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厅志卷三

陈培桂Ctrl+D 收藏本站

志二建置志 

城池隘寮廨署仓廒递铺街里桥渡义冢水利番社 

建置者,盖合沿革、营造为一也。草创式廓,先后不同;修废举坠,循良各异;载诸方策,亦前事之师也。若夫番社,始皆生番、继而归化,继而熟番;今界外虽犹有生番,苟其名目可稽,必与存记。盖涵濡治化,久必编氓;岂忍以狉榛而外之乎!往者大吏尝有垦辟水沙连之议矣,蘗牙有机,时至事起。有能恢闳图、建善制者,必将缕指于斯编。作建置志。 

城池 

隘寮 

廨署 

仓廒 

铺递 

街里 

桥渡 

义冢 

水利 

番社 

 城池 

厅城,在竹堑三台山下。雍正十一年,同知徐治民环植刺竹,周围四百四十余丈;设楼四座,凡四门。乾隆二十四年,同知杨愚增四城炮台各一座。旧址刺竹旋朽,仅存四楼。嘉庆十一年蔡牵乱,民筑土围。十八年,同知查廷华就土围加高镶宽,周围一千四百余丈,高一丈、阔一丈。城外阔一丈,植竹;竹外阔一丈,开沟,沟深亦一丈。民自派工供食,捐茅草。董事林超英、林光成、吴国步等并议改造四城门楼,添建窝铺、堆房,需费按照田甲匀捐。道光六年,总督孙尔准,莅台,同知李慎彝准绅士郑用锡等所请,禀详改建;奏入,报可。台湾道孔昭虔履勘度基,以原建太狭,土围太宽;乃拆毁内外,更定周围四里,计八百六十丈。墙高一丈五尺,添垛三尺,共一丈八尺;厚顶一丈二尺,基宽一丈六尺,深一丈。雉堞九百七十四垛,砌石为之;上间以砖。仍建四门:东曰迎曦、西曰挹爽、南曰歌熏、北曰拱宸。城楼四座;座二层,高一丈九尺。东、西、南三门炮台、水洞各一,北门炮台、水洞各二。四门内堆房各一座,座四间。改设四城道路各阔一丈二尺,共长七百七十二丈三尺。东、西城外吊桥各一,各长二丈六尺、阔五尺。城外濠沟周围亦八百六十丈;南阔二丈二尺,东、西、北俱阔八尺,深各七尺。七年六月兴工,九年八月竣。监造者李慎彝、易金杓等,总理者郑用锡及林平侯之子国华、林绍贤之子祥麟等(详见「艺文」「碑记」)。官民捐赀,共费银一十四万七千四百九十八两有奇。剩银番九百二十四圆零,官谕绅等购旧北门基、新北门内业户王世杰公地,创盖瓦屋七座计十一间;佥举殷绅郑恒利(即用锡)等八户递年掌收,赁税生息为岁修费。 

土城,在厅城外约一里,道光十九年,台湾道姚莹谕同知龙大惇查勘应否添建。二十二年,同知曹谨因防洋事,与绅民筹依旧址加筑土围,为厅城外蔽;计高一丈,周围一千四百九十五丈,官绅士商捐建,每丈给草价银六角。仍建四门城楼,又建小门四,计八门。城外植竹开沟,一如旧制;惟沟阔二丈,深一丈五尺。董事为郑用锺、洪德梁等。其八门:东曰宾旸、小东曰卯耕,林祥云造;西曰告成、小西曰观海,曹谨造;南曰解阜、小南曰耀文,郑用钰造;北曰承恩、小北曰天枢,郑用锺造:道光二十三年修筑。同治九年,添筑南门外溪边炮台二座。 

炮城,在沪尾街尾。荷兰时建。山顶建楼,周以雉堞。伪郑时重修,后圮。雍正二年,同知王汧重修;设东西大门二、南北小门二,今为英领事官廨。 

大甲城堡,在大甲溪北,房里溪南;巡检守备驻焉。周围五百一十丈,设四门。道光七年,绅民捐建。 

房里城堡,在房里溪北。周围约三里许,设四门。咸丰五年,绅民捐建。 

后垄城堡,在打哪扒溪北;有营汛。堡外有竹围。周围约三百余丈,设四门。道光十四年,绅民禀官捐建。 

中港城堡,在中港北。仅设南、北、东、西四门;余石墙未建。 

中沥新街城堡,在桃涧堡。周围约三里,亦设四门。道光二十二年,总理谢国贤暨林炳华等捐建。 

桃仔园城堡,在桃涧堡。有营汛在堡外。周围约四里许,分设四门。道光十九年,徐玉衡等倡捐建。 

枋桥城堡,在摆接堡。周围约二里,皆甃以砖,设四门。咸丰五年,绅民捐建。 

八里坌城堡,在观音山西。周围约里许。乾隆初年,绅民捐建。旧驻巡检;今改堡亦圮,仅存形迹。 

鸡笼石围,在鸡笼街。近海一面,磊石为之;所以防寇,亦之防潮。道光二十二年捐造。 

盐水港炮台,道光二十二年设;今为沙没。 

大安口炮台,道光二十二年设;今圮。 

 隘寮 

火炎山隘,民隘。在城正南一百一十里。隘以内即番界,西南即大甲溪。原设隘丁八名,今仍之。 

日北山脚隘,民隘。本在日北山脚,后移入鲤鱼潭高岗处,属苑里堡;距城南一百里火炎山隘之北。原设隘丁六名,今设八名。 

三叉河隘,民隘。在苑里堡内山高岗处,距城南九十里日北山隘之北。今设隘丁十五名。 

内外草湖隘,民隘。本系高埔隘,后移入苑里堡;东首内山。又南势潮一隘,亦裁撤归并之,距城南七十里三叉河隘之北。高埔隘原设隘丁十名、南势湖隘原设隘丁七名,今共设二十名。 

铜锣湾隘,官隘。在后垄堡铜锣湾之内横岗要处,距城南六十五里草潮隘之北。原设隘丁二十五名,今仍之。 

芎中七隘,官隘。在后垄埔芎蕉湾、中心埔、七十分三庄之内,故名。距城南六十里铜锣湾之北。七十分隘原设隘丁三十名,今仍旧。 

大坑口隘,官隘。本系中隘;后移入后垄堡内山横岗,距城南五十五里芎中七隘之北。大坑口隘原设隘丁三十名,中隘原设隘丁十名,今仍四十名。 

蛤仔市隘,官隘。在后垄堡蛤仔山内横岗,距城南五十里大坑口隘之北。今设隘丁二十名。 

嘉志阁隘,民隘。本在外间,后移入后垄堡内山横岗,距厅南四十八里蛤仔市隘之北。原设隘丁二十名,今设三十名。 

南港仔隘,民隘。在中港堡南港之内山横岗,距城南三十九里嘉志阁隘之北。原设隘丁十五名,今设三十名。 

三湾隘,民隘。在中港堡三湾内山,距城南稍偏东三十三里南港仔隘之北。道光六年,奏请派拨屯把总一员、屯兵六十名、番通事一名,防守中港、三湾、大北埔等隘。 

今改设隘丁四十二名,屯把总一员仍之。 

金广福大隘,民隘。此隘本分设于城东厢之盐水港、南隘、茄冬湖、石碎仑、双坑、大崎、金山面,圆山仔、大北埔、小铜锣圈等十处;其小铜锣圈即旧之中港尖山隘也。各隘因地日辟,已越旧址;乃裁撤归并为一,移入内山五指山右角。沿山十余里均设铳柜,为各隘之最大者:距城东三十五里小铜锣圈之北。其石碎仑隘原设隘丁四十名,隘粮由官拨给充公租税以补不敷。其大北埔中港、尖山二隘亦官奏设,民自给粮。其盐水港、南隘、茄冬湖、小铜锣圈四处,原设隘丁各二十名,双坑原设隘丁十四名,大崎、金山面二处原设隘丁各十八名,圆山仔原设隘丁六名;隘粮均民自给。今统设一百二十名,就地取粮不敷,同知黄开基筹拨充公租谷四百余石,每年发印串一百张,给令自行催收。 

