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目录
日异部汇考五
唐〈高祖武德四则 太宗贞观十五则 高宗显庆一则 龙朔一则 麟德一则 乾封一则 总章一则 咸亨三则 上元二则永隆一则 开耀一则 永淳一则 睿宗文明一则 中宗嗣圣十一则 景龙二则 睿宗太极一则 元宗开元十三则 天宝四则 肃宗至德一则 上元一则 代宗天历五则 德宗贞元九则 宪宗元和七则 穆宗长庆三则 敬宗宝历三则 文宗太和六则开成三则 武宗会昌五则 宣宗大中三则 懿宗咸通四则 僖宗乾符五则 广明一则 中和一则 光启二则 文德一则 昭宗景福一则 光化一则 天复二则 天祐三则〉
后梁〈太祖开平一则 乾化一则 永帝龙德一则〉
后唐〈庄宗同光二则 长兴二则 明宗天成四则 悯帝应顺一则〉
后晋〈高祖天福五则 出帝开运三则〉
后汉〈隐帝乾祐三则〉
后周〈太祖广顺一则 世宗显德二则 恭帝一则〉
辽〈太祖一则 神册一则 天赞一则 穆宗应历四则 景帝保宁一则 圣宗统和五则 开泰一则 兴宗重熙二则 道宗咸雍三则 太康三则 大安二则 寿隆一则 天祥帝保大一则〉
宋〈太祖建隆二则 乾德二则 开宝六则太宗太平兴国四则 雍熙二则 淳化四则 真宗咸平四则 景德三则 大中祥符六则 天禧二则 乾兴一则 仁宗天圣四则 明道一则 景祐一则 宝元二则 康定一则 庆历六则 皇祐三则 至和四则 神宗熙宁六则 元丰七则 哲宗元祐四则 绍圣四则 元符二则 徽宗建中靖国一则 崇宁四则 大观三则 政和四则重和一则 宣和六则 钦宗靖康一则 高宗建炎二则 绍兴二十三则 孝宗隆兴二则 乾道八则 淳熙十四则 光宗绍熙四则 宁宗庆元五则 嘉泰四则 开禧二则 嘉定十一则 理宗宝庆一则 绍定五则 端平三则 嘉熙二则 淳祐九则 宝祐三则 景定四则 度宗咸淳六则 恭帝德祐二则〉
庶徵典第二十二卷
日异部汇考五
唐高祖武德元年十月壬申朔,日有蚀之。
按《唐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在氐五度。占曰:诸侯专权,则其应在所宿国;诸侯附从,则为王者事。四年八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翼四度。楚分也。
六年十二月壬寅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南斗十九度。吴分也。
九年十月丙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氐七度。
太宗贞观元年闰三月癸丑朔,日有蚀之。九月庚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闰三月,在胃九度。九月,在亢五度。胃为天仓,亢为疏庙。 又按《志》:贞观初,突厥有五日并照。
二年三月戊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娄十一度。占:为大臣忧。三年八月己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翼五度。占曰:旱。
四年正月丁卯朔,日有蚀之。七月甲子朔,日有蚀之。按《本纪》云云。 按《志》:闰正月,在营室四度。七月,在张十四度。占为失礼。
六年正月乙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虚九度。虚,耗祥也。
八年五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参七度。
九年闰四月丙寅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毕十三度。占为边兵。
十一年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娄二度。占为大臣忧。
十二年闰二月庚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奎九度。奎,武库也。
十三年八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翼十四度。翼,为远夷。
十七年六月己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东井十六度。京师分也。十八年十月辛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房三度。房,将相位。
二十年闰三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胃九度。占曰:主有疾。
二十二年八月己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翼五度。占曰:旱。
二十三年三月,日赤无光。
按《本纪》不载。 按《志》:李淳风曰:日变色,有军急。又曰:其君无德,其臣乱国。濮阳复曰:日无光,主病。
高宗显庆五年六月庚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柳五度。
龙朔元年五月甲子晦,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东井二十七度。皆京师分也。
麟德二年闰三月癸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胃九度。占曰:主有疾。
乾封二年八月己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作八月己酉朔,日有蚀之,在翼六度。
总章二年六月戊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东井二十九度。
咸亨元年二月壬子,日赤无光。六月壬寅朔,日蚀。
按《本纪》不载日无光,日蚀同。 按《志》:二月壬子,日赤无光。癸丑,四方濛濛,日有浊气,色赤如赭。 又按《志》:日蚀,在东井十八度。东井,京师分。
二年十一月甲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箕九度。箕为后妃之府。三年十一月戊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尾十度。京师东井分,尾为后宫。
上元元年三月辛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娄十三度。占为大臣忧。二年三月,日赤。九月,日蚀。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丁未,日赤如赭。 按《旧志》:九月壬寅,日蚀。
永隆元年四月十一月,并日蚀。
按《本纪》:十一月壬申朔,日有蚀之。 按《志》:在尾十六度。 按《旧志》:调露二年〈即永隆元年〉四月乙巳朔、十一月壬寅朔,日蚀。
开耀元年十月丙寅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尾四度。
永淳元年四月甲子朔,日有蚀之。十月庚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十月不载。 按《志》:在毕五度。十月,在房三度。
按《旧志》十月作十一月。
睿宗文明元年二月辛巳,日赤如赭。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中宗嗣圣三年〈即武后垂拱二年〉二月辛未朔,日有蚀之。按《武后本纪》云云。 按《志》:在营室十五度。
嗣圣五年〈即武后垂拱四年〉六月丁亥朔,日有蚀之。按《武后本纪》云云。 按《志》:在东井二十七度。京师分也。
嗣圣八年〈即武后天授二年〉四月壬寅朔,日有蚀之。按《武后本纪》云云。 按《志》:在昴七度。
嗣圣九年〈即武后如意元年〉四月丙申朔,日有蚀之。按《武后本纪》:长寿元年四月丙申朔,日蚀。大赦,改元如意。〈是年八月又改长寿〉按《志》:在胃十一度。皆正阳之月。嗣圣十年〈即武后长寿二年〉九月丁亥朔,日有蚀之。按《武后本纪》云云。 按《志》:在角十度。角内为天庭。嗣圣十一年〈即武后延载元年〉九月壬午朔,日有蚀之。按《武后本纪》云云。 按《志》:在轸十八度。轸为车骑。嗣圣十二年〈即武后證圣元年〉二月己酉朔,日有蚀之。按《武后本纪》云云。 按《志》:在营室五度。
嗣圣十七年〈即武后久视元年〉五月己酉朔,日有蚀之。按《武后本纪》云云。 按《志》:在毕十五度。
嗣圣十九年〈即武后长安二年〉九月乙丑朔,日有蚀之,几既。按《武后本纪》云云。 按《志》:在角初度。
嗣圣二十年〈即武后长安三年〉三月壬戊朔,日有蚀之。九月庚寅朔,日有蚀之。
