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释氏

宫梦仁Ctrl+D 收藏本站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二

人部

释氏

一相一味

二土

二宗

二谛

二智

二门

二障

涅槃三门

三寳

三宗

三身

三心

三明

三觉

三观

三檀

三

三慧

三藏

三学

三乗法门

三乗

三车

三元门

三解脱

三解脱门

三句法门

三要法

三法要

三因

三缘

三空室

三有

三界

二十八天

三际

三世舍

三舍

三障

三漏

三苦

三业

三灾

三旛

三轮

三衣

三印

四界

四轮

四轮

四大

四纒

四希有

四难

四果

四果

四义喻海

四敎

四法

四满

四禅

四德

四愿

四智

四智

四谛

四正勤

四神足

四神定

四静虑

四如意足

四念处住

四信业

四自在法

四无碍

四无畏

四欢喜法

四心

四无量心

四威仪

四解脱

四摄法

四缘

四流

四疑

四缚

四障

四相

四惑

四微

四种相劫

四生

四土

四田

四恩

五敎

五觉

五禅

五衍

五位

五根

五力

五隂

五蕴

五分法身

五香

五乗法身

五眼

五戒

五盖

五住

五住

五相

五障

五利使

五钝使

五浊

六通

六波罗蜜

六度

六妙门

六欲

六贼

六根

六尘

六识

六入

六如

六大

六震动

六法平等智力

七满

七菩提分

七无上

七最胜

七浄华

七圣财

七情

七漏

八还

八敎

八闗

八识

八垢

八自在

八正道

八胜处

八解脱

八风

九定

九带

九根

九结

十身

十种喻身

十地十天

三千大千世界

十世界

十法界

十定

十忍

十通

十行

十信

十住

十囘向

十力

十神力

十度

十智

十蔵

十持

十化

十禅

十普门

十无碍

十谈

十缚

十习

十二因缘

十二

十六妙观

十八不共法

二十一空

三十七品

四大部经

隋佛经三部

三录

三敎优劣

四佛

四方佛

佛三刼

七佛

二十八祖

六祖

三弟子

十大弟子

罗汉十八尊者

三门

狮象二好

八部龙神

佛六姓

佛十号

降生四瑞

四佛身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佛有十恼

佛应四处

五时説法

天雨四花

阎浮提中二像

龙象二比

三兽渡河

变相五牛

四姓出家

四圣僧

四部众

七众

比丘四义

逹摩六宗

六祖二派

南岳二派

青源三派

五宗

五敎

莲社十八贤

三支

东阳二干

三生

六时经行

五种梵音

出世五食

苾蒭五徳

五精舍

雁堂五层

五香水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二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释氏

一相一味【法华经如来説法】

一相即眞如相 一味即一乗理

二土【观疏】

秽土释迦所主【娑婆杂恶荆棘瓦砾不净充满】净土弥陀所主【安养清净池流行树次于泥洹皆正定聚】

二宗

智光禀龙树大士依般若中观等经论立法性宗【空】戒贤禀弥勒无着依深宻瑜伽等经论立法相宗【有】

二谛【明集昭明太子问答】

一真谛 二俗谛【亦曰世谛】

二智【维摩】

权智 实智

二门【示苦乐二土开折摄二门】

苦以折伏【折则激其顽迷令厌五欲轮回而欲出离】乐以摄受【摄则惕其懈怠俾忻净土庄严而乐往生】

二障【圆觉经】

一事障【于世间事处生着】二理障【于眞空义处生着】

涅槃三门

空门 无相门 无作门

三寳【依之修行则出三界世间珍重无与为伍故名为寳】

佛寳【功成妙智道证圆觉】法寳【理幽微正教精诚】僧寳【禁戒守真威仪出俗】 梵语佛佗达摩僧伽即三寳【浮屠即佛佗之转音唐人牵呼僧与塔为浮屠者误】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为三归

三宗

眼宗 身宗 心宗

三身【圆觉经六祖云若悟三身即名四智】

觉性法身 觉相报身 觉用化身 寳王云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 又毘卢遮那清净法身卢舍那圆满报身释迦牟尼千百亿化身

三心

大智心 大悲心 大愿心

三明【大经能除三愚故谓之明】

一天眼智明【现在】二防命明【过去】三漏尽智明【未来】

三觉【释典】

一自觉【谓觉悟真性了惑虚妄】二觉他【谓运无缘慈处有情界】三觉行圆满【谓穷源彻防行满果圆】

三观【法华经】

空观【破见思惑证一切智成般若徳】假观【破尘沙惑证道种智成解脱徳】中观【破无明惑证一切防智成法徳身】 圆觉经奢摩佗以寂净为相即空观三摩提以幻化为相即假观禅那以离前二相即中观 闻思修亦为三观

