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建安文学的中心人物之一。建安时累封平原侯、临淄侯,魏立,三徙藩国,后封于陈。与兄曹丕不和,郁郁以终,卒年四十一。他的著作有赋、颂、诗、铭、杂论,共百余篇。尤长于诗,名篇有《朔风》《七哀》。名赋《洛神赋》更为传世之作。他的作品情感丰沛,辞采清丽,文质兼资,对六朝文学颇有影响。
制命宗圣侯孔羡奉家祀碑
【题解】
本文是一篇称颂碑文。文章追怀了孔子的伟岸风范,叙述了魏文帝封宗圣侯、复孔庙孔祀的情形,歌颂了曹魏的盛德和魏文帝的功德。制命,指帝王的诏命。孔羡,是孔子的二十一代孙,魏文帝时被封为宗圣侯。奉即奉命、遵命之意。孔子生不逢时,惶惶而终。汉平帝时封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汉末大乱,法统毁坏,所以魏文帝封宗圣侯是难得的,也是有政治目的的。本文与其说是颂孔,不如说是颂扬魏文帝。
维黄初元年①,大魏受命。胤轩辕之高踪②,绍虞氏之遐统③。应历数以改物④,扬仁风以作教。于是辑五瑞⑤,班宗彝⑥,钧衡石⑦,同度量,秩群祀于无文⑧,顺天时以布化。既乃缉熙圣绪⑨,绍显上世⑩,追存三代之礼(11),兼绍宣尼之后(12)。以鲁县百户,命孔子二十一世孙议郎孔羡为宗圣侯,以奉孔子之祀。制诏三公曰:“昔仲尼负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而无受命之运。在鲁、卫之朝,教化洙、泗之上(13),栖栖焉(14),皇皇焉(15),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于是王公终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礼(16),修素王之事(17),因鲁史而制《春秋》,就太史而正《雅》《颂》(18),俾千载之后(19),莫不宗其文以述作(20),仰其圣以谋咨,可谓命世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旧居之庙,毁而不修。褒成之后,绝而莫继,阙里不闻讲诵之声(21),四时不睹烝尝之位(22),斯岂所谓崇礼报功,盛德必百世祀者哉?嗟乎!朕甚悯焉。其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之祀。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户卒吏,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于是鲁之父老、诸生、游士,睹庙堂之始复,观俎豆之初设(23),嘉圣灵于仿佛,想祯祥之来集,乃慨然而叹曰:“大道衰废,礼乐绝灭,三十余年。皇上怀仁圣之懿德,兼二仪之化育(24),广大包于无方,渊深沦于不测。故自受命以来,天人咸和,神气氤氲(25),嘉瑞踵武(26),休征屡臻(27)。殊俗解编发而慕义(28),遐夷越险阻而来宾(29)。虽太皞游龙以君世(30),虞氏仪凤以临民(31),伯禹命玄宫而为夏后(32),西伯由岐社而为周文,尚何足称于大魏哉!”若乃绍继微绝,兴修废官,畴咨稽古(33),崇配乾坤,况神明之所福(34),作宇宙之所观,欣欣之色,岂徒鲁邦而已哉!尔乃感殷人路寝之义(35),嘉先民泮宫之事(36),以为高宗、僖公,盖嗣世之王,诸侯之国耳,犹著德于三代,腾声于千载。况今圣王肇造区夏,创业垂统,受命之日,曾未下舆(37),而褒美大圣。隆化如此,能无颂乎?乃作颂曰:
【注释】
①维:发语词,无实意。黄初:魏文帝年号(220—226)。
②胤:继承,延续。轩辕:黄帝。
③绍:继承,发扬。虞氏:即舜。
④历数:天数。改物:创制改元,指禅代东汉。
⑤辑:和谐。五瑞:古代诸侯作符信用的五种玉。
⑥宗彝:指代宗庙。
⑦钧:统一。衡石:重量单位。
⑧秩:祭祀。群祀:受祀的诸圣神帝王。无文:湮没。
⑨缉熙:光明。
⑩绍:光耀。
(11)三代:夏、商、周。
(12)宣尼:即孔子。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13)洙、泗:水名。洙水是泗水的支流。据《史记》载,孔子设教于洙、泗之上,修诗书礼乐,弟子弥至。
(14)栖栖:急迫的样子。
(15)皇皇:惶恐貌。皇,通“惶”。
(16)五代:尧、舜、夏、商、周。
(17)素王:没有居帝王之实位而如王者。汉魏诸儒皆持此说。语出《孔子家语》。
(18)太史:即太史令,掌天文历法祭祀。
(19)俾(bǐ):使,让。
(20)述作:传述和创作。
(21)阙里: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城内,是孔子故里。
(22)烝尝:冬天祭祀叫做烝,秋天祭祀叫做尝。
(23)俎豆:礼器。古代祭祀时用来装牺牲。
(24)二仪:即天地。
(25)氤氲:天地之气和谐的样子。
(26)踵武:紧随而至。踵,脚后跟。武,承继。
(27)休征:美好的征兆。臻:至。
(28)编发:即发辫。编,通“辫”。
(29)宾:宾服。
(30)太皞:即伏羲。伏羲王天下,有龙马背负图而出现于黄河。
(31)虞氏仪凤:虞舜时凤凰来仪。
(32)玄宫:宗神之庙。
(33)畴:谁。咨:访问。
(34)况:通“贶”。赐。
(35)路寝:大治之迹象。
(36)泮宫:学馆,即学校。
(37)下舆:指迅速地封祭先贤。《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尧之后于祝,封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
【译文】
黄初元年,大魏承受天命。继承黄帝的古老法统,接续虞舜久远的法则。上应天时改朝换代创建帝业,发扬仁风以建立政治教化。于是安排百官秩序,设立宗庙,统一度量衡,祭祀久已湮灭的先圣神灵,顺应天时来推行教化。然后就彰明先圣的后裔,继续祖上的光荣,追寻保存夏、商、周的礼仪,并绍封孔子的后人。用鲁地一百户人家,封孔子二十一世孙议郎孔羡为宗圣侯,用来奉祀孔子。下诏命令三公说:“从前孔子怀有圣人的天才,有着帝王的能力,生在衰败的周朝末年,可是没有承命受封的机缘。曾身处鲁、卫的公堂,在洙水、泗水之间教育后生,颠沛流离,窘迫无计,一心想委屈自己来保存天道,贬低自我来拯救乱世。这时候王公大臣最终没有人能够任用他,于是就隐退考究尧、舜、夏、商、周五代的礼典,修养素王之事,凭借鲁国的史料删编《春秋》,访问太史而修正《雅》和《颂》,使得千年之后,后世能宗奉他的著作来传述和创作,仰赖他的圣明来咨询谋略。这真可以说是天命赐给世间的大圣人,亿万年的导师和模范。遭遇天下大乱,诸多的祀庙毁坏,旧时的庙宇都颓败而不修缮。自从汉平帝封孔子之后,祭祀断绝再也没有继承,阙里再听不到他那样的讲学诵读之声,一年四季看不到祭奠。这哪里是所谓的敬礼先圣、酬报功德,盛大的德行必定有百代的祭祀呢?哎呀,朕为此十分悲悯!命封议郎孔羡为宗圣侯,封邑一百户,祭祀孔子的灵位。命令鲁郡修缮旧时的孔庙,安置一百户卒吏来守卫它。更在庙外多多起造房屋,让求学的人住在那里。”于是,鲁地的父老、儒生、游学之士,看到庙宇开始修复,观瞻礼器的开始设置,表彰圣人在怀想之中,向往吉祥的到来,于是慨然叹息说:“天地间的理法衰竭废弃,礼和乐断绝湮灭三十几年了。皇上怀有仁圣的美德,兼具天地阴阳化育万物之德,博大无所不包,高深得不可测量。所以自从承受天命以来,天人和谐,融融洽洽,吉祥的瑞象接连而至,美好的征兆屡次出现。不同风俗的人解开辫发,怀慕仁义,远方的民族跋山涉水来臣服。即使伏羲氏时游龙负图出现,虞舜时凤凰来仪,大禹时建立宗庙建立大夏,西伯由岐山而成为周朝的文王,又怎么能同大魏相比呢!”像这样接继衰微断绝的祭祀,兴修荒废的职守,设法搜寻古代的遗迹,敬拜天地。况且神明赐赏福祜,建造天地观览,百姓因而欣喜,哪里只是鲁地一处呢!所以感喟殷代大治的道义,表彰先代学习建校舍的事迹,而高宗、僖公,只是继位的王、侯而已,还显明德行于夏、商、周三代,名声流播千年。何况当代的圣明帝王,重建华夏,创立帝业降下法统,应天受禅登位之日,没等到下车,就迅速表彰伟大的圣人。大化流行到这样的程度,怎么能不作颂呢?于是就作颂道:
煌煌大魏①,受命溥将②。继体黄、唐③,包夏含商。降釐下土④,廓清三光⑤。群祀咸秩,靡事不纲。嘉彼元圣,有赫其灵。遭世霿乱⑥,莫显其荣。褒成既绝,寝庙斯倾。阙里萧条,靡绍靡馨。我皇悼之,寻其世武。乃建宗圣,以绍厥后。修复旧堂,丰其甍宇⑦,莘莘学徒,爰居爰处。王教既新,群小遄沮。鲁道以兴,永作宪矩⑧。洪声岂遐,神祇来和⑨。休征杂遝,瑞我邦家。内光区域,外被荒遐。殊方慕义,搏拊扬歌⑩。於赫四圣,运世应期。仲尼既没,文亦在兹。彬彬我后,越而五之。垂于亿载,如山之基。
【注释】
①煌煌:光明盛大的样子。
②溥:美。将:大。
③黄、唐:黄帝和尧帝。
④釐(xī):福。
⑤三光:日、月、星,一说天、地、人。
⑥霿(ménɡ):蒙昧的意思。
⑦甍(ménɡ)宇:房屋。甍指栋梁,宇指屋檐。
⑧宪矩:法则。
⑨神:天之神。祇:地之神。
⑩搏拊:乐器,又称“拊搏”,又单称“拊”,古代以牛皮为表,内盛糠,用以击节。近代制作如鼓略小,手拊以应和。
【译文】
光明伟大的大魏,承受天命美好博大。继承黄帝、唐尧的体统,包罗夏和商的盛德。降福大地,恢弘天地人和。所有的祭祀都得到恢复,没有什么事不得到整治。称颂那古今第一的圣人,有显赫光辉的神明。只是生于动乱的世界上,才无法显示他的光荣。孔子被尊崇的传统已经断绝,然后又遭祀庙如此的倾覆颓败。阙里一天天萧条冷落,没有了继承和祭奠。我皇感到悲悯,便寻找探访孔子的后裔。建封了宗圣侯,以此来接续圣人的后代。修缮破旧的庙堂,美化那屋梁和房檐,莘莘学子居住学习在那里。圣主教化已经更新,群小得到抑制。鲁地儒学从此勃兴,永远作为法则。洪福怎么会远呢?天地之神前来协和。美好的征兆纷沓而至,福祜我们的国家!中原华夏得到光大,遥远的地方也得到照耀。不同地域的人都仰慕德义,拍鼓高声歌唱。光明伟大的四位先圣,治理天下应合时代。孔子已经去世,他的衣钵就在这里。文质彬彬的我们的大魏皇帝,超越以往成为又一位大圣大智的君王。流芳万万代于不朽,像山岳一样永远屹立。
陆机
陆机简介参见卷二。
汉高祖功臣颂
【题解】
萧何、曹参、张良、陈平、韩信等三十一人为汉初名将相,辅佐汉高祖刘邦开创西汉天下,功勋卓著。本文颂扬了他们的功绩。文辞浑阔,极尽溢美之词。
相国酂文终侯沛萧何、相国平阳懿侯沛曹参、太子少傅留文成侯韩张良、丞相曲逆献侯阳武陈平、楚王淮阴韩信、梁王昌邑彭越、淮南王六黥布、赵景王大梁张耳、韩王韩信、燕王丰卢绾、长沙文王吴芮、荆王沛刘贾、太傅安国懿侯王陵、左丞相绛武侯沛周勃、相国舞阳侯沛樊哙、右丞相曲周景侯高阳郦商、太仆汝阴文侯沛夏侯婴、丞相颍阴懿侯睢阳灌婴、代丞相阳陵景侯魏傅宽、车骑将军信武肃侯靳歙、大行广野君高阳郦食其、中郎建信侯齐刘敬、太中大夫楚陆贾、太子太傅稷嗣君薛叔孙通、魏无知、护军中尉隋何、新城三老董公、辕生、将军纪信、御史大夫沛周苛、平国君侯公①,右三十一人,与定天下安社稷者也。颂曰:
【注释】
①酂:汉萧何的爵号。汉五年(前202),刘邦封萧何为酂侯,食邑八千户。谥文终侯。沛:地名。今江苏沛县。萧何是沛人。曹参:被封为平阳侯,谥懿侯。太子少傅:官名。位在三公之下。张良被封为留侯,谥文成侯。韩:张良的祖先为韩人。陈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封曲逆侯,谥献侯。韩信:淮阴(在今江苏淮安)人,先封齐王,后封楚王。彭越:昌邑(今山东巨野)人。黥布:六地(在安徽六安)人。张耳:大梁人,先被封为赵王,谥景王。韩信:指韩王信,为战国时韩襄王之孙。卢绾(wǎn):为丰(今江苏丰县)人。吴芮:被封为长沙王,谥文王。刘贾:刘邦从父兄,沛人,封为荆王。太傅:官名。王陵:被封为安国侯,谥懿侯。周勃:被封为绛侯,谥武侯。樊哙(kuài):被封为舞阳侯。郦商:高阳(今河南杞县)人,被封为曲周侯,谥景侯。太仆:官名。夏侯婴:被封为汝阴侯,谥文侯。灌婴:睢阳(今河南商丘)人,被封为颍阴侯,谥懿侯。傅宽:原魏人,被封为阳陵侯,谥景侯。靳歙(xī):封信武侯,谥肃侯。大行:美德。郦食其:被封为广野君。刘敬:齐人,被封建信侯。太中大夫:官名。叔孙通:薛人,被封稷嗣君。魏无知:推荐陈平有功的人。三老:德高望重掌教化的官员。侯公:被封为平国君。
【译文】
萧何,沛人,封酂侯,谥为文终侯,终位相国。曹参,沛人,封平阳侯,谥为懿侯,终位相国。张良,韩人,封留侯,谥文成侯,终位太子少傅。陈平,阳武人,封曲逆侯,谥献侯,终位丞相。韩信,淮阴人,封楚王。彭越,昌邑人,封梁王。黥布,六地人,封淮南王。张耳,大梁人,封赵王,谥景王。韩王信,封韩王。卢绾,丰人,封燕王。吴芮,封长沙王,谥文王。刘贾,沛人,封荆王。王陵,封安国侯,谥懿侯,终位太傅。周勃,沛人,封绛侯,谥武侯,终位左丞相。樊哙,沛人,封舞阳侯,终位相国。郦商,高阳人,封曲周侯,谥景侯,终位右丞相。夏侯婴,沛人,封汝阴侯,谥文侯,终位太仆。灌婴,睢阳人,封颍阴侯,谥懿侯,终位丞相。傅宽,魏人,封阳陵侯,谥景侯,终位代丞相。靳歙,封信武侯,谥肃侯,终位车骑将军。郦食其,高阳人,封大行广野君。刘敬,齐人,封建信侯,终位中郎。陆贾,楚人,终位太中大夫。叔孙通,薛人,封号稷嗣君,终位太子太傅。魏无知。隋何,为护军中尉。董公、辕生,为新城地区的三老。将军纪信。周苛,沛人,官至御史大夫。侯公,封为平国君。上边所提到的三十一人,都是参与平定天下建立汉朝国家的人。颂词是:
芒芒宇宙,上下黩①。波振四海②,尘飞五岳。九服徘徊③,三灵改卜④。赫矣高祖,肇载天禄⑤。沉迹中乡⑥,飞名帝录。庆云应辉,皇阶授木⑦。龙兴泗滨⑧,虎啸丰谷⑨。彤云昼聚,素灵夜哭⑩。金精仍颓(11),朱光以渥(12)。万邦宅心(13),骏民效足(14)。
【注释】
①上(chěn)下黩:天昏地暗。,混浊。黩,黑暗。
②波振:与下文的“尘飞”皆指当时社会动荡、战乱不止。
③九服:边远地区。
④改卜:另行选择。
⑤肇:开创,开始。载:承受。
⑥中乡:刘邦故乡沛丰邑中阳里。
⑦木:木德。秦为水,木克水,所以说汉授木德。
⑧泗滨:泗水之滨。刘邦曾为泗上亭长。
⑨丰谷:指丰邑。
⑩素灵:白帝之灵。
(11)金精:指秦朝。春秋战国时,秦国在西方,西方为金。
(12)朱光:即赤光。相传刘邦为赤帝之子。渥:浓郁,璀璨。
(13)宅心:归心。
(14)骏民效足:良民效劳。
【译文】
茫茫宇宙,天昏地暗。四海动荡不安,五岳征尘飞扬。边远亡民徘徊不定,日月星辰犹豫变幻。显赫的高祖刘邦,开始承受天赐的恩禄。他曾默默无闻于故乡,最后扬名帝王名录。祥云映辉,天授大汉以木。蛟龙兴起于河上,猛虎长啸于丰谷。彤云白日聚集,白帝之灵深夜哀哭。预示秦朝灭亡,赤光璀璨,大汉将兴。全国归心,万民顺服。
堂堂萧公,王迹是因。绸缪睿后①,无竞维人。外济六师,内抚三秦②。拔奇夷难③,迈德振民④。体国垂制⑤,上穆下亲⑥。名盖群后⑦,是谓宗臣⑧。
【注释】
①绸缪:紧密缠绕,引为情意深厚。睿后:明君。
②三秦:地名。故地在今陕西一带。项羽破秦入关,三分秦关中之地,合称三秦。
