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邓嘉宛

托尔金Ctrl+D 收藏本站

创新之书

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希腊、罗马、塞尔特、德国、斯堪地那维亚、芬兰都有根植於自己语言的神话,唯独英文没有;亚瑟王的故事是英国的,不是英文的,因此无法取代我的失落感……。我要为英文写一则神话,一则遥远的传奇,以精灵的眼睛来看天地初开以降的一切事……。更重要的是,我要在这则神话中清楚明确地包含基督教的信仰。我相信所有的传奇与神话,如同所有的艺术,绝大部分是源自於“真相”(truth),却以隐约的方式反映出道德与宗教上的真理(或错误)。这些故事是全新的……是的,这些故事是全新的。在接下来的五十年中,这些故事享誉全球,代代相传,阅读人口以亿计算,一扫当年无人愿意出版的窘困。这两巨册神话中的《魔戒》,因为有哈比人,也因为完整易读,而得以在一九五四及五五年出版。但是耗尽托尔金毕生之力的《精灵宝钻》,一直拖到作者去世四年後的一九七七年才得问世,全球读者在看完《魔戒》後的惆怅与疑惑,那种好像不应该只有这样的感觉,终於得到纾解;然後,大家萌生了更多的问题,更多的想像,然後有了奇幻文学。

从这本融合了宇宙论、神话学以及悲剧的《精灵宝钻》,读者可以看见托尔金所架构的神话世界,其格局的恢弘精深,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事实上,《精灵宝钻》在不得出版後,托尔金开始不断补述及改写,终其一生没有完成。托尔金的儿子克理斯多福在父亲去世後开始整理遗稿,他先按父亲遗愿编出了这本较完整的《精灵宝钻》,接著又陆续编出了《未完成的故事》(UnfinishedTales)以及十一本的中土世界的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看看。

美好事物的堕落

以精灵的观点所记述的史书《精灵宝钻》,笔调深沉,与《魔戒》哈比人的轻松叙事十分不同。这本托尔金在一次世界大战时於战壕中构思,後来因战壕热躺在医院中写下片段,於一九二六年正式开笔并在一九三七年之前就已完稿的远古神话,说的是一则悲伤的堕落故事;美好的事物堕落衰亡,不论是造物者还是旁观者,内心的遗憾与难过都是难以言喻的。

首先是集一切优点於一身的精灵。不死不灭又大有力量的种族(包括神灵),在仙境乐园中之所以会走向堕落,很大一个诱因在於占有。贪恋他人之物固然危险,一心想要独占属於自己的事物,也会导致可怕的後果。精灵中最优秀的诺多族王子费诺制造了奇特的精灵宝钻,索伦的师傅魔苟斯在贪妒之中夺宝杀人,於是费诺发下可怕的誓言,鼓动全族百姓背叛诸神,离开乐园,回到中土向魔苟斯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终於导致整个诺多族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然後是大有力量的人类。人类如果能活五百岁,没有疾病的侵害,又很慢才衰老,这样不是很好吗?故事中那群虽会死亡,但是集智力、能力、财力与势力於一身的努曼诺尔人,走向堕落的最主要诱因,来自於禁令。愈是有力量的人,愈不能忍受禁令。在第一纪元的正邪大战中,那些帮助精灵抵挡邪恶魔苟斯的人类,最後得到诸神赏给他们智慧、能力与长寿;但是与此同时,诸神也设下他们不得涉足不死乐园的禁令。於是,这群人类在走到文明最颠峰之际,因为舍不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而拒绝迈向死亡,因为怕死而盲目,被骗破坏了禁令;获罪於天,无所祷也,灭亡降临。

死亡不好吗?托尔金说死亡是一项礼物,是神给人脱离时间之下日益衰颓之世界的礼物。不死的精灵必须永远跟世界绑在一起,不论世界变成什么样子,他们都与它共存亡。面对令人疲惫与厌倦的事物,既不能改变又不能脱离,永远不能脱离,天底下还有比这更恐怖的事吗?

奇特的胜利方式

精灵失败,人类失败,愈觉得自己力量强大傲视群伦的人就败得愈惨。於是,托尔金在《魔戒》中写了一支全新的,这世界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子民:哈比人。托尔金笔下这群最具吸引力的哈比人,不但会死,而且力小智微,成天除了忙著吃喝快乐,几乎没有别的大事;反正天塌下来有比他们高大两倍以上的种族顶著。

不料,这群看来甚是无用的弱小之辈,在面对引诱与邪恶的压迫下,竟是唯一能够反败为胜的种族。有趣的是,他们的致胜之道与我们今日的概念相差甚远。哈比人无兵无马,无财无势,出了家门甚至会迷路;他们之所以能打赢正邪对抗的大战,除了勇敢,靠的纯粹是善良、忠诚、牺牲、喜乐的心、坚定的爱以及永远怀抱希望。