三檀【疏钞】

资生檀【布施】无畏檀【持戒忍辱】法檀【精进禅定智慧也】

三【法华经】

着如来衣修寂灭忍【忍辱】坐如来座修中空【法空】入如来室是无缘慈【慈悲】

三慧【亦曰三观】

闻而不聴无受润因 听而不思无深防趣 思而不修终无证理

三藏

修多罗藏【理也经也】阿毗昙藏【法也论也】毗尼藏【戒也律也】 经律论咒为四法寳

三学

律【被于身为律】法【説于口为法】禅【行于心为禅】

三乗法门【三车之教】

大乗【菩萨如大车能普度一切众生】中乗【圆觉之人半为人半为已如车之中】小乗【阿罗汉独了不度人如小车惟自载而已】 一日小乗大乗最上乗

三乗【法华经】

一声闻乗【罗汉悟四谛而得道】二缘觉乗【辟支悟十二因缘而得道】三菩萨乗【行六度而得道】

三车【同上】

羊车喻声闻乗 鹿车喻缘觉乗【一曰辟支佛乗】牛车喻菩萨乗【一曰大乗】 大白牛车即一佛乗也

三元门【古禅师云此是佛祖正见学人若不达此三元别有悟懈皆是邪见】

体中元【函盖乾坤句】句中元【随波逐流句】元中元【截断众流句】

三解脱【法数】

性浄解脱 实慧解脱 方便浄解脱

三解脱门

定解脱门 无相解脱门 无愿解脱门

三句法门【杜鸿渐问无住禅师无忆无念无妄三句法门是一是三师曰非一非三】

无忆为戒 无念为定 无妄为慧

三要法

防非止恶曰戒 六根渉境心不随缘曰定 心境俱空照览无碍曰慧

三法要【金陵语録】

戒生定 定生慧 慧生八万四千法门

三因

正因 了因 缘因

三縁【语録皆令解脱】

一了自巳轮回 二为绍隆三寳 三为六道四生

三空室【法堂赞住心三空室是名三归处】

人空 法亦空 二空亦复空

三有

欲有 色有 无色有

三界【楞伽云共二十八天】

欲界 色界 无色界

二十八天

四大王天【四王持国増长广目多闻】忉利天 夜摩天 兜率天化乐天 他化自在天【欲界六天欲界无禅】梵众天 梵辅

天 大梵天【初禅三】少光天 无量光天 光音天【二禅三】少净天 无量净天 遍净天【三禅三】无云天 福生天 广果天 无想天 无烦天 无热天 善见天 善现色天 究意天【四禅九色界十八天独行无天未尽形累】空无边处天 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天 非非想处天【无色界四天身心戒尽定性见前】

三际【波斯匿王言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亦名三世即过去未来现在也】

无前际 无后际 无中际

三世舍

过去舍【过去心不可得】见在舍【现在心不可得】未来舍【未来心不可得】

三舍

大舍【内外身心一时俱舍】中舍【行道布徳无所希望】下舍【修行众善有所希望】

三障

恶道离业障而入人天 人天离事障而入二乗二乗离理障而入菩萨

三漏

欲界诸爱名欲漏 上二界爱名有漏 三界无明名无明漏

三苦

一苦苦【若根若境乖违逼迫】二壊苦【因乐变异生诸忧恼】三行苦【念念迁谢之相】

三业【楞伽经即十恶】

身三【杀盗淫也】口四【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也】意三【贪嗔痴也】 身三口四亦为七支业意三亦爲三业

三灾【俱舍劫章】

饥馑 疾疫 刀兵【小三灾】火 水 风【大三灾】

三旛【消一无于三旛言三旛虽行会为一同归于无也】

色 空 观

三轮【金刚经三轮体空谓三者皆不可得言无住相布施也】

施者 受者 及所施物

三衣

僧伽黎【即大衣】郁多罗僧【即七衣】安陁防【即五衣】

三印

印空 印水 印泥

四界【按佛经无阳界称三界】

天界 地界 水界 阳界

四轮【此四轮者天地之所以成也】

风轮 水轮 金轮 地轮

四轮【戒论欲摧八难当习四轮】

生中国轮【摧三途北洲长夀夭难】修正愿轮【摧世智辨聪难】植善轮【摧盲聋瘖痖难】近善人轮【摧佛前佛后难】

四大【空品四大本空五蕴非有】

地 水 火 风 古佛偈假借四大为身骨肉为地涕唾精液为水暖气为火骨节运转为风

四纒【楞严经佛告阿难则汝身中繇此四纒分汝堪圆妙觉明心为视为聴为觉为察】

坚相为地 润湿为水 暖触为火 动摇为风

四希有【涅槃经】

时希有旷劫难值 处希有三千唯一 徳希有福慧超胜 事希有神通方便

四难

诸佛难値 人身难得 好时难逢 大善难修

四果

预流果【须陀洹也】一来果【斯陀含也】不来果【阿那含也】无生果【阿罗汉也】

四果【婆娑云大乗四果】

初地生如来家是初果 天地得授记是二果 十地得授记是三果 佛地证无学是四果

四义喻海【长水云】

永絶百非如海甚深 包含万有如海广大 无徳不备如海珍寳 无法不现如海现影

四教

藏者【文能含理理能含文】通者【通前藏教通后别圆】别者【别前藏通别后圆教】圆者【圆名圆妙圆顿圆足】

四法【法华经】

一为诸佛防念 二植众徳本 三入正定聚 四发救一切众生之心

四满【占察论四满成佛】

信满 解满 行满 证满

四禅

初禅性无忧故 二禅心无苦故 三禅极悦随故四禅苦乐二忘不受轮回生灭性故 又初禅【有寻】

【有伺】二禅【无寻惟伺】三禅【无寻无伺】四禅【舍念法事】

四徳【序早净六根速成四徳】

常【不迁不变】乐【不受二边】我【得大自在】净【三惑清净】

四愿【释典】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智【楞严经若悟三身即名四智】

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四智【智论】

道慧智【见道实性实性中得开佛智见】道种智【知十法界诸道种别解惑之相一一皆示佛知见】一切智【知一切法一相寂灭即悟佛知见】一切种智【知一切法一相寂灭种种行见即入佛知见】

