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
《道原》
夫至人之治也。弃其聪明,灭其文章,依道废智,与民同出乎公,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诱慕,除其嗜欲,损其思虑,约其所守即察矣。寡其所求即得矣。
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唯圣人能遗物反己,不以智本书智作身役物,不以欲滑和,是以高而不危,安而不倾也。故听善言便计,虽愚者知悦之,称圣德高行,虽不肖者知慕之,悦之者衆而用之者寡,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少。
《精诚》
夫水浊者鱼噞,政苛即【即作者】民乱,上多欲即下多诈,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也。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赡,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怀自然,保至真,抱道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象形,所修者本也。
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之使也。至精之感,弗召自来,不去自往,不知所为者,而功自成,待目而照见,待言而使令,其于以治难矣。皋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师旷瞽而为大宰,晋国无乱政,不言之令,不视之见,圣人所以为师也。民之化上,不从其言,从其所行也。故人君好勇,而国家多难,人君好色,而国多昏乱,故圣人精诚形于内,好憎明于外,出言以副情,发号以明旨,是故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也。夫至精为神,精之所动,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也。故治人者慎所以感也。
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其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故秦,楚,燕,魏之歌,异转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夫歌者乐之徵也。哭者哀之效也。愔愔于中而应于外,故在所以感之矣。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亦远也。
夫至人精诚内形,德流四方,见天下有利,喜而不忘,见天下有害,忧若有丧,夫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人之乐者,人亦乐其乐,故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大人行可悦之政,人而【人而作而人】莫不顺其令,令顺即从小而致大,令逆即以善为害,以成为败。
《九守》
【九作十。】
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符也。智公既心平,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澄水【二十子全书水作潦】者,以其清且静也。故神清意平,乃能形物之情也。天道极即反,盈则损,物盛则衰,日中而移,月满则亏,乐终而悲,是故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辨守以俭,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贵广大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符言》
人之情,服于德,不服于力,故古之圣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后人,即天下推而不厌,戴而不重,此德有馀而气顺也。故知与之为得【得作取】,知后之为先,即几道矣。
《道德》
文子问道老子曰:夫道者,小行之小得福,大行之大得福,尽行之天下服。
文子问德,仁,义,礼。老子曰:德者民之所贵也。仁者人之所怀也。义者民之所畏也。礼者民之所敬也。此四者,圣人之所以御万物也。君子无德即下怨,无仁即下争,无义即下异【异作暴】,无礼即下乱,四经不立,谓之无道,无道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以说道,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行在令外,圣人在上,民化如神,情以先之也。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令殊也。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之忧【之忧作爱之】喻焉【喻焉作逾笃】者,情也。故言之用者小,不言之用者大矣。夫信,君子之言也。忠,君子之意也。忠信形于内,感动应乎外,贤圣之化也。
能成霸王者,必得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者也。
《上德》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土秽之,丛兰欲修,秋风败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蒙尘而欲无眯,不可得也。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隐行者必有昭名。
《微明》
相坐之法立,即百姓怨,减爵之令张,即功臣叛,故察于刀笔之迹者,即不知治乱之本,习于行陈之事者,即不知庙战之权,圣人先见福于重关之内,虑患于冥冥之外,愚者惑于小利而忘大害,故事有利于小而害于大,得于此而亡于彼,故仁莫大于爱人也。智莫大于知人也。爱人即无冤刑,知人即无乱政。
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谓之术,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知所乘,动知所止,谓之道,言出于口,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近,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易败,名者难立易废,凡人皆以轻小害,易微事,以至于大患也。
