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贾思勰Ctrl+D 收藏本站

    ●黍穄第四

    《尔雅》曰:“秬,黑黍。秠,一稃二米。”郭璞注曰:“秛亦黑黍,但中米异耳。”

    孔子曰:“黍可以为酒。”

    《广志》云:“有牛黍,有稻尾黍、秀成赤黍,有马革大黑黍,有秬黍,有温屯黄黍,有白黍,有塸芒、燕鸽之名。穄,有赤、白、黑、青、黄燕鸽,凡五种。”

    按今俗有鸳鸯黍、白蛮黍、半夏黍;有驴皮穄。

    崔寔曰:“糜,黍之秫熟者,一名穄也。”

    凡黍、穄田,新开荒为上,大豆底为次,谷底为下。

    地必欲熟。[再转乃佳。若春夏耕者,下种後,再劳为良。]

    一亩,用子四升。

    三月上旬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夏种黍、穄,与稙谷同时;非夏者,大率以椹赤为候。[谚曰:“椹厘厘,种黍时。”]燥湿候黄墑。[始章切]种讫不曳挞。常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冻树日种之,万不失一。[冻树者,凝霜封著木条也。假令月三日冻树,还以月三日种黍;他皆仿此。十月冻树宜早黍,十一月冻树宜中黍,十二月冻树宜晚黍。若从十月至正月皆冻树者,早晚黍悉宜也。]

    苗生垄平,即宜杷劳。锄三遍乃止。锋而不耩。[苗晚耩,即多折也。]

    刈穄欲早,刈黍欲晚。[穄晚多零落,黍早米不成。谚曰:“穄青喉,黍折头。”皆即湿践。久积则浥郁,燥践多兜牟。]穄,践讫即蒸而裛[于劫反]之。[不蒸者难舂,米碎,至春又土臭;蒸则易舂,米坚,香气经夏不歇也。]黍,宜晒之令燥。[湿聚则郁。]

    凡黍,黏者收薄。穄,味美者,亦收薄,难舂。

    《杂阴阳书》曰:“黍‘生’於榆。六十日秀,秀後四十日成。黍‘生’於巳,‘壮’於酉,‘长’於戌,‘老’於亥,‘死’於丑,恶於丙、午,忌於丑、寅、卯。穄,忌於未、寅。”

    《孝经援神契》云:“黑坟宜黍、麦。”

    《尚书考灵曜》云:“夏,火星昏中,可以种黍、菽。[“火,东方苍龙之宿,四月昏,中在南方。菽,大豆也。”]

    《氾胜之书》曰:“黍者暑也,种者必待暑。先夏至二十日,此时有雨,强土可种黍。[谚曰:“前十鸱张,後十羌襄,欲得黍,近我傍。”“我傍”,谓近夏至也,盖可以种晚黍也。一亩,三升。]

    “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伤无实。

    “黍心初生,畏天露。令两人对持长索,搜去其露,日出乃止。

    “凡种黍,覆土锄治,皆如禾法,欲疏於禾。”[按疏黍虽科,而米黄,又多减及空;今穊,虽不科而米白,且均熟不减,更胜疏者。氾氏云:“欲疏於禾”,其义未闻。

    崔氏曰:“四月蚕入簇,时雨降,可种黍、禾,谓之上时。]

    “夏至先後各二日,可种黍。

    “虫食李者黍贵也。”

    ●粱秫第五

    《尔雅》曰:“虋,赤苗也;芑,白苗也。”郭璞注曰:“虋,今之赤粱粟;芑,今之白粱粟:皆好谷也。”犍为舍人曰:“是伯夷、叔齐所食首阳草也。”

    《广志》曰:“有具粱,解粱;有辽东赤粱,魏武帝尝以作粥。”

    《尔雅》曰:“粟,秫也。”孙炎曰:“秫,黏粟也。”

    《广志》曰:“秫,黏粟,有赤、有白者;有胡秫,早熟及麦。”

    《说文》曰:“秫,稷之黏者。”

    按今世有黄粱;谷秫,桑根秫,槵天棓秫也。

    粱、秫并欲薄地而稀,一计较用子三升半。[地良多雉尾,苗穊穗不成。]

    种与稙谷同时。[晚者全不收也。]

    燥湿之宜,杷劳之法,一同谷苗。

    收刈欲晚。[性不零落,早刈损实。]

    ●大豆第六

    尔雅曰:“戎叔谓之荏菽。”孙炎注曰:“戎叔,大菽也。”

    张辑《广雅》曰:“大豆,菽也。小豆,荅也。豍豆、豌豆,留豆也。胡豆,(豆夅)(豆雙)也。”

    《广志》曰:“重小豆,一岁三熟,椠甘。白豆,粗大可食。剌豆,亦可食。剌豆,苗似小豆,紫花,可为面,生朱提、建宁。大豆:有黄落豆;有御豆,其豆角长;有杨豆,叶可食。胡豆,有青、有黄者。”

    《本草经》云:“张骞使外国,得胡豆。”

    今世大豆,有白、黑二种,及长梢、牛践之名。小豆有菉、赤、白三种。黄高丽豆、黑高丽豆、燕豆、豍豆,大豆类也。豌豆、江豆、(塋力改豆)豆,小豆类也。

    春大豆,次稙谷之後。二月中旬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三月上旬为中时,[用子一斗。]四月上旬为下时。[用子一斗二升。]岁宜晚者,五、六月亦得;然稍晚稍加种子。