四谛【永嘉云此小乗所修四谛法也】

知苦常懐厌离【苦谓生老等】断集恒畏其生【集谓聚集等】证灭独契无为【灭谓壊灭】修道唯论自度【道谓修行】

四正勤

精进根【灵苖滋】精进觉【心心警策】精进力【毫厘不屈】正精进【不堕邪习】婆娑云断已生恶法如除毒蛇断未生恶法如防

流水増已生善如漑甘果栽未生善如钻木出火

四神足【婆娑云】

集定断行具神足 心定断行具神足 精进定断行具神足 我定断行具神足

四神定【同上】

定根【深自幽逺】定觉【寂而常照】定力【魔不能动】正定【入佛三昧】

四静虑【同上】

初离生喜乐 二定生喜乐 三离喜妙乐 四舍念清净

四如意足【同上】

一欲【布向慕乐欲为主】二念【一心正住精进为主】三进【精进无间心为主】四慧【心不驰散思惟为主】

四念处住【阿难问依阿修罗道】

一观身不浄【自他身一切色法皆不浄】二观受是苦【三受若违若顺皆是苦】三观心无常【心主不住本性流动念念无常】四观法无我【善恶无记计我能行求不可得】

四信业【起信论】

一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二信佛【有无量功徳常念恭敬愿求一切智故】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诸波罗故】四信僧【能修行自利利它乐亲近求学故】

四自在法【自在王经】

一戒 二神通 三智 四慧

四无碍

一义无碍智【知诸法性义了了通达】二法无碍智【诸法名字分别无滞】三词无碍智【辨説无碍令各得解】四乐説无碍智【十二部经随根性为説】

四无畏【智论于大众中广説自它智断既决定无所失则无恐惧之相】

一一切无畏 二漏尽无畏 三説障道无畏四説苦尽无畏

四欢喜法

一俭素欢喜【能引少欲乐】二积学梵行欢喜【能引逺离乐】三无悔欢喜【引三摩地乐】四乐断乐修欢喜【防引三菩提乐】

四心【菩萨四心】

广大心 胜心 常心 不颠倒心

四无量心

大慈【授与饶益】大悲【除去哀损】大喜【庆慰】大舍【亲】

四威仪

行 住 坐 卧

四解脱【净名释注】

出家离土欲 行禅离愦乱 智慧离妄想 涅槃离生灭

四摄法【法华】

一布施【乐财者以财施乐法者以法施】二爱语【以软语随顺安慰一切众生】三利行【随起身口意行令各霑利益】四同事【和光同事令其各得沾益】

四縁

因縁【诸法和合】次第縁【心心数法】所缘縁【法无所依】増上縁【法无可得】

四流【头陀寺碑彼岸者引之于有则髙谢四流推之于无则俯六度】

欲流 有流 无明流 见流

四疑【楞严经阿难所起四疑即是对破八还之惑】

物我疑即对明暗还【照物则明执我则暗】广狭疑即对通塞还【广容则通狭局则塞】是非疑即对缘空还【是则成缘非即皆空】断常疑即对尘霁还【常缘为尘自然为霁】

四缚【唯识论不出三界不得解脱故名亦曰四结】

一贪 二嗔 三戒取 四见取 去贪嗔加欲取我语取为四取

四障【圆觉经】

惑障 业障 报障 见障

四相【同上以自他憎爱解】

我相【我是自在之名】人相【人为主宰之目】众生相【众生取续前羲】夀者相【夀者取接后名】 唯识论生相谓本无今有住相谓生位暂停异相谓住别前后灭相谓暂有还无

四惑【同上亦名四烦恼】

我痴 我见 我慢 我爱

四微【释典】

色 香 味 触 合四大为八法亦名八有色

四种相劫【释典十方三世所有一切世界成而即住住而续壊壊而复空空而有成连环无端都将成住壊空八十辘轳结算一十三万四千四百万年为始结之极数所谓一大劫也】

成 住 壊 空

四生【瑜珈经】

舍藏而出曰胎生【人兽之】依殻而延曰卵生【禽鸟之】假润而生曰湿生【鱼蛙之】无而忽有曰化生【蚕蝉之】

四土【天台浄名佛説世间随见有四种国土不同】

世间所见瓦砾荆谓之凡圣同居土 罗汉见为七寳琳琅谓之方便有余土 菩萨见为浄妙五尘谓之实报荘严土 诸佛见为法身秘藏谓之常寂光土

四田【见法论】

供父母曰恩田 供三寳曰敬田 供贫病曰悲田总名曰福田

四恩

国王 诸佛 父师 施主

五教【浄因继成云】

如愚法小乗教【乃有义】如大乗始敎【乃空义】如大乗终敎【乃不有不空义】大乗顿敎【乃即有即空义】一乗圆敎【乃不有而有不空而空义】

五觉

众生觉 声闻觉 二乗觉 菩萨觉 佛觉

五禅【灯录禅有浅深阶级】

外道禅【欣上厌下而修】凡夫禅【正信因果亦欣厌而修】小乗禅【悟我空偏眞之理而修】大乗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眞理而修】最上乗禅【悟息本来清浄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依此而修亦名如来清浄禅宗宻禅】

五衍【栁子头陀寺碑注即五乗也】

一人 二天 三声闻 四辟支佛 五菩萨

五位

下贤 中贤 上贤 圣 菩萨

五根【能生圣道故名为根】

信根【能入法海】念根【住持不忘】精进根【念兹在兹】定根【湛寂灵通】慧根【明辨实谛】

五力【即五根増长具有大力故名为力】

信力【一念万年】念力【全清絶照】精进力【尘劫无怠】定力【须弥髙固】慧力【摧邪显正】

五隂【佛书即五蕴】

色隂【厯歴分明】受隂【须絶在心】想隂【心缘此理】行隂【行因此理】识隂【污秽眞性】

五蕴【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者皆能盖覆眞性封蔀妙明故谓之蕴又名五众】色【众生所执根身器界质碍形量之物】受【现前领纳违顺二境能生苦乐者】想【缘虑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境者】行【念念迁流】识【明了分别】

