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把神武天皇即位的公元前660年定为皇纪元年。——译者注。本书注释除标明他注外,均为译者注,之后不再另作说明。
[2]大山严(Iwao Ohyama,1842—1916):明治时代的武士、政治家、元老,活跃于日本陆军从创立到日俄战争时期,曾任陆军相、陆军大将。
[3]岩崎弥太郎(Yataro Iwasaki,1835—1885):出生于高知县安艺市,号东山,别名土佐屋善兵卫。实业家、三菱财阀的创始人。作为政商,利用明治动乱期,积聚了巨额财富。
[4]战前的日本,与皇室、皇族有关的机构称为“宫中”,内阁之下的政府机构则称“府中”。府中不能参与宫中事务。
[5]内阁制度成立以前明治政府的官制,相当于政府最高官厅。
[6]指地方神社在祭神时,负责演奏盛大、庄严的神乐的民间艺人班子。
[7]江户名药,被认为包治百病,从头痛、晕船,到胸闷、霍乱等,流行于战前。
[8]传说中的七福神之一,形似弥勒佛。
[9]在江户时代,钟声为火警。火灾时,寺庙会不停地敲钟,且钟声急促,旨在唤起更大范围内居民的注意。
[10]井上馨(Koru Inoue,1836—1915):武士、长州藩士、政治家、实业家,曾任外务大臣、农商务大臣、内务大臣等职。
[11]森有礼(Arinori Mori,1847—1889):明治时期政治家。鹿儿岛藩士出身,1865年受藩的派遣,赴英留学。1867年,转赴美,翌年归国。入仕明治新政府,提倡废刀论、创设明六社,宣传启蒙思想。1885年,出任伊藤博文内阁文相。1889年,因所谓“对伊势神宫不敬”遭西野文太郎暗杀。
[12]新岛襄(Jyo Niijima,1843—1890):出生于上州安中藩士家庭,幼时接触汉学、兰学,曾汉译《圣经》。1864年,脱藩赴美留学,皈依基督教。1875年,创设同志社英学校(今同志社大学前身),传播基督教的自由自治思想。
[13]日本旧制小学,对满六周岁以上的儿童实施初等普通教育的学校。从明治十九年(1886年)起,在全国设立,修业年限初为四年,明治四十年(1907年),改为六年。
[14]板垣退助(Taisuke Itagaki,1837—1919):明治期政治家。土佐高知藩出身。因会津战争的功绩,主导战后藩政改革。1874年,结成爱国公党,发表《设立民选议院白皮书》,并在土佐设立立志社,领导自由民权运动。1881年,再结成自由党。1898年,与大隈重信组成日本最初的政党内阁,出任内相。
[15]明治时期警察官的警衔,位于巡查部长之下。
[16]因大津港位于琵琶湖南岸,故亦称湖南之变,或湖南事件。
[17]大隈重信(Shigenobu Ookuma,1838—1922):日本近代武士、政治家、教育家。佐贺市出生。作为政治家,历任参议兼大藏卿、外相、内相、内阁总理大臣和贵族院议员等职。作为教育家,创设早稻田大学,并任首任校长。大隈重信曾作为伊藤博文内阁的外相,为改正西方列强强加于日本的不平等条约而奔走,但同时也是日本强加于中国的“对华二十一条”之始作俑者。
[18]板垣退助(Taisuke Itagaki,1837—1919):近代武士、政治家,伯爵。高知市出生。作为自由民权运动的主导者,也是近代民主政治的倡导者。曾多次出任国务大臣和总理。
[19]小福、小鹤均为完造童年的伙伴。其中,小福似为后文的河合福一。
[20]即今包括南千岛群岛在内的千岛列岛。1855年,日俄缔结《日俄和亲通好条约》,择捉以南划为日本领土。1875年,又根据《桦太、千岛交换条约》,桦太(即今库页岛)与北千岛交换,千岛列岛整个划归日本。
[21]指东京。
[22]旧时指国道、县道以外的道路。
[23]明治以降,战时或事变之际,统帅陆海军的最高机关,直属天皇。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设立,一直存续到太平洋战争终结。
[24]古地名,即今秋田县、山形县。
[25]日本旧制,对毕业于寻常小学者进一步实施高一级初等教育的学校。修业年限为两年,非义务教育,属高等科。
[26]大寺安纯(Yasuzumi Ohdera,1846—1895):陆军少将、步兵第11旅团长,甲午战争中日军战殁的唯一将官。
[27]即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日本对甲午战争的别称。
[28]1898年,由日本东亚会和同文会合并而成的东亚同文会,是日本侵略中国、朝鲜的文化道具。该团体鼓吹所谓“睦邻亲善”,旨在培养“中国通”。1900年,在南京开办同文书院,从日本招募学生来华学习。后迁至上海更名为“东亚同文书院”,升格为大学,并在中国内地出版报纸、书刊。1936年,同文会解散,而同文书院则一直维系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被国民政府接收。战后,东亚同文书院在日本复校,成为今天的爱知大学。
[29]樋口一叶(Ichiyo Higuchi,1872—1896):天才、短命的小说家,其头像被印于5000元的纸币上。原名夏子,户籍名为奈津。东京都人。早年结识岛崎藤村、平田秃木等作家,开始接触自然主义文学,并于《文学界》发表习作,得到文豪森鸥外的高度评价。后被诊断出罹患肺结核,于1896年底死亡。一叶的作家生涯仅有短短的十四个月,却被称为“奇迹的十四个月”。殁后,出版了《一叶全集》。
[30]此处为少年完造借明治维新时期戊辰战争中倒幕军人的军歌进行曲(作词:品川弥二郎;作曲:大村益次郎)的歌词,故意恶搞班主任宫一(姓氏的头一个字母为M)先生。
[31]日文“马鹿”的发音,傻瓜、混蛋的意思。
[32]由古河矿业(即后来的古河机械金属)公司经营的足尾铜矿山,在精炼铜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气体,污染了枥木、群马两县渡良濑川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空气和水源,被称为日本近代公害的原点。
[33]陆奥宗光(Munemitsu Mutsu,1844—1897):明治时期政治家、外交家、伯爵。出身于和歌山藩士家庭。后脱藩,入坂本龙马的海援队。明治维新后,出任伊藤博文第二次内阁外相。著有《蹇蹇录》。
[34]以假名记录的关于女子修身、齐家的伦理心得教化书。享保年间(1716—1735)刊行,传说著者为贝原益轩,但其实经过后人的改编、加工。江户时代,被广泛用于对女性的教化。
[35]16世纪后半叶,耶稣会传教士把天主教传到日本。初期因织田信长的保护政策,导致信众激增,被后来的统治者视为政治威胁。1587年,丰臣秀吉征伐九州前颁布禁教令,驱除传教士。1600年以后,新教势力开始影响日本,江户幕府两代统治者德川家康及德川秀忠进一步强化禁教政策,终于在1614年升级为对天主教和新教的大迫害,高山右近等三百余名教徒因拒绝弃教,被幕府流放到海外。
[36]杜霍波尔派(Doukhobors):俄罗斯东正教会中的一个反国教派别,形成于18世纪。该派否认国家和国家教会的权威,废除司祭和圣礼,唯一的仪式是唱祈祷颂诗。该派相信上帝和人不能分开,认为“三位一体”就是记忆、理智和意志,其理想是建立地上乐园,敬拜心中的上帝,礼仪仅限于恭敬地鞠躬和彼此行礼。该教派的反国教倾向和拒绝服兵役,1773年后不见容于政府,信徒后大部分移居加拿大。1908年,其首领彼得·弗尼金在南美哥伦比亚曾建立一个杜霍波尔派的公社。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是该教派坚定的同情者和支持者,曾捐献《复活》等著作的稿费,以资助教徒们移民加拿大。
[37]教友会(Quaker),亦称贵格会,17世纪于英格兰创立的宗教团体,主张彻底地否定暴力,反对战争。出于和平主义的立场,抵制国家兵役。1885年传入日本。
[38]一种用竹皮做的草屐,内侧衬牛皮,后跟带掌。
[39]传统日本店铺门前悬挂的蓝染布门帘,上面写有店家名称。
[40]以染色艺人平井友仙的名字命名的染色工艺法。创立于明治二十七年,至今已至第四代。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大胆着色,富于现代风格。
[41]布匹的长度单位:长10.6米,宽0.34米。
[42]日本男子穿和服时用的一种窄而硬的束带,通常为丝织品,有名的有小仓织、博多织等。
[43]雪踏的一种,后跟钉有铁掌。
[44]朗庐先生(1822—1881):儒学者、教育家,创立民间学塾兴让馆,令幕末和明治初期人才辈出。
[45]坂田警轩(1839—1899):教育家、政治家,继朗庐先生后执掌兴让馆,成为第二代馆长。
[46]指立春的前一天。
[47]在日本神道教和佛教中,掌管一个宗派的职务。
[48]大西祝(Hajime Ohnishi,1864—1990):明治中期启蒙思想家、评论家。冈山人,号操山。曾留学德国。于东京专门学校教授哲学和伦理学,同时编纂《六合杂志》,并创设丁酉伦理会,宣传启蒙思想。著有《良心起源论》等。
[49]善哉年糕饼屋的略称。关西的一种加年糕的浓甜小豆汤饮品店。
[50]千日寺(法善寺)前面之意,位于大阪市中央区道顿堀南面,江户时代有墓地和刑场,后成为歌舞伎座、电影院、游戏场集中的大众娱乐街。
[51]位于大阪市中央区的市中心的第一娱乐街,商业极其繁盛。
[52]日本曲艺之一种,表演滑稽故事,类似中国的单口相声。
[53]中江兆民(Chomin Nakae,1847—1901):明治时期启蒙思想家。土佐人,名笃介。1871年,赴法留学。归国后开设法学塾,提倡民权论。参与创设自由党,并担任该党机关报《自由新闻》主笔。在第一回众议院总选举中当选代议士。著有《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译有卢梭《民约论》等。
[54]一种穿在和服外面的和式短外套。
[55]一种牛肉火锅和食。
[56]位于广岛县西南部、广岛市东南的港口城市。原为军港,有海军兵工厂。现有造船所,人口约21万人。
[57]日本民间传说,鬼婆栖息于奥州安达原(今福岛县二本松市)一带,食人。当地至今还有埋葬鬼婆的墓(即黑塚)。能剧中名为《黑塚》的传统剧目,也源自同一传说。
[58]西村茂树(Shigeki Nishimura,1828—1902):明治时期儒学家、伦理学家。生于下总。曾参与创设明六社。1876年,创设东京修身学社(后改称日本弘道会),致力于基于儒教伦理思想之上的国民道德水准的提升。著有《日本道德论》等。
[59]高山樗牛(Chogyu Takayama,1871—1902):明治文学家、评论家。山形县人,原名林次郎。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大学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创刊《帝国文学》,并主持《太阳》杂志,高扬日本主义。后思想倾向尼采,晚年则转向日莲。
[60]日本民间的一种占卜术,根据生辰年、月、日、时四种要素与阴阳五行相结合,以卜吉凶。
[61]日本民间的一种占卜术,根据所写字迹着墨的浓淡深浅来判断吉凶。
[62]歌舞伎市川流的宗家,目前延续到第十二代(堀越夏雄)。
[63]尾崎红叶(Koyo Ozaki,1868—1903):日本近代小说家,本名德太郎,江户(今东京)人,帝国大学国文科中退。以小说名作《金色夜叉》等名世。
[64]指大阪的棉花、棉丝、棉布交易所。
[65]近卫笃麿(Atsumaro Konoe,1863—1904):明治后期华族、公爵,政治家。号霞山,贵族院议长,学习院第七代院长。作为大亚洲主义的核心存在,对中国抱有强烈关怀(今天日本在东亚研究领域的权威学术团体霞山会,即以其号命名)。最后一次赴中国时染上传染病,终不治。其长子即为后来担任贵族院议长和战时内阁总理大臣的近卫文麿。
[66]西毅一(Kiichi Nishi,1843—1904):冈山人,号微(薇)山。明治时期教育家、政治家。
[67]斋藤绿雨(Ryokuu Saito,1868—1904):本名斋藤贤,神户人。明治时代小说家、评论家。
[68]斯提塞尔(Anatolii Mikhailovich Stoessel,1848—1915):俄国陆军中将,日俄战争时任驻旅顺要塞司令官。
[69]小泉八云(Yakumo Koizumi,1850—1904):英国文学者、作家。生于希腊。本名Patrick Lafcadio Hearn。1890年来日,与小泉节子结婚,后归化日本。曾在松江中学和东京大学教授英文和英国文学,同时致力于日本文化研究。著有《神国日本》《心》《怪谈》等,影响极大。
[70]战前日本商品交易市场,对棉花、棉丝和棉布三种商品的通称。
[71]原产印度西部Poona地区的柑橘品种,后移种中国大陆南部和台湾省。
[72]指明治三十七年。
[73]乃木希典(Maresuke Nogi,1949—1912):武士(西南战争时期的长府藩士)、职业军人、陆军大将,第十代学习院院长。日俄战争中任围攻旅顺要塞的第三军司令,被看成是国民英雄。明治天皇大葬之日,与妻子乃木静子双双自刃,以殉天皇,举国震惊。
[74]所谓经世家,原指江户时代,意识到幕藩体制的危机,以具体政策(即经世济民之策)敦促为政者觉醒的在野知识分子。后泛指治理社会的人、政治家。