树杞林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距城东二十五里金广福隘之北。原设隘丁十五名,今设二十名。 

矺仔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距城东三十里树杞林隘之北。原设隘丁十五名,今仍之。 

猴洞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距城东三十四里矺仔隘之北。原设隘丁十五名,今仍之。 

九芎林隘,官隘(即南河隘民隘)。在东厢内山要处,距城东四十里猴洞隘之北。九芎林原设隘丁十名,系官征屯租,按丁全数给粮;今仍之。 

盐菜瓮隘,民隘。在东厢内山叉口,距城东五十里九芎林隘之北。原设隘丁二十名,今仍之。 

霄里大铜锣圈隘,民隘。本在四方林,后移入桃涧堡内山要处,距城东五十三里盐菜瓮隘之北。大铜锣圈、四方林二隘,原设隘首各一,丁无定额;今设隘丁十名。 

三坑仔隘,民隘。在桃涧堡,距城东五十三里大铜锣圈之北。今设隘丁二十名。 

大坪隘,民隘。在桃涧堡内山横岗要处,距城东五十八里大铜锣圈隘之北。今设隘丁二十名。 

溪洲隘,民隘。在桃涧堡内山横岗,距城东六十里大坪隘之北。今设隘丁十名。 

大姑嵌隘,民隘。在桃涧堡内山交界处,距城东六十五里溪洲隘之北。原设隘丁三十名,今仍之。 

三角涌十三天隘,民隘。在海山堡内山横岗,距城东七十四里大姑嵌隘之北。今设隘丁十名。 

横溪南北隘,民隘。在摆接堡内山要处,距城东八十里三角涌隘之北。今设隘丁五名。 

暗坑仔隘,民隘。在摆接堡内山要处,距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横溪隘之北。原设隘丁十名,今仍之。 

万顺寮隘,民隘。在拳山堡北首内山横岗,距城东北一百四十里暗坑仔隘之北。原设隘丁十二名,今设十五名。 

十分寮隘,民隘。在石锭堡内山叉路口,距城东北一百七十里万顺寮隘之北。今设隘丁十名。 

三貂岭隘,民隘。在芝兰堡三貂社民番交界处,距城东北一百九十五里十分寮隘之北。今设隘丁十名。 

谨按:以上南北官隘五、民隘二十四,共二十九处。淡地内山,处处迫近生番,昔以土牛红线为界。今则生齿日繁、土地日辟,耕民或踰土牛十里至数十里不等,红线已无踪迹;非设隘以守,则生番不免滋扰。于是有隘有丁,有丁有粮;每隘设隘首一名以理其事。官隘由官设立。乾隆五十三年,奏设官隘六座;原募丁一百二十五名,每名年给粮银三十圆。惟九芎林一隘,官征屯租全给;余俱官给四成、民给六成。每年屯租内共给口粮银一千六百八十圆,民给在外。道光六年,同知李慎彝因生番扰近堑垣,添设石碎仑一隘,募丁四十名,年需口粮银一千五百一十二圆,遇闰加银一百二十六圆,先后将征收猴洞山、猪湖、盐菜瓮、暗坑仔等处充公租税及罚充尖山庄业户陈五湖、潘锐卿等各案租银拨给;不敷,仍官自捐凑。今石碎仑已归并金广福大隘,仍年拨充公租谷四百余石,给串催收。至三湾等隘,道光六年奏请派拨屯把总一员、屯丁六十名、番通事一名,年需口粮,由该处民垦田园科租拨给,均不在屯租项内;今仍设屯把总,但有名无实。余如中港、大北埔已裁并归金广福大隘矣。民隘则由居民请辟荒地,自行设隘防番。每隘亦设隘首一名;其隘粮每名亦年给谷三十石折银三十圆,就新垦地亩按甲抽租,业户四成、佃人六成。由隘首派收支应,官不过问。隘首口粮,即在隘丁内抽取。总之,官隘有定、民隘无常;愈垦愈深,不数稔辄复更易。甚至隘首(即番割)、隘丁半匪徒,吏苦鞭长,此地方所以日坏也。 

 廨署 

淡水厅署,在竹堑城内。新修「通志」云:旧公馆在彰化县治,雍正二年同知王汧建。乾隆七年,同知庄年重建门堂,规制悉具。二十一年,同知王锡缙改建。今所坐东向西,二十八年监生何长兴捐修。五十七年,同知袁秉义兴修。道光七年李慎彝、二十六年黄开基、咸丰五年丁曰健、七年马庆钊、十一年秋曰觐、同治六年严金清、八年富乐贺,均详报重修。 

「彰化县志」云:乾隆三十一年,鹿港添设理番同知疏称:『同知衙署,现有彰化县淡水同知旧署(即旧公馆),尚属完整,适在淡水、嘉义之中,尽可居住,毋庸议建』。按淡水旧公馆,王汧、庄年所建,在彰化县治南街。及王锡缙改建厅署于竹堑,其旧公馆改为鹿港理番厅署。乾隆五十三年,鹿港厅署复移于鹿港口。嘉庆五年,彰化知县胡应魁遂以县治之旧公馆改建关帝庙。艋舺县丞署,在新庄。旧在八里坌街为检署,雍正十一年建。乾隆十五年风灾圮,移驻新庄公馆。五十五年,改为县丞署。咸丰三年,漳、泉分类毁。同治五年,署县丞张国楷劝捐重建。 

竹堑巡检署,在竹堑城南门内;距厅署数武,兼司狱。乾隆二十一年,与厅署同建。五十五年,巡检张启进详修。道光九年,易金杓重修(相传旧在巡司埔,无案可稽)。 

大甲巡检署,在大甲土堡内。嘉庆二十一年移鹿港,巡检驻此。林志聪、王爽、巫朝纲、康闰洲等捐建。道光十年,巡检张朝锡重修。同治元年,戴逆毁。三年,巡检卜孔谐重建。七年,巡检许其芬重修。 

训导署,在城内东南(详见「学校」)。 

北路右营游击署,在城东门内。道光七年,移镇标右营游击驻此。原设营房十四座,在署左右四城堆房各一座,军装局、火药库、演武厅各一座。 

中军守备署,在大甲土城内。道光七年,由竹堑城内移驻;设守备、千总、把总衙署各一座,外委公所三间,兵房四十间,军装局、火药库、演武厅各一座、烟墩三座、望楼一座。道光十年,同知李嗣邺、署守备张荣森会同监督兴建。其铜锣湾把总署一座、兵房十二间,斗换坪外委署一座、兵房八间,道光十年同知李嗣邺添建。 

艋舺营水师参将署,在艋舺街。嘉庆十三年,移台协右营游击驻此;二十四年建。道光五年,改为参将署。 

艋舺陆路中军守备署,在艋舺街。嘉庆十四年,移延平协左营守备驻此。已毁。 

沪尾水师守备署,在沪尾街。嘉庆十三年,移兴化协左营守备驻此,赁民屋居。道光十年,郭扬声捐建;是为旧署。二十三年,李朝祥以旧署为千、把总公所,别建新署,左右各设兵房;离旧署仅数武地。 

沪尾海关公署,即沪尾水师守备旧署。咸丰十一年,道员区天民开设海关,改为公署。 

公廨一十二处:一在社尾,道光十一年同知李嗣邺移建大甲街(存)。一在吞霄、一在后垄、一在中港、一在杨梅坜(俱废),一在中坜,同治九年建。一在桃仔园、一在艋舺即艋舺仓(俱存)。一在暖暖,道光九年署同知李慎彝建(废)。一在三爪仔、一在鱼桁仔,道光八年署同知李慎彝建(俱废)。寅宾馆,在艋舺欢慈市,同治九年建。 

