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卷

陈梦雷Ctrl+D 收藏本站

第一百四卷目录

 寒暑异部汇考三

  北魏〈太祖天赐一则 太宗神瑞一则 世祖始光一则 太延一则 太平真君一则 高宗和平二则 高祖太和七则 世宗景明三则 正始四则 永平二则 延昌一则 肃宗熙平一则 正光一则 孝静帝天平二则 兴和二则 武定一则〉

  北齐〈文宣帝天保一则 武成帝河清二则 后主天统二则 武平二则〉

  北周〈宣帝大象一则〉

  隋〈文帝开皇一则 炀帝大业二则〉

  唐〈太宗贞观三则 高宗永徵一则 显庆二则 麟德一则 总章一则 咸亨一则 仪凤二则 调露一则 永隆一则 开耀一则 中宗嗣圣六则 元宗开元十则 天宝二则 代宗永泰一则 大历五则 德宗建中一则 贞元十二则 宪宗元和七则 穆宗长庆二则 敬宗宝历一则 文宗太和五则 开成二则 武宗会昌一则 宣宗大中一则 懿宗咸通一则 僖宗乾符一则 广明一则 中和二则 光启一则 昭宗景福一则 乾宁二则 天复一则 哀帝天祐二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后周〈世宗显德一则〉

  辽〈太宗会同一则 兴宗重熙一则 道宗清宁一则 太康三则 大安一则 天祚帝乾统二则〉

  宋〈太祖建隆一则 乾德二则 开宝三则 太宗太平兴国一则 雍熙二则 端拱二则 淳化四则 至道二则 真宗咸平三则 景德一则 大中祥符四则 天禧二则 仁宗天圣一则 庆历三则 皇祐一则 至和二则 嘉祐四则 英宗治平一则 神宗熙宁一则 元丰一则 哲宗元祐六则 绍圣一则 元符二则 徽宗崇宁一则 政和二则 钦宗靖康二则 高宗建炎一则 绍兴十一则 孝宗隆兴一则 乾道七则 淳熙三则 光宗绍熙四则 宁宗庆元五则 开禧一则 嘉定十则 理宗宝庆一则 绍定二则 端平二则 嘉熙一则 淳祐一则 宝祐三则 开庆一则 景定一则 度宗咸淳二则〉

  金〈熙宗皇统一则 海陵正隆一则 世宗大定一则 章帝明昌一则 承安四则 泰和二则 宣宗兴定一则 哀宗正大三则 天兴一则〉

庶徵典第一百四卷

寒暑异部汇考三

北魏

太祖天赐五年七月,冀州霣霜。

按《魏书·太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云云。

太宗神瑞二年,诏赈恤霜旱。

按《魏书·太宗本纪》:神瑞二年冬十月丙寅,诏曰:顷者以来,频遇霜旱,年谷不登,百姓饥寒不能自存者甚众,其出布帛仓谷以赈贫穷。

世祖始光三年冬,暴寒。

按《北史·魏世祖》:始光三年冬十月,天暴寒,数日冰合。

太延元年七月庚辰,大霣霜,杀草木。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云云。

太平真君八年五月,雪寒。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太平真君八年五月,北镇寒雪,人畜冻死。是时为政严急。

高宗和平四年,霣霜伤稼。

按《北史·魏高宗本纪》:和平四年冬十月,以定、相二州霣霜伤稼,免其田租。

和平六年四月乙丑,霣霜。

按《魏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云云。

高祖太和三年,霜杀禾豆。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太和三年七月,雍、朔二州及枹䍐、吐京、薄骨律、敦煌、仇池镇并大霜,禾豆尽死。

太和四年九月,大雪。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四年九月甲子朔,京师大风,雪三尺。

太和六年四月,颍州郡霣霜。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云云。

太和七年三月,肆州风霜,杀菽。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云云。

太和九年夏,霜。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九年四月,雍、青二州霣霜。六月,洛、肆、相三州及司州灵丘、广昌镇霣霜。

太和十四年八月乙未,汾州霣霜。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云云。

太和二十年五月,邺冻死十数人。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南安王桢传》:桢出为镇北大将军、相州刺史。太和二十年五月至邺,入治日,暴风大雨,冻死者十数人。桢又以旱祈雨于群神。邺城有石虎庙,人奉祀之。桢告虎神像云:三日不雨,当加鞭罚。请雨不验,遂鞭像一百。是月疽发背,薨。

世宗景明元年,夏秋霣霜。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景明元年四月丙子,夏州陨霜杀草。六月丁亥,建兴郡陨霜杀草。八月乙亥,雍、并、朔、夏、汾五州,司州之正平、平阳频暴风霣霜。

景明二年春,霣霜。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二年三月辛亥,齐州霣霜,杀桑麦。

景明四年春,霣霜。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四年三月壬戌,雍州陨霜,杀桑麦。辛巳,青州陨霜,杀桑麦。