按《武后本纪》云云。 按《志》:三月日蚀,在奎十度。占曰:君不安。九月,在亢七度。〈按《旧志》作九月庚寅朔。〉嗣圣二十一年〈即武后长安四年〉正月壬子,日赤如赭。按《武后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景龙元年六月丁卯朔,日有蚀之。十二月乙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六月,日蚀,在东井二十八度。京师分也。十二月,日蚀,在南斗二十一度。为丞相位。三年二月庚申,日色紫赤,无光。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睿宗太极元年二月丁卯朔,日蚀。八月,元宗即位,改元先天。九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按《睿宗本纪》:九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按《志》:在角十度。 按《旧志》:睿宗太极元年二月丁卯朔,元宗先天元年九月丁卯朔,日蚀。〈按二月日蚀《新书》不载,疑有舛讹,今姑照《旧志》编次。〉
元宗开元三年七月庚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张四度。
七年五月己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素服,彻乐,减膳。 按《志》:在毕十五度。 按《大唐新语》:开元七年五月己丑朔,日有蚀之。元宗素服候变,撤乐减膳,省囚徒多所,原放水旱州皆定赈恤,不急之务一切停罢。苏瑰与宋璟谏曰:陛下频降德音,勤恤人隐,令徒以下刑尽责保准放流死等色则情不可宽,此古人所以慎赦也。恐言事者直以月蚀修刑,日蚀修德,或云分野应灾祥冀合上旨,臣以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女谒不行,谗夫渐远,此所谓修德。囹圄不扰,甲兵不黩,理官不以深苛,军将不以轻进,此所谓修刑也。若陛下常以此留念,纵日月盈亏,将因此而致福,又何患乎。且君子耻言浮于行,故曰:予欲无言。又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要以至诚动天,不在制书频下。元宗深纳之。
九年九月乙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轸十八度。〈按《旧志》九月作五月,互异。〉十二年闰十二月丙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虚初度。〈按《旧志》丙辰作壬辰,互异。〉十四年十二月己未,日赤如赭。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十七年十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不尽如钩,在氐九度。〈按《旧志》戊午作丙午。〉二十年二月甲戌朔,日有蚀之。八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二月,在营室十度。八月,在翼七度。〈按《旧志》二月甲戌作癸酉,互异。〉
二十一年七月乙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张十五度。
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南斗二十三度。
二十三年闰十一月壬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南斗十一度。
二十六年九月丙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亢九度。
二十八年三月丁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娄三度。
二十九年三月丙午,日昼昏。
按《本纪》不载。 按《志》:风霾,日无光,近昼昏也。占为上刑急,人不乐生。
天宝元年七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张五度。
三载正月庚戌,日晕五重。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占曰:是谓弃光,天下有兵。五载五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毕十六度。
十三载六月乙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几既,在东井十九度。京师分也。
肃宗至德元载十月辛巳朔,日有蚀之,既。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氐十度。
上元二年二月,白虹贯日。七月癸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白虹。 按《志》云云。 又按《志》:日蚀,既,大星皆见,在张四度。
代宗大历二年秋,日旁有青赤气。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七月丙寅,日旁有青赤气,长四丈馀。壬申,日上有赤气,长二丈。九月乙亥至于辛丑,日旁有青赤气。
三年正月丁巳,日有冠珥。辛丑,亦如之。三月乙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止载日蚀。 按《志》:凡气长而立者为直,横者为格,立于日上者为冠。直为有自立者,格为战𩰚。又曰:赤气在日上,君有佞臣。黄为土功,青赤为忧。 又按《志》:日蚀,在奎十一度。
十年十月辛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氏十一度。宋分也。
十三年 月,日当蚀不蚀。
按《本纪》不载。 按《旧志》:十三年甲戌,有司奏合蚀不蚀。〈按不言月者旧史阙文〉
十四年七月戊辰朔,日有蚀之。十二月丙寅晦,日有蚀之。
按《德宗本纪》云云。 按《志》:七月,在张四度。十二月,在危十二度。〈按《旧志》作二月丙寅朔,互异。〉
德宗贞元二年闰五月壬戌,日有黑晕。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八月辛巳朔,日有蚀之,废伐鼓礼。
按《本纪》云云。 按《礼乐志》:贞元三年八月,日有蚀之,有司将伐鼓,德宗不许。太常卿董晋言:伐鼓所以责阴而助阳也,请听有司依经伐鼓。不报,由是其礼遂废。 按《志》:在轸八度。
五年正月甲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营室六度。
六年正月戊戌朔,日蚀。甲子,日赤如血。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甲子,日赤如血。 按《旧志》:六年正月戊戌朔,有司奏合蚀不蚀,百寮称贺。七年六月,日当蚀不蚀。
按《本纪》不载。 按《旧志》:七年六月庚寅朔,有司奏日蚀。是夜阴云不见,百官表贺。
八年十一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尾六度。宋分也。 按《旧志》:先是司天监徐承嗣奏据历合蚀八分,今退蚀三分,准占君盛明,则阴匿而潜退,请书千史,从之。
十年四月癸卯朔,日蚀。
按《本纪》不载。 按《旧志》:十年四月癸卯朔,有司奏太阳合亏巳正后刻蚀之既。未正后五刻复满,太常奏准礼,上不视朝,其日阴云不见,百官表贺。
十二年八月己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翼十八度。占曰:旱。
十七年五月壬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东井十度。
宪宗元和二年十月壬午,日旁有黑气。
按《本纪》不载。 按《志》:十月壬午,日旁有黑气如人形跪,手捧盘向日,盘中气如人头。