③拔奇:选拔奇才。指萧何追韩信并荐其为大将事。
④迈德:勉力弘扬德行。
⑤体国:经营都城。
⑥上穆下亲:君上恭敬,下民亲和。
⑦后:诸侯。
⑧宗臣:世人景仰的名臣。
【译文】
堂堂相国萧何,沿袭先王的足迹。对待明主深情厚谊,主张强盛任用贤人。外供粮草支援六军,内能安抚三秦亡民。选拔奇才平定危难,弘扬君德拯救万民。营建都城订立制度,君上恭敬下民亲近。名声盖世,是人们景仰的一代名臣。
平阳乐道①,在变则通②,爰渊爰嘿③,有此武功。长驱河朔④,电击壤东。协策淮阴⑤,亚迹萧公。
【注释】
①平阳:平阳侯曹参。
②变则通:即变通。曹参虽崇信清静之道,但在乱世之秋,则以武力平定,所以说他变通。
③嘿:用同“默”。
④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⑤协策淮阴:配合淮阴侯韩信攻魏、击赵、破齐等军事行动。
【译文】
平阳侯曹参,崇信清静之道,但于乱世能予变通,沉思默想,深谋远虑,建此武功。率军长驱河朔,如闪电猛击壤东。配合淮阴侯韩信作战,功绩仅次于萧公。
文成作师①,通幽洞冥。永言配命②,因心则灵③。穷神观化④,望影揣情。鬼无隐谋,物无遁形。武关是辟,鸿门是宁。随难荥阳⑤,即谋下邑⑥。销印惎废⑦,推齐劝立。运筹固陵⑧,定策东袭。三王从风⑨,五侯允集。霸楚实丧⑩,皇汉凯入(11)。怡颜高览,弥翼凤戢(12)。托迹黄、老(13),辞世却粒(14)。
【注释】
①文成:文成侯张良。作师:做皇帝的老师。
②永言配命:永合天命。
③因心:虔诚之心。
④穷神观化:穷究神理观察变化。
⑤随难荥阳:汉王三年(前204),项羽急围汉王于荥阳。
⑥即谋下邑:在下邑与汉王计议破楚的办法。
⑦销印:销毁六国之印。惎(jì)废:废掉郦食其的建议。项羽围汉王于荥阳,郦食其建议刻印封六国之后,张良指出此法不妥,汉王下令销印。
⑧运筹固陵:张良在固陵献计,使诸侯都来帮助汉王。
⑨三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
⑩霸楚:西楚霸王项羽。
(11)皇:大。
(12)弥:通“弭”。止息。
(13)黄、老:黄帝、老子。
(14)辞世却粒:遁世而去,不食谷粒。
【译文】
文成侯张良作为帝师,通晓幽冥之事。奇思妙策合于天意,计谋成功在于心意虔诚。穷究神理观察变化,望影即能揣度其情。鬼神不能隐藏其阴谋,事物不能隐遁其身形。于是武关之道得以开辟,鸿门之险得以安度。随同汉王蒙难荥阳,谋划破楚之计于下邑。销毁六国之印废除郦食其的建议,劝说刘邦封立齐王。运筹于固陵,决策向东袭。三王闻风而动,五侯应允而集。西楚霸王败亡,大汉终于胜利。容颜和悦高瞻远瞩,如凤凰收敛翅膀退隐不仕。愿与黄、老遁世而去,不食谷粒。
曲逆宏达①,好谋能深。游精杳漠,神迹是寻。重玄匪奥,九地匪沉。伐谋先兆②,挤响于音③。奇谋六奋,嘉虑四回④。规主于足⑤,离项于怀⑥。格人乃谢⑦,楚翼寔摧。韩王窘执⑧,胡马洞开⑨。迎文以谋⑩,哭高以哀(11)。
【注释】
①曲逆:曲逆侯陈平。
②伐谋:破坏敌方的计谋。
③挤响于音:说明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④嘉虑四回:四发善谋。
⑤规主于足:陈平用踩脚的方式劝汉王立韩信为齐王。
⑥离项于怀:离间项羽和他心腹之臣的关系。
⑦谢:凋谢,指亚父范增因无端被怀疑而死。
⑧韩王窘执:韩王指楚王韩信。陈平献计,出其不意捉住了他。
⑨胡马洞开:高祖被匈奴围于平城,依陈平计,得以解围。
⑩文:指汉文帝。
(11)高:指汉高祖。
【译文】
曲逆侯陈平宽宏通达,善于谋划,才能超群。神游太空,将神奇之迹予以求寻。九重之天于他没有什么奥秘,九层之地于他也并不神秘。破坏对方的计谋在没有实施之前,就像灭绝声响在合成乐音之先。六出奇计,四发善谋。踩足暗示高祖封立齐王,巧施离间计破坏项羽君臣关系。致使楚国贤臣谢世,羽翼被摧。献计使韩信被执,谋策使匈奴之围洞开。出谋迎立文帝,恸哭高祖离世竭尽其哀。
灼灼淮阴①,灵武冠世。策出无方②,思入神契。奋臂云兴,腾迹虎噬。凌险必夷③,摧刚则脆。肇谋汉滨,还定渭表④。京、索既扼⑤,引师北讨。济河夷魏,登山灭赵⑥。威亮火烈⑦,势逾风扫。拾代如遗⑧,偃齐犹草⑨。二州肃清⑩,四邦咸举(11)。乃眷北燕(12),遂表东海(13)。克灭龙且(14),爰取其旅。刘、项悬命(15),人谋是与(16)。念功惟德,辞通绝楚。彭越观时(17),弢迹匿光(18)。人具尔瞻(19),翼尔鹰扬(20)。威凌楚域(21),质委汉王(22)。靖难河、济,即宫旧梁(23)。烈烈黥布(24),耽耽其眄(25)。名冠强楚,锋犹骇电。睹几蝉蜕(26),悟主革面(27)。肇彼枭风(28),翻为我扇。天命方辑(29),王在东夏(30)。矫矫三雄(31),至于垓下(32)。元凶既夷(33),宠禄来假。保大全祚(34),非德孰可?谋之不臧(35),舍福取祸。
【注释】
①灼灼:神采奕奕。
②无方:变化多端。
③凌:侵袭,攻打。
④渭表:渭水之表,指三秦地区。
⑤京、索: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南部。韩信曾在京索大破楚兵。
⑥灭赵:韩信灭赵,擒获赵王歇。
⑦威亮:威名显赫。
⑧拾代如遗:灭代国就像捡拾别人遗失的东西一样易如反掌。
⑨偃齐犹草:扫荡齐国就像劲风偃草。偃,倒下。
⑩二州:魏、赵属冀州,齐、代属青州。
(11)四邦:指魏、代、赵、齐四国。
(12)眷:回顾。
(13)表:显威。
(14)龙且:人名。
(15)刘、项悬命:蒯通曾对韩信说:“当今两主悬命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刘、项指刘邦和项羽。
(16)人谋是与:指蒯通叫韩信进行选择,是三分天下还是归楚或归汉。
(17)时:时局。有人劝彭越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时趁乱起兵,彭越认为秦和陈胜正相斗,可等待一时。
(18)弢(tāo):通“韬”。掩藏。
(19)人具尔瞻:人们都敬仰他。
(20)翼:辅助。
(21)凌:凌驾,引为震撼。
(22)质委:归顺。
(23)即宫旧梁: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24)烈烈:勇猛威武的样子。
(25)耽耽:威严注视的样子。眄(miǎn):斜视。
(26)几:指细小的变化。
(27)悟主:感悟刘邦之约。高祖派隋何说服黥布叛楚归汉。
(28)枭(xiāo)风:雄风。
(29)辑:协同配合。
(30)东夏:即阳夏,地名。在今河南太康。
(31)三雄:指韩信、彭越、黥布。
(32)垓下:地名。刘邦败项羽处。在今安徽灵璧。
(33)元凶:指项羽。
(34)祚:福祉。
(35)臧(zānɡ):善。
【译文】
神采奕奕淮阴侯,英明威武冠九州。奇策迭出变化多端,妙计绝伦与神合契。振臂云即兴,腾跃如虎噬。遇险必可化为夷,摧刚则可将其粉碎。定计于汉水之滨,还师平定渭表。京、索一带已入囊中,指挥军队继续北讨。渡河用计破魏,登山以智灭赵。威名显赫似熊熊烈焰,其势迅猛如疾风劲扫。灭代易如路取遗物,攻齐好比劲风偃草。冀、青二州一举肃清,攻占四国魏、代、齐、赵。回首招降北燕,称雄显威东海。消灭龙且,取其师旅。刘、项的命运决定于韩信为谁效劳。慎重进行选择,认为自己功多而汉王德高,于是拒绝楚使谢绝了蒯通的计谋。彭越仔细观察时局,掩藏自己的志向和才能。他深得人们敬仰,在众人辅助下如雄鹰飞扬。虽然威名震撼楚域,却一心归服汉王刘邦。在黄河、济阴平定战乱,因功而被封为梁王。黥布勇猛威武,双目威严有神。威名冠强楚,锋芒如惊电。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感悟明主洗心革面。他卷起的雄风,开始为大汉劲扇。协同配合符合天意,项羽被追至东夏。矫健的三雄,聚集于垓下。元凶项羽既已消灭,宠幸福禄纷至沓来。保全大业洪福,需要德行齐备。谋划不善,导致舍福取祸。
张耳之贤,有声梁、魏。士也罔极①,自诒伊愧②。俯思旧恩③,仰察五纬④。脱迹违难⑤,披榛来洎⑥。改策西秦⑦,报辱北冀⑧。悴叶更辉,枯条以肄⑨。
【注释】
①士也罔极:士无准则。
②自诒伊愧:自寻羞愧。这两句指张耳所交陈馀没有道德准则,带兵打张耳,张耳败走,自寻羞愧。
③旧恩:汉王于张耳有旧恩。
④五纬: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⑤脱迹:脱离追随项羽的旧轨迹。
⑥披榛(zhēn):开道。洎(jì):到。
⑦改策西秦:改变策略,投靠进入秦地的刘邦。
⑧报辱北冀:张耳与韩信在赵井陉地方杀了陈馀,故曰“报辱”。北冀,赵属冀州之北,故云。
⑨悴叶更辉,枯条以肄:以憔悴之叶更发光辉,枯萎之条再生嫩枝。比喻张耳弃楚归汉之后有如重获新生。
【译文】
张耳的贤名,蜚声梁、魏。其友不讲道德,张耳自寻羞愧。低头思及汉王旧恩,举头观察五星聚会。脱离项羽远离灾难,重新开辟大道。改变策略投靠汉王,斩杀陈馀报辱北冀。好比憔悴之叶重放光辉,枯萎枝条又绽新绿。
王信韩孽①,宅土开疆②。我图尔才③,越迁晋阳。卢绾自微,婉娈我皇④。跨功逾德⑤,祚尔辉章⑥。人之贪祸,宁为乱亡⑦。
【注释】
①王信韩孽:韩王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孽孙。孽,庶,不是正妻所生。
②宅土开疆:住在原来的封地,开拓新的疆土。
③图:赏识。
④婉娈:眷恋。
⑤跨:通“夸”。夸耀。
⑥祚:赐。章:印章。
⑦宁:乃。
【译文】
韩王信本为韩襄王庶孙,在故土周围开辟新域。汉王赏识你的才干,迁往晋阳将胡人防御。卢绾自幼就眷恋高祖皇上。群臣夸赞其功超越其德,高祖赐予他燕王印章。欲望无穷导致祸乱,乃至成为乱臣身死异乡。
吴芮之王,祚由梅①。功微势弱,世载忠贤。
【注释】
①梅:吴芮属将,吴芮能封王,实际上是因为梅功多而延及他。
【译文】
吴芮封为长沙王,实由属将梅。功绩微薄权势小,世载其名表忠贤。
肃肃荆王①,董我三军②。我图四方,殷荐其勋③。庸亲作劳④,旧楚是分。往践厥宇,大启淮坟⑤。
【注释】
①肃肃:忠正。荆王:刘贾封为荆王。
②董:督。
③殷:项羽的大司马周殷,刘贾将其策反。
④庸:任用。亲:刘贾为高祖从父兄。
⑤淮坟:淮水之边的高地,刘贾封地在淮东。
【译文】
忠心耿耿荆王刘贾,统领督帅我三军。汉王欲得天下,策反周殷立下功勋。任用亲属为国效劳,旧楚之地是以剖分。去往封地,大兴土木于淮水之滨。
安国违亲①,悠悠我思。依依哲母②,既明且慈。引身伏剑,永言固之。淑人君子,实邦之基。义形于色,愤发于辞。主亡与亡③,末命是期。
【注释】
①安国:王陵封安国侯。
②哲:明哲。
③主亡与亡:与君主共存亡。
【译文】
安国侯王陵与母隔绝,思念之情与日俱增。依依不舍明哲之母,既明大义且又慈祥。引颈伏剑自杀而死,临终遗言善事汉王。王陵心善为人君子,真乃大汉国家根基。阻止高后义形于色,不王吕氏愤发于辞。社稷之臣与主共存亡,杜门不朝忠心耿耿。
绛侯质木①,多略寡言。曾是忠勇,惟帝攸叹②。云骛灵丘③,景逸上兰④。平代禽豨,奄有燕、韩。宁乱以武,毙吕以权。涤秽紫宫⑤,征帝太原⑥。实惟太尉⑦,刘宗以安。挟功震主,自古所难⑧。勋耀上代,身终下藩⑨。
【注释】
①质木:质朴敦厚。
②惟帝攸叹:刘邦曾说:“安刘氏者必勃也。”攸,所。
③云骛(wù):如飞云奔驰。灵丘:地名。今属山西。周勃在这里击败叛将陈豨。
④景逸:如光影飞逝。上兰:地名。周勃在此地打败叛乱的卢绾。
⑤紫宫:皇帝的宫室。
⑥征帝:征聘汉文帝。当时文帝为代王。
⑦太尉:周勃官太尉。
⑧挟功震主,自古所难:周勃诛诸吕,立文帝,功高震主,后文帝令其“免相就国”。国即周勃封地绛。
⑨下藩:指绛地,周勃封邑。
【译文】
绛侯周勃敦厚质朴,富有谋略却寡言。为人忠诚作战勇敢,汉帝高祖为之赞叹。云驰灵丘击败叛将,平乱卢绾挥剑上兰。平定代地擒获陈豨,占据拥有燕、韩。平息政乱依仗武力,诛杀诸吕凭借兵权。清除污秽于紫宫,征聘文帝在太原。实在是靠太尉之力,刘氏子孙得以平安。诛吕安刘功高震主,此事自古所难。丰功伟业光照祖先,免相身退终置下藩。
舞阳道迎,延帝幽薮①。宣力王室,匪惟厥武。揔干鸿门②,披闼帝宇③。耸颜诮项④,掩泪悟主。
【注释】
①幽薮:指草野山泽之间。陈胜刚刚起义,萧何、曹参派樊哙迎接隐居的刘邦。
②揔干:手持盾牌。鸿门宴上因情势紧急,樊哙手持盾牌闯入。
③闼(tà):宫中小门。
④耸颜:怒容。诮:责问。
【译文】
舞阳侯樊哙开道迎接,延请高祖于山泽之中。尽心尽力于王室,封侯并非只凭武功。鸿门之宴持盾救主,排门直入见帝深宫。怒颜威容责问项羽,掩面哭泣感动刘邦。
曲周之进,于其哲兄①。俾率尔徒,从王于征。振威龙蜕②,摅武庸城③。六师寔因,克荼禽黥。
【注释】
①哲兄:明智的长兄。这里指郦食其。
②龙蜕:地名。郦商在这里击败了反叛的燕王臧荼。
③庸城:地名。郦商在此地击破黥布军队。
【译文】
曲周侯郦商之进汉营,得益于其明智的兄长。使其率领部下兵众,随从汉王四处征战。击败燕王振奋龙蜕,攻破淮南王庸城立功。六军随从而进,力克臧荼及淮南王黥布。
猗欤汝阴①,绰绰有裕②。戎轩肇迹③,荷策来附④。马烦辔殆⑤,不释拥树⑥。皇储时⑦,平城有谋⑧。
【注释】
①猗欤:美盛的样子。
②绰绰有裕:态度从容气度宽宏。
③戎轩:战车。夏侯婴为太仆,替沛公驾车。肇迹:比喻开始出征。
④荷策:拿着马鞭。
⑤马烦辔殆:马不耐烦,缰绳几乎损坏。项羽大破汉军,刘邦几次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抛弃,而夏侯婴几次停车收载孩子,以致“马烦辔殆”。
⑥拥树:南方人将抱小孩儿称为拥树。
⑦皇储:皇太子,指孝惠帝。:本指收割,这里指收载。
⑧平城有谋:平城为匈奴所围时,夏侯婴坚持在突围时慢走,才终于逃脱。
【译文】
美哉汝阴侯夏侯婴,态度从容气量宽宏。汉王战车出征,执鞭驾车随行。不断停车马烦缰坏,始终不弃怀中弃童。不时收载皇储孝惠,平城突围坚持缓行。
颍阴锐敏,屡为军锋。奋戈东城①,禽项定功。乘风藉响②,高步长江。收吴引淮③,光启于东。
【注释】
①奋戈东城:灌婴在垓下之战中追项羽至东城,他手下五人共斩项羽。
②乘风藉响:顺风呼喊,听者觉得特别清楚。
③收吴引淮:收复吴郡,平定淮北。引,定。
【译文】
颍阴侯灌婴锐利敏捷,屡次作为大汉前锋。垓下之战挥戈追至东城,擒斩项羽立下赫赫战功。顺风呼喊声震远方,高祖阔步渡过长江。收复吴郡平定淮北,光大汉朝于国土之东。
阳陵之勋,元帅是承①。信武薄伐,扬节江陵②。夷王殄国③,俾乱作惩④。
【注释】
①元帅:指韩信。
②节:军旗。
③夷王:平定叛王。殄(tiǎn):灭绝。
④作惩:作为警戒。
【译文】
阳陵侯傅宽的功勋,顺承元帅韩信的战功。信武侯靳歙征战讨伐,军旗飘扬在江陵。平定叛王消灭其国,使叛乱者引为戒惩。
恢恢广野①,诞节令图②。进谒嘉谋,退守名都。东窥白马,北距飞狐。即仓敖庾③,据险三涂。轩东践④,汉风载徂⑤。身死于齐,非说之辜⑥。我皇实念,言祚尔孤⑦。
【注释】
①恢恢:博大宽宏。
②诞节:放纵礼节,不拘礼节。令图:计谋出色。
