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若米尼将军的《关于几次大战役的分析》一书的评语

拿破仑Ctrl+D 收藏本站

一、蒙特诺特战役。二、洛迪战役。三、卡斯奇里恩战役。四、巴萨诺战役。五、阿尔科战役。六、里沃利战役。七、1797年的德国战争。

这本著作是有关这个问题的杰出的著作之一。这些评论可能对作者在重版本书时有用并且使军人们感到兴趣。

1. 1796年4月,奥军有四十二营步兵和四十四连骑兵。这些步兵营中间有些营队有一千五百人。皮埃蒙特军队(连炮兵和骑兵)共有三万人。那不勒斯骑兵师有二千人。奥、皮联军总共有八万人和二百门大炮。法军有二万八千步兵、三千骑兵和三十门马拉大炮,总共是三万一千人。

2. 意大利方面军只是从1796年6月起才开始采用联队这种番号的,一直用到1815年。在此以前他们用的是老番号,这种老番号现在已被人们遗忘了。

3. 在蒙特诺特战役中,指挥博利厄的中路军队的阿尔然托将军有一万八千人,其中皮埃蒙特兵有五千人。

4. 奥军在米莱西莫战役中有二万一千人。他们在迭戈附近损失了一万人(其中八千人被俘),还损失了三十门大炮和十五面军旗。法军参谋长在公布俘虏数目时忘记了已送往尼斯的二千人,因而他没有把这批人的名单交给办统计的军官。

5. 总司令在凯拉斯科发布的告军队书中有印错的字:一千五百名俘虏应改为一万五千名俘虏。

6. 骑兵在罗尼河沿岸过冬,他们的处境极其可怜,老是跟在步兵纵队的后面行动。但是在敌军被打败以后,他们在追击沿峡谷退却的敌军时却有很大用处。战争初期法军所以能抓大批俘虏,应当归功于他们。然而在那个时期,他们还不能同奥军骑兵交战。只是在明乔河一带他们才初次成功地显示了自己的威力。他们驰骋在平原上,进行有效的攻击,并和步兵展开了竞赛。

1. 意大利方面军是不是不应该在皮阿琴察、而应该在克雷莫纳渡过波河呢?法军从托尔托纳沿波河右岸向下游的皮阿琴察进军的这段时间内,它的侧翼在长达十八法里的距离内处于受攻击的地位,因为这时敌军已占据波河左岸阵地并且备有架设浮桥的器材。若是再由皮阿琴察继续前进七法里,那只会引起更多的不便。而且这样做又能达到什么目的呢?皮阿琴察位于波河右岸,这个大城市能供应架桥的一切器材。克雷莫纳位于波河左岸,在法军完成渡河以前还是在敌人控制之下。此外,皮阿琴察是波河上最接近米兰的一个据点,而克雷莫纳则离米兰较远,并且被阿达河隔开了。

如果博利厄占据了阿达河右岸,并在皮阿琴察对面架桥过河,那么,法军就会被截断在两岸。在这样的进军中,应当竭力不使侧翼受敌军的威胁。如果这样做不可能时,那就应当选择最短的路程,并且迅速通过。

2. 假若法军有架浮桥的器材,它就会比奥军早到米兰。但它在征集船舶和构筑渡波河的桥梁方面耽误了六十个小时,这就使敌军总司令有机会渡过阿达河。

3. 开往卡萨诺桥的科利军团落后了。拿破仑想截断他到明乔河的去路,因此,他通过洛迪桥加速渡过阿达河。其实正是在他强行通过洛迪桥的时候,科利已在卡萨诺附近渡过阿达河并且能一点不受惊扰地往后退却。假若法军拥有架浮桥的器材,它就会在佛姆比奥激战的那天傍晚渡过阿达河。拿破仑亲自走到离皮戚格当只有步枪射程远的地方,下令在阿达河上、下游征集船只。要是他能征到八条或十条船只,当夜他就会带领法军渡过阿达河并控制河的两岸。

