周、程、张、朱五子;后为藏书楼,置经、史、子、集若干橱。右祀宋、明闽中先儒,为六子祠。其左凿池,周数亩,构亭其上,曰鉴亭。稍进有堂,颜曰:“名教乐地”。旧肖像,祀巡抚张伯行于堂内。书舍共一百二十楹,庖次井饮咸具。其初,招延儒士日给廪饩,以讲明正学为务。五十五年,巡抚陈瑸始集郡邑生徒肄业其中,聘耆儒主讲。瑸卒后,诸生设主祀之。是年,圣祖仁皇帝御书“三山养秀”匾额以赐,又赐经书八部。雍正十一年,世宗宪皇帝赐帑银一千两。乾隆三年,上皇帝赐御书“澜清学海”匾额,又赐帑银一千两,现生息为诸生膏火资。十一年,又赐《律书渊源》一部。十五年,巡抚潘思榘修葺讲堂,并颁书籍及黄道周《经解》刻板。十七年,巡抚侍郎陈宏谋缮修学舍,更六子祠为二十三子祠。[ht6ss]先是祀宋儒游广平、胡五峰、黄勉斋、陈北溪、明儒陈布衣、蔡虚斋六子,后又祀宋儒杨龟山、王信伯、林少颖、罗豫章、李延平、李西山、胡文定、胡籍溪、胡致堂、刘屏山、刘白水、李忠定、蔡西山、蔡九峰、廖槎溪、真西山、明儒黄石斋十七子于藏书楼上。至是,始正定位次,合祀一室。祀伯行像、王宾主于藏书楼下,又建奎光阁于鉴亭前。张伯行《鳌峰书院记》:“闽中素号海滨邹鲁,盖自龟山载道而南,三传至考亭,而濂洛之学大著。其渊源上接洙泗,由宋迄今,闽士蔚兴,与中州埒。圣天子崇儒重道,于龟山、豫章、延平三君子及考亭夫子,皆御制匾联表扬,祠宇天章灿然,辉映日月,务俾闽士瞻仰兴起,益励所学,无负先儒之教,于以育人才而厚风俗,意甚盛也。不佞恭膺简命,来抚斯邦,夙兴夜寐,惟是仰企昔贤,广教化,进郡邑诸生,亲加考课,申严规程,端厥趋响,至于里巷编氓,则演圣谕十六章,饬有司朔望劝讲,闽之士庶几几向风矣。又念士首席民,间有笃志好学,材良行修者,尤当萃而教之,以成其器,为国家储用者也。顾教之之道,视乎人之所倡为转移。唐以前,闽俗人文未开,风气尚朴。有宰相常衮观察兹士,乡县小民有能读书作文词者,亲与为客主之礼,虽未逾时,翕然丕变,文学之盛,于今为烈。夫倡之以文,而化于文,尚若是其速也。矧乎圣贤之学,不离伦纪日用之常,俾人人复其性分之所固有,而尽其职分之所当然。一日不讲,则人欲潜滋,天理澌灭,且有沦于不肖之归,而不自知者,其可不有以倡之乎?不佞欲与士之贤而秀者,讲明濂洛关闽之学,以羽翼经传,既表章其遗书,使行于世。乃捐俸购屋于九仙之麓,葺而新之,为鳌峰书院。前建正谊堂,中祀周、程、张、朱五夫子;后为藏书楼,置经、史、子、集若干橱。其东则有园亭、池榭、花卉、竹木之胜。计书舍一百二十间,明窗净几,幽闲宏敞。士之来学者,日给廪饩,岁供衣服,无耳目纷营之累,而有朋友讲习之乐,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无不可为学也。虽然,学之要,愿为诸生申之。夫有志圣贤之学者,必身体而力行之,非以为口耳诵说之资已也。周、程、张、朱五子之书,四子之阶梯,四子之书,六经之阶梯。君相之所以为治,师儒之所以为学,率是道也。诚使平心逊志以究其义理,会其指归,实验诸日用行习之间,而举而措之家国。天下之大,则颜、曾、思、孟之心传,与皋、夔、稷、契之事业,皆吾学分内事也。如其不然,虽日取五夫子之绪言,诵之,习之,论之,辨之,犹为无与于已,而与道听涂说等。又况溺于靡丽之辞,逐乎纷华之习,视其书为迂阔支离,而并诵习论辨之,未尝从事者乎?蹈此弊者,幸无入吾堂,而入吾堂者,尚其猛省自强,以求吾夫子之教,而为圣世有体有用之真儒,是不佞所以建书院,以为多士相勖之意也。爰书而刻诸石。”

道山书院

在乌石山麓。地隶侯官。国朝乾隆十七年,总督尚书喀尔吉善、盐法道吴谦志谕闽商捐建。前为讲堂,中为六子祠,祀宋儒濂溪周子、明道程子、伊川程子、康节邵子、横渠张子、紫阳朱子,后为王公祠,祀前福建巡抚居安王公恕。右有池半亩,构亭其上,曰瀛洲亭。亭之西,为文昌阁,前后书舍合五十楹,庖次井湢咸具,岁聘耆儒主讲,集鹾商子弟肄业焉。

四旗清书官学

在板平巷。地隶闽县。雍正六年设立。

闽县学

在九仙山西麓。宋庆历中建。熙宁九年,知县方叔完,崇宁三年,知县庄谊各修。元至元戊寅毁。越五年,学官丁尧建礼殿及门堂斋庑。大德癸卯,县尹吴鼎创讲堂。后四年,教谕陈振玉创尊道堂。至大三年,学官高琳子绘从祀诸贤像于两庑,造祭器。泰定二年,县尹张德、学官蒋景说,拓礼殿。至元间,置斋二于讲堂之南,曰修德进业。明洪武初,建明伦堂,以礼殿为大成殿。十五年,建馔堂于进德斋之东,立米廪。二十三年,巡按御史陈仲述、副使李惟益撤旧而新之。正统十二年,御史陈永复、丁澄,广其规制三倍于旧。天顺间,御史顾俨市民地,拓学前路。成化间,御史尹仁、提学佥事钟城、知府郑时辟法海寺地,以益其址,重建大成殿、东西庑,东南为学门殿,后为明伦堂,左右立两斋,徙旧崇文阁于堂后。十二年,知府唐珣绘殿堂,重修舞亭、墀道、号舍。嘉靖间,知府胡有恒,万历间,提学熊尚文相继修葺。国朝顺治十八年,县令周雍时移县治于学宫,概行毁废。文庙、明伦堂岁久圯。康熙二十年,知县祖寅亮、教谕顾伦赞,请于上官,合绅士同力修复,又建文昌阁。雍正元年,奉诏建崇圣祠于大成殿右。九年,知县张堂等重修大成殿。乾隆二年,邑人林炳捐修庙学。元程钜夫《修学记》:“闽为县,自隋始。县有学,自宋庆历始。学在九仙山之麓,鬻民地为之。庙成于熙宁方尹叔完,修于崇宁庄尹谊,至元戊寅毁焉。越五年,创礼殿,又五年,创西斋,苟完,不旋踵而敝,门迳欲芜,士非无志,往往画于力不足。元贞二年春,教谕韩君挺特实来,以兴复为已任,谋于予,乃谕县官劝举,予协力图之。鸠工度材,修废补阙。缭以重檐,护以栏楯,新像设绘从祀,而庙始严。会讲有堂,易桷与瓦,置二斋,设小学,而学始备。以至门垣、阶序、墁甃、丹漆悉如式。于是,故老来观,赞为前所未有。诸生诣予征记。董子曰:设庠序以化于邑,然则邑学,古庠序也,所以明人伦也,人而不伦则物矣,科目与月书、季考,姑设利禄驱靡使从,岂道德果尽信哉!故明伦之说,为诸生常谈,其于化民成俗之意戾甚。闽为福附庸,非深山穷谷比,士风之盛于此矣。科举废后,生无所事,耳目日以放恣,诗书而刀笔,衣冠而皂隶,小有才者,溺愈深;居近利者,坏愈速,不能不蹈先儒之忧。天朝嘉惠学校,隶民者复其身,德行文学必由此选,是学校重矣。况邑于民尤近哉?今堂宇新,士习盖与之俱新?读书穷理,必思圣人所谓教者何事,充而仁义礼智之性,尽而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职,求无愧于为人。由一邑之善士,为一国之善士,庶几庠序不徒设,道德可尽信,且以解先儒溺深坏速之忧。是虽明时崇儒重学之意,而亦司教化之责者,所望于斯邑之士也,尚勉旃哉!韩君,故孝廉孔惠公之子。家学有渊源,故于斯文笃意如此。”