③敖庾:亦称“敖仓”。秦代所建仓名。
④(yóu)轩:轻便的车。东践:指郦食其东行至齐去说服齐王。
⑤载:始。徂:往。
⑥说:游说。辜:过失。
⑦祚:赐。
【译文】
广野君郦食其博大宽宏,不拘礼节但计谋出色。进见贡献嘉谋,建议退守荥阳名都。向东监视白马,向北抗拒飞狐。即食敖庾粮仓,占据险阻于三涂。乘轻便马车去说服齐王,皇汉之风始吹东土。被烹身死齐国,并非游说之辜。高祖时时思念,赏赐其留下的遗孤。
建信委辂①,被褐献宝②。指明周、汉,铨时论道③。移帝伊、洛④,定都酆、镐⑤。柔远镇迩⑥,实敬攸考⑦。
【注释】
①委辂:放弃拉车。
②褐:粗衣。
③铨:权衡。
④伊、洛:都是水名。
⑤酆、镐:皆地名。在伊、洛二水之间,今西安西北沣河以东。
⑥柔远镇迩:安抚远方安定近处。
⑦考:成就。
【译文】
建信侯刘敬放弃拉车行当,穿着粗麻布衣前来献谋。指明周、汉立国之异,权衡时世论建国之道。迁移京都于伊、洛之间,确定京城兴建于酆、镐。安抚远方安定近处,成就令人尊敬仰慕。
抑抑陆生①,知言之贯②。往制劲越③,来访皇汉。附会平、勃,夷凶翦乱④。所谓伊人⑤,邦家之彦⑥。
【注释】
①抑抑:谨慎周密。
②知言之贯:深知语言贯通的作用,指陆贾有口才善辩。
③劲越:指南越。陆贾奉高祖之命出使南越,封尉佗为南越王,对汉称臣。
④夷凶:诛灭元凶。剪乱:剪除乱党。
⑤所谓伊人:所思念之人。
⑥彦:美才。
【译文】
陆贾谨慎周密,为人能言善辩。奉使前往南越,使其称臣拜访皇汉。附会陈平、周勃,诛灭元凶剪除祸乱。深深思念陆贾之贤,实为安邦定国之才。
百王之极①,旧章靡存②。汉德虽朗,朝仪则昏。稷嗣制礼,下肃上尊③。穆穆帝典④,焕其盈门。风睎三代⑤,宪流后昆⑥。
【注释】
①百王之极:汉承过去百王的衰败。
②旧章:先代典章制度。
③下肃上尊:臣下震恐肃敬,君主贵尊。
④穆穆:美盛庄敬。
⑤睎:仰慕。三代:夏、商、周。
⑥后昆:子孙后代。
【译文】
汉承百王衰竭之极,先代典章荡然无存。大汉之德明亮耀眼,朝廷礼仪却噩噩浑浑。稷嗣君叔孙通制定礼仪,使臣下肃敬君主贵尊。美盛敬庄帝王典章,光辉充盈其门。一心仰慕三代遗风,礼仪法制流传子孙。
无知睿敏,独昭奇迹①。察侔萧相②,贶同师锡。隋何辩达③,因资于敌④。纾汉披楚,唯生之绩。
【注释】
①独昭奇迹:独具识别奇才陈平的功绩。
②侔:等同。萧何进韩信,魏无知进陈平,所以说“察侔萧相”。
③辩达:善辩通达。
④资:谋取。
【译文】
魏无知智慧超人,慧眼识才大功一桩。明察等同萧何,与众臣同受封赏。隋何善辩通达,因而奉命谋取强敌。黥布叛楚解除汉难,都是此儒生的功绩。
皤皤董叟①,谋我平阴②。三军缟素,天下归心。
【注释】
①皤皤(pó):白发苍苍。
②平阴:地名。即平阴津。
【译文】
白发苍苍新城董老,进谏汉王在平阴之津。举哀义帝讨伐无道,正义之师得天下归心。
辕生秀朗,沉心善照。汉旆南振①,楚威自挠②。大略渊回③,元功响效。邈哉惟人,何识之妙?
【注释】
①旆(pèi):旌旗。
②挠:弱。
③渊回:渊深曲折。
【译文】
辕生英才俊朗,心计深沉考虑周到。皇汉旌旗飘扬南方,楚兵四顾力量必小。宏谋伟略深远曲折,快如回声大功奏效。深谋远虑高于他人,见识卓越绝妙。
纪信诳项①,轺轩是乘②。摄齐赴节③,用死孰惩。身与烟销,名与风兴。周苛慷慨,心若怀冰④。刑可以暴,志不可凌。贞轨偕没⑤,亮迹双升⑥。帝畴尔庸⑦,后嗣是膺⑧。
【注释】
①诳(kuánɡ):欺骗。
②轺(yáo)轩:轻便车。
③摄齐:提起衣服。赴节:赴难殉节。
④心若怀冰:心怀纯洁如冰。
⑤贞轨:坚贞的楷模。
⑥亮迹:光辉的榜样。
⑦畴:通“酬”。酬答。庸:功劳。
⑧膺:承受。
【译文】
纪信欺瞒项羽,乘坐汉王轻车。慷慨赴难殉节,视死如归霸王如何戒惩?身虽与烟俱销,名却与风共兴。周苛意气激昂,其心纯洁如冰。可以施以暴刑,其意志却不可辱凌。坚贞的楷模双双赴死,光辉的榜样共同竖升。高祖酬答二人功劳,封赏子孙继承。
天地虽顺,王心有违。怀亲望楚,永言长悲。侯公伏轼,皇媪来归。是谓平国,宠命有辉。
【译文】
天地虽顺应汉王,王心却有不如意。思念亲人遥望楚境,内心无限伤悲。侯公奉使乘车前往,说服楚王亲人得归。因而受赏号称平国,宠信有加增添光辉。
震风过物,清浊效响。大人于兴①,利在攸往。弘海者川,崇山惟壤。《韶》《濩》错音②,衮龙比象③。明明众哲④,同济天网⑤。剑宣其利⑥,鉴献其朗⑦。文武四充⑧,汉祚克广。悠悠遐风⑨,千载是仰。
【注释】
①大人:指刘邦。
②《韶》:舜的乐舞。《濩(hù)》:汤的乐舞。错音:众响交错始成乐音。
③衮龙:卷龙之衣,为皇帝及上公的礼服。比象:五色交合成为图象。
④明明:勉力。
⑤天网:指宏伟的帝业。
⑥剑:指武将。
⑦鉴:指文臣。
⑧四充:充满四方。
⑨遐风:高风,高尚的品格。
【译文】
有如疾风吹过万物,清浊之声因风而响。天子刘邦风起云兴,众人乘利纷纷归往。壮阔大海靠百川,崇山之高靠土壤。《韶》《濩》之乐靠众响交错,卷龙之衣靠五色交合成图象。贤能之人勉尽其力,共同组成帝业天网。武将如剑显示其锋利,文臣如镜映其影像。文武之臣充溢四方,皇汉国统始能悠长。功臣高尚的品德,千秋万代世人敬仰!
陆云
陆云(262—303),字士龙,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文学家。出身世家,祖父、父亲均为三国时东吴的名将。少小时即有才气,十六岁举贤良。晋建立后,与其兄陆机同入洛阳,二人齐名,时称“二陆”。入晋后陆云任清河内史等职,世称“陆清河”。后其兄陆机被成都王司马颖所杀,陆云同时遇害。代表作品有《谷风》等。其诗多写士族文人的日常生活,颇重藻饰,原有集十二卷,后散佚。后人辑有《陆士龙集》。
荣启期赞
【题解】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是我国古代贤士企望达到的一种境界。《荣启期赞》讲述了生于世道颓凌时代的荣启期与先前逸民一样,不为世上荣华所惑,隐遁山林,并能在偏僻隔绝的“世外”自得其乐,颐养天年。文章以工整的辞章为荣作赞,赞扬他能“遗彼世华”,行吟以游,永脱乱世的高尚人格。
荣启期者①,周时人也。值衰世之季末,当王道之颓凌②,遂隐居穷处,遗物求己③。溯怀玄妙之门④,求意希微之域,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行年九十⑤,被裘鼓琴而歌。孔子过之,问曰:“先生何乐?”答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惟人为贵,吾得为人矣,是一乐也。以男为贵,吾又得为男矣,是二乐也。或不免于襁褓⑥,而吾行年九十,是三乐也。夫贫者士之常也,死固命之终也。居常待终,当何忧乎?”孔子听其音,为之三日悲。常披裘带索,行吟于路曰:“吾着裘者何求?带索者何索?”遂放志一丘,灭景榛薮⑦,居真思乐之林,利涉忘忧之沼,以卒其天年。荣华溢世,不足以盈其心⑧;万物兼陈,不足以易其乐。绝景云霄之表,濯志北溟之津⑨。岂非天真至素⑩,体正含和者哉?友人有图其象者,命为之赞。其辞曰:
【注释】
①荣启期:春秋时代的一位隐士。
②颓凌:萎靡,衰败。
③遗物:超脱于世物之外。
④溯(sù):顺水流而上。
⑤行:将近。
⑥襁褓(qiǎnɡ bǎo):背负婴儿的被子或布条。
⑦景:后多作“影”。榛(zhēn):丛生的荆棘。薮(sǒu):聚集的地方。
⑧盈:满足。
⑨濯(zhuó):洗。北溟:北海。津:渡口。
⑩天真:人之天性。素:真情,朴素。
【译文】
荣启期,周朝人。生在世道衰败的末期,正值王道衰落,于是隐居在闭塞不与外界交通的地方,超脱于世物之外而求诸自己。胸怀高深美妙的事物,到隐蔽的地方求得自己满意,天子不能使他来做大臣,诸侯不能找他做朋友。年纪将近九十了,披着皮衣弹琴唱歌。孔子路过碰见他,问道:“先生有什么可乐的呢?”荣启期回答说:“我的乐趣太多了:天地间所生万物,只有人是最尊贵的,我能做为一个人生于世上,就是一大乐趣。世人以男人为尊贵,我又生为男人,这是第二大乐趣。有人在襁褓未除时就死了,而我年纪已近九十,这是第三大乐趣。贫困,是士的常事;死,本来就是生命的终点。居于常态之中而等待正常生命的终点,有什么忧愁呢?”孔子听了他的音乐,为他悲伤三天。他经常披着皮衣带着绳索,在路上边吟唱边行走,说:“我穿着皮衣又有什么可以要求呢?我常带着绳子又有什么索求的呢?”于是把自己的志向放到深山之中,自己的身影消失在荆棘丛生的地带,住在真正能享到乐趣的丛林之中,好处是进入了忘忧的池沼,来结束他的余生。富贵荣华充斥世上,不能进入他的心;万物虽都陈列在眼前,不能换取他的乐趣。影子消逝于云霄之外,清洁志向在北海的渡口。难道不是本性充满真情、心中充满温馨吗?我的友人为他画了图像,让我为他作赞。于是我写道:
芒芒至道,天启德心。自昔逸民①,遁志山林。邈矣先生,如龙之潜。夷明收察②,灭迹在阴。傲世求己,遗物自钦③。景遁琼辉,响和绝音。恋彼丘园,研道之微。思乐寒泉,薄采春蕤④。鸣弦清泛,抚节高徽。有圣戾止⑤,永言伤悲。天造草昧,负道是嘉。於铄先生⑥,既体斯和。熊罴作祥⑦,黄发皤皤。耽此三乐,遗彼世华。翼翼彼路⑧,行吟以游。的的黻冕⑨,陋我轻裘。永脱乱世,受言一丘。媚兹常道,聊以忘忧。
【注释】
①逸民:遁世隐居之民。
②夷:平。
③钦:敬重,恭敬。
④蕤(ruí):草木花叶下垂的样子,也泛指下垂的装饰品。
⑤戾(lì):猛烈。
⑥铄:美。
⑦熊罴(pí)作祥:指生而为男。
⑧翼翼:恭慎。
⑨的的(dì):鲜明,明亮。黻(fú):古代礼服上青黑相间的花纹。
【译文】
至理大道存于世上,上天启示道德之心。自古以来的隐遁之民,都是胸怀大志隐遁山林。志向高远的先生,就像潜伏的龙。收视反听,形迹消逝在隐蔽之处。轻视世俗而自求,弃绝俗物而自重。身影隐遁在美玉般的光彩之中,其声音为绝世之响,无人能够追和。依恋山丘园林,研习深奥微妙的道理。在清冽的泉水中寻找乐趣,采摘春天的花草。使琴弦发响清晰并传得很远,抚动乐器使节奏清和。当孔圣人到来即刻停止,抑扬顿挫的乐音让圣人伤悲。上天制造了混沌不明的万物,只有肩负道义的人是值得赞美的。美哉先生!心体和睦。生而为男,黄发变白。沉浸于这三大乐趣中,而抛却了世上浮华。恭慎地在路上边走边唱边游览。帽子上有明亮的花纹,在偏远之地,随便地穿着皮衣。永远脱离纷乱的世事,承受很多议论。在迷人的隐逸生活中优游,暂且忘掉人世的忧愁。
张华
张华(232—300),字茂先,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晋初任中书令、散骑常侍,排除异议,力劝武帝定灭吴之计,封广武县侯。惠帝时历任侍中、中书监、司空。后赵王伦谋废贾后,华不从,被杀。张华以强记默识、博学多闻著名,少年时“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因作《鹪鹩赋》,被阮籍叹美为“王佐之才”。其诗辞藻浮丽,锺嵘评之“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又有《博物志》十卷,多记异境奇物与古代琐闻杂识。张华原集散佚,后人有辑本。《晋书》有传。
女史箴
【题解】
传统儒家十分重视夫妇之道,妻子必要敬事丈夫,恪守礼节。由此引申出“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等许多名义。而皇后是天下的母仪,后宫的静睦与混乱会直接影响到朝纲风气的好坏,影响到王朝统治的安危存亡。这篇作品旨在规劝和告诫后宫嫔妃人等,要效仿古代贤后名妃,以江山社稷为念,遵从礼法,各安位分,莫生是非祸乱。文章用大量事例,正反对比,说理论事详尽而周密。
茫茫造化①,两仪始分②。散气流形③,既陶既甄④。在帝庖牺⑤,肇经天人。爰始夫妇,以及君臣。家道以正,而王猷有伦⑥。妇德尚柔,含章贞吉⑦。婉娩淑慎,正位居室。樊姬感庄,不食鲜禽⑧。卫女矫桓,耳忘和音⑨。志厉义高,而二主易心。玄熊攀槛,冯媛趋进⑩。夫岂无畏,知死不吝。班妾有辞,割欢同辇(11)。夫岂不怀,防微虑远。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日中则昃,月满则微。崇犹尘积,替若骇机(12)。人咸知饰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13)。出其言善(14),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出言如微,而荣辱由兹。勿谓幽昧,灵鉴无象。勿谓元漠,神听无响。无矜尔荣,天道恶盈。无恃尔贵,隆隆者坠。鉴于《小星》(15),戒彼攸遂。比心《螽斯》(16),则繁尔类。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专实生慢,爱极则迁。致盈必损,理有固然。美者自美(17),翩以取尤(18)。冶容求好,君子所仇。结恩而绝,职此之由。故曰翼翼矜矜,福所以兴。靖恭自思,荣显所期。女史司箴,敢告庶姬。
【注释】
①造化:天地自然。《淮南子》:“大丈夫恬然无为,与造化逍遥。”
②两仪:天地阴阳。
③散气流形:阴阳之气流散形成万物。
④甄:制造陶器。
⑤庖牺:即伏羲氏。
⑥猷:谋划。
⑦含章贞吉:能含蓄,有光彩。《周易》:“含章贞吉,以时发也。”
⑧樊姬感庄,不食鲜禽:刘向《列女传》记载:楚庄王好猎,庄王之姬樊姬数谏不改,便屏肉不食,楚庄王改过。
⑨卫女矫桓,耳忘和音:《列女传》:“齐桓公好淫乐,卫姬为不听郑、卫之声。”
⑩玄熊攀槛,冯媛趋进:《汉书》:“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冯媛,指冯婕妤。
(11)班妾有辞,割欢同辇:《汉书》:“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妾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
(12)骇机:突然触发的弩机。比喻猝发的祸难。
(13)克念作圣:《尚书·周书·多方》:“惟狂克念作圣。”意为愚昧但能思想,就可以通明。
(14)出其言善:《周易·系辞上传》:“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15)《小星》:《诗经·召南·小星》中有:“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毛序》认为是诸妾按序次进御于君的诗,朱熹《诗集传》亦沿其说。因此后世将“小星”一词作为妾的代称。
(16)《螽斯》:《诗经·周南·螽斯》中有:“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喻子孙繁多。
(17)美者自美:《列子》:“杨朱过宋,东之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18)取尤:自取灾殃。
【译文】
