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居士东京梦华録巻之一

孟元老Ctrl+D 收藏本站

东都外城

东都外城①,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壕之内外,皆植杨柳,粉墙朱户,禁人往来。城门皆瓮城②三层,屈曲开门,唯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皆直门两重,盖此系四正门,皆留御路故也。新城南壁,其门有三:正南门曰南薰门;城南一边,东南则陈州门,傍有蔡河③水门;西南则戴楼门,傍亦有蔡河水门。蔡河正名惠民河,为通蔡州故也。东城一边,其门有四:东南曰东水门,乃汴河④下流水门也,其门跨河,有铁裹窗门,遇夜如闸垂下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⑤,夹岸百余丈;次则曰新宋门;次曰新曹门;又次曰东北水门,乃五丈河⑥之水门也。西城一边,其门有四:从南曰新郑门;次曰西水门,汴河上水门也;次曰万胜门;又次曰固子门;又次曰西北水门,乃金水河水门也。北城一边,其门有四:从东曰陈桥门(乃大辽人使驿路⑦);次曰封丘门(北郊御路);次曰新酸枣门;次曰卫州门(诸门名皆俗呼。其正名如西水门曰利泽,郑门本顺天门,固子门本金耀门)。新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⑧,密置女头⑨,旦暮修整,望之耸然。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荫。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库,贮守御之器,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每日修造泥饰,专有京城所⑩提总其事。

[注释]

①东都:北宋的首都汴京城。外城:即五代后周时周世宗所筑的罗城,又称新城、国城,周长约四十八里。宋敏求《东京记》下卷为“新城”,又记外城。②瓮城:即古代城门外的月城,起掩护城门、加强防御的作用。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二“守城”云:“门外筑瓮城,城外凿壕,去大城约三十步。”又云:“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③蔡河:见本卷“河道”一节注①。④汴河:见本卷“河道”一节注④。⑤拐子城:即瓮城,城墙的角城,有屏蔽城门、加强防御的作用。⑥五丈河:古河名,见本卷“河道”一节注⑤。⑦大辽:指北方与宋对峙的辽国。驿路:辽国使者规定必须从此门入城。⑧马面: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的战棚。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记西北赫连城(延州丰林县城)“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敌人至城下,则四面失石临之,须使敌人不能到城下乃为良法”。又宋陈规《守城录》卷二“守城机要”云:“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阔狭随地利不定,两边直觑城脚,其上皆有楼子,所用木植甚多。”⑨女头:城墙上垛子一类的防护建筑,或称为女垣、箭垛。⑩京城所:即管理城墙修缮维护的军事机构,属皇宫“外诸司”之一。本卷“外诸司”一节中的“京城守具所”,即指“京城防务维修器械管理所”,简称京城所。

[译文]

汴京城的外城,周长约四十余里。城壕名叫护龙河,河宽十余丈。河的两岸全都栽种着杨、柳树,白色的城墙和朱红色的城门,禁止行人往来。城门外修建的瓮城都是三层的小楼,楼门都是拐弯开门的,只有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是正向直行的且都是两重门。主要是因为这四道门都是正门,为皇帝出行专用的御道的缘故。外城的南城墙一侧有三道门,正南门为南薰门;南城墙东南侧的为陈州门,门旁是蔡河的水门;西南侧为戴楼门,门旁也是一道蔡河的水门。蔡河原名为惠民河,因其流经蔡州,故而得名。外城的东城墙一侧有四座城门,东南处的为东水门,也是汴河下游出城的水门,此门横跨于汴河之上,并用铁包裹起来犹如一扇窗,到夜里就像闸门一样垂进水面,而河的两岸都留有通行道,一直出了拐子城,沿着河两岸仍有数百丈长。接着往北去是新宋门,之后是新曹门,最北的为东北水门,此门也是五丈河流经的水门。城墙西侧的一面有四座门:从南向北依次为新郑门,之后是西水门,此门也是汴河上流入城的水门,再依次是万胜门、固子门,最北面的是西北水门,此门也是金水河的水门之一。外城的北侧一面共有四座门:从东数起先是陈桥门(此门是大辽国使臣入宫觐见的必经之路),依次是封丘门(此门是皇帝北郊祭祀的御路),再依次是新酸枣门,最北面的为卫州门(这些门的名称都是俗称,它们的正名如西水门桥原名叫利泽桥,郑门原名为顺天门,固子门的原名为金耀门)。新城的城墙上每隔百步就设置有马面战棚,并在城墙上密集地设置有城垛子(女墙),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专人进行管理和修缮,远远望去,很是整齐、高俊。城里的官道两侧,种植的榆树和柳树都已成荫。每隔二百步设置一处防城库,库中贮备着守城攻敌用的武器,有广固兵士二十名,每天对其进行维护修缮,并专门设有京城所总管相关事务。