三年七月辛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七星三度。 按《旧志》:宪宗谓宰臣曰:昨司天奏太阳亏蚀,皆如其言。何也。又素服救日,其仪安在。李吉甫对曰:日月运行,迟速不齐,日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馀,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馀,率二十九日半而与日会,又月行有南北九道之异。或进或退,若晦朔之交,又南北同道,即日为月之所掩,故名薄蚀。虽自然常数,可以推步,然日为阳精,人君之象。若君行有缓有急,即日为之迟速稍踰常度,为月所掩,即阴侵于阳,亦犹人君行或失中,应感所致。故礼云:男教不修,阳事不得,谪见于天,日为之蚀。古者日蚀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月蚀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皆所以惧天戒而自省惕也。人君在民物之上,易为骑盈,故圣人制礼务乾恭夕惕,以奉若天道,苟德大备,天人合应,百福斯臻,陛下恭己向明,日慎一日,又顾忧天谴,则圣德益固,升平何远。伏望长保睿志,以永无疆之休。上曰:天人交感,妖祥应德,盖如卿言,素服救日,自贬之旨也。朕虽不德,敢忘兢惕,卿等匡吾不逮也。
四年闰三月,日旁有物如日。
五年四月辛未,白虹贯日。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十年正月辛卯,日外有物如乌。八月己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日外有物。 按《志》:日蚀,在翼十八度。十一年正月己卯,日紫赤无光。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十三年六月癸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舆鬼一度。京师分也。
穆宗长庆元年六月己丑,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二年四月辛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胃十三度。
三年二月庚戌,白虹贯日。九月壬子朔,日有蚀之。按《本纪》白虹不载。 按《志》:日蚀,在角十二度。
敬宗宝历元年六月甲戌,赤虹贯日。九月甲申,日赤无光。
二年三月甲午,日中有黑气如杯。辛亥,日中有黑子。四月甲寅,白虹贯日。
按《本纪》俱不载。 按《志》云云。
文宗太和二年二月癸亥,日无光,白雾昼昏。十二月癸亥,有黑祲,与日如𩰚。五年二月辛丑,白虹贯日。
六年三月,有黑祲,与日如𩰚。庚戌,日中有黑子。四月乙丑,黑气磨日。
七年正月庚戌,白虹贯日。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八年二月壬午朔,日有蚀之。七月,白虹贯日,日晕。十月,白虹贯日,有背玦。
按《本纪》止载日蚀,馀不载。 按《志》:日蚀,在奎十度。七月甲戌,白虹贯日,日有交晕。十月壬寅,白虹贯日,东西际天上有背玦。
九年二月辛卯,日月赤如血。壬辰,亦如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开成元年正月辛丑朔,日有蚀之,白虹贯日。二月己丑,白虹贯日。
按《本纪》:大赦,改元。免太和五年以前逋负、京畿今岁税,赐文武官阶、爵。白虹不载。 按《志》云云。 又按《志》:日蚀,在虚三度。
二年十一月辛巳,日中有黑子,大如鸡卵,日赤如赭,昼昏至于癸未。
五年正月己丑,日晕,白虹在东,如玉环贯珥。二月丙辰,日有重晕,有赤气夹日。十二月癸卯朔,日旁有黑气来触。
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志》云云。
武宗会昌元年十一月庚戌,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二月庚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东壁一度。并州分也。
四年正月戊申,日无光。二月甲寅朔,日有蚀之。己巳,白虹贯日,如玉环。
按《本纪》止载日蚀。 按《志》云云。 又按《志》:日蚀,在营室七度。
五年七月丙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张七度。
六年十二月戊辰朔,日有蚀之。
按《宣宗本纪》云云。 按《志》:在南斗十四度。
宣宗大中二年五月己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参九度。
八年正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危一度。危为元枵,亦耗祥也。十三年四月甲午,日暗无光。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懿宗咸通四年七月辛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张十七度。
六年正月,白虹贯日,日中有黑气,如鸡卵。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七年十二月癸酉,白气贯日,日有重晕。甲戌,亦如之。按《本纪》不载。 按《志》:白气,兵象也。
十四年二月癸卯,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僖宗乾符元年,日中有黑子。
二年,日中有若飞燕者。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九月乙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避正殿。 按《志》:在轸十四度。
四年四月壬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毕三度。
六年四月庚申朔,日有蚀之,既。十一月丙辰朔,有两日𩰚。按《本纪》不载。 按《志》:日蚀,在胃八度。 又按《志》:十一月丙辰朔,有两日并出而𩰚,三日乃不见。𩰚者,离而复合也。
广明元年,日晕如虹,黄气蔽日无光。
按《本纪》不载。 按《志》:日不可以二;虹,百殃之本也。
中和三年三月丙午,日有青黄晕。四月丙辰,亦如之。丁巳、戊午,又如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光启三年十一月己亥,下晡,日上有黑气。
四年二月己丑,日赤如血。庚寅,改元文德。日赤无光。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文德元年三月戊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在胃一度。
昭宗景福元年五月,日色散如黄金。光化三年冬,日有虹蜺背璚弥旬,日有赤气,自东北至于东南。天复元年十月,日色散如黄金。十一月,又如之。
三年二月丁丑,日有赤气,自东北至于东南。
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志》云云。
天祐元年二月丙寅,日中见北斗。八月,哀帝即位。十月辛卯朔,日有蚀之。十一月癸酉,日晕。
按《哀帝本纪》不载日晕。 按《志》:日中见北斗,其占重。日蚀,在心三度。十一月癸酉,日中有黄晕,旁有青赤气二。
二年正月,日有晕背白虹。二月,又如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甲申,日有黄白晕,晕上有青赤背。乙酉,亦如之,晕中生白虹,渐东,长百馀丈。二月己巳,日有黄白晕如半环,有苍黑云夹日,长各六尺馀,既而云变,状如人如马,乃消。旧占:背者,叛背之象。日晕有虹者为大战,半晕者相有谋,苍黑,祲祥也。夹日者,贼臣制君之象。变而如人者为叛臣;如马者为兵。
三年春,日晕有背。四月癸末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日晕。 按《志》:正月辛未,日有黄白晕,上有青赤背。二月癸巳,日有黄白晕,如半环,有青赤背。庚戌,日有黄白晕,青赤背。四月癸未朔,日有蚀之,在胃十二度。
又按《志》:凡唐著纪二百八十九年,日蚀九十三:朔九十一,晦二,日一。
后梁
太祖开平四年十二月庚午,日有蚀之。乾化元年春正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按《五代史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按《册府元龟》:乾化元年正月丙戊朔,日有蚀之。帝素服避殿,百官守司以恭天事,明复而止,庚寅制曰:两汉以来,日蚀地震,百官各上封事,指陈得失,今兹谪见,当有咎徵,其令列辟群寮危言正谏。