先师庙

崇圣祠

名宦祠

在明伦堂右。祀唐知县李茸,宋知县黄德裕、陈麟、杜杲、刘爚、胡岩起,明知县魏谷才、典史沈镒、教谕欧阳瀚。

乡贤祠

在明伦堂右。祀唐刺史黄碣。宋处士李樗、少卿任文荐、中奉李芘、侍郎陈益、宣教林琦、处士陈禾、进士林夙、推官杨月出、运判刘彝、学士许将、尚书林倬、判官卓祐之、法曹朱牧。明谕德林志、知州林元美、都御史董应举、主事郑善夫、知州林真、同知李时兴、指挥胡上琛。

忠义孝悌祠

在花园铺。祀明忠臣叶福、林正、孝子杨一谟、杨必亨。国朝忠臣马定国。

教谕宅

在崇圣祠后。

训导宅

在文昌阁东。

师生员额

宋置主学、直学、学长、学谕、学宾、斋谕。元置学正。生徒来学,不限多寡。明制:置教谕一员,训导二员,生徒始有定额。国朝教谕、训导各一员,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科两试,每次取十五名。雍正二年,奉诏加增五名武生,岁、科并试,取十五名。

学田

原额一千八百四十八亩一分零,实征学租银五百三十三两二钱三分零。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置田二十六亩二分零。五十六年,巡抚陈瑸捐置田八十六亩一分零。

勉斋书院

在鳌峰麓。旧为勉斋先生黄幹宅。干卒,门人学士赵师恕,即其故居拓为精舍,后圯。元至正十九年,建为书院,堂曰道原,阁曰云章,堂后叠石为山,曰小鳌峰,后废。元贡师泰《勉斋书院记》:“至正十九年冬十月,福州始作勉斋书院。明年秋八月告成。丁亥,廉访使率郡大夫、士行释奠礼。已丑,经略使李公国凤谒祠下,用便宜署今额。以儒人张理为山长,执事者间具本末,请记于贡师泰,曰:书院遍天下,而闽中为盛。大约祠徽国朱文公师弟子居多,若延平、武夷、考亭、建安、三山、泉山、龙溪、双峰、北山之属皆是也。勉斋先生实文公高弟,独无专祠,顾非莅政者之缺欤?昔者佥事张引尝图经始,以调官浙东,不果。经历孔汭,锐意作兴,以拜南台监察御史,又不果。未几,行部闽广,适郡士林祖孟、祖益请以太平公辅里故宅一区为学宫,厥位面阳,广轮合制,遂倡成之,而廉使赡思丁、副使元奴、佥事亦怜真必刺的纳刘完者、郑潜、经历答理、蒙古知事黄普颜帖木儿、照磨傅居信协心相事,议若出一,且移郑君董视,而佐以属史王兰焉,行省平章普花帖木儿闻之,亟发白金五十两及租田一百五十亩有奇,以给以赡。于是,即旧以图新,拓隘以增广。礼殿中崇象圣人之燕居,祠宇旁峙,严先生之祀事,堂曰道源,著师友之授受也,阁曰:云章,以郑君正字端本时所得皇太子书‘麟、凤、龟、龙’四大字,刻置其上也。堂后,叠石山,曰‘小鳌峰’,不忘先生读书精舍之名也。斋左曰‘凝道’,右曰‘尊德’。栖士有舍,待宾有馆,燕休有室,更衣有次,庖湢、库庾各有其所。重门衙衙,层庑翼翼,瞰以方池,度以石梁。其周九百八十四尺有奇,东西广九十尺,深视广之四,雄规伟观,穆然靓深。然后师道之统有所尊,而讲学之士知所向矣。惟子之学,盖亦得于先生者,请文书石,以纪其成。顾师泰荒陋,何足以知此。然窃闻之斯道也。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所以为治,孔子、颜氏、曾子、子思、孟轲氏之所以为教,不幸而变于管、商,惨于申、韩,杂于荀杨,暴于鞅斯,磔裂破碎于毛、郑、贾、马、王、范之徒,幸而唐之韩愈氏能以所得著《原道》之书,然其于性也主三品,于仁也专博爱,则犹未免于不详、不精之失焉。至宋全盛,濂溪启其源,伊洛溯其流,渡江再世,文公始集诸儒之大成,使千载不传之道复明于天下后世,吁,盛矣哉!于时,门人弟子聪明卓越,固不为少,然求其始终不渝,老而弥笃者,先生一人而已。先生因刘子澄,一拜文公于屏山之后,即慨然以斯道自任,听风声于屋头,对孤灯于天曙,其坚志苦思为何如也。自是得执子婿之礼,从登庐阜,涉彭蠡,过洞庭,望九疑,宦游淮、江、湖、湘、吴、越、瓯、闽间,不惟口传心授于师门者,愈久而愈博,而其所见名山大川,渊深高厚,皆有以助夫精微广大之学矣。是故征诸事业,则城安庆,御汉阳,最为伟绩。著之方册,则《四书通释》、《仪礼通解》尤为有功。盖先生有志于斯文,以陆沈下官,不能大行其学,固可深慨。然圣贤坠绪,非文公无以明,文公遗书,非先王无以成,则斯文吾道,确乎其有所归矣。先生没,其传之著者,在闽则宓斋陈氏,信斋杨氏,在浙则北山何氏,江以西则临川黄氏,江以东则双峰饶氏。其久而益著者,则西山真氏《衍义》诸书,凡今经帷进讲,成均典教,皆出先生讲论之余也。鸣呼!先生之道传之后世,先生之书行乎天下,孰不想慕其高风,渐被其余泽,况鳌峰、箕山之间,云烟苍莽,神气流行,慨然肃然,犹若有见乎其位,闻乎其音容者乎?书院之作,其有功于世教,岂曰小补之哉!”

泉山书院

在河西尚书里。明正德间,提学副使杨子器、姚镆建。为兵部尚书林瀚讲学处。中有御书楼,后废。

养心书院

在通津门外。明正德间,巡按御史聂豹建,后废。

考志书院

在法海寺旁。国朝乾隆年,巡抚王恕建,今废。

正音书院

一在法海寺。一在华林寺。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振文社学在旧县前街北。

河东社学在南津坊德贵巷。

普文社学在易俗里。

昌际社学在南津坊温泉坊内。

鳌峰社学在左三坊。

崇正社学在喜寿坊。

龙台社学

长桥社学

沙合社学俱在嘉崇里。

藤山社学在时升里。

以上今俱废。

螺江社学在永福里螺洲墩,明初建。

崇正社学在嘉崇里。国朝康熙四十四年,巡抚李斯义毁淫祠改建,中祀昌黎伯韩愈。乾隆四年,改建达道铺紫峰山麓。

玉融社学在嘉崇里独山麓,左祀朱子,右为文昌阁。乾隆十七年,里人游绍安等改建。

碧峰社学在崇贤里,中祀朱子,后为文昌宫,乾隆十四年,里人公建。

侯官县学

在官贤坊内,县治东。宋庆历中建。熙宁九年,知县方叔完,崇宁三年,知县庄谊各修。景定癸亥,礼殿火。至大巳酉,知县郄衍构礼殿,割县东地,辟两庑,立从祀诸贤像。殿南立戟门,又南凿泮池,为桥其上。桥之南建棂星门,创射圃于殿之北,又创尊道堂于讲堂之北。延祐五年,县尹魏杨祖重修。明洪武初,堂之西南建仪门,北为中亭,以会诸生馔,亭东西立‘博文、约礼’二斋。宣德十年,教谕罗伦请于布政使周颐,拓其基,重建明伦堂,左右为两斋,东南膳厨,北为尊经阁,阁之下为养贤堂,东为奎文阁,南为中门,又折西而南为外门。正统十一年,御史丁澄又创集贤堂于尊经阁后。十四年,镇守尚书薛希琏创棂星门,修大成殿。成化十八年,知府唐珣重建两庑、斋舍。嘉靖间,知府胡有恒,万历间,提学熊尚文相继修葺。国朝康熙十九年,督学孙期昌、知县姚震倡绅士修。雍正元年,奉诏建崇圣祠在文庙左。八年,知县陈克嵩重修。乾隆二年,闽人何长浩捐修。