正始元年,夏秋陨霜。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正始元年五月壬戌,武川镇霣霜。六月辛卯,怀朔镇陨霜。七月戊辰,东秦州陨霜。八月庚子,河州陨霜杀稼。

正始二年,夏秋陨霜。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二年四月,齐州陨霜。五月壬申,恒、汾二州陨霜杀稼。七月辛巳,豳、岐二州陨霜。乙未,敦煌陨霜。戊戌,恒州陨霜。

正始三年夏,陨霜。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三年六月丙申,安州陨霜。

正始四年二月、九月,大雨雪,春夏秋频陨霜。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四年二月乙卯,司、相二州暴风,大雨雪。三月乙丑,豳州频陨霜。四月乙卯,敦煌频陨霜。八月,河州陨霜。九月壬申,大雪。

永平元年,春夏陨霜。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永平元年三月乙酉,岐、豳二州陨霜。己丑,并州陨霜。四月戊午,敦煌陨霜。

永平二年夏,陨霜。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二年四月辛亥,武川镇陨霜。

延昌四年春,陨霜。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延昌四年三月癸亥,河南八州陨霜。

肃宗熙平元年秋,陨霜。

按《魏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熙平元年七月,河南、北十一州陨霜。

正光二年四月,雪。

按《魏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灵徵志》:正光二年四月,柔元镇大雪。

孝静帝天平三年八月,霜。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天平三年八月,并、肆、涿、建四州陨霜,大饥。

天平四年,陨霜,伤稼。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不载。 按《北齐书·神武本纪》:天平四年八月乙酉,神武以并、肆、汾、建、晋、东雍、南汾、秦、陕九州霜旱,请所在赈给。

兴和二年五月,大雪。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兴和二年五月,大雪。时后齐神武作宰,发卒十馀万筑邺城,百姓怨思之徵也。

兴和四年十二月,大雪。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不载。 按《北齐书·神武本纪》:四年十二月癸未,神武以大雪士卒多死,乃班师。

武定四年春二月,大雪寒。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东魏武定四年二月,大寒。人畜冻死者,相望于道。京房《易飞候》曰:诛过深,当燠而寒。是时后齐神武作相。先是参朱文畅等谋害神武,事泄伏诛,诸与交通者,多有滥死。 又按《志》:四年二月,大雪,人畜冻死,道路相望。时后齐霸政,而步落稽举兵反,寇乱数州,人多死亡。

北齐

文宣帝天保八年春三月,大热,人或暍死。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云云。

按《隋书·五行志》:后齐天保八年三月,大热,人或暍死。刘向《五行传》:视不明,用近习,贤者不进,不肖不退,百职废坏,庶事不从,其过在政教舒缓。时帝狂躁、荒淫无度之应。

武成帝河清元年,大寒。

按《北齐书·武成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河清元年,岁大寒。京房《易传》曰:有德遭险,兹谓逆命。厥异寒。谶曰:杀无罪,其寒必异。是时帝淫于文宣李后,因生子,后愧恨,不举之。帝大怒,于后前杀其子太原王绍德。后大哭,帝裸后而挞杀之,投于水中,良久乃苏。冤酷之应。

河清二年冬,大雨雪,霜昼下。

按《北史·齐武成帝本纪》:二年冬十二月,大雨雪连月,南北千馀里,平地数尺。霜昼下。

按《隋书·五行志》:后齐河清二年二月,大雪连雨,南北千馀里,平地数尺,繁霜昼下。是时突厥木杵可汗与周师入并州,杀掠吏人,不可胜纪。

后主天统二年,大雪。

按《北史·齐后主本纪》:天统二年十一月,大雨雪。天统三年春,大雪。

按《北史·齐后主本纪》:三年春正月乙未,大雪,平地二尺。

武平三年春,大雪。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天统二年十一月,大雪;三年正月,又大雪,平地二尺;武平三年正月,又大雪。是时冯淑妃、陆令萱内制朝政,阴气盛积,故天变屡见。

武平四年六月,大热。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四年六月壬子,幸南苑,从官暍死者六十人。

北周

宣帝大象二年春正月,雨雪,雪止,又雨细黄土。

按《周书·宣帝本纪》云云。

文帝开皇二十年,大风雪。

按《隋书·文帝本纪》:开皇二十年十一月戊子,京师大风雪。

炀帝大业五年六月,风霰。

按《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五年六月,围吐谷浑主。癸卯,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冥,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大半。

大业八年,大寒。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八年,帝亲征高丽,六军冻死者十八九。

太宗贞观元年秋,霜杀稼。

按《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元年,河南、陇右边州霜。 按《五行志》:贞观元年秋,霜杀稼。京房《易传》曰:人君刑罚妄行,则天应之以陨霜。