淡水公馆,在厅署左。乾隆二十八年,同知夏瑚建。同治九年重修。「府志」称与监仓毗连;监仓亦在厅署左(有记)。 

隆恩息庄公馆三座:一在城内武营头,台湾城守营参将设。一在海山堡彭厝庄,彰化北路协副将设。一在中港街,艋舺营参将设。每年各派一弁驻此,监收租息。 

 仓廒 

淡水厅仓廒四所:一在竹堑。「府志」云:原设仓一十二间,嘉庆二十二年,同知薛志亮兴修。道光十一年,同知李嗣邺重修。计一十六间。一在八里坌,旋圮;移在艋舺。「府志」云:原设仓一十二间,薛志亮兴修,李嗣邺重修。计二十间。在后垄社。「府志」云:原设仓一间,薛志亮兴修,李嗣邺重修。计六间。今废。一在南嵌社。「府志」云:原设仓一间,薛志亮重修。计四间。今废。 

附旧仓额备考 

「嘉义县志」云:半线庄仓三间,康熙五十四年知县周锺瑄建,贮半线至竹堑兵米。淡水仓三间,五十五年周锺瑄建,贮淡水至南嵌兵米。雍正二年,半线仓归彰化县、淡水仓归淡水厅。新修「通志」云:淡水厅常平仓六处,计六十一间。乾隆五十六年,同知袁秉义领项修额贮谷二万石。按此云六处,与「府志」所载不符。再查堑城之仓仅一所,在厅署左;乃「府志」既云仓廒四所之一在竹堑,计一十一间;又云监仓二所,一在厅署内计五间、一在竹堑城计六间。彼此间数不符,案牍已无可稽,姑阙疑焉。 

义仓三所:一在竹堑南门内,同治六年同知严金清谕业户林恒茂、郑永承、绅董吴顺记、李陵茂、郑恒升、郑吉利、郑同利、翁贞记、陈振合、何锦泉、陈沙记、郑利源、恒隆号等捐建,计十二间。一在艋舺旧仓,六年捐修,何长润督造,计十九间。一在大稻埕,六年捐建,未成。 

道光十七年,同知娄云创设义仓,未置廒座,捐谷即由捐户收储,业经奏奖;后经同知史密、丁曰健屡催欠谷,未缴。同治六年,同知严金清复倡捐廉银一千圆购谷一千石,并绅商、业户所捐,共谷四万九千石,详请具奏。另拨捐谷三千六百石,为义塾经费;乃于堑城、艋舺二处各设明善堂为义仓,附以义塾:具「兴养立教」意也。竹堑义仓,购金姓屋改造;六年九月兴工、七年四月竣,费银二千九百七十二圆二角。艋舺旧仓久圮,即其地重葺之。又以大稻埕捐谷较多,议添设总仓;未行。至大甲,则在新建文昌祠内,左设总仓五间、右设义塾五间,均绘图立案。余如厅南之后垄、猫里、厅北之新埔、桃仔园,亦谕绅董建造,各设立仓总一人;其各仓出纳谷数,仍归各地绅董经管。 

番社社仓三十四所:「府志」云:一、搭搭攸社,一、峰仔峙社,一、摆接社,一、雷里社,一、武朥湾社,一、鸡柔山社,一、大浪泵社,一、八里坌仔社,一、毛少翁社,一、北投社,一、奇里岸社,一、小鸡笼社,一、金包里社,一、大鸡笼社,一、三貂社,一、南嵌社,一、龟仑社,一、坑仔口社,一、霄里社,一、竹堑社,一、后垄社,一、中港社,一、猫里社,一、新港社,一、嘉志阁社,一、吞霄社,一、苑社里,一、房里社,一、猫盂社,一、德化社,一、大甲社,一、双寮社,一、日南社,一、麻薯旧社。今俱废。 

 铺递 

大甲铺,南距淡、彰交界五里,北距猫盂二十里。铺兵三名。 

猫盂铺,北距吞霄十里。铺兵三名。 

吞霄铺,北距后垄三十里。铺兵三名。 

后垄铺,北距老衢崎二十五里。铺兵三名。 

老衢崎铺,北距竹堑十五里。铺兵三名。 

竹堑铺,北距南嵌七十五里。铺兵三名。 

南嵌铺,北距艋舺三十五里。铺兵三名。 

——以上原设堑南七站,铺兵二十一名;今仍归彰化县支给工食。 

艋舺铺,北距锡口十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锡口铺,北距水返脚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水返脚铺,北距暖暖二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暖暖铺,北距柑仔濑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以上原设淡北之淡水、鸡柔山、金包里、鸡笼四站铺兵九名,由彰化县支给工食。嘉庆二十年裁汰改设,仍存四站,添铺司四名。其铺兵原设九名,又添七名,共十六名,统归淡厅支给工食。 

柑仔濑铺(一名枫仔濑),北距灿光寮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灿光寮铺,北距三貂岭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三貂岭铺,北距淡、兰交界远望坑五十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以上嘉庆二十年添设三铺,共添铺司三名、铺兵十二名,归淡厅支给工食。 

淡属无驿递,原设铺递自大甲至鸡笼一十一处。后经裁汰改设,复添三处,计共十四处;铺司七名、铺兵四十九名。 

 街里 

厅城内(以各方为别):东曰东门街、暗街仔、武营头(游击衙署及各兵房在此)、井仔头,西曰西门街、义学口(明志书院在此)、后番车路,南曰南门街(一曰文兴街)、巡司衙口,北曰北门街、太爷街。 

城外东厢二十五庄(东接内山生番界):东势庄(距城二里)、下车店庄(三里)、大陂坪庄(四里)、埔仔顶庄(五里)、牛路头庄(六里)、柴梳山庄(六里)、麻园堵庄(八里)、二十张犁庄(五里)、白沙墩庄(五里)、斗仑庄(六里)、八张犁庄(七里)、六张犁庄(七里)、鹿场庄(八里)、番仔寮庄(九里)、隘口庄(十里)、五块厝庄(十五里)、九芎林庄(二十里)、顶下嵌庄(二十里)、鹿寮坑庄(三十里)、十股林庄(二十三里)、五股林庄(二十三里)、石壁潭庄(二十四里)、山猪湖庄(二十五里)、猴洞庄(二十五里)、横山庄(二十六里。自九芎林而下俱系穿山而入,时有生番出没,居民设隘堵御)。 

城外西厢一十庄(西临海):隙仔庄(距城二里)、南势庄(三里)、牛埔庄(四里)、茇仔林庄(四里)、虎仔山庄(五里)、浸水庄(五里)、三块厝庄(六里)、羊寮庄(六里)、香山庄(八里)、汧水港庄(十里)。 

城外南厢二庄:巡司埔庄(距城一里)、溪仔底庄(里许。此处至山只有三里,俱系小户,并无庄名)。 

城外北厢一十七庄(西临海):水田庄(附郭)、湳仔庄(距城三里)、金门厝庄(四里)、旧社庄(四里)、麻园庄(七里)、顶溪洲庄(七里)、新庄仔庄(八里)、白地粉庄(八里)、溪心灞庄(九里)、嵌顶庄(十里)、凤鼻尾庄(十一里)、红毛港庄(二十里)、蚝壳港庄(三十二里)、笨仔港庄(二十三里)、大溪墘庄(二十五里)、芝葩里庄(三十里)、凤山崎庄(十里)。 

城外东北厢一十六庄(东接内山生番界):新社庄(距城七里)、豆仔埔庄(八里)、枋寮庄(十里)、新埔庄(二十里)、大茅埔庄(二十一里)、五份埔庄(二十一里)、六股庄(二十二里)、石岗仔庄(二十四里)、乌树林庄(二十六里)、盐菜瓮庄(三十五里)、三峡水庄(三十里)、婆老粉庄(二十里)、大湖口庄(二十五里)、崩陂庄(三十里)、杨梅坜庄(三十七里)、头重溪庄(四十二里)。 

城外西北厢一十庄(西临海):仑仔庄(附郭)、沙仑仔庄(距城三里)、树林头庄(三里)、苦苓脚庄(五里)、槺榔庄(七里)、油车港庄(七里)、船头庄(七里)、南北汕庄(十里)、下溪洲庄(十里)、鱼寮庄(十里)。 