4. 博利厄在佛姆比奥战斗的那天夜晚完全没有打算突然占领科当奥。他还不知道午后发生的事情,他还以为自己是佛姆比奥的主人。他草率地把部队布置在卡札耳-普斯帖尔连哥,准备在那儿过夜。他的一个骑兵团想驻到科当奥,却碰上拉加尔普师团的宿营地。他们在遭到一阵猛烈的射击后,慌忙退却了。拉加尔普将军带几个参谋官从驻地动身到附近居民家里去打听刚才出现的那支部队的实力。午夜一点钟,当他沿着另一条道路、而不是沿着从营房出去的那条道路回司令部的时候,遇到一阵猛烈的射击。他被自己的士兵(这些士兵热爱他,但是,由于错误而弄得张皇失措)的子弹打穿了躯体而倒下了。

5. 指挥皮埃蒙特部队的科利将军是奥军军官,因此,在克腊斯科停战以后,他还留在撒丁国王那里服役。

6. 奥热罗师团实际上是从博尔格托附近的桥上通过明乔河的。彼斯基耶腊附近的攻击是佯攻,目的在于分散利普塔伊的注意力,以便奥热罗在那个时候能绕道截断他退往维罗纳的后路。

7. 乌尔巴诺要塞里的教皇军队不是二百人,而是八百人。这个事实本身并不太重要,我们提到它只是为了尊重事实。

我们不知道是谁说过法军不应当停在阿迪杰河,而应当跨过朱利恩阿尔卑斯山脉向维也纳挺进。但这种议论是十足的谬论。

洛迪战役以后拿破仑曾接到督政府的命令,要他带二万人向罗马和那不勒斯进军,而留下其余的军队给克勒曼,由他来指挥围攻曼图亚的战事。拿破仑打了一份措辞强硬的报告,指责了这个计划中的一些缺点;同时,因为他不愿意充当毁灭自己军队的刽子手,所以提出了辞职的请求。结果督政府收回了自己的命令。这个政府真是太迷恋于革命家所不易克制的渴望:看到法国国旗飘扬在卡皮托利上空和惩罚那不勒斯宫廷所犯下的许多罪行。

拿破仑对待撒丁国王的态度是由总的政策决定的,但这种忍让态度在当时没有为人们很好地理解。拿破仑费了很大气力才使别人认识到保持皮埃蒙特安宁的重要性,他向人们说明:如果人民中间闹革命、闹风潮、搞起义,只会造成秩序的紊乱,而军队的后方却需要安宁和安全。

1. 对御前军事会议的通告是估价过高了。奥地利在打了败仗以后却力图歪曲事实真相。这时维尔姆泽拥有的兵力不下十万人,其中有一万五千人在曼图亚。法军共有四万人,其中一万人包围着曼图亚,三万人编成监视军,遏制人数达八万以上的反包围军。从7月29日到8月8日,维尔姆泽损失了四万人和七十门大炮,损失了许多弹药车、弹药箱和十五面军旗。他更换了曼图亚的守军并增加了五千名守军。他自己带回提罗耳的不到四万人。

2. 7月31日奥热罗只带领他的一个师团在博尔格托附近重新渡过明乔河。塞律里埃撤了曼图亚的包围,集合他的一师人开往马尔卡里亚。7月31日夜间,拿破仑带领奥热罗师团沿着乡间土路和长着帚石南 [1] 的地方开往布里西亚。马塞纳没有停留在庞特-圣马尔科,而是沿着从庞特圣马尔科去布里西亚的道路与奥热罗师团同时前进。索雷仍旧据守洛纳托和萨洛之间的高原上的阵地。在这次进军中指挥马塞纳的后卫部队的皮让将军带领一千五百人占据明乔河下游阵地,扫射对岸敌军。奥热罗的后卫在瓦列特旅长指挥下占领了明乔河右岸的与博尔格托同样高的阵地,并且和对岸的敌军对射。马塞纳和奥热罗两个师团在到达布里西亚以前就以先声夺人之势把克瓦日达诺维奇赶出布里西亚和整个平原,而于8月2日清晨向右方前进。马塞纳师团开往庞特-圣马尔科,他在那儿碰上自己的后卫;由于作了这样的右转弯,后卫成了前卫。这支后卫部队是在白天毫无理由地撤退到洛纳托的。洛纳托战役前夕的情况就是这样。