五分法身

戒【超色隂】定【超受隂】慧【超想隂】解脱【超行隂】知见【超识隂】

五香【璎珞云五分法香】

戒香摄身 定香摄意 慧香摄乱 解脱香摄倒见 知见香摄无明

五乗法身

实相法身 功徳法身 法性法身 应化法身虚空法身

五眼【涅槃经颂】

天眼通非碍 肉眼碍非通 法眼惟观俗 慧眼了知空 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 法华经五耳五鼻五舌五身

五戒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并不食肉不贪嗔不邪见不毁谤不欺诳为十戒

五盖【天台赋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防】

贪欲 嗔恚 睡眠 调戏 疑悔

五住

见为一住【各见一切处住也】思惑分三【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无色爱住地】尘沙无明合为一住 又上二句爲四住

五住

资粮住 功行住 通达住 修习住 究竟住

五相【首楞云】

五隂【五蕴】六入【六根】十二处【根尘】十八界【加六识】七大【四大加空觉识】

五障【法华】

欺为信障 怠为进障 嗔为念障 恨为定障怨爲慧障

五利使【亦名五见】

一身见【谓起我身之见】二边见【谓起边傍之见】三戒取【谓起着我能持之见】四见取【谓起自负所见之见】五邪见【谓起邪外不正之见】

五钝使【较五利稍爲重滞故名钝使】

贪 嗔 痴 慢 疑 合五利使爲十烦恼

五浊【弥陀经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即释迦所主大千世界也】

劫浊 见浊 烦恼浊 众生浊 命浊

六通【经云六通者三乗之功徳也】

一天眼通【见逺方色】二天耳通【闻障外声】三身如意通【飞行显即神境通】四他心通【水镜万虑】五命通【神知已往】六漏尽通【慧解累世】

六波罗【梵语波罗华言到彼岸五者为舟般若爲导导则絶有相之流升无相之彼岸也】檀波罗【布施 如防】尸罗【持戒 如舵】羼提【忍辱 如蓬簟】毘利【精进 如篙棹】禅定【静虑 如碇石】般若【智慧如】

六度【即六波罗蜜 止观云六度对治六蔽】

布施【治悭贪】持戒【治破戒】忍辱【治嗔恚】精进【治懈怠】静虑【治散乱】智慧【治愚痴】 涅槃经布施以广仁义持戒以守信忍辱以爲谦精进以思敬禅定以守静智慧以通理加方便智度愿度力度爲十度

六妙门【释敎】

一数息【摄心在息从一至十】二随息【细心随息知出知入】三止【息心浄虑】四观【分别推析】五还【转心返照】六净【心无所依妄波不起】

六欲【浄名经】

一色 二形貌 三威仪恣态 四言语音声 五细滑 六人相【男女形相】

六贼

眼【喜怒相亲】耳【聼审相续】鼻【爱憎香臭】舌【尝味甘苦】身【贪嫌涩滑】意【常审思量】

六根【浄名经亦名六触六情又名六想六爱】

眼所见处 耳所闻处 鼻所香处 舌所味处身所触处 意所思处

六尘【以其污人之浄心故曰尘】

色【形显质碍】声【反闻成迷】香【薫莸自知】味【酸醎迁怒】触【泠暖劳苦】法【万般纷纭】

六识

眼识【黄不眞】耳识【苦乐音异】鼻识【观气旋光】舌识【辨説邪正】身识【随机见仪】意识【缘虑循空】 合根尘识为十八界

六入【空品以互相渉入为义又名六受】

眼入色 耳入声 鼻入香 舌入味 身入触意入法

六如【金刚经亦曰六观】

梦【从虚妄见】幻【从颠倒起】泡【不可乆立】影【从业缘现】露【见睍则睎】电【速灭不住】

六大【行法云亦名六界】

地大【坚凝窒碍】水大【润下滋爱】火大【炎上生嗔】风大【鼓籥燥动】空大【不见边表】识大【方法本原】 楞严经地水火风加空觉识为七大

六震动【佛説法时普佛世界六种震动震即是声动即是形】

摇飏不安曰动 自下升髙曰起 忽然腾举曰踊有声曰震 雄雄抑曰吼 呼嗑发响曰

六法平等智力

一如响平等智力 二如镜像平等智力 三如幻平等智力 四清浄平等智力 五世法平等智力六集因缘平等智力

七满【佛身七处满】

头 两手 两肩 两足

七菩提分【即七觉支觉即菩提支即分谓分分随宜而用也】

一择法【观诸法时善能觉了拣别眞伪故】二精进【修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故】三喜【心得法喜时善能觉了不随顚倒之法而生喜故】四除【除诸见烦恼时善能觉了断絶虚伪不损眞正善根故】五舍【舍所见念着境时善能觉了取舍虚伪永不追忆故】六定【发诸禅定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见爱故】七念【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若心沈没当念用择喜进三支察而起之若心得动当念用除舍定三支摄而伏之念念调和使中适故】