旧京城

旧京城①方圆约二十里许,南壁其门有三:正南曰朱雀门,左曰保康门,右曰新门。东壁其门有三:从南汴河南岸角门子,河北岸曰旧宋门,次曰旧曹门。西壁其门有三:从南曰旧郑门,次汴河北岸角门子,次曰梁门。北壁其门有三:从东曰旧封丘门,次曰景龙门(乃大内城角实箓宫②前也),次曰金水门。

[注释]

①旧京城:原唐朝时的汴州城,五代后周扩建外城时将其包在城内,因此又叫里城,或叫阙城,周长约二十一里。宋敏求《东京记》中卷即为“旧城”,详述了此城的规模。《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之一”记旧城周长为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②实箓宫:即宝箓宫,“宝”应为“实”。

[译文]

汴州城周围约二十里,南城墙一面有三座城门:正南的门叫朱雀门,左边的叫宝康门,右边的叫新门。东城墙一侧有三座城门:从汴河南岸的角子门数起,汴河北岸为旧宋门,依次是旧曹门。城墙西侧一面有三座城门:从南数起为旧郑门,依次是汴河北岸的角子门,再往北的是梁门。城墙北侧一面有三座城门:从东开始是旧封丘门,再依次是景龙门(此门在皇宫城角的实箓宫前面),再依次是金水门。

河道

穿城河道有四。南壁曰蔡河①,自陈蔡由西南戴楼门入京城,辽绕自东南陈州门出,河上有桥十一②,自陈州门里曰观桥(在五岳观后门),从北,次曰宣泰桥,次曰云骑桥,次曰横桥子(在彭婆婆宅前),次曰高桥,次曰西保康门桥,次曰龙津桥(正对内前),次曰新桥,次曰太平桥(高殿前宅③前),次曰粜麦桥,次曰第一座桥,次曰宜男桥,出戴楼门外曰四里桥。中曰汴河④,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自东水门外七里至西水门外,河上有桥十三,从东水门外七里曰虹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艧,宛如飞虹,其上下土桥亦如之。次曰顺成仓桥,入水门里曰便桥,次曰下土桥,次曰上土桥,投西角子门曰相国寺桥。次曰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于大内御街,其桥与相国寺桥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过,其柱皆青石为之,石梁石笋楯栏,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桥下密排石柱,盖车驾御路也。州桥之北岸御路,东西两阙,楼观对耸。桥之西有方浅船二只,头置巨干铁枪数条,岸上有铁索三条,遇夜绞上水面,盖防遗火舟船矣。西去曰浚仪桥,次曰兴国寺桥(亦名马车衙桥),次曰太师府桥(蔡相宅前),次曰金梁桥,次曰西浮桥(旧以船为之桥,今皆用木石造矣),次曰西水门便桥,门外曰横桥。东北曰五丈河⑤,来自济郓,般挽京东路粮斛入京城,自新曹门北入京,河上有桥五:东去曰小横桥,次曰广备桥,次曰蔡市桥,次曰青晖桥、染院桥。西北曰金水河⑥,自京城西南分京、索河水筑堤,从汴河上用木槽架过,从西北水门入京城,夹墙遮拥,入大内灌后苑池浦矣。河上有桥三,曰白虎桥、横桥、五王宫桥之类。又曹门小河子桥曰念佛桥,盖内诸司辇官、亲事官之类,军营,皆在曹门,侵晨上直,有瞽者在桥上念经求化,得其名矣。

[注释]