按《册府元龟》:贞观元年七月,关东、河南、陇右及缘边诸州霜害秋稼。九月辛酉,诏曰:虫霜为害,风雨不时,政道未康,咎徵斯在朕,祗奉明命,抚育黔黎,忧悯之至,实切怀抱,轻徭薄赋,务本劝农,必望民殷物阜,家给人足,而阴阳不和,气候乖舛,永言罪己,抚心多愧。河北燕赵之际,山西并潞所管,及蒲虞之郊,豳延以北,或春逢亢旱,秋遇霜淫;或蟊贼成灾,严凝早降,有致饥馑,惭惕无忘,特宜矜恤,救其疾苦,可令中书侍郎温彦博、尚书右丞相魏徵、治书侍御史孙伏、伽简较、中书舍人辛谞等分往诸州驰驿,检行其苗稼不熟之处,使知损耗多少,户口乏粮之家,存问若为支计,必当细勘,速以奏闻,待使人还京,量行赈济。贞观三年,霜杀稼。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北边霜杀稼。

贞观二十三年,高宗即位。冬,无雪。

按《唐书·高宗本纪》:二十三年五月即位。冬,无雪。

高宗永徽二年,霜杀稼。冬,无雪。

按《唐书·高宗本纪》:永徽二年冬,无雪。 按《五行志》:永徽二年,绥、延等州霜杀稼。

显庆元年八月,霜且雨至于十一月。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显庆四年二月,大雪。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二月壬子,大雨雪。方春,少阳用事,而寒气胁之,古占以为人君刑罚暴滥之象。近常寒也。

麟德元年冬,无雪。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总章二年冬,无雪。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咸亨元年十月,大雪。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咸亨元年十月癸酉,大雪,平地三尺馀,行人冻死者赠帛给棺木。

仪凤二年冬,无雪。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仪凤三年五月,大寒。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五月丙寅,高宗在九成宫,霖雨,大寒,兵卫有冻死者。

调露元年八月,陨霜。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调露元年八月,邠、泾、宁、庆、原五州霜。

永隆二年,关中旱,霜。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开耀元年冬,大寒。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中宗嗣圣二年〈即武后垂拱二年〉冬,无雪。

按《唐书·武后本纪》云云。嗣圣十二年〈即武后證圣元年〉六月,陨霜杀草。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證圣元年六月,睦州陨霜,杀草。吴、越地燠而盛夏陨霜,昔所未有。嗣圣十七年〈即武后久视元年〉三月,大雪。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嗣圣十八年〈即武后久视二年〉三月,大雨雪。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王求礼传》:求礼为监察御史。久视二年三月,大雨雪,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以为瑞,率群臣入贺。求礼让曰:燮和阴阳,而季春雨雪,乃灾也。果以为瑞,则冬月雷,讵为瑞雷邪。味道不从。既贺者入,求礼即厉言: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大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群臣震恐,后为罢朝。嗣圣二十年〈即武后长安三年〉,京师大雨雹,人有冻死者。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云云。嗣圣二十一年〈即武后长安四年〉,大雨雪。四月,霜。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大雨雪。都中人畜,有饿冻者。令开仓赈恤。

按《五行志》:四年四月,延州霜,杀草。四月纯阳用事,象人君当布惠于天下,而反陨霜,是无阳也。〈按此条志载證圣四

年后考證圣无四年而證圣后之有四年者惟长安故编于此

〉元宗开元九年冬,无雪。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十一年十一月,大雪。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十一年十一月,自京师至于山东、淮南大雪,平地三尺馀。开元十二年,霜杀稼。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开元十二年八月,潞、绥等州霜杀稼。

开元十四年秋,十五州霜。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十四年秋,十五州言旱及霜。

开元十五年秋,十七州霜。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五年,天下州十七霜杀稼。

开元十七年冬,无雪。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十八年二月丙寅,大雨雪。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开元二十四年夏大热,道路有暍死者。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开元二十七年春正月乙巳,大雨雪。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开元二十九年,大雨雪。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二十九年九月,大雨雪,稻禾偃折。

天宝元年冬,无冰。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天宝元年冬,无冰。先儒以为阴失节也。又曰:知罪不诛,其罚燠,夏则暑杀人,冬则物华实。盖当寒反燠,象宜刑而赏之也。天宝二年冬,无雪。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代宗永泰元年三月,霜。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泰元年三月庚子,夜霜,木有冰。

大历元年春,大雪。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大历元年春正月丁巳朔,大雪平地二尺。

大历四年正月,大雪。六月伏日,寒。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大历八年冬,无雪。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大历九年,大雪。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九年十一月戊戌,大雪。平地盈尺。

大历十二年冬,无雪。

按《唐书·代宗本纪》云云。

德宗建中元年冬,无雪。

按《唐书·德宗本纪》云云。

按《旧唐书本纪》:建中元年,自十月无雪,至二年正月甲申方雨雪。

贞元元年正月,雪寒。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贞元元年正月戊戌,大风雪,寒甚,民饥冻死者踣于路。

贞元二年正月,大雪。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乙未,大雨雪,至于庚子,平地数尺,雪上黄黑如尘。