3. 在这个战役中,奥军有三万人参加,而且在卡斯奇里恩还有一万八千人。利普塔伊的一部分军队组成奥军的前卫。因此,奥热罗将军不得不用他那个精锐师团的全部力量在后备骑兵的支援下来打败敌军,占领卡斯奇里恩,以期成为这个战役的胜利者。敌军有一万二千人对抗马塞纳将军。起先他们拿下了洛纳托,打败了皮让将军的先头部队,但后来他们的战斗队形被法军从中央突破了,因而被法军击败并被逐出战场。8月5日发生了卡斯奇里恩战役。指挥塞律里埃师团的费奥烈拉将军只带了四千人挺进到维尔姆泽的后方。他这个师团里有三千被沼地疟疾折磨得体力衰弱、疲困不堪的士兵,他们不能随军前进,只好和工兵、民伕及攻城辎重的弹药箱和弹药车一道被留在马尔卡里亚。维尔姆泽大约还剩下三万人和精锐骑兵。那时我们的骑兵还赶不上他的骑兵。法军只有二万二千至二万三千人,但是,他们都是像在科朗纳、洛纳托打过胜仗并且参加过8月3日会战的那种军队。其中许多军官阵亡了,许多士兵失去了战斗力。由此可见,他们在这个战斗中做到了他们所能作的一切。

4. 维尔姆泽是位老军人,他有一批优秀军官。他知道他的计划太大,但是他认为他的兵力在数量上占巨大优势,可以实现这个计划。如果他的兵力和法军相等,或者只多三分之一,那他就不会把部队的作战线拉得这么长。如果他在洛纳托和卡斯奇里恩所受的损失像别人大概会相信的那样少,那他就不会放弃明乔河。他会留在那儿,让左翼依靠曼图亚,让右翼依靠加尔达湖,从而迂回并围攻彼斯基耶腊,以挽回他的军队的荣誉。但他所受的损失是这样巨大,以致他不得不退回到蒂罗耳而放弃意大利。

1. 8月间,维尔姆泽得到了一万五千援军。他以前的军队还剩下四万人,他又把一万蒂罗耳兵编入他的军队。因此,在9月初他总共有七万人。其中三万人(包括蒂罗耳兵)由达维多维奇指挥,用来保卫蒂罗耳,四万人在巴萨诺和维琴察两省平原上迂回地向曼图亚方向前进。这四万人中间有三万步兵,其余是骑兵和炮兵。达维多维奇在罗韦雷托战役中损失了一万一千人,其中九千人被俘。在此以前他还在萨卡河战斗中受了损失,以后又在阿维齐河战役中遭受过损失。

2. 在普里莫拉诺战斗中所抓的俘虏来自九个不同的营队。因为在那儿驻扎的,除三营霍尔瓦提兵以外,还有六个主力营。俘虏总数是四千人而不是一千八百人。

3. 巴萨诺战役比作者所描写的还要重要得多。敌军所受的损失是颇为巨大的。

4. 美萨罗什师团赶到维罗纳以后,对这个城市发动进攻,但是被击退了。因为维尔姆泽的进攻早已在预计之中,所以法军在这儿已作好了一切准备:在朝维琴察的各城门前面已筑好了三角堡垒,而要塞的围墙上则已安装了许多大炮。奉令监视阿迪杰河的基耳默将军接到总司令(那时他正去特兰托)一个详细的指示。这个指示使他十分惊异,他因而把它保存在自己的卷宗里。阿迪杰河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已被这个指示预见到了。当拿破仑觉得法军有受攻击的危险时,他就把累尼亚果的守军调到自己身边来,并命令指挥围攻曼图亚的萨尤格将军另派一支部队去防守累尼亚果。美萨罗什在攻城失败后,要求维尔姆泽增加援军,特别是供应架浮桥的材料。他的要求不仅没有得到满足,反而奉命赶紧退回巴萨诺,他到达维琴察就碰见了刚刚被法军从巴萨诺赶出来的维尔姆泽本人。