城北兼东桃涧堡二十九庄(西近海):中坜街(距城五十五里)、内坜溪庄(五十七里)、嵌脚庄(六十五里)、下茄冬庄(七十里)、新庄仔庄(七十里)、赤嵌庄(七十五里)、大埔庄(七十五里)、坑仔口庄(八十里)、过溪仔庄(八十里)、南嵌街(八十里)、桃仔园街(七十五里)、龟仑口庄(八十里)、大湳庄(七十里)、埔顶庄(七十里)、霄里新兴庄(六十里)、八块厝庄(七十里)、铜锣圈庄(四十五里)、灵潭陂庄(五十里)、三坑仔庄(七十里)、旧社仔庄(七十里)、东势庄(七十里)、南势庄(七十里)、安平镇庄(七十里)、山仔顶庄(六十里)、宋厝庄(五十三里)、八张犁庄(七十里)、猫朥合庄(七十里)、黄泥糖庄(七十里)、员树林仔庄(七十里)。 

城北兼东海山堡一十七庄(东北接内山生番界):风柜店庄(距城百一十里)、潭底庄(百一十五里)、山仔脚庄(百十里)、樟树窟庄(百零六里)、南靖厝庄(百里)、尖山庄(九十里)、鹰哥石庄(九十里)、大湖庄(八十五里)、二甲九(九十里)、庄中庄(九十里)、大姑嵌庄(九十里)、三角涌庄(百里)、横溪庄(百零三里)刘厝庄(百里)、柑园庄(百里)、石头溪庄(百里)、彭厝庄(百里)。 

城北兼东兴直堡一十九庄(西临海):龟仑顶庄(距城九十里)、搭寮坑庄(九十二里)、陂角店庄(九十五里)、新庄街(百十里)、中港厝庄(百十五里)、中塭庄(百十五里)、头重庄(百十三里)、和尚洲庄(百二十五里)、武朥湾庄(百十里)、三重埔庄(百二十里)、洲仔尾庄(百二十里)、关渡庄(百二十里)、八里坌街(百二十五里)、大坪顶庄(百二十五里)、大小南湾庄(百四十里)、山脚庄(百零五里)、大牛椆庄(百十里)、乌屿寮庄(百四十五里)、长道坑庄(百三十六里)。 

城外兼东芝兰堡三十二庄(东北接噶玛兰界、西北临海):剑潭庄(距城百二十里)、内湖庄(百二十五里)、角角沟(百三十里)、有腊庄(百三十五里)、芝兰街(百二十五里)、毛少翁社(百二十七里)、淇里岸庄(百三十五里)、北投社(百三十五里)、嗄唠别庄(百三十五里)、鸡北屯社(百四十二里)、鸡柔山店庄(百四十七里)、大屯社(百五十五里)、小鸡笼社(百六十五里)、石门汛庄(二百里)、金包里街(二百零五里)、野柳庄(二百一十五里)、马炼社(二百六十里)、大武仑庄(二百三十里)、大鸡笼街(二百四十五里)、深澳庄(二百六十里)、跌死猴庄(二百六十五里)、鼻头庄(二百八十里)、三貂社(三百一十五里)、灿光寮庄(二百九十五里)、丹里庄(三百零五里)、狮球岭庄(百七十五里)、田寮港庄(百八十五里)、长潭堵庄(二百里)、苎仔潭庄(二百零八里)、武丹坑庄(二百二十八里)、顶双溪庄(二百三十八里)、鱼桁仔庄(二百四十里)。 

城北兼东大加腊堡一十六庄:艋舺下嵌庄(距城百十里)、三板桥庄(百十三里)、古亭庄(百十五里)、大湾庄(百十六里)、林口庄(百七十里)、上陂头庄(百十七里)、锡口街(百二十二里)、新南庄(百二十七里)、南港仔街(百三十里)、搭搭攸庄(百二十五里)、东势庄(百一十八里)、新庄仔庄(百十五里)、奎府聚庄(百十三里)、大隆同庄(百十六里)、社仔庄(百十八里)、溪洲底庄(百二十里)。 

城北兼东石碇堡一十四庄(东接内山):樟树湾庄(距城百三十五里)、叭嗹港庄(百三十八里)、水返脚街(百四十里)、康诰坑庄(百四十里)、保长坑庄(百四十二里)、五堵庄(百四十五里)、六堵庄(百四十七里)、七堵庄(百五十里)、八堵庄(百五十余里)、暖暖庄(百六十里)、石锭内庄(百六十三里)、四脚亭庄(百六十六里)、枋仔濑庄(百七十里)、鲫鱼坑庄(百七十里)。 

城北兼东拳山堡一十四庄(东北接内山生番界):公馆街(距城百二十里)、溪仔口庄(百二十五里)、大坪林庄(百三十里)、秀朗社(百二十里)、暗坑仔庄(百二十五里)、青潭庄(百三十五里)、十五分庄(百二十五里)、内湖庄(百二十八里)、木栅庄(百三十里)、头重溪庄(百三十五里)、万顺寮庄(百四十里)、深坑仔庄(百四十三里)、土库庄(百四十七里)、枫林庄(百五十里)。 

城北兼东摆接堡一十七庄(东北连内山生番界):加蜡仔庄(距城百十五里)、港仔嘴庄(百十五里)、芎蕉脚庄(百十八里)、龟仑兰庄(百十七里)、枋寮街(百十七里)、新埔墘庄(百十八里)、南势角庄(百二十里)、后埔庄(百二十里)、员山仔庄(百二十八里)、藤寮坑庄(百二十六里)、冷水坑庄(百二十六里)、社后庄(百二十六里)、柑林陂庄(百二十七里)、大安寮庄(百二十七里)、员林仔庄(百十五里)、火烧庄(百一十二里)、柏仔林溪洲庄(百一十里)。 

城南中港堡二十六庄(西临海):山寮庄(距城二十二里)、后厝庄(二十二里)、中港庄(二十五里)、中港社(二十五里)、湖底庄(二十六里)、澎湖厝庄(二十六里)、海口庄(二十八里)、塭仔头庄(二十八里)、番婆庄(二十六里)、香山厝庄(二十六里)、三角店庄(二十八里)、大牛栏庄(二十五里)、上下山脚庄(二十四里)、后庄(二十四里)、嵌顶庄(二十五里)、涂牛口庄(二十六里)、二十分庄(二十四里)、东庄(二十五里)、隆恩庄(二十五里)、田寮庄(二十六里)、芦竹湳庄(二十六里)、水流潭庄(二十六里)、上下茄冬庄(二十八里)、斗换坪庄(二十五里)、三湾庄(三十里)、南港庄(三十一里)。 

城南后垄堡三十三庄(西临海):山仔顶庄(距城三十五里)、百三庄(三十六里)、圆宝庄(三十六里)、后垄街(四十里)、大庄(四十里)、海丰庄(四十二里)、沟仔背庄(四十二里)、新港埔庄(四十里)、车路头庄(四十二里)、田寮庄(四十五里)、西山庄(四十五里)、芒花埔庄(四十五里)、社寮岗庄(四十九里)、嘉志阁庄(四十九里)、猫里街(五十里)、蛤仔市庄(五十八里)、大墙围庄(五十八里)、芎蕉湾庄(五十六里)、七十分(六十里)、樟树湾庄(六十六里)、铜锣湾庄(六十七里)、高埔庄(六十里)、头湖庄(五十六里)、二湖庄(五十五里)、三湖庄(五十九里)、四湖庄(六十里)、溪洲庄(四十二里)、松仔脚庄(四十二里)、后垄底庄(四十三里)、南势庄(四十三里)、打哪叭庄(五十里)、牛栏埔庄(五十里)、白沙墩庄(五十五里)。 

城南苑里堡十五庄(西南临海):吞霄街(距城七十里)、吞霄社(七十里)、北势窝社(七十里)、竹仔林庄(七十二里)、五里牌庄(七十五里)、涂城庄(七十五里)、苑里街(八十里)、古亭笨庄(八十里)、山柑庄(八十二里)、榭苓庄(八十二里)、日北庄(八十三里)、昆社(八十三里)、猫里社(八十四里)、房里社(八十二里)、房里庄(八十三里)。 