永帝龙德元年六月乙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后唐
庄宗同光元年十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三年四月癸亥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明宗天成元年八月乙酉朔,日有蚀之。十月己丑至于庚子,日月赤而无光。
二年八月己卯朔,日有蚀之。
三年二月丁丑朔,日有蚀之。
四年六月癸丑,日有蚀之,既。
长兴元年六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二年十一月甲申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悯帝应顺元年四月戊寅,白虹贯日。
按《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后晋
高祖天福二年正月乙卯朔,日有蚀之。十二月己卯朔,日有白虹二。
三年三月壬子,日有白虹二。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四年七月庚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按《册府元龟》:天福四年六月己亥,司天台奏七月一日太阳有亏缺于北极,于东,于南,未盈而没,太常礼官详旧制日有变,天子素服避殿,太史以所司救日于社,陈五岳五鼓麾,东戟南矛,西弩北楯,中央置鼓服从其位,百职废务,素服守司,重列于庭,每等异位,向日而立,明复而罢,今所司法物或不能具,且去岁正旦,日有蚀之。唯谨藏兵仗,皇帝避正殿,尚素食,百官守司而已,中奏欲行,近礼从之。
五年十一月丁丑,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八年四月戊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出帝开运元年二月辛亥,日有白虹二。三月戊子,日有蚀之。九月庚午朔,日有蚀之。
二年八月甲子朔,日有蚀之。
三年二月壬戌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后汉
隐帝乾祐元年六月戊寅朔,日有蚀之。
二年六月癸酉朔,日有蚀之。
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俱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后周
太祖广顺二年四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纪》云云。
世宗显德二年二月庚子朔,日有蚀之。
三年十二月庚午,白虹贯日。癸酉,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云云。
恭帝元年正月癸卯,日既出,其下复有一日相掩,黑光摩荡者久之。
按《宋史·天文志》云云。 按《五代史》不载。
按《纲目》:世宗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检点,恭帝即位,改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禦之。殿前散指挥使苗训善观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指示楚昭辅曰:此天命也。是夕,次陈桥驿,石守信等率军士,擐甲执兵,逼寝所,曰:诸将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黄袍已加身矣。
辽
太祖五年正月丙戌朔,日有蚀之。神册六年六月乙卯朔,日有蚀之。天赞二年十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辽史本纪》云云。
穆宗应历二年四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五年二月庚子朔,日有蚀之。
十一年夏四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十五年二月壬寅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景宗保宁九年十一月丁亥朔,司天台奏日当蚀不亏。
按《本纪》云云。
圣宗统和九年闰二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十年二月乙丑朔,日有蚀之。
十二年七月辛亥朔,日有蚀之。十二月戊寅朔,日有蚀之。
十五年五月甲子朔,日有蚀之。
二十年七月甲午朔,日有蚀之。
开泰九年七月庚戌朔,日有蚀之,诏近臣代拜救日。按以上《本纪》云云。兴宗重熙十八年春正月甲午朔,日有蚀之。
二十二年十月丙申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道宗咸雍二年九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四年春正月甲戌朔,日有蚀之。
五年七月乙丑朔,日有蚀之。
太康元年八月庚寅朔,日有蚀之。
六年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蚀之。
九年九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大安七年五月己未朔,日有蚀之。
十年三月壬申朔,日有蚀之。
寿隆六年夏四月丁酉朔,日有蚀之。天祚帝保大二年二月庚寅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宋
太祖建隆元年五月己亥朔,日有蚀之。
按《宋史本纪》:帝避正殿,用牲太社如故事。 按《礼志》:建隆元年,司天监言日蚀五月朔,请掩藏戈兵铠冑。事下有司,有司请皇帝避正殿,素服,百官各守本司,遣官用牲太社如故事。
二年四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同。
乾德三年二月壬寅朔,日当蚀不蚀。
五年六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开宝元年十二月己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四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按《志》作辛酉。〉
四年十月癸亥朔,日有蚀之。
五年九月丁巳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七年正月丙戌,日中有黑子二。二月庚辰朔,日有蚀之。
八年七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蚀之,既。
六年九月乙未朔,日有蚀之。
七年三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八年二月戊子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雍熙二年十二月庚子朔,日有蚀之。
三年六月戊戌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淳化二年闰二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三年二月乙丑朔,日有蚀之。
四年二月己未朔,日有蚀之。八月丙辰朔,日有蚀之。五年十二月戊寅朔,日有蚀之,云阴不见。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真宗咸平元年五月戊午朔,日有蚀之。十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二年九月庚辰朔,日有蚀之。
三年三月戊寅朔,日有蚀之。
五年七月甲午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景德元年十一月庚午,日抱珥。十二月庚辰朔,日有蚀之。甲辰,日有二影。
按《本纪》:十一月庚午,车驾北巡。司天言:日抱珥,黄气四塞,宜不战而却。甲辰,日影不载。 按《志》:十一月不载。十二月,日蚀,同甲辰,日有二影如三日状。
三年五月壬寅朔,日有蚀之,云阴不见。九月戊申,日赤如赭。
按《本纪》:五月壬寅,日当蚀不亏。九月,日赤不载。 按《志》:云云。