贞元六年正月戊申,大雪。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贞元七年冬,无雪。

按《唐书·德宗本纪》云云。贞元十二年十二月,大雪寒。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二年十二月,大雪甚寒,竹柏柿多死。占曰:有德遭险,厥灾暴寒。贞元十三年夏四月乙丑,大雪。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贞元十四年夏,大燠。冬,无雪。

按《唐书·德宗本纪》:十四年冬,无雪。 按《五行志》:十四年夏,大燠。

贞元十七年春,霜雹,秋霜杀菽。

按《唐书·德宗本纪》:十七年二月己亥,霜。庚戌,霜雹。七月,陨霜杀菽。

贞元十八年春,大雪。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十八年春正月戊午朔,大雨雪。

贞元十九年三月,大雪。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贞元二十年二月,雷而雪。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年二月庚戌,始雷,大雨雹,震电,大雨雪。既雷则不当雪,阴胁阳也,如鲁隐公之九年。

贞元二十一年,雨赤雪。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一年正月甲戌,雨赤雪于京师。

宪宗元和二年七月,霜杀稼。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和二年七月,邠、宁等州霜杀稼。

元和六年十二月,大寒。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和八年十月,大寒。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冬十月丙申,以大雪放朝,人有冻踣者,雀鼠多死。

元和九年三月丁卯,陨霜杀桑。

按《唐书·宪宗本纪》云云。

元和十二年九月己丑,雨雪,人有冻死者。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和十四年四月,陨霜。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四年四月,淄、青陨霜,杀恶草及荆棘,而不害嘉谷。

元和十五年八月己卯,同州雨雪,害稼。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穆宗长庆元年春二月,海水冰。秋八月,雨雪害稼。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长庆元年二月,海州海水冰,南北二百里,东望无际。

按《旧唐书本纪》:元年八月己卯,同州雨雪,害秋稼。长庆二年春正月,海冰。冬,少雪,无冰。

按《唐书·穆宗本纪》:长庆二年正月,海州海冰。冬,无冰,草木萌。 按《五行志》:长庆二年冬,少雪,水不冰冻,草木萌荑如正月。

按《旧唐书本纪》:二年正月,青州奏海冻二百里。十月频雪,其后恒燠,水无冰冻,草木萌发,如正月之后。

敬宗宝历元年八月,霜杀稼。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宝历元年八月,邠州霜杀稼。

文宗太和三年,霜杀稼。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太和三年秋,京畿奉先等八县早霜,杀稼。

太和四年十一月,淮南霜伤稼。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太和五年正月,京城阴雪弥旬。冬,京师大雨雪。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五年正月庚子朔,以积阴夹旬,罢元会。冬,京师大雨雪。

太和六年正月,久雪寒甚,诏赈赦有差。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六年春正月乙未朔,以久雪废元会。壬子,诏:朕闻天听自我人听天视自我人视。朕之菲德,涉道未明,不能调序四时,导迎和气。自去冬以来,踰月雨雪,寒风尤甚,颇伤于和。念兹庶氓,或罹冻馁,无所假贷,莫能自存。中宵载怀,旰食兴叹,怵惕若厉,时予之辜。思弘惠泽,以顺时令。天下死罪囚,除官典犯赃、故意杀人外,并降徒流,流已下递降一等。应京畿诸县,宜令以常平义仓斛斗赈恤。京城内鳏寡癃残无告不能自存者,委京兆尹量事济恤,具数以闻。言念赤子。视之如伤。天或警予,示此阴沴。抚躬夕惕,予甚悼焉。

太和九年十二月,京师苦寒。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开成三年正月癸未,大雪。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云云。开成四年九月辛丑,雨雪,水冰。十月己巳,亦如之。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武宗会昌三年春,大雨雪。

按《唐书·武宗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会昌三年春,寒,大雪,江左尤甚,民有冻死者。

宣宗大中三年春,陨霜杀桑。

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懿宗咸通五年冬,大雨雪。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咸通五年冬,隰、石、汾等州大雨雪,平地深三尺。

僖宗乾符三年冬,无雪。

按《唐书·僖宗本纪》云云。

广明元年冬,暖。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广明元年十一月,暖如仲春。

中和元年,霜。

按《唐书·僖宗本纪》:中和元年九月,是秋,河东霜杀禾。

按《五行志》:中和元年春,霜。

中和二年七月,大雪甚寒。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二年七月,黄巢贼将尚让攻宜君砦,雨雪盈尺,甚寒,贼兵冻死者十二三。

光启二年冬,大雪,寒。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光启二年十二月辛酉,王行瑜斩朱玫及其党与数百人,纵兵大掠。是冬苦寒,九衢积雪,兵入之夜,寒冽尤剧,民吏剽剥之后,僵冻而死蔽地。

昭宗景福三年,大雪。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景福三年二月辛巳,曹州大雪,平地二尺。