城南大甲堡六十三庄(西临海、南连彰化):大甲土城(距城一百里)、东庄(离大甲三里)、六分庄(五里)、磁磘庄(五里)、马鸣埔庄(五里)、铁砧山脚庄(四里)、新厝仔庄(五里)、内水尾庄(三里)、头分田庄(一里)、大甲东番社(三里)、墩仔脚庄(十五里)、中和庄(十五里)、旧社庄(十五里)、四块厝庄(十二里)、圳寮庄(十六里)、牛椆坑庄(十八里)、泉洲厝庄(十六里)、犁头镖庄(十三里)、彰界圳寮庄(二十里)、中厝庄(七里)、后里庄(十五里)月眉庄(十二里)、顶店庄(二里)、社尾庄(二里)、横圳庄(二里)、松仔脚庄(三里)、营盘口庄(一里)、树仔脚庄(六里)、九张犁庄(六里)、日南庄(七里)、日南番社(六里)、三张犁庄(九里)、芦滥庄(二十二里)、打铁庄(十里)、删柑庄(十四里)、五块寮庄(七里)、双寮庄(八里)、西势社(十里)、大安街(八里近海口)、海墘厝庄(八里)、北汕庄(八里)、顶大安庄(六里)、下大安庄(六里)、十三甲庄(七里)、五甲庄(七里)、田心仔庄(七里)、三十甲庄(六里)、田中央仔庄(八里)、顶庄仔庄(七里)、脚踏庄(七里)、蕴寮庄(八里)、龟壳庄(八里)、中庄(七里)、南庄(八里)、南埔庄(一十一里)、东势尾庄(七里)、六块厝庄(七里)、水卡头庄(六里)、福兴庄(九里)、埔姜林庄(六里)、三块厝庄(五里)、牛埔仔庄(五里)、番仔寮庄(一里。以上各里数俱从大甲起算)。 

