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微知貴
至正間。仁祖淳皇帝一日坐東室簷下。太祖侍側。有一道士。長鬚朱衣。排闥直入。遽揖仁祖曰。好箇公公。八十三當大貴。仁祖聞言異之。留之茶餅。不顧而去。及太祖即位。加進尊號。適符其言。嗚呼。帝王之父。豈無異相。又寧知道士非仙而特來前告耶。
聖誕
太祖生時。陳太后夜夢一黃冠自西北來。至舍麥場。於麥糠中取白藥一丸。置己掌中。太后視之。漸長。黃冠曰。好物。食之。太后應而吞之。覺語仁祖時。口尚有香。明日太祖生。《泗志補遺》以為實事而非夢。誤矣。
紅羅幛
太祖龍飛之地。舊有二郎廟一所。當時仁祖寓居其側。太祖生時。隣里遠望火光燭天。至曉視之。廟徙東北百餘步矣。仁祖因取西河水澡浴太祖。忽有紅羅浮水上來。遂用之以衣太祖。於是鄉人名其地為紅羅幛。世皆傳之。人嘗疑之。予以商之玄鳥、周之火鳥。載之史冊。不為誣也。而聖人之生。要自有異。惜乎當時未奏收入實錄。昨見《泗志補遺》載之甚詳也。 【『也』字據明本補】
子時食
太祖初生。不食久之。有僧坐於門側。仁祖問焉。僧曰。至夜子時。自能食也。因入取茶為禮。而僧不見矣。過夜半。信然。
不生人物
盱眙縣唐興、靈蹟二鄉。即皇陵碑所謂鍾離之東鄉也。前有光明山。 【由舊嘗見五色旺氣於上。故名。】 後有紅廟。 【因獲紅羅故名。】 今封神為都土地。乃太祖龍飛之地。今方圓數丈。不生草木。而鳳陽一府。亦少人物。豈非山川秀氣。皆已鍾於前耶。
江東籤語
太祖高皇帝初提兵渡江。偶爾桅折。見江東神廟有木可代。將伐之。祝請以神有籤。頗靈應。願以問之。太祖寬容。姑從其請。乃得一辭云。世間萬物皆有主。非義一毫君莫取。總然豪傑自天生。也須步步循規矩。遂喜而不伐。及車書混一。為立廟南都。是知天命所在。鬼神已先知矣。豈人為哉。
伽藍珓
太祖在皇覺寺時。天下兵亂。寺僧散避。太祖祝伽藍。以珓卜吉凶曰。若容吾出境避難。則以陽報。守舊則以一陰一陽報。祝畢。以珓投地。則雙陰也。如此者三。復祝曰。出不許。入不許。神何報我。天乃欲我從雄而後昌乎。則珓如前祝。投珓如前。神既許之。因抵濠城。依滁陽王。實至正十二年閏三月一日也。
蛇蟠纓帽
太祖攻雞籠山。將還和陽時。解鞍假寐。有小蛇緣背。左右驚告。上視蛇有足類龍。意其神也。祝曰。若神物。入我帽纓。蛇隨入。卒報和陽被賊攻。遂急行。未至三十里。又報曰。幕官李善長敗賊矣。因驚喜而忘蛇。久乃脫帽。視蛇居纓自若。乃引觴酌之。蜿蜒升屋。雷雨驟至。竟莫知所之也。帝王之興。每有龍見。亦此類歟。
象簡龍衣聯
高廟鼎成龍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來。奔喪而不朝。蓋以叔不拜姪也。建文命百官議之。給事龔泰奏曰。象簡朝天。殿下行君臣之禮。龍衣拂地。宮中敘叔姪之情。至今傳誦。龔有一時啟沃之才。不知此乃宋祖與杜審琦 【明本『琦』訛作『言』】 同宴福寧宮。樂人史金箸之辭。但少更之耳。彼云前殿展君臣之禮。虎節朝天。後宮伸骨肉之情。龍衣拂地。蓋杜乃宋祖母舅。
皇陵碑
自古帝王之興。皆位逼勢敵。有以成其私志。漢祖雖微。亦為泗上亭長。豈特有如我太祖不階尺土者耶。夫起自庶人。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莫不誇張先世。照耀將來。至有妄認其始祖者也。豈特有如我太祖特述其卑微者乎。此可見天生豪傑上聖之資。不可與常人等也。瑛伏讀御製集中皇陵碑文。未嘗不三嘆三頌而已。惜世人止知其事而又未知太祖先已命臣下為文。述亦詳矣。仍以未稱而自撰。此尤見聖睿之益聖也。今故拜錄二文于左。以示將來。奉天承運。大建武功。以有天下。實由祖宗積德所致。茲欲撰文。詞臣考摭弗周。則紀載弗稱。敢以上請。於是上手錄大概。若曰。朕幼時。皇考為朕言。先世居句容朱家巷。爾祖先於宋季元初。我時尚幼。從父挈家渡淮。開墾兵後荒田。因家泗州。朕記不忘。皇考有四子。