[75]岸田吟香(Kishida Ginko,1833—1905):新闻记者、汉学家。冈山人,名银次。创设东亚同文会,为中日文化交流而尽力。
[76]神鞭知常(Tomotsune Komuchi,1848—1905):明治时代官僚、众议院议员,曾参与创立国民同盟会、对俄同志会。
[77]严谷一六(Ichiroku Iwaya,1834—1905):政治家、书道家,被称为明治“三支笔”之一。滋贺县人。本名修,字诚卿,号一六。明治新政后,历任内阁大书记官、元老院议官和贵族院敕选议员等。
[78]即《朴次茅斯条约》,在美国罗斯福总统调停下于1905年9月5日签署。日本虽然放弃赔偿要求,但却获得包括东清铁路等在内的巨大实利。
[79]1905年9月5日,反对日俄媾和的民众于东京日比谷公园集会。群情激愤之下,内务大臣官邸、国民新闻社等设施被袭击破坏,造成17人死亡、500人以上受伤的暴力事件,最终超过2000人被捕。东京一时陷入无政府状态,不得不于翌日颁布戒严令,史称“日比谷烧打事件”。
[80]谷铁臣(Tetsuomi Tani,1822—1905):近江(今滋贺县)出生,幕末、明治时代的武士、政治家。
[81]日本传统的长度计量单位,多用于土地、建筑面积等计算,1间等于6尺(约1.82米)。
[82]今尾景年(Keinen Imao,1845—1924):京都府出身,日本画家、帝国美术院会员。
[83]传统日本屏风的一种样式,由五折六枚画板组成。
[84]做中国货或其他从海外进口的舶来品生意的店铺集中的商店街。
[85]石为日本传统的体积计算单位(主要用于大米或谷物),1石等于10斗(约180公升);或指货船的容积,1石等于10立方尺(约0.28立方米)。
[86]朝香宫鸠彦王(1887—1981):日本皇族、陆军军人。久迩宫朝彦亲王的第八王子,1906年由明治天皇赐号朝香宫。陆军大学校毕业后留法。历任陆军少将、中将,步兵第一旅团长、近卫师团长、军事参议官,是激进的主战派。1937年12月,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后升任陆军大将,但战后却未被定为战犯。
[87]竹田宫恒久王(1882—1919):日本皇族、陆军军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王长子,1906年由明治天皇赐号竹田宫。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入近卫骑兵连队,经历过日俄战争。1919年4月23日,死于西班牙流感,得年三十七岁。
[88]久保田米仟(Beisen Kuboda,1852—1906):日本画家。京都出生,本名满宽。师事于铃木百年。为《国民新闻》画插图,开创了报道画的新领域。
[89]此处的“里”不同于中国的“里”,系日本传统长度计量单位,1里约等于3.93公里。
[90]儿玉源太郎(Gentaro Kodama,1852—1906):长州藩武士出身,陆军大将。
[91]田能村直入(Chokunyu Tanomura,1814—1907):明治时期日本画家,被看作日本最后的文人画家。出生于大分县竹田市,为京都府画学校(今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和日本南画协会的创立者。
[92]一种熟人间自发成立的经济互助性质的组织,会员按期存款,依抽签的先后顺序轮流借款。
[93]平濑龟之辅(Kamenosuke Hirase,1839—1908):名春爱,号露香、同学斋。明治时代的实业家,大阪富商千草屋的第七代掌门人。创设第三十二国立银行,后任日本火灾保险株式会社的社长。精通茶道和古典家具收藏。
[94]那珂通世(Michiyo Naka,1851—1908):盛冈出生,毕业于庆应义塾。集大成的历史学者,东洋史概念的命名者,开创了研究日本、中国、朝鲜的古代史和蒙古史实证体系,指出神武纪元的谬误。主要著作有《外交绎史》《中国通史》等。
[95]岩崎弥之助(Yanosuke Iwasaki,1851—1908):明治期实业家,三菱财阀第二代掌门人,日本银行第四代总裁,男爵。出生于高知县安艺市,为三菱创业者岩崎弥太郎之弟。
[96]川上眉山(Bizan Kawakami,1869—1908):明治期小说家。大阪人。本名亮,号烟波山人。东京帝国大学中退,参与创立砚友社。以《墨染樱》受到文坛瞩目。1908年6月15日,因对文学的前途感到绝望,以剃刀割喉自杀,得年四十岁。
[97]国木田独步(Doopo Kunikida,1871—1908):近代诗人、小说家。千叶出生。原名哲夫。从新体诗转入小说随笔创作,自然主义文学先驱。代表作有《武藏野》《源叔父》等。
[98]榎本武扬(Takeaki Enomoto,1836—1908):东京出生,幕末至明治时期的武士、军人、政治家,海军中将。
[99]日本和式房屋一般入住时只是空房,榻榻米、拉门、隔扇等均要找装修业者来制作、安装。
[100]一种货运人力车,木制,由两三个人拉着走,从江户时代到昭和初期被广泛使用。取“可代替八个人工”之义,称“大八车”或“代八车”。
[101]西阵织的简称,指京都西阵产的纺织品。
[102]名古屋的别称。
[103]即《改正创意法》。
[104]二叶亭四迷(Shimei Futabatei,1864—1909):东京出生,本名长谷川辰之助,小说家、翻译家。代表作《浮云》,开日本近代小说之先河。
[105]大日本制糖污职事件的简称,系明治时期的著名案件。为谋求进口砂糖退税的法律法定期限进一步延长,大日本制糖株式会社的董事会成员对二十名国会议员行贿,被揭发。
[106]即门司港,位于九州岛北部,现为福冈县北九州市。曾为日本至上海间邮船航线的始发港。
[107]藤冈作太郎(Sakutaro Fujioka,1870—1910):加贺国金沢(现石川县金沢市)人,号东圃、李花亭、枇杷园。第四高等中学校时代,与同窗西田几多郎、铃木大拙并称“加贺三太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毕业,文学博士。著有《国文学全史平安朝篇》,至今仍为日本文学史的必读书。
[108]以马作为车辆牵引动力的铁路系统,是蒸汽动力车出现之前的形态。在日本出现于1880年,发起人是谷元道之、种田诚一。也是日本最初的私铁。
[109]寺内正毅(Masatake Terauchi,1852—1919):日本陆军元帅、政治家,第十八任内阁总理大臣。1910年8月22日,作为陆军相兼韩国统监签署《日韩合并条约》。
[110]重野安绎(Yasutsugu Shigeno,1827—1910):活跃于江户时代末期到明治初期的历史学者、汉学家,系首倡实证主义的史学泰斗,也是日本最初的文学博士。
[111]祇园町,位于京都市东山区八坂神社附近,为江户时代以来繁盛的花柳街。
[112]幸德秋水(Shusui Kotoku,1871—1911):著名新闻记者,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高知县人,中江兆民的弟子。作为《万朝报》记者,反对日俄战争。1898年,加入社会主义研究会。后创立平民社和《平民新闻》。平民社被解散后,赴美。归国后,转向无政府主义。1910年,作为“大逆事件”的头目遭逮捕,后被处刑。著有《社会主义神髓》等。
[113]岛地默雷(Mokurai Shimaji,1838—1911):活跃于明治年间的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名僧,号雨田、北峰、六六道人等,著有全集五卷。西本愿寺执行长。
[114]指君主手头所持的金钱。
[115]基于明治天皇的“济生敕语”,于1911年5月创设的国民福祉设施,即现在的社会福祉法人恩赐财团济生会,历史已逾百年。总部在东京,全国40个都府县均设有分部,下辖379余处国民福利设施,有从业人员约4.7万名。
[116]森槐南(Kainan Mori,1863—1911):名古屋出生,汉诗人,明治时期汉文学代表。历任枢密院属、式部官等职。与伊藤博文私交甚笃。后伊藤于哈尔滨被朝鲜人士安重根刺杀时,同行者森亦中弹,且彼时的枪伤遂铸成其后的死因。
[117]位于东京都台东区,为江户时代以来著名的花街。战后美占领军当局废除公娼,该地区也经历过民主化改造,变成政府认可的红灯区。1958年,《卖春防止法》实施,红灯区从法律上被废除。
[118]谷干城(Tateki Tani,1937—1911):活跃于幕末至明治年代的军人,政治家。学习院第二代院长,陆军中将。
[119]大鸟圭介(Keisuke Ohtori,1833—1911):西洋军事学者、军人、官僚、外交官、男爵。
[120]川上音次郎(Otojiro Kawakami,1864—1911):风靡一世的演员、艺人。
[121]小村寿太郎(Jyutaro Komura,1855—1911):明治时期外交官,曾担任外务大臣,侯爵。
[122]按日本古代的土地区划管理制度“条里制”,6尺为1步,60步为1丁。1891年后,改为公制单位,1丁等于109.09米。
[123]又称文学、文觉圣人、高尾之圣,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初期的武士、真言宗僧人。
[124]日本民间敬拜活动的一种。敬拜者须七日修行,茹寺内提供的素食,沐浴身心,浴油祈祷。
[125]即“日活”,著名的电影制片公司。
[126]石川啄木(Takuboku Ishikawa,1886—1912):本名石川一,明治时代的歌人、诗人、评论家。
[127]明治时期的质量单位,1贯等于3.75公斤。
[128]日本传统的计量单位,1斤等于16两,约合600克。
[129]日本歇后语,意为做买卖要有耐性。
[130]铃铛为负责送报的新闻配送员的标志,铃铛一响,便知道送报的来了。
[131]写有报纸订户的住址、门牌号及方向顺序的指示板。
[132]川端玉章(Gyokusho Kawabata,1842—1913):原名滝之助,东京人,日本画家,泥金画家左兵卫之子。
[133]桂太郎(Tarou Katsura,1848—1913):武士(长州藩士)出身,陆军大将、政治家,第十一、十三、十五任内阁总理大臣。
[134]德川庆喜(Yoshinobu Tokugawa,1837—1913):德川家第九代当主、第十五代征夷大将军,也是江户幕府最后的将军。一等公爵、贵族院议员。
[135]加藤高明(Takaaki Kato,1860—1926):政治家。爱知县人,岩崎弥太郎的女婿。从三菱社员厕身政界,先后任代议士、外相、政友会总裁。第二次护宪运动后,出任护宪三派内阁的首相。任上出台了《普通选举法》和《治安维持法》。
[136]即今黄浦公园。
[137]Cathay Hotel,亦称沙逊大厦,即今位于上海南京东路和外滩交叉口的和平饭店。由英籍犹太人爱丽斯·维克多·沙逊(Ellice Victor Sasson)建造,是典型的芝加哥学派哥特式设计,1929年9月5日开始营业。曾为上海滩的地标性建筑。
[138]为今黄浦区南部。原名西洋泾浜,后简称洋泾浜。西起今大世界,往东沿延安东路直达外滩。长1.6公里。鸦片战争后为英、法两租界的分界。
[139]指那些身体前后挂两块广告牌,在马路上行走的商业销售员。
[140]日式布袜,与和服、木屐搭配穿用。
[141]日语中意为夜生活文化。
[142]矜羯罗为梵文Kimkara,奴仆之意。矜羯罗童子为侍奉不动明王的童子。
[143]内村鉴三(Kanzo Uchimura,1861—1930):基督教学者、评论家。东京人。在一高(旧制高校,即东大预科)执教时,因拒绝对《教育敕语》敬礼而被免职。日俄战争时,提倡“非战论”。创刊并主导《圣书之研究》杂志。著有《基督徒之慰》《求安录》等。
[144]围绕巡洋舰“金刚号”的订货问题,德国西门子公司向日本海军高官行贿。事件被曝光后,导致以海军长老山本权兵卫为首的第一届山本内阁总辞职。
[145]马绍尔群岛的岛屿之一。马绍尔群岛在“一战”“二战”中两次被日本占领。
[146]日本地名,五岛列岛一带的海湾的名称,隶属长崎县。
[147]指中日甲午战争。
[148]合名会社:日本公司形态之一种,即公司全体人员对公司的债务负无限的连带责任。多为家族式企业。
[149]该处原文语义不明。也许茂木洋行汉口店采购四川漆,是出于木幡恭三的建议。
[150]指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其一。
[151]金玉均(1851—1894):朝鲜独立党领袖,李朝后期的开明派,主张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摹本,推进朝鲜的对清独立和现代化。曾作为“壬午事变”的谢罪使来日,被视为亲日派。后在日本势力的支持下,发动旨在推翻闵氏政权的政变(甲申事变),失败后逃亡日本,受到福泽谕吉等人的保护。后在上海遭暗杀。遗体被运回朝鲜,遭凌迟刑后被分尸。部分遗发和衣物被其日本保镖和田延次郎携回日本,后有宫崎滔天等人在浅草本愿寺举行葬礼,衣冠冢位于东京青山陵园的外人墓地。
[152]滩:日本地名,位于兵库县大阪湾北岸,为东起武库川口、西至神户市生田川口的海岸地带的总称,从江户时代起以酿造滩酒闻名。
[153]有马温泉,位于兵库县神户市北区有马町,为日本三大古汤之一。