①蔡河:蔡河和以下的汴河、五丈河、金水河都是人工运河,这四条河均流经汴京城。蔡河源于郑州西南的大隗山,向东南流经鄢陵、扶沟,之后注于蔡水。北宋初建隆年间,宋太祖发动民夫开凿水渠,引导蔡河水流入汴京城内。《东京梦华录》谓“由西南戴楼门入京城”,其实蔡河水是从戴楼门东侧的广利水门流入汴京城的。而向北流的一段蔡河叫做西蔡河。河水在城内蜿蜒流淌穿过城内之后,从陈州门西侧的普济水门出城,再往南流经通许,之后注入蔡河。向南流的这一段蔡河叫东蔡河。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河渠三·蔡河”。②桥十一:十一应作十三,即为十三座桥。③高殿前宅:即高俅宅邸。高俅因官职为殿前都指挥使,简称高殿前。卷十“车驾宿大庆殿”一节记有“众曰殿前都指挥使高供俅”。④汴河:即浚仪渠。源出荥阳市大周山,往东汇合京、索、须、郑四条支流,又称莨荡渠或通济渠。隋炀帝大业年间,修大运河时引来黄河水,通济渠汇入大运河,唐代改名为广济渠。后来屡经变迁,流入汴州的支流称为汴河。北宋初大宗淳化年间,汴河发生过决口,河水泛滥成灾,至道年间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此后的北宋时期,汴河对于漕运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到明代正德、嘉靖时,汴河已经淤塞难寻,在城内延庆观前有一座小砖桥,桥下有水沟,民众俗称为“臭河儿”,这便是原来汴河的一点遗迹了。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六“河渠二·汴河”。⑤五丈河:唐代武则天时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引来汴水注入白沟,又接通湛渠,以利于漕运。因其宽五丈,故名为五丈河,即是白沟河的下游一段。北宋时期多次疏浚,后来因黄河泛滥而淤塞。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河渠三·五丈河”。⑥金水河:其源出自京水,又名天源。北宋初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朝廷动员民夫开渠引水,经过中牟到汴京,名为金水河。在城内和五丈河接通。北宋时期曾多次予以疏浚,对于城内用水发挥着重要作用。金元时期已经淤塞不存。见李濂《汴京遗迹志》卷七“河渠三·金水河”。

[译文]

穿过京城的河道有四条。穿过南城墙的叫蔡河,河水来自陈、蔡两地,由城西南处的戴楼门进入京城,在城内曲折环绕之后,从城东南的陈州门流出京城。蔡河上有十三座桥,在陈州门里的是观桥(在五岳观的后门),从北数起依次是宣泰桥、云骑桥、横桥子(在彭婆婆宅前),依次是高桥、西保康门桥、龙津桥(正对着大内前门),再依次是新桥、太平桥(高殿前宅前)、粜麦桥、第一座桥、宜男桥和戴楼门外的四里桥。流经城中的是汴河,河水从西京的洛口分水流入京城,之后向东流至泗州,注入淮河,此河道漕运东南方的粮食,凡是东南之地所产物产都是从此河进入京城的,国民一切所需都依赖此河。自东水门外七里,到西水门外,河上一共有十三座桥:从东开始,东水门外七里处的叫虹桥,此桥没有桥柱,整体全是以巨木凌空架起的,并用红色涂料加以装饰,宛如天上的飞虹,其旁边的上下桥也是如此构造。其次是顺成仓桥,进入东水门里是便桥,其次是下土桥、上土桥,至西角子门处的桥叫相国寺桥。其次是州桥(其正名本为天汉桥),正对着大内的御街,此桥与相国寺桥都较低平而不能通行舟船,只有西河的平船可以在桥下通过,桥柱全是青石制成的,桥的石梁、石笋、栏杆及近桥两岸的石壁上都雕刻有海马、水兽、飞云的图案,桥下紧密地排列着石柱,此桥乃皇上车驾的御路。州桥北岸的御路,其东西两侧的门阙楼观相对耸立,桥的西边有两只方形的浅船,船头置有数条又粗又长的铁枪,岸上有三条铁索,一到夜晚就将船都绞到水面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舟船遗失。再往西去是浚仪桥,依次是兴国寺桥(又叫马车衙桥)、太师府桥(在蔡相府宅的前面)、金梁桥、西浮桥(以前以船为桥,如今都用木石建造的),依次是西水门便桥,门外的是横桥。京城东北处的河叫五丈河,河水来自济郓之地,主要作用是运输京东路的粮食进入京城,从新曹门的北面进入京城,河上一共有五座桥:向东数先是小横桥,依次是广备桥、蔡市桥,再依次是青晖桥和染院桥。京城西北处的河叫金水河,从京城西南处分京、索河水筑堤坝,在汴河上横架木槽,使河水从西北水门进入京城,同时沿河有夹墙保护,河水流入大内后灌入后苑的池塘里。河上有三座桥:依次叫虎桥、横桥和五王宫桥。此外,曹门小河子桥又叫念佛桥,这是因为宫内各官署的辇官、亲事官之类的人所居住的军营都在曹门,他们每日清晨到宫中当值,过此桥时都有盲人在桥上念经化缘,因此得名为念佛桥。