先师庙

崇圣祠

名宦祠旧阙

乡贤祠正德《府志》:“在中门左。”按:今并入府学乡贤祠。

忠义孝悌祠

在学宫内。祀宋忠臣杨宏中,明忠臣曹学佺。国朝忠臣陈学夔、蒋垣、吴士宏、吴日来,孝子何履旭、郭蔚。

教谕宅

在县治东。

训导宅

在县治东。

师生员额

宋、元、明制详见闽县学。

国朝教谕、训导各一员,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科两试,每次取十五名。雍正二年,奉诏加增五名武生,岁、科并试,取十五名。

学田

原额三百六十五亩九分零,实征学租银六十二两三钱五分零。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置田三十八亩六分零。五十六年,巡抚陈瑸捐置田六十三亩七分零。

共学书院

在西门街北。旧为怀安县学。先是宋置怀安县在石岊江滨。大中祥符四年,主簿陆柬始建学于县东隅。明洪武十二年,徙治入郡城,遂移今所。正统二年,布政使周颐市民地,建大成殿,东西讲堂。其后,御史张淑、柴文显又辟棂星门之外为路,以接通衢。万历八年,县省入侯官。二十二年,巡抚许孚远改为书院。国朝康熙二十四年,总督王国安、巡抚金鋐改旧制而新之。四十一年,巡抚李斯义修葺学舍,延师课士,今圯。明董应举《共学书院记》:“自怀安学省,而共学书院兴,盖中丞许公仍旧学为之,非出创立,君子与焉。厥后,守者怠,亏蚀障塞,失其大观。督学长水岳公至,虑闽学之不续,乃追公志加廓焉。撤其障,匡其偏,正其位,宏其制,建翼统祠于讲堂后,周以精舍。时集诸生其中,勤劝课,核膳田,且为之志以示后,其诱造来哲之心,亦勤且备矣。顾愚有请于公,古之为道者何其易,今何其难?古何同,今何异耶?岂非所以学之心异耶?盖古人之学虽精微,而用功则甚切。近如所谓止至善者,不过止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达之天下国家而是,而非有他善也。所谓尽性配天者,不过起知于夫妇之知,起能于夫妇之能,非有他谬巧也。所谓性善尧舜者,不过孩提爱敬,夜气清明,孺子乍见行道乞人,呼蹴之心达之,非有他瑰奇也。由此言之,天下之父子、君臣、兄弟、朋友、夫妇、孩提、孺子、行道乞人、夜气、乍见、呼蹴,而道无不在,岂不甚易而甚同乎?以是为学,是谓下学,不必外此求达,而天道性命已浑然在日用修为之中,而不自知矣。此真人人可学,人人可共者。今之为道者不然,高其言,精其辩,取子所罕言,子贡所不得闻者,群聚而强索之,执烛揣籥,毕世不休,何其难也!而且家宫墙,人柯斧,入主而出奴,藉口学之不讲,不知德不修,义不徙,不善不改之尤为可忧,藉口卫道苦心,不知道学之不可以戈矛寻,狠攻斗夺,递相为胜。噫乎,甚矣!故古之异,异异端,今之异,异吾党,古之同,同吾党,今之同,同异端。古下学而上达,今上学而下达。古之学以孩提、孺子、愚夫妇、平旦、行乞,至于圣贤,今之学反以圣贤局面,而失孩提、行乞、愚夫妇之初心。古之学未行之,耻言之;今之学,不耻不行,而耻不言,此其所以异也。夫昔者闽学之兴,盖以行胜矣。今欲续之,当兴闽行。欲兴闽行,学成就其孩提、孺子、夜气、呼蹴、愚夫、愚妇之初心,不当更为他说嬲之,使不得反也。噫!人能存孩提、乍见、夜气、呼蹴、愚夫、愚妇之初心,而迪于彝伦,圣贤载路矣。何忧学之不续,公以为何如?