    地不求熟。[秋锋之地,即(禾啇)种。地过熟者,苗茂而实少。]

    收刈欲晚。[此不零落,刈早损实。]

    必须耧下。[种欲深故。豆性强,苗深则及泽。]锋、耩各一。锄不过再。

    叶落尽,然後刈。[叶不尽,则难治。]刈讫则速耕。[大豆性炒,秋不耕则无泽也。]

    种茭者,用麦底。一亩用子三升。先漫散讫。犁细浅(田寽)[良辍反]而劳之。[旱则萁坚叶落,稀则苗茎不高,深则土厚不生。]若泽多者,先深耕讫,逆垡掷豆,然後劳之。[泽少则否,为其浥郁不生。九月中,候近地叶有黄落者,速刈之。[叶少不黄必浥郁。刈不速,逢风则叶落尽,遇雨则烂不成。]

    《杂阴阳书》曰:“大豆‘生’於槐。九十日秀,秀後七十日熟。豆‘生’於申,‘壮’於子,‘长’於壬,‘老’於丑,‘死’於寅,恶於甲、乙,忌於卯、午、丙、丁。”

    《孝经援神契》曰:“赤土宜菽也。”

    《氾胜之书》曰:“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谨计家口数,种大豆,率人五亩,此田之本也。

    ”三月榆荚时,有雨,高田可种大豆。土和无块,亩五升;土不和,则益之。种大豆,夏至後二十日,尚可种。戴甲而生,不用深耕。

    “大豆须均而稀。

    “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也。

    “获豆之法,荚黑而茎苍,輒收无疑;其实将落,反失之。故曰:‘豆熟於场。’於场获豆,即青荚在上,黑荚在下。”

    氾胜之区种大豆法:“坎方深各六寸,相去二尺,一亩得千二百八十坎。其坎成,取美粪一升,合坎中土搅和,以内坎中。临种沃之,坎三升水。坎内豆三粒;覆上土,勿厚,以掌抑之,令种与土相亲。一亩用种二升,用粪十二石八斗。

    “豆生五六叶,锄之。旱者溉之,坎三升水。

    “丁夫一人,可治五亩。至秋收,一亩中十六石。

    “种之上,土才令蔽豆耳。”

    崔寔曰:“正月可种豍豆。二月可种大豆。”又曰:“三月,昏,参夕,杏花盛,桑椹赤,可种大豆,谓之上时。四月,时雨降,可种大、小豆。美田欲稀,薄田欲稠。”

    ●小豆第七

    小豆,大率用麦底。然恐小晚,有地者,常须兼留去岁谷下以拟之。

    夏至後十日种者为上时,[一亩用子八升。]初伏断手为中时,[一亩用子一斗],中伏断手为下时,[一亩用子一斗二升。]中伏以後则晚矣。[谚曰:“立秋叶如荷钱,犹得豆”者,指谓宜晚之岁耳,不可为常矣。]

    熟耕、耧下以为良。泽多者,耧耩,漫掷而劳之,如种麻法。[未生白背,劳之极佳。]漫掷、犁(田寽),次之。(禾啇)[土历反]种为下。

    锋而不耩,锄不过再。

    叶落尽,则刈之。[叶未尽者,难治而易湿也。]豆角三青两黄,拔而倒竖笼丛之,生者均熟,不畏严霜,从本至末,全无秕减,乃胜刈者。

    牛力若少,得待春耕;亦得(禾啇)种。

    凡大、小豆,生既布叶,皆得用钱齿(金屚)楱[俎遘反]纵横杷而劳之。

    《杂阴阳书》曰:“小豆‘生’於李。六十日秀,秀後六十日成。成後,忌与大豆用。”

    《氾胜之书》曰:“小豆不保岁,难得。

    “椹黑时,注雨种,亩五升。

    “豆生布叶,锄之。生五六叶,又锄之。

    “大豆、小豆,不可尽治也。古所以不尽治者,豆生布叶,豆有膏,尽治之则伤膏,伤则不成。而民尽治,故其收耗折也。故曰,豆不可尽治。

    “养美田,亩可十石;以薄田,尚可亩收五石。”[谚曰:“与他作豆田。”斯言良美可惜也。]

    《龙鱼河图》曰:“岁暮夕,四更中,取二七豆子,二七麻子,家人头发少许,合麻、豆著井中,咒敕井,使其家竟年不遭伤寒,辟五方疫鬼。”

    《杂五行书》曰:“常以正月旦——亦用月半——以麻子二七颗,赤小豆七枚,置井中,辟疫病,甚神验。”又曰:“正月七日,七月七日,男吞赤小豆七颗,女吞十四枚,竟年无病;令疫病不相染。”

    ●种麻第八

    《尔雅》曰:“黂,枲实。枲,麻。别二名”“茡,麻母,”孙炎注曰:“黂,麻子。”“茡,苴麻盛子者。”

    崔寔曰:“牡麻,无实,好肌理,一名为枲也。”