大内

大内①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甃②,镌镂龙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桷层榱③,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④。入宣德楼正门,乃大庆殿,庭设两楼,如寺院钟楼,上有太史局,保章正⑤测验刻漏,逐时刻执牙牌奏。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于此殿。殿外左右横门曰左右长庆门。内城南壁有门三座,系大朝会趋朝路。宣德楼左曰左掖门,右曰右掖门。左掖门里乃明堂,右掖门里西去乃天章、宝文等阁。宫城至北廊约百余丈。入门东去街北廊乃枢密院,次中书省,次都堂(宰相朝退治事于此),次门下省,次大庆殿。外廊横门北去百余步,又一横门,每日宰执趋朝,此处下马;余侍从台谏于第一横门下马,行至文德殿,入第二横门。东廊大庆殿东偏门,西廊中书、门下后省,次修国史院,次南向小角门,正对文德殿(常朝殿也)。殿前东西大街,东出东华门,西出西华门。近里又两门相对,左右嘉肃门也。南去左右银台门。自东华门里皇太子宫入嘉肃门,街南大庆殿后门、东西上门,街北宣祐门。南北大街西廊,面东曰凝晖殿,乃通会通门,入禁中矣。殿相对东廊门楼,乃殿中省六尚局御厨。殿上常列禁卫两重,

时刻提警,出入甚严。近里皆近侍中贵。殿之外皆知省、御药、幕次、快行、亲从官、辇官、车子院、黄院子、内诸司兵士,祗候宣唤,及宫禁买卖进贡,皆由此入。唯此浩穰诸司,人自卖饮食珍奇之物,市井之间未有也。每遇早晚进膳,自殿中省对凝晖殿,禁卫成列,约栏不得过往。省门上有一人呼喝,谓之“拨食家”。次有紫衣、裹脚子向后曲折幞头者,谓之“院子家”,托一合,用黄绣龙合衣笼罩,左手携一红罗绣手巾,进入于此,约十余合,继托金瓜合二十余面进入,非时取唤,谓之“泛索”。宣祐门外,西去紫宸殿(正朔受朝于此)。次曰文德殿(常朝所御),次曰垂拱殿,次曰皇仪殿,次曰集英殿(御宴及试举人于此)。后殿曰崇政殿、保和殿,内书阁曰睿思殿。后门曰供辰门。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是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其品味若数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随索目下便有之。其岁时果瓜,蔬茹新上市,并茄瓠之类,新出每对可直三五十千,诸分⑥争以贵价取之。

[注释]

①大内:即皇宫。北宋的皇宫在汴京城的西北部,周长约五里。原来是唐代宣武军节度使的治所,五代后梁时将此处建为建昌宫,后唐时此处仍为军治所,后晋时建为大宁宫。北宋初建隆三年(962年),诏令按照洛阳的宫殿规制重新加以修建。②甃(zhòu):本义是井壁。《易·井卦》有“井甃无咎”句,《周易集解》引前人注云:“以砖垒井曰甃。”后来引申为宫门内壁或湖池的岸边用砖雕砌镶之物皆称为甃。③甍(méng):古建筑中指梁栋或屋脊,这里泛指梁栋。桷(jué)、榱(cuī),俱指椽子。雕甍画栋,峻桷层榱,意思是皇宫的建筑梁栋雕绘华丽,椽檐层叠高耸,十分气派的景象。④杈子:用木条交叉固定,作为支架,另一木横架于上,排在地上表示禁约,摆在街上相当于隔离墩。魏晋以后称之为行马,到北宋称为叉子,或作杈子。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云:“晋魏以后官至贵品,其门得施行马。行马者,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门,以为约禁也。周礼为之陛枑,今官府前叉子是也。”⑤保章正:太史局里的官职名称。《宋史》卷一六四“职官四”记云:“大史局掌测验天文,考定历法。”其官名有令、有正、有丞、有直长、有灵台郎、有保章正等。⑥诸分:见下节注②。