登云书院

在登云坊内。明成化十一年,知府唐珣建。中为正堂,肖宣圣、四配像,匾曰燕居。后为诸生讲肄之所,书舍共二十余楹,岁延师以训生徒,置田给之。万历时圯。

道山书院

在乌石山麓。明隆庆五年,按察使邹善、提学副使宋仪望为邑人参政王应钟建。应钟卒,门人祀之,置祀田。万历三十八年,提学佥事熊尚文重修,后废。

三山书院

在府城西关外。宋宝祐二年,提刑王泌建。元致和间,宪使易释董阿重建。后废。

古灵书院

在府城西南古灵溪傍。宋儒陈襄读书处。建置年代无考。后废。

拙斋书院

在城西三山驿南。为宋林之奇与其徒吕祖谦、刘世南并从子子冲讲学处。建置年代无考。后废。

竹田书院

在桂枝坊内。明正德间,同知叶铁为工部尚书林廷选建。后废。

玉泉书院

在府城西关外。明正德十五年,巡按御史沈约毁淫祠,改为书院。祀宋丞相李纲。后废。

崇正书院

在神光寺东。明嘉靖间,督学副使姜宝建。后废。

养正书院

在乌石山北。原为法禅寺。明嘉靖七年,改建为书院。后废。

西湖书院

在西湖滨。国朝康熙间,迟维城毁淫祠,改建。中祀朱子。

正音书院

一在共学书院,一在文儒坊。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瓜山义学

在府城南十二都。元至正间,歙人郑潜为泉州总管,徙居于此,创义学以教乡闾子弟,置田百亩以给之。旧属怀安。今废。

博文社学

宝文社学俱在右三坊。

文林社学在闽山庙巷。

应文社学在右一坊。

怀西社学在保定营。

怀南社学在善化坊。

怀东社学在将军山南。

越峰社学在华林坊。

以上今俱废。

蒙正社学在阳岐。乾隆十二年建。

大湖社学即以里名。乾隆十五年,县丞洪冕率邑人陈江鳌、张之屏等建。

芹岩社学在大湖。邑人张之屏建,并捐义田。

古田县学

在县西隅。宋景德二年,知县李堪建庙学于邑东。嘉祐二年,知县陈昌期建九经阁、尊道堂、左右序,为斋八。绍兴元年,毁于寇。二年,知县周彦耀复创于县之西郊。七年,诸生林好古、陈鬲、卓冠与邑人裒金钱百余万,请迁学于旧址。知县邓观白帅守张浚,许之。岁终告成,堂殿斋舍俱备。二十四年,知县汤选又移今所。元至元癸未,毁于寇。元贞元年,县尹王奂创味道堂、乐育亭、乡贤祠及学官、廨舍。明景泰元年,御史罗澄重修两庑。成化十五年,知县汪璀重建两庑、棂星门。弘治六年,知县屠容建射圃于学,内构观德亭,后圯。七年,又改建明伦堂于文庙北。正德七年,明伦堂圯,即其基为讲堂,改建于文庙东。嘉靖间,知府胡有恒重修。隆庆二年火,独文庙、仪门存。三年,知县杨存礼建明伦堂及两斋、号舍。万历十九年,教谕叶宗舜凿泮池学门内。二十四年,知县刘曰旸重修。二十九年,知县王继祀增修。崇祯十四年,庙学圯,训导黄守谊重建。国朝顺治三年,毁于寇。五年,知县甘体垣建。十四年,知县吴来仪重修。康熙二十二年,教谕程尹起修。四十年,知县陈瑸修棂星门,建文昌阁。宋陈昌期《修县学记》:“县之治否,在令贤与不贤耳。今天下不知其几百县。即令皆贤焉,未必也,蔑人焉,未必也。贤者盖寡矣。有则不过修簿书,谨法令而已。要之根道德跻吾民于仁寿者,千百无一二人焉。古田旧令尹李侯,盖其人也。先是邑人贵尚巫鬼,而师儒弦诵之地,悉为殊榛异卉,荒谈细说所埋没。公至,力辟之。禁巫逐鬼作黉舍,肖夫子容与其徒,春秋祀之。手其文以载攸始,口六经诲子弟。至今,邑民识仁义礼乐教化者,由此始也。呜呼!公去五十年,黉舍颓圮,碑文缺坏,后之为令者,规规于法令簿书之间,罔以仁义教化为意,欲其毋弃本逐末,不可得也。嘉祐丁丑,余惧滋不复振,长民者宜何如为心哉?由是爽垲而新之,使民重本,又思前人惠学之勤,再摹旧碑,以永其传。”明吴宽《重建文庙记》:“自佛老之说行于天下,争信而趋之。昔之大贤君子以斯道自任者,极力以辟,而卒不能去,其教愈昌,其徒愈盛。偏州小邑,其宫室常数十区。而吾儒学校之设,虽通都大郡,其制特一二,而美丽宏壮不能彷彳弗其制,常然也。古田为福州属邑,学有庙,建自前元甲午,至今二百馀年,殿宇倾圯,视学宫特甚,岁岁师生行礼于是,凛然有覆压之危。乃弘治元年,今提刑按察副使天台杨公商霖行县,训导张瑄知公之重文教,即以其事白。他日,公谒庙,顾而叹曰:佛老之徒,特以祸福诱人,其所兴作不劳而成。今是庙为吾夫子神灵所止,其功在生民,其道在万世,固师生朝夕瞻仰,以尽报本之地。而坏若是,独不有愧于其徒乎?且朝廷崇重斯道,惓惓如是,而不能仰体德意,又独非有司之责乎?邑之人传公之言,莫不感悟,一时以金来助者,浃旬得数十斤。方入山伐钜木,而水涸莫致。俄天大雨,遂抵学傍,又若有神相之者。于是,良匠远至。卜日既得,主簿孟顼偕瑄董其役。乃以是年七月庚寅兴工,其冬十二月甲寅功讫。规制高广,迥异旧观。然像设未备,门庑未易,而丹丹萑又之功,尚未施也。教谕周真方图谋之,适知县屠容持檄初至,曰:此固吾为令者之事。遂次第成之。又明年庚戌,贡士罗荣遂擢廷试高等,人以为奇,相率有遣子弟入学之愿。于是,屠君以是役当记,且宪副公之功当载也,乃具始末来请。惟闽去中州万里,在《禹贡》荒服之外,历三代至汉,其民既庶,复徙之江淮间,既久而生息复盛,然未知以文学为事也。在唐常衮为观察使,始设学校,教之为文,又能屈已以倡率之。于是,士子更相慕效,而文学大兴,其人遂与中州等,学校之设,其有益于天下如此。今国家承平岁久,闽中人才固已过前代,独古田视他邑为不及,岂非其地僻远,无倡率如衮者之在上乎?乃今得宪副公,而邑令师儒又谨承于下,宜邑人之尚义好文者之勃然也。余与宪副公为同年进士,知其治狱明慎,能持宪体,乃复留意于此,非识治道之本者乎?故书以记。”

先师庙

崇圣祠

名宦祠

在戟门东。祀宋县令李堪、许当、陈昌期、廖天觉、薛舜庸、留元亮、许鉴、邱公荐、县丞郭能、鲍友龙、县尉吴公诚、游九言,元县尹王奂、陈均、巡检熊彦迪,明知县韩秉哲、王友俊、徐建、王所、主簿姚孟王与、教谕陈允、蔡元用、训导沈元素,国朝知县陈瑸、黄执中。

乡贤祠

在戟门西。祀宋评事魏昂、朝散大夫李广文、著作郎苏大璋、学士赵汝腾、少卿唐璘、通判郑公玉、文靖李侗、国子监司库张疆、教授章孝参、处士邵清、蒋康国、林用中、林好古、林大春、林夔孙、程若中、陈圭、明学士张以宁、布政使罗荣、知县张文造、御史林英、郎中余文龙,国朝府尹余正健。

忠义孝悌祠

在学左。

教谕宅

在戟门西。

训导宅旧阙。

师生员额

宋、元、明制详见闽县学。

国朝教谕、训导各一员,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科两试,各取十二名。武生岁、科并试,取十二名。雍正十二年,析置屏南县后,廪膳生员十名,增广生员十名,文生遇岁、科两试,各取八名。武生岁、科并试取八名。

学田

原额一百三十一亩七分零,实征学租银二十一两三钱。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置田二十六亩六分。

溪山书院

在县北。宋淳化二年建。

浣溪书院

在八都。宋时建。有文庙,朱子书匾,今废。其址犹存。

螺峰书院

在九都螺坑。宋时建。为朱子、黄幹讲学处。后废。

魁龙书院

在十都白沙。宋时建,后废。

蓝田书院

在杉洋。朱子书匾,为门人余偶立,后废。

城南书院

在溪东。即宋景德学基,元改为书院。明洪武间,改为射圃。仍匾其门曰城南书院,后圯。

崇正书院

在南门外。旧为淫祠。明嘉靖间,改为书院,祀李延平。十一年,提学副使潘潢迁林用中八贤配享,改今名。

正学书院

在二保。旧系祐圣宫。明嘉靖间,改为探本书院,祀八贤,后迁祀八贤于崇正书院,遂改今名,为诸生讲习之所。

翠屏书院

在一保。旧系淫祠。明嘉靖间,郡丞朱世忠改为书院,祀学士张以宁,集诸生讲读,今废。

蘖山书院

在城隍庙东。旧为方伯罗荣家庙,邑人思其建城之功,肖像祀焉。明嘉靖间,改为书院。知县徐建重修。

青山书院

在一都。明嘉靖间建,祀朱子。

鹤鸣书院

在小武当山旁。明通判丁一中建。

明德书院

在南门外,明邑令刘曰旸建。

屏山书院

在鼓楼东。国朝康熙间,邑令陈瑸建。

玉泉书院

在渊关。国朝康熙间,运同陈大辇建。

正音书院

在一保玉堂坊左。雍正二年,奉文设立。

义学

在学宫左,奎光阁后。国朝乾隆四年,邑令姚廷格捐俸建,祀朱子。以门人程若中、林好古、林大春、余范、林夔孙、林允中、林用中、蒋康国、林充之、林师鲁、程深父、张棫、程伯荣、黄有开、苏龟龄、傅子渊配。邑令辛竟可为记。

社学

一在水口。明嘉靖间,运同林烈建。万历间,知事林培重修。一在杉洋村,国朝雍正二年新建。一在善德院,乾隆七年新设。一在黄田,乾隆七年新设。

屏南县学

在县治东学前街。国朝雍正十二年建。中为大成殿,左右两庑,前为棂星门,左右为名宦、乡贤祠,殿后为崇圣祠,右为奎章阁。明伦堂在殿左,前有泮池,环桥外为仪门。

先师庙

崇圣祠

名宦祠

在学宫戟门左。

乡贤祠

在学宫戟门右。

训导宅

在明伦堂后。

师生员额

训导一员不设教谕。雍正十三年,以古田县学训导为之。乾隆六年,仍归古田县,另设屏南县学训导,廪膳生员十名,增广生员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科两试,各取八名,武生岁、科并试,取八名。