右城外南北一十二堡各庄及番社群萃而处,分别开列。若小庄不过一二家及搭寮居住,尚无确名者不载。里数以意逆之,未尽确。 

 桥渡 

中港大桥,厅南二十五里中港。新街顶居民建造。 

妈祖宫桥,厅南中港。旧街中庄民建造。 

塭仔头桥,厅南中港。溪墘庄民建造。 

瓦窑沟桥,厅治南门城边。乾隆五十四年,业户何崇德捐建。道光九年重修。 

湳仔桥,厅治北门外二里。钱茂祖建造。同治八年重修,更名万年桥。 

杨梅坜桥,厅北四十里杨梅街南。 

仁者桥,厅北五十里;为杨梅坜、中坜适中之区。嘉庆二十二年,郭肇基等捐造。有木碑记。 

桃仔园桥,厅北七十五里街口。乾隆二十五年,李天佑建造。嘉庆九年,林安承重修。 

锡口街桥,厅北百二十五里街口;架木为之。道光八年,同知李慎彝同总理杜振荣等捐赀砌石。道光十二年重修。 

水返脚桥,厅北三十里村口。庄佃鸠工修造。 

——以上各桥,南北往来必由之路。 

隆恩牛埔桥,厅治西厢三里牛埔庄。官民捐造。 

槺榔牛埔桥,厅西北六里槺榔庄尾。庄民捐造。 

内坜溪桥,厅北五十七里桃涧堡。嘉庆二十二年,庄阿龙等捐造。有木碑记。 

茄冬溪桥,厅北七十里桃涧堡。乾隆四十四年,黄燕礼建造。道光三年,林安承重修。有木碑记。 

陂角桥,厅北一百里兴直堡。雍正年间,张广福同众佃七十二分筑造陂岸,创建陡门。道光四年蔡海等修。 

榕树桥,厅北百二十里海山堡潭底庄。道光四年,张必荣等捐修。 

太平桥,厅北潭底庄。道光二年,张必荣等同众佃捐修。 

三板桥,厅北百二十里大加蜡堡。郭锡瑠建造,众佃重修。 

金安桥,厅北百六十里芝兰堡金包里。嘉庆十七年,汛官江名芳等捐造。 

磺溪桥,厅北芝兰堡金包里。陈尊邦、许鸣岐等创造。 

永安桥,厅北百二十里芝兰街西。乾隆五十二年,何文献等建造;续坏,其子马回修。道光二年,郭临生等重修。 

和尚桥,厅北芝兰街东。乾隆五十三年,吴德崇等捐造。因路通员山仔庙,故名。 

北投庄石桥,厅北百三十里芝兰街。原系木桥;道光二年,李锦节等修换。 

淇里岸石桥,厅北芝兰堡淇里岸街东。乾隆四十六年,举人王锡祺、庄耆潘元振等捐造。 

淇里岸柴桥,厅北淇里岸街西。举人王锡祺等捐造。 

长坑溪桥,厅北百六十里,在石碇堡。同治九年,职员林维让、林维源等捐建。 

南港仔桥,厅北百四十里,在石碇堡。同治九年,职员林维让、林维源等捐建。 

万福桥,厅北百二十里兴直堡和尚洲。乾隆年间,居民捐造。嘉庆二十一年,训导杨趋园、同业户僧意松修换石桥。 

公司田桥,厅北百二十里芝兰堡田寮仔庄。原系柴桥;嘉庆十七年业户何锦堂、总理蔡万兴等修换,同治二年改造。 

——以上皆南北各乡之桥。 

大甲溪渡,厅南九十五里。官渡;大船一、小船一。遇有洪水横流,水道不通,渡筏随时添设。 

大安溪渡,厅南八十五里。遇有洪水,庄民自设。 

房里溪渡,厅南八十里。官渡;大船一、小船一。 

吞霄溪渡,厅南六十五里。义渡;中船一。 

后垄溪渡,厅南四十五里。有两渡,街南名南河渡、街北名北河渡。均义渡;各船一。 

中港溪渡,厅南二十七里。官渡;船一。乾隆五十二年设。 

盐水港渡,厅南十七里。官渡;船一。 

金门厝渡,厅北三里。义渡;船一。嘉庆元年,林先坤同竹堑社屯弁钱茂祖捐租设。 

凤山崎渡,厅北十里。官渡;船一。 

艋舺溪渡,厅北百十五里。义渡;船二。上通摆接青潭内湖、下达淡水港。其渡税给艋舺街天后宫香资。 

沪尾溪渡,厅北百三十五里。船户自置。每日船只多寡不定,系驳载人货,均有定价。此渡为沪尾、艋舺往来必由之路。 

锡口溪渡,厅北百四十里。民渡;船一。由锡口起,至暖暖止。往来行人或走东岸西岸、或坐驳船,视天之晴雨、水之大小为准。 

五堵渡,厅北百六十里。官渡;船一。 

六堵渡,厅北百六十三里。官渡;船一。 

八堵渡,厅北百七十三里。官渡;船一。往大鸡笼要路。 

四脚亭渡,厅北百九十三里。官渡;船一。 

鲫鱼坑渡,厅北百九十八里。官渡;船一。 

苎仔潭渡,厅北二百零八里;属三貂岭脚。官渡;船一(以上六渡,均在水返脚、上溪洲之内)。 

麤坑口渡,厅北二百三十里。官渡;船一。 

顶双溪渡,厅北二百四十里。官渡;船一。 

远望坑渡,厅北二百五十三里。官渡;船一(以上三渡,均在三貂岭东面;往噶玛兰要路)。 

——以上南自大甲起、至噶玛兰交界止,为南北往来通津。 

关渡口渡,厅北百二十里兴直堡。艋、沪往来适中之区。 

八仙渡,厅北百二十里艋舺东南。 

狮头渡,厅北百二十里和尚洲。 

塭仔渡,厅北百一十里兴直堡。由新庄往沪尾之路。 

成仔寮渡,厅北百二十里八里坌堡。 

摆接渡,厅北百五里摆接堡。有上下渡,往来新庄;上通大姑嵌三坑仔、下达淡水 

港。其渡税给新庄街天后宫香资。 

港仔嘴渡,厅北百五里摆接堡。 

柑林渡,厅东北百一十里摆接堡。 

员林仔渡,厅东北百十三里摆接堡。 

横溪渡,厅东北百十五里海山堡。 

三角涌渡,厅东北百五里海山堡(以上四渡,俱摆接溪上流)。 

圭母卒渡,厅北百二十里大加蜡堡。 

番仔沟渡,厅北百二十里大加蜡堡溪仔尾洲。 

溪仔底渡,厅北百三十里兴直堡。 

剑潭渡,厅北百二十五里。芝兰堡金包里往来要路,上通峰仔峙,下达淡水港。 

社仔渡,厅北百二十五里大加蜡堡。 

白石湖渡,厅北百三十里芝兰堡锡口对河。 

搭搭攸渡,厅北百三十五里大加蜡堡。 

里族湾渡,厅北百三十八里芝兰堡。 

樟树湾渡,厅北百五十二里石碇堡(以上六渡俱峰仔峙下流)。 

马陵坑渡,厅北百六十三里石碇堡。 

头湾渡,厅南二十五里大北埔三湾内山。义渡。道光六年庄民公设。 

九信埔渡,厅南二十五里中港堡北埔。义渡。庄民公设。 

龟山头渡,厅南五十二里后垄堡中心埔下。乾隆四十六年设。 

车路潭渡,厅南五十二里后垄堡嘉志阁庄。道光八年设。 

——以上南北各乡之渡。 

淡属南北袤长数百余里,中外溪河皆发源内山,西流入海。然至半途,或合或分,大抵近源则流小宜桥、近海则流大宜渡。亦有不桥、不渡厉揭从事者,固由开辟未久,物力未充;然有谓留此以限戎马之足,防械斗、验匪踪,似亦近理,殆时势使然耳。 

 义冢 

乾隆二十四年,台湾知县夏瑚等设法捐资,代运旅榇至厦,俾客亡亲属按籍认领。咸丰年间总兵林向荣镇守时,各属停柩不能归葬者,资助运回原籍;皆一时传为盛举。要不若广设义冢,俾小民得一坏之土以安旅魂,其利尤溥也。但必划界勒碑,垂诸永远,方无年久混侵之弊。后之乐义君子,或出赀倩工,收掩暴露;或给地增设,请官立石存案。并禁牛羊践踏以泽枯骨,而惠将来:则所谓种福田者,其在是欤!兹将各处义冢,开列于左: 

中冢,一在厅治南门外巡司埔尾、一在中冢边。道光十六年,署同知玉庚谕诸绅士捐设。 

枕头山冢,在厅治东门外枕头山。 

土地公埔冢,在金山面。道光七年,郭棠棣禀充。 

——以上皆附城义冢。 

桃仔园义冢,在桃仔园街头。道光八年设。 

艋舺义冢,一、林士快献给;一、陈长茂献给。今已满,须再筹。 

大隆同义冢,乾隆三十年,邱文华献给。 

沪尾义冢,在沪尾街后山仔顶。嘉庆元年,何宗泮献给。 

嗄唠别义冢,乾隆二十三年,众社番献给。 

圭柔山义冢,嘉庆二年,陈晃生献给。 

新庄义冢,同治九年,县丞邹祖寿捐建。 

鼻头庄义冢,乾隆六十年,黄意使献给。 

——以上皆厅城北义冢。 

后垄义冢,在赤涂崎。乾隆五十三年,白沙墩庄民陈伯树献给。 

大甲东山岭义冢,同治七年,业户王昆冈献给。 

——以上系厅城南义冢。 

谨按:厅治东门内外前皆丛冢,道光己酉年各董事捐资清冢,将骸骨收掩数处。其开费余剩银项,于东门内置屋三间,谓之回生洞。凡客民无亲属可依者,病亟时,送入其中,遣人看视;没则埋之。然看视者多不得其人,故存者卒鲜。是在仁人君子,加意存恤,俾疾苦无告之游子不致颠连以待毙,亦广行阴德之一端也。「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彼茕独者之当哀,在富人行之尤易为力耳。 

 水利 

四百甲圳,在厅治东门外。业户王世杰置。后被水冲,温明源招佃重凿。其水由二十张犁溪引导至东门外,流转而北,灌溉隆恩息庄及北庄田四百余甲,故名。中有一陂,名曰为公陂。上承下分,又灌溉水田庄、树林头等庄之田。每年业主、佃户,共纳水租为修费。 

六十甲圳,在厅治东门外。庄佃所置。其水由二十张犁溪引导至城东穿水关而入,转过北门城内,出北水关,灌溉仑仔庄等田。又从城北别分一支流至城西,出西水关,灌溉隙仔庄等田约六十甲,故名。年纳水租,付圳长为工资修费。后圳头崩坏,吴振利出费重凿,别分一路曰新圳。余水或引大溪,或引坑泉,耕者自为之。 

灵潭陂,在桃涧堡,距厅北五十里。乾隆十三年,霄里通事知母六招佃所置。其水灌溉五小庄、黄泥塘等田甲。相传昔旱,庄佃祷雨于此即应,故名。 

霄里大圳,在桃涧堡,距厅北六十余里。乾隆六年,业户薛奇龙同通事知母六集佃所置。其水由山脚泉水孔开导水源,灌溉番仔寮、三块厝、南兴庄、棋盘厝、八块厝、山脚庄共六庄田甲。水额十分匀摊,番佃六、汉佃四。内有陂塘大小四口。乾隆年间,因新兴庄田园广阔,水不敷额;佃户张子敏、游耀南等向通事别给马陵埔阴窝,开凿一圳引接之。 

永安陂(又名张厝圳),在海山堡,距厅北一百里。圳长三十里。乾隆三十一年,业户张必荣舍地、张沛世出资合置;相传为沛世陂。其水自二甲九福安陂同引摆接溪源流不敷,复移三块厝下傍摆接溪漈栏筑大陂,遇沟艋舺,灌溉海山庄及摆接堡之西盛、桕仔林、兴直堡之新庄头、二三重埔等田六百余甲。嘉庆二十三年七月大水陂坏,张丰顺改筑在三块厝顶,与大安陂上下相望。年纳水租,圳长三分得二、顾圳者得一为修费。 

福安陂,在海山堡,距厅北一百里。圳长八里许。业户张必荣、吴际盛合佃所置。冥水自二甲九分摆接溪源至树头陂引入。后因大水冲坏,业佃林■〈弓丙弓〉益等移置海山之麓中坑口,鸠资筑坝,宽三丈余、长一百六丈。后购陈金声田地添设陡门,外通连陂水,内分圳道三,各宽一丈余,长八里许;仍由二甲九溪源分流灌溉海山庄田三百余甲,上至石头溪、下至三角埔。 

隆恩陂,在海山堡,距厅北一百里。其水自二甲九分摆接溪源流至南靖厝筑陂引入,灌溉隆恩田三百五十余甲。 

万安陂圳(又名刘厝圳),在海山堡,距厅北一百里。圳长二十里许。乾隆二十六年,业户刘承缵鸠佃所置。其水自摆接堡古宁庄下凿引摆接溪流而入。至兴直堡新庄,以八分之一灌中港厝田;其余七分化为二百三十甲。至头重埔,又分六十二甲,付张必荣灌二重埔之田;余直灌至加里珍。通计灌溉二百六十余甲。年纳水租每甲六石,别抽二石给顾圳者为修费。 

七十二分埤,在海山堡,距厅北一百七十里。周围约四里许。原在陂角庄脚,潴水灌溉七十二分之田,故名。今变为田照埤,分各管内,有拨充学海书院膏伙(详见「院租」)。 

十八分埤,在海山堡十八分庄坑口,距厅北一百里。业户林启泰等围筑潴水,灌溉田亩。今浮坍成田,仍业户承管。各甲已换带别圳水租,亦引山泉自灌。 

大安陂圳,在摆接堡溪东,距厅北一百一十里。圳长三里余,一带旱溪,软陂植树。顾圳业户林成祖等鸠佃所置。其水自三叉河二甲九至鸱鸮山下透九芎林引入大陡门至软陂下分圳,宽二丈四尺,长十余里。灌溉大安寮至港仔嘴庄等田一千余甲。 