    凡种麻,用白麻子。[白麻子为雄麻。颜色虽白,啮破枯燥无膏润者,秕子也,亦不中种。市籴者,口含少时,颜色如旧者佳;如变黑者,裛。崔寔曰:“牡麻子,青白,无实,两头锐而轻浮。”]

    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故墟亦良,有点丁破反叶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地薄者粪之。粪宜热。无熟粪者,用小豆底亦得。崔寔曰:“正月粪畴。畴,麻田也。”]

    耕不厌熟。[纵横七遍以上,则麻无叶也。]田俗岁易。[抛子种则节高。]

    良田一亩,用子三升;薄田二升。[穊则细而不长,稀则粗而皮恶。]

    夏至前十日为上时,至日为中时,至後十日为下时。[“麦黄种订,麻黄种麦”,亦良候也。谚曰:“夏至後,不没狗。”或答曰:“但雨多,没橐驼。”又谚曰:“五月及泽,父子不相借。”言及泽急,说非乱也。夏至後者,非唯浅短,皮亦轻薄。此变趋时不可失也。父子之间,尚不相假借,而况他人者也?]

    泽多者,先渍麻子令芽生,[取雨水浸之,生芽疾;用井水则生迟。浸法:著水中,如炊两石米顷,漉出。著席上,布令厚三四寸,数搅之,令均得地气。一宿则芽出。水若滂沛,十日亦不生。]待地白背,耧耩,漫掷子,空曳劳。[截雨脚即种者,地湿,麻生瘦;待白背者,麻生肥。]泽少者,暂浸即出,不得待芽生,耧头中下之。[不劳曳挞。]

    麻生数日中,常驱雀。[叶青乃止。]布叶而锄。[频烦再遍止。高而锄者,便伤麻。]

    勃如灰便收。[刈,拔,各随乡法。未勃者收,皮不成;放勃不收而即骊。](上幵下束)欲小,缚欲薄,[为其易乾。]一宿辄翻之。[得霜露则皮黄也。]

    获欲净。[有叶者喜烂。]沤欲清水,生熟合宜。[浊水则麻黑,水少则麻脆。生则难剥,大烂则不任。暖泉不冰冻,冬日沤者,最为柔肕也。]

    《卫诗》曰:“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毛诗》注曰:“蓺,树也。衡猎之,从猎之,种之然後得麻。”]

    《氾胜之书》曰:“种枲太早,则刚坚、厚皮、多节;晚则皮不坚。宁失於早,不失於晚。获麻之法,穗勃勃如灰,拔之。夏至後二十日沤枲,枲和如丝。”

    崔寔曰:“夏至先後各五日,可种牡麻。”[“牡麻,有花无实。”]

    ●种麻子第九

    崔寔曰:“苴麻,麻之有蕴者,茡麻是也。一名黂。”

    止取实者,种斑黑麻子。[斑黑者饶实。崔寔曰:“苴麻子黑,又实而重,捣治作烛,不作麻。”]

    耕须再遍。一亩用子三升。种法与麻同。

    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为中时,五月初为下时。

    大率二尺留一根。[穊则不科。]锄常令净。[荒则少实。]既放勃,拔去雄。[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实。]

    凡五谷地畔近道者,多为六畜所犯,宜种在麻、麻子以遮之。[胡麻,产畜不食;麻子啮头,则科大。收此二实,足供养烛之费也。]慎勿於大豆地中杂种麻子。[扇地两损,而收并薄。]六月间,可於麻子地间散芜菁子而锄之,拟收其根。

    《杂阴阳书》曰:“麻‘生’认杨或荆。七十日花,後六十日熟。种忌四季——辰、示、戌、丑——戊、己。”

    《氾胜之书》曰:“种麻,豫调和田。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麻生布叶,锄之。率九尺一树。树高一尺。以蚕矢粪之,树三升。无蚕矢,以溷中熟粪粪之亦善,树一升。天旱,以流水浇之,树五升。无流水,曝井水,杀其寒气以浇之。雨泽时适,忽浇。浇不欲数。养麻如此,美田则亩五十石,及百石,薄田尚三十石。获麻之法,霜下实成,速斫之;其树大者,以锯锯之。”

    崔寔曰:“二、三月,可种苴麻。”[麻之有实者为苴。]

    ●大小麦第十  瞿麦附

    《广雅》曰:“大麦,麰也;小麦,(禾來)也。”

    《广志》曰:“虏水麦,其实大麦形,有缝。(禾宛)麦,似大麦,出凉州。旋麦,三月种,八月熟,出西方。赤小麦,赤而肥,出郑县。语曰:‘湖豬肉,郑稀熟。’山提小麦,至黏弱;以贡御。有半夏小麦,有秃芒大麦,有黑穬麦”

    《陶隐居本草》云:“大麦为五谷长,即今倮麦也。一名麰麦,似穬麦,唯无皮耳。穬麦,上是今马食者。然则在、穬二麦,种别名异,而世人以为一物,谬矣。”

    [按世有落麦者,秃芒是也。又有春种穬麦也。]

    大、小麦,皆须五月、六月暵地。[不暵需种者,其收倍薄。崔寔曰:“五月、六月菑麦田也。”]

    种大、小麦,先(田寽),逐犁(禾奄)种者佳。[再倍省种子而科大。逐犁掷之亦得,然不如作(禾奄)耐旱。]其山田及刚强之地,则耧下之。[其种子宜加五省於下田。]凡耧种者,非直土浅易生,然於锋、锄亦便。