正音书院

在城内。雍正十二年,奉文设立。

义学

在城内紫山麓。乾隆年,知县沈钟建。颜曰:双溪讲堂。

闽清县学

在县治东南。宋景德四年,知县史温即废廪地建礼殿。塑先圣十哲像,图六十子及大儒像于壁。建阁五,讲堂一,谈经楼三,祭器咸备。宝祐元年,毁。四年,重创。元县尹董祯、贾光祖先后修建。明洪武初,知县赵起居、沈源继修,又建神厨、米廪于庙右。永乐十五年,知县朱毅建明伦堂于殿北,建射圃于学东。正统元年,知县叶宗泰、辛节修两庑。天顺三年,教谕马能建儒林坊。成化四年,知县左辅创尊经阁于殿南。万历三十六年,圯于水。知县俞咨龙修建。国朝雍正元年,奉诏建崇圣祠。二年,知县张兆凤修。十三年,知县孙国柱增修。乾隆十五年,水,庙学尽圯。知县童士绅于明伦堂基增高三尺,建庙其上,徙学于庙之左,其规制悉如旧。徐景熹《移建庙学记》:“闽清为县,始于唐贞元,既立,旋省。后百有余年,五代梁乾化初,复置。又百余年,当宋真宗景德之四年,贤令史温始建学其地,居县治东南。有礼殿讲堂,谈经之楼,规制略备。嗣后,屡有修建。明永乐中,移明伦堂于殿北。成化中,创尊经阁于殿南。我朝尊隆儒术,凡薄海内外郡县卫所之学,屡诏缮治。故闽清虽小邑,其庙学亦完整。乾隆庚午秋,霖雨水溢,学地素庳,水患丛之,殿阁堂庑,寝以圯坏。于是,今令童君士绅,大集邑之绅耆,畴咨兴创,佥言曰:庙学在前代亦尝毁于水,当时有建议迁之他所者,终以役巨不果,因仍缀葺以迄于今。然地卑则水易集,相厥形势,明伦堂之地较庙为差高,若益培广,建庙于其上,而徙学于庙之故址,虽有巨浸,勿能害矣。君亟然之,请于大府,命吏验视,谓当如其议,乃庀材鸠工。治地高于旧三尺,中为大成殿,旁翼两庑,外为棂星门,崇圣祠。筑墙七百尺而围之,高一丈,厚杀高之六。左为明伦堂、廊房、斋舍、名宦贤祠、博士之庐,悉一新之。经始于辛未四月,以壬申之仲夏落成。更作至圣诸贤神牌,诹日奉安。既竣事,爰石龙石请余记之。余惟唐梁肃之言曰:学之制与政损益,学举,则道举;政汙,则道汙。天下郡国之立学,始于汉武,盛于隋唐,而极于有宋。当是时,守令之勤于其官者,莫不以是为先务。所以成德达材,进其方土之愿秀,使之扌需哜道真,被服先圣,而士人登进之途,亦于是焉。出则又劝之以禄利,而率之向方,因以风励末俗,立教化之大端,此学校与政相为损益之故也。考郡县庙学之制,庙以崇祀先圣,学以教养士,二者于前代常不能兼立。其无庙者,春秋释奠,皆即学而行事,则学重。自唐迄宋初,天下学校,庙多而学少,则庙重。庆历中,大兴学校制,犹以州县之士满二百乃得立学,故其时,守令之勤于其官者,或傍庙为学,或建书院,敦延师儒以教其方土之士,其职皆不命于朝,理宗景定,始令天下县置主学,盖自儒官设而学之制浸备矣。于是庙与学并重而庙为尤重。何者?学以教养士,而庙者固所以崇礼先师,报本始而示人以景行之极则也。是以圣朝百年以来,凡日月所出入,莫不郡县,则莫不有庙学。其所以跨唐轶宋而跻盛美于虞、周四代之隆者,在是欤?乃或者谓《记》所云释奠,释菜于先圣、先师者,皆在于学。又曰国有学,遂有序,党有庠,家有塾,亦不言庙。故王安石曰:奠先圣先师于学而无庙,古也未见庙之为尊于学。此况古而不达近世典制之论。夫古之所谓先圣先师者,不一其人,而今则固吾夫子也。夫子之道,衣被千万世,凡名为士者,以得奠币于至圣栗主之前为幸。我世宗宪皇帝躬临太学,特谕大小诸司,凡公牒祝辞并称诣学,不得言幸,其尊何等。若学以教养士,于古无论,即唐宋以来莫不然。然而为师者,或倚席不讲,士亦无有弦歌于斋舍者,则所以为教者,异矣。昔之士廪于学,有定员,今隶名学官者,不限额,虽欲偏养,其道莫由,则所以为养者亦异矣。若夫春秋释奠,不于庙而反于学,又必无之理也。学之不可与庙等,彰彰如是。闽清之庙学圯,而令能力率其邑人以兴建,是达政之经者矣。徙庙于高处,而以学为辅,是得尊庙之实义者矣。是不可以无记也,乃为之书。童君,德清人,以进士起家,令于此七年,民安便之。是役也,凡籍金钱千五百缗,皆出其县之好礼者。故并刻其姓氏于碑阴,以谂后之人。”

先师庙

崇圣祠

名宦祠

在学宫左。祀宋县令史温、王亚夫、元县尹董祯、蔡嗣宗、明知县沈源、朱毅、左辅余珍、黄镗、杨珣、刘为。

乡贤祠

在学宫右。祀宋秘书陈祥道、右丞许将、侍郎陈旸、侍郎黄师雍、考功郎黄唐、员外郎**、学士郑自诚、编修陈问、朝请萧磐、编修许份,明编修许瑢、布政使谢瑀、太学贡士陈良鼎。

忠义孝悌祠

在学宫左。

教谕宅

在明伦堂后。

训导宅

在学宫后。

师生员额

宋、元、明制详见闽县学。

国朝教谕、训导各一员,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科两试,每次取八名。武生岁科并试取八名。

学田

原额二百三十五亩零,实征学租银二十三两五钱五分。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置四十七亩八分零。

正音书院

在文昌阁。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社学

在文昌阁。雍正二年,新设。

长乐县学

在县治东兴贤坊内。唐乾符四年建。宋知县董渊、吴仲举、萧竑,相继缮治,未就。元祐间,知县袁正规议建,邑人林通作《县图经》,鬻钱二十万,倡成之。北有堂,翼以两序,为斋十二。元至正十二年,重修礼殿两庑。北为明伦堂,斋舍咸备。明洪武十五年,知县邱宗亮新之。天顺七年,知县任衡重修。成化十七年,知县罗叙辟明伦堂东西为两斋。弘治间,知县王涣市民地,建训导宅。正德十四年,火。知县龙琰重建。嘉靖初,创启圣祠、敬一亭,亭前为名宦,乡贤二祠,文庙之西为明伦堂,两斋附堂左右,曰居仁,曰由义。其后知县蒋以忠、夏允彝,相继修辟。国朝顺治四年,毁于寇。六年,重建大成殿。西仍为明伦堂,东为崇圣祠。斋舍、厅宇皆备。学西为射圃,有观德堂。

先师庙

崇圣祠

名宦祠

在敬一亭前。祀宋县令李茸、闵希声、吴仲举、萧竑、徐世英、袁正规、吴一鸿、主簿陈之邵,元摄县尹吴复,明知县邱宗亮、王遵道、龙韬、潘府、郁文周、县丞张文可、朱褒、主簿刘有源、典史黄本、熊廷用、教谕孙大雅、廖正、陈文灿、训导俞珙。

乡贤祠

在敬一亭前。祀唐郎中林慎思,宋秘书陈宋霖、安抚林安上、处士陈[ht5,6”ss]木开、枢密使高应松、教授陈如晦、博士陈俞、进士刘砥、处士刘砺、提刑张羽中元、处士欧阳光,明教谕朱汉、知县陈祖、陈伯康、赞善陈仲完、侍讲陈全、都御史谢士元、郎中黄熙、教谕陈德隆、知州林谷显、通判陈豫章、光禄丞林公黼、处士陈耀、太仆卿陈文沛、郎中林世章。