永丰陂圳,在摆接堡,距厅北一百二十里。圳长五里余。业户林成祖等鸠佃所置。 

其水凿石孔穿尖山,自暗坑口接引青潭大溪水流,至南势角枋寮庄,灌溉田一百九十余甲。 

暗坑圳,在安坑庄,距厅北一百三十里。长二里余,与永丰陂毗连。业户杜登选等鸠佃所置。其水自青潭大溪引入,灌溉安坑庄田六十余甲。 

南势角大陂,在摆接堡烘炉寨下,距厅北一百余里。三面绕山、一面砌石,筑岸潴水,灌溉田二十二分。 

瑠公圳(又名金合川圳),在拳山堡,距厅北一百二十里。业户郭锡鸠瑠佃所置。其水自大坪林筑陂凿石穿山,引过大木枧溪仔口,再引至挖仔内过小木枧,到公馆街后拳山麓内埔分为三条:其一由小木枧至林口庄及古亭仓顶等田,与雾里薛圳为界;其一由大湾庄至周厝仑等田,水尾归下陂头小港仔沟;其一由大加蜡东畔之六张犁、三张犁口过枧直至车罾、五分埔、中仑前后上搭搭攸等田,水尾归剑潭对面犁头标,入北港大溪。灌溉田一千二百余甲。 

大坪林圳,在拳山堡,距厅北一百四十里。庄民所置。其水引青潭溪,灌溉田四百六十五甲。 

内湖陂(又名雾里薛圳),在拳山堡,距厅北一百余里。庄民所置。其水由内湖沟仔口、鲤鱼山脚筑陂凿穿石门过枧尾街、后溪仔口、公馆街后通流,灌溉大加蜡西畔古亭仓、陂仔脚、三板桥、大湾庄、下陂头及艋舺街一带等田七百余甲,至双连陂为界。 

上陂头陂,在大加蜡堡,距厅北一百二十里。周围约六、七里。庄民所置。其水灌溉田一百余甲。 

下陂头陂,在大加蜡堡,距厅北一百余里。周围约五、六里。形湾而狭,灌溉田四十余甲。 

双连陂,在大加蜡堡,距厅北一百二十里;属九板桥下。两陂相连,灌溉田一百余甲。 

双溪圳,在芝兰堡,距厅北一百二十五里。雍正年间,业户郑维谦同佃所置。其水自大坪七星墩引入,灌溉芝兰一派各田甲。无水租。 

番仔井圳,在芝兰堡,距厅北一百四十里。乾隆年间,业户潘宗胜暨农民自置。其水发源于内山吼咈天泉,灌溉田一百余甲。无水租。 

七星墩圳,在芝兰堡,距厅北一百三十里。雍正年间,业户举人王锡祺暨农民自置。其水自七星墩西流至横溪及芝兰堡,灌溉田甲。无水租。 

水枧头圳,在芝兰堡,距厅北一百三十里。乾隆四十一年,番业户同谢开使所置。其水发源于山坑,灌溉各田甲。无水租。 

头渡溪坑,在大北埔,距厅南四十里。道光六年,同知李振青谕垦首林福昌、梁张徐、邱汤成等开屯。其水发源于内山,灌溉田六十二甲。 

隆恩陂、番仔陂二陂,在中港堡,距厅南二十余里。递年由佃公举陂长一人,专管其修费。隆恩陂则照大租匀派,每十石出谷七斗;番仔陂则照甲匀派,每甲出谷四斗:俱陂长按佃自收。余陂由农民相度水势,各自开凿。 

蛤仔市圳,在后垄堡,距厅北六十里。乾隆五十二年,众佃派丁冒险在河头拦筑大陂,分开水路。其水发源于合番坪,灌溉田六百零二甲。道光元年,众佃议设陂长专管。每甲年纳水租四斗。 

马龙陂,在后垄堡山仔顶南,距厅南三十五里。其水遇有灾异则红。 

猫里庄圳,在后垄堡,距厅南五十二里。乾隆三十四年,众佃按甲科派所置。其水发源于合番坪,在龟山头筑石壆以潴之。由林秀俊分开圳道,灌溉田四百四十八甲。每甲年纳陂长水租谷一斗为工资。 

嘉志阁圳,在后垄堡,距厅南五十二里。乾隆三十二年,众佃派丁栏筑。其水发源于合番坪,灌溉田一百四十甲。每甲年纳陂长水租谷一斗五升为工资。 

狮潭圳,在后垄堡,距厅南四十五里。佃人自置。其水由蛤仔市至合番坪狮潭合流,灌溉田三百余甲。每甲年纳陂长水租谷三斗为工资。 

西势庄圳,在苑里堡,距厅南八十里。灌溉田五十甲。每甲年纳水租谷五斗六升。 

苑里庄圳,在苑里堡,距厅南八十里。灌溉田七十五甲。每甲年纳水租四斗。 

古亭笨圳,在苑里堡,距厅南八十里。灌溉田六十甲。每甲年纳水租四斗。 

——以上苑里堡属凡三圳,其水均由内山打兰出口,流入大溪,至角口别分一支达苑里,分灌各田。 

大安溪圳,在大甲堡顶下,距厅南九十五里。灌溉田三百九十甲。每甲年纳水租五斗。 

火焰山脚圳,在大甲堡,距厅南九十五里。灌溉田七十二甲。每甲年纳水租一石。 

新庄陂圳,在大甲堡,距厅南九十五里。灌溉田七十二甲。每甲年纳水租一石。 

濑施陂圳,在大甲堡,距厅南九十五里。灌溉田一百六十四甲。每甲年纳水租三斗。 

九张犁庄圳,在大甲堡,距厅南九十五里。灌溉田四十四甲。每甲年纳水租五斗六升。 

日南庄圳,在大甲堡,距厅南九十五里。灌溉田七十五甲。每甲年纳水租七斗。 

七张犁庄圳,在大甲堡,距厅南九十五里。灌溉田七十甲。每甲年纳水租五斗六升。 

安宁庄圳,在大甲堡,距厅南九十五里。灌溉田一百零五甲。每甲年纳水租五斗六升。 

——以上大甲堡属凡八圳,其水均由内山打兰出口,归入大安溪经庄佃开凿,引灌各田。 

谨按:淡北外港有旱田、水田之别,旱田仍赖雨旸为丰歉;惟近港水田,实称沃壤。盖自内山水源错出,因势利导,通流引灌以时宣泄,故少旱涝。此陂圳之设,为利最溥。推之堑南,亦各因地制宜。凡曰陂(一作埤),在高处凿洼潴蓄雨水,宽狭无定,留以备旱:此旱田之利也。凡曰圳,在水源所出处屈曲引导,或十里、或二三十里,灌溉田甲、此水田之利也。有曰软陂,于陂之泄水处,以木闸栏水;遇洪流,则开闸疏之,因以软名。有曰枧者,直圳道塞、溪壑阻隔,水难径达或恐分而他流,乃制木架空递接以导之。亦有用竹者,用竹从笕;用木从枧。枧,通水器也(见「类篇」)。陂必有圳,圳不必有陂;二者相需,而圳之利为尤广。至若小陂,蓄水无多,如厅城龙王祠前及金厝口各潭、城外东势庄之莲花池、香山大庄各陂,南门外各小陂以及淡北之剑潭、八卦潭、屯山上及狮头岩边各泉、艋舺之龙山寺陂、下嵌陂、莲花池、土地后陂等处,俱未详载。或附见于「山川」「古迹」,以备参稽云。 

附中坜拟开水圳说 

中坜为堑北、淡南适中之区,地高亢而不旷,间有小陂而潴水甚少,半为旱田。前同知曹谨探得水源在大姑嵌后山之湳仔庄,蜿蜒约三十余里;引其流以达中坜,可灌溉数千甲。计议举行,苦于发源处生番出没,遂中止。比来开垦日廓,生番远匿,绝无滋扰患矣。惟大姑嵌之居民属漳者多,而中坜又多粤人;欲引漳人之水以溉粤人之田,非民所能自办也。所以弭衅端、拓盛土为百世无穷之利,应俟后之君子! 