[154]日本人泡温泉时,从泉池里出来后用来冲洗身体的热水。
[155]即1945年。
[156]京都最古老的艺伎街。
[157]即围绕“二十一条”的中日交涉。1915年1月28日,大隈重信内阁趁“一战”中欧洲势力的后退,对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扩大日本在华权益的二十一项要求,并以最后通牒的形式强迫中国接受。后发展成国际问题。客观上,也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成为现代中国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发端。
[158]即立宪国民党,日本明治末期到大正时期的政党。
[159]日食的一种,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中央,尚未完全遮住太阳,黑色的月亮的周围,透出一圈阳光,像金色的光环,故称金环蚀(食)。
[160]原文如此,疑应为立法院。
[161]此处意思不明,原文照录。
[162]此处意思不明,原文照录。
[163]根据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于18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改编的话剧。取材于罗马民间故事,通过贵族青年维尼裘斯和信奉基督的少女黎吉亚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暴君尼禄统治时期,忠于信仰的基督教徒不屈的斗争,象征了波兰争取独立的苦难历程。后显克微支以这部小说荣膺19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64]传统歌舞伎剧目演出时,悬垂于舞台上的幕布。通常为左右拉,向右手方向拉为开幕,左手方向拉为闭幕。在此,完造建议公司捐赠一幅拉幕给戏班子,是考虑可以在幕布上刺绣公司名称等,可收到一定的广告效果。
[165]加藤弘之(Hiroyuki Kato,1836—1916):政治学者、教育家、官僚、男爵、文学博士和法学博士。历任东京学士院会长、帝国大学总长、帝国学士院院长、贵族院议员、枢密顾问官等职。作为终生的唯物论者,早期倾向于启蒙主义,曾与福泽谕吉、森有礼、西周等人创办明六社,致力于启蒙活动,但后来转向社会进化论,反过来批判民权思想,这一百八十度的立场急转受到时论的质疑。
[166]头山满(Mitsuru Touyama,1855—1944):号立云,活跃于明治年间至昭和前期的“大亚洲主义”者,被看成近代日本民间国家主义运动始祖的“玄洋社”首领。后成为其弟子内田良平创办的另一个著名国家主义团体“黑龙会”的顾问。
[167]此处主语不明,原文如此。
[168]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杰出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的婆罗门种姓家庭。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为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位亚洲人)。
[169]上田敏(Bin Ueda,1874—1916):英文学者、诗人。号柳村。东京人。京都大学教授。以对西欧文学,特别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翻译而享誉文坛。
[170]上村彦之丞(Hikonojyo Kamimura,1849—1916):海军大将、男爵。萨摩藩武士出身,绰号为“乘船的将军”。中日甲午海战时,为军舰“秋津洲”的舰长。
[171]夏目漱石(Souseki Natsume,1867—1916):日本文豪、国民作家、英文学者。东京人,原名夏目金之助。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大学时代结识正冈子规,习俳句。后赴英国留学,归国后任东京帝大讲师,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朝日新闻》社。代表作有《我是猫》《虞美人草》《三四郎》等。1984年,一千日元纸钞上采用其头像。
[172]此处作者并无明确交代。也许是打算在《花甲录》之后,再写一部《交友录》。
[173]日文中“丈夫”的意思。
[174]原文如此,但未查到出处。
[175]山路爱山(Aizan Yamaji,1865—1917):东京出生,本名弥吉,爱山为号。明治至大正初期活跃的评论家、历史学家。
[176]塚原涩柿园(Jyushien Tsukahara,1848—1917):历史小说家。东京出生,本名靖,别号蓼州、十四庵等。曾任《东京日日新闻》记者。代表作有《天草一揆》《由井正雪》等。
[177]汤川秀树(Hideki Yukawa,1907—1981):京都出生。理论物理学家、京都帝国大学教授。1949年,因预言中子的存在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仅四十二岁。
[178]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179]应为西原龟三(Kamezo Nishihara,1973—1959):京都人,明治、大正到昭和年间的实业家、政治家。1916至1918年,西原作为寺内正毅首相的私设特使与当时的大藏相胜田主计主导了对中国段祺瑞政府的贷款,总额为1.45亿日元,名为交通、电信、铁路贷款,实则被段政府挪用为军费。
[180]据日本历史记载,正确金额应为1.45亿日元。
[181]指大正己未八年(1919年)。
[182]即今天的鲁迅公园,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甜爱支路,占地面积28.63万平方米,始建于1896年。原名为虹口公园。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虹口公园被日军占领,改名为“新公园”。
[183]西园寺公望(Kinmochi Saionji,1849—1940):政治家、公爵,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元老。京都出生。号陶庵。维新之际,立有军功。后留学法国,毕业于巴黎大学,归国后创设明治法律学校(今明治大学前身),并与中江兆民一道,发行《东洋自由新闻》,任社长。在伊藤博文内阁中,出任文部大臣。后就任政友会总裁,并两度出任首相。支持以加藤高明为首的立宪政治和政党内阁军部对立。1919年,出席巴黎和会,任日本全权代表。
[184]牧野伸显(Nobuaki Makino,1861—1949):政治家、外交官。鹿儿岛出生,大久保利通的次子。1880年,入外务省,蒙伊藤博文的知遇之恩。在第一次西园寺公望内阁中出任文相。后历任农、商、外等各相。1919年,任巴黎和会日本全权代表。
[185]1919年8月1日,东京各大报纸的活版印刷工人集体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导致东京地区十四家报纸停刊四日。但该罢工以劳动方的失败而告终。
[186]日本对大米的传统计量单位(容积)。1俵等于4斗(约72升);1斗(约18升)重约15千克,1俵约为60千克。
[187]吕运亨(1886—1947):政治家、朝鲜独立运动活动家。号梦阳。1919年,加入设于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日本投降后,吕主导结成朝鲜建国筹备委员会,并于1945年9月6日,宣告成立朝鲜人民共和国。但翌日美占领军即登陆,以军政否定了朝鲜人民共和国及朝鲜建国筹备委员会的建制。其后,吕作为中道左派政治力量的代表,仍致力于建立左右合作的民族统一战线。1947年7月19日,遭右派青年暗杀。
[188]小泉信三(Shinzo Koizumi,1888—1966):东京人,经济学家、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塾长(即校长),明仁天皇皇太子时期的太傅。
[189]广田弘毅(Kouki Hirota,1878—1948):福冈县福冈市人,毕业于东京帝大法学部。外交官、政治家,历任外务大臣、内阁总理大臣、贵族院议员。所谓“广田三原则”的始作俑者。战后,在东京审判上被作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
[190]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指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
[192]在关东大地震发生后的混乱之时,由于社会上盛传所谓朝鲜人“暴动”的传言,诸如“朝鲜人投毒”“朝鲜人放火”等流言蜚语满天飞,结果导致对在日朝鲜人和中国人有组织的镇压、虐杀,仅关东地区便有数千名朝鲜人和数百名中国人被杀害。
[193]大谷光瑞(Kouzui Ohtani,1876—1948):宗教家、探险家。京都人。曾率领探险队赴中亚进行考古学调查。明治后期至大正年间,任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第22世法主。
[194]1590年,丰臣秀吉征讨小田原之际,战国大名召集重臣在小田原城内后北条家开战术会议。会议逐渐流于空谈,以至久拖不决,绵延无期。后以来此形容形式主义的马拉松会议。
[195]即人口普查。
[196]铃木文治(Bunji Suzuki,1885—1946):宫城县人,十岁皈依基督教,毕业于东京帝大法学部。大正、昭和时期的政治家、工人运动活动家,大日本劳动总同盟友爱会的创始人。
[197]松冈驹吉(Komakichi Matsuoka,1888—1958):鸟取县人,大正、昭和时期的政治家、工人运动活动家,曾任众议院议长,战前日本右翼工人运动的代表人物。
[198]即汪精卫(1883—1944),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生于广东番禺,名兆铭。
[199]施存统(1898—1970):浙江金华人,毕业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社会活动家、中共早期领导人。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与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2年,当选共青团首任中央书记。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后边在大学任教,边从事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理论著译工作。抗战期间,为文化界救国会领导人之一,并与黄炎培、章乃器等组织民主建国会。建国后任劳动部副部长,民建中央常委和副主席。有多种著译。
[200]吉野作造(Sakuzo Yoshino,1878—1933):大正期活跃的思想家、政治学者。宫城县大崎市人,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科,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他力倡民本主义和主权在民的民主主义思想,是“大正民主”时期的重要人物。曾担任过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家庭教师。
[201]原文有误,所谓李仆俊,应为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原名书诗,又名人杰。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18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著述和翻译,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与陈独秀等发起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任《劳动界》主编。同年12月,代理上海党组织书记,并主编《新青年》。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在中共三大当选候补中央委员,旋即自动脱党,后被开除党籍。1926年,任湖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筹建中国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任湖北省政府委员、教育厅长、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同年12月17日,在汉口被桂系军阀胡宗铎杀害。