忠义孝悌祠

在文庙东。

教谕宅

在敬一亭左。

训导宅

在仪门右。

师生员额

宋、元、明制详见闽县学。

国朝教谕、训导各一员,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科两试,每次取十五名。雍正二年,奉诏加增五名武生,岁、科并试,取十五名。

学田

明嘉靖间,知县吴遵括废寺田园六百六十四亩三分,输之学。其后,里胥侵没。隆庆间,知县蒋以忠复之。国朝顺治间,迁界,田荒。康熙间,报垦二百五十一亩四分零,实征学租银五十一两九钱五分零。二十二年,总督姚启圣捐置田三十一亩三分零。

德成书院

在方安里。宋乾道间建。为唐水部林慎思读书处,后构堂祀之。宋朱子尝寓其中,以为先生德成于此,因名其室,曰德成。

龙峰书院

在方安里。为宋儒刘砥、刘砺读书处,朱子避学禁寓此,二刘从而受业。弘治间,知县潘府建为书院。

蓝田书院

在十六都。宋绍兴中,邑人陈坦然建。元至正中,邑人陈有霖构乡约堂于其旁,明初,重修。

南山书院

在南山塔旁。明弘治间,知县潘府改南山废寺为书院。暇日与诸生讲学,立主敬、集义二斋。

凤岐书院

在十五都。知县潘府以显应宫后堂改建。

正音书院

在城东。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高隍社学在县治西。明隆庆四年,知县蒋以忠建。

河阳社学在平政门外,明嘉靖间,知县吴遵建。

龙南社学在十都。

石梁社学在十五都。

阜林社学在二十都。

雍正二年,新设社学二。一在古县乡,一在厚福乡。

连江县学

在县治东南。宋嘉祐元年,知县朱定建于县署左。政和初,增拓之。绍兴七年,知县林觉移建今所。有繙经阁、驾说堂、列斋四:曰富文,曰能信,曰移孝,曰怀忠。淳熙八年,邑人郑鉴以文庙东向非宜,知县苏懋遂改南面,增斋为六。嘉定间,知县赵汝训筑尼山于学宫后。宝历间,知县郑沆凿泮池于戟门外。元皇庆二年,县尹夹德明重修。至正二十一年,平章燕赤石花、秘书监贡师泰葺大成殿,改进德堂为明伦堂,并尊道堂、乡贤祠为道统堂。明洪武初,重建。正统十年,知县欧阳瀚修明伦堂、稽古阁。成化十九年,知县凌玉玑建射圃于学西。嘉靖三年,参政蔡潮以文庙为民居所蔽,谕诸生醵金鬻地易之。十四年,县丞陈瑞建敬一亭于庙东南。二十八年,知县向镐建名宦、乡贤祠于庙左右。四十五年,教谕马子马建凿凤池于泮池外。万历五年,文庙堂庑圯坏,邑人吴文华言于有司,修葺一新。弘治间,知县郭轩更大成殿于明伦堂左。崇祯丁丑,知县唐廷彦移先师庙于西,明伦堂于东。国朝顺治间,荐经兵火。康熙间,训导施鸿、知县徐甲第、王仁显、教谕富懋业相继重修。雍正乙巳丙午,宫墙圯于水,知县张兆凤、刘良璧修葺。乾隆丁巳,飓风,文庙前楹毁,训导陈鹏南捐资重修。庙堂斋庑,悉一新之。

先师庙

崇圣祠

名宦祠

在戟门东。祀唐县令刘逵,宋县令鞠仲谋、傅伯成,明通判徐访、知县欧阳瀚、郭轩、袁鉴、张聘夫、提学副使郭之奇、训导薛俊,国朝知县杨继生。

乡贤祠

在戟门西。祀隋义士林尧,唐尚书张莹,宋侍郎李弥逊、陈舜申、尚书李弥大、郎中李弥正、助教周希孟、处士林几复、著作郎郑鉴、朝奉郎林扌为、大理卿陈德豫、知府陈德一、学士李韶、少保常挺、教授林公玉,明参议孙芝、御史游义生、郎中陈鸿渐、副使林锦、按察使李士文、吴世泽、参政游琏、通判郑日户、知县郑山皋、义门杨崇、佥事王德溢、提举陈元宪、知州陈玺、陈址、御史孙用、尚书吴文华、同知王一岳、游击将军陈第。

忠义孝悌祠

在明伦堂东。

教谕宅

在明伦堂后。

训导宅

在明伦堂东。

师生员额

宋、元、明制详见闽县。

国朝教谕、训导各一员,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科两试,每次入学取十二名。雍正二年,奉诏加增三名武生,岁、科并试,取十二名。

学田

原额五十四亩零,明邑人吴文华捐置。嗣因迁移报荒,复界后,实存田四十五亩二分零,年征银一十九两三钱一分零。国朝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置田一十三亩四分,知县王仁灏捐置四三亩八分零,教谕富懋业捐置学租六百觔。

朱子书院

在县治西南江夏街。国朝康熙三十七年,知府迟维城毁淫祠,知县李毓英请改建书院,中祀朱子。

理学书院

在化龙街西。旧为天主堂。国朝雍正元年,总制满保、巡抚黄国材檄毁,知县苏习礼允诸生请,改为书院。中祀周、程、张、邵五先生。

正音书院

在县治朱子书院内。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社学

雍正二年新设。在县学内。

罗源县学

在县治东南。宋庆历八年,知县陈称建。旧在四明山下。元祐六年,知县袁符及士民倪昱移建今所。崇宁初,增至九十九区,有议道堂斋九。建炎间,毁于寇。绍兴间,主簿廖耳见重修。嘉定九年,邑人黄序拓其基,改创之。元延祐五年,教谕林兴祖重建大成殿及两庑,殿后为明伦堂,东西为斋四。至正间,县尹丁得孙复修侍班厅,建二祠,左乡贤,右文昌,后废。明洪武初重建。正统十二年,典史谢志保、教谕黄绶重修,建射圃于明伦堂后。景泰六年,知县汤文端建明伦堂及两斋号房。成化十六年,同知韦济改创学门于西北。弘治元年,知县麦瑾复市民地益之。十四年,知县李南以学右路不宜直,遂更路环绕学左,立毓秀门,以达官路。十六年,训导柴琬拓泮池地,重建棂星门,知县徐圭重修戟门。正统七年,知县邓公善重修棂星门。嘉靖间,知县吴周,隆庆间,知县萧蔚重修庙学。国朝顺治间,知县李彦珂,康熙间,知县张四维、蔡彬、王楠、教谕林岱、张升、蔡璧、郑[ht5,6”ss]氵开相继修建。明翁正春《重修庙学记》:“罗源于福为岩邑,崇山牙错,仅环百雉。其民质直简朴,诗书礼乐之教,易驯习而悦安。自建学来,科第婵嫣,人文宣朗。岁久,学宫庙宇,飕霪飘繇,题荣、木咨桷,瓴甓、石戚墁之属,坚化为腐。绚沦于黑勿,支坠若灰,浸浸乎不足以起瞻慕。邑固单俭,兼时诎,难以举赢,有司旋度而旋寝。巳亥岁,吴侯以名进士来绾县符,存心抚字,锐意士民,一切政事,大纲小纪,悉次第举矣。乃于吉日,谒圣讲艺之暇,睹学宫漫漶,徘徊嚄唶而言曰:兴衰起替,是非予责耶,遂设虑画规,庀材鸠工。旧者新之;朴者植之;颓者缮之;支而拒者森之;黑甚而黑匕者垩之;简陋而制未备者补之。虔度当材,受直当事,不逾时,矢如翚如,轩如井如,而讲学行礼,敬业乐群之地,一焕而精采矣。如是,鸠士课文,详为品骘,膏札诸费,不吝捐俸资之。又为恤困信郁,章沕阐幽,要以振扬士气,匪独行修德成也。所以豫养闳材,为国家用者,斌斌起矣。逮竣事,文学先生暨邑人豪杰竖石于学官之左,谒记于余。余惟兴衰起替,必属豪杰大材,饬学崇儒,尤国家钜典,在兴起之政所最先者。余读《子衿》之篇,伤郑国焉。奈何乡校议毁,反出听郑国教子弟者之大夫,兴起之谓何?龟蒙凫绎之邦,夙号秉礼,既作泮官,犹有待于僖公,何寥旷也。今观吴侯负才卓荦,任事瑰奇。是举也,议不烦众,虑不勤民,可以观哲焉;捐廪错羡,褎益得宜,可以观廉焉;兴之于政平讼理之日,酌之于力行节俭之余,急不遗时,缓不废事,可以观量焉;说诗书,敦礼乐,学道以广惠,躬行以教人,可以观爱焉。君子曰:侯之一举也,四善备矣。夫雷霆不作,风雨不兴,言鼓舞也。川谷不澹,草木不苍,言培植也。士之屯而亨,去蹇而泰,渫而青云,亦上之人鼓舞而培植之矣。斯石也,讵成功是纪,所谓应运乘时,以膺圣作,而缵昌隆者,行于诸士有厚望云。