四年四月甲申,日无光。五月丙申朔,日有蚀之,阴雨不见。避正殿不视事。冬十月甲午朔,日当蚀,云阴不见。
按《本纪》:日无光不载。五月丙申朔,日蚀。不言阴雨不见。冬十月甲午朔,日当蚀,云阴不见。 按《志》:四月甲申,日无光。五月丙申朔,日有蚀之,阴雨不见。十月,日蚀不载。 按《礼志》:景德四年五月朔,日蚀。上避正殿不视事。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辛亥,日有冠戴,重轮。
按《本纪》:十月辛亥,享昊天上帝于圜台,陈天书于左,日有冠戴,黄气纷郁。壬子,还奉高,日重轮,五色云见。
〈按《志》未详月日。〉
二年三月丙辰朔,日当蚀不见。
按《本纪》云云。 按《志》:阴雨不见。
五年八月丙申朔,日有蚀之。
六年十二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七年十二月癸丑朔,日当蚀不亏。
八年六月己酉朔,日有蚀之。
天禧三年三月戊午朔,日有蚀之。
五年七月甲戌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皆《本纪》云云。 按《志》同。
乾兴元年,仁宗即位。七月甲子朔,日蚀,几尽。
按《仁宗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又按《志》:自咸平元年迄乾兴末,凡重轮二十四,彗一,五色气一,冠气二百六十六,珥四十一,戴气一百九十七,抱气五十七,承气一百八十四,直气七十七,光气一,黄气九,赤黄气四,紫气五,赤黄交气二,赤黄绿碧气二,青赤气二十一,黄白气一,黑气二,白气五,缨气三,戟气一,纽气二,背气二百九十九,晕一千二百二十一,半晕六百五十三,重晕二十七,交晕一十三。
〈按:灾变之见,随时以考验吉凶,史家乃以比类记其数类于会计之籍,其谬甚矣〉
仁宗天圣二年五月丁亥朔,日当蚀不蚀。
四年十月甲戌朔,日有蚀之。
六年三月丙申朔,日有蚀之。
七年八月丁亥朔,日有蚀之。
明道二年六月甲午朔,日有蚀之。景祐三年四月己酉朔,日当蚀不蚀。
按以上皆《本纪》云云。 按《志》同。
宝元元年正月戊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按《遵尧录》:景祐四年,司天言明年正旦日蚀,三朝之始,人君尤忌,请移闰避之。程琳曰:日者,众阳之长,人君之象,如有蚀,恐陛下乾道有亏,惟修德可免。帝曰:卿言极是。
二年十二月庚申,日赤如朱,踰二刻复。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康定元年正月丙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纲目》:先是司天杨惟德,请移闰于庚辰岁,则日蚀在正月之晦。帝曰:闰所以正天时而授民事,其可曲避乎。不许。
庆历二年六月癸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五月丁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四年十一月戊午朔,日当蚀不蚀。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五年四月丁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司天言日当蚀,阴晦不见。 按《志》同。
六年三月辛巳朔,日有蚀之。
八年正月乙未,日赤无光。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皇祐元年正月甲午朔,日有蚀之。
四年十一月壬寅朔,日有蚀之。
五年十月丙申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至和元年四月甲午朔,日有蚀之,改元。
按《本纪》:三月乙亥,太史言日当蚀。四月朔庚辰,下德音:改元,减死罪一等,流以下释之。癸未,易服,避正殿,减常膳。夏四月甲午朔,日有蚀之,用牲于社。辛丑,御正殿,复常膳。 按《志》同。 按《礼志》:至和元年四月朔,日蚀,既内降德音:改元,易服,避正殿,减膳。百官诣东上閤门拜表请御正殿,复常膳。三表乃从。至日,遣官祀太社,而阴雨以雷,至申,乃见蚀,九分之馀。百官称贺。
三年八月己亥朔,日有蚀之。
四年正月丙申朔,日有蚀之。诏正旦日蚀毋拜表,称贺。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纲目》:时用牲于社,帝避殿不受朝,知制诰刘敞言社者,上公之神,群阴之长,故日蚀则伐鼓于社,所以责上公退群阴,今反祠而请之,是屈天子之礼,从诸侯之制,抑阳扶阴,降尊贬重,非所以承天戒,尊朝廷之义也。 按《礼志》:先是皇祐初,以日蚀三朝不受贺,百官拜表。嘉祐四年,诏正旦日蚀毋拜表,自十二月二十一日不御前殿,减常膳,宴辽使罢作乐。至日,仍遣官祀太社。百官三表,乃御正殿,复膳。
六年六月壬子朔,日有蚀之,云阴不见。诏礼官定伐鼓仪,永为定制。
按《本纪》云云。 按《礼志》:六年六月朔日蚀,诏礼官验详典故。皇帝素服,不御正殿,毋视事,百官废务守司。合朔前二日,郊社令及门仆守四门,巡门监察鼓吹令率工人如方色执麾斿,分置四门屋下。龙蛇鼓随设于左东门者立北墩南面,南门者立东墩西面,西门者立南墩北面,北门者立西墩东面。队正一人执刀,率卫士五人执五兵之器,立鼓外。矛处东,戟处南,斧钺在西,稍在北郊。社令立䂎于坛,四隅萦朱丝绳三匝。又于北设黄麾,龙蛇鼓一次之,弓一、矢四次之。诸兵鼓俱静立,俟司天监告日有变,工举麾,乃伐鼓;祭告官行事,太祝读文,其词以责阴助阳之意。司天官称止,乃罢鼓。如雾晦不见,即不伐鼓,自是,日有蚀之,皆如其制。
又按《志》:天圣元年讫嘉祐末,日黄曜有光一,煇气一十九,青黄紫晕八百五十五,周晕二十六,重晕一十六,交晕五,连环晕一,珥八百四十七,冠气一百四十,戴气二百五十六,承气一百,重承气一,抱气一十八,负气一,背气一百七,格气二,直气五,白虹贯日四,白气如绳贯并晕一。
神宗熙宁元年正月甲戌朔,日有蚀之。翰林学士王圭奉命祭社,又诏饬百司守职。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按《礼志》:治平四年十二月,诏来岁正旦日蚀,命翰林学士承旨王圭祭社。又诏:古者日蚀,百司守职,盖所以祗天戒而备非常,今独阙之,甚非王者小心寅畏之道。可令中书议举行。二年七月乙丑朔,日有蚀之,云阴不见。
六年四月甲戌朔,日有蚀之,云阴不见,赦罪有差。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礼志》:熙宁六年夏四月朔,日蚀,诏易服、避殿、减膳如故事。降天下死刑,释流以下罪。
七年三月乙巳,白虹贯日。
按《本纪》云云。
八年八月庚寅朔,日有蚀之,云阴不见。
十年二月辛卯,日中有黑子如李,至乙巳散。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元丰元年闰正月,日中有黑子。六月癸卯朔,日当蚀不蚀。十二月,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闰正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六月癸卯朔,日有蚀之。 按《志》:闰正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如李,至二月戊午散。十二月丙午,日中有黑子如李大,至丁巳散。
又按《志》:六月癸卯朔,日当蚀不蚀。
二年二月甲寅,日中有黑子如李,至癸亥散。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三年正月,白虹贯日。十一月己丑朔,日有蚀之。按《本纪》:正月癸巳,白虹贯日。十一月己丑朔,日当蚀,云阴不见。〈按《志》:白虹贯日,不载。十一月,日有蚀之,不言,云阴不见〉四年十一月癸未朔,日当蚀不蚀。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五年四月壬子朔,日蚀不见。
按《本纪》云云。 按《志》:云阴不见。
六年正月甲申,白虹贯日。九月癸卯朔,日有蚀之。按《本纪》云云。 按《志》:正月,白虹不载,日蚀同。
七年三月癸亥,白虹贯日。五月辛酉,白虹贯日。按《本纪》云云。 按《志》不载。
又按《志》:治平后迄元丰永,凡日晕一千三百五十六,周晕二百七十七,重晕七十四,交晕四十九,连环晕一,珥八百八十二,冠气四十二,戴气二百七十一,承气五十,抱气二,背气二百四十六,直气二,戟气一,缨气五,璚气一,白虹贯日九,贯珥三。