乾宁二年四月,苏州大雨雪。

按《唐书·昭宗本纪》云云。

乾宁四年十一月,大雪,寒。

按《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四年十一月癸酉,淮南大将朱瑾潜出舟师袭汴军于清口,杀伤溺死殆尽,唯牛存节一军先渡获免。比至颍州,大雪寒冻,死者十五六。

天复三年三月,浙西大雨雪。十二月,又大雪。

按《唐书·昭宗本纪》:天复三年三月乙卯,浙西大雨雪。

按《五行志》:天复三年三月,浙西大雪,平地三尺馀,

其气如烟,其味苦。十二月,又大雪,江海冰。

哀帝天祐元年九月,大风,寒。

按《唐书·哀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天祐元年九月壬戌朔,大风,寒如仲冬。是冬,浙东、浙西大雪。吴、越地气常燠而积雪,近常寒也。

天祐三年十二月乙亥,震雷,雨雪。

按《唐书·哀帝本纪》云云。

后晋

高祖天福四年,大雪。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福四年十二月丁巳,帝御便殿,谓冯道曰:大雪害民,五旬不止,京城之下十八神祠、六寺、二观悉令祈祷,了无其验得,非朕之凉德不储神休者乎。道对曰:陛下克己恭俭,无荒无怠,推恩四海,必合天心,但爱民慎刑,始终如一,虽星宿之变,水旱之沴,亦将警圣人而成其德也。帝曰:朕听断有误,卿当再三正之,安静小心,共相保守。因令出薪炭、米粟给军士、贫民等。

后周

世宗显德五年,大雪。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十国春秋·北汉·睿宗本纪》:天会二年十二月,国中大雪。

太宗会同二年六月丁丑,雨雪。

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

兴宗重熙十六年春,大雪。

按《辽史·兴宗本纪》:重熙十六年三月壬寅,大雪。

道宗清宁十年,恒燠。

按《辽史·道宗本纪》:清宁十年,南京、西京大热。

太康三年,恒燠。

按《辽史·道宗本纪》:太康三年,南京大热。

太康八年九月,大风雪。

按《辽史·道宗本纪》:八年九月丁未,驻跸藕丝淀大风雪,牛马多死。

太康九年夏,雨雪。

按《辽史·道宗本纪》:九年夏四月丙午朔,大雪,平地丈馀,马死者十六七。

大安三年春,大雪。

按《辽史·道宗本纪》:大安三年春正月己卯,大雪。

天祚帝乾统二年春,寒。

按《辽史·天祚帝本纪》:乾统二年三月,大寒,冰复合。乾统九年秋,霜。

按《辽史·天祚帝本纪》:九年秋七月,陨霜伤稼。

太祖建隆三年,大雪霜。

按《宋史·太祖本纪》:建隆三年三月戊午朔,厌次陨霜杀桑。夏四月乙未,延州大雨雪。丙申,宁州大雨雪,沟洫冰。壬寅,丹州雪二尺。

乾德二年正月,京师雨雪。八月,霜。冬,无雪。

按《宋史·太祖本纪》:乾德二年正月辛巳,京师雨雪、雷。

按《五行志》:乾德二年八月,肤施县霜害民田。冬,无

雪。

乾德五年冬,无雪。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开宝元年冬,京师无雪。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开宝二年冬,无雪。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开宝五年十二月乙卯,大雨雪。

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三月,宣州霜雪害桑稼。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雍熙元年十二月戊戌,大雨雪。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雍熙二年冬,大雪。

按《宋史·太宗本纪》:二年癸卯,南康军言,雪降三尺,大江冰合,可胜重载。

端拱元年闰五月,郓州风雪伤麦。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端拱二年冬,大雨雪。

按《宋史·太宗本纪》:二年十二月丙辰,大雨雪。

淳化二年冬,京师无冰。

按《宋史·太宗本纪》:淳化二年十二月,大雨,无冰。 按《五行志》云云。

淳化三年,大雪霜。

按《宋史·太宗本纪》:三年九月,京兆大雪害苗稼。淳化四年,大雪。

按《宋史·太宗本纪》:四年春正月乙未,大雨雪。二月壬戌,雨雪,大寒,遣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是月,商州大雨雪。十二月辛丑,大雨雪。 按《五行志》:四年,商州大雪,民多冻死。

淳化五年十一月,大寒,赐禁卫诸军缗钱有差。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至道元年六月,大热。冬,无雪。

按《宋史·太宗本纪》:至道元年六月,大热,民有暍死者。

按《五行志》:至道元年冬,无雪。

至道二年十二月甲寅,雨雪。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真宗咸平二年,岚州春霜害稼,分使发粟赈之。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咸平四年三月丁丑,风雪。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丁丑,京师及近畿诸州雪,损桑。

咸平六年十一月,苦寒,令诸路休役兵。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景德元年,以夏暑,休兵罢役。

按《宋史·真宗本纪》:景德元年四月丁卯,以隆暑,休北边役兵。六月壬午,暑甚,罢京城工役,遣使赐暍者药。

按《五行志》:景德四年七月,渭州瓦亭砦早霜伤稼。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大雪。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元年正月甲戌,大雪,停汴口、蔡河夫役。