茫然无际的混沌世界,开始分出天地阴阳。布散气流形成万物,就像陶人取用泥土制造各种瓦器一样。伏羲氏开始治理天下时,规定了夫妇之道,并推延到君臣之间。家庭关系始向正当而王者谋划着伦理规范。妇德的道理崇尚柔顺,含蓄光彩正当吉祥。柔顺洁慎,居室中也能正定位分。过去樊姬为感动楚庄王,自己不吃禽兽之肉。卫女为纠正齐桓公的行为,自己不听郑、卫之音耳朵忘却了和美的音乐。意志坚定而德义高尚,从而使两位人主改变了原来的错误思想。大黑熊攀上车槛,而冯婕妤以身拦挡。难道她不怕死吗?为了君王,知死而不顾惜生命。班婕妤有言,割舍欢情而不与成帝同车。难道她心中没有思念吗?是为了防备小过而为长远着想。事没有不由兴隆而趋于泯灭的,物没有不由盛强而走向衰落的。太阳到中天就要偏西,月亮到满圆就要亏损。修养道德就像修饰面容,一个人早上不洗脸就要积垢,放弃修德就如同弩机,一触即发,不可挽回。人都知道修饰其容貌,却不知道修养品性。不修养品性,有时就要悖于正礼。改正错误,修美品德,就能够通明达理。出言和善,千里之外也有响应之人。违背此理,夫妻之间也要相互猜疑。言语本是小事,而荣辱都由此产生。不要说昏暗不明,神灵的鉴观无影无形。不要说静寂渺远,神灵的谛听无息无声。不要矜夸你的荣耀,天道最厌恶盈满自大。不要自恃你的显贵,太盛的就会坠毁。参考《小星》的诗句,告诫她们要尽夫妇之道。将心比照于《螽斯》,无嫉妒就会子孙繁多。欢爱不可以轻率,宠幸不可以专恃。专宠的结果就要生出诞慢,欢爱到了极点也会改变心意。满盈则亏,事物之理本来就是这样。美貌的人自矜其美,行为轻薄就要自取灾殃。修饰妖冶的容貌以求宠幸,这是有道德的人所蔑视的。结有恩义而中途断绝,都由于这个缘故。所以说小心谨慎,福遇就从这里产生。恭谨守静,显荣自然如愿。女史官记下箴言,并告之于所有的姬妾。
张载
张载,生卒年不详,字孟阳,安平(今属河北)人。晋人。父收,官蜀郡太守。大康初(280年左右)张载至蜀省父,道经剑阁,因作《剑阁铭》,益州刺史张敏上其文,晋武帝命人镌之于剑阁山。载起家为著作郎,累官太子中舍人,迁乐安相、弘农太守。长沙王请为记室督,拜中书侍郎,因世乱托病告归。与弟张协、张亢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善诗、文、辞赋,《蒙汜赋》是其成名之作,《剑阁铭》影响最著。原有集,已佚。明人张溥将其弟协与他的作品辑为《张孟阳景阳集》,收于《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
剑阁铭
【题解】
本文是一篇鉴诫文章,是张载至蜀省父,途经剑阁山而作的。文章先写剑阁形势的险要,而后引古史典故,指出国之兴盛,在于施行德政,而不能凭恃险要以图存,同时告诫梁、益两州的人,不要恃险作乱。文章中的思想见解很为当世所重。相传晋武帝司马炎读后便命人将其镌刻于剑阁山上。
岩岩梁山①,积石峨峨②。远属荆、衡③,近缀岷、嶓④。南通邛僰⑤,北达褒斜⑥。狭过彭、碣⑦,高逾嵩、华⑧。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⑨。矧兹狭隘⑩,土之外区。一人荷戟(11),万夫趑趄(12)。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昔在武侯(13),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14),刘氏衔璧(15)。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16)。
【注释】
①梁山:即剑阁山。
②峨峨:山高峻的样子。
③荆、衡:指今两湖地区。荆为荆山,衡为衡山。
④岷:指岷山,在四川北部。嶓:指嶓山,又称嶓冢,在陕西西南部。
⑤邛僰(bó):汉代临邛、僰道的并称,约当今四川邛崃、宜宾一带。后借指西南边远地区。
⑥褒斜:山谷名。在陕西境内。
⑦彭:指彭门山,在四川彭州西北。碣:指碣石山,在河北。
⑧嵩、华:皆山名。即嵩山、华山,均为五岳中名山。
⑨田生:即田肯,西汉时人。
(10)矧(shěn):况且。
(11)荷:扛,担。
(12)趑趄(zī jū):欲行不前。
(13)武侯:指战国时魏武侯。
(14)公孙:即公孙述,曾任导江卒正,后起兵占领益州,自立为蜀王,后又称帝。建武十二年(36)为汉军所破,被杀。
(15)刘氏:指蜀汉后主刘禅。魏伐蜀,后主献玺投降。
(16)梁、益:指古梁、益二州。
【译文】
巍巍梁山,垒石高险。远连荆、衡,近接岷、嶓。南通邛僰,北至褒斜谷。问它多窄,窄过彭、碣;问它多高,超越嵩、华。若要入川,仅有此门,为固为安。这叫剑阁,绝壁千丈。世之极险,道路险恶,世间罕见。世道混沌,则生逆乱;王道清净,它则顺便。封闭无往,始于刘汉;洞开发展,晋为当先。秦获地利,仅占百二,得灭诸侯。齐国虽强,仅得十二,田肯献计。况此险窄,国土边区。一人持戟,万人莫进。地形险恶,非亲勿居。昔日武侯,渡于中流,喜叹剑阁。山河险固,却也难免,屈于吴起。国兴在德,有险无德,亦难自恃。洞庭、孟门,二国无后。从古到今,天命难改。依靠险阻,兴乱作昏,不败者少。公孙已丧,刘禅投降。覆车之鉴,勿蹈重辙。镌刻山巅,敬告梁州、益州亦鉴。
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州)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与魏宗室通婚,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因声言“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权的司马氏集团,遭锺会构陷,被司马昭所杀。在哲学上,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肯定万物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代表作有《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幽愤诗》负有盛名。他善于鼓瑟,以弹《广陵散》著名,曾作《琴赋》。其作品以鲁迅辑校的《嵇康集》最为详备。
太师箴
【题解】
本文是一篇劝诫文字。文章从探讨君王之道入手,规劝君王要听信忠言,摒弃谗言。自古及今,旁征博引,线条流畅,一气呵成,是这篇箴文的突出特点。
浩浩太素①,阳曜阴凝。二仪陶化②,人伦肇兴。厥初冥昧③,不虑不营。欲以物开,患以事成。犯机触害,智不救生。宗长归仁④,自然之情。故君道自然,必托贤明。茫茫在昔,罔或不宁。赫胥既往⑤,绍以皇羲⑥。默静无文,太朴未亏。万物熙熙⑦,不夭不离。爰及唐、虞⑧,犹笃其绪。体资易简,应天顺矩。褐其裳⑨,土木其宇。物或失性,惧若在予。畴咨熙载⑩,终禅舜、禹(11)。
【注释】
①太素:古人所说的形成天地的原始物质。
②陶:造就,培养。
③冥昧:幽远晦暗之象。
④归仁:指有仁德的人使天下人都归附他。
⑤赫胥:上古时期的皇帝。一说为赫赫的美德,使人民胥附,所以叫赫胥。
⑥绍:继承。
⑦熙熙:和谐而欢乐。
⑧爰:乃,于是。
⑨:细葛布。褐:粗毛或粗麻织的短衣。
⑩熙载:振兴事业。熙,兴。载,事。
(11)禅:禅让,把天下传给他人。
【译文】
形成天地的物质浩荡宏广,阳光普照,阴气凝结。天地渐渐形成,人间的伦理也开始兴盛起来。人类形成的初期,是一派幽远晦暗的景象,人们无忧无虑,没有什么营生去做。欲望因各种物质而生出,忧患因为各种行为而产生。终于违犯了天机,引发了祸乱,人们的智慧不足以救助自己的生命。这时候,道德仁慈的人使天下人众都归附他,就是自然会发生的事情了。所以君王道理的自然形成,必须依托贤良明智的人。在那茫茫无际的古代,并没有什么不安宁呀!赫胥已经故去,圣明的伏羲又对赫胥的德政加以继承。他们的为政之道是穆然的静默的,是朴实无华的,是浑然一体没有缺损的。世间万物和乐一致,既不亲近也不远离。于是,到了尧、舜时期,还在笃信和维护着这种统绪。体制以简易为原则,顺应天意,符合规矩。他们用细葛布和粗毛粗麻织的短衣做衣裳,用泥土和树木造房屋。事物有时发生了变化,都害怕这变化落在自己身上。询问治理的策略,振兴各项事业,最终把王位禅让给舜和禹。
夫统之者劳,仰之者逸。至人重身,弃而不恤。故子州称疚①,石户乘桴②。许由鞠躬③,辞长九州。先王仁爱,愍世忧时。哀万物之将颓,然后莅之。下逮德衰,大道沉沦。智慧日用,渐私其亲。惧物乖离,□□擘仁。利巧愈竞,繁礼屡陈。刑教争施,天性丧真。季世陵迟④,继体承资。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⑤。竭智谋国,不吝灰沉。赏罚之存,莫劝莫禁。
【注释】
①子州:即子州支伯,舜把天子之位让给他,他以忧病为由拒之。
②石户:即石户之农。《庄子·让王》记载:“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捲捲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以舜之德,为未至也。”并且携妻带子,乘桴入海,终生没有返回。桴:小竹筏或小木筏。
③许由:古代的高士,尧让位给他,他不接受,并从此隐居箕山。
④陵迟:即陵夷,衰落。
⑤臣路生心:指臣下有篡夺王权的欲谋。
【译文】
那统治人民的人是辛劳的,仰赖他们的人是安逸的。作为最高尚的、最尊贵的人,摒弃王位,一点也不可惜。所以子州支伯称病,不肯继位。石户乘上竹木编成的木筏子,远逃海上,不肯继位。许由亲自劳动,隐居箕山,不肯做九州之长。过去的帝王有仁慈和爱人之心,怜悯世人,忧虑时势。因为哀痛万物将要颓败,然后才莅临帝位。等到后世德政衰败,大道沦丧,奸智巧慧也一天天使用起来,对于他的亲近之人渐渐予以特殊照顾。害怕事物的乖巧陆离,没有了巨大的仁慈。巧夺名利更加厉害,繁多的礼制多次陈表公布。各种刑罚、教义争先恐后地实施开来,天生正直的性情丧失了它本来的面目。末世虽是衰落的趋势,但它还是继承了体统,承受了资财。凭借着尊贵的职位,仗恃着强大的势力,不再结交朋友,不再有师生之谊。开始对天下进行宰割,来供奉满足他个人的私欲。所以君王的职位更加奢侈,臣下也有了篡夺王位的欲谋。他们竭尽智力,谋篡国权,并不害怕杀身之祸。奖赏、惩罚虽然存在,但不能劝勉,也不能禁止。
若乃骄盈肆志,阻兵擅权。矜威纵虐,祸蒙丘山。刑本惩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一身。下疾其上,君猜其臣。丧乱宏多,国乃殒颠。故殷辛不道①,首缀素旗②。周朝败度,彘人是谋③。楚灵极暴④,乾谿溃叛。晋厉残虐⑤,栾书作难⑥。主父弃礼,胎不宰⑦。秦皇荼毒,祸流四海。是以亡国继踵,今古相承。丑彼摧灭,而袭其亡征。初安若山,后败如崩。临刃振锋,悔何所增。故居帝王者,无曰我尊,慢尔德音。无曰我强,肆于骄淫。弃彼佞幸,纳此遌颜⑧。谀言顺耳,染德生患⑨。
【注释】
①殷辛:即殷纣。
②首缀素旗:殷纣无道,周武王伐纣。纣兵败,自焚而死。周武王把他的头割下来悬在白旗之下。
③彘:古代地名。
④楚灵:指楚灵王。
⑤晋厉:指晋厉公。
⑥栾书:晋大臣,传说是他派程滑杀死了晋厉公。
⑦主父弃礼,(kòu)胎不宰:赵武灵王把王位传给他的小儿子,而自称主父。他的长子就起兵在沙丘宫围困他,粮食断绝,只得找雏雀和雀蛋来吃,过了三个月,赵武灵王饿死了。,幼鸟。
⑧遌(è):逆。
⑨染:污。
【译文】
以致出现了像骄傲自负、肆纵心志、拥兵自重、擅用权势、矜持威力、放纵暴虐等观象,使丘山蒙受祸患。刑罚本来是为了惩戒暴虐的,如今却用来胁迫贤良。过去做帝王是为给天下人谋福利,现在则是为了自己一人。做臣下的嫉妒他们的君上,做君王的猜疑他的臣下的忠心。各种动乱大规模地暴发,国家于是就灭亡了。所以,殷纣因暴虐无道,头颅被割下悬于白旗之下。周厉王残暴无度,流亡到彘的国人对他进行讨伐。楚灵王极其残暴,国人在乾谿背叛了他。晋厉公残暴酷虐,栾书派程滑杀死了他。赵武灵王自称主父,不遵礼制,遭到长子的起兵围困,采食雏雀和雀卵,最终饿死。秦始皇灭六国,并天下,荼毒生灵,使四海之内遭受了祸乱。所以,国家朝代的灭亡接连不断,今天与过去相承。虽然憎恶前朝的被摧毁灭亡,却又承袭了他们被灭亡的征象。当初国家安定得像大山一样,后来的失败就如大山崩塌了一般。当要命的锋刃加到头上时,才后悔至极。所以,作为帝王的人,不要说自己是尊贵的,却慢怠自己的美德和声名。不要说自己是强盛的,而骄奢淫逸,肆虐无度。丢弃那奸佞和宠幸,接纳这有抵触之颜的忠信。阿谀之言顺耳,却污损美德,产生灾患。
悠悠庶类,我控我告。唯贤是授,何必亲戚。顺乃造好,民实胥效。治乱之原,岂无昌教。穆穆天子,思闻其愆①。虚心导人,允求谠言②。师臣司训,敢告在前。
【注释】
①愆(qiān):过失,罪过。
②谠(dǎnɡ)言:正直之言。
【译文】
在这悠悠的人流中,我要大声呼吁。只要是贤良的就应接受,何必非要是亲戚不可呢!顺达民意造就德政,民众实际上都会来效力。天下治与乱的原理,怎么能没有倡导和教诲呢?那肃穆、尊贵的天子,应当时常想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失。虚心地引导人们,忠心地、确实地求取忠直之言。教导臣子训诫百官的太师,我冒昧地把这些话禀告于您。
潘尼
潘尼(约250—311),字正叔,晋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晋惠帝元康年间出为宛令;赵王司马伦篡位,潘尼称病故里;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伦,潘尼为冏参军;乱平后,封安昌公,官至中书令;晋怀帝永嘉年间迁太常卿。《晋书·潘尼传》载他“性静退不竞,唯以勤学著述为事。”
潘尼是晋代文学家,少壮时便和叔父潘岳同有文名,著有《安身论》《乘舆箴》等。潘尼是太康诗人之一,其诗作自然也带有当时的一些流弊,历来评价不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乘舆箴
【题解】
本文是潘尼在晋惠帝元康年间为著作郎时所写的规诫惠帝的文章。乘舆,本指皇帝、诸侯乘坐的车子或皇帝用的器物,这里代指皇帝,以避免直称冒犯。文章从天地人伦、君王职责说起,进而论述帝王应该善于纳谏闻过,最后以“颂”的形式,通过对史实的简要述评来警诫规谏皇帝。文辞清壮,感情真切,谏诤之意显然,是一篇难得的规诫文。《晋书》评价此文是“玉质而金相”。
《易》称“有天地然后有人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①。《传》曰②:“大者天地,其次君臣。”然君臣父子之道,天地人伦之本,未有以先之者也。故天生蒸人而树之君③,使司牧之,将以导群生之性,而理万物之情。岂以宠一人之身,极无量之欲,如斯而已哉?夫古之为君者,无欲而至公,故有茅茨土阶之俭④;而后之为君,有欲而自利,故有瑶台琼室之侈⑤。无欲者,天下共推之;有欲者,天下共争之。推之之极,虽禅代犹脱屣⑥;争之之极,虽劫杀而不避。故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安可求而得,辞而已者乎!