元丰八年三月戊戌,哲宗即位。己亥,白虹贯日。七月丙辰,白虹贯日。
哲宗元祐元年闰二月丙午,白虹贯日。
按以上《本纪》云云。
二年六月,白虹贯日。七月,日蚀。十二月,白虹贯日。按《本纪》:二年六月辛巳,白虹贯日。十二月乙未,白虹贯日。 按《志》:七月庚戌朔,日有蚀之。
三年二月乙未,白虹贯日。十二月壬寅,白虹贯日。四年正月庚戌,白虹贯日。
按以上《本纪》云云。
六年五月己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绍圣元年三月壬申朔,日有蚀之。四月癸丑,白虹贯日。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二年二月丁卯朔,日当蚀不蚀。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八月壬戌,日上有五色,晕下有五色气。
按《本纪》云云。〈按《志》不言月日。〉
四年六月癸未朔,日有蚀之,云阴不见。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元符二年十月甲寅,日有蚀之,既。
按《本纪》云云。
三年四月丁酉朔,日有蚀之。
按《徽宗本纪》云云。 按《纲目》:诏求直言,以四月日蚀故也。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夏四月辛卯朔,日有蚀之,云阴不见。
按《本纪》云云。 按《曾肇传》:肇为翰林学士。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当蚀四月。肇请对言:比岁日蚀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声色服玩之好,或萌于心;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赏庆刑威,或有未当。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反覆循省,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
崇宁二年五月癸卯,日淡赤无光。七月壬午,白虹贯日。
按《本纪》:七月壬午,白虹贯日。 按《志》:日淡赤无光。三年十月壬辰,日中有黑子如枣大。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四年十月壬辰,日中有黑子。
五年七月庚寅,日当蚀不亏。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不载。
大观元年十一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二年五月庚戌朔,日有蚀之。
四年九月丙寅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政和二年四月辛卯,日中有黑子。六月乙卯,白虹贯日。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中有黑子,乍二乍三,如栗大。白虹不载。
三年三月壬子朔,日有蚀之。
五年七月戊辰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八年十一月辛亥,日中有黑子如李大。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重和元年五月壬午朔,日有蚀之。十一月辛亥,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云云。
宣和元年四月丙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二年正月己未,日蒙蒙无光。五月己酉,日中有黑子。十月戊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载黑子及日蚀,无光不载。 按《志》:日无光,及黑子如枣大。
三年十二月辛卯,日中有黑子如李大。
按《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三年春,日有眚,忽青黑无光,其中汹汹而动,若鉟金而涌沸状。日旁有黑正如水波,周回旋绕,将暮而稍止。
四年二月癸巳,日蒙蒙无光。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五年八月辛巳朔,日有蚀之,阴云不见。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七年十二月辛酉,日有五色晕,两日相摩。
按《钦宗本纪》:十二月庚申,徽宗诏皇太子嗣位。辛酉,即皇帝位,御垂拱殿见群臣。是日,日有五色晕,挟赤黄珥,重日相摩荡久之。 按《志》不载。
钦宗靖康元年十月庚子,日有青、赤、黄戴气。庚申,日有两珥及背气。
按《本纪》云云。 按《志》:不载戴气、背气。
又按《志》:自元符三年正月迄靖康五年四月,凡日晕九,晕戴三,半晕一,晕珥背一,半晕重背一,晕缨一,珥背三,珥十三,晕珥七,冠气七,晕背四,戴气六,承气二,抱气四,背气一十七,五色气晕一,直气四,环气带气二,戟气二,履气二,半晕重覆一,半晕再重一。
高宗建炎三年春二月,白虹贯日,黑气夹日。三月,日中有黑子。九月丙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白虹不载 按《志》:三年春,白虹贯日。三月己卯,日中有黑子,至壬寅始消。九月丙午朔,日蚀于亢。
又按《五行志》:建炎三年二月甲寅,日初出,两黑气
如人形,夹日旁,至巳时乃散。
四年二月辛丑,白虹贯日。十一月癸卯,日生背气。按《本纪》不载日生背气。 按《志》云云。 又按《五行志》:三月辛亥,白虹贯日。
绍兴元年正月,日生背气。二月,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不载背气。二月己卯,日中有黑子,四日乃没。
按《志》:正月壬戌,日生背气。二月己卯,日中有黑子
如李大,三日乃伏。
二年四月壬申、五月戊寅,日皆生戴气。闰四月丙申,日生背气。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二月乙卯,日生戴气。六月甲申朔,日生背气。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四年正月,日生承气。三月,日晕生抱。五月,日生背。六月,又晕。
按《本纪》不载。 按《志》:四年正月壬子,日生承气。三月壬戌,日晕于轸。甲子,又晕于娄。辛未,又晕于胃。是日,日生抱气。五月甲戌,日生背气。六月壬辰,日晕于井。五年正月乙巳朔,日有蚀之。庚申,日有戴气。
按《本纪》不载戴气。 按《志》:正月乙巳朔,日蚀于女。庚申,日有戴气。
六年春,日晕。四月,日生戴。十月,日中有黑子。十一月,日生珥背。
按《本纪》止载日中有黑子。 按《志》:二月丙寅,日晕于娄。三月戊寅,日晕于张。丁亥,又晕于胃。四月己亥,日生戴气。庚子,复生,仍有承气。十月壬戌,日中有黑子如李大。至十一月丙寅始消。十一月庚寅,日左右生珥并背气。癸巳,日又生背气。
七年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辛丑,氛气翳日。三月癸巳朔,日有蚀之。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二月癸巳朔,日有蚀之。辛丑,以日蚀求直言。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 按《志》:二月庚子,日中有黑子如李大,旬日始消。辛丑,氛气医日。三月癸巳朔,日蚀于室是年当金之天会十五年,《金史》不书日蚀。四月戊申,日中有黑子,至五月乃消。
八年二月辛酉,日中有黑子。辛巳,白虹贯日。三月、四月,昼晦无光。十月乙亥,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不载白虹贯日。 按《志》:八年至十二年,日蚀多在夜,史蒙蔽不书。 又按《五行志》:三月甲寅,昼晦,日无光。四月,昼日无光。
九年二月,日中有黑子,月馀乃没。十月甲戌,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云云。
十三年十二月癸未朔,日有蚀之,黔云不见。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于牛,阴云不见。
十五年六月乙亥朔,日有蚀之。丙午,日中有黑气往来。丁未,日中有黑子,日无光。