    穬麦,非良地则不须种。[薄地徒劳,种而必不收。凡种穬麦,高、下田皆得用,但必须良熟耳。高田借拟禾、豆,自可专用下田也。]八月中戊社前种者为上时,[掷者,亩用子二升半。]下戊前为中时,[用子三升。]八月末九月初为下时。[有子三升半或四升。]

    小麦宜下田。[歌曰:“高田种小平等,稴穇不成穗。男儿在他乡,那得不憔悴。”]八月上戊社前为上时,[掷者,有子一升半也。]中戊前为中时,[用子二升]。下戊前为下时。[有子二升半]。

    正月、二月,劳而锄之。三月、四月,锋而更锄。[锄麦倍收,皮薄面多;而锋、劳、锄各得再遍为良也。]

    令立秋前治讫。[立秋後则虫生。]蒿、艾箪盛之,良。[以蒿、艾蔽窖埋之,亦佳。窖麦法:必须日曝令乾,及热埋之]。多种久居供食者,宜作劁[才彫切]麦:倒刈,薄布,顺风放火;火既著,即以扫帚扑灭,仍打之。[如此者,经夏虫不生;然唯中作麦饭及面用耳。]

    《礼记?月令》曰:“仲秋之月,……乃劝人种麦,无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郑玄注曰:“麦者,接绝续乏之谷,尤宜重之。”]

    《孟子》曰:“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所养,人事之不齐。”

    《杂阴阳书》曰:“大麦‘生’於杏。二百日秀,秀後五十日成。麦‘生’於亥,‘壮’於卯,‘长’於辰,‘老’於巳。‘死’於午,恶於戊,忌於子、丑。小麦‘生’於桃。二百一十日秀,秀後六十日成。忌与大麦同。虫食杏者麦贵。”

    种瞿麦法:以伏为时。[一名“地面”。良地一亩,用子五升,薄田三四升]。亩收十石。浑蒸,曝乾,舂去皮,米全不碎。炊作飧,甚滑。细磨,下绢簁,作饼,亦滑美。然为性多秽,一种此物,数年不绝;耘锄之功,更益劬劳。

    《尚书大传》曰:“秋,昏,虚星中,可以种麦。”[“虚,北方玄武之宿;八月昏中,见於南方。”]

    《说文》曰:“麦,芒谷。秋种厚埋,故谓之‘麦’。麦,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氾胜之书》曰:“凡田有六道,麦为首种。种麦得时,无不善。帮至後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同薄渍麦种以酢[且故反]浆并蚕矢;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酢浆令麦耐旱,蚕矢令麦忍寒。

    “麦生黄色,伤於太稠。稠者锄而稀之。

    “秋锄以棘柴耧之,以壅麦根。故谚曰:‘子欲富,黄金覆。’‘黄金覆’者,谓秋锄麦、曳柴壅麦根也。至春冻解,棘柴曳之,害绝其干叶。须麦生,复锄之。到榆荚时,注雨止,候土白背复锄。如此则收必倍。

    “冬雨雪止,以物辄蔺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後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

    “春冻解,耕和土,种旋麦。平生根茂盛,莽锄如宿麦。”

    氾胜之区种麦:“区大小如上农夫区。禾收,区种。凡种一亩,有子二升。覆土厚二寸,以足践之,令种土相亲。麦生根成。锄区间秋草。缘以棘柴律土壅麦根。秋旱,则以桑落时浇之。秋雨泽适,勿浇之。春冻解,棘柴律之,突绝去其枯叶。区间草生,锄之。大男、大女治十亩。至五月收,区一亩,得百石以上,十亩得千石以上。

    “小麦忌戌,大麦忌子,‘除’日不中种。”

    崔寔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後十日,种美田。唯穬,早晚无常。正月,可种春麦、豍豆,尽二月止。”

    青稞麦。[特打时稍难,唯映日用碌碡碾。]右每十亩,用种八斗。与大麦同时熟。好收四十石;石八九斗面。堪作饭及饼饦,甚美。磨,总尽无麸。[锄一遍佳,不锄亦得。]

    ●水稻第十一

    《尔雅》曰:“稌,稻也。”《郭璞》注曰:“沛国今呼稻为稌。”

    《广志》云:“有虎掌稻、紫芒稻、赤芒稻、白米稻。南方有蝉鸣稻,七月熟。有盖下白稻,正月种,五月获;获讫,其茎根复生,九月熟。青芋稻,六月熟;累子稻,白汉稻,七月熟:此三稻,大而且长,米半寸,出益州。粳有乌粳、黑穬、青函、白夏之名。”

    《说文》曰:“(禾糞),稻紫茎不黏者。”“粳,稻属。”

    《风土记》曰:“稻之紫茎,稴稻之青穗,米皆青白也。”

    《字林》曰:“秾[力脂反],稻今年死,来年自生曰‘秜’。”

    按今世有黄瓮稻、黄陆稻、青稗稻、豫章青稻、尾紫稻、青杖稻、飞蜻稻、赤甲稻、乌陵稻、大香稻、小香稻、白地稻;菰灰稻,一年再熟。有秫稻。秫稻米,一名糯[奴乱反]米,俗云“乱米”,非也。有九(禾各)秫、雉目秫、大黄秫、棠秫、马牙秫、长江秫、惠成秫、黄般秫、方满秫、虎皮秫、荟柰秫,皆米也。