長兄諱某。生於津律鎮。仲兄諱某。生於靈璧。三兄諱某。生於虹縣。皇考五十。居鍾離之東鄉。而朕生焉。十年後。復遷鍾離之西鄉。長兄侍親。仲兄、三兄皆出贅。既而復遷太平鄉之孤村莊。歲甲申。皇考及皇妣陳氏俱亡棄。長兄與其子亦繼歿。時家甚貧。謀葬無所。同里劉大秀憫其孤苦。與地一方。以葬皇考、皇妣。今之先陵是也。葬既畢。朕煢然無托。念二親為吾年幼有疾。嘗許釋氏。遂請於仲兄。師事沙門高彬於里之皇覺寺。鄰人汪氏助為之禮。九月乙巳也。是年蝗旱。十一月丁酉。寺之主僧歲歉不足以供眾食。俾各還其家。朕居寺時甫兩月。未諳釋典。罹此饑饉。徬徨三思。歸則無家。出則無學。乃勉而游食四方。南歷金斗。西抵無錫。北至潁州。崎嶇二載。泗州盜起。剽掠殺人。時承平既久。列郡騷動。仍還皇覺寺。又四年。潁、濠、蘄、黃有警。濠城亦破。朕雜處兵間。與元兵相拒。期年。元兵敗去。得其義兵三千人於定遠。遂立帥之夜襲元將知樞密院事老張。既遁。得其民兵男女七萬人。攻逐元將參政野先。乃移師淮州。轉戰和陽。渡江擊采石。撫太平。定業建康。將相協心。賢能匡贊。西平陳友諒。東翦張士誠。南廓八閩。百粵奉款。中原順服。兵進幽燕。元君棄宗社而去。朕以十五年間。遂成大業。仰惟先陵奇秀所鍾。雖治葬之時。厄於貧窶。衣衾棺槨。不能具備。賴天地之佑。祖宗之福也。今富有天下。顧無以愜人子之情。茲欲啟墳改葬。慮泄山川靈氣。使體魄不安。益增悲悼。姑積土厚封。勢若岡阜。樹以名木。列以石人石獸。以備山陵之制而已。謹獻陵曰皇陵。汝其據事直言無諱。臣善長以上手所錄。付詞撰文。臣善長等欽承明訓。黽勉論次。惟古先帝王。若虞舜、漢高祖。皆起自側微。以成德業之盛。蓋天將降大任於聖明。必先有以起之。今皇上述二親之劬勞。與夙昔之出處。刻石以昭先烈。俾後世子孫。知積累之厚。創業之難。思以繼承無疆之基。《詩》云。永言孝思。孝思惟則。嗚呼盛哉。謹拜手稽首而為之銘曰。皇矣上帝。厥命煌煌。監觀四方。有道者昌。惟今天子。奮跡田里。叱風驅霆。仗劍而起。汝潁始兵。蔓於濠梁。淵潛時晦。覵其施張。元君既否。紊亂政理。命將出師。反斁人紀。貪殘污穢。肆彼剽攘。戰功敗衂。賞罰無章。猛士陰兵。險平萃止。總戎驚奔。歸者如水。滁和來鬬。形勢莫當。江流浩浩。瞬息可航。采石破傾。當塗風靡。宣歙畏威。耄倪忻喜。經營建業。實帝故鄉。號令之行。肅如秋霜。乃伐僭王。殲之彭蠡。削平兩浙。殪彼蛇豕。閩廣既服。百粵來王。青齊獻款。底平豫章。師震幽燕。君臣北徙。空城盡開。圖籍弗毀。乃作禮樂。乃垂衣裳。重譯表獻。大開明堂。永懷上世。原其本始。句容族居。川回山峙。載渡淮海。辟除榛荒。或濠或泗。奠處弗常。鍾離之鄉。卜葬如此。化家為國。靈秀鍾美。積善彌久。天賜禎祥。修之於己。惟德乃長。浚河之原。以達其委。基岱之高。以觀其止。奉天理物。君德是揚。丕揚大業。傳敘無疆。嘗敕相臣。申命國史。昭昭後昆。受天之祉。
又
孝子皇帝謹述。洪武十六年夏四月。命江陰侯吳良督工新造皇堂。予時秉鑑窺形。但見蒼頭皓首。忽思往日之艱辛。況皇陵碑記。皆儒臣粉飾之文。不足以為後世子孫之戒。特述艱難。以明昌運。世代見之。其辭曰。昔我父王。寓居是方。農桑艱辛。朝夕徬徨。俄爾天災流行。眷屬罹殃。皇考終而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逝。合家守喪。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得與葬地。鄰里惆悵。忽伊鄭兄之慷慨。惠此黃壤。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漿。既葬之後。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計不張。孟嫂攜幼。東歸故鄉。值天無雨。遺蝗騰翔。里人缺食。草木為糧。予亦何有。心驚若狂。乃與兄計。