5. 尾追维尔姆泽的马塞纳师团从巴萨诺直接开往维琴察,奥热罗师团则开往巴图亚,这样一来,维尔姆泽被这两个师团紧紧地逼到阿迪杰河河边。他没有架桥器材,因为架桥器材在巴萨诺已丢失了。如果不算他的没有遭受损失而士气还很旺盛的六千精锐骑兵,那么,他的七万大军只剩下一万六千人了,而且士气很沮丧。他的处境看来是没有希望了。可是,他的三个骑兵连忽然在河上找到一只阿耳巴烈多式的平底渡船。他们坐船渡到了阿迪杰河右岸,并截断了累尼亚果和包围曼图亚的法军的交通线。他们在路上杀死了几个和本队失散的法国士兵。这件事情在累尼亚果引起了惊慌不安。这支骑兵巡逻队按照奥国人的惯技到处散布极其骇人听闻的谣言,说什么拿破仑和他的军队已丧身在布兰塔峡谷里,而维尔姆泽则带领着他的常胜军开进曼图亚。累尼亚果的城防指挥官是轻步兵营的营长,他只带五百人驻在那儿。他脑筋简单,轻信这些假情报,认为撤出要塞、救出自己一营士兵并赶往曼图亚附近与萨尤格会师是军事艺术中最妙的一着。奥军的骑兵指挥官探悉这件事以后,立即占据了这个城市并控制这儿的木桥(虽说是木桥,但那位营长还是让它完整无恙地留在那里)。这桩幸运的事件改善了老元帅的处境。他摆脱了必须弃械投降的危险,立刻赶往累尼亚果,并在那儿渡过阿迪杰河,但他却麻痹大意地在那儿耽误了一天时间。当维尔姆泽窜入累尼亚果的时候,拿破仑恰好到达朗科对面的阿尔科。他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立即控制了渡河的平底船,并命令马塞纳师团渡到河右岸,以便利用维尔姆泽的疏忽大意。拿破仑还希望抢先赶到莫利内拉河,然后开到松格维涅托来拦截敌军。同时奥热罗师团则由巴图亚向累尼亚果推进。如果马塞纳的先遣部队不是从左面绕到切列阿的话,那么,他的师团会比敌军早到松格维涅托,而维尔姆泽还是不得不弃械投降的。但因为在切列阿阻挡维尔姆泽退路的先遣队只有五百名骑兵和一千二百名轻步兵,而开往松格维涅托的师团主力未来支援,所以维尔姆泽能打垮法军的先遣部队,而开到布有基耳默和萨尤格的阵地的莫利内拉河。基耳默和萨尤格破坏了卡斯提拉罗的桥梁,但是没有破坏维拉伊姆片塔附近的桥梁。因此,维尔姆泽赶到后面这座桥那儿,从而打开了退往曼图亚的道路。他得救的经过就是这样的。

当先遣部队在切列阿打响第一炮的时候,骑着马从右面向松格维涅托前进的拿破仑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飞跑到那儿想挽回局势,可是当他到达那儿的时候,第四轻联队业已溃退了,几千骑兵拥挤在平原上。一个老太婆告诉维尔姆泽说,十分钟以前,法军总司令到了她的屋门口。她还补充说,这位总司令慌得用马刺踢马。老元帅希望他的对头落到自己手里,这不是毫无根据的。据人们传说:他还要求他的部下活捉拿破仑。

看来,作者对维罗纳战斗和累尼亚果事件是不了解的。

奥军自9月4日至12日共伤亡三万人,还有一万四千人被围困在曼图亚要塞里,其中包括元帅本人、整个司令部和后勤部,等等。

1. 克瓦日达诺维奇将军和霍亨措列恩将军11月6日在布兰塔河畔的战斗 [2] 中,被奥热罗师团击退到巴萨诺。法军必须竭力迫使他们重新过桥,并进行决战。因此拿破仑下令派一个预备旅向前挺进。但克瓦日达诺维奇在进军时派在右翼担任警戒的霍尔瓦提营,却由于后路被截断而在维琴察通巴萨诺的公路旁边的一个村子里构筑工事自卫。预备旅在该村的入口受到猛烈的射击,因而不能通过。他们不得不绕道行进并且运来大炮。这个预备旅冲锋拿下这个村子,可是却耽误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当他们到达巴萨诺时,夜幕已降临了。