夫积爱成福,积憎成祸,人皆知救患,莫知使患无生,夫使患无生,易于救患,今人不务使患无生,而务于救之,虽神圣人,不能为谋也。患祸之所由来,万万无方,故圣人深居以避害,静默以待时,小人不知祸福之门,动作【无作字】而陷于刑,虽曲为之备,不足以全身,故上士先避患而后就利,先远辱而后求名,故圣人常从事于无形之外,而不留心尽虑【无尽虑二字】于已成之内,是以患祸无由至,非誉不能尘垢也。
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者也。志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是非辐凑,中为之毂也。智圆者,终始无端,方流四远,深【深作渊】泉而不竭也。行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也。事少者,执约为治广,处静以持躁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少者,约所持也。故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行,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行不用巫祝,而鬼神不敢先,可谓至贵矣。然而战战栗栗,日慎一日,是以无为而有成。
有功,离仁义者即见疑,有罪,不失仁心【不失仁心作有仁义】者必见信,故仁义者,事之常顺也。天下之尊爵也。虽谋得计当,虑患而患解,图国而国存,其事有离仁义者,其功必不遂矣。言虽【言虽字倒】无中于策,其计无益于国,而心周于君,合于仁义者,身必存矣。故曰:百言百当,不若舍趣而审仁义也。
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泽,利本乎小人,君子享其功,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即通功易食而道达矣。人多欲即伤义,多忧即害智,故治国乐其所以存,亡【亡作虐】国乐其所以亡,水下流而广大,君下臣而聪明,君不与臣争功而治道通,故君根本也。臣枝叶也。根本不美而枝叶茂者,未之有也。
慈父之爱子也。非求报也。不可内解于心,圣人之养民,非求为己用也。性不能已也。及恃其力,赖其功勋,而必穷矣。有以为,即恩不接矣。故用衆人之所爱,即得衆人之力,举衆人之所善,即得衆人之心,见所始,即知所终矣。
人之将疾也。必先不甘鱼肉之味,国之将亡也。必先恶忠臣之语,故疾之将死者,不可为良医,国之将亡者,不可为忠谋,古者亲近不以言,来远不以言,使近者悦,远者来,与民同欲即和,与民同守即固,与民同念即智,得民力者富,得民誉者显,行有召寇,言有致祸。
道自然【二十子全书无道字】。
昔者,尧之治天下,其导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山处者木作林处者采】,谷处者牧,陆处者田,地宜其事,事宜其械,械便其人,如是,则民得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巧易所拙也。是以离叛者寡,听从者衆,若风之过箭【箭作萧】忽然感之,各以清浊应矣。物莫不就其所利,避其所害,是以邻国相望,鷄狗之音相闻,而足迹不接于诸侯之境,车轨不结于千里之外,皆安其居也。夫乱国若盛,治国若虚,亡国若不足,存国若有馀,虚者非无人,各守其职也。盛者非多人,皆徼于末也。有馀者非多财,欲节事寡也。不足者非无货,民躁【躁作鲜】而费多也。故先王之法,非所作也。所因也。其禁诛,非所为也。所守也。上德之道也。
以道治天下,非易民性也。因其有而条畅之,故渎水者因水之流,産稼者因地之宜,征伐者因民之欲,能因即无敌于天下矣。故先王之制法,因民之性,而为之节文,无其性,无其养【养作资】不可使遵道也。人之性有仁义之资,非圣王为之法度,不可使向方也。因其所恶以禁奸,故刑罚不用,威行如神矣。因其性,即天下听从,咈其性,即法度张而不用。
帝者贵其德也。王者尚其义也。霸者迫【迫作通】于理也。道狭然后任智,德薄然后任刑,明浅然后任察。
王道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因循任下,责成不劳,谋无失策,举无过事,进退应时,动静循理,美丑弗好憎,赏罚不喜怒,其听治也。虚心弱志,是故羣臣辐凑并进,无愚智不肖,莫不尽其能,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即治国之道明矣。
智而好问者圣,勇而好同者胜,乘衆人之知,即无不任也。用衆人之力,即无不胜也。用衆人之力,乌获不足恃也。乘衆人之势,天下不足用也。故圣人举事,未尝不因其资而用之也。有一功者处一位,有一能者服一事,力胜其任,即举者不重也。能胜其事,即为者弗难也。圣人兼而用之,故人无弃人,物无弃财矣。
所谓无为者,非谓其引之不来,推之不往,迫而不应,感而不动,坚滞而不流,卷握而不散也。谓其私志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也。圣人不耻身之贱,恶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忧百姓之穷也。故常虚而无为,抱素见朴,不与物杂。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圣人之践位者,非以逸乐其身也。为天下之民强掩【掩作陵】弱,衆暴寡,诈者欺愚,勇者侵怯,又为其怀智诈不以相教,积财货不以相分,故立天子以齐一之,为一人明不能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辅翼之,为绝国殊俗不得被泽,故立诸侯以教诲之,是以地无不任,时无不应,官无隐事,国无遗利,所以衣寒食饥,养老弱,息劳倦,无不以也。神农形悴,尧瘦癯,舜梨黑,禹胼胝,伊尹负鼎而干汤,吕望鼓刀而入周,百里奚传卖,管仲束缚,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非以贪禄慕位,将欲起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也。自天子至于庶人,四体不勤,思虑不用,于事赡者,未之闻也。
《下德》
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肤,充腹肠,开【开作供】嗜欲,养生之末也。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民交让,争处卑,财利争受少,事力争就劳,日化上而迁善,不知其所以然,治之也。利赏而劝善,畏刑而不敢为非,法令正于上,百姓服于下,治之末也。上世养本,而下世事末。
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出求不万一,此至治所以千岁不一至,霸王之功不世立也。顺其善意,防其邪心,与民同出一道,即民性可善,风俗可美矣。所贵圣人者,非贵其随罪而作刑也。贵其知乱之所生也。若纵之放僻淫逸,而禁之以法,随之以刑,虽残天下,不能禁其奸矣。