    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选地欲近上流。[地无良薄,水清则稻美也。]

    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中旬为下时。

    先放水,十日後,曳陆轴十遍。[遍数唯多为良。]地既熟,净淘种子;[浮者不去,秋则生稗。]渍经三宿,漉出;内草篅[市规反]中裛之。复经三宿,芽生,长二分。一亩三升掷。三日之中,令人驱鸟。

    稻苗长七八寸,陈草复起,以镰侵水芟之,草悉脓死。稻苗渐长,复须薅。[拔草曰薅。虎高切。]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量时水旱而溉之。将熟,又去水。

    霜降获之。[早钊米青而不坚,晚刈零落而损收。]

    北土高原,本无陂泽。随逐隈曲而田者,二月,冰解地乾,烧而耕之,仍即下水;十日,块既散液,持木斫平之。纳种如前法。既生七八寸,拔而栽之。[既非岁易,草、稗俱生,芟亦不死,故须栽而薅之。]溉灌,收刈,一如前法。

    畦(田寽)大小无定,须量地宜,取水均而已。

    藏稻必须用箪。[此既水谷,窖埋得地气则烂败也。]若欲久居者,亦如“劁麦法”。

    舂稻必须冬时积日燥曝,一夜置霜露中,即舂。[若冬舂不乾,即米青赤脉起。不经霜,不燥曝,则米碎矣。]

    秫稻法,一切同。

    《杂阴阳书》曰:“稻‘生’於柳或杨。八十日秀,秀後七十日成。戊、己、四季日为良。忌寅、卯、辰。恶甲、乙。”

    《周官》曰:“稻人,掌稼下地。[“以水泽之地种谷也。谓之稼者,有似嫁女相生。”]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作田。”[“郑司农说‘潴’、‘防’:以《春秋传》曰:‘町原防,规偃潴’。‘以列舍水’:‘列者,非一道以去水也。’‘以涉扬其芟’:‘以其水写,故得行其田中,举其芟钩也。’杜子春读‘荡’为‘和荡’,谓‘以沟行水也。’玄谓偃潴者,畜流水之陂也。防,潴旁隄也。遂,田首受水小沟也。列,田之畦(田寽)也。浍,田尾去水大沟。作,犹治也。开遂舍水於列中,因涉之,扬去前年所芟之草,而治田种稻。”]

    “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夷之。[“殄,病也,绝也。郑司农说‘芟夷’:以《春秋传》曰:‘芟夷、蕰崇之。今时谓禾下麦为’夷下麦‘,言芟刈其禾,於下种麦也。’玄谓将以泽地为稼者,必於夏六月之时,大雨时行,以水病绝草之後生者,至秋水涸,芟之,明年乃稼。”]泽草所生,谓之芒种。”[“郑司农云:‘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

    《礼记?月令》云:“季夏……大雨时行,乃烧、(上艹下雉)、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郑玄注曰:“(上艹下雉),谓迫地杀草。此为欲稼莱地,先(上艹下雉)其草,草乾,烧之,至此月,大雨流潦,畜於其中,则草不复生,地美可稼也。‘(上艹下雉)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强。”[注曰:“土润,溽暑,膏泽易行也。粪、美,互文。土强,强(上臨下木)之地。”]

    《孝经?援神契》曰:“汙,泉宜稻。”

    《淮南子》曰:“蓠,先稻熟,而农夫薅之者,不以小利害大获。”[高诱曰:“蓠,水稗。”]

    《氾胜之书》曰:“种稻,春冻解,耕反其土。种稻,区不欲大,大则水深浅不行之有效。冬至後一百一十日可种稻。稻地美,用种亩四升。始种稻欲温,温者缺其塍,令水道相直;夏至後大热,令水道错。”

    崔寔曰:“三月,可种筻稻。稻,美田俗稀,薄田欲稠。五月,可别稻及蓝,尽夏至後二十日止。”

    ●旱稻第十二

    早稻用下田,白土胜黑土。[非言下田胜高原,但夏停水者,不得禾、豆、麦,稻田种,虽涝亦收,所谓彼此俱获,不失地利故也。下田种者,用功多;高原种者,与禾同等也。]凡下田停水处,燥则坚垎,湿则污泥,难治而易荒,墝埆而杀种——其春耕者,杀种尤甚——故宜五六月暵之,以擬以麦。麦时水涝,不得纳种者,九月中复一转,至春种稻,万不失一。[春耕者十不收五,盖误人耳。]

    凡种下田,不问秋夏,候水尽,地白背时,速耕,杷、劳频烦令熟。[过燥则坚,过雨则泥,所以宜速耕也。]

    二月半种稻为上时,三月为中时,四月初及半为下时。

    渍种如法,裛令开口。耧耩(禾奄)种之,[(禾奄)种者省种而生科,又胜掷者]。即再遍劳。[若岁寒,早种虑时晚,即不渍种,恐芽焦也。]其土黑坚强之地,种未生前遇旱者,欲得令牛羊及人履践之;湿则不用一迹入地。稻既生,犹欲令人践垄背。[践者茂而多实也。]