按《本纪》载日蚀,不载黑气、黑子。 按《志》:日蚀于井。十七年十月辛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于氐是年乃金之皇统七年,《金史》不书日蚀。
十八年四月戊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阴云不见。
十九年三月癸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阴云不见。
二十一年闰四月壬申,日生赤黄晕周匝。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二十四年五月癸丑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阴云不见。
二十五年五月丁未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阴云不见。
二十七年二月壬寅,白虹贯日。冬十月,赤气随日。按《本纪》:冬十月,有赤气随日入。 按《志》:二月壬寅,白虹贯日。
二十八年二月戊申,日生赤黄晕周匝。三月辛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三月辛酉朔,日有蚀之。 按《志》:二月戊申,日生赤黄晕周匝。三月辛酉朔,日蚀,阴云不见。
二十九年正月,日晕生戴,左右生珥。
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癸酉,日连晕,上生青、赤、黄色戴气,日左右生珥。
三十年八月丙午朔,日有蚀之。十二月,曲虹见日西。按《本纪》日蚀〈作丙子朔〉。按《志》:八月丙午朔,日蚀于翼。 又按《志》:十二月辛酉,曲虹见日之西。
三十一年正月甲戌朔,日当蚀不蚀。四月,日晕。六月、七月,日晕生背。
按《本纪》:甲戌朔,以日蚀不受朝。不载日晕背。 按《志》:正月甲戌朔,太史言日当蚀而不蚀。四月戊辰,日生赤黄晕周匝。六月辛酉,日上晕外生赤黄色,有背气。七月辛卯,日上晕外生背气。
三十二年正月戊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于女。
孝宗隆兴元年六月庚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于井
二年二月,日晕生珥。三月,日晕。六月甲寅朔,日有蚀之,日有戟气。七月,日重晕,生背珥。
按《本纪》止载日蚀。 按《志》:二月壬申,日生赤黄色晕,日左右生青赤黄珥。癸未,日生赤黄色晕周匝。三月庚戌,日生赤黄色晕周匝。六月甲寅朔,日有蚀之,阴云不见。甲子,日有戟气。七月甲申朔,日生赤黄晕不匝,上生重晕,又生背气及青珥。丁亥,日生重晕,上生青赤黄色背气。癸卯,日生赤黄晕不匝,晕外生背气,赤黄,两头向外曲。
乾道元年六月,日晕生格气。
按《本纪》不载。 按《志》:六月丁未,日晕周匝,晕外生格气,横在日下。
二年二月,日生直气,半晕背气。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月庚辰,日左生赤黄色直气长丈馀,及半晕背气。
三年三月,日晕生承气。四月,日晕。五月,晕外有承气。六月,又晕。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丁巳,日晕于娄,外生赤黄承气。四月辛卯,日晕,赤黄色周匝。五月戊戌朔,日赤黄晕周匝。甲辰,日下晕外有青赤黄承气。六月丙子,日赤黄晕周匝。
四年六月丁巳,日赤黄晕周匝。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五年正月己巳,日生黄色戴气承气。庚申,日色黄白,昏雾四塞。八月甲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载日蚀,不载戴气、承气。 按《志》:日蚀在翼,阴云不见。
六年三月,日晕。闰五月,半晕,生戴气承气,生珥。六月,日青无光。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丁丑,日晕不匝,下生承气。闰五月壬辰,日半晕再重,生戴气承气。丁酉,日左生珥。 按《五行志》:六月,日青无光。
八年六月,日晕,珥生承气。
按《本纪》不载。 按《志》:六月辛丑,日晕不匝,左右生珥。壬寅,日晕周匝。丁未,日晕不匝,外生承气,日下晕。九年二月,日晕。五月壬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日晕不载。 按《志》:二月丙子,日晕于奎。五月壬辰朔,日蚀在井,阴云不见。
淳熙元年三月,日晕。十月,白虹见日东。十一月甲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日晕,白虹不载。 按《志》:三月辛丑,日晕于胃。十一月甲申朔,日蚀在尾,阴云不见。 按《五行志》:戊寅,白虹见日东。
二年七月甲辰,日生背气。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三年二月,日晕。三月丙午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日晕。 按《志》:二月庚子,日晕不匝,外日半晕再重。三月丙午朔,日有蚀之,阴云不见。
四年二月,日晕生戴。九月丁酉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九月丁酉朔,日有蚀之。 按《志》:二月戊子,日晕不匝,日上连晕生戴气,日下晕外生承气。九月日蚀,阴云不见。
五年三月、四月、六月,皆日晕。十月,曲虹见日东。十二月,日有珥戴。
按《本纪》不载。 按《志》:三月癸卯、四月乙酉、六月庚辰,皆日晕周匝。十二月乙未,日生两珥,一戴气。 按《五行志》:十月丁巳,曲虹见日东。
六年二月六月,日晕。十二月,晕外生戴。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月癸丑,日半晕再重。六月己丑,日晕周匝。十二月辛亥,日晕外生戴气。
八年正月,日生戴珥。闰三月,日晕。七月,晕外生背。按《本纪》不载。 按《志》:正月己酉,日生戴气,后日左生青赤黄珥。闰三月丙申,日晕周匝。七月己卯,日半晕外生背气。
十年十一月壬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于心。
十一年正月戊申,日半晕再重。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十二年正月,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戊戌,日中有黑子。庚戌,日中复有黑子。 按《志》:正月癸巳,日中生黑子,大如枣。戊戌至庚戌,日中皆有黑子。
十三年五月,日中生黑子,日晕。
按《本纪》:癸未,日中有黑子,日晕不载。 按《志》:五月庚辰,日中生黑子,大如枣。己卯,日晕周匝。
十四年十一月甲寅,西南方有赤气随日入。十二月壬午,东北方有赤气随日出。
按《本纪》云云。 按《志》不载。
十五年二月,日晕。六月,生背气。八月甲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日晕背不载。 按《志》:二月己卯,日赤黄晕周匝。六月丙申,日上生青赤黄色背气。八月甲子朔,日蚀于翼。
十六年二月辛酉朔,日有蚀之。三月壬寅,日半晕再重。
按《本纪》日晕不载。 按《志》:日蚀,阴云不见。
按《贵耳集》:孝庙将授受于光庙,择正月使人离阙,选日讲行大典,孝庙与周益公云:二月一日日蚀避正殿。未满旬日,有此典故恐非新君所宜,朕自当之。俟日蚀后别择日,外廷俱不知之。太子春坊姜特立来谒:益公云宫中已知,金使离阙廷,便讲授受之典,寂然不闻。益公正色答云:朝廷大事,外廷岂可预闻。恐非春坊所当言。自此谮言先入益公相光庙不数月而免。今平园有光庙御书跋语,载之甚详。
光宗绍熙元年五月庚辰,日半晕再重。六月甲申,日生赤黄晕周匝。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二年二月,日生戴。三月,日晕。四月,日生戴气。七月,日晕有背气。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年二月壬寅,日生戴气,青赤黄色。三月辛未,日生青赤黄晕周匝。四月癸未,日生戴气。七月庚申,日晕外青背气。壬戌,日有背气。四年二月,日晕。十一月,日晕生背,日中有黑子。按《本纪》:十一月辛未,日中有黑子。庚辰,日中黑子灭。