[译文]

皇宫的正门宣德楼前排列有五座大门,门上都装饰有金钉并涂以大红色的油漆,城墙都是砖石相间,并雕刻有形态各异的龙凤及飞云的图案,无一不是雕梁画栋,高俊的屋角上层排列着椽子,并用琉璃瓦覆盖其上,曲尺形的朵楼也都饰以朱红色或彩绘的栏杆,朵楼下相对竖立两座阙亭,亭前都放置着阻拦人马通行的朱红杈子。进入宣德楼正门就是大庆殿了,大庆殿的庭院内设有两座楼,很像寺院里的钟楼,楼上太史局的官员保章正在测验刻漏,按时按刻要手执牙牌进行奏报。每逢重大庆典或是皇上斋戒住宿以及大年正月初一的朝会都要在此殿进行。

大庆殿外左右两侧的横门分别叫左、右长庆门。内城南墙有三座门,是重大朝会时上朝之路。宣德楼左侧的叫左掖门,右侧的叫右掖门。左掖门里面是明堂,右掖门里向西去是天章阁、宝文等阁。宫城到北面的长廊大约一百余丈。进门向东去街北面的走廊是枢密院,依次是中书省,依次是次都堂(宰相退朝后在这里处理政事),再依次是门下省、大庆殿。大庆殿外廊横门向北走约百余步,又有一座横门,每天宰相上朝时都要在此下马;其余的侍从、台谏都要在第一道横门处下马,步行至文德殿,再进入第二道横门。东走廊是大庆殿的东偏门,西走廊是中书省、门下后省,其次是修国史院,再其次是面朝南的小角门,正对着文德殿(通常举行朝会的大殿)。文德殿前面的东西大街,向东去至东华门,向西至西华门。附近有相对的两座门,分别为左、右嘉肃门。向南去是左、右银台门。从东华门里德皇太子宫进入嘉肃门,街南是大庆殿的后门,东西是上门,街北是宣祐门。南北向大街的西走廊,走廊东面为凝晖殿,在这里通过会通门就可以进入皇宫了。与凝晖殿相对的东廊门楼,乃是殿中省六尚局的御厨房。凝晖殿内日常都列有两重禁卫军,时刻保持警戒,对出入殿堂的控制非常严格。附近都是近身侍卫和宦官。凝晖殿外面是知省、御药等办公的地方,快行、亲从官、辇官、车子院、黄院子、内诸司兵士等,皆在殿外等候宣召;以及宫内买卖、进贡等全都由此殿进入。只有此处的人最多。宫内各诸司所进行的买卖都是饮食所需和珍贵新奇的东西,而这些也都是民间集市上没有的。每天到早晚进膳的时候,从殿中省到凝晖殿都列有禁卫军,阻止闲杂人等过往。在殿中省门口有一人呼喊发令,称为“拨食家”。其次有身着紫色衣服、裹脚子及头巾向后曲折幞头的人,叫做“院子家”,手里托有一盒,用绣有龙的黄色盖子盖在盒上面,左手拿着一块红罗刺绣的手巾,从这里进入,这样的盒大约有十余盒,之后又有托金瓜形盒的二十余只从此进入,以应不时之需,称此为“泛索”。宣祐门外,向西去是紫宸殿(正月初一皇上在此殿接受群臣的朝拜)。其次是文德殿(日常的朝会都在此殿),还有垂拱殿、皇仪殿,再其次是集英殿(宫内设宴及举人考试的会场都设在此殿)。后殿分别是崇政殿、保和殿。内书阁又叫睿思殿。皇宫的后门叫拱辰门。东华门外的集市最为热闹兴盛,这是因为宫中的采买都在此,所有日常所需的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干肉,以及金银玉器、珍宝古玩和各种服装等,无一不是天下珍奇贵重之物。品种之多常有几十种,如果客人点上一二十种下酒菜,那么眼下随意选择都可以买到。各种时新瓜果和蔬菜,还有茄子、瓠子之类都有上市,每对可值三五十千钱,宫内的各部门都以高价争先购买。

内诸司  

内诸司①皆在禁中,如学士院、皇城司、四方馆、客省、东西上门、通进司、内弓剑枪甲军器等库、翰林司(茶酒局也)、内侍省、入内内侍省、内藏库、奉宸库、景福殿库、延福宫、殿中省、六尚局(尚药、尚食、尚辇、尚酝、尚舍、尚衣)、诸分②、内香药库、后苑作、翰林书艺局、医官局、天章等阁、明堂、颁朔布政府。