目悦五色,口欲滋味,耳淫五声,七窍交争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柰天下何,所谓得天下者,非谓其履势【势下有位字】称尊号也。言其运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无一人之誉,此失天下者也。故桀纣不为王,汤武不为放也。天下得道,守在四夷,天下失道,守在左右。故曰:无恃其不吾夺,恃吾不可夺也。行可夺之道,而非篡杀之行,无益于持天下矣。
治世之职易守也。其事易为也。其礼易行也。其责易偿也。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农士【农士作士农】商工,乡别州异,故农与农言藏,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是以士无遗行,工无苦事,农无废功,商无折货,各安其性也。夫先知远见,人材之盛也。而治世不以责于民,博闻强志,口辨辞给,人智之溢也。而明主不以求于下,傲世贱物,不污于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以为民化,故高不可及者,不以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以为国俗,故人材不可专用,而度量道术,可世传也。故国治可与愚守,而军旅可与性【与性作以法】同,不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者,所有而并用之也。末世之法,高为量而罪不及,重为任而罚不胜,危为难而诛不敢,民困于三责,即饰智而诈上,犯邪而行危,虽峻法严刑,不能禁其奸,兽穷即触,鸟穷即啄,人穷即诈,此之谓也。
国有亡主,世无亡道,人有穷而理无不通也。故不因道理之数而专己之能,其穷不远矣。夫君人者,不出户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既【既恐即】无不胜也。衆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工无二技,士不兼官,人得所宜,物得所安,是以器械不恶,而职事不慢也。夫责小易偿也。职寡易守也。任轻易劝也。上操约少之分,下效易为之功,是以君臣久而不相厌也。
地广民衆,不足以为强也。甲坚兵利,不足以恃胜也。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也。严刑利杀【利杀作峻罚】不足以为威也。为存政者,无小必存,为亡政者,无大必亡,故善守者无与御,善战者无与斗,乘时势,因民欲,而取天下也。故善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蓄其怒,德积而民可用也。怒蓄而威可立也。故材【材作文】之所加者浅【浅作深】,即权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即威之所制者广,广即我强而敌弱矣。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费不半而功十倍,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王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此不明于兵道也。
《上行》
【作上仁。】
非漠真【漠真作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平正无以制断,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官修通,羣臣辐凑,喜不以赏赐,怒不以罪诛,法令察而不苛,耳目通【通作聪】而不暗,善否之情,日陈于前而不逆,贤者尽其智,不肖者竭其力,近者安其性,远者怀其德,用人之道也。
夫乘舆马者,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能游而济江海,使言之而是,虽在匹夫刍荛,犹不可弃也。言之而非,虽在人君卿相,不可用也。是非之处,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其计可用,不羞其位矣。其言可行,不贵其辨矣。
文子问曰:何行而民亲其上。老子曰:使之以时而敬慎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天地之间,善即吾畜也。不善即吾雠也。昔日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氏。故曰: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衆者教不可以苛,事烦难治,法苛难行,求多难赡,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大较易为智,曲辨难为惠【惠作慧】,故无益于治,有益于乱者,圣人不为也。无益于用,有益于费者,智者不行也。故功不厌约,事不厌寡,功约易成,事省易治,求寡易赡。
夫调音者,小弦急,大弦缓,立事者,贱者劳,贵者逸。道之言曰:芒芒昧昧,与天同气,同气者帝,同义者王,同功者霸,无一焉者亡,故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诚为之者也。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故有道以理之,法虽少足以治矣。无道以临之,命虽衆,足以乱矣。
鲸鱼失水而制于蝼蚁,人君舍其所守而与民争事,则制于有司,以无为持位守职者,以听从取容,臣下藏智而弗用,反以事专其上,君人者不任能而好自为,则智日困而数穷于下,智不足以为治,威不足以行刑,即无以与下交矣。喜怒形于心,嗜欲见于外,即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从风矣。赏不当功,诛不应罪,即上下乖心,羣臣相怨矣。百官烦乱而智不能解,非誉萌生而明弗能照,非己之失而反自责,即人主愈劳,人臣愈逸矣。是代大匠斫者,希不伤其手也。与马逐远,筋绝不能及也。上车摄舆,马服衔【衔作衡】下,伯乐相之,王良御之,明主乘之,无御相之劳,而致千里,善乘人之资也。
国之所以存者,得道也。所以亡者,理塞也。故得生【生疑存】道者,虽小必大,有亡徵者,虽成必败,国之亡也。大不足恃,道之行也。小不可轻,故存在得道,不在于小,亡在失道,不在于大,故乱国之主,务于广地而不务于仁义,务于高位而不务于道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主与之以时,民报之以财,主遇之以礼,民报之以死,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
《上义》