【注释】
①《易》:古代卜筮之书。据《周礼·春官·大卜》记载,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今仅存《周易》。
②《传》:指《易传》,古代儒家学者对《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
③蒸人:民众,百姓。
④茅茨(cí)土阶:用茅草盖屋,用土做台阶。
⑤瑶台琼室:用玉石砌成的楼台和用玉装饰的房屋。
⑥屣(xǐ):鞋。
【译文】
《易》说“有了天地之后才有人伦,有了父子关系之后才有君臣关系”。《易传》解释说:“最大的是天地,其次是君臣。”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君臣父子的道理规范和天地人伦的根本法则更重要的了。上天创造众生的同时也给他们确立了君王,让他来管理他们,目的是要他引导众生的人性,治理万物,难道是为了荣宠一人,使他的无止境的欲望得到极度的满足,就像现在一样吗?上古做帝王的,没有私欲而绝对为公,所以有用茅茨盖房子、用泥土做台阶的俭朴;而后来做帝王的私欲很大,计较个人利益,所以有瑶台琼室的奢华。无私欲的帝王的位置,天下人都推辞不受;有私欲的帝王的位置,天下人都来争夺。推辞到极端,就会把抛弃帝业看做抛弃破鞋一样禅让;争夺到极端,就会有杀身之祸也不去逃避。因此有人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么可以是求之能得、辞之即罢的事呢?
夫修诸己而化诸人,出乎迩而见乎远者,言行之谓也。故人主所患,莫甚于不知其过;而所美,莫美于好闻其过。若有君于此,而曰予必无过,唯其言而莫之违,斯孔子所谓“其庶几乎,一言而丧国”者也。盖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虽以尧、舜、汤、武之盛,必有诽谤之木①,敢谏之鼓②,盘杅之铭③,无讳之史,所以间其邪僻而纳诸正道,其自维持如此之备。故箴规之兴④,将以补过教阙。然犹依违讽喻⑤,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诫。先儒既援古义,举内外之殊;而高祖亦序六官⑥,论成败之要。义正辞约,又尽善矣。自《虞人箴》以至于《百官》⑦,非唯规其所司,诚欲人主斟酌其得失焉。《春秋传》曰⑧:“命百官箴王阙。”则亦天子之事也。
【注释】
①诽谤之木:唐尧时,在交通要道立起木头,让老百姓在上面写政务上的过失,这种木头后人称之为“诽谤之木”。
②敢谏之鼓:放在宫廷门外,让老百姓想上谏时敲击的鼓。
③盘杅(yú)之铭:刻在盘子汤盆之上的记事文字。杅,盛浆汤的器皿。铭,即铭文。
④箴(zhēn)规:规谏,规劝。
⑤依违:反复,迟疑不决。
⑥序:房子的东西两厢。这里指配设。六官:六卿之官。
⑦《虞人箴》:古代虞人为戒田猎而作的箴谏之辞。虞人,古代掌管山林水泽和田猎之事的官员。
⑧《春秋传》:这里是指《春秋左氏传》,即《左传》。
【译文】
注意自己潜心修养以感化别人,取近譬而致远意,这是说的行为和言语。因此君王的隐患,莫过于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君王的美德,莫过于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如果有这样的君王,竟说我肯定没有过失,并且始终是这样认为,那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其庶几乎,一言而丧国”的那种君王。大概君子的过失,就像日蚀、月蚀一样。出现时,天下之人都会看见;消失了,天下之人都仰望它。虽然尧、舜、汤、武时代如此明盛,也必须有供人书写诽谤之词的木桩,供想上谏的人敲击的大鼓,铭刻事务文字的盘盆,设置没有什么忌讳的史官,从而防止邪恶出现而使人人归于正道,这是维护正常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有力手段。所以规谏之风兴起,对补救过失、匡正缺点大有好处。但即使这样也还是有迟疑不决不敢直言而用讽喻之法的,因此,一定要使说的人不致获罪,听的人则可足以为诫。先儒们已经援引古代的法度,广泛听取宫内宫外的不同意见,而汉高祖也设置了六卿来议论成败得失。道理正确、理由充足而文辞简约,这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从管理山林水泽和田猎的官员到其他文武百官,都不但就其所管之事进行规谏,而且也想让君王斟酌自己的得失。《春秋左氏传》说:“让百官规谏君王的过失。”这也是天子的事情。
尼以为王者膺受命之期,当神器之运①,总万机而抚四海,简群才而审所授②,孜孜于得人③,汲汲于闻过④,虽廷争面折⑤,犹将祈请而求焉。至于箴规谏之顺者,曷为独阙之哉!是以不量其学陋思浅,因负担之余,尝试撰而述之。不敢斥至尊之号⑥,故以“乘舆”目篇。盖帝王之事至大,而古今之变至众,文繁而义诡,意局而辞野,将欲希企前贤,仿佛崇轨,譬犹丘坻之望华、岱⑦,恒星之系日月也,其不逮明矣。颂曰:
【注释】
①神器:指帝王的符玺之类,或指帝位。
②简:检阅,查检。
③孜孜:勤勉不懈怠。
④汲汲:着急,急于。
⑤廷争面折:犯颜直谏。
⑥斥:指,直接指明。
⑦华、岱:即华山和泰山。
【译文】
我认为做君王的人在接受天命期间,用符玺掌管着国家命脉,总领万绪而统治四海;巡察群臣,审查他们对自己授予的权力的使用;对人才孜孜以求,对自己的过失急于从别人嘴里听到;即便有人犯颜直谏,还是应该加以鼓励彰扬。和顺规谏者为何异常缺少呢?因此我不怕自己的学陋思浅,在完成工作之余,试着论述它。不敢直用至尊至圣的君王的名号,所以用“乘舆”作题目。大概是因为帝王的事情至为重要,而古今事物的变化又纷繁复杂,因此以往的圣贤之文文辞繁丽、理义奇诡,我思想局促狭隘,文辞粗野,虽也很想达到前贤们的境界,和他们崇高的规范相类似、合拍,但这就犹如小土坡只能仰望华岳、泰山,小星星只能围绕着日月,要想一样显然是不可能的。颂词是这样的:
元元遂初①,茫茫太始。清浊同流,玄黄错跱②。上下弗形,尊卑靡纪。赫胥悠哉③,大庭尚矣④。皇极启建⑤,两仪既分。彝伦永序⑥,万邦已纷。国事明王,家奉严君。各有攸尊⑦,德用不勤⑧。羲、农已降⑨,暨于夏、殷。或禅或传,乃质乃文。太上无名⑩,下知有之。仁义不存,而人归孝慈。无为无执,何欲何思?忠信之薄,礼刑实滋(11)。既誉既畏,以侮以欺。作誓作盟,而人始叛疑。煌煌四海,蔼蔼万乘。匪誓焉凭。左辅右弼,前疑后丞(12)。一日万机,业业兢兢。夫出其言善,则千里是应而莫余违,亦丧邦有征。枢机之动(13),式以废兴(14)。殷监不远(15),若之何勿惩!
【注释】
①遂初:远古,初始。
②跱(zhì):安置。
③赫胥:与下文的“大庭”皆古帝名号。
④尚:久远。
⑤皇极:帝王统治的准则。
⑥彝伦:常道,伦常。
⑦攸(yōu):所。
⑧勤:担心,忧虑。
⑨羲、农:伏羲和神农。
⑩太上:指远古时代。
(11)滋:增加。
(12)丞:辅佐。
(13)枢机:事物的关键。
(14)式:规定。
(15)殷监:殷商诛夏桀而夏亡,后代应以此为鉴戒,泛指可作为鉴戒的前事。监,通“鉴”。
【译文】
在混沌未开的远古时代,整个宇宙清浊同流,天地交错,上下不分,尊卑无纪。赫胥、大庭,何其遥远!帝王之统,既已建立,天地两仪,也已分开。伦常顺理而成,天下万邦各自为政。一国之内,事奉明主;一家之中,事奉严父。各有所尊,德用不忧。伏羲、神农,直到夏、商,禅让传位,又实又雅。远古无名,后世歌颂。仁义不存,人皆孝慈。无为无求,无欲无思。忠信之诚,日见其少;礼义刑罚,愈加增多。或以誉宠,海誓山盟,或以畏惧,欺侮凌辱。背叛之意,怀疑之心,种种丑恶,由此而生。一国之君,众生之主,光照四海,百姓如云,臣不发誓,怎样相信。左右近臣,何其亲密,从前怀疑,今又辅佐。日理万机,兢兢业业。出言若善,千里响应,全国上下,莫敢违背。国破邦丧,也有征兆。关键事情,决定兴废。殷商灭夏,前世之鉴,尚不为远,应加惩戒。
且厚味腊毒①,丰屋生灾。辛作璇室②,而夏兴瑶台。糟丘酒池,象箸玉杯。厥肴伊何③?龙肝豹胎。惟此哲妇④,职为乱阶⑤。殷用丧师,夏亦不恢。是以帝尧在位,茅茨不剪。周文日昃⑥,昧旦丕显⑦。夫德如毛,而或举之者鲜。故《濩》有惭德,《武》未尽善⑧。下世道衰,末俗化浅。耽乐逸游,荒淫沉湎。不式古训,而好是佞辩。不遵王路,而覆车是践。成败之效⑨,载在先典。匪唯陵夷⑩,厥世用殄(11)。故曰:树君如之何?将人是司牧。视之犹伤(12),而知其寒燠(13)。故能抚之斯柔,而敦之斯睦。无远不怀,靡思不服(14)。夫岂厌纵一人(15),而玩其耳目。内迷声色,外荒驰逐。不修政事,而终于颠覆。
【注释】
①腊(xī):极,很。
②璇室:美玉装饰的宫室。《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桀作璇室、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
③厥、伊:皆语助词。
④哲妇:有谋虑的妇女。
⑤乱阶:祸乱的由来。
⑥昃(zè):太阳偏西。
⑦昧旦:天未全亮之时。丕显:大明。
⑧《武》:武王乐。《论语》:“《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⑨效:征验。
⑩陵夷:衰落。
(11)殄(tiǎn):灭绝。
(12)视之犹伤:是说体恤老百姓,常感到好像对百姓有所伤害。
(13)燠(yù):热。
(14)靡思不服:意为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思服即想念。
(15)厌:满足。
【译文】
醇厚之味,其毒极大,大屋深宫,易生祸灾。商纣璇室,夏桀瑶台。酒糟成山,清酒成池,象牙做筷,玉石制杯。佳肴美味,龙肝豹胎。还有妇女,城府极深,搬弄是非,制造祸乱。殷商因此丧师亡国,大夏因此不复恢宏。因此尧帝,茅茨不剪,周文王勤,早出晚归。德轻如毛,能举者少。且看商汤,时有惭愧,周《武》尽美,但不尽善。从此之后,世道日衰,末俗流行,德化极浅。耽于安乐,逸于游猎,荒淫无度,沉于酒色。不遵古训,爱听奸佞之言。不循王道,重蹈覆辙。成败征验,皆见史册。非但衰落,简直灭绝。所以我说,立君何用?管理引导,天下众生。爱护体恤,知其冷暖。谨慎从事,生怕伤害。温柔抚慰,和蔼敦教。怀念远地,想着百姓。哪能如此,满足放纵,一人之欲,耳目之想。宫廷之内,迷于声色,宫廷之外,无度逐猎。政事不管,最终亡国。
昔唐氏授舜,舜亦命禹。受终纳祖①,丕承天序②。放桀惟汤,克殷伊武。故禅代非一姓,社稷无常主。四岳三涂③,九州之阻④。彭蠡、洞庭⑤,殷商之旅⑥。虞、夏之隆,非由尺土。而纣之百克,卒于绝绪。故王者无亲,唯在择人。倾盖惟旧⑦,白首乃新⑧。望由钓夫⑨,伊起有莘⑩。负鼎鼓刀(11),而谋合圣神。夫岂借官左右,而取介近臣。盖有国有家者,莫云我聪,或此面从(12);莫谓我智,听受未易。甘言美疢(13),鲜不为累。由夷逃宠(14),远于脱屣,奈何人主位极则侈?