大中祥符二年,冬温。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京师冬温,无冰。

大中祥符五年,大寒。

按《宋史·真宗本纪》:五年十二月,京师大寒,鬻官炭四十万,减市直之半以济贫民。

大中祥符九年,霜害稼。

按《宋史·真宗本纪》:九年,诸州有陨霜害稼者,遣使赈恤,除其租。 按《五行志》:九年十二月,大名、澶、相州并霜,害稼。

天禧元年,大雪,寒。

按《宋史·真宗本纪》:天禧元年十一月乙卯,大雪,帝谓宰相曰:雪固丰稔之兆,第民力未充,虑失播种。卿等其务振劝,毋遗地利。十二月丙寅,京城雪寒,给贫民粥,并瘗死者。丙子,严寒。 按《五行志》:天禧元年十一月,京师大雪,苦寒,人多冻死,路有僵尸,遣中使埋之四郊。

天禧二年正月,大雪。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永州大雪,六昼夜方止,江陵溪鱼皆冻死。

仁宗天圣五年,夏秋大暑,毒气中人。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庆历三年,大雨雪,雨赤雪。

按《宋史·仁宗本纪》:庆历三年十二月丁巳,大雨雪。河北雨赤雪。 按《五行志》:庆历三年十二月丁巳,大雨雪。十二月二十六日,天雄军、德、博州天降红雪,尽,血雨。 按《周恭肃王元俨传》: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占者曰:忧在大臣。既而元俨病甚。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明年正月薨。

庆历四年春,雪寒。

按《宋史·仁宗本纪》:四年春正月庚午,京城雪寒,诏三司减价出薪米以济之。

庆历六年六月,大热。

按《宋史·仁宗本纪》:六年六月丙寅,以久旱,民多暍死,命京城增凿井三百九十。

皇祐四年十二月己丑,雪。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皇祐四年十二月己丑,雪。初,帝以愆亢,责躬减膳,每见辅臣,忧形于色。庞籍等因言:臣等不能燮理阴阳,而上烦陛下责躬引咎,愿守散秩以避贤路。帝曰:是朕诚不能感天而惠不能及民,非卿等之过也。是夕,乃得雪。

至和元年正月,大雪寒。

按《宋史·仁宗本纪》:至和元年春正月辛未,诏京师大寒,民多冻馁死者,有司其瘗埋之。

至和二年,河东自春陨霜杀桑。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嘉祐元年正月,大雨雪。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嘉祐元年正月甲寅朔,御大庆殿受朝。前一夕,殿庭设仗卫既具,而大雨雪折宫架。是日,帝因感风眩,促礼行而罢。壬午,大雨雪,泥涂尽冰。都民寒饿,死者甚众。

嘉祐四年春正月,雨雪。

按《宋史·仁宗本纪》:四年春正月,以自冬雨雪不止,遣官分行京师,赐孤穷老疾钱,畿县委令佐为糜粥济饥。

嘉祐六年冬,无冰。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嘉祐七年冬,无冰。

按《宋史·仁宗本纪》云云。

英宗治平四年,神宗即位,霜伤谷。冬,无雪。

按《宋史·神宗本纪》:治平四年,令籴谷赈霜旱州县。按《五行志》:四年冬,无雪。

神宗熙宁六年十一月,大雪。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六年十一月丙寅,大雪。诏京畿收养老弱冻馁者。

元丰八年冬,无雪。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哲宗元祐元年冬,无雪。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祐二年,大雪寒。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祐二年十一月乙亥,大雪甚,民冻多死,诏加振恤,死无亲属者官瘗之。十二月己丑,大寒,罢集英殿宴。 按《五行志》:二年冬,京师大雪连月,至春不止。久阴恒寒,罢上元节游幸,降德音诸道。元祐三年春正月,雪寒。

按《宋史·哲宗本纪》:三年春正月庚申,雪寒,发京西谷五十馀万石,损其直以纾民。二月丙戌,诏河东苦寒,量度存恤。

元祐四年冬,京师无雪。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祐五年冬,无冰雪。

按《宋史·哲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元祐八年十一月,大雪。

按《宋史·哲宗本纪》:八年十一月乙未,以雪寒,振京城民饥。 按《五行志》:八年十一月,京师大雪,多流民。

绍圣元年,冬温。

按《宋史·哲宗本纪》:绍圣元年十一月壬子,以冬温无雪,决系囚。

元符二年正月朔,雪。

按《宋史·哲宗本纪》:元符二年正月甲辰朔,御大庆殿,以雪罢朝。

元符三年秋,暑。

按《宋史·哲宗本纪》:三年七月乙巳,盛暑,中外决系囚。丁未,放在京工役。

徽宗崇宁二年春,寒。

按《宋史·徽宗本纪》:崇宁二年正月丙午,以冱寒,令监司分部决狱。

政和三年,大雨雪。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政和三年十一月,大雨雪,连十馀日不止,平地八尺馀。冰滑,人马不能行,诏百官乘轿入朝。飞鸟多死。