七无上

身无上 道无上 正见无上 智无上 神力无上 断障无上 住无上

七最胜【瑜珈】

安住最胜 依止最胜 竟乐最胜 事业最胜巧便最胜 囘向最胜 清净最胜

七净华【净名经】

一戒净【身口意始终净】二心浄【三乗制烦恼断结漏尽】三见净【见法眞住不起妄想】四度疑【见染断疑】五分别道【是道宜行非道宜舍】六断知见【所行所断通达分明】七涅槃

七圣财

信 精进 戒 惭愧 闻舍 忍辱 定慧

七情

喜 怨 忧 惧 爱 憎 欲

七漏

一见自性 二诸根相应 三忘所依 四恶所引五亲近所发 六爱所杂 七念所知障

八还【楞严经】

明还日轮 暗还黒月 通还戸牖 壅还墙宇缘还分别 顽虚还空 蔚还尘 清明还霁

八教

顿教【不从渐来直説于人】渐敎【中间三昧次第调停】秘宻敎【同听异闻互不相知】不定敎【闻小证大闻大证小】藏敎【经律论三各含文理】通敎【三乗共行钝同三藏利通别圆】别敎【独菩萨法次第修证】圆敎【八法满足一切圆融但化最上利根之人】

八关【婆娑云斋以不过中食为体以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又名八支斋法故言八不言九也】不杀 不盗 不婬 不妄语 不饮 不坐髙广牀 不着花鬘璎珞香油涂身薫衣 不自歌舞徃听 不过中食

八识【楞伽经】

眼 耳 鼻 舌 身为五识 意为六识 送爲七识 舍藏爲八识

八垢【即八妄想】

念烦恼 不念烦恼 念不念烦恼 我烦恼 我所烦恼 自性烦恼 差别烦恼 摄受烦恼

八自在

眞常 真乐 眞我 眞浄 眞无常 眞无乐眞无我 眞无浄

八正道【亦曰八正门又名八筏】

正见 正思维 正语 正业 正精进 正定正念 正命 八圣道无正精进而有正方便

八胜处

追相超胜 色界超胜 内外超胜 眞空超胜妙识超胜 空无超胜 非想超胜 想定超胜

八解脱【法华经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

观内有色外亦观色解脱 观内无色外亦观色解脱【背弃色爱心初禅二禅】内外诸色解脱【背弃不浄心三禅】空无边处解脱【弃下地法】识无边处解脱 无所有处解脱 非非想处解脱【三者非弃下地法四禅四空】灭受想处解脱【背弃一切有缘心位过三界】

八风

利【得可意事】衰【失可意事】毁【不现前诽谤】誉【不现前赞美】称【现前赞美】讥【现前诽谤】苦【徧身心】乐【适悦身】

九定

初禅 二禅 三禅 四禅 空无边处 识无边处 无所有处 非非想处 灭受想处

九带【浮山远録公编禅家为九带集】

一佛正法眼藏带 二佛法藏带 三理贯带 四事贯带 五理事从横带 六屈曲垂带 七妙叶兼带 八金针双销带 九平懐常实带

九根

信根 精进根 念根 定根 慧根 乐根 舍根 意根

九结【释典】

爱 恚 慢 无明 见 取 疑 嫉 悭

十身

自身 众生身 国王身 业报身 声闻身 圆

一觉身 菩萨身 智身 法身 虚空身

十种喻身【浄名经】

聚沬【喻不可撮摩】泡【喻不得乆立】炎【喻从浊爱】芭蕉【喻中无有坚】幻【喻从顚倒起】梦【喻为虚妄见】影【喻从业缘现】响【喻属诸因缘】浮云【喻须臾变灭】电【喻念了不住】

十地十天【大藏一览集】

一欢喜地【证圣位故】名忉利天 二离垢地【身心清浄】名夜摩天 三发光地【智已生明】名兜率陀天 四焰慧地【妙解廓然】名化乐天 五现前地【通达眞俗】名大梵天 六难胜地【功行超越】名他化自在天 七逺行地【随方应化】名光音天八不动地【忍智自如】名遍净天 九善慧地【通力自在】名广果天 十法云地【大智圆明】名自在天

三千大千世界【以其三次言千故曰三千大千】

小千 中千 大千

十世界

银色世界 妙色世界 莲花色世界 薝葡色世界 优鉢罗花色世界 金色世界 寳色世界金刚色世界 颇黎色世界 平等色世界

十法界

慈心 悲心 息心 浄心 善心【五乐以善心为根本】贪心嗔心 痴心 悭心 杀心【五苦以杀心为根本】

十定【华严经】

普光明三昧【身土重重相入周遍广大无尽限故】妙光明三昧【明自佗境界身心无碍】次第徧往佛土神通三昧【以如幻智应物动寂依根本智恒无往来复此延住】清浄心行三昧【过阿僧只世界诸佛所花香供养勤求妙法】知过去荘严藏三昧【知过去诸佛出现刦利度生夀命次第】智光明藏三昧【未来刦中诸佛已未设法皆悉能知】了知一切世界佛荘严三昧【能徧入十方世界见一切佛敎化荘严】一切众生差别身三昧【人身入夜乂身出乃至刹那入三世起等】法界自在三昧【自身毛孔入此三昧而作佛事得法界自在】无碍轮三昧【住无碍三业佛土成众生智转浄法轮绍诸佛种】

十忍【同上】

戒忍 定忍 慧忍 解脱忍 解脱知见忍 空忍 无相忍 无愿忍 无常忍 无生忍

十通【同上】

他心通 天眼通 命通 未来通 天耳通无作通 言音通 色身通 真俗通 灭尽通

十行

欢喜【始入法界不为邪动】饶益【常化众生使得法利】无违逆【常修善法谦下恭敬】无屈挠【行大精进令一切至究竟涅槃】无痴乱【不为无明之所失乱】善现生生【常在佛国中生】无着于我【我所一切皆空】难得成就【难得善根】善法【説法授人成佛则】真实【二谛非如亦无非非相】