2. 在阿尔科战役期间防守维罗纳的基耳默将军手下只有一千五百名步兵、骑兵和炮兵。

3. 我们把渡过阿迪杰河的桥梁架在朗科对面的阿耳波涅河右岸,也就是架在阿耳波涅河河口与维罗纳之间,而不是架在阿耳巴烈多对面的阿耳波涅河口以下的地方,是有道理的。首先,奥地利的骠骑兵已经占据了阿耳巴烈多村,如果我们在那儿架桥,他们就会把这个情况报告给阿尔文齐。我们特别指望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因为敌人满足于他的骠骑侦察兵每天在堤坝上巡逻两回,而错过了占据朗科对面的沼泽地的机会。其次,因为法军只有一万三千人,在兵力可以完全展开的毫无设防的平原上,它要打败四万敌人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可是在被沼泽包围的堤坝上,两军都只能以先头部队交战,人数问题在这儿不起作用。第三,阿尔文齐已准备冲击维罗纳,他的总司令部离那儿仅三法里。当法军向朗科前 进时,阿尔文齐可能向维罗纳前进。因此,法军为了使自己在追击向维罗纳退却的阿尔文齐时不碰到任何天然障碍,它必须在阿耳波涅河口上游渡过阿迪杰河。

如果法军在阿耳巴烈多对面渡河,那么奥军只要有几营霍尔瓦提兵在阿耳波涅河右岸设防固守,就可以保证阿尔文齐向维罗纳进军了。如果维罗纳失守,法军就不得不退到曼图亚附过与沃布阿会师,而在那儿先发制敌。

4. 法军为什么在第一天晚上要放弃阿尔科村呢?为什么在第二天晚上它又回到那儿去呢?因为法军在头一天所获得的优势虽然相当大,但是还不足以进入平原去攻击敌军和恢复通往维罗纳的交通线。同时,法军总司令还担心在阿尔科会战的这一天达维多维奇从里沃利向卡斯提耳努沃推进。在这种情况下,法军就不能丧失时间,它应当连夜行军赶往卡斯提耳努沃和维拉弗兰卡与沃布阿会师,以便共同打败达维多维奇并继续保持对曼图亚的包围。如果这些都成功的话,那么法军可以在阿尔文齐渡过阿迪杰河之前重新赶回来。拿破仑在第二天早晨四点钟得到报告:达维多维奇夜间留在原地未动。于是法军重新过桥,再度夺下阿尔科村。这一天夜晚,拿破仑作了同头一天一样的论断:法军取得了极其重大的优势,但是还不具有可以冒险到平原上去作战的决定性优势。可是他预料达维多维奇会进攻沃布阿,所以法军必须作好一切准备去援助沃布阿并掩护对曼图亚的包围。这种非常细致的考虑是以分秒必争的时间观念为根据的。为了理解这样的考虑,必须很好地了解维罗纳、维拉诺瓦、朗科、曼图亚、卡斯提耳努沃和里沃利各地之间的战局。

5. 有人问:为什么法军头一天不在阿耳波涅河口附近架桥过河进入平原呢?又为什么也不在第二天(哪怕就在第二天也好)架桥过河呢?因为它在八天之中受了一些挫折,因为它只有一万三千士兵,末了,还因为正是到第三天由于不断扩大的胜利才使两军的力量略微达到平衡。情况是这样的:假使拿破仑在发出第四天的军事行动命令以前,就召集将军们开会讨论,是沿着河的左岸向维拉诺瓦及维琴察前进,去建立同维罗纳联系,还是沿着河的右岸前去援助沃布阿,那么,大家的意见一定是沿河的右岸前进。拂晓前两点钟当师长们奉命向维罗纳进发的时候,他们还觉得这个行动太大胆了。可是当各个师团从营地出发时,侦察队就来报告说,敌军已开始向维琴察及布兰塔退却。