政和七年,大雪。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七年十二月,大雪。诏收养内外乞丐老幼。

钦宗靖康元年冬,大雪,寒。

按《宋史·钦宗本纪》:靖康元年闰十一月癸巳,京师苦寒。甲午,雨雪交作。甲辰,大雨雪。乙巳,大寒,士卒噤战不能执兵,有僵仆者。甲寅,大雨雪,连日夜不止。十二月癸未,大雪,寒。 按《五行志》: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大雪,盈三尺不止。天地晦冥,或雪未下时,阴云中有雪丝长数寸堕地。

靖康二年正月,大雪。四月,大寒。

按《宋史·钦宗本纪》:二年四月辛酉,北风大起,苦寒。按《五行志》:二年正月丁酉,大雪,天寒甚,地冰如镜,行者不能定立。是月乙卯,车驾在青城,大雪数尺,人多冻死。

高宗建炎三年,夏寒。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建炎三年六月,霖雨,夏寒。

绍兴元年二月,雪。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绍兴元年二月寒食日,雪。

绍兴五年二月,雪。五月,大燠。

按《宋史·高宗本纪》:五年二月戊申,雪。 按《五行志》:五年二月乙巳,雨雪。五月,大燠四十馀日,草木焦槁,山石灼人,暍死者甚众。〈按雨雪日干纪志互异〉

绍兴六年二月壬寅,雨雪。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作二月癸卯,雪。绍兴七年春,霜。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七年二月庚申,霜杀桑稼。

绍兴十三年三月,雪。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三年三月癸丑,雨雪。

绍兴十七年二月,雪。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七年二月丙申,雪。

绍兴十八年二月,雪。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八年二月癸卯,雪。

绍兴二十年十一月,大风雪。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十年十一月,建昌军新城县永安村大风雪,夜半若数百千人行声,语笑,杂扰忽遽,而凝寒阴黑,咫尺莫辨。明旦,雪中有人、畜、鸟、兽蹄迹,流血污染十馀里,入山乃绝。绍兴二十八年三月丙寅,雨雪。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二十九年二月戊戌,大雪。

按《宋史·高宗本纪》云云。

绍兴三十一年正月,大雨雪。冬,无雪。

按《宋史·高宗本纪》:三十一年正月丁亥夜,风雷雨雪交作。丙申,大雨雪,给三衙卫士、行在贫民钱及薪炭,命常平振给辅郡细民,诸路监司决狱。 按《五行志》:三十一年正月戊子,大雨雪,至于己亥,禁旅垒舍有压者,寒甚。 又按《志》:三十一年冬,无雪。

孝宗隆兴二年二月丁丑,雨雪。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乾道元年春,雪寒。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乾道元年二月,大雪。三月,暴寒,损苗稼。

乾道二年春,雪寒。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春,大雨,寒,至于三月,损蚕麦。二月丙申,雪。

乾道三年,冬温。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冬温,少雪无冰。

乾道四年二月乙卯,雪。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按《五行志》:四年二月癸丑,大雪。

乾道五年二月戊子,雪。冬温,无雪。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乾道六年,夏寒,冬温。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五月,大风雨,寒,伤稼。冬温无雪冰。

乾道七年二月丙辰,雨雪。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淳熙十二年,淮水冰,大雪。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淳熙十二年,淮水冰,断流。是冬,大雪。自十二月至明年正月,或雪,或霰,或雹,或雨水,冰冱尺馀,连日不解。台州雪深丈馀,冻死者甚众。

淳熙十三年十二月,赐军士雪寒钱。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十六年四月,雪。七月,霜。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六年四月戊子,天水县大雨雪,伤麦。七月,阶、城、凤、泗和州霜,杀稼几尽。

光宗绍熙元年二月,寒雪。十二月,大雪。

按《宋史·光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绍熙元年二月,留寒至立夏不退。十二月,建宁府大雪深数尺。查源洞寇张海起,民避入山者多冻死。 又按《志》:二月丙申,雪。

绍熙二年,雨雪。

按《宋史·光宗本纪》:二年二月庚辰朔,大雨雪。二月乙酉,诏以阴阳失时,雷雪交作,令侍从、台谏、两省、卿监、郎官、馆职,各具时政阙失以闻。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行都大雪积冱,河冰厚尺馀,寒甚。是春,雷雪相继,冻雨弥月。 又按《志》:二月庚辰,大雪数日。 按《林大中传》:绍熙二年春,雷雪交作,大中乃上疏曰:仲春雷雹,大雪继作,以类求之,则阴胜阳之明验也。盖男为阳,而女为阴,君子为阳,而小人为阴。当辨邪正,毋使小人得以间。当思正始之道,毋使女谒之得行。绍熙三年,霜杀稼。冬,燠。