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见其终始,可谓达矣。治之本,仁义也。其末,法度也。先本后末,谓之君子,先末后本,谓之小人,法之生也以辅义,重法弃义,是贵其冠履而忘其头足也。仁义者广崇也。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故不大其栋,不能任重,重莫若国,栋莫若德,人主之有民,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即本固,基厚即上安,故事不本于道德者,不可以为经,言不合于先王者,不可以为道。
治人之道,其犹造父之御马也。内得于中心,外合乎马志,故能取道致远,气力有馀,进退还曲,莫不如意,诚得其术也。今夫权势者,人主之车舆也。大臣者,人主之驷马也。身不可以离车舆之安,手不可以失驷马之心,故舆马【与马作驷马】不调,造父不能以取道,君臣不和,圣人不能以为治,执道以御之,中材可尽,明分以示之,奸邪可止,物至而观其变,事来而应其化,近者不乱,则远者治矣。不用适然之教,而行自然之道,万举而无失矣。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为右,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循俗未足多,诵先王之书,不若闻其言,闻其言,不若得其所以言,得其所以言者,言弗能言也。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名可名者,非常名也。故圣人所由曰道,所为曰事,道由金石,壹调不可更,事犹琴瑟,每【每作曲】终改调,故法制礼乐者,治之具也。非所以为治也。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反己自正也。诚达其本,不乱于末,知其要,不惑于疑,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责于下,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故人主之制法也。先以自为检戒【戒作式】,故禁胜于身,即令行于民矣。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悬法者,法不法也。法定之后,中绳者赏,缺绳者诛,虽尊贵者不轻其赏,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无罪,是故公道行而私欲塞也。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不得专行也。法度道术,所以禁君使无得横断也。人莫得恣,即道胜而理得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不动也。言其莫从己出也。
善赏者,费少而劝多,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与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故圣人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赏一人而天下趣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圣人守约而治广,此之谓也。
君臣异道即治,同道即乱,各得其宜,处【处下有有字】其当,即上下有以相使也。故枝不得大于干,末不得强于本,言轻重大小有以相制也。夫得威势者,所恃甚小,所任甚大,所守甚约,所制甚广,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得势也。五寸之关,能制开阖,所居要也。下必行之令,从之者利,逆之者害,天下莫不听从者,顺也。义者,非能尽利天下之民也。利一人而天下从,暴者,非能尽害海内也。害一人而天下叛,故举措废置,不可不审也。
屈寸而伸尺,小枉而大直,圣人为之,今人君之论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细行,而求其不【不作小】善,即失贤之道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人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人情莫不有所短,诚其大略是也。虽有小过,不足以为累,诚其大略非也。闾里之行,未足多也。
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夫夏后氏之璜,不能无瑕,明月之珠,不能无秽,然天下宝之者,不以小恶妨大美也。今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长,而欲求贤于天下,即难矣。夫衆人见位卑贱,事之洿辱,而不知其大略也。故论人之道,贵即观其所举,富即观其所施,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即观其所不为,视其所患难以知其勇,动以喜乐以观其守,委以货财以观其仁,振以恐惧以观其节,如此即人情得矣。
圣人以仁义为准绳,中绳者谓之君子,弗中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愚者不为,身贵乎天下也。死君亲之难者,视死若归,义重于身故也。天下大利,比【比下有之仁二字】身即小,身所重也。比义即轻,此以仁义为准绳者也。
地广民衆,主贤将良,国富兵强,约束信,号令明,两敌相当,未接刃而敌人奔亡,此其次也。知土地之宜,习险隘之利,明奇正之变,察行阵之事,白刃合,流矢接,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盈野,义【义作战】之下也。
国之所以强者,必死也。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所以行者,威也。威义并行,是谓必强,白刃交接,矢石若雨,而士争先者,赏信而罚明也。上视下如子,下事上如父,上视下如弟,下视上如兄,上视下如子,必王四海,下视上如父,必正天下,上视下如弟,即不难为之死,下视上如兄,即不难为之亡,故子父兄弟之寇,不可与斗,是故义君内修其政,以积其德,外塞其邪,以明其势,察其劳逸,以知饥饱,战期有日,视死如归,恩之加也。
《上礼》
昔之圣王,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调阴阳之气,和四时之节,察高下之宜,除饥寒之患,行仁义之道,以治人伦,列地而州之,分职而治之,立大学而教之,此其治之纲纪也。得道即举,失道即废,夫物未尝有张而不弛,盛而不败者也。唯圣人可盛而不衰。
圣人初作乐也。以归神杜淫,反其天心,至其衰也。流而不反,淫而好色,至以亡国,其作书也。以领理百事,愚者以不忘,智者以记事,及其衰也。为奸僞以解有罪而杀不辜,其作囿也。以奉宗庙之具,简士卒,戒不虞,及其衰也。驰骋弋猎,以夺民时,其上贤也。以平教化,正狱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民怀德,至其衰也。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废公趍私,外内相举,奸人在位,贤者隐处。
