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兵略

刘安Ctrl+D 收藏本站

本篇导读

本卷“兵略”集中讨论了战争。先秦诸子各有兵略观点,本卷除了是集大成的系统性理论外,亦发展了独特的军事策略原则,当中谈到战争的由来及将帅的修养和军队的建立。作者认为作为军队的高层领导,总离不开大道的修养,没有修养自身,根本不能发挥高超的智慧,难以领军御敌。此外,本卷认为现实之中不能只讲道德仁义,“武”字以“戈”、“止”为“武”,人们必须具备戈器防患于未然,兵精粮足,并且懂得用兵的策略,才能保家卫国。用兵之道,必须从军事理论开始,本卷认为战争的目的应该是“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文中又从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角力,引出军事对峙的胜败关键在于正义雄师的理据是否充足,因为这影响着全军的士气。

本卷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庙算思想”,作者认为在作战控制中心内,统帅调兵遣将能够决胜于千里之外,虽然当时通讯不发达,但统帅仍然能够掌控全局,达到“用兵如神”的境界。此篇被后世高度评价,与《孙子兵法》同样在军事方面有很重要的地位。

人有衣食之情,而物弗能足也,故群居杂处,分不均,求不澹,则争。争,则强胁弱而勇侵怯。人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故割革而为甲,铄铁而为刃[1]。贪昧饕餮之人[2],残贼天下,万人搔动[3],莫宁其所有。圣人勃然而起,乃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除秽[4],以浊为清,以危为宁,故不得不中绝。兵之所由来者远矣!

1 铄(shuò):用强火熔解金属。

2 饕餮(tāo tiè):古代神话的贪食恶兽,比喻贪心的恶人抢夺食物和利益。

3 搔:即“骚”,扰乱,动乱。

4 夷:铲除平整。秽:杂乱的野草,比喻恶劣的行径。

译文

人类有衣食的欲望,但物资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故此族群混杂而居,分配不平均、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便发生争夺。争夺,强者便会欺压弱者,勇猛的侵凌怯懦的。人没有很强壮的筋骨和锋利的爪牙,所以就割下兽皮制成铠甲,熔铁而制成刀剑。贪婪凶恶的人,残害抢劫天下的人,于是人民骚动,没有了安宁的住所。圣人愤慨地挺身而出,讨伐强暴的贼党,平定乱世,消弭危险和恶劣的行径,令浊世变为清静,把危险变为安宁,所以强暴的人不得不在中途被灭绝。战争的由来很久以前便有了。

教之以道,导之以德而不听,则临之以威武。临之威武而不从,则制之以兵革。故圣人之用兵也,若栉发耨苗[1],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杀无辜之民,而养无义之君,害莫大焉;殚天下之财[2],而澹一人之欲,祸莫深焉。

1 栉(zhì):梳子,梳头。耨(nòu):锄草,除草的工具。

2 殚(dān):耗费殆尽。

译文

用道理教育作恶的人,以正确的德行开导他们,如果他们不听从,便在他们面前显示威武。在他们面前显示威武仍不能使之遵从,便派兵马制服他们。故此圣人用兵,好像梳头除草一样,去掉的是少数的害虫,而所得的利益却很多。杀害无辜的人民,而供养没有仁义的君主,害处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耗尽天下财产来满足一个人的欲望,祸患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

夫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身战者不能立其功。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兵失道而弱,得道而强;将失道而拙,得道而工[1];国得道而存,失道而亡。

1 工:精巧。

译文

为抢夺土地而战争的人不可能成为王者,为一己私欲而战的人不可能建立功业。做事为了他人的人,大家都会襄助他;做事为了自己的人,大家都会离开他。得到众人的帮助,即使是弱小的都必定变得强大;被众人离弃的,即使是强大的都必定灭亡。用兵失去道便会衰弱,掌握道便会增强;将领失去道会变得拙劣,得道便会变得精巧;国家得道便可生存,失去道便会灭亡。