住在这个喧嚣急躁昏乱的小岛上,拼命竞争功课与工作的我们,面对这群哈比人,面对他们的致胜之道,他们身上的平凡美德,我们究竟是羡慕效法,还是觉得前面两个种族的力量比较有用?或许最好是有财(才)有势又善良喜乐。嗯,这也不是没有啦,托尔金故事中那些西方乐园里的诸神好像就是这样。

阅读托尔金

阅读托尔金的乐趣可以有三层。第一层是纯粹享受阅读乐趣,看一个好故事,读完就完了。第二层是探究作者架构创作故事的源头;托尔金以旧约圣经为蓝本写了《精灵宝钻》,以新约圣经为蓝本写了《魔戒》;喜欢托尔金的人不妨找本圣经读读当中的故事,可能会有意想下到的收获。如果还有余力,可以阅读启发托尔金甚深的英文古诗《贝奥武夫》(Beowulf),只是不知有无好的中文译本。

第三层难度就高了,那是得下点功夫去认识精灵语,甚至构成精灵语的欧洲与近东地区的古文。我曾拿了几个人名地名去问了一下我的旧约神学教授Dr·W·H·Bicksler,他也是近东古文学家,他问我:“你在翻译北欧神话吗?这些名字看起来很像;喔,不,Iluvata这个字是亚述文,Ild是亚述文中的神,vatar是亚述文中的父亲。真有意思,你在翻译什么啊?

你说呢?要我不对托尔金佩服得五体投地,很难。

故事中的语言

托尔金是语言学家,精通古欧洲语言,他写这些神话的另一个目的,是为自己发明的精灵语言找一个使用的舞台。他假托哈比人比尔博之手,在瑞文戴尔将精灵文的史书翻译成人类的通用语(也就是英文),让後人得以一窥那早已消逝的远古世界。

问题在於,美丽的精灵文在翻译成中文时,经常变成一长串既无意义又难记的怪名称。我根据一份托尔金自己所写,论及翻译《魔戒》中各精灵语名称的:"GuidetotheNamesinTheLordoftheRings"来进行本书的翻译,同时也尽量保持某些已在《魔戒》新译本中多次出现的译名,以免对读者造成太大的困扰。另外,我将原书的索引加上了编号,同时参考数种资料,随著每个新名词的出现写了简单的译注,希望不是给读者带来更多的负担。

我写注根据三个原则:㈠让读者在看到精灵语名称时尽可能认识它的意思,如果作者没在该名称後立即加上解释,我便简述其意;㈡把跟《魔戒》有关的人物、事件、地点加上连结,让读者可以迅速掌握本书与《魔戒》的关系;㈢对一些因宗教或文化差异而可能产生的阅读障碍,以及故事下同版本的差异,加上说明。托尔金所建构之神话世界的深奥,有一大部分表现在语言与名称的变化上,若是轻易跳过,殊为可惜。

如果精灵文难学,在现世又无用(嗯,这世界上还真有人学也有人用),那么学英文读原版的《魔戒》也很好,享受原味精华;毕竟,译本跟原文总是存在著差距。

致谢

最後,感谢林载爵总编辑接受建议出版此书,让读者有福再次读到托尔金的钜作。感谢主编艾琳体谅我无法提早交稿,而必须迫使自己在火烧眉毛的情况下编书。谢谢美姝耐烦的审校,抓出我好些盲点与错别字,让我中英文都大有进步。另外,要感谢法国的托尔金学者Edward.J.Kloczko几处疑难点上的查证解明,以及特别谢谢介绍我看《魔戒》并且一路领我阅读托尔金的朋友ConstantinePinakoulakis,Withoutyourguidanceandhelp,InevercouldhavedowntheWork.

最最後,我要感谢恩师朱西宁先生。朱老师带领我信了耶稣,我的人生从那一刻起完全不同。在朱老师的鼓励下,大学联考英文考两分的我,後来读了关渡基督书院的英文系,苦熬到毕业,後来居然从事翻译工作。

一九九八年复活节前的一个傍晚,我从英国飞抵自幼梦寐以求的希腊,认识了C.P.;两天後朱老师在台湾过世。希腊行的最後一日,C.P.将一本英文版的《魔戒》放在我手中。二〇〇二年复活节过後几日,朱老师过世四年後,未完成的遗作《华太平家传》发表;当天傍晚艾琳来电告知我《精灵宝钻》取得版权,进行翻译无虑。事就这样成了。希腊人说命运,中国人说缘分,基督徒说恩典;我相信两位文学大师必在天父座前欢聚畅谈。愿荣耀都归给它。

二〇〇二年十月於唭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