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函送来时,我尚在国外;本月十七日回国后始得拜读,又因忙碌,直到今天作复,幸恕怠慢。您信中所提出的几点疑问,我都尽我所知作了简单的答复。为了省事,就在原信上加了注,这也要请您原谅的。
各条中,“塘路”及“官河”二词如求详释,则应如此解答:一、“塘路”即旧时期站的路线,嘉湖一带俗称“官塘大路”者即指此,称“塘路”者是一般通用的简称。此种“塘路”为旧时嘉湖一带主要的陆地交通的“干线”,前清时初办电报,即沿“塘路”敷线。 二、“官河”为嘉湖一带水上交通的干线。被称为“官河”的水道,并非全是“运河支流”,但几乎全部是和“运河支流”通航的。所谓“运河支流”,是指清代为了漕运而疏浚 ①刊于《中学语文教学》,1982年第4期。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注:此信系“1963年,我们给《春蚕》作注时,写信向茅盾请教。茅盾同志回了这封信。”原信发表时就无台头。 的接通着大运河(即直贯南北的大运河)的内河。 三、因为嘉湖一带地形关系,“塘路”和“官河”常常是并行的。故如谓“官河岸上的路即塘路”,可通,常不尽然。 四、为了简便起见,我以为“塘路”即可注为“嘉、湖一带陆地交通的干线,清代的驿路即以此为基础”。“官河”可注为嘉湖一带水上交通的干线。 写得杂乱,目的是使您有一个整的概念,至于如何提要钩玄写成注,请您斟酌罢。 匆复,顺期健康 沈雁冰〔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