1. 克拉尔克真的接受了与维也纳宫廷进行联络的任务。他也接受了代表督政府少数派与拿破仑进行谈判的任务。若是推测他有取拿破仑而代之的打算,那是大错而特错的。政府里面虽然发生了分裂,但两派对意大利战争的进程都是同样感到满意的。此外,克拉尔克毫无指挥军队的经验。就他的智能而论,他最适合于做一个监视人。他在大本营里监视某些军官。他这种做法曾引起一些军官对他的不满和责难。他是一个勤劳而廉洁的人。

2. 第五十九联队从来没有列入意大利方面军的编制之内。第五十七联队和第五十八联队则列入了它的编制。

3. 当拿破仑由里沃利动身前往曼图亚的时候,他把马塞纳和茹贝尔两位将军留在那里。御前军事会议对这次战争的计划是:阿尔文齐经蒙特-巴利多,普罗维腊经阿迪杰河下游,各自独立行动。维尔姆泽的任务是:如果阿尔文齐进攻顺利,他就与普罗维腊会师并根据情况的许可尽量扩大胜利;如果阿尔文齐被打败了,而普罗维腊行动很顺利,则他就应当利用控制波河的两三天时间,使他的整个司令部、所有的炮兵、步兵和骑兵干部一起渡过波河,前往罗马,与教皇军队会师,以便在那儿扩大并训练教皇的后备兵。这样就迫使法军总司令不能不把他的军队分为两部分。至于曼图亚方面,如果维尔姆泽能在谢腊耳奥坚守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话,他就应当给要塞供应两个足月的粮食。反之,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就应当放弃这座重要的要塞,把要塞里所有的武器及弹药(只要能够带走的)都随身运往教皇领地。

4. 阿尔文齐和普罗维腊的军队比料想的要强大一些,他们的损失(包括伤、亡和被俘的)总共达到三万人,其中被俘的人数不下一万九千人。

七 [3]

1. 为了不让奥地利的工程师们有时间构筑掩护诺里阿尔卑斯山出口的工事和准备防卫帕耳马诺瓦,在冰雪融化以前开始战争是必要的。同样,在莱因援军到达以前打败查理大公也是重要的。

为了阻止法军渡过塔利亚曼托河,御前军事会议应当命令奥军在3月1日以前集中于蒂罗耳,而在塔利亚曼托河方面只要留六千人监视法军行动就成了。在这样布置以后,如查法军总司令仍旧坚持要渡过这条河,大公还是能够制止他。大公让自己的军队渡过阿维乔河,开往特兰托,并威胁巴萨诺及维罗纳,这样他就能迫使法军从塔利亚曼托河退却。如果大公留在布兰塔河上游,法军就不可能延伸它的右翼,并且不得不在蒂罗耳开始军事行动。这就会给大公带来三个好处:1)他能够提前二十天集中他的军队,因为因斯布鲁克接近莱因河,而科涅耳亚诺及萨契累则离那儿很远;2)战场对他有利,因为那儿的全体居民对他很忠诚并且动员起来了;3)创造了集中兵力作战的条件,同时能从莱因河方面获得新的援军。御前军事会议的一个错误——把军队集中在弗里乌尔而不集中在蒂罗耳——使得奥地利的京城处于受攻击的地位,并且决定了战争的命运。

2. 大公在塔利亚曼托河后面和科德罗波村前面的阵地是不能发挥作用的。他应当把阵地布置在圣丹尼列附近,以保证自己经过峡谷退却的可能。这样也就使他能够阻止马塞纳抢在他前头到达塔尔维斯。在马塞纳业已到达塔尔维斯的时候,他再由契维达累峡谷朝伊臧措河下游退却,这对于他来说乃是招致灭亡的行动。