[202]白俞桓(1868—1912):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字雅雨,号铣玉。早年在上海南洋公学和澄衷学堂任教,主张以“地理学救国”,致力于地理学的研究与教学。1908年,在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北洋法政学堂任教。翌年,与张相文等发起成立中国地学会,后创办《地学杂志》。1911年,武昌起义后,在天津组织活动积极响应。1912年1月2日,策动栾州军警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任参谋长。7日,兵败被俘,慷慨就义。
[203]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原名参一、融,别名雪帆、晓风。1915年,赴日本留学,深受河上肇等人影响。1919年回国,从事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春,到上海,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参与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翻译出版第一部中文版《共产党宣言》。后长期在大学教书。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文化界联谊会,从事抗日民主运动,并积极推动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0月29日,在上海去世。
[204]原文有误,应为胡宗铎。
[205]近松门左卫门创作的人形净琉璃名作,后被改编为歌舞伎,1715年,于大阪竹本座初演以来,人气始终不衰。表现江户时代初期,郑成功为复兴明朝而征战的故事。
[206]中国华南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统称为“疍家人”。
[207]因感冒在日文中写作“风邪”,故作者借用在日语中读音近似的“风神”做拟人化的表述。
[208]这里,内山显然不知道“西班牙流感”作为一种流行性传染病,其被发现和命名的历史背景。而把西班牙当作所谓“二流国”,则说明他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头脑中还残留着把世界诸民族分成三六九等的所谓“富国强兵”“弱肉强食”的明治意识形态。
[209]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逻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世袭贵族、伯爵。作为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知识分子、和平主义者之一,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起草并与爱因斯坦联名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征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签名,呼吁应对核武器的危机。1958年,为促进核裁军,创设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大胆诉诸社会运动。1964年,成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10]币原喜重郎(Kijyuro Shidehara,1872—1951):出生于大阪府的富豪之家,系三菱财阀岩崎弥太郎的四女婿,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科。外交家、政治家,男爵。曾担任贵族院议员、国务大臣、内阁总理大臣、众议院议长等职。战前,因倡导重视国际协调主义的“币原外交”路线而与主张军部自主扩张的“田中(义一)外交”路线对立。战后出任首相,对“和平宪法”的出台,特别是“第九条”的确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11]这两句在中文中意思相反,但原文如此,权且照录。
[212]指吉野作造。
[213]内崎作三郎(Sakusaburo Uchigasaki,1877—1847):宫城县人,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日本教育家、政治家、早稻田大学教授。早年赴英留学。后当选众议员议员、民政党总务、众议员副议长。
[214]重光葵(Mamoru Shigemitsu,1887—1957):大分县大野郡人,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外交官、政治家。早年曾任日本出席巴黎和会全权代表随员。1929年,任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参事,1931年升任驻华公使。次年,于上海虹口公园主持纪念日皇诞辰典礼时,被朝鲜爱国志士尹奉吉投弹击伤,失去右脚。后先后出任外务省次官、驻苏大使、驻英大使等,后代表日本政府签署《波茨坦宣言》。战后被远东军事法庭指定为甲级战犯,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后被赦免并复归政界。战后三次当选众议院议员,并任民主党副总裁、副总理兼外务大臣等。
[215]齐燮元(1885—1946):河北宁河人,字抚万,前清秀才。后弃学从军,入北洋水师学堂,并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1年,任国民党军委会北平分会顾问。1935年,任晋察政务委员会委员。1937年,平津失陷后叛国投敌。同年12月,任华北临时政府常务委员兼治安部总长。1940年,任汪伪国民政府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华北绥靖军总司令等伪职。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逮捕。1946年,以叛国通敌罪被处决。
[216]笔者并无查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在武昌(武汉)开办的教会大学的资料,但原文如此,权且照录。
[217]原文如此。
[218]林毅陆(Kiroku Hayashi,1872—1950):外交史家。长崎县出生。旧姓中村,汉学家林泷三郎的养子。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1901年,赴欧留学,研究外交史和比较宪法。回国后,任庆应义塾大学教授。1912年,当选众议院议员,参加第一次护宪运动。1919年,出席巴黎和会。1923年,任庆应义塾大学总长。战后,担任枢密顾问官。
[219]永井潜(Hisomu Nagai,1876—1957):医学家、生理学家。广岛县竹原市出生。毕业于东京帝大医科大学,后赴德国留学。1930年,创设日本民族卫生学会,对《国民优生法》的出台贡献甚大。1938年,曾任(伪)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220]谷崎润一郎(Jyunichiro Tanizaki,1886—1965):小说家、剧作家,耽美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出生于东京日本桥。东京帝国大学中退。1910年,与和辻哲郎等人创刊《新思潮》,并发表《刺青》《麒麟》等作品,受到永井荷风盛赞。继而,发表《恶魔》《蓼食虫》《春琴抄》等作品,被文坛目为耽美派重镇。1941年,完成《源氏物语》现代语译本。关东大地震后,移居关西。战后,又陆续创作了《细雪》《键》《疯癫老人日记》等小说和《阴翳礼赞》等随笔,均为现代日本文学史上的异色作品。
[221]国木田虎雄(Torao Kunikida,1902—1970):大正、昭和时代的诗人。东京出生,国木田独步的长子。著有诗集《日本诗人》《乐园》等。
[222]原文为“パン ウルカワ”,具体不明。因与曾长期游历南洋的金子光晴夫妇先后脚来访,且从名字的发音特征上来判断,有可能是某位东南亚文化人。
[223]此处一字不明,原文如此。
[224]井上红梅(Koubai Inoue):作家、汉学者。生卒年未详,一说为1881年至1949年。原名井上进。1913年到上海漫游。著有《中国风俗》(三卷),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日本,被称为“中国通”。1922年,移居南京,与中国女性碧梅结婚,遂自取名红梅。1935年至1937年,曾参与改造社七卷本《大鲁迅全集》的翻译工作。
[225]约瑟夫·雅克·塞泽尔·霞飞(Joseph Jacques Césaire Joffre,1852—1931):法国元帅、政治家。毕业于巴黎理工大学,1970年投笔从戎,作为一名工兵少尉参加普法战争。“一战”爆发时,霞飞被任命为法军总司令。1918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22年,任国防委员会主席。战前上海的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即以其名命名。
[226]玛格丽特·桑格(Margaret Higgins Sanger,1883—1966):美国女性社会活动家。最早从优生学角度提出节制生育(Birth Control)的理念,主张计划生育,并推动与此有关的社会运动,1936年终于使其在美国合法化。之后巡访世界各国,普及计划生育的理念。
[227]原文有误,应为东海散士(Sanshi Toukai,1853—1922):千叶县人。明治、大正年间的政治家、小说家,本名柴四郎,青年时期曾留学美国。1885年,以东海散士为笔名,出版了小说《佳人的奇遇》。
[228]升屋治三郎(Jisaburou Masuya,1894—1974):大阪府出生。原名菅原英次郎。日本中国京剧评论家。在上海时与鲁迅有过交游。据《鲁迅日记》1931年3月5日记载:“午后为升屋、松藻、松元各书自作一幅,文录于后……”据《鲁迅诗稿》,原诗作条幅上写的是:“辛未三月送升屋治三郎兄东归。”诗最初发表于1934年7月,后于《人间世》转载时,被命题为《赠日本歌人》: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著有《京剧手帖》(三一书房,1956年版)。
[229]坪内逍遥(Shouyou Tsubouchi,1859—1935):原名坪内雄藏,岐阜县美浓加茂市人,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活跃于明治时代的小说家、评论家、剧作家、翻译家,早稻田大学教授。代表作有《小说神髓》《当世书生气质》,译作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230]坪内士行(Shikou Tsubouchi,1887-1986):爱知县名古屋人,坪内逍遥的侄子。因坪内逍遥无子嗣,七岁时被过继给逍遥,成其养子(后因逍遥看不惯士行的放浪生活,又解除了过继关系)。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英文科,后赴美留学。戏剧评论家、早稻田大学教授,曾参与创立宝塚音乐学校。
[231]辻听花(Chouka Tsuji,1868-1931):昭和前期的汉学者、剧评家。熊本县出生,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曾执教于中国的江苏师范学堂、江南实业学堂。1926年,应《顺天时报》邀请,在北京研究京剧。
[232]公人:平安时代指在朝廷中侍奉的低级官人;中世时指在幕府及其派出机构或神社寺庙中打理杂务的人;江户时代指将军家的用人。后泛指那些处于公的立场、有公共身份的人,以区别于普通个体(私人)。
[233]佐野学(Manabu Sano,1892—1953):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大分县人,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日共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日共执行委员长、共产国际常任执行委员。1929年在上海被捕,1932年被判处无期徒刑,1933年与锅山贞亲一起在狱中发表转向声明,1943年出狱。战后转而反共,与锅山等前日共转向者成立劳动前卫党,同时任早稻田大学教授。