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為我哭。我為兄傷。皇天白日。泣斷心腸。兄弟異路。哀慟遙蒼。汪氏老母。為我籌量。遣子相送。備禮馨香。空門禮佛。出入僧房。居無兩月。寺主封倉。眾各為計。雲水飄颺。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侶影相將。晨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仰穹崖崔嵬而倚壁。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徜徉。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若沸湯。一浮雲乎又過三載。年方二十而強。時乃長淮盜起。民生攘攘。予思親之心明著。日遙盼乎家邦。已而既歸。仍復業于皇。住三載而有雄者跳梁。初起汝。潁次及鳳陽之南廂。未幾陷城。深高城隍。拒守不去。號令彰彰。友人寄書。云及趨降。既憂且懼。無可籌詳。傍有覺者。將欲聲揚。當此之際。逼迫而無已。試與智 【明本作『志』】 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罪。抑奮臂而相戕。智者為我計畫。且陰禱以默相。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祥。神乃陰陰乎有警。其氣郁郁乎洋洋。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凶而不妨。即起趨降而附城。幾被無知而創。少[email protected]I眢w安康。從遇朝暮。日夜戎行。元兵討罪。將士揚揚。一攫不得。再攫再攘。移營易壘。旌旗相望。已而解去。棄戈與鎗。予脫侶隊。馭馬空彊。去遊南土。氣舒而光。唱農夫以入伍。事業是匡。不逾月而眾集。赤幟蔽野而盈岡。率渡清流。戍守滁陽。思親詢舊。終日慨慷。知仲姊之已逝。獨存駙馬與甥雙。駙馬引兒來接我。外甥見舅如見娘。此時孟嫂亦有知。攜兒挈女皆從傍。次兄已歿數載。獨遺寡婦野持筐。因兵南北。生計忙忙。一時聚會如再生。牽衣訴昔以難當。於是家有眷屬。外練兵鋼。羣雄並驅。飲食不遑。暫宿和州。東渡大江。首撫姑孰。禮義是尚。遂立建業。四守關防。礪兵秣馬。靜看頡頏。羣雄自為乎聲教。戈矛天下鏗鏘。元綱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傑何有乎仁良。予乃張皇六師。飛旗角亢。勇者効力。智者贊襄。親征荊楚。將平湖湘。三苗盡服。廣海入降。命大將軍東平乎吳越。齊魯耀乎其疆。西有乎伊洛崤函。地險河湟。入胡都而市不易肆。虎臣露鋒刃而燦若星芒。已而長驅於井陘。河山之內外民庶咸仰。關中一日即定。市巷笙簧。玄菟樂浪以歸板籍。南蕃十有三國而來王。以金陵而定鼎。托虎踞而儀鳳凰。天塹星高而月輝滄海。鍾山鎮嶽而巒接乎銀潢。欲厚陵之微葬。卜者乃曰不可而地且藏。於是祀事之禮已定。每精潔乎蒸嘗。惟劬勞罔極之恩難報。為此勒石銘於皇堂。世世承運而務德。必彷彿於殷商。淚筆以述難。諭嗣以撫昌。稽首頓首再拜。願時時而來享。
朱氏世德碑
瑛舊於先輩大臣家。獲朱氏世德碑一通。乃我太祖之手筆也。御製集中所缺。近又見《剪勝舊聞》。所載與此本有異。因借校觀。訛者辨之。疑者存之。各於其下釋焉。尚或字訛句漏。謹依原文拜錄於左。碑云。本家 【舊聞本作宗】 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家 【舊聞本無家字】 巷。在通德鄉。上世以來。服勤農業。五世仲八公。娶陳氏。生男三人。長六二公。次十一公。其季百六公。是為高祖考。娶 【舊聞本作要。訛。】 胡氏。生二子。長四五公。次即曾祖考四九公。配侯氏。生子曰初一公、初二公、初五公、初十公。凡四人。初一公娶王氏。