【注释】
①受终纳祖:在文祖庙接受尧帝的禅让。祖,指尧时的文祖庙。
②丕承天序:指圣皇们承应天命而受禅让。
③三涂:指今河南嵩县西南的太行、辕、崤渑三座山。
④九州: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后用来泛指中国。
⑤彭蠡(lǐ):今江西的鄱阳湖。
⑥旅:众。
⑦倾盖:坐车相遇,并车而谈,车盖下倾几乎碰到一起,喻一见如故。
⑧白首乃新:认识的人头发白了还像刚见到的一样,喻相识虽久但不相知。
⑨望由钓夫:吕望曾钓于渭水之滨。
⑩伊起有莘:伊尹曾耕种于有莘之野。
(11)负鼎:传说伊尹善烹调,曾背着锅鼎去求见商汤。鼓刀:屠宰时敲击刀背使其有声。屈原《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12)面从:表面顺从。
(13)美疢(chèn):以疾为美。疢,即疾。《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乐石也。……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14)由夷:即许由和伯夷两位高士。
【译文】
上古唐尧授舜,舜又传禹。接受禅让,承应天命。放逐夏桀,只有商汤;灭掉殷商,则是周武。所以人说:历代禅让,皆非同姓,国家社稷,没有常主。四岳三山,阻隔九州。鄱阳、洞庭,使商殷实。使虞、夏兴盛,其大由来,皆非尺土。商纣暴虐,终究绝灭。作为君王,不应唯亲,选人任用,至关重要。相投能用,一见如故,相左无用,久识不认。古之吕望,曾是钓翁。善炊伊尹,曾耕有莘。鼓刀负鼎,意在为君,出谋划策,与王相合。虽非左右,也非近臣,只因意合,重之无比。大略说来,有国有家,莫说己聪,遇到的或许是面从者;莫讲己智,听信接受,并不容易。甜言蜜语,赞美疵病,到了最后,总为所累。许由、伯夷,逃避宠幸,远离君位。为人之主,位极靡侈,如此以往,众生奈何。
知人则哲,惟帝所难。唐朝既泰①,四族作奸②。周室既隆,而管、蔡不虔③。匪我二圣④,孰弭斯患?若九德咸受⑤,俊在官⑥。君非臣莫治,臣非君莫安。故《书》美康哉⑦,而《易》贵金兰⑧。有皇司国,敢告纳言⑨。
【注释】
①唐朝:指唐尧时代。
②四族:古代的浑敦、穷奇、杌和饕餮等四个凶残之人。
③管、蔡:即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鲜和蔡叔度。
④二圣:指尧和周公。
⑤九德:九种品德,具体是哪九种,因文而异。《逸周书·常训》所载较流行,所记九德为: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⑥俊(yì):才能出众、德高望重之人。
⑦《书》:指《尚书》。美康:《尚书》:“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元首指君王,股肱指臣子,康意为安,这三句便是所谓的“美康”之辞。
⑧金兰:相互投合。《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⑨纳言: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的喉舌之官。
【译文】
知人善用,是谓贤哲,作为皇帝,难处所在。唐尧国泰,四凶作乱。周室正盛,管、蔡不诚。如果不是尧帝、周公两位贤圣,此等祸患谁能制止?如若九德都能接受,文武百官才华出众。君之于臣,非君莫安;臣之于君,非臣莫治,君臣相得。倘若如此,将有《尚书》所美之康,真乃《周易》所贵金兰。皇帝司国,此乃我箴,不揣冒昧,呈献纳言。
释奠颂
【题解】
本文是一篇颂辞。文借叙述晋室皇家的释奠盛典,赞美了晋室功业和晋惠帝及皇太子的圣明。释奠,是古代学府学生入学时必行的一种祭礼,祭祀的对象是孔子及其弟子颜回。据《礼记·文王世子》载,当时的学生春秋冬入学,都要举行这种祭祀活动。
本文蕴意温润,庄重典雅,语言流畅,读来朗朗上口,不失为一篇典型规范的颂文。
元康元年冬十二月①,上以皇太子富于春秋②,而人道之始莫先于孝悌,初命讲《孝经》于崇政殿③。实应天纵生知之量④,微言奥义,发自圣问,业终而体达。
【注释】
①元康:晋惠帝年号(291—299)。
②富于春秋:年纪尚幼,少壮之时。
③《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内容为孝道和孝治思想。
④天纵生知:上天所赋予,生来就知道。
【译文】
元康元年冬季十二月,皇上认为太子年纪尚轻,而人道伦常的开始,没有比孝悌更在先的,于是首先就让太子在崇政殿研习《孝经》。确实是具有上天赋予的气度、生而知之的智识,精深细微的言语、经义,都出自太子的提问之中。学业终了之时,体式、规矩便都通达了。
至三年春闰月,将有事于上庠①,释奠于先师②,礼也。越二十四日景申③,侍祠者既齐,舆驾次于太学。太傅在前④,少傅在后⑤,恂恂乎宏保训之道⑥;宫臣毕从,三率备卫⑦,济济乎肃翼赞之敬。乃扫坛为殿,悬幕为宫。夫子位于西序⑧,颜回侍于北墉⑨。宗伯掌礼⑩,司仪辨位。二学儒官、搢绅先生之徒(11),垂缨佩玉、规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12),以待执事之命。设樽篚于两楹之间(13),陈罍洗于阼阶之左(14)。几筵既布,钟悬既列,我后乃躬拜俯之勤,资在三之义(15)。谦光之美弥劭(16),阙里之教克崇(17)。穆穆焉(18),邕邕焉(19),真先王之徽典(20),不刊之美业,允不可替已。于是牲馈之事既终,享献之礼已毕,释玄衣(21),御春服,弛斋禁,反故式。天子乃命内外群司,百辟卿士(22),蕃王三事(23),至于学徒国子,咸来观礼。我后皆延而与之燕(24)。金石箫管之音,八佾六代之舞(25),铿锵(26),般辟俯仰(27),可以溦神涤欲、移风易俗者(28),罔不毕奏。抑淫哇(29),屏郑、卫,远佞邪,释巧辩。是日也,人无愚智,路无远迩,离乡越国,扶老携幼,不期而俱萃。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业,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风(30),歌来苏之惠(31)。然后知居室之善,著应乎千里之外;不言之化(32),洋溢于九有之内(33)。於熙乎若典(34),固皇代之壮观(35),万载之一会也。
【注释】
①上庠(xiánɡ):古代的大学,专为贵族而设置,又称“右学”。
②先师:这里指孔子。
③景申:即丙申(古代以天干地支纪日),因唐人避唐世祖讳改“丙”为“景”字。
④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历代职权不一,或实或虚。
⑤少傅:官名。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权位卑于公,尊于卿。
⑥恂恂(xún):温顺恭谨貌。
⑦率:率卫,太子属官,负责太子的安全。
⑧夫子:这里指孔子。西序:西厢。
⑨颜回: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北墉:堂中北墙。
⑩宗伯: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事,即后来礼部之职。
(11)二学:即后文的“二宫”,指古代的两个学府。儒官:古代的学官。搢(jìn)绅:古代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又作“缙绅”。
(12)端委:朝服端正而宽长,一说指黑边之衣和委貌(古代的一种礼帽)之冠。
(13)篚(fěi):圆形竹筐。这里指祭礼或宴会用的食器。
(14)罍(léi):古代盛酒器。洗:古代的盥洗器具。阼(zuò)阶:东阶。
(15)在三:指像尊敬父、师、君这样的美德。三,指父、师、君。父生之,师教之,君蓄之,故需尊敬。
(16)谦光:因谦虚而愈有光辉,形容谦逊礼让的风度。劭(shào):勤勉,自强,一说美好。
(17)阙里之教:孔子之教,传说孔子是在阙里这个地方授徒。
(18)穆穆:端庄盛美貌,或肃敬恭谨貌。
(19)邕邕:和婉貌。
(20)徽:美,善。
(21)玄衣:即黑衣。
(22)百辟:诸侯。
(23)三事:指三公。
(24)延:接待。燕:宴饮。
(25)八佾:古代天子所用的乐舞。六代:本指六个朝代,说法不一,这里是指黄帝、唐、虞、夏、殷、周六代所作的著名乐舞。详见《晋书·乐志》。
(26)铿锵(tánɡ tà):钟鼓之声。
(27)般(pán)辟:同“盘辟”。盘旋貌。
(28)溦(chénɡ):使澄清。
(29)淫哇:靡曼之音。
(30)洙(shū)、泗(sì):两水之名。在春秋时鲁地,今属山东,相传孔子居于两水之间,教授弟子。
(31)来苏:使获得新生。《尚书·仲虺之诰》:“徯我后,后来其苏。”
(32)不言之化:不用言语而使受教化或自化。
(33)九有:即九州。
(34)於熙:感叹词,犹“於乎”。
(35)代:更替。
【译文】
到元康三年春天闰月,即将去学府上庠祭祀孔子,这是一种学礼。过了二十四天,到了丙申日,侍奉祭祀者已经备好了天子之驾,侍奉皇上前往太学府。太傅走在前,少傅行于后,人人都温顺恭谨,想着恢宏教育和导训之道;朝廷的大臣们也全都随行而至,保护太子的三率领兵警戒,大家济济一堂,都在尽着自己的职责,而且是那样恭谨。于是打扫讲坛,将它临时作为殿堂,悬挂布幕权当宫室。孔子的位置在西厢,颜回则侍立于北墙边上。宗伯掌管礼节,主持仪式的人辨别位次。两个学府的儒官、搢绅和学问家们,垂着冠缨佩着美玉、行走动静都规规矩矩的人,皆穿上端正而宽长的朝服陪立于堂下,等待执掌祭祀事务者的命令。在两柱之间,放置着装酒的器具和盛食的竹筐,在东阶的左边,摆有酒杯和盥洗器具。祭祀的席位和灵座布置好之后,乐器也已陈列妥当,我们的皇太子于是躬身恭勉地行俯拜之礼,求得尊父、尊师、尊君的美德。谦逊礼让的风度更加光彩四溢,孔子创立的儒家之教能够愈显崇高。端庄盛美,和顺委婉,真正是先王们曾经有过的美誉之典,不会衰削的美好事业,不可或缺,无所替代。进献牲牢祭品,祭事一件件进行完毕,于是脱下祭祀穿的玄衣,换上春天穿的衣服,解除斋戒的禁令,恢复过去的日常程式。天子于是命令宫廷内外的所有官员,从诸侯卿士、蕃王三公,一直到太学学生和卿士大夫们的子弟,都来观瞻这次盛礼。皇太子都一一接待并赐予他们宴饮。金石箫管奏出美妙音乐,宫廷美女跳出上古六代制作的天子乐舞,钟鼓之声铿锵,舞蹈之姿盘旋俯仰。只要是能让人心旷神怡的,能让人洗心涤欲的,能移风易俗的,都无一遗漏地演奏。而靡曼之音,淫逸的郑、卫之声,则都被摒弃。远离花言巧语和不正派的人,斥退诡辩之士。这一天,人不分愚昧和聪慧,路途不分远和近,都离开乡里,走过邻国,扶老携幼,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这里。人们都伸着脖子观看,倾侧耳朵细听。景仰正道,羡慕美业,心灵受到涤荡,志气得到革新。想着孔子于洙、泗间传道、授业、解惑的风范,歌颂使人获得新生的浩荡皇恩。这之后,人们便知道了居室之美,标举应和于千里之外;不用言语的教化之风,洋溢吹拂于九州之内。啊!这样隆重的典礼,真有过去皇室换代仪式的壮观,千年万年才能遇到一回。
尼昔忝礼官①,尝闻俎豆②;今厕末列③,亲睹盛美。瀸渍徽猷④,沐浴芳润,不知手舞口咏。窃作颂一篇,义近辞陋,不足测盛德之形容,光圣明之遐度。其辞曰:
【注释】
①忝(tiǎn):有愧于,自谦之辞。
②俎(zǔ)豆:祭祀用两种礼器。
③厕:杂置,参与。
④瀸(jiān):浸润,和洽。渍(zì):浸染。徽:善。猷(yóu):道。
【译文】
我潘尼过去侥幸做过不称职的司礼之官,曾经听到一些祭祀的事;今天能站在殿堂边列的末尾,目睹典礼的盛美实况。心灵被善明正道浸染,因为受到芳香润泽的沐浴,竟不知不觉手舞动起来,口咏诵起来。于是私下里偷偷地作了篇颂辞。它理义肤浅,言辞简陋,肯定不足以描述如此盛大之德的形貌,也不足以光大如此圣明的王道,从而使其远播四方。颂辞是这样的:
二元迭运①,五德代徽②。黄精既亢,素灵乃晖。有皇承天,造我晋畿③。祚以大宝④,登以龙飞⑤。宣基诞命⑥,景熙遐绪⑦。三分自文⑧,受终惟武⑨。席卷要蛮,荡定荒阻。道济群生,化流率土。后帝承式⑩,丕隆曾构(11)。奄有万方(12),光宅宇宙(13)。笃生上嗣(14),继期挺秀。圣敬日跻(15),浚哲闳茂(16)。留精儒术(17),敦阅古训。遵道让齿(18),降心下问。铺以金声,光以玉润。如日之升,如乾之运。乃延台保(19),乃命学臣。圣容穆穆,侍讲訚訚(20)。抽演微言,启发道真。探幽穷赜,温故知新。讲业既终,精义既研。崇圣重师,卜日告奠。陈其三牢(21),引其四县。既戒既式,乃盥乃荐。恂恂孔圣(22),百王攸希(23)。亹亹颜生(24),好学无违。曰皇储后,体神合机。兆吉先见,知来洞微。济济二宫,蔼蔼庶寮。俊鳞萃(25),髦士盈朝(26)。如彼和肆(27),莫匪琼瑶。如彼仪凤,乐我《云》《韶》。琼瑶谁剖?四门洞开。《云》《韶》奚乐?神人允谐。蝉冕耀庭,细佩振阶。德以谦光,仁以恩怀。我酒惟清,我肴惟馨。舞以六代,歌以九成(28)。莘莘胄子(29),祁祁学生(30)。洗心自百(31),观国之荣。学犹莳苗,化若偃草。博我以文,宏我以道。万邦蝉蜕,矧乃俊造(32)。钻蚌莹珠,剖石摛藻。丝匪玄黄(33),水罔方圆。引之斯流,染之斯鲜。若金受范,若埴在甄(34)。上好如云,下效如川。昔在周兴,王化之始。曰文曰武,时惟世子(35)。今我皇储,济圣通理。缉熙重光(36),於穆不已(37)。於穆伊何?《思文》哲后(38)。媚兹一人(39),实副元首(40)。孝洽家邦,光照九有。纯嘏自晋(41),永世昌阜(42)。微微下臣,过充近侍。猥蹑风云(43),鸾龙是厕。身藻芳流,目玩盛事。竭诚作颂,祇圣志(44)。
【注释】
①二元:即二仪,天地。
②五德:指儒家提倡的五种品质:温、良、恭、俭、让。
③畿(jī):天子所领之地。
④祚(zuò):赐福。大宝:帝位。
⑤龙飞:比喻帝王之位极高。语出《周易》:“龙飞在天。”
⑥宣:指晋宣帝,晋武帝之祖司马懿。
⑦景:指晋景帝,宣帝长子司马师。
⑧文:指晋文帝司马昭。
⑨受终:受禅,接受帝位。武:指晋武帝司马炎。
⑩式:治国的法式。
(11)丕:大。
(12)奄:覆盖,包括。
(13)光宅:充满,覆被,占据。
(14)笃生:生而不平凡,得天独厚。上嗣:太子。
(15)跻:升。
(16)浚(jùn)哲:深邃的智慧。浚,深。
(17)留:治,治理。
(18)齿:年龄。这里指年龄小的人。
(19)台:星名。古代用以指代朝廷中的三公。保:即师保,官职名。
(20)訚訚(yín):和颜悦色的样子。
(21)牢:与下文的“县”皆祭品。
(22)恂恂:诲人不倦的样子。
(23)希:仰慕。
(24)亹亹(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25)俊乂:贤能之人。
(26)髦士:俊杰。
(27)和肆:陈列出售宝玉的地方。和,和氏璧。
(28)成:一个乐段。
(29)莘莘(shēn):众多的样子。
(30)祁祁:众多的样子。
(31)百(mò):勉力。
(32)矧(shěn):况且。俊造:俊才。
(33)玄黄:指彩色的丝织物。
(34)埴:黏土。甄:制造陶器的转轮。
(35)世子:太子。
(36)缉:明亮。熙:广大。
(37)於穆:赞叹,赞美。
(38)《思文》:《诗经·周颂》篇名。哲后:以后稷为明哲。后,指后稷,相传为周始祖。
(39)媚:爱戴。
(40)元首:君主。
(41)纯嘏:大福。
(42)昌阜:昌盛。
(43)猥蹑:傍依追随。
(44)祇(qí):大。
【译文】
天地轮回运转,五德交相善美。黄精高亢在先,素灵光照于后。皇上秉承天意,创我晋室基业。天赐我皇帝位,我皇登上龙座。宣帝奠基为晋,景帝光大统绪。文帝三分天下,武帝接受禅让。如风席卷蛮域,平定边远之地。王道浸润百姓,教化整个国土。后帝承继前式,代代兴盛繁荣。囊括四面八方,覆被整个天下。太子得天独厚,继业必定杰出。圣明恭谨之德,日日上升不退;智慧深邃无比,思想博大精深。治学精通儒道,笃信深好古训。遵道仁慈爱幼,谦逊不耻下问。发扬必以金声,光大必以玉润。犹若太阳升起,如同天体运转。于是延请台保,命令授学之臣。圣颜庄重肃穆,侍讲和颜悦色。抽取演绎微言,发掘道之真谛。探幽穷尽隐秘,温故便能知新。讲授既已终结,精义得以研析。推崇圣人先师,卜占吉日释奠。陈上三牢牺牲,拿出四县祭品。既已斋戒作礼,于是洗手进献。孔大圣人诲人不倦,故为百王仰慕。颜回勤勉不倦,好学之士榜样。如曰皇上太子,体察合于神机。征兆吉祥先现,知道未来细微。二宫气氛热烈,群僚聚集一堂。贤能如鳞荟萃,俊杰挤满朝廷。犹如珠宝之店,没有不是琼瑶。就像来朝仪凤,乐闻《云》《韶》。琼瑶美玉谁剖?如今四门洞开。《云》《韶》何乐?神人确实谐和。附有蝉翼之冠,光华闪耀宫殿;各种精细佩玉,互振声响于阶。圣上明洁之德,因为谦逊更显;圣上敦厚仁慈,因为赐恩被怀。我献之酒清醴,我献之肴馨香。再演六代之舞,再奏九个乐章。众多王公贵子,众多受业学生。涤除心中污浊,都知勉力自强,前来观瞻盛典,感受国之兴旺。授学犹若莳苗,教化如风伏草。文章使我广博,道德使我高远。举国深受感化,何况俊杰之才。钻蚌会得明珠,剖石能得美玉。丝纯非玄非黄,水直无方无圆。引出一条清流,染丝成为美色。如同金液于模,如同黏土在陶。君上所好如云,下民效法似川。昔日周朝兴起,成为王化开端。说到周文、周武,当时也是太子。今朝我晋太子,达到圣人境界,通晓理义纲纪。光辉灿烂伟大,让人赞叹不已。为何赞叹不已?《思文》以后稷为明哲。百姓爱戴此人,实可推为君主。孝道和洽家国,光彩照耀九州。晋遇天降大福,永世繁荣昌盛。我这卑微小臣,偶然充当近侍。傍依追随君王,常在君上之侧。身体沐浴芳流,眼睛幸睹盛事。竭诚写上此颂,盛赞圣明之志。
挚虞
挚虞(?—311),字仲洽,西晋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晋武帝泰始中举贤良,官至太常卿。后遇洛阳荒乱,饿死。撰《文章志》四卷、《文章流别集》三十卷、《三辅决录注》等,均佚。明人辑有《挚太常集》。《晋书》有传。
太康颂
【题解】
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的年号(280—289)。280年,东吴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汉以后又一个大一统局面形成,晋武帝司马炎成为这一统一大业的创建者。这篇颂辞即旨在颂扬晋武帝。文章对西晋的建立和晋武帝的武功作了热情赞颂,满篇溢美之词。
於休上古①,人之资始。四隩咸宅②,万国同轨。有汉不竞,丧乱靡纪。畿服外叛,侯卫内圮。天难既降,时惟鞠凶。龙战虎争,分裂遐邦。备僭岷蜀③,度逆海东④。权乃缘间⑤,割据三江⑥。明明上帝,临下有赫。乃宣皇威,致天之辟。奋武辽遂⑦,罪人斯获。抚定朝鲜,奄征韩貊⑧。文既应期,席卷梁、益。元憝委命⑨,九夷重译⑩。邛冉、哀牢,是焉底绩。
【注释】
①於休:发语词。
②四隩:四方边远可居之处。
③备:刘备。
④度:公孙度。
⑤权:孙权。
⑥三江:吴淞江、娄江、东江。
⑦辽遂:地名。故城在今辽宁海城西。
⑧韩貊(mò):今朝鲜半岛南部。东汉时,其地出现马韩、辰韩、弁韩三政权,史称三韩。貊,古时对东北少数民族的一种称呼。
⑨元憝(duì):元凶。憝,坏,恶。
⑩九夷:古代称九个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畎、于、方、黄、白、赤、玄、风、阳为九夷。
【译文】
上古原始,生民产生。四方边远都得安居,万国诸邦俱为一统。汉朝后来暗弱不强,死丧祸乱法纪无存。畿辅、地方叛乱于外,侯王宫卫倾毁于内。上天由此降下灾难,一时只有穷困凶险。各地豪强像龙虎一样争战不休,瓜分裂取旧有国家。刘备在岷蜀僭称帝号,公孙度在海东叛逆。孙权借机而起,割据了三江广大地盘。智慧明察的皇帝,君临天下威严显赫。于是宣扬皇朝威风,实现了上天的意志。奋扬武功于辽遂,罪孽之人得以虏获。安抚平定了朝鲜,迅速征讨了韩貊。礼法之制应期而立,又席卷了梁、益诸地。首恶降服纳命,九夷也辗转翻译前来修好。邛冉和哀牢也臣服了,那是最辉煌的业绩。
我皇之登,二国既平。靡适不怀,以育群生。吴乃负固,放命南冥。声教未暨,弗及王灵。皇震其威,赫如雷霆。截彼江、沔,荆、舒以清。邈矣圣皇,参乾两离。陶化以正,取乱以奇。耀武六旬,舆徒不疲。饮至数实①,干旄无亏②。洋洋四海,率礼和乐。穆穆宫庙,歌雍咏铄。光天之下,莫匪帝略。穷发反景③,承正受朔。龙马骙骙④,风于华阳。弓矢櫜服⑤,干戈戢藏。严严南金,业业馀皇。雄剑班朝,造舟为梁。圣明有造,实代天工。天地不违,黎元时邕。三务斯协,用底厥庸。既远其迹,将明其踪。乔山惟岳⑥,望帝之封。猗欤圣帝,胡不封哉!