按《志》:二月癸亥,日晕周匝。十一月辛巳,日晕外生
背气。辛未,日中有黑子,至庚辰始消。
五年四月乙卯,日晕周匝。六月丙午,日上晕外生背气。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宁宗庆元元年正月,白虹贯日。二月,日晕生背。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四月,日生格气。
按《本纪》:正月丙辰,白虹贯日。三月丙戊朔,日有蚀之。
按《志》:正月丙辰,白虹贯日。二月辛巳,日上晕外生
青赤黄背气。三月丙戌,日蚀于娄。四月己未,日生赤黄色格气。
二年五月己丑,日生背气,其色青黄。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四年正月己亥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阴云不见。
五年正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阴云不见。
六年六月乙酉朔,日有蚀之。八月乙未,日中有黑子。十二月,日中又有黑子,乙巳灭。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阴云不见。八月乙未,日中有黑子如枣大,至庚子日消。十二月乙酉,又生,至乙巳始消。
嘉泰元年六月辛卯,日晕周匝。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二年五月甲辰朔,日有蚀之。十二月甲戌,日中生黑子。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于毕。十二月甲戌,日中生黑子,大如枣。丙戌,始消。
三年四月己亥朔,日有蚀之。七月,白虹贯日。
按《本纪》:四月己亥朔,日有蚀之。 按《五行志》:七月壬午,白虹贯日。
四年正月癸未,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云云。 按《志》:大如枣。
开禧元年四月辛丑,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二年二月壬子朔,日当蚀,太史言不见亏分。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嘉定三年六月丁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四年七月己卯,日有晕背。十一月乙酉朔,日有蚀之。按《本纪》:十一月乙酉朔,日有蚀之。 按《志》:七月己卯巳初刻,日有赤黄晕不匝,至酉初后,日上晕外生青赤黄背气。十一月乙酉朔,日当蚀,太史言不见亏分。六年四月己卯,日赤黄晕周匝。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七年三月,日晕。九月壬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九月壬戌朔,日有蚀之。 按《志》:三月壬申,日生赤黄晕,外有青赤黄承气,晕周匝。九月,日蚀于角。九年二月甲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于室。
十年七月丙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于张。
十一年二月,日有晕戴,白虹贯日。七月庚午,日有蚀之。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月丙辰,日有赤黄晕,白虹贯日。丙寅,日有戴气。七月庚午朔,日有蚀之。
十四年五月甲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于毕。
十五年二月日晕。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二月己亥,日晕于娄,周匝有承气。
十六年九月庚子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日蚀于轸。
十七年六月辛卯,日生背气。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理宗宝庆三年六月戊申朔,日有蚀之。十二月己酉,日旁有气如珥。绍定元年六月壬寅朔,日有蚀之。
三年二月丙申,日有背气。
四年七月己丑,日生承气。
五年三月丁酉,日生抱气承气。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六年九月壬寅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阴云不见。
端平元年四月甲申,日生赤晕。六月戊子,日生赤黄晕,上下有格气。
按《本纪》不载。 按《志》云云。
二年二月,日当蚀不亏。六月,日有承气。
按《本纪》:二月甲子朔,日当蚀不亏。 按《志》:六月戊寅,日有承气。
三年二月辛亥,日晕周匝。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嘉熙元年二月己酉,日晕周匝。三月癸亥、七月壬申,日有背气。十二月戊寅朔,日有蚀之。
二年十月己巳,日中有黑子。
四年二月丙申朔,日生背气。辛丑,白虹贯日。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淳祐元年二月戊寅,日晕。
二年九月庚辰朔,日有蚀之。
三年三月丁丑朔,日有蚀之。七月甲午,日生格气。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五年五月,日晕有背。六月,日晕。七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七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按《志》:五月戊申,日生赤黄晕,外有背气。六月甲子,日晕周匝。七月癸巳朔,日有蚀之。
六年正月辛卯朔,日有蚀之。三月癸巳,日晕周匝,生珥气。四月丁丑,日晕周匝。
按《本纪》:五年十二月壬午,太史奏:来岁正旦日当蚀。诏以是月二十一日避殿减膳,命百官讲行阙政,凡可以消弭灾变者,直言毋隐。 按《志》同。
七年二月戊申,日晕周匝。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八年六月乙酉,日生赤黄晕周匝。
按《本纪》云云。 按《志》:作己酉,日晕于井,赤黄周匝。九年四月壬寅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三月丁亥,诏以四月朔日蚀,自二十日避殿、减膳、彻乐。夏四月壬寅朔,日有蚀之。 按《志》同。十二年二月乙卯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宝祐元年正月戊戌,日生戴气。二月己酉朔,日有蚀之。
二年二月辛酉,日晕周匝。
四年三月乙卯,日晕周匝。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景定元年三月戊辰朔,日有蚀之。
二年三月壬戌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四年二月、三月、四月,日晕。
按《本纪》:四年二月戊午,日晕周匝。三月壬辰,太阳赤黄晕。四月戊辰,太阳赤黄晕不匝。 按《志》:四月戊辰,日生赤黄晕。
五年三月、六月,日晕。九月,日生格气。
按《本纪》云云。 按《志》:三月己丑,日晕于娄,周匝,赤黄,自午至申。六月庚午,日生赤黄晕。九月己丑,日生格气。
度宗咸淳元年正月朔,日蚀。六月,日生承气。
按《本纪》:正月辛未朔,日有蚀之。 按《志》:六月壬午,日生承气。
三年五月丁亥朔,日有蚀之。
四年十月戊寅朔,日有蚀之。
六年三月庚子朔,日有蚀之。
按以上《本纪》云云。 按《志》同。
七年三月,日晕。八月壬辰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春三月辛巳,日晕,赤黄,周匝。八年八月丙戌朔,日有蚀之。
按《本纪》云云。 按《志》同。
恭帝德祐元年六月庚子朔,日有蚀之,既,昼晦如夜。按《本纪》云云。 按《志》:六月庚子朔,日蚀,既,星见,鸡鹜皆归。明年,宋亡。
二年二月丁酉朔,日中有黑子。
按《本纪》:丁酉朔,日中有黑子相荡,如鹅卵。 按《志》:日中有黑子,如鹅卵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