    苗长三寸,杷、劳而锄之。锄唯欲速。[稻苗性弱,不能扇草,故宜数锄之]。每经一雨,辄欲杷劳。苗高尺许则锋。天雨无所作,宜冒雨薅之。科大,如穊者,五六月中霖雨时,拔而栽之。[栽法欲浅,令其根须四散,则滋茂;深而直下者,聚而不科。其苗长者,亦可捩去叶端数寸,忽伤其心也]。入七月,不复任栽。[七月百草成,时晚故也。]

    其高田种者,不求极良,唯须费地。[过良则苗折,废地则无草]。亦秋耕、杷、劳令熟,至春,黄塲纳种。[不宜湿下]。馀法悉与下田同。

    ●胡麻第十三

    《汉书》,张骞外国得胡麻。今俗人咱为“乌麻”者,非也。

    《广雅》曰:“狗虱、胜茄,胡麻也。”

    《本草经》曰:“胡麻,一名巨胜,一名鸿藏。”

    [按今世有白胡麻、八稜胡麻。白者油多,人可以为饭,惟治脱之烦也。]

    胡麻宜白地种。二、三月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月半前种者,实多而成;月半後种者,少子而多秕也。]

    种欲截雨脚。[若不缘湿,融则不生]。一亩用子二升。漫种者,和以耧耩,然後散子空曳劳。[劳上加人,则土厚不生]。耧耩者,炒沙令燥,中半和之。[不和沙,下不均。垄种若荒,得用锋、耩。]

    锄不过三遍。

    刈束欲小。[束大则难燥;打,手复不胜。]以五六束为一丛,斜倚之。[不尔,则风吹倒,损收也。]候口开,乘车诣田斗薮;[倒竖,以小杖微打之。]还丛之。三日一打。四五遍乃尽耳。[若乘湿横积,蒸热速乾,虽曰郁浥,无风吹亏损之虑。浥者,不中为种子,然於油无损也。]

    崔寔曰:“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时雨降,可种之。”

    ●种瓜第十四  茄子附

    《广雅》曰:“土芝,瓜也;其子谓之(兼瓜)[力点反]。瓜有龙肝、虎掌、羊骹、兔头、(昷瓜)[音温](屯瓜)[大真反]、狸头、白(扁瓜)、秋无馀、缣瓜,瓜属也。”

    张孟阳《瓜赋》曰:“羊骹、累错,(扁瓜)子、庐江。”

    《广志》曰:“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敦煌之种为美。有鸟瓜、缣瓜、狸头瓜、蜜筩瓜、女臂瓜、羊髓瓜。瓜州大瓜,大如斛,出凉州。猒须、旧阳城御瓜。有青登瓜,大如三升魁。有桂枝瓜,长二尺馀。蜀地温良,瓜至冬熟。有春白瓜,细小小瓣,宜藏,正月种,三月;有秋泉瓜,秋种,直月熟,形如羊角,色黄黑。”

    《史记》曰:“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家贫,种瓜於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之‘东陵瓜’,从召平始。”

    《汉书?进志》曰:“敦煌,古瓜州,地有美瓜。”

    王逸《瓜赋》曰:“落疏之文。”

    《永嘉记》曰;“永嘉美瓜,八月熟。至十一月,肉青瓤赤,香甜清快,众瓜之胜。”

    《广州记》曰:“瓜,冬熟,号为‘金钗瓜’。”

    《说文》曰:“(塋土换瓜),小瓜,瓞也。”

    陆机《瓜赋》曰:“栝楼、定桃,黄(扁瓜)、白抟,金驻,蜜筩,小青、大斑,玄骭、素腕,狸首、虎蹯。东陵出於秦谷,桂髓起於巫山”也。

    收瓜子法:常岁岁先取“本母子”瓜,截去两头,止取中央子。[“本母子”者,瓜生数叶,便结子;子复早熟。用中辈瓜子者,蔓长二三尺,然後结子。用後辈子者,蔓长足,然後结子;子亦晚熟。种早子,熟速而瓜小;种晚子,熟迟而瓜大。去两头者:近蒂子,瓜曲而细;近头子,瓜短而喎。凡瓜,落疏青黑者为美;黄、白及斑,虽大而恶。若种苦瓜子,虽烂熟气香,其味犹苦也。]

    又收瓜子法:食瓜时,美者收取,即以细糠拌之,日曝向燥,挼则簸之,净而且速也。

    良田,小豆底佳;黍底次之。刈讫即耕。频烦转之。

    二月上旬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为中时,四月上旬为下时。五月、六月上旬,可种藏瓜。

    凡种法:先以水净淘瓜子,以盐和之。[盐和则不笼死。]先卧锄耧却燥土,[不耧者,坑虽深大,常杂燥土,故瓜不生]。然後掊坑,大如斗口。纳瓜子四枚、大豆三个於堆旁向阳中。[谚曰:“种瓜黄台头。”瓜生数叶,掐去豆。瓜性弱,苗不独生,故须大豆为之起土。瓜生不去豆,则豆反扇瓜,不得滋茂。但豆断汁出,更成良润;勿拔之,拔之则土虚燥也]。多锄则饶子,不锄则无实。[五谷、蔬菜、果蓏之属,皆如此也]。