3. 格尤奥师团不是往托列前进,而是向乌迪内、契维达累和卡波烈托前进。大本营和贝尔纳多特及塞律里埃两师团一道前往帕耳马诺瓦及格腊迪斯卡。马塞纳师团驻在塔尔维斯。有人问:为什么贝尔纳多特师团和塞律里埃师团不开往契维达累去支援格尤奥师团呢?这是因为大公只让两个师和他们的辎重车沿契维达累峡谷后退,所以让格尤奥师团去追逼它们完全足够了。这个军团在到达卡波烈托以后,继续朝最初指定的目的地塔尔维斯后退,这就像实际所发生的那样注定了它的灭亡和缴械投降。或者这个军团在知道马塞纳业已到达塔尔维斯以后,改向伊臧措河下游退却,退往盖茨,以后再退到卡尔尼奥耳。在这种情况下,法军必须有足够的兵力迎头去进攻这支敌军,把它赶回卡波烈托。这时格尤奥师也到达那儿,两面夹攻迫使敌军在卡波烈托峡谷缴械投降。

整个这一章都应当重写,因为它里面所写的军事行动很不正确。

大公参加了塔尔维斯战斗。拿破仑宁可凭借格腊迪斯卡,而不凭借盖茨;因为直到蒙特-法耳康的道路为止,伊臧措河左岸都比右岸高。

4. 在给茹贝尔将军的指示中规定:茹贝尔在把克尔品将军赶出勃伦纳山口以后,应该向右沿德拉瓦河的下游前进,与维拉赫的军队会合。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茹贝尔只是在法军已在塔利亚曼托河获胜和时候才开始行动的,而他的右翼只是在大本营业已到达克拉根福的时候才向德拉瓦河前进的。拿破仑先后打发他的副官拉·瓦列特和札昂切克将军带几连龙骑兵到林次及希皮塔尔去迎接他。

5. 我们从来没有打算把维克多师团留在罗曼尼亚。这个师团是派去远征罗马的,从那儿回来需要时间。它应当据守阿迪杰河上的阵地,以组成对付威尼斯人的监视军团的核心。它迟回几天就引起了维罗纳的屠杀惨剧。迟回是这位师长估计错误的结果。只有十足的疯子才会把军队留在下意大利。

6. 渡过塔利亚曼托河以后,拿破仑写信告诉督政府说,他将在4月15日进入德国 [4] 的主要城市卡林西亚。因此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和莱因方面军(一共有十五万人)应该迅速进军占领恩斯河的阵地。等他们到达这条河岸以后,他就可以指挥三个方面军协同一致地进攻维也纳。督政府答复拿破仑说,它将命令莱因方面军出动。并说等信使到达他那儿时军事行动就已开始了。可是4月1日他在克拉根福接到通知说,叫他不要指望莱因军队配合行动了,哥什的军队也许会开始军事行动,但莫罗的军队还是那个样子:他不能渡过莱因河。

这个通知引起拿破仑满腹猜疑。他同撒丁国王缔结了攻守同盟条约,保障后者的领土完整,而后者则向他提供一万步兵、二千骑兵和二十四门大炮。他把这个师团带到德国去,这个师团就会保障他的后方安宁,因为对他来说,每个皮埃蒙特士兵都等于一个人质。督政府没有指摘这个条约,但拖延批准它。在法军用这一师精兵来加强自己以前,战争就开始了。更令人伤脑筋的是:让这一万二千人闲置在一旁无所事事,还须担心他们出乱子。

拿破仑也不满意克维利尼公使的势力,这位公使收买了威尼斯的领导人,并阻碍威尼斯事务的妥善安排。因此,拿破仑深信必须缔结和约,并且写了一封有名的信寄给查理大公。所有在4月18日以前寄到的巴黎邮件都加强了他的这个信念,即德国军队不会马上出动。他是在累欧本和约的先决条件签订以后才知道莱因方面军渡过莱因河的。如果他知道它们已经开始行动,哪怕只是在5月才渡过莱因河,那他是会等着到维也纳签字的。对于他来说,只要他们那样出动一下也就够了。

* * *

[1] 植物名。——译者

[2] 这里称为“11月6日战斗”的布兰塔河之战是11月5日打起来的。——法文版编者

[3] 这一节是关于1797年战争的评论。——俄文版编者

[4] 指德意志帝国。——俄文版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