[234]有岛武郎(Takeo Arishima,1878—1923):东京都人。小说家。早年留学美国,倾向社会主义。回国后结识志贺直哉、武者小路实笃等作家,共同编纂同人文学志《白桦》,遂成白桦派的核心作家之一。
[235]大杉荣(Sakae Ohsugi,1885—1923):社会活动家、无政府主义者。香川县人。东京外国语学校在学中,参加平民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积极宣传无政府主义。关东大地震发生后,遭宪兵大尉甘粕正彦杀害,连妻子伊藤野枝和同居的外甥,也成为牺牲。
[236]甘粕正彦(Masahiko Amakasu,1891—1945):日本陆军军人。宫城县仙台市人,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1923年9月16日,时任宪兵大尉的甘粕趁东京大地震后的混乱,逮捕了著名无政府主义者大杉荣夫妇及其年仅七岁的外甥橘宗一,并将三人杀害,尸体投入枯井中灭迹,此乃历史上的“甘粕事件”。短暂服刑后,甘粕赴“满洲”,执掌关东军的特务工作,以所谓“御用挂”的身份控制溥仪,同时出任国策电影公司“满映”的理事长。1945年8月20日,在长春服毒自杀。
[237]加拉罕(L. M. Karakhan,1889—1937):苏联外交官。1918年,任副外交人民委员。1919年起,代表苏联政府三度发表对华宣言。1923年,任苏联驻华代表,后为首任苏联驻华大使。1926年回国。1928年再任副外交人民委员。
[238]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Makhail Markovich Borodin,1884—1951):苏联政治家。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和苏联驻国民党代表。同年10月,到达广州,被孙中山聘为国民党组织训练员。1924年1月,参与起草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并与会。同年,协助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1925年,任广州国民政府高等顾问。后任苏维埃劳动人民委员。1951年5月,死于远东劳动营。
[239]日本皇居所在地。
[240]又称“国际单位系”(SI),即以长度单位米为基准的计量体系。
[241]原文为カルピス(Karupisu)。
[242]日本历史对太平洋战争的通称。
[243]指大正天皇御成婚二十五周年。
[244]卜威廉(William Booth,1929—1912):英国宗教家、基督教卫理公会传教士,世界最大规模的人道援助事业团体基督教救世军的创始人。
[245]即仅卖一日元一本的廉价小开本口袋版(文库版),这是日本出版业走向大众出版的标志性事件,从此文库本作为一种东洋出版标准开始定型化。
[246]亦称“奉票”“大银圆票”,主要流通于奉天及东北地区的货币。1916年,奉天官银号以整理小洋票为目的而发行的货币。以七钱二分的大银圆为储备而印发,规定官价大洋票一元合小洋票十二角,故又称“一二大洋票”。1921年停止发行。1924年以后,受第二次直奉战争及北伐战争的影响,奉天票急剧贬值,信誉一落千丈,遂开始收回。“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7月1日,伪满洲国中央银行发行新的货币——伪满币,奉天票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247]指日本老牌的日报《每日新闻》于西日本地区的旧称《大阪每日新闻》,简称“大每”。
[248]1905年,战后滞留上海的日本人日益增多,1907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居留民团。该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大会,选举议长、参议员及各种委员会,讨论审议居留民团事务报告等,系集立法、行政、福利于一身的社团组织,也是日本在上海及华中地区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1945年,日本投降后解体。
[249]佃农向地主要求耕作权、减少地租的斗争,幕末时期便已存在,而呈现有组织的运动形态系从明治三十年代开始,进入明治四十年代以后,则在各地频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资本主义与地主制的矛盾和劳动运动的高涨,斗争进一步激化,政府的弹压也开始升级。1924年,日本政府出台《小作调停法》,旨在以调停制度缓和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50]在日本现代史中,所谓的“南京事件”特指两件事:一是北伐中的1927年3月发生的国际事件,即北伐军进入南京之际,发动对日、英、美领事馆的袭击,英美以大炮还击;二是1937年12月,日军入城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
[251]芥川龙之介(Ryunosuke Akutagawa,1892—1927):日本文豪级小说家。出生于东京都京桥区,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号澄江堂主人。有小说《罗生门》《地狱变》等名世。日本今天最崇高的纯文学奖项即以其名命名。1927年7月24日夜,仰药自杀。
[252]邓演达(1895—1931):又名策成、仲密,字择生。广东惠阳人。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加入革命军。先后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等军校。1919年,任粤军第一师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并负责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的拱卫工作。1924年,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教育长等职。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同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1927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主任。“四·一二”政变后,主张东征讨蒋,随军北伐进入河南;8月,赴苏联、欧洲。1930年8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上,任中央总干事,试图建立第三种政治势力。1931年,策动反蒋军事行动。8月,被捕。11月29日,被蒋介石秘密杀害。
[253]即许广平(1898—1968):笔名景宋,字漱园。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随后即随鲁迅离开北京。1927年1月,鲁迅就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和教务长时,被聘为鲁迅的助教。9月,与鲁迅同赴上海。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全国妇联主席等。著有《鲁迅回忆录》《遭难前后》等。
[254]野口英世(Hideyo Noguchi,1876—1928):细菌学家。福岛县出生。毕业于济生学舍(现日本医科大学)。1900年赴美,先后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部助手和洛克菲勒研究所研究员。1911年,在实验室中成功培养梅毒螺旋体。因对梅毒和黄热病的研究,曾三次被诺贝尔医学奖提名。1928年5月21日,在加纳安卡拉研究黄热病时,因自身被传染而去世,年仅51岁。
[255]田中义一(Giichi Tanaka,1864—1929):山口县荻市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陆军军人、政治家、男爵。历任陆军大臣、贵族院议员、外务大臣、内务大臣、拓务大臣、内阁总理大臣等职。1927年6月,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以侵占中国满蒙地区为战略目标的侵略纲要,系恶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的始作俑者。但史学界对《田中奏折》的真伪问题存在争议,日本主流学界持否定看法。
[256]指昭和天皇裕仁。
[257]日本计算农田或山林面积的传统计量单位。1町等于60步,由长度为1町的边构成的四方形为1町步(合3600步)。
[258]江户时代对中国人的称呼。
[259]即上村彦之丞,见注[170]。
[260]原文为「ロカスタ」,作者为日本作家关屋牧,生平不详。
[261]若槻礼次郎(Reijiro Wakatsuki,1866—1949):官僚、政治家。松江藩士之子。毕业于东京帝大法科。经大藏官僚、藏相,入宪政会。1926年,出任宪政会总裁并组阁,后因金融恐慌而辞职。1930年,作为日本全权代表出任伦敦裁军会议。翌年,作为民政党总裁,再度出任首相,“九一八”事变后辞职。
[262]浜口雄幸(Osachi Hamaguchi,1870—1931):官僚、政治家。高知县高知市人,毕业于东京帝大法科。历任大藏大臣、内务大臣、内阁总理大臣等职。1930年11月14日,陪同天皇视察陆军演习途中,于东京站遇刺,受重伤。五个月后,死于伤口感染。
[263]欧阳予倩(1889—1962):原名立袁,号南杰。湖南浏阳人。1904年,赴日留学。1907年,加入中国最早的戏剧团体春柳社,并参加演出。1910年起,作为京剧名角,演出十五年,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之誉。后参加南国社,热心倡导话剧运动。1926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49年后,任中国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264]唐越石(?——1926):江苏吴县人。上海艺术界名流,曾与田汉、洪深等创立南国剧社,并亲任演员。其兄长唐豪是著名武术研究家、社会活动家。
[265]松居松翁(Shouou Matsui,1870—1933):宫城县人。明治至昭和前期的剧作家、演出家。倡导歌舞伎的改革,并致力于新剧运动。
[266]谢六逸(1898—1945):中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作家、翻译家。号光燊,字六逸,笔名宏徒、鲁愚。出生于贵阳,1917年,官费赴日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1921年,正在日本读书的谢六逸加入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投身于新文学运动。1922年,毕业归国,入商务印书馆工作。后历任神州女校教务主任及暨南、复旦、大夏等大学教授。1930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又创设后来闻名海内的新闻系,任主任,为全国大学设新闻系之嚆矢。曾提出新闻记者须具备“史德、史才、史识”三条件。
[267]亦称“第一高等学校不敬事件”或“内村鉴三不敬事件”。1891年1月9日,在第一高等学校的讲堂举行的“教育敕语”奉读式上,时任该校教员的内村鉴三对明治天皇亲笔署名未敬“最礼”而受到师生的非难,媒体介入后发酵为社会事件。
[268]系黑岩周六于1903年创办的报纸,以扶弱抑强为宗旨,聘请进步知识分子,展开社会思想批判,在明治三十年代博得社会的信赖,成为与《大阪朝日新闻》并驾齐驱的大报。在日俄战争问题上,该报先是主张“非战论”,但随着俄国攻势的增强和国内舆论的沸腾,报道方针渐转向“主战论”,导致该报名记者内村鉴三、幸得秋水、堺利彦三人退社的事件。
[269]日俄战争前夕,内村鉴三、幸德秋水等人在《万朝报》和《平民新闻》等报纸上主张以非战争手段解决日俄争端的“非战论”。但随着两国矛盾的加剧,“非战论”渐成少数派。继而,《万朝报》转向“主战论”,内村、幸德退出。
[270]日文中的“非国民”,是叛徒、卖国贼之意。