十信

信心【信常住理】念心【忆念无忘】精进【真精进】慧心【心精智慧】定心【周徧湛寂】不退【定光无退】回向【囘向佛地】防法【保持不失】戒心【安住无失】愿心【十方随愿】

十住

发心【于诸劫中行十信心不作邪见广求智慧】治地【常随空心行诸法门】修行【长养众善】生贵【身在佛家种性清浄】具足方便【多习无量善根】正心【成就第六般若法门】不退【入于无生毕竞空界】童眞【不生邪倒破菩提心】法王子【从佛王教而生于解当绍佛位】灌顶【观空无相得无生心法水灌顶】

十囘向

一救防众生离众生相【以无相心常行六道而入果报不受而受】二不壊【观一切法有受有用念念不住】三等一切诸佛【三世佛法一切时行】四至一切处【以大愿力入一切佛土供一切佛】五无尽功徳藏【以常住法授与前人】六入一切平等善根【行无漏善善而不二】七等随顺一切众生【观善恶无二一相】八眞如相【心得自在等三世佛常照有无】九无防无着解脱【以般若照三世诸法是一合相】十八法界无尽【觉一切法中道无相】

十力【法华经】

一是处非处【知一切因缘果报定相从如是因缘生如是果报不生果报悉知之】二业智【知一切众生过现未来诸业诸受】三定【知一世诸禅三昧】四根【知它众生诸根上下】五欲【知它众生种种欲乐】六性【知世间种种性】七至处【知一切道至处相】八命【知一世乃至百十世姓名苦乐夀命长短等】九天眼【见众生生时死时苦道恶道等】十漏尽【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后有】

十神力【同上】

出广长舌 通力放光 摄舌放光 俱共弹指六种震动 普见大防 空中唱声 发言归命遥散寳物 世界无碍

十度【华严经后四度助前六度】

施 戒 忍 进 定 慧 方便 愿 力 智

十智【同上】

无碍智 无着智 无断智 无痴智 无异智无失智 无量智 无胜智 无解智 无夺智又曰三世智佛法智法界无智智法界无边智充满一切世间智普照一切世间智住持一切世间智知一切众生智知一切法智知无边诸佛智

十藏【同上】

信藏 戒藏 惭藏 愧藏 闻藏 施藏 慧藏念藏 持藏 辩藏

十持【同上】

佛持 法持 僧持 业持 烦恼持 愿持 供养持 行持 劫持 智持

十化【同上】

成等正觉 成熟有缘 授菩提记 随众生心随众生解 住于大舍 入诸聚落 摄诸浄信调恶众生 现诸神通

十禅【妙元云出家清浄禅】

近善知识清浄禅 阿兰若处禅 离戏论愦閙禅身心柔软禅 智慧寂静禅 一切音声禅 七

觉八道禅 离味着烦恼禅 通明清浄禅 内智方便游戏神通禅

十普门【法华经】

一慈悲普 二誓普 三修行普 四断惑普五入法门普 六神通普 七方便普 八説法普九成就众生普 十供养诸佛普

十无碍【浄土指归】

心境一如【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修性不二【全性成修全修成性】因果理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眞俗双泯【空则心佛叵得假故心佛宛然】依正互融【依正荘严惟心发现】胜劣同体【应机大小法体不动】一多相见【见一佛即见十方佛】广狭自在【尘同法界刹不离尘】古今无间【观彼乆远犹若今日】寂用无碍【不起灭定现诸威仪】

十谈

一乗妙道 不二法门 法华三昧 楞严四珠五眼分明 六通自在 契七觉支 八解脱九习浸消 十相具足

十缚【垂裕论】

忿恚曰嗔 覆自罪曰覆 意识昏迷曰睡 五情暗防曰眠 嬉游曰戏 三业躁动曰掉 屏处起罪不自羞曰无惭 露处起罪不羞佗曰无媿财法不能施曰悭 佗荣心爇恼曰嫉

十习

淫 贪 慢 嗔 痴 诳 怨 见 枉 讼

十二因缘【释典此名顺观流转门若无明灭则一切皆灭名逆观还灭门】

无明缘行【因眼见色而生爱为无明为爱造业为行】行缘识【至心专念为识】识縁名色【识共色行曰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处生贪曰入】六入缘触【因入求爱为触】触缘受【贪着心是受】受缘爱【纒绵不舍是爱】爱缘取【求是等法名取】取缘有【如是法生名有】有缘生【次第不断名生】生缘老病忧悲苦恼【次第防絶故名】

十二【金刚经缺非有色非无色二】

卵生【鱼鸟龟蛇】胎生【人仙龙畜】湿生【含蠢蠕动】化生【转蜕飞行】有色【休咎晴明】无色【空散销沈】有想【神魂精灵】无想【土木金石】非有色【如水母之】非无色【如咒诅厌生之】非有想【异质相成如蒲芦之】非无想【附块为如土枭之】

十六妙观

初日观 二水观 三地观 四树观 五池观六总观 七华座 八像观 九佛身 十观音十一势至 十二普观 十三杂观 十四上品三十五中品三 十六下品三

十八不共法

身无失【行无不是】口无失【言无不法】意无失【念无不正】无异想【正信调直】无不定心【动而当静】无不知已舍【善恶诸法】欲无灭【不厌小善】精进无灭【动静平常】念无灭【善心澄湛】慧无灭【平实明了】解脱无灭【缚脱无二】见知无灭【遍知普见】身业【遂智慧行】口业【游智慧行】意业【随智慧行】身去无不了【所修所行】未知无不行【所记所报】见在无不在【现受二乗】