赏析与点评

虽然军人在战争中负责执行任务,但民众的支持和拥戴却不容忽视,因为“众之所助,虽弱必强”,民众的支持对士气和胜负具有关键的作用。

所谓道者,体圆而法方[1],背阴而抱阳,左柔而右刚[2],履幽而戴明,变化无常,得一之原[3],以应无方,是谓神明。

1 体:依照。圆、方:自然规律。

2 左柔而右刚:左为主,右为辅。这里指柔为主,刚辅助之。

3 一之原:“一”这个万物的本原,即指道。

译文

所谓大道,是依照“圆”又效法“方”的自然规律,背着“阴”怀抱着“阳”,左面用“柔”右面用“刚”,脚踏幽暗头顶光明,事物变化没有常规,只要懂得“一”的本原,就可以应对无限的变化,这便称为“神明”。

赏析与点评

明白事物两个极端相互配合和克制的原理,圆与方、阴与阳、柔与刚、幽与明,恰当地使用,使精神融会其中,自然能够体道而用,多样化地应用。

故庙战者帝[1],神化者王。所谓庙战者,法天道也;神化者,法四时也。修政于境内而远方慕其德,制胜于未战而诸侯服其威,内政治也。

1 庙战:指不动兵卒而在朝廷内筹谋计划以令敌人降服。

译文

故此用“庙战”的人能称帝,用精神感化人的人能成为君王。所谓“庙战”,是指能够效法宇宙大道;所谓“神化”,是指效法四季变化的规律。在国境内整治政事,令远方诸侯都仰慕其道德,在战争之前制服诸侯取得胜利,令诸侯佩服你的威信,这就是国家内部政治清明的缘故。

故善用兵者,用其自为用也;不能用兵者,用其为己用也。用其自为用,则天下莫不可用也;用其为己用,所得者鲜矣。兵有三诋,治国家,理境内,行仁义,布德惠,立正法,塞邪隧,群臣亲附,百姓和辑[1],上下一心,君臣同力,诸侯服其威而四方怀其德,修政庙堂之上而折冲千里之外,拱揖指而天下响应[2],此用兵之上也。

1 辑(yī):即揖,有礼貌的揖让。

2 指(huī):同指挥。

译文

故此善于用兵的人,令士兵明白他们作战是对自己有利的;不善于用兵的人,令士兵只为将领、少数人的利益而作战。让士兵明白为自己利益而战,则天下没有士兵是不能利用的;令士兵为少数人的利益而战,所得到的追随者便很少了。用兵有三种基本战略,管治好国家,理顺日常政务,施行仁义,广布德泽恩惠,订立公正的法律,堵塞奸邪的活动,令群臣亲和依附,百姓和睦礼让,全国上下一心,君主和官员同心合力,周边的诸侯国钦佩它的威信,而天下的人都感怀这个国家的道德。在朝廷中修明政治能使千里外的敌人不敢进犯,轻松地处理外交关系,而天下各国都如回音般回应,这是用兵的上策。

赏析与点评

国家治理得好,有仁义道德,是令国家富强的核心。如果只单靠武力,往往不能抵御敌人。国家必须先政治清明,广施仁义恩德,令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同心,这样便能令士气和力量倍增。

地广民众,主贤将忠,国富兵强,约束信[1],号令明,两军相当,鼓錞相望[2],未至兵交接刃而敌人奔亡,此用兵之次也。知土地之宜,习险隘之利,明奇正之变[3],察行陈解赎之数[4],维枹绾而鼓之[5],白刃合,流矢接,涉血属肠,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盈场,乃以决胜,此用兵之下也。

1 约束:指军队的法律、纪律。信:严格地执行军令。

2 錞(chún):古代的铜制乐器。古代军队对阵,着重礼乐的国家会把军乐列队,显示纪律严谨。

3 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对阵交锋为“正”,设计埋伏袭击为“奇”。

4 行陈:排列阵形。陈,通“阵”。解赎:分合。

5 维:衍文。枹(fú):通“桴”,鼓槌。绾(wǎn):系绑。

译文

土地广大人口多,领袖贤明,将帅忠良,国家富裕而兵卒强悍,军纪肃穆,号令严明,两军对垒,看见彼此的鼓整齐优秀,未开始交战,敌军已经慌忙而逃,这是次一等的用兵策略。了解土地是否适宜作战,熟悉有利的险隘做防卫,明白“奇正”兵法的千变万化,细察陈列战阵的分合规律要数,将鼓棒捆绑在手臂上槌打战鼓,刀剑交锋,箭矢相撞,踏着血水,踩着死伤者流出的肚肠,车辆载着无数的死伤者,血流成河,遍地骸骨暴露荒野,以这样的决战来取胜,是用兵的下策。

赏析与点评

“杀人一千,自损八百”,这是不变的古训,战争必会使“暴骸盈场”,即使杀敌取胜,却也同时会消耗国家的兵力。

必择其人,技能其才,使官胜其任,人能其事。

译文

必须选择恰当的人,估量他的才干能力,使各种官职都有人胜任,各人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

赏析与点评

“必择其人,技能其才”不但适用于古代战争,现代商战亦同样要有各种专业人才,如能做到这点,便能令企业从根本处壮大。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政胜其民,下附其上,则兵强矣。民胜其政,下畔其上[1],则兵弱矣。故德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知强弱之势,此必胜之本也。地广人众,不足以为强;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1 畔:通“叛”,背叛。

译文

战争的胜败,根本在于政治。良好的政策可赢取民众的爱戴,下属依附上级的领导,那么兵将便会强盛;民众压倒政府的威信,下级背叛上级,兵将便会弱小。所以道德仁义足以感怀天下的人民,功业足以应付天下的急事,选用人才足以得到贤士的心,深谋思虑足以知道强弱的形势,这些都是必胜的根本。地广人多,不足以令国家强大;卫甲坚硬兵器锋利,不足以取胜;城墙高大,护城河的水深,不足以牢固地守住城池;严厉的命令和繁多的刑罚,不足以建立威信。

德均则众者胜寡,力敌则智者胜愚,势侔则有数者禽无数[1]。凡用兵者,必先自庙战。主孰贤?将孰能?民孰附?国孰治?蓄积孰多?士卒孰精?甲兵孰利?器备孰便?故运筹于庙堂之上,而决胜乎千里之外矣。

1 侔(móu):均等,一致。禽:同“擒”,捉拿。

译文

双方的德政相同时,则士兵数量多的一方胜于人数少的;双方力量相若时,则有智慧的人战胜愚人;双方智谋一样时,则了解军事策略的一方可以捉拿不懂军事策略的一方。凡是用兵,必定要先在朝廷上谋划。哪一方的君主贤明?哪一方的将军有才能?哪一方的人民亲附?哪一方的国家管治得好?哪一方的积蓄军粮充足?哪一方的士卒训练精锐?哪一方的铠甲兵器坚固锋利?哪一方的器械军备方便使用?故此在朝廷上能运筹帷幄,便能够决定千里之外的战场的胜利。

赏析与点评

在面对战争这些大事时,必须有自知之明,懂得审查清楚每一项细节,明确判断能否取得胜利,否则不能妄动干戈。

故凌人者胜[1],待人者败,为人杓者死[2]。兵静则固,专一则威,分决则勇[3],心疑则北,力分则弱。故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锱铢有余[4];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故纣之卒,百万之心;武王之卒,三千人皆专而一。故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1 凌(línɡ):跨越,这里有灵活快速、超越对方的含意。

2 杓:被攻击的目标,不动的标靶。

3 分决:每个人职责分明。

4 锱铢(zī zhū):微小的重量单位。形容少量士兵。

译文

故此行军快速灵活,能超越敌人的便获得胜利,等待和被动的军队便会失败,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必定死亡。部队冷静则稳定坚固,目标一致则威猛,职责分明则勇敢,互相猜疑则会失败,力量分散则会削弱兵力。因此能分散敌人的兵力,使敌军产生疑心,那么动用少量兵马对付敌军也绰绰有余;不能够分散敌人的兵力,不能令敌军内心产生疑惑,则有数倍的军力也不足够。所以纣王的兵卒,百万人有百万种不同的心态;周武王的士卒,三千人一条心。因此千人同心就得到千人的力量;万人异心则没有一个人的力量可用。

赏析与点评

分散敌人的力量,使敌军分心,就是把敌人由大变小,使对方“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由此可见,战争中士兵的心理是否团结合一是十分重要的,故此大将必须对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是故圣人贵静,静则能应躁,后则能应先,数则能胜疏[1],博则能禽缺[2]。故良将之用卒也,同其心,一其力,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止如丘山,发如风雨,所凌必破,靡不毁沮,动如一体,莫之应圉[3],是故伤敌者众,而手战者寡矣。夫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4]。万人之更进,不如百人之俱至也。

1 数(cù):密。

2 缺:残缺不周密,被人进攻的缺口。

3 圉(yù):通“御”,抵御。

4 挃(zhì):捣,撞。

译文

故此圣人珍惜清静,清静能够应付敌人的急躁,在后面能够应付前面的敌人,计划周密的军队能够战胜计划疏漏的,列阵完整的部队能够捉拿残缺阵势的。所以优良的将领带兵,会使兵卒同心合力,勇猛的人不会单独进攻,怯懦的人不会单独撤退。整支军队静止时像山丘,出发进攻时有如狂风暴雨,被他们攻击的敌军必定败破,没有不崩溃沮丧的;他们的军队行动时有如一个整体,没有谁能抵御得住。因此他们能杀伤许多敌人,而很少以短兵相搏。用五只手指轮流弹击,不如紧握拳头用力一击;一万人逐个交替前进,不如一百人一起御敌。

赏析与点评

这段指出带兵者要心平气和地指挥,因为“静则能应躁”,当敌方躁动无序时,正是进攻的良机。此外又指出军队要着重团队精神,士兵必须团结和服从命令,因为“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必须集中力量攻击敌人。

神莫贵于天,势莫便于地,动莫急于时,用莫利于人。凡此四者,兵之干植也,然必待道而后行,可一用也。

译文

用兵作战,精神没有比合乎天道更珍贵的,形势没有比占有地险更方便的,行动没有比抓住时机更急切的,功用没有比人的团结更有利的。这四种情况,都是战斗的基本条件,然而必定要依赖大道才能够实行,并且可以整体一起发挥效用。

将者必有三隧[1]、四义、五行、十守。所谓三隧者,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所谓四义者,便国不负兵[2],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辟罪。所谓五行者,柔而不可卷也,刚而不可折也,仁而不可犯也,信而不可欺也,勇而不可凌也。所谓十守者,神清而不可浊也,谋远而不可慕也[3],操固而不可迁也,知明而不可蔽也,不贪于货,不淫于物,不嚂于辩[4],不推于方[5],不可喜也,不可怒也。

1 隧:通“达”。“三隧”指通晓三种情况。

2 便国:对国家有利的结果,方便国家获得利益。负兵:带走兵马,自立为小领袖。

3 慕:即“暮”,迟缓的调兵。

4 嚂(làn):贪求。

5 推:扩充。方:区域。

译文

将军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三隧、四义、五行、十守。所谓“三隧”,是指上知天文术数,下熟地形环境,中间洞察人情事理。所谓“四义”,是指忠诚为国不拥兵自重,为君主奋不顾身,遇到危难时不怕牺牲生命,解决疑问不怕承担责任。所谓“五行”,是指柔软但不能卷缩,刚强但不能折断,仁慈但不容侵犯,信实但不被欺骗,勇猛但不能被凌驾。所谓“十守”,是指精神清澈坚守不能混浊,谋略远大不能朝秦暮楚,操守坚定不能变迁,智慧明达不能被蒙蔽,不贪钱财,不沉醉于物欲,不花言辩驳,不扩充地盘,不能喜极忘形,不能怒火中烧。

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实也,上将之道也。如此,则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如驰骛,是故兵未交接而敌人恐惧。

译文

故此士卒战斗时好像没有天在上,没有地在下,没有敌军在前面,不担忧君主在后方牵制,进攻不为名誉,后退不逃避罪责,心中只想保卫人民,符合君主的利益,令国家利益得受实惠,这便是上将军的用兵之道。主将能够做到这样,有智慧的人便为他出谋献策,勇士会为他战斗,士气壮厉直冲青天云霄,疾飞奔驰,所以还未交战敌人便恐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