按《宋史·光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九月丁未,和州陨霜连三日,杀稼。是月,淮西郡国稼皆伤。冬,潼川路不雨,气燠如仲夏,日月皆赤,荥州尤甚。

绍熙四年二月己未,雪。

按《宋史·光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宁宗庆元元年冬,无雪。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庆元二年冬,无雪。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庆元四年冬,无雪。越岁,春燠而雷。

庆元五年二月庚午,雪。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庆元六年二月,雪。五月,寒。冬,燠。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二月乙酉,雪。五月,亡暑,气凛如秋。冬燠无雪,桃李华,虫不蛰。

开禧三年二月戊申,雪。冬,少雪。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元年二月甲寅,雪。春燠如夏。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四年二月丙子,雪。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六年二月,雪。六月寒,冬燠。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二月丁亥,雪。六月,亡暑,夜寒。冬燠而雷,无冰,虫不蛰。

嘉定八年,夏大燠。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八年夏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暍死者甚众。

嘉定九年二月乙酉、丙申,雪。冬,无雪。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十年二月庚申、壬戌,雪。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十三年,冬燠。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三年冬,无冰雪。越岁,春暴燠,土燥泉竭。

嘉定十四年正月朔,雪,寒。

按《宋史·宁宗本纪》:十四年春正月丙戌朔,以雪寒,释大理、三衙、临安、两浙诸州杖以下囚。

嘉定十五年十二月,雪寒。

按《宋史·宁宗本纪》:十五年十二月丙子,以雪寒,释京畿及两浙诸州杖以下囚。

嘉定十七年三月,雪。闰八月,理宗即位。十二月,雪,寒。按《宋史·宁宗本纪》:十七年三月癸丑,雪。 按《理宗本纪》:十七年闰月即位。十二月甲午,雪寒,免京城官私房赁地、门税等钱。自是祥庆、灾异、寒暑皆免。

理宗宝庆元年四月,雪。十一月,雪寒。

按《宋史·理宗本纪》:宝庆元年十一月壬午,雪寒,在京诸军给缗钱有差,出戍之家倍之。自是祥庆、灾异、霪雨、雪寒咸给。 按《五行志》:宝庆元年四月辛卯,雪。

绍定四年二月己巳,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绍定六年三月壬子,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端平元年二月癸酉,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端平二年三月乙未,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嘉熙元年三月,霜。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淳祐六年二月壬申,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宝祐元年二月壬子,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宝祐二年三月戊子,雨雪。按《宋史·理宗本纪》云云。

宝祐六年二月,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开庆元年二月庚辰,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景定五年二月辛亥,雨雪。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度宗咸淳六年十一月,寒。

按《宋史·度宗本纪》:咸淳六年十一月庚辰,诏襄、郢屯戍将士隆寒可闵,其赐钱二百万犒师。

咸淳七年六月,大热。

按《宋史·度宗本纪》:七年六月癸丑,以隆暑,给钱二百万赐襄、郢屯戍将士。

熙宗皇统二年三月辛丑,大雪。

按《金史·熙宗本纪》云云。

海陵正隆四年十一月庚寅,霜附木。

按《金史·海陵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世宗大定二十九年,章宗即位。冬,无雪。

按《金史·章宗本纪》:大定二十九年春正月癸巳即位。是冬,无雪。

章宗明昌三年冬,无雪。

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三年十二月辛亥,谕有司祈雪。

承安元年冬,无雪。

按《金史·章宗本纪》:承安元年十一月癸卯,命有司祈雪,仍遣官祈于东岳。

承安二年十月,大雪。

按《金史·章宗本纪》:二年十月甲午,大雪,以米千石赐普济院,令为粥以食贫民。

承安三年,大风寒。

按《金史·章宗本纪》:三年十二月甲子朔,大风寒,冻死者五百馀人。

承安五年,阴霜附木。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十月癸卯晨,阴霜附木,至日入亦如之。

泰和二年冬,无雪。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泰和五年春正月己未朔,大雪。十一月戊戌,大雪,免朝参。

按《金史·章宗本纪》云云。

宣宗兴定五年十二月丁丑,霜附木。

按《金史·宣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哀宗正大三年春,大寒。

按《金史·哀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正大四年,霜损禾。

按《金史·哀宗本纪》:正大四年八月己巳,陨霜,禾尽损。〈《志》作癸亥。〉

正大五年,春冬大寒。

按《金史·哀宗本纪》:五年春二月乙巳朔,大寒,雷,雨雪,木之华者尽死。冬十一月,以陕西大寒,赐军士柴炭银有差。

天兴元年,雪寒。

按《金史·哀宗本纪》:天兴元年正月丁酉,大雪。二月戊午,又大雪。五月辛卯,大寒如冬。 按《五行志》:天兴元年正月丁酉,大雪。二月癸丑,又雪。戊午,又雪。是时,钧州、阳邑、卢氏兵皆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