[注释]

①内诸司:皇宫内众官署的总称。②诸阁分:皇宫中负责皇帝的饮食服务的机构,或称为“十分”,“十”为约数。因其部门之多,所以十个并非确切的个数。宋代宫中后妃和皇帝子女的住处,都称为“”。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云:“仁宗皇帝内宴,十分各进馔。”

[译文]

皇宫内的众官署都在后官中,如学士院、皇城司、四方馆、客省、东上门、西上门、通进司、内弓剑枪甲军器库等。翰林司(即茶酒局)、内侍省、入内内侍省、内藏库、奉宸库、景福殿库、延福官、殿中省、六尚局(包括尚药局、尚食局、尚辇局、尚酝局、尚舍局、尚衣局)、诸分、内香药库、后苑作、翰林书艺局、医官局、天章等阁、明堂、颁朔布政府等。

外诸司

外诸司①:左右金吾街仗司、法酒库、内酒坊、牛羊司、乳酪院、仪鸾司(帐设局也)、车辂院、供奉库、杂物库、杂卖务、东西作坊、万全(造军器所)、修内司、文思院上下界、绫锦院、文绣院、军器所、上下竹木务、箔场、车营致远务、骡务、驼坊、象院、作坊物料库、东西窑务内外物库、油醋库、京城守具所、鞍辔库,养马曰左右骐骥院、天驷十监,河南北十炭场②、四熟药局、内外柴炭库、军头引见司、架子营(楼店务、店宅务)、榷货务、都茶场、大宗正司,左藏大观、元丰、宣和等库,编估局、打套所。诸米麦等,自州东虹桥元丰仓、顺成仓,东水门里广济、里河折中、外河折中,富国、广盈、万盈、永丰、济远等仓,陈州门里麦仓,子州北夷门山、五丈河诸仓,约共有五十余所。日有支纳下卸,即有下卸指军兵士,支遣即有袋家,每人肩两石布袋。遇有支遣,仓前成市。近新城有草场二十余所。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诸军打请营在州北,即往州南仓,不许雇人般担③,并要亲自肩来,祖宗之法也。

[注释]

①外诸司:皇宫内为皇帝的朝政、外出巡游及相关活动服务的各部门的总称。②十炭场:即石炭场。《宋史》卷一六五“职官五”记云:“石炭场,掌受纳出卖石炭。”《东京梦华录》将“石”误作“十”。③般担:即搬担。“般”通“搬”。

[译文]

皇宫内为皇帝的朝政、外出巡游及相关活动服务的各部门有:左右金吾街仗司、法酒库、内酒坊、牛羊司、乳酪院、仪鸾司(即帐设局)、车辂院、供奉库、杂物库、杂卖务、东西作坊、万全(即军器制造所)、修内司、文思院上下界、绫锦院、文绣院、军器所、上下竹木务、箔场、车营致远务、骡务、驼坊、象院、作坊物料库、东西窑务内外物库、油醋库、京城守具所、鞍辔库,负责养马的左骐骥院、右骐骥院、天驷十监,河南北石炭场、四熟药局、内外柴炭库、军头引见司、架子营(即楼店务和店宅务)、榷货务、都茶场、大宗正司,左藏大观、元丰、宣和等仓库,以及编估局、打套所。各处负责粮米小麦存储、供给的仓库有:京城东面的虹桥元丰仓、顺成仓,到东水门里的广济仓、里河折中仓、外河折中仓,富国、广盈、万盈、永丰、济远等仓,及陈州门里的麦仓,陈州城北面的夷门山、五丈河等仓,共计五十余所。平时有缴纳和支取粮食的车辆在这里装运,都有专门负责装卸的官兵进行装卸,称这些装卸粮食的工人为“袋家”,每人可肩扛两袋粮食。每逢装卸粮食的日子,仓前就会像集市一样的热闹。新城附近有草场二十多所。每到冬季,各乡来此缴纳草料的牛车就会塞满道路,首尾相接,数千万辆不绝于途,场内草料堆积如山。京城各军营如果在城北,需要在京城南边的仓库取草料的,一律不许雇人搬运,全部要由兵士们自己搬回来,这是宋朝前代祖宗传下来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