    五六月种晚瓜。

    治瓜笼法:旦起,露未解,以杖举瓜蔓,散灰於根下。後一两日,复以土培其根,则迥无虫矣。

    又种瓜法:[依法种之,十亩胜一顷]。於良美地中,先种晚禾。[晚禾令地腻]。熟,劁刈取穗,欲充茇方[末反长]。秋耕之。耕法:弭缚犁耳,起规逆耕。耳弭则禾茇头出而不没矣。至春,起复顺耕,亦弭缚犁耳翻之,还令草头出。耕讫,劳之,令甚平。

    种稙谷时种之。种法:使行阵整直,两行微相近,两行外相远,中间通步道,道外还两行相近。如是作次第,经四小道,通一车道。凡一顷地中,须开十字大巷,通两乘车,来去运辇。其瓜,都聚在十字巷中。

    瓜生,比至初花,必须三四遍熟锄,勿令有草生。草生,胁瓜无子。锄法:皆起禾茇,令直竖。其瓜蔓本底,皆令土下四厢高微雨时,得停水。瓜引蔓,皆沿茇上。茇多则瓜多,茇少则瓜少。茇多则蔓广,蔓广则歧多,歧多则饶子。其瓜会是歧头而生;无歧而花者,皆是浪花,终无瓜矣。故令蔓生在茇上,瓜悬在下。

    摘瓜法:在步道上引手而取,勿听浪人踏瓜蔓,及翻覆之。[踏则茎破,翻则成细,皆令瓜不茂而蔓早死]。若无茇而种瓜者,地虽美好,正得长苗直引,无多盘歧,故瓜少子。若无茇处,竖乾柴亦得。[凡乾柴草,不妨滋茂]。凡瓜所以早烂者,皆由脚蹑及摘时不慎,翻动其蔓故也。若以理慎护,及至霜下叶乾,子乃尽矣。[但依此法,则不必别种早、晚及中三辈之瓜。]

    区种瓜法:六月雨後种菉豆,八月中犁(禾奄)杀之;十月又一转,即十月中种瓜。率两步为一区,坑大如盆口,深五寸。以土壅其畔,如菜畦形。坑底必令平正,以足踏之,令其保泽。以瓜子、大豆各十枚,遍布坑中。[瓜子、大豆,两物为双,藉其起土故也]。以粪五升覆之。[亦令均平]。又以土一斗,薄散粪上,复以足微蹑之。冬月大雪时,速并力推雪於坑上为大堆。至春草生,瓜亦生,茎叶肥茂,异於常者。且常有润泽,旱亦无害。五月瓜便熟。[其掐豆、锄瓜之法与常同。若瓜子尽生则太穊,宜掐去之,一区四根即足矣。]

    又法:冬天以瓜子数枚,内热牛粪中,冻即拾聚,置之阴地。[量地多少,以足为限。]正月地释即耕,逐墒布之。率方一步,下一斗粪,耕土覆之。肥茂早熟,虽不及区种,亦胜凡瓜远矣。[凡生粪粪地无势;多於熟粪,令地小荒矣。]

    有蚁者,以牛羊骨带髓者,置瓜科左右,待蚁附,将弃之。弃二三,则无蚁矣。

    氾胜之区种瓜:“一亩为二十四科。区方圆三尺,深五寸。一科用一石粪。粪与土合和,令相半。以三斗瓦瓮埋著科中央,令瓮口上与地平。盛水瓮中,令满。种瓜,瓮四面各一子。以瓦盖瓮口。水或减,辄增,常令水满。种常以冬至後九十日、百日,得戊辰日种之。又种薤十根,令周回瓮,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於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

    崔寔曰;“种瓜宜用戊辰日。三月三日可种瓜。十二月腊时祀炙萐,树瓜田四角,去(上甘下二虫)。”[胡滥反。瓜虫谓之(上甘下二虫)。]

    《龙鱼河图》曰:“瓜有两鼻者杀人。”

    种越瓜、胡瓜法:四月中种之。[胡瓜宜竖柴木,令引蔓缘之]。收越瓜,欲饱霜。霜不饱则烂。收胡瓜,候色黄则摘。[若待色赤,则皮存而肉消也]。并如凡瓜,於香酱中藏之变佳。

    种冬瓜法:[《广志》曰:“冬瓜,蔬(立巨)。”《神仙本草》谓之“地芝”也]。傍墙阴地作区,圆二尺,深五寸。以熟粪及土相和。正月晦日种。[二月、三月亦得]。既生,以柴木倚墙,令其缘上。旱则浇之。八月,断其梢,减其实,一本但留五六枚。[多留则不成也]。十月,霜足收之。[早收则烂]。削去皮子,於芥子酱中,或美豆酱中藏之,佳。

    冬瓜、越瓜、瓠子,十月区种,如区种瓜法。冬则推雪著区上为堆。润泽肥好,乃胜春种。

    种茄子法:茄子,九月熟时摘取,擘破,水淘子,取沈者,速曝乾裹置。至二月畦种。[治畦下水,一如葵法。性宜水,常须润泽。]著四五叶,雨时,合泥移栽之。[若旱无雨,浇水令彻泽,夜栽之。白日以席盖,勿令见日。]