 番社 

岸里旧社(距城一百二十里)、大甲德化社(距城一百里)、大甲东社(距城一百里)、日南社(距城九十里)、日北社(距城九十里)、双寮社(距城九十里)、房里社(距城八十五里)猫盂社(距城八十五里)、苑里社(距城八十二里)、吞霄社(距城七十五里)、后垄社(距城四十五里)、猫里社(距城四十五里)、嘉志阁社(距城五十里)、新港社(距城四十里)、中港社(距城三十里)、竹堑社(距城十里)、霄里社(距城七十里)、南嵌社(距城七十五里)、坑仔社(距城七十五里)、龟仑社(距城八十里)、武朥湾社(距城一百一十五里)、雷里社(距城一百一十五里)、搭搭攸社(距城一百三十里)、毛少翁社(距城一百三十里)、北投社(距城一百三十里)、金包里社(距城一百八十余里)、大鸡笼社(距城一百四十里)、鸡柔社(距城一百三十里)、外北投社(距城一百一十里)、八里坌社(距城一百余里)、峰仔峙社(距城一百四十里)、毛搭吝社(距城二百五十余里)、猴猴社(距城四百余里)、卓高屘社(距城二百余里)、奇毛宇老社(距城二百余里)、珍汝女简社(距城三百八十余里)、女老社(距城二百余里)、奇五律社(距城二百余里)、勿罕勿罕社(距城二百余里)、毛老甫渊社(距城三百余里)、哆凹尾社(距城二百余里)、歪仔歪社(距城二百余里)、东拂东拂社(距城三百余里)、奇立援社(距城三百余里)、抵羡福社(距城二百余里)、宾仔扣难社(距城三百五十余里)、猫姜渊社(距城二百五十余里)、丁仔难社(距城三百余里)、巴老郁社(距城二百余里)、八里沙喃社(距城三百余里)、哆朥美仔远社(距城二百五十余里)、屏仔猫力社(距城三百六十余里)、摆里社(距城二百三十余里)、新仔罗罕社(距城三百余里)、奇立丹社(距城三百五十余里)、毛社陈县社(距城二百八十余里)、抵马悦社(距城三百余里)、抵美简社(距城三百六十余里)、朥援丹社(距城四百余里)、奇班宇难社(距城三百余里)、四朥湾社(距城四百五十余里)、奇宇猫氏社(距城四百七十余里)、抵美抵美社(距城四百余里)、打那轩社(距城三百余里)、踏踏社(距城四百余里)、匏渡湾社(距城五百余里)、新仔罕社(距城四百余里)、奇觅省社(距城五百五十余里)、搭笼奇社(距城五百五十余里)、三貂社(距城四百余里)。 

以上淡属番社七十,乾隆二十九年新修「府志」所列也。 

「番社纪录」云:淡水共三十六社。又云:猴猴、歪仔歪社等二十二社,今在噶玛兰界内;当日并未归化,「府志」载在淡水番社中。恐生熟番揉杂,似此者尚多,非亲历不能核实。按称社者,番居也;称堡者,民居也。历年番社半归汉业,闲多杂处;且丛山窵远,生熟各番界在疑似,译名互异,为社亦多。今就同治九年屯丁册,查南北熟番凡四屯,均由屯外委选充,随时会同鹿港厅操演。各丁额照列如左: 

淡北武朥湾社屯管下大小一十九社,屯丁三百名:武朥湾社屯丁三十二名,摆接社屯丁一十三名,雷朗社屯丁二十二名,龟仑社屯丁二十三名,南嵌社屯丁一十四名,坑仔社屯丁一十六名,圭泵社屯丁一十五名,搭搭攸社屯丁一十六名,里族社屯丁二十名,锡口社屯丁一十四名,峰仔峙社屯丁一十二名,毛少翁社屯丁四名,北投社屯丁二十二名,八里坌社屯丁五名,小鸡笼社屯丁六名,圭北屯社屯丁一十一名,金包里社屯丁二十二名,大鸡笼社屯丁一十二名,三貂社屯丁二十一名。 

淡北麻薯社屯管下大小一十二社,屯丁四百名:岸东社屯丁三十一名,岸南社屯丁三十二名,岸西社屯丁五十五名,崎仔脚社屯丁二十名,西势尾社屯丁二十三名,麻里兰社屯丁一十三名,葫芦墩社屯丁二十一名,翁仔社屯丁二十三名,麻薯旧社屯丁三十八名,朴仔篱社屯丁二十一名,旧岸西社屯丁一十一名,旧社岸里内城社屯丁一百一十二名。 

淡南日北社屯管下大小五社,屯丁三百名:大甲东社屯丁七十二名,大甲西社屯丁四十名,双寮社屯丁四十四名,日南社屯丁七十四名,日北社屯丁七十名。 

淡南竹堑社屯管下大小一十一社,屯丁四百名:竹堑社屯丁九十四名,新港社屯丁五十一名,霄里社屯丁二十名,后垄社屯丁三十九名,猫阁社屯丁三十名,中港社屯丁三十三名,吞霄社屯丁二十五名,猫盂社屯丁八名,苑里社屯丁十二名,房里社屯丁四十四名,双寮社屯丁四十二名。 

以上计共大小四十七社,屯丁一千四百名。 

续查大姑嵌南雅内山生番三十二社,附录于此:曰竹头角(即得樵谷社;番酋十八名),曰咬狗诣(即觉雅雅。又名角也嶷社;番酋十二名),曰南雅社,曰猫里翁社,曰木瓜原社,曰大道难社,曰逃懒懒社,曰猫里北社,曰淋漓雨社,曰九美懒社,曰锦篮篚社,曰卓皆银社,曰排衙散社,曰加朥摆社,曰杂无老社,曰卓高山社,曰石衢额社,曰鸡飞内、外社(外社番酋二名),曰合吻上、下社(番酋七名),曰苏老(即苏那社;番酋三名),曰麻胶社,曰加劳社,曰无贼社,曰骡怡社,曰婆老社,曰仪母社,曰干药社,曰密裴社,曰文甲社。 

淡属界外生番社名开列: 

鸡笼三貂界外:竿真林社、吧噜吻社、阿里纹社、旗钮吝社、连鸡督社。 

艋舺暗坑界外:大悦仔社、小悦仔八仙社、青坑假已社、日本阿里山社。 

三角涌界外:猴吼里自社、横溪油麻社、大霸社、■〈口思〉啰阿班社。 

以上各社通噶玛兰远近不一,亦有已薙发穿衣者。 

大姑嵌三层埔界外(离二十五里):猫里蛙社、阿里吻社、竹头角有娴打滚社、加厘本社(与前略有同异,字音为之也)。 

三坑外大坪界外(离二十五里):油啰社、妈陵妈嗄社、秀翁已称社、连笏仔社。 

铜锣圈湳湖界外(离二十五里):哆啰敏社、茄假牙社、阿里翁社、吧拉荖社。 

金广福大隘界外(离二十里):球琉社、喉仔社、茄荖哩社、荖哩社、摆当茄冬社。 

咸菜瓮界外(离二十五里):金鸡翁社、山姐仔社、猫■〈口尔〉■〈口仑〉社、打啰山社。 

三湾屯营界外(离二十里即鸡蛮社):鸡蛮社、水晶那眉社、盐朥拐仔社、吟■〈口尔〉打荖社、抵噜那■〈口尔〉社。 

南港仔界外(离二十里):桶盘社。 

铜锣湾界外(约离三十余里):百二分一带生番社。 

樟树林三叉河界外(约离三十里):一十六分一带生番社。 

大甲后山界外;哆啰嘓社、朥施坪社(约离大甲五十里)。 

以上各社,皆刺面不穿衣服。女束发,男披发,以刀铳打鹿为生;亦有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