二十一空

内空【六根无体】外空【六尘无相】内外空【六识无有】空空【病去药除】大空【小乗法无】小空【四果相无】胜义空【功用段现】有为空【生灭相无】无爲空【无相亦空】毕竟空【诸相法尽】无除空【不见终始】散空【和合二离】无变异空【如如智力】本性空【法本常无】自相空【不待彼无】共相空【自他相尽】一切法空【皆不可得】不可得空【可亦不可】无性空【假縁即无】自性空【体本虚无】无性自性空【俱无亦无】

三十七品【法华经】

四念处【念以观法】四正勤【勤以进修】四神足【足以证】五根【根不能防】五力【力能不屈】七觉支【觉能决了】八正道【正能总摄道品为助乃成佛果】

四大部【共六十四函】

大般若经【四十函】大寳积经【十二函】大涅槃经【四圅】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函】

隋佛经三部【志一千九百五十部六千一百九十八卷】

大乗 小乗 杂经 疑经别爲一部 又论戒律记凡十一种

三録

开元録【僧智升撰】正元録【圆升撰】续正元録【圆照续】

三敎优劣【李士谦荅客问】

佛日也 道月也 儒五星也

四佛【楞伽经】

化佛【随机赴感】报生佛【酬其往因】如如佛【理体无二】智慧佛【本觉显照】

四方佛【老明经】

东方香积世界阿閦【矗】佛 南方欢喜世界寳相佛西方安养世界无量佛 北方莲华荘严世界微

妙声佛

佛三劫【即三祗】

初劫释迦佛 二劫寳髻佛 三劫然灯佛

七佛【地持经】

一毘婆尸【此云胜观释迦于此佛世初种相好故为七佛之首】二尸弃【此云持髻】三毘舍浮【此云徧一切自在荘严劫最后一佛】四拘留孙【此云所应断贤劫第一佛】五拘那舍牟尼【此云金色仙贤劫第二佛】六迦叶【此云饮光贤劫第三佛人夀减至二万嵗时出】七释伽牟尼【此云能仁寂黙贤劫第四佛人夀百嵗时出】

二十八祖【自释迦世尊而下为迦叶阿难至达摩为西天二十八祖】

摩诃迦叶尊者 阿难 商那和修 优婆毱多提多迦 弥遮迦 婆须 佛防难提 伏防多 脇尊者 富那夜奢尊者 马鸣大士 伽毗罗 龙树 迦那提婆 罗防罗多 僧迦难提迦那舍多 鸠摩罗多 阇夜多 婆修盘头 摩那罗 鹤勒那大士 师子尊者 婆舍斯多 不如宻多 般若多罗 菩提达摩尊者【达摩梁武帝时入中国为初祖】

六祖【梁通天元年达摩来自西土为中国初祖至慧能为六祖而衣鉢絶】

初祖达摩圆觉禅师【姓刹利帝本多菩提多罗】二祖慧可大祖禅师【姓卢名神光】三祖僧璨镜智禅师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姓司马】五祖忍大满禅师【姓周】六祖慧防大鉴禅师【姓卢】

三弟子【清浄法行经佛遣震旦敎化】

儒童菩萨彼称孔子 净光菩萨彼称顔囘 摩诃迦叶彼称老子

十大弟子【白居易三敎论衡如仲尼之有十哲】

迦叶 阿难 须菩提 舍利 弗迦旃 延目干连 阿难律 优波离 罗防罗

罗汉十八尊者

宾波罗颇罗堕阇 迦诺迦防蹉 迦诺迦防厘堕阇 苏频陁 诺矩罗 防陀罗 迦哩迦 代阇罗弗多罗 戍博迦 半托迦 怙罗 那迦犀那因掲陀 戊那波斯 阿只多 注茶半托迦

都难提多罗 宾头卢

三门

观音耳门 文殊眼门 普贤心门

狮象二好

文殊之学得于智【智之勇猛精进莫狮子若故文殊之好在狮子】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审静重莫象若故普贤之好在象】

八部龙神

天龙 夜乂【贵人一名轻捷】干闼婆【天乐神】阿修罗【不饮酒有大势力】迦楼罗【金翅鸟神】紧那罗【似人头有角】摩防罗迦【大防神】人非人等

佛六姓【释迦方志净饭远祖舍国修行受瞿昙姓惟释迦慈悲充积故厯刦生于瞿昙种中】一曰瞿昙【此云纯淑又云地最胜即大茅草王之姓也】二曰甘蔗 三曰日种【大茅草王出家学道成王仙弟子以笼盛悬树上滴血于地出二甘蔗曰炙出一男一女即善生与妃】四曰释迦【此云能仁昔甘蔗王斥四子于雪山北以徳化人成大国】五曰舍夷【贵姓也以住释迦大树林故名舍夷祈耶】六曰刹利【王种也此云田主劫初人食地味人情渐伪各有封植乃立有徳者主之也】

佛十号【法华经凡证佛位者皆具十号注十号初言本终言迹中言徳也】

如来【无虚妄故又云如来六通号也从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应供【堪为人天福田道成徳备应受供养故】正徧知【徧知法界一尘不立万徳皆备】明行足【具正明故福慧两严知行并极故】善逝【不还来故随流自至处处称尊故】世间解【知三世间】无上士【无与等故超万象而独尊轶羣圣而独出故】调御大夫【调佗心故制诸外道降伏魔怨故】天人师【为众生眼模范人民仪刑释梵】佛【自觉觉佗觉行圆满】世尊【具兹十徳世出世间之所宗主故名世尊】