    十月种者,如区种瓜法,推雪著区中,则不须栽。

    其春种,不作畦,直如种凡瓜法者,亦得,唯须晓夜数浇耳。

    大小如弹丸,中生食,味如小豆角。

    ●种瓠第十五

    《卫诗》曰:“匏有苦叶。”毛云:“匏,谓之瓠。”《诗义疏》云:“匏叶,少时可以为羹,又可淹煮,极美,故云:‘瓠叶幡幡,采之亨之。’河东及扬州常食之。八月中,坚强不可食,故云:‘苦吉’。”

    《广志》曰:“有都瓠子,如牛角,长四尺。有约腹瓠,其大数斗,其腹窈挈,缘带为口,出雍县;移种於他则否。朱崖有苦叶瓠,其大者受斛馀。”

    《郭子》曰:“东吴有长柄壶楼。”

    《释名》曰:“瓠畜,皮瓠以为脯,蓄积以待冬月用也。”

    《淮南万毕术》曰:“烧穰杀瓠,物自然也。”

    《氾胜之书》种瓠法:“以三月耕良田十亩。作区,方深一尺。以杵筑之,令可居泽。相去一步。区种四实。蚕矢一斗,与土粪合。浇之,水二升;所乾处,复浇之。

    “著三实,以马菙壳其心,勿令蔓延;多实,实细。以藁荐其下,无令亲土多疮瘢。度可作瓢,以手摩其实,从蒂至底,去其毛;不复长,且厚。八月微霜下,收取。

    ”掘地深一丈,荐以藁,四边各厚一尺。以实置孔中,令底下向。瓠一行,覆上土,厚三尺。二十日出,黄色好,破以为瓢。其中白肤,以养豬致肥;其瓣,以作烛致明。

    “一本三实,一区十二实,一亩得二千八百八十实。十亩凡得五万七千六百瓢。瓢直十钱,并直五十七万六升文。用蚕矢二百石,牛耕、功力,直二万六千文。馀有五十五万肥豬、明烛,利在其外。”

    《氾胜之书》区种瓠法:“收种子须大者。若先受一斗者,得收一石;受一石者,得收十石。先掘地作坑,方圆、深各三尺。用蚕沙与土相和,令中半,[若无蚕沙,生牛粪亦得。]著坑中,足蹑令坚。以水沃之。候水尽,即下瓠子十颗,复以前粪覆之。既生,长二尺独创性,便总聚十茎一处,以布缠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不过数日,缠处便合为一茎。留强者,馀悉掐去,引蔓结子。子外之条,亦掐去之,勿令蔓延。留子法:初生二、三子不佳,去之;取第四、五、六子,留三子即足。旱时须浇之:坑畔周匝小渠子,深四五寸,以水停之,令其遥润,不得坑中下水。”

    《崔寔》曰:“正月,可种瓠。六月,可畜瓠。八月,可断瓠,作蓄瓠。砖中白肤实,以养豬致肥;其瓣则作烛致明。”

    《家政法》曰:“二月可种瓜、瓠。”

    ●种芋第十六

    《说文》曰:“芋,大叶实根骇人者,故谓之‘芋’。”“齐人呼芋为‘莒’。”

    《广雅》曰:“渠芋;其茎谓之(上艹下耿)。”公杏反“藉姑,水芋也,说曰乌芋。”

    《广志》曰:“蜀汉既繁芋,民以为资。凡十四等:有君子芋,大如斗,魁如杵(上竹下旅),有车毂芋,有锯子芋,有旁巨芋,有青边芋:此四芋多子。有谈善芋,魁大如瓶,少子;叶如散盖,绀色;紫茎,和丈馀;易熟,味长,芋之最善者也;茎可作羹臛,肥涩,得饮乃下。有蔓芋,缘枝生,故里次二三升。有鸡子芋,色黄。有百果芋,魁大,子繁多,亩收百斛;种以百亩,以养彘。有早芋,七月熟。有九百芋,大而不美。有象空芋,大而弱,使人易饥。有青芋,有素芋,子皆不可食,茎可为菹。凡此诸芋,皆可乾腊,又可藏至夏食之。又百子芋,出叶俞县。有魁芋,无旁子,生永昌县。有大芋,二升,出范阳、新郑。”

    《风土记》曰:“博士芋,蔓生,根如鹅、鸭卵。”

    《氾胜之书》曰:“种芋,区方深皆三尺。取豆萁内区中,足践之,厚尺五寸。取区上湿土与粪和之,内区中萁上,令厚尺二寸,以水浇之,足践令保泽。取五芋子置四角及中央,足践之。旱,数浇之。萁烂。芋生子,皆长三尺。一区收三石。

    “又种芋法:宜择肥缓土近水处,和柔,粪之。二月注雨,可种芋。率二尺下一本。芋生根欲深,劚其旁以缓其土。旱则浇之。有草锄之,不厌数多。治芋如此,其收常倍。”

    《列仙传》曰:“酒客为梁,使烝民益种芋:‘三年当大饥。’卒如其言,梁民不死。”[按芋可以救饥馑,度凶年。今中国多不以此为意,後至有耳目所不闻见者。及水、旱、风、虫、霜、雹之灾,便能饿死满道,白骨交横。知而不种,坐致泯灭,悲夫!人君者,安可不督课之哉?]

    崔寔曰:“正月,可菹芋。”

    《家政法》曰:“二月可种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