【注释】
①饮至:古时,盟伐既归,合饮于宗庙,称为饮至。
②干旄:《诗经·庸风·干旄》被认为是招贤之赞诗,因以干旄喻招贤之事。
③穷发:极北不毛之地。反景:极西回日之处。
④骙骙(kuí):马强壮雄威。
⑤櫜:敛藏兵器之物。
⑥乔山:高山,指泰山。
【译文】
我皇登位之初,两国已然平定。诸事无不周到,以图化育百姓。吴国负隅顽抗,终被放逐南海。声威教化未到,皇帝恩泽不及。皇上震动神威,赫赫之势如雷。渡过江、沔之水,荆、舒得以肃清。伟大圣明的帝王,德如日月光辉。取用正道化育,采纳奇变取势。振扬武功六旬,车马兵卒不疲。饮至礼数周到,招贤旗帜高举。洋洋四海之内,从礼和睦安乐。宫殿端庄盛美,高歌咏赞辉煌。普天之下,没有不是帝王所经略的,北地西陲,都承受政教沐浴光明。骏马强壮而雄健,追风于华山之阳。弓箭藏于箭袋,干戈也都收起。光彩夺目的南方金铜,高大威风的船舶。雄丽之宝剑列满朝廷,制造大舟以作桥梁。圣明时代伟大创造,实在可以取代天工。天地和顺不违人愿,黎民百姓仁义和善。一年三季农活协顺,以此为基人民有为。这个业绩已很远大,就要彰明不朽事迹。东岳泰山高耸矗立,希望皇帝前去封禅。多么伟大的帝王啊,为何不去登封呢?
尚书令箴
【题解】
尚书令,晋时为尚书省长官,综理全国政务,参议大政,权如宰相。这篇箴言规诫尚书令身在枢机,关系国家命运,不可渎职。其中尤其强调了慎言的重要。文辞简练精悍,表现了箴的特点。
明明先王,开国承家,作制垂宪。仰观列曜,俯令百官,政用罔僭。昔舜纳大麓①,七政以齐②。内成外平,而风雨不迷。山甫翼周③,靡刚靡柔。补我衮阙④,阐我王猷⑤。王猷允塞,而四海咸休。虽圣虽明,必资良材。毋曰我智,官不任能。发言如丝,其出成纶。千里之应,枢机在身⑥。三季道缺⑦,天纲纵替。既无老成⑧,改旧法制。法制不循,不长厥裔⑨。尚臣司台,敢告侍卫。
【注释】
①舜纳大麓:《尚书·舜典》记,尧曾命舜任守山林吏,以考验舜。《说文》:“麓,一曰守山林吏也。”
②七政:日、月、五星。《尚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珠玉饰玑,象天体运转。言舜初即位,整理庶物,以使各自运行有序。
③山甫:即仲山甫。西周周宣王时任太宰。《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④衮阙:君王的过失。
⑤王猷:王的谋略和美政。
⑥枢机:《周易》:“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又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⑦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年。
⑧老成:年高有德之人。
⑨裔:后人。
【译文】
智慧明察的先代君王,建立邦国承继家业,创立制度传下纲纪。仰观日月星辰,俯令文武百官,用事不能超越本分。过去尧使舜任守山林吏,各项庶务井井有条。内心诚实,外表平静,在雷雨大风中也不迷失。仲山甫辅佐周王朝,不欺软怕硬。补察君王过失,光大君王谋略。君王谋略增多了,四海之内都得安宁。即使是圣德和贤明的君主,也要使用优良人才辅佐。不要说自己足够聪明,不任用有才能的人为佐官。你发出言语细微如丝,其结果却可以左右君王。千里外能得到响应之人,枢机就在自己身上。三代末世大道缺失,天纪天运就变化替代。既然没有年高有德之人,就要改守旧的法制。不遵循旧有的法则,就不能使后人按规范成长。尚书令啊,我冒昧把这些话告知您的侍卫。
郭璞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先后入于殷祐、王导、王敦幕下,为参军。晋元帝时做过著作佐郎和尚书郎,因劝阻王敦谋反被王敦所杀,晋帝追赠弘农太守。
郭璞是两晋间有名的学问家和文学家。《晋书·郭璞传》说他“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主要著作有《尔雅注》《方言注》《穆天子传注》《山海经注》《楚辞注》等,都为士林所重。其文学作品,以《游仙诗》最为著名,成为魏晋游仙文学的代表之作。
山海经图赞
【题解】
本文是郭璞对《山海经》的插图所作的注释文字,内中多有议论褒贬,故以“赞”名篇。
《山海经》,是一部以记载山川、道里、物产为主的地理书籍,对古代部族、风俗、祭祀、巫医等也多有涉及,而且保存了很多远古的神话传说和怪异见闻,所以又可当史料和文学作品阅读。《山海经》成书年代和作者皆不详,一般认为大约出于战国时期,经后人增删校改。本文除了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山海经》插图的理解外,更主要的是能让我们看到作者赋予自然事物的人文色彩,从而领略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本文虽为韵文,但文字浅近、清新、质朴、简约。
桂生南裔①,拔萃岑岭。广莫熙葩②,凌霜津颖。气王百药③,森然云挺。桂
【注释】
①南裔:南边,南方。
②广莫:指广莫风,即北风。熙:荣,使花开放。
③气王百药:《说文》:桂乃百药之长。
【译文】
桂树生南国,苍翠映岑岭。北风催花开,凌霜生津颖。气灵冠百药,森然而云挺。桂
爰有奇树,产自招摇①。厥华流光,上映垂霄。佩之不惑,潜有灵标②。迷穀
【注释】
①招摇:山名。《山海经》载:“招摇之山……有木焉,其状如穀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
②灵标:灵性,智慧。
【译文】
传说一奇树,生在招摇山。花发放光彩,与天相辉映。佩之不迷路,暗中藏灵性。迷穀
彗星横天,鲸鱼死浪。鸣于邑①,贤士见放。厥理至微,言之无况②。鸟
【注释】
①(zhū):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载:“柜山……有鸟焉……其名曰,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②况:比况,比较。
【译文】
彗星横天过,鲸鱼死巨浪。鸟鸣于城,贤士被流放。此理甚微妙,言语难比况。鸟
华岳灵峻①,削成四方。爰有神女②,是挹玉浆③。其谁游之?龙驾云裳。太华山
【注释】
①华岳:华山。
②神女:《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③挹(yì):服,饮。
【译文】
华岳灵又峻,天削成四方。山中有神女,服食是玉浆。谁与其共游?龙驾云裳衣。太华山
鸾翔女床①,凤出丹穴②。拊翼相和③,以应圣哲。击石靡咏,韶音其绝④。鸾鸟
【注释】
①女床:山名。传说鸾鸟就生活在此山。
②丹穴:山名。传说凤凰即生活于此。
③拊:拍打。
④韶音:美音。一说为古代的韶乐。
【译文】
鸾翔女床岭,凤出丹穴山。拍翼相和鸣,祥瑞应圣哲。美鸣和击磬,妙音赛韶乐。鸾鸟
钟山之宝①,爰有玉华②。光彩流映,气如虹霞。君子是佩,象德闲邪③。瑾瑜玉④
【注释】
①钟山:山名。
②玉华:又称“玉荣”,被认为是玉种。《山海经》载:“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之钟山之阳。”
③闲:防御。
④瑾瑜玉:由玉种所生的一种玉。
【译文】
钟山有宝物,原是玉种生。光彩相辉映,灵气似虹霞。君子佩带之,示德避凶邪。瑾瑜玉
榣惟灵树①,爰生若木②。重根增驾,流光旁烛。食之灵化,荣名仙录③。榣木
【注释】
①榣:大树。
②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③仙录:仙人之名录。
【译文】
榣木是灵树,其上生若木。根从枝蔓发,光华照他树。食之可灵化,荣登仙人录。榣木
昆仑月精①,水之灵府。惟帝下都,西老之宇②。桀然中峙,号曰天柱③。昆仑丘
【注释】
①月精:月的精华。
②西老:西王母。
③天柱:其形如削、其高入天的山峰。
【译文】
昆仑有月精,可谓水灵府。天帝作下都,西王母之地。桀然又屹立,号称曰天柱。昆仑丘
肩吾得一①,以处昆仑。开明是封②,司帝之门。吐纳灵气,熊熊魂魂③。神陆吾
【注释】
①肩吾:传说中的神仙。《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郭璞注:“即肩吾也。”
②开明:昆仑之墟,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掌管,故称开明。
③熊熊:光明貌。魂魂:盛貌。
【译文】
肩吾司一山,实乃昆仑丘。开明兽对应,来将天门守。吐纳惟灵气,光明又茂盛。神陆吾
安得沙棠①,制为龙舟。泛彼沧海,眇然遐游。聊以逍遥,任波去留。沙棠
【注释】
①沙棠:树木名。《山海经》:“有木焉……名曰沙棠,可以御水。”
【译文】
怎得沙棠木,削制成龙舟。泛舟沧海中,尽远去遨游。逍遥且自得,任波去与留。沙棠
天帝之女①,蓬发虎颜。穆王执贽②,赋诗交欢。韵外之事,难以具言。西王母
【注释】
①天帝之女:指西王母。《山海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
②执贽:持礼物以作为相见之礼。传说周穆王好神仙,曾和西王母一起游于瑶池之上。详见《穆天子传》。
【译文】
天帝之女儿,发乱老虎貌。穆王好神仙,赋诗与交欢。诗韵之外事,难以言语传。西王母
先民有作,龟贝为货①。贵以文彩,贾以小大。简则易资,犯而不过。文贝
【注释】
①货:货币。
【译文】
先民做交易,龟贝为货币。文彩定贵贱,大小定商用。简明交换快,用了还可再。文贝
质则混沌,神则旁通。自然灵照,听不以聪。强为之名,曰惟帝江①。帝江
【注释】
①帝江:古代传说中识歌舞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
【译文】
质地似混沌,其实有神通。自然灵气在,听事不用耳。勉强定名称,只能叫帝江。帝江
鸟飞以翼,当扈则须。废多任少,沛然有余。轮运于毂,至用在无。当扈①
【注释】
①当扈:传说中的鸟名。以须飞。
【译文】
凡鸟以翼飞,当扈却用须。废多反用少,还是绰有余。犹如轮之毂,到用时似无。当扈
惟马类①,实畜之英。腾髦骧首②,嘘天雷鸣。气无不凌,吞虎辟兵。
【注释】
①(bó):传说中能捕食虎豹的猛兽。
②骧(xiānɡ)首:昂首。
【译文】
虽属马类,却是畜之精英。腾髦昂首啸,如雷响云霄。气势凌万物,吞虎挡刀兵。
物以感应,亦不数动。壮士挺剑,气激白虹。鳋鱼潜渊①,出则民悚。鳋鱼
【注释】
①鳋(sāo)鱼:渭水入黄河处的一种鱼,传说这种鱼一动,便会有战乱。
【译文】
万物之感应,并非随便动。壮士挺剑出,豪气贯白虹。鳋鱼潜深渊,一出百姓恐。鳋鱼
涸和损平,莫惨于忧。诗咏萱草①,带山则儵②。壑焉遗岱,聊以盘游。儵鱼
【注释】
①萱草:又作“谖草”,忘忧草。
②带山:山名。下有湖,湖中多儵鱼。儵(tiáo)鱼:传说吃了可以忘忧的鱼。
【译文】
损伤平和气,莫过于郁忧。诗咏无忧草,带山则是儵。泰山深壑中,聊以游逍遥。儵鱼
蹠实以足①,排虚以羽。翘尾翻飞,奇哉耳鼠②。厥皮惟良,百毒是御。耳鼠
【注释】
①蹠(zhí):践,踩。
②耳鼠:《山海经》载:“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以其尾飞,名曰耳鼠。”
【译文】
地上用脚走,空中用羽飞。尾巴当翅使,耳鼠真稀奇。其皮真是好,百毒能防御。耳鼠
幽似猴①,俾愚作智。触物则笑,见人佯睡。好用小慧,终是婴系②。幽
【注释】
①幽(è):传说中异兽名。形状像猴子,身体有花纹。
②婴:绕。
【译文】
幽形似猴,愚蠢装智慧。碰到物便笑,见了人假睡。好用小聪明,终究被绳系。幽
磁石吸铁,玳瑁取芥①。气有潜感,数亦冥会。物之相投,出乎意外。磁石
【注释】
①玳瑁(dài mào):生活在热带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形状像龟,甲壳可做装饰品。
【译文】
磁石能吸铁,玳瑁可取芥。物气有灵感,天运是暗合。异物之相投,出乎人意外。磁石
狍鸮贪惏①,其目在腋。食人未尽,还自龈割②。图形妙鼎,是谓不若③。狍鸮
【注释】
①狍鸮(páo xiāo):传说中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声音像婴孩声,吃人的一种野兽。见《山海经》。《左传》称“饕餮”。贪惏(lán):贪婪。
②龈(kěn):啃。
③不若:妖怪等不善之物。
【译文】
狍鸮特贪婪,眼睛在腋下。吃人如不尽,还要全咬碎。夏鼎刻其形,被称做怪物。狍鸮
龙冯云游①,腾蛇假雾②。未若天马,自然凌翥③。有理悬运,天机潜御④。天马
【注释】
①冯(pínɡ):“凭”的古字。
②腾蛇:相传为蛇神,能兴云雾而游其中。又作“媵蛇”,也叫“飞蛇”或“奔蛇”。
③翥(zhù):飞举。
④天机:造化的奥秘。
【译文】
龙凭借云游,腾蛇假以雾。都不如天马,自己凌空飞。有路悬空走,暗含造化功。天马
蚌则含珠,兽胡不可?狪狪如豚①,被褐怀祸。患难无繇,招之自我。狪狪
【注释】
①狪狪(tónɡ):传说中生长在泰山的一种野兽,形状像豚(小猪),而有珠。见《山海经》。
【译文】
蚌里常含珠,野兽怎不行?狪狪像小猪,褐色身怀祸。要问患难因,招祸是自己。狪狪
犰狳之兽①,见人佯眠。与灾协气,出则无年。此岂能为?归之于天。犰狳
【注释】
①犰狳(qiú yú):传说中一种野兽,其状如兔,鸟喙,鸱目,蛇尾。
【译文】
犰狳这野兽,见人便装死。与灾同一气,出现便歉收。难道它能做?实际是天意。犰狳
治在得贤,亡由失人。峳峳之来①,乃致狡宾②。归之冥应,谁见其津③。峳峳
【注释】
①峳峳(yōu):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其状如马,眼睛像羊眼,四角,牛角,牛尾。
②狡宾:狡猾的人。
③津:唾液,指足迹。
【译文】