是為祖父母。有二子。長五一公。次先考五四公。諱世珍。元籍淘金戶。非土產。市於他方。以供歲賦。 【舊聞本無此句。恐非。】 先祖初一公。困於役。遂棄田廬。攜二子遷泗州盱眙縣。先伯考十有二歲。先考才八歲。先祖營家泗州。置田產。及卒。家道日替。由是五一公遷濠州鍾離縣。其後先考君 【舊聞本無此三字】 因至鍾離同居。先伯父洎先考君性皆淳良。務本積德。與人無疾言忤色。鄉里稱為世長。先伯娶劉氏。 【舊聞本有一生字。】 子四人。重一公、重二公、重三公。皆生於盱眙。次重五公。生鍾離。先考君娶陳氏。泗州人。長重四公生盱眙。次重六公、重七公皆生於五河。某其季也。先遷鍾離。後戊辰所生。 【舊聞本所生作年字。】 先伯考有孫六人。兵興未已。 【舊聞本未已作已來。是。】 相繼而 【舊聞本作寢字】 歿。先兄重四公有子曰文正。今為都督。重六、重七皆絕嗣。曩者父母因某自幼多病。捨入皇覺寺。歲 【舊聞本無歲字】 甲申。父母長兄俱喪。次兄守家。 【舊聞本作業字。】 三兄出贅劉氏。某托跡緇流。 【舊聞本作至正二十四年。此甚訛。二十四年。太祖已建國號吳元年矣。】 二十四歲。天下大亂。諸兄皆亡。淮兵大起。掠入行伍。為 【舊聞本作乃字】 集義旅。兵力漸眾。因取滁、 【舊聞本作條。訛。】 和。龍鳳三年。率師渡江。駐兵太平。為念先君嘗言。世為朱巷人。宗族俱存。平日每曰鄉土之思。即訪求故鄉宗族之所居。 【舊聞本無居字。】 遂調兵取句容。明年克金陵。而朱巷距城四十里。舉族父母 【舊聞本作兄字。訛】 昆弟四十餘人至。始得與之敘長幼。 【舊聞本有之禮二字。】 行親睦之道。但朱氏世次。自仲八公之上。不可復考。今自仲八公高、曾而下。皆起 【舊聞本有家字】 江左。歷世墓在朱巷。惟高 【舊聞本作先字】 祖葬泗州。先考葬鍾離。此朱氏之原委 【舊聞本作原流】 也。爰自金陵、太平駐師。 【舊聞本作節字。】 開府為建臺之所也。 【舊聞本無也字。】 實鄉郡焉。連歲征伐。拓境吳楚甌越。方數千里。由是累膺顯爵。乃龍鳳九年三月十四日丙辰。降制贈 【舊聞本作書。訛】 曾祖為資德大夫。淮 【舊聞本作江字】 南等處 【舊聞本有行字】 中書省左 【舊聞本作右字】 丞相、 【舊聞本欠相字。】 上護軍司空、吳國公。曾祖妣侯 【舊聞本作吳字。非】 氏。吳國夫人。先祖考為光祿 【舊聞本欠光祿二字】 大夫、江西等處 【舊聞本有行字】 中書省右丞相、太尉、 【舊聞本作平章政事上柱國司徒】 吳國 【舊聞本作曰。非】 公。先祖妣王氏。吳國夫人。先府君開府儀同三司、錄軍國重事平章 【舊聞本作西。非】 右丞相吳國公。先妣陳氏。吳國夫人。以閏三月十一日 【舊聞本作閏月十三日】 祗詣 【舊聞本作謁】 先壠。焚香 【舊聞本作黃。非】 告祭。遵舊典也。重念報本者禮所 【舊聞本作行。非】 宜厚。今勉建事功。匪由己能。實先世靈長之澤。垂衍後昆。宜得推 【舊聞本作報。非】 恩三代。並為上公。以遂為子孫者之至。《書》曰。作善降之百祥。《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先祖父積功累善。天地 【舊聞本無地字】 之報。 【舊聞本有施字。】 茂於厥後。凡 【舊聞本有我字】 子孫當體祖父之心。循 【舊聞本作蹈】 德存仁。 【舊聞本作亡。非】 以承 【明本『承』作『永』】 其緒於無窮。是吾之所望也。於是備書於石。 【舊聞本作後。恐非。】 以傳信將來。有所考焉。
世祖像淚
我太祖既有天下。建廟以祀歷代帝王。自伏羲以下。像皆易成。惟元世祖其面屢為淚痕所汙。塑工頻加修飾。越宿則又如故也。太祖聞知。幸廟。以手指曰。癡達子。汝胡人入主中國。可謂幸矣。今不革去者。以爾亦一代之主。朕今天命人歸。奄有天下。於汝子孫。不加殺戮。但驅還北。則朕之待勝國。亦可謂有恩矣。汝何恨耶。毋再啼哭。於是塑工明日遂奏。世祖面無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