[271]长野朗(Akira Nagano,1888—1975):陆军军人、昭和期的国家主义者、农本主义者。静冈县人。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曾加入大川周明的犹存社、行地社。后加入农本联盟,组织自治农民协议会。著有《昭和农民总崛起录》等。
[272]雅沙·海飞兹(Jascha Heifetz,1901—1987):杰出的美籍俄裔小提琴家。出生于维尔纽斯(今属立陶宛),父亲是犹太人。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帕格尼尼,其演奏技巧和演奏速度无与伦比。
[273]郑伯奇(1895—1979):作家。原名隆谨,字伯奇,笔名虚舟、东山等。陕西长安人。1910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1917年,赴日留学,并开始写作。1921年,加入创造社。1926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兼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后任上海艺术大学教授及上海艺术剧社社长。1930年,参加中国自由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及左翼戏剧家联盟,并任“左联”常务理事。1949年后,历任西北大学教授、西北文联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和戏剧集《抗争》、戏剧集《轨道》等。
[274]尾崎秀实(Hotsumi Ozaki,1901—1944):评论家、新闻记者、共产主义者。东京出生,台湾长大,毕业于东京帝大法学部。曾任《朝日新闻》记者、驻上海特派员,与鲁迅、郭沫若、夏衍等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多有交游。作为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意见领袖,尾崎深为近卫文麿所信任,为近卫第一届内阁的智囊,故能接触到包括太平洋战争的战略决策在内的核心机密。1941年,“佐尔格事件”事发,尾崎作为苏联间谍集团首谋之一被处刑。
[275]1913年成立的美术团体。每年九月,在东京的上野公园举办美术展览会。
[276]原文为日文外来语「スタイルブック」。
[277]原文为日文外来语「幼年クラブ」。
[278]原文为日文外来语「キンダーブック」。
[279]即“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日军突然向驻八字桥一带的中国守军挑衅,日舰同时开始炮轰上海市中心区,中方被迫还击。日海军陆战队即于汇山码头登陆,向闸北、虹口进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由此爆发。国民政府实行总动员,全国规模的抗战全面展开。从事变爆发到11月12日上海沦陷,中国参战军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先后投入70多个师,约70万兵力,与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指挥的30多万日军英勇作战,毙伤日军5万多人,从而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推动了全国抗战。
[280]团琢磨(Takuma Dan,1858—1932):日本实业家、三井财阀最高领导人、男爵。福冈人,早年留学美国。1932年3月5日,被右翼团体“血盟团”的菱沼五郎刺杀。
[281]贺川丰彦(Toyohiko Kagawa,1888—1960):基督教社会活动家。神户出生。从神户的贫民窟开始,在关西地区广泛传教。“二战”后,为世界联邦运动而奔走。著有小说《穿越死亡线》。
[282]指1932年1月30日,因刊登日本浪人焚毁三友实业社的消息,《国民日报》在日本海军陆战队胁迫之下,被租界当局勒令停刊的事件。
[283]日文报纸,1904年3月16日由井手三郎于上海创办,其前身为《上海新报》。民国时期继续出版,并成为华中地区日系报纸的领袖。该报出版至1938年底,翌年元旦并入所谓的《大陆新报》。
[284]此处应为同盟通信社,成立于1936年,系日本战前到战时的政府独占通信社。战时,任同盟通信社上海支局长的是著名新闻记者松本重治。而共同通信社则成立于1945年。
[285]新渡户稻造(Inazo shintobe,1862—1933):农学家、伦理学者。日本的五千日元纸币上印有其头像。岩手县盛冈人,毕业于札幌农学校(北海道大学前身),后自费留美。回国后历任第一高等学校校长、东京帝国大学教授等职。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时,任副秘书长。著作有《武士道》等。
[286]前田多门(Tamon maeda,1884—1962):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出生于大阪府,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新渡户稻造的及门弟子。历任内务省官僚、文部大臣等职。战后被褫夺公职。
[287]松本重治(Shigeharu Matsumoto,1899—1989):新闻记者、美国问题专家。出生于大阪府,毕业于东京帝大法学部,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入同盟通信社,历任该社驻上海支局长、编辑局长、常务理事。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曾参与日本诱降汪精卫行动,后退出。战后受到整肃,被褫夺公职。后创设并主导美国学会。著有《上海时代》等。
[288]当时朝鲜已被吞并,为日本的属国。
[289]饶家驹(Jacpuinot de Besange,1878—1946):字轶才,法国人。天主教传教士。1913年来华,在上海徐汇公学教法文和化学,后于震旦大学教英文,并担任上海“华洋义赈会”会长,与各租界当局多有接触。“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因其出入战区救护伤兵难民,曾受蒋介石夫妇接见。“八·一三”抗战时,被委任为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国际难民救济委员会主席,成立南市难民区,最多时设立收容所一百三十余所,接收难民逾十万人。“二战”爆发后离沪回欧,继续人道救济事业,曾任梵蒂冈驻柏林救济团团长。
[290]即今天的泰国。
[291]锅山贞亲(Madachika Nabeyama,1901—1979):日本社会活动家、日共高级干部。大阪人,工人出身。1929年被捕,1933年与佐野学一起在狱中转向。
[292]即“神兵队事件”,1933年7月发生的一次右翼未遂政变,又称“七·五事件”。因不满斋藤实内阁,在爱国勤劳党的天野辰夫等人的策划下,大日本生产党的铃木善一等动员3000人,组成“大日本神兵队”,企图暗杀首相及政、财届首脑,成立天皇亲政的改造内阁。政变因行动前一天被发觉而流产。
[293]木村毅(Ki Kimura,1894—1979):大正、昭和时期小说家、评论家、出版家。冈山县出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英文科。参与创设日本费边协会。著有《小说研究十六讲》等。
[294]谷口千吉导演的反战影片,由池部良、李香兰主演。新东宝公司出品,1950年上映。
[295]应为《木刻纪程》。
[296]笔者未能在鲁迅选编的中国木刻画集中查到此册的记录。但鲁迅在1934年1月11日致郑振铎信中,确曾提议过“编印明代小说传奇插图”之事宜,故内山文中所列此书,疑为《明代小说传奇插图》。
[297]该诗歌题目似应为《赠邬其山》。《鲁迅诗稿》作“辛未初春,书请邬其山仁兄教正”,书赠的时间应为1931年2月。邬其山,即内山完造。内山的日语发音为“Uchi Yama”,鲁迅即以“邬其”拟音“内”字的日语读音(Uchi),而保留“山”字的汉文。诗的内容如下: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298]山本初枝(Hatsue Yamamoto,1898—1966):日本歌人,笔名幽兰,中国文学爱好者。出生于兵库县姬路市。因其丈夫山本正雄在日清汽船公司当船长,故来往于中日之间,并于1917年在上海居住。同年,内山完造也到上海开办内山书店,两家往来密切,一度成为邻居。山本与鲁迅在内山书店相识后,来往密切。“一·二八”事变时,山本母子与鲁迅一家同在内山书店楼上避难,两家曾朝夕相处一周的时间。1932年到1935年,鲁迅给山本初枝写有二十四封信,并有诗歌的唱和往还。
[299]这首诗一般称为《无题》。据《鲁迅日记》1932年7月11日记载:“午后为山本初枝女士书一笺,云‘战云暂敛残春在,重炮清歌两寂然。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又书一小幅,录去年旧作云……”即此诗。“即托内山书店寄去。夜浴。”
[300]即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
[301]尤炳圻(1912—1984):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无锡。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和清华大学外文系英国文学专业。1934年赴日留学,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英国文学和日本文学。1937年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著述颇丰。译有内山完造的《活中国的姿态》(即《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和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等。
[302]指近藤春雄著《现代中国的作家与作品》(「現代中国の作家と作品」)。
[303]武藤山治(Sanji Muto,1867—1934):日本实业家、政治家。岐阜县海津市出生,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曾任钟纺社长、《时事新报》社长等职,被称为“日本式经营”“经营家族主义”之父。
[304]1934年,围绕帝国人绢会社(简称“帝人”)股票的政官财界要人贪污受贿事件,系昭和初期的著名政商丑闻,结果导致斋藤实内阁总辞职。
[305]日本国有铁道成立之前,铁道经历过“院线”和“省线”时代,分别指铁道院时代的铁道和铁道省、运输通信省及运输省时代的铁道。
[306]围绕对明治宪法的解释问题,针对所谓国家的统治权归天皇的说法,法学家、东京帝大教授美浓部达吉提出主权归国家,天皇只是作为“法人”的国家之“最高机关”,即“天皇机关说”。美浓部因此而受到非难和政治迫害。1935年,论战升级至所谓“国体明徵”问题。美浓部不得不辞去贵族院议员职务,著作被禁止出版。
[307]铃木喜三郎(Kisaburo Suzuki,1867—1940):政治家。武藏国橘树郡出生。东京帝大毕业后,历任大审院判事、检察总长、法相。加入政友会后,任田中义一内阁的内相,推进特别高等警察扩充、强化治安维持法。“五·一五”事件后,任政友会总裁。
[308]永田铁山(Tetsuzan Nagata,1884—1935):陆军军人。长野县人。“一战”后,推进国家总力战体制,“统制派”的核心人物。1935年8月12日,时任陆军军务局长的永田,被“皇道派”军人相泽三郎中佐刺杀。
[309]本庄繁(Shigeru Honjyo,1876—1945):军人、陆军大将、男爵。兵库县出生。历任关东军司令官、侍从武官长、枢密顾问官。作为关东军司令官时,策动“九一八”事变,参与伪满洲国建立。日本战败后自杀。著有《本庄日记》。
[310]荒木贞夫(Sadao Araki,1877—1966):军人,陆军大将。东京出生。“皇道派”核心人物之一,因同情“二·二六”事件,后被转成预备役。历任陆相、文相。战后作为甲级战犯,被判无期徒刑。
[311]原文有误,应为大角岑生(Mineo Ohsumi,1876—1941):军人、海军大将、男爵。爱知县出生。历任驻外武官、军令部参谋、海军省军务局长、第三战队司令官、海军省次官等。曾参与两次世界大战,是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1941年,坠机殒命。是中日战争中战殁的最高阶海军将领。