治世在得贤,衰亡因失人。峳峳兽出现,狡猾之人到。只能归于天,谁见其踪迹。峳峳
水圆四十,潜源溢沸。灵龟爰处,掉尾养气。庄生是感①,挥竿傲贵。蠵龟②
【注释】
①庄生:指庄子。
②蠵(xī)龟:一种大龟。
【译文】
方圆四十里,水满而腾涌。灵龟在其中,摆尾养其气。庄子有感悟,挥竿傲贵人。蠵龟
茫茫帝台①,维灵之贵。爰有石棋,五彩焕蔚。觞祷百神,以和天气。帝台棋
【注释】
①帝台:休与山上有石,称为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见《山海经》。
【译文】
茫茫休与山,灵贵帝台在。上有如棋石,五彩相辉映。举杯祈百神,风调又雨顺。帝台棋
山膏如豚①,厥性好骂。黄棘是食②,匪子匪化③。虽无贞操,理同不嫁。山膏兽、黄棘
【注释】
①山膏:传说中的怪兽。
②黄棘:树木名。果实据说能让人不孕。
③化:生。
【译文】
山膏兽似猪,性情最好骂。黄棘树之果,吃了不生育。虽然非贞操,道理同不嫁。山膏兽、黄棘
爰有嘉树,厥名曰栯①。薄言采之②,窈窕是服③。君子维欢,家无反目。栯木
【注释】
①栯(yǒu):树木名。据说服用它就不会产生嫉妒。
②薄:发语词。
③窈窕(yǎo tiǎo):美好。这里代指女子。《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
有一种美树,名字叫栯木。采摘来之后,让美女服用。君子再放荡,家庭不反目。栯木
荀草赤实,厥状如菅①。妇人服之,练色易颜。夏姬是艳②,厥媚三迁。荀草
【注释】
①菅(jiān):草名。
②夏姬:春秋时美女。
【译文】
荀草有红果,伏倒状如菅。妇女服食它,美颜常驻脸。如同夏姬艳,妩媚流波转。荀草
厥苞橘櫾①,奇者维甘。朱实金鲜,叶蒨翠蓝②。灵均是咏③,以为美谈。橘櫾
【注释】
①櫾:果木名。即柚。
②蒨(qiàn):蒨草,一说盛貌。
③灵均:屈原的别字。
【译文】
橘櫾苞形圆,奇的是都甜。红肉金黄皮,翠叶很茂盛。屈原歌咏之,历来为美谈。橘櫾
大之山①,爰有苹草②。青华白实,食之无夭。虽不增龄,可以穷老。
【注释】
①大(ɡuī):山名。
②苹草:草名。又叫“(lánɡ)”。
【译文】
大山上面,有种草叫苹。青花白色果,吃了不夭折。虽然不增寿,但也可穷老。
蝮维毒魁,鸩鸟是噉①。拂翼鸣林,草瘁木惨。羽行隐戮,厥罚难犯。鸩鸟
【注释】
①鸩(zhèn)鸟: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噉(dàn):食,吃。
【译文】
蝮蛇最为毒,鸩鸟把它吃。拍翅鸣山林,草死树木惨。飞行含杀机,惩罚难冒犯。鸩鸟
岷山之精①,上络东井②。始出一勺,终致淼冥。作纪南夏③,天清地静。岷山
【注释】
①岷山:山名。一作“汶山”,在今四川松潘北。
②东井:星名。即井宿。
③南夏:指南方。
【译文】
岷山之神灵,上连东井星。开始一勺水,最终成长河。奔流到南方,天清地又静。岷山
青耕御疫①,跂踵降灾②。物之相反,各以气来。见则民咨③,实为病媒。跂踵
【注释】
①青耕:传说中的鸟名。
②跂踵(qǐ zhǒnɡ):传说中的鸟名。
③咨:叹息。
【译文】
青耕避瘟疫,跂踵降祸灾。物与物相反,各以物气来。见了就叹息,原来是病媒。跂踵
清冷之水,在乎山顶。耕父是游①,流光洒景。黔首祀禜②,以弭灾眚③。神耕父
【注释】
①耕父:神名。主干旱。
②黔首:平民,百姓。禜(yǒnɡ):为消除凶灾的祭祀。
③弭:止息,清除。灾眚(shěnɡ):灾难。
【译文】
清冷一池水,出现在山顶。耕父神游此,光芒放异彩。百姓忙祭祀,以把祸来避。神耕父
帝台之水①,饮蠲心病②。灵府是涤,和神养性。食可逍遥,濯发浴泳。帝台浆
【注释】
①帝台之水:《山海经·中山经》:“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甚寒而清。”
②蠲(juān):除去,减免。
【译文】
高前帝台水,喝了去心病。心胸被涤荡,和神又养性。饮用可逍遥,洗发沐浴身。帝台浆
贱无定贡,贵无常珍。物不自物,自物由人。万事皆然,岂伊蛇鳞。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
【译文】
低贱无定贡,高贵没常珍。物名不由物,只能随人定。万事皆如此,岂止蛇和鱼。从这座山(指南山)来的人,把虫叫做蛇,把蛇又称为鱼
三珠所生①,赤水之际。翘叶柏竦②,美壮若彗。濯彩丹波③,自相霞映。三珠树
【注释】
①三珠:传说中的树名。
②竦(sǒnɡ):高耸。
③濯(zhuó)彩:光彩。
【译文】
三珠这种树,生在赤水边。叶翘身如柏,美壮似彗星。光彩映红波,霞光满江崖。三珠树
有人爰处,圜丘之上①。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不死国
【注释】
①圜(yuán)丘:山名。《博物志》:“圜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有赤泉,饮之不死。”
【译文】
有一国之人,生活在圜丘。赤泉让人寿,神木养天命。赖此而高龄,悠悠无止境。不死国
虽云一气,呼吸异道。观则俱见,食则皆饱。物形自周,造化非巧。三首国①
【注释】
①三首国:传说中的国名。该国之人有三个头。
【译文】
虽说共一气,呼吸却殊途。看就都看见,吃饭全都饱。物形自周到,而非造化巧。三首国
群籁舛吹①,气有万殊。大人三丈②,焦侥尺余③。混之一归,此亦侨如④。焦侥国
【注释】
①舛(chuǎn):相违背,不一样。
②大人三丈:东海之外,大荒之东,有大人国。见《山海经》。
③焦侥:《列子》载:焦侥国人,长一尺五寸。
④侨如:《左传》载:获长狄侨如,身长三丈。一说“侨”通“乔”,离之意。
【译文】
万籁吹不同,物气有万殊。大人国之人长三丈,焦侥国之人长尺余。虽然都是人,高矮却不同。焦侥国
圣德广被,物无不怀。爰乃殂落①,封墓表哀。异类犹然,矧乃华黎。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②
【注释】
①殂(cú)落:死亡。
②喾(kù):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号高辛氏。
【译文】
圣德广流播,万物无不怀。尧喾去世后,下葬于此山。异类尚如此,何况华夏民。狄山,尧葬在山南,喾葬在山北
聚肉有眼①,而无肠胃。与彼马勃②,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之薄味。视肉
【注释】
①聚肉:《山海经》载狄山有视肉。郭璞注:“视肉,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也,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
②马勃:菌类植物。
【译文】
聚肉有眼睛,但却无肠胃。与那马勃菌,颇有相似处。奇在吃不尽,只是味道淡。视肉
筮御飞龙①,果儛《九代》②。云融是挥,玉璜是佩③。对扬帝德,禀天灵诲。夏后启④
【注释】
①筮:占卜。
②《九代》:古乐曲名。一说马名。
③玉璜:璧玉。
④夏后启:夏禹的儿子启。
【译文】
占卜御飞龙,吃饱舞《九代》。云动是挥鞭,璧玉身上佩。来把帝德扬,禀承天之诲。夏后启
品物流行,以散混沌。增不为多,减不为损。厥变难原,请寻其本。三身国、一臂国①
【注释】
①三身国:传说中的国名。国人一首三身。一臂国:传说中的国名。国人一臂一目一鼻孔。
【译文】
万物受自然之滋育而运动变化其形体,以使混沌开。增加不为多,减去不为少。变化难探源,请君来寻根。三身国、一臂国
彼姝者子①,谁氏二女?曷为水间,操鱼持俎②?厥俪安在?离群逸处。女祭、女戚③
【注释】
①妹(shū):美好。
②俎(zǔ):祭祀用的礼器。
③女祭、女戚:皆神女名。
【译文】
美丽的人儿,是谁家的两个女儿?为何处在两水间,持俎盛鱼牲?你们今安在?原来是离群隐居。女祭、女戚
十日并熯①,女丑以毙②。暴于山阿,挥袖自翳③。彼美谁子?逢天之厉④。女丑尸
【注释】
①熯(hàn):用火等烤干。
②女丑:传说中的人名。一说为女巫。《山海经》载,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
③翳(yì):遮蔽。
④厉:灾厉。
【译文】
十个太阳晒,女丑于是亡。暴露在山梁,捋袖自遮盖。那人谁所生,为何遭天罚?女丑尸
轩辕之人①,承天之祜。冬不袭衣,夏不扇暑。犹气之和,家为彭祖②。轩辕国
【注释】
①轩辕:轩辕国。《山海经》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余岁。
②彭祖:古代高寿者,相传为尧臣,封于彭,享年七百岁。
【译文】
轩辕国之人,承应天保佑。冬季不穿衣,夏季不扇扇。犹若气自和,家源是彭祖。轩辕国
飞黄奇骏①,乘之难老。揣角轻腾,忽若龙矫。实鉴有德,乃集厥皂②。乘黄
【注释】
①飞黄:又名“乘黄”,传说中的神马。
②皂:牛马食槽。
【译文】
飞黄实神马,人骑可不老。长角疾奔腾,有如龙矫健。实是鉴德应,集于食槽旁。乘黄
万物相传,非子则根。无因心①,构肉生魂。所以能然,尊形者存。无国
【注释】
①无(qǐ):《山海经》:“无之国,在长股东,为人无。”因心:传说无国人死后心不烂,百年之后又会活转过来。
【译文】
万物相传接,非子就是根。无国人死后心复活,长肉又生魂。所以能这样,人形恒常存。无国
苍四不多①,此一不少。于野冥瞽,洞见无表。形游逆旅,所贵维眇。一目国②
【注释】
①苍四:仓颉有四目。见《历代名画记》。
②一目国:传说该国之人只有一只眼睛。
【译文】
仓颉四只眼,也不算为多;这里有一国,人都一只眼,亦不算为少。野外茫茫然,洞察无细形。游历在客舍,所贵即眼少。一目国
神哉夸父①,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遁形邓林②。触类而化,应无常心③。夸父
【注释】
①夸父:传说中的神名。与日竞走,道渴而死。见《山海经》。
②邓林:传说中的树林,夸父拐杖所变。
③无常心:即无常,不固定,佛教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不能久住,都处于生灭成坏之中。
【译文】
夸父真神奇,难以用理讲。拼命追太阳,身亡隐邓林。拐杖变树林,应了无常心。夸父
女子鲛人①,体近蚕蚌。出珠匪甲,吐丝匪蛹。化出无方,物岂有种。欧丝野②
【注释】
①鲛(jiāo)人:《博物志》载:“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珠。”
②欧丝野:吐丝之野。欧,“呕”的古字。见《山海经》。
【译文】
有女子鲛人,形体近蚕蚌。吐珠没甲壳,抽丝非蚕蛹。化出无方术,岂为物有种。欧丝野
牢悲海鸟①,西子骇麋②。或贵穴倮③,或尊裳衣。物我相倾,孰了是非。毛民国④
【注释】
①牢悲海鸟:据《庄子》载,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具太牢以为膳(盛牲的食器叫牢,大的叫太牢)。
②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
③倮:赤体。
④毛民国:传说中的国名。其民身上长毛。
【译文】
食器悲海鸟,西施惊麋鹿。或因穴裸贵,或为裳衣尊。人与物相克,谁知其是非?毛民国
狌狌之状①,形乍如犬。厥性识往,为物警辨。以酒招灾,自贻缨罥②。狌狌
【注释】
①狌狌(shēnɡ):传说中的一种兽。
②缨罥(juàn):绳网。
【译文】
狌狌之形状,乍看像狗犬。其性知往事,为物极警辨。因酒招灾祸,自投绳与网。狌狌
昆仑之阳,鸿鹭之阿①。爰有嘉谷,号曰木禾。匪植匪艺②,自然灵播。木禾
【注释】
①鸿鹭:古黑水的异称。
②艺:种植。
【译文】
昆仑山之阳,古黑水之旁。生长着好谷,名字叫木禾。非人工栽植,是自然生长。木禾
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请药西姥①,乌得如羿。不死树
【注释】
①请药西姥:传说后羿向西王母(即西姥)求要不死之药,要到之后,羿妻偷吃,奔月而去。
【译文】
万物一瞬间,人生如寄存。不死之树木,寿命同天地。请药西王母,怎得像后羿?不死树
醴泉睿木①,养龄尽性。增气之和,祛神之冥②。何必生知,然后为圣。甘水、圣木
【注释】
①睿木:指神灵的美木,即圣木。
②祛(qū):除去。冥:暗昧。
【译文】
甘水和圣木,养年又尽性。增加气之和,除去神之暗。何必生来知,然后再为圣。甘水、圣木
金精朱鬛①,龙行骏跱②。拾节鸿鹜③,尘不及起。是谓吉黄④,释圣牖里⑤。吉良
【注释】
①精:光明。
②跱(zhì):止,立。
③拾:收敛。
④吉黄:骏马名。又作“吉量”“吉良”“吉光”。
⑤牖(yǒu)里:地名。即羑里,商纣王囚禁周文王的地方。
【译文】
红鬣金光眼,龙行如骏立。漫步忽奔驰,尘土不及起。此马叫吉黄,载圣离牖里。吉良
怪兽五彩,尾参于身①。矫足千里,倏忽若神。是谓驺虞②,《诗》叹其仁。驺虞
【注释】
①参:高,长。
②驺(zōu)虞:传说中的野兽名。白质黑文,尾长于身,不食活物,不履活草。
【译文】
怪兽五彩纹,尾巴长于身。矫健跑千里,迅疾犹如神。此兽叫驺虞,《诗经》颂其仁。驺虞
子夜之尸①,体分成七。离不为疏,合不为密。苟以神御,形归于一。王子夜尸
【注释】
①子夜之尸:王子夜的尸骸。王子夜,一说即王亥。
【译文】
王子夜之尸,体分成七段。离散不为疏,结合不算密。如若以神御,形体归为一。王子夜尸
都广之野①,珍怪所聚。爰有羔谷②,鸾歌凤舞。后稷托终③,乐哉斯土。都广之野
【注释】
①都广:古代传说中的地名。后稷葬于此地。
②羔:菜秧。
③后稷:周的先祖。
【译文】
都广的野外,珍怪常聚集。因有菜和谷,鸾凤歌又舞。后稷葬于此,可谓其乐土。都广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