先师庙

崇圣祠

名宦祠

在戟门左。祀宋知县陈称、林介卿、叶为,元县尹丁得孙,明知县郑复初、郭宗文、傅希悦、李悌、汤文瑞、章简、教谕李昱、萧夔、训导包麟、叶授,国朝教谕蔡璧。

乡贤祠

在戟门右。祀宋大学士陈显伯、少师张磻、黄木仑、南阳郡守余光庭、泰和令张道、教谕倪昱,元总管林兴祖,明举人黄文统、同知游定国。

忠义孝悌祠

在明伦堂右。祀五代忠烈陈霸先,唐忠烈陈苏原,宋忠烈余光庭、孝子林戆孙,明忠义林和玉,国朝孝子李盛山。

教谕宅

在文庙左。

训导宅

在明伦堂右。

师生员额

宋、元、明制详见闽县学。

国朝教谕、训导各一员,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科两试,每次取八名,武生岁、科并试,取八名。

学田

原额二十九亩八分零,年征租银三两六钱。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捐置田一十一亩二分零。

正音书院

在城内。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义学

在水陆寺后,文昌祠内。国朝康熙四十五年,知县蔡彬修建。

凤鸣社学在县治西官舍左。明万历十三年,知县陈应凤建。国朝顺治十八年圯。康熙四年,重建。

县东社学

拜井社学

梅溪社学

善化社学

招贤社学

临济社学

新丰社学

徐公社学

罗平社学

林洋社学

黄童社学俱以里名。以上今俱废。

雍正二年,新设社学三。一在笃行铺,一在大获铺,一在圣坛铺。

永福县学

在县治东。宋崇宁初,始置庙学。建炎三年,毁。绍兴初,知县陈炎重建。乾道中,知县谢芘廓而新之,后毁。淳熙间,知县许衍重建。绍定乙卯,复毁。知县侯至果重建讲堂。端平五年,知县舒复宗营缮始完。宋末,复毁于兵。元至元间,县尹窦均造礼殿、讲堂,邑人张居中捐金成之,后邻境盗起,庙学俱废。泰定五年,理问王翰综县事,仍复旧规。建大成殿,殿前为两庑,南为戟门,又南为棂星门,明伦堂在大成殿东,前列两斋,东曰居仁,西曰由义。南为泮池。明洪熙元年,知县王举,景泰元年,知县胡奎相继修葺。弘治间,知县谭显、县丞马栗然修明伦堂,训导龚烈踵成之,市民居为大门,内为泮池。正德间,知县张良佐建戟门,郑信建棂星门。嘉靖间,知县龚宣和迁建于东皋山麓。隆庆末,知县陈克侯复迁还旧址。万历二十九年,知县钱正志建棂星门,砌泮池,作桥跨其上。国朝康熙十三年,重修。雍正三年,邑人江钊捐修。乾隆二年,邑人黄元识等募修。九年,知县胡维炳重修明伦堂。

先师庙

崇圣祠

名宦祠

在殿左。祀元摄县尹王翰,明知县李焞。

乡贤祠

在殿右。祀宋修撰黄龟年、北海令朱庭杰、宣教郎卢钅容、机宜吴元美、侍讲萧国梁、祭酒黄定、太学生郑侨、处士林羽、元学士林泉生,明检讨王偁。

忠义孝悌祠

在明伦堂左。

教谕宅

在明伦堂后。

训导宅

在明伦堂后。

师生员额

宋、元、明制详见闽县学。

国朝教谕、训导各一员,廪膳生员二十员,增广生员二十名,附学生不限额。岁、科两试,每次取八名,武生岁、科并试,取八名。

学田

原额三百三十九亩四分零,又山十号,年共征租银三十五两一钱二分零。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置田二十亩三分。