降生四瑞【迦谱】

放光普照大千大地 十八相【动】魔宫 蔽日月无光 八部悉皆振动

四佛身【涅槃经】

法身 报身 应身 化身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释氏书言世尊具】

三十二相初自足下安平终至顶相髙圆犹如天子也 八十种好初自指爪独长终至胷万字相

佛有十恼【法苑珠林】

一六年苦行 二孙陀利谤 三金枪 四麻麦五瑠璃王杀释种 六乞食空鉢 七旃遮女谤八调达推山 九寒风索衣 十双树背痛

佛应四处【涅槃经波罗柰即鹿野苑最初説四谛处】

降生维卫国 成道摩竭提 説法波罗柰 入灭拘尸那

五时説法【释迦如来説法四十九年适时而进天台智者判释凡为五时】

一最初成道于三七日説华严经譬日出先照髙山第一时 二于鹿苑十二年中説四阿舍小乗经譬日照幽谷第二时 三于诸处八年中説诸大乗经譬食时第三时 四于舍卫国诸处二十二年中説诸部般若经譬禺中第四时 五于阇崛穴山娑罗树间八年中説法华涅槃经譬日轮当午第五时

天雨四花【法华经佛説此经天雨注曼陀罗此云柔软曼殊沙此云适意散四华者翻破四大故】曼陀罗华 摩诃曼陀罗华 曼殊沙华 摩诃曼殊沙华

阎浮提中二像【阿含经】

优填王以牛头旃檀作佛像 波斯匿王以紫磨金作佛像

龙象二比【智度论以负荷大法者比之龙象】

水行中龙力大 陆行中象力大 海録碎事法中龙象波罗提人中师子晋天竺法佛防斯那僧中鸾凤光统律师流支三藏释门瑚琏智聚法师法门领袖奘法师

三兽渡河【娑罗论喻三乗所得有浅深】

兔渡则浮 马渡及腹 象渡彻底截流

变相五牛【灯録大安和尚牧牛序尝画五牛为喻理直而简】

一体纯白【喻真性无染】二首渐黒【喻迷真起妄】三体纯黒【喻业婴纒】四首渐白【喻去妄为真】五又纯白【喻复本还原】

四姓出家【四河入海同一醎味四姓出家同名释氏】

一刹帝利【此云王种】二婆罗门【此云浄行】三吠奢【此云商贾】四首陀【此云农田】

四圣僧

道果僧 菩萨僧 佛应化僧 圣应化僧

四部众

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七众【圆觉经】

比丘 比丘尼 式乂摩那 沙弥 室罗末尼【一作沙弥尼此出家五众】优婆塞 优婆夷【此在家二众】

比丘四义【浄名肇注】

一浄命乞食 二破烦恼 三能持戒 四能怖魔

达摩六宗

有相宗 无相宗 定慧宗 戒行宗 无碍宗寂静宗

六祖二派

曰青源思 曰南岳譲

南岳二派

曰临济 曰潙仰

青源三派

曰曹洞 曰法眼 曰云门【云门祖师文偃其的传也】

五宗【五宗今惟临济独盛】

临济宗 沩仰宗 云门宗 曹洞宗 法眼宗

五敎

贤者敎 天台敎 慈恩敎 南山敎 宻敎

莲社十八贤【晋逺公住庐山东林寺有白莲池因号】

慧远 刘遗民 雷次宗 周续之 宗炳 张野张诠 慧持 竺道生 慧永 道昺 慧叡

昙顺 昙常 道敬 昙诜 佛防跋陀罗尊者佛防耶舍尊者

三支【髙僧世称天下知不出三支】

支谦受业于支亮 支亮受业于支纤

东阳二干【因语录婺州名僧】

干俊 干辅

三生【灯録有省郎梦至碧岩一老僧前烟穗极微云此是檀越结愿已二至矣】

第一生宗时剑南安抚巡官 第二生宪皇时西蜀书记 第三生即今生也

六时经行【张乔诗逺公窗下莲花漏犹向山中礼六时按僧规以六时经行六时燕坐】幽谷时【寅也】髙山时【夘也】日照髙山平地时【辰也】可中时【巳也】正中时【午也】鹿苑时【未也】至申则旦过而退

五种梵音【释氏书】

正直 和雅 清彻 深满 周遍 远闻

出世五食【阿含唯识説】

一禅悦【禅定资神轻安适恱即爲食义】二愿【愿力持法法身増长即爲食义】三念【念力明记圣道现前即爲食义】四解脱【解脱除障居然资益即为食义】五法喜【法喜内充极喜乐故即爲食义】

苾蒭五徳【古师云苾蒭西天草名有五徳故以名僧】

体性柔软【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语麤犷】引蔓旁布【喻法度人连緜不絶】馨香远闻【喻成徳芬馥为众所闻】能疗疼痛【喻能断烦恼毒害】不背日光【喻常向佛日】

五精舍【佛国】

给园 灵鹫山 狝猴江 庵罗树 竹林园

雁堂五层【天竺本记达嚫国有伽叶佛伽蓝穿大石山作之】

最上为雁形 第二层作狮子形 第三层作马形第四层作牛形 第五层作鸽形

五香水【嵗时记四月八日诸寺设斋浴佛作龙华防】

都梁香为青色水 郁金香为赤色水 丘降香为白色水 附子香为黄色水 安息香为黒色水

读书纪数略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