[312]《活中国的姿态》:原书为日文,由鲁迅作序,于1935年12月由日本东京学艺书院出版。翌年8月,该书中译本《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尤炳圻译)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95年12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再版的该书,改回《活中国的姿态》的书名。
[313]旧时日本书籍、印刷用纸的标准规格。书籍为19厘米×13厘米(32开);纸张为109厘米×78.8厘米(全开)。
[314]据说夏目漱石执笔《虞美人草》时,曾接到贵族政治家、文部大臣西园寺公望的请柬。漱石以此汉俳写在明信片上寄出,聊作推辞。句中的“时鸟”,意为子规鸟,暗指自己的至交、诗人正冈子规。在风流倜傥的诗人名后,故意以俗“厕”入俳,充分表现了一介文人漱石的反骨。
[315]高桥是清(Korekiyo Takahashi,1854—1936):政治家、财政学者。东京人。历任日本银行总裁、藏相、政友会总裁和首相。昭和初期,作为藏相应对世界金融恐慌。在“二·二六”事件中遭“皇道派”青年将校刺杀。
[316]美浓部达吉(Tatsukichi Minobe,1873—1948):战前日本的宪政学者、政治家,大正民主时期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出生于兵库县高砂町,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后留学德、法、英。归国后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贵族院议员。1935年,因否认天皇是统治国家的主体,主张治权属于“法人”的国家,天皇只是作为国家的最高机关而行使治权(即“天皇机关说”)而遭军部指控。他们动议政府发表所谓《国体明徵声明》,给校方施加压力,美浓部被迫辞去贵族院议员职务,其著作也受到禁止发行的处分。
[317]内府,系内大臣的别称。1885年内阁制度创设时,设于宫中的重职。主要负责侍从天皇,并负责保管御玺、国玺、诏书、敕书等。1945年废止。
[318]即《朝日新闻》。日本自由主义舆论重镇,1879年创刊于大阪,1889年改称《大阪朝日新闻》。1883年,收购《觉醒新闻》,又创刊了《东京朝日新闻》。1940年,统合为《朝日新闻》。
[319]东京在战前到战时被称为帝都,即“大日本帝国”的首都。
[320]北一辉(Ikki Kita,1883—1937):原名北辉次郎。出生于新潟县佐渡市。战前日本右翼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早年与幸德秋水、堺利彦等平民社成员结识,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并同情中国革命,曾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与宋教仁有私交。后政治立场转向极右。1919年,撰写了《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系统阐述其国家主义理论,成为右翼团体犹存社的灵魂人物。1936年,因“二·二六”事件被捕。翌年作为“二·二六”事件的理论首谋者被军法会议判处死刑。
[321]芳泽谦吉(Kenkichi Yoshizawa,1874—1965):外交官。新潟县出生。犬养毅的女婿。东大毕业后,进入外务省。历任政务局长、欧亚局长、驻中国公使、外相。1930年,作为国际联盟日本代表,应对“九一八”事变。1932年,在犬养毅内阁中出任外相,后成贵族院议员。1945年,任内阁枢密官。战后被褫夺公职。
[322]德富芦花(Roka Tokutomi,1868—1927):小说家。熊本出生,原名德富健次郎,德富苏峰的胞弟。从同志社大学中退后,成为民友社记者。发表小说《不如归》、随笔《自然与人生》,确立了作家的地位。后与列夫·托尔斯泰交往。晚年醉心于基督教。
[323]1938年10月9日,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毛泽东发表讲话:“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新中国的圣人。”
[324]原文有误,应为萧三(1896—1983):诗人。湖南湘乡人。原名子暲。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与毛泽东同创新民学会,翌年,同创《湘江评论》。1922年,赴苏,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1924年回国,任共青团湖南省团委书记、中共张家口地委书记等。1927年,再度赴苏工作。1939年归国,任《大众文艺》主编。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等职。著有《和平之歌》《萧三诗集》等。
[325]原文有误,应为以群,即叶以群(1911—1966):原名叶元灿、叶华蒂,笔名以群。文艺理论家。曾留学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经济科。1931年回国,加入“左联”,任组织部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北斗》《收获》等刊物的主编或副主编。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对外联络局副局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因受潘汉年案件牵连,被长期审查。“文革”初期,跳楼自杀。著有《创作漫谈》《鲁迅的文艺思想》等。
[326]原文有误,应为稚公:生平不详。
[327]池田幸子(Ikeda Sachiko,1911—1973):进步作家,鹿地亘的夫人。曾加入反战同盟。鲁迅去世后,曾发表回忆鲁迅的文章《最后一天的鲁迅》。
[328]鹿地亘(Wataru Kaji,1903—1982):小说家、评论家。大分县出生,原名濑口贡。于东京帝大在学中加入日本普罗艺术联盟。中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组织反战同盟,并与鲁迅交游。归国后,1951年11月,于神奈川县藤泽市遭美谍报机关绑架,并被非法监禁一年,即所谓“鹿地事件”。战后,致力于日中友好。著有《像火一样,像风一样》《脱出》等。
[329]秩父宫雍仁(Yasuhito Chichibunomiya,1902—1953)亲王:日本皇族,大正天皇与贞明皇后的第二皇子。陆军少将。
[330]西田税(Mitsugi Nishida,1901—1937):鸟取县米子市出生,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陆军军人、右翼思想家。思想上倾向北一辉,矢志“国家革新”。1936年,因“二·二六”事件被捕。翌年,与北一辉一起作为事件首谋者被军法会议判处死刑。
[331]内山此时应该已临时回国。
[332]日本有喜事时,吃红小豆糯米(或大米)饭,以示庆祝。
[333]日本的习俗,亲朋好友为死去的人夜间守灵。
[334]双关语。日文中,湿衣服(濡衣)是冤情的意思。
[335]1938年夏,日本侵略军在发动武汉战役的同时,又对苏联发动试探性进攻。7月30日,日本驻朝鲜军第十九师团,以《中俄晖春条约》中文本解释为据,单方面主张位于中、苏、朝边境的张鼓峰地区属伪满洲国领土,突向该地区苏军阵地发起猛攻,酿成战争。经五天激战,苏军获胜,日军被逐出该地区。
[336]约瑟夫·克拉克·格鲁(Joseph C. Grew,1880—1965):美国外交家。1880年,出生于波士顿。190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两年后进入外交界。1924年,任副国务卿,主持建立美国的外交人事制度。1927年,出使土耳其。1932年,任驻日大使,直至1941年12月日美交战为止。1942年,日美双方达成交换外交人员协议,格鲁被遣送回国。1944年,再任副国务卿。1945年8月,盟国敦促日本投降时,格鲁力主保持日本的天皇制。同年退休。著有《使日十年》等。
[337]随着中日战争的长期化,为实现所谓对中政策的一元化,1938年12月,近卫文麿第一次内阁不顾外务省的反对,设立直属内阁的“兴亚院”,负责对中政策的调整和执行。总裁由首相兼任,副总裁有外、藏、陆、海四相出任,在中国各地设有联络部。1942年,被新设的“大东亚省”取代。
[338]原文有误,应为张景惠(1871—1959):字叙五。辽宁台安人。绿林出身,清末与张作霖一起接受招安改编。历任陆军第二十七师团长、旅长,援湘军第一支队司令,奉天军副司令兼第一师师长,察哈尔都统等职。1924年北京政变后,任顾维钧内阁陆军总长、潘复内阁实业部总长,授陆军上将。1928年,张作霖被炸时负重伤,其后成为东北政界重镇。“九一八”事变后投敌,先后任东三省特别区治安维持会会长、“伪满洲国参议府议长、国务总理大臣兼外交部大臣与蒙政部大臣”等职。1945年8月,伪满洲国解体后,任东北暂时维持会会长。旋即被苏联红军逮捕,押解苏联。1950年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拘押。
[339]因日本系传统的长子继承制社会,所以海外移民多为次子以下的人口。
[340]指边唱军歌《爱马进行曲》边游行。
[341]按日本神道教的说法,山、川、石、木、风、雨、雷、火等世间万物,无不具有神格,是对现世的人间赐予恩惠的众神。
[342]此处原文如此,意味不明。
[343]即温泉疗法。
[344]所谓料理屋玩乐,专指面向男性的、带有女酒保陪侍的特殊娱乐消费活动,亦称茶屋游。
[345]此处内山计算似乎有误:个人负担额一次五元,每个月按十次算,五个月的话应该是二百五十元,而不是五百元。
[346]1940年1月21日(作者所引历史年表时间记载似有误),从美国归航的日本邮船浅间丸,在千叶县野岛崎冲附近的公海上,被英国军舰实施登船检查,船上的21名德国籍乘客被绑架,造成多国间外交事件,也导致日本国内反英情绪的高涨。
[347]平川清风(Seifu Hirakawa,1891—1940):大正、昭和前期新闻记者、作家,其父是汉学家平川清音。熊本县出生,1914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入《大阪每日新闻》,历任驻上海特派员、社会部长、常务董事。著有《中国共和史》。
[348]根津嘉一郎(Nezu Kaichiro,1860—1940):政治家、实业家。历任众议院议员和贵族院议员。生于山梨县山梨市。在铁道投资上大获成功,系甲州财阀的创立者,东武铁道、南海铁道等著名铁道线均为其所建,并动议铺设东京西部的中央线。以“既从社会获益,便有回报社会的义务”为信念,投资教育和文化事业,创办了旧制武藏高等学校(即今武藏大学)。生前立下遗嘱,死后在自己位于东京市中心青山的宅邸兴建大美术馆,即今天的根津美术馆。
[349]安部矶雄(Isoo Abe,1865—1949):福冈县福冈市出生,早年从基督教人道主义立场转向社会主义信仰,是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早稻田大学教授,同时也是早稻田大学棒球部的创始人,被称为“日本棒球之父”。战前当选众议员议员,历任社会民众党党首、社会大众党执行委员长等。1938年,曾遭右翼分子刺杀。战后任日本社会党顾问。
[350]按日本历史纪年,公元前660年为神武天皇元年,至1940年为天皇诞辰2600周年纪念。
[351]太田卯之助(Unosuke Ohta,1891—1986):新闻记者。兵库县人。又名宇之助。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经学部。曾任《朝日新闻》驻上海特派员、支局长、东亚调查委员和论说委员,长期在中国生活,同情中国革命,与孙文、鲁迅等人都有交游。著有《生涯——一个新闻人走过的道路》《我与中国五十年》等。生前立下遗嘱,死后将自宅的土地捐献,建成亚洲留学生宿舍,即今天位于东京都杉并区的太田纪念馆。1990年开馆以来,已累计接收超过800名中国留学生。
[352]指选举时,把两名以上候选人的名字写在同一张选票上进行投票。
[353]“大政翼赞会”成立后,国民统制被强化。1941年,此前的议员俱乐部被改组为“翼赞议员同盟”,翌年举行了“翼赞选举”。至此,举国一致体制形成。
[354]指热心研究农业问题的民间专家。
[355]原文似有误,应为周越然(1885—1946):浙江吴兴人。字之彦。南社成员、藏书家。曾任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副社长兼英文科科长,以编著《英文模范读本》著称。抗战后期曾出任伪职。
[356]原文似有误,应为潘予且(1902—?):安徽泾县人,原名潘序祖,字子端,号水绕花堤馆主。先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先于任教于光华大学附中,后任中华书局编辑,编写《新中华》杂志,同时创作小说、剧本,风格通俗,被沈从文奚落为“继续礼拜六趣味”。抗战爆发后,潘携家眷离沪。1939年,复返上海。是四十年代孤岛和沦陷时期重要的通俗作家。著作有长篇小说《女校长》《金凤影》等。