天地之道,极即反,益即损,故圣人治弊而改制,事终而更为矣。圣人之道,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无廉耻,不可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教不孝,不能使人孝,能刑盗者,不能使人廉耻,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人经,非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刑措而不用,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夫有馀则让,不足则争,让则礼义生,争则暴乱起,故物多则欲省,求赡则争止,故世治则小人守正,而利不能动也。世乱则君子为奸,而法不能禁也。
酆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尘垢,金铁【铁作石】在中,形见于外,非不深且清也。鱼鳖莫之归,石上不生五谷,秃山不游麋鹿,无所荫蔽也。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以刻下为忠,以计多为功,如此者,譬犹广革者也。大即大矣。裂之道也。
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盗窃,岂若使无有盗心哉。故知其无所用,虽贪者皆辞之,不知其无所用,廉者不能让,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未尝非欲也。知冬日之扇,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垢,故以汤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曾子》
《修身》
曾子曰: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难者弗避,易者弗从,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没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君子学必由其业,问必以其序,问而不决,承间观色而复之,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不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患其不能以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君子博学而浅【大戴礼浅作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欲先人,言欲后人,见利思辱,见难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战战也。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君子好人之为善而弗趍也。恶人之为不善而弗疾也。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而成人之美,朝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君子终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终身为罪矣。君子之于不善也。身勿为,可能也。色勿为,不可能也。心勿为,不可能也。太上乐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强也。太上不生恶,其次生而能夙绝之,其下复而能改,复而不改,陨身覆家,大者倾社稷,是故君子出言愕愕,行身战战,亦殆免于罪矣。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内,战战唯恐不能乂也。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内,战战唯恐失损之也。大夫日旦思其官,战战唯恐不能胜也。庶人日旦思其事,战战唯恐刑罚之至也。是故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
《立孝》
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也。礼之贵也。故为人子而不能孝其父者,不敢言人父不能畜其子者,为人弟而不能承其兄者,不敢言人兄不能顺其弟者,为人臣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人君不能使其臣者,故与父言,言畜子,与子言,言孝父,与兄言,言顺弟,与弟言,言承兄,与君言,言使臣,与臣言,言事君,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敬上有庄字】反是乱也。尽力而有礼,敬而安之,微谏不倦,听从不怠,欢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谓孝矣。尽力而无礼,则小人也。致敬而不忠,则不入也。是故礼以将其力,敬以入其忠,诗言,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不耻其亲,君子之孝也。是故未有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之谓也。未有长而顺下可知者,悌弟之谓也。未有治而能仕可知者,先修之谓也。故孝子善事君,悌弟善事长,君子壹孝壹悌,可谓知终矣。
《制言》
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夫礼,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小者友焉。贱者惠焉。此礼也。弟子毋曰:不我知也。鄙夫鄙妇,相会于墙阴,可谓密矣。明日则或扬其言者,故士执仁与义而不闻,行之未笃也。故蓬生麻中,不扶乃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是故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弟子问于曾子曰:夫士何如则可为达矣。曾子曰: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修【修作循】行,达矣。今之弟子,病下人,不知事贤,耻不知而又不问,是以惑暗终其世而已矣。是谓穷民。
《疾病》
曾子曰:君子之务盖有矣。夫华繁而实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人也。鹰隼以山为庳而巢其上,鱼鳖鼋鼍以川为浅而窟穴其中,