正音书院

在文昌祠内。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兴文社学在县治东。

育才社学在县治西。

俱明知县陈克侯建,今废。雍正二年,新设社学。在南关外。

福清县学

在县治东。宋元丰初,邑人提举游寇卿舍地为学。元祐六年,知县方叔完广而新之。淳熙元年,知县刘敦增立斋四。二年,改学门南向。元元贞二年,升为州学。大德三年,知州母逄辰创堂二:曰道立,曰帅正。泰定四年,知州贾思恭重修两庑。至正九年,知州林泉生更正其制,左为明伦堂,右为大成殿,殿南为东西庑堂,南为东西序,仪门内凿泮池。十二年,知州申国辅建戟门、棂星门,新两庑,塑从祀诸贤像。明洪武初,复为县学,重建明伦堂,堂后为射圃,有亭曰观德。正统十三年,典史程公远、教谕侯丕重建。天顺三年,佥事牟俸重修。成化十七年,知县庞王从拓地,建棂星门。嘉靖三十七年,毁于倭。越七年,邑人都御史陈仕贤捐金重建。知县叶梦熊、许梦熊相继新之,庙前东西为名宦、乡贤祠。知县王政新偕邑人大学士叶向高重建。万历间,知县欧阳劲建两斋,移启圣祠于明伦堂左,祠前创敬一亭。知县邬元会建文昌阁。国朝康熙十七年、十九年,知县白琯、邓献英相继修葺。邑人李范重建文昌阁于庙东。三十八年,邑人李日火荣[ht]修庙学。乾隆四年,邑人何敬祖重修。元林泉生《复修庙学记》:“福清自唐为县,宋始立学。元贞二年,改县为州学,仍其旧。至顺间,予承乏州贰,视礼殿隘陋,在学宫堂下,堂崇于殿三尺,诸生列舍,居两庑。从祀,上语州长曰:此浮屠梵宇之制,非礼也。请更为左学右庙。竟不果。至正九年夏,予叨守斯邦,庙学颓敝益甚,廪稍无赢。是冬,复学之东塘,规以明年改作新庙。适予校文浙省,又不果。又明年辛卯之冬,始构讲堂,因北山之麓,以崇其基址,度其燥刚,石斥其坚良,楹以巨石,梁以豫章,为殿屋四溜,中广六寻,深如其广,四阿为连廉两间,外周于殿,遵古制也。讲堂为厦屋,在东庑之东南,玉旌诸峰,秀出其前,昭文明也。堂下东西有二序,南有泮水、丽泽之亭,励讲习也。又南为前序,大小学,明事师者,北面也。由堂及门凡为屋七十五间。十二年六月,申侯国辅来代予。侯莅学集事甚勤,作戟门于亭之南,外为棂星门,新两廊,塑诸从祀像。庭墀敞案,丹丹萑又灿然,凡有所未备者,方缮饬以就完。予时承宪台檄,治兵海上,往来福清督戍,喜其成美,及解严谢去,邦人求予记,乃进其儒绅而语之曰:始予之兴是役也,非徒以雄丽美观之,将以复夫礼也。复者,反其初也。昔者二帝、三王之治天下也,以礼立教,以敬出令。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从,而天下之志定矣。二千年间,有久治无久乱者,兴于礼也。秦汉以后,篡夺相仍。千百年间,有久乱而无久治者,上不任礼而任法;下不兴礼而兴利也。然则,道之将兴,礼必先立,及其衰也,礼亦先废。故复古者,先复乎礼也。虞、夏、殷、周之礼,其存于今者,学校而已。古礼之复,必自学校始,儒者之言有曰:古之为学校者,曰养老、曰选士、曰论政、曰弦、曰诵、曰干戈羽籥、曰乡饮酒礼,曰射,皆礼也。今皆亡之,诵焉而已矣。是以存者名也。呜呼!圣贤之道,著在方策,修道之教,本于吾心,学者能因方策之所存,复吾心之固有,则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人人可能也。人人能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则古礼无不可复,其存其复,盖在此,不在彼。孰敢以虚名视学校哉?《诗》云:尔之教矣,民胥效矣。《传》曰:一家让,一国兴让。此国家立学崇化之意,予之望于同志者无穷也。”明叶向高《重修庙学记》:“福清儒学,旧在宋西城门儒学坊外。嘉祐间,邑人游冠卿提举本路,输地为庙,乃移邑治之左。元丰,广为学宫,其后代有损益,故籍可考也。至明嘉靖戊午,岛寇戕邑,学烬焉。后稍建庙及堂,馀以时诎,阙如也。岁壬申,邑令南陵许公为学舍数楹于堂之东偏,集诸生弦诵其中。公去而弛业。稍复颓圯。博士龙溪蔡君以孝廉来奉职,令则岭南欧阳侯,相顾咨嗟,谓融实闽钜邑,才贤蔚起,而学宫顾简阙不称,无以观四方,吏职之谓何?相与谋从事,而难其费。令曰:‘帑有金可发,吾牍而请之,然惧弗给也。’博士曰:‘公先之,士民有继者矣,’乃以所请六十金,始事建东西两斋,诸生幸无雨立。随念启圣祠及肃帝御制《敬一箴》亭居学宫之后,湮没蓁莽,莫迹其地。乃移祠于堂之左掖,而亭其前,累士为基,爽垲焕奕,傍宫地数武,故没于豪,夺而归之庠。浚沟以疏流潦,伐木为周垣,水不能啮,又垣而横于大泮之前,望之若屏,观视大肃。工业有绪,乃稍理两博士舍,曰:奚为以弟子师而居同就庑哉?然而所请金不足当役之半,自令而下各有捐,邦人亦稍稍相劝输为缮费,诸废一新。既竣役,邑诸生某某辈请余为记。余自籍青衿而游于斯,徘徊宫墙,穆然深念,乃今二十年来而睹有兹举也。令尹、博士之功于此邦为烈矣。昔在草昧,闽号暗勿日,职方之籍,不比于中土,观察肇兴文教,乃阐引于今,兹愈炽愈章。迹往而谭昌明之运,启于一方,亦有其时。融自往代,彬彬称隆,入明而南宫之举,与公车之上,累累若贯,较闽初造,不啻昏旦,乃求勋名招揭,齐轨前镳,与海内竞爽。学宫之掌故具在,亦邦人士所扼腕也。山川之气不尽于宣泄,则将有所储,以钟其灵淑。今融士日盛,于闽为前矛矣。令尹、博士顺风而呼,视观察难易,倍蓰无算。融士修故业而光大之,值熙洽而赞休明,事半功倍。在此时也,右启而兴,有兆而合,良非偶矣。或者谓闽实多贤,乃其为闽重,则建溪诸儒,明兴而俎豆者四,融无与焉,视往昔替矣。重闽在士,何可以不勉旃!以余所闻,建溪之业,肇自道南,同时及门,实推信伯王苹,固融产也。建溪引濛汜而中天,故于今昭火乐,信伯再传而亦之,又再传而希逸,星晨没矣。源流正学,溯于前修。闽自建溪外,宜莫先融,绍明久晦之绪,以有辞来许,亦在此时也。夫修业有方,而遵道有仪,固国家建学造士之意。余是以并及之,以俟游兹地者览焉。兹役也,肇于辛卯岁季夏,其秋博士上南宫,再至而始迄功,令尹未讫而去,乃功俱可述矣。

先师庙

崇圣祠

名宦祠

在庙前东。祀唐县令贾郁、县尉林攒,宋县令方偕、郎简、庄柔正、毛国华、颜师鲁、方棫、刘朔、曹绩、叶廷圭、赵希汉、李元吉、章伯奋、徐辉、傅楫、县丞翁邵元、林孝泽、主簿林枅、刘崇之、傅大声、县尉黄国镇,元达鲁花赤马合马沙、知州林以顺、林泉生、判官曹道振、税课司丞刘志,明知县汪仁、余懋、刘忠湖、蔡光亲、周玹、余泰、康永绍、庞王从、邓概、陈逅、张懋、钮纬、罗向辰、罗万程、王政新、费道用、刘以修、教谕周南、何公溥。

乡贤祠

在庙前西。祀宋中门监郑侠、提举游冠卿、枢密黄祖舜、秘书王苹、太祝黄颜荣、侍郎林栗、大学士陈贵谊、签判敖陶孙、迪功郎林亦之、陈藻、处士林文之、林公遇、奉议林圭、中书林希逸,明处士林扬、御史邬孟、参政韩宏、布政使何宜、知县林清、御史谢天锡、御史陈伯谅、给事中薛廷宠、副都御史陈仕贤、参政施千祥、布政使翁世经、主事郭万程、郎中李庶、参政薛曾、知州叶朝荣、主事毛孔墀、布政使魏体明、大学士叶向高、主事方懋学、按察使余梦鲤、按察使林茂槐、教授施一皋、员外江朝宾、寺丞林元豪、御史林有台、兵备道郭应响、知府何玉成、处士施作岐、给事中林有材、赠文林郎陈若志、赠主事郑潜、主事郑廷楫、尚宝司司丞叶成学,国朝郎中张可立、赠奉政大夫李日火荣、贡生何敬祖。

忠义孝悌祠

在射圃东。

教谕宅

在明伦堂后。

训导宅

在仪门东。

师生员额

宋制详见闽县学。元置学正,升州改授,增置训导。明复为县制,详见闽县学。

国朝教谕、训导各一员,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科两试,各取十五名。雍正二年,奉诏加增五名,武生岁、科并试,取十五名。

学田

原额二百五亩零,实征租银二十二两三钱六分零。康熙二十年总督姚启圣捐置田五十五亩五分。

龙江书院

在海口龙山北麓。旧志不详何年创立。明建文年,巡检张敬重修,后废。

闻读书院

在福唐里。唐水部郎中陈灿读书于此,故立。宣德间,邑人薛士亘重修,今废。

石塘书院

在县西文兴里。宋林遇讲学之所。景定四年建,后废。

明德书院

在县北隅,万寿寺东。国朝康熙间,知县潘树柟因下堂寺旧宇修建。祀朱子。

兴庠书院

在西隅大街,旧天主堂地。国朝雍正元年,改建。祀唐常公衮,宋二程子。

双旌书院

在西门内。旧为阮公祠,圯废。康熙五十七年,重建。

正音书院

在明伦堂左,奎光阁。雍正七年,奉文设立。

文在社学在东隅小桥街。

玉屏社学在东隅双连巷。

文明社学在西隅,产塘街。

清和社学在西隅。

安胜社学在西隅上巷。

振扬社学在西隅,西门兜。

文山社学在西隅涧下。

仰高社学在西隅,产塘街,今改清贵。

西塘社学在南隅,官塘边。

万安社学在南隅,柳池头。

鳌峰社学在南隅,南门兜。

齐云社学在南隅,南门兜。

中和社学在南隅,中巷。

龙溪社学在南隅。

崇文社学在南隅,场前街。

永安社学在南隅,郑巷。

万寿社学在北隅。

阳春社学在北隅。

养端社学在北隅,后埔街。

安仁社学在北隅。

亨蒙社学在北隅,后埔街。

安宁社学在北隅,后埔街。

崇禧社学在东隅。

玉井社学在北隅,上井街。

澄清社学在北隅上井街。

擢英社学在东隅,横街,今废。

中峰社学在光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