[357]原文似有误,应为陶亢德(1908—1983):浙江绍兴人。字哲庵、室暗等。出身贫寒,未受过正规教育,却凭艰苦自学精通数种语言。早年加盟邹韬奋的《生活》杂志,后与林语堂一道创办《论语》《宇宙风》。上海沦陷后,陶选择留下办刊,主持日资背景的太平书局,赴日出席“大东亚文学者大会”。抗战胜利后,被定性为“文化汉奸”,锒铛入狱。但客观地说,孤岛文学之所以呈现“一枝独秀”的短暂繁荣,与陶的才干努力是分不开的。
[358]柳雨生(1917—2009):即柳存仁。生于北京,少年时到上海读书,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抗战爆发后,转赴光华大学借读。孤岛时期,在上海几所大学兼职,同时写作,系“中日文化协会”等日伪文化组织的成员,并两度作为“上海代表”赴日出席“大东亚文学者大会”,鼓吹“大东亚文学”。抗战胜利后,被中国政府以“汉奸文人”罪名通缉。1946年,辗转赴香港,先后任教于皇仁书院和罗富国师范学院,从此转入学术研究,并以柳存仁之名闻于世。1962年,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并获多间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在道教史和中国小说、古籍版本等领域,成就斐然,著作等身,但对早年经历讳莫如深。
[359]关露(1907—1982):原名胡寿楣,又名胡楣。山西右玉人。因家境贫寒,早年靠自学完成教育。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左联”。是蜚声三十年代上海文坛的著名女作家、诗人,与潘柳黛、张爱玲、苏青并称“民国四大才女”。1939年至1945年,受中共地下党的委派,先打入汪伪特工总部,策反特务头子李士群,后进入日本大使馆与海军报道部合办的《女声》月刊,任编辑,是所谓的“红色间谍”。1943年7月,作为《女声》杂志的编辑,关露赴东京出席了“大东亚文学者大会”,“汉奸”之名遂被坐实。日本投降后,因关露上了国民党的锄奸名单,被党安排到了苏北解放区。1955年至1976年,因受潘汉年案牵连,两度系狱,长达十年,出狱时仍顶着“定为汉奸,不戴帽子”的污名。直到1988年3月,才获得平反。同年底,在北京家中服安眠药自杀。
[360]“匁”为日本传统的重量单位,为“贯”的千分之一(约3.75克)。另一个意思为旧时货币,相当于“一两”的六分之一。
[361]原文为“ケリーウォッシュ”。
[362]原文为“アメリカンパブリシングコンバニー”。
[363]谷川彻三(Tetsuzo Tanikawa,1895—1989):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当代诗人谷川俊太郎之父。出生于爱知县知多郡常滑町,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哲学部。历任法政大学文学部教授、部长、校长等职。著有《感伤与反省》《生活·哲学·艺术》等。
[364]武者小路实笃(Saneatsu Mushanokouji,1885—1976):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画家。东京人。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创立同人杂志《白桦》,开创“白桦派”。早年有乌托邦的社会理想,投身新村建设运动,并对中国作家周作人等产生影响。有全集(十八卷)出版。
[365]一种瑞香科落叶灌木,原生于中国,后被日本引种,在温暖地带栽培。其植物纤维可制纸。亦称结香、黄瑞香、滇瑞香。
[366]清水安三(Yasuzo Shimizu,1891—1988):教育家、牧师、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樱美林学园的创立者。滋贺县出生,毕业于同志社大学神学部,后赴美留学。1917年赴中国,在传教的同时办教育,在北京创立了崇贞女校(亦称崇贞学园,即今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的前身)和慈善医院天桥爱邻馆。与胡适、鲁迅、李大钊等启蒙知识分子多有交游。
[367]即清水安三于1939年开办的面向底层妇女的社会福利性质的简易医疗服务设施,正式名称为“天桥爱邻馆”。
[368]即“日光を見なければ結構”,原系用来形容位于日光的东照宫建筑之美的和谚。
[369]原文如此。其实应为扇形石材。即以若干块同样的扇形石材,砌成圆形的石墙。
[370]此时的北大,已与清华、南开一起迁往昆明。此为“伪北大”。
[371]贯穿京都市中心的河川,亦称贺茂川。
[372]兰贡(Rangoon),缅甸仰光的旧称。
[373]原文为“是否”,但为汉字注音的振假名注的却是“ズウバ”。故联系前后的语境,改为“是罢”。后同。
[374]山本五十六(Isoroku Yamamoto,1884—1943):海军军人。新潟县出身。毕业于海军兵学校。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元帅海军大将。系珍珠港袭击与中途岛海战的总指挥。于所罗门海战中战死。
[375]此处的“南方”,泛指太平洋战争中的南方战线地区。下同。
[376]即1945年8月15日的“玉音放送”。
[377]前文说二十元。原文如此。
[378]和式房间的纸窗。
[379]曹顶(1514—1557):通州余西场(今江苏南通)人。盐民出身,膂力、胆识过人。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愤于倭寇骚扰掳掠,应募入伍。随即参加江上阻击,大败倭寇,首立战功。翌年,倭寇2000余人侵犯通州,曹率部众500人在城下筑棚御倭,苦战二十余日。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进犯倭寇遭痛击溃逃,曹提刀跃马,穷追不舍。至单家店北街头,因雨天路滑,加之激战半天,人困马乏,不幸落马,遭倭寇杀害。噩耗传来,城中人人哀痛。民众厚葬之,并建曹公祠,以纪念这位抗倭英雄。
[380]即大禹。
[381]岁暮新年,不给亲友寄送贺年卡、逃避拜年还礼等,被视为“礼数欠周详”。但有些人则对此加以反手利用,事先打出“礼数不周”的幌子,索性全家外出旅行,一方面打发假期,愉悦身心,另一方面,也是故意逃避这种传统的繁文缛节。
[382]位于滋贺县大津市的园城寺(古称三井寺),每天傍晚五时,有晚钟敲响。系“近江八景”之一。歌川广重曾在浮世绘中描绘。
[383]有田、濑户均为屈指可数的陶瓷产地,制陶历史悠久,“有田烧”“濑户烧”是著名的陶器品牌。前者位于和歌山县中部,后者位于爱知县中北部。
[384]一种产于爪哇岛的传统扎染土布。用树脂、蜡做防染工艺,用植物性燃料来着色,图案繁复,色泽明艳,历史悠久。
[385]即通货兑换店。
[386]这里,作者显然把中国的包子,想当然地当成了馒头。因为日本的“馒头”原本就是带馅的。
[387]1939年1月1日创刊,以陆、海、外务三省和“兴亚院”为后援,《朝日新闻》协办,本社在上海,是设于华中的日本国策报纸之一。
[388]阿绮波德·立德(Archibald Little,1845—1926):英国商人立德之妻,随夫在华生活了整整二十年,走遍了中国南方的所有通商口岸,深谙中国妇女缠足的痛苦,不懈地倡导“天足运动”,组织“天足会”,为解放缠足而奔走。著作有《穿蓝色长袍的国度》《李鸿章一生与他的时代》等五种。
[389]《采菲精华录》,姚灵犀著,天津书局1941年版。
[390]日本出版标准开本,188毫米×130毫米,相当于中国出版物的32开。
[391]杨子(约公元前450—370年):本名杨朱,魏国(一说为秦国)人,战国初期思想家,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贵己”“轻物重生”“人人不损一毫”,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92]窅娘:生卒年不详,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嫔。出身平民,本为采莲女,因姿色出众被选入宫。据说有胡人血统,眼窝深陷,故被赐名“窅娘”。窅娘善舞,舞蹈时,为了使足部看上去更美,常用棉帛裹双脚,屈作新月状。窅娘并非女子缠足第一人,但由于是绝色美人,又是宫嫔,对缠足文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93]橘朴(Shiraki Tachibana,1881—1945):生于大分县臼杵的下级士族家庭,早稻田大学中退,记者、评论家、中国问题学者。从清末到中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先后就职于《辽东新报》和《京津日日新闻》等新闻媒体,在平津等地活动,并通过清水安三的介绍,与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辜鸿铭、鲁迅等中国知识分子交往。“九一八”事变后,与石原莞尔交往,转向超国家主义和新重农主义。战后于沈阳病殁。
[394]丹尼尔·哈里森·葛学溥(Daniel Harrison Kulp,1888—1980):美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毕业于布朗大学,青年时代作为传教士来华。1914年,上海沪江大学创办社会学系,葛学溥担任主讲教师。最早把人类学民族志的方法和社区研究法引入中国,并创立了家族主义(Familism)的核心概念。其著作《华南的乡村生活——家族主义的社会学》是欧美社会学调查方法和研究范式在华南社会的成功尝试,是中国最早的体质人类学田野调查。1917年,葛学溥在沪江校外创立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命名为沪东公社,是中国最早的社会服务机构。
[395]西德尼·D. 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美国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摄影家。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从1917年至1932年,多次来华,先后任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和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社会调查干事,并就职于燕京大学基金会。著有包括《北京的中国家族生活》在内的五种关于北京和中国其他地区社会状况的著述,并留下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弥足珍贵。
[396]H. D. 兰姆逊(Herbert Day Lamson):生卒年不详。美国社会学者,1927年至1933年曾任教于沪江大学。
[397]非正式雇员,相当于顾问性质的职位。
[398]东久迩宫稔彦(Naruhiko Higashikuninomiya,1887—1990):旧皇族、陆军军人、政治家。久迩宫朝彦亲王之子。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校,曾留学法国。归国后,提倡帝国陆军的现代化。历任贵族院议员、陆军大将、防卫总司令官等。继因战败而引咎辞职的铃木贯太郎之后,就任内阁总理大臣,系日本宪政史上最初也是最后的皇族内阁。
[399]即帷幄上奏权。在明治宪法时代,基于天皇特权——统帅权的“独立”原则,涉及一般国务之外的统帅事务,在有必要接受天皇敕裁的情况下,军部统帅机关的陆海军大臣、参谋总长(陆军)和军令部总长(海军),可不经内阁会议而直接上奏天皇。
[400]还历,即花甲,意为六十岁一轮回,余年重新计算。
[401]语出《新约·哥林多后书》第十二章第九节:“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
[402]战国时代武将筒井顺昭病死时,嗣子顺庆尚幼,难撑局面。家人为了对外隐瞒顺昭已死的事实,找来声音酷似顺昭的市井盲人杢阿弥躺在寝室,对外则谎称顺昭病了。待顺庆成人,对外正式发丧,杢阿弥又回到了市井中。这个传说比喻暂时良好的状态也无非是泡影,一切终将化作乌有。
[403]洋纸计量单位,1连(R)相当于1000张洋纸或100枚纸板。
[404]江户时代庶民教育设施,由僧侣、武士、神官、医生担任教师,向底层百姓传授基本读写和算盘等知识,教科书有《庭训往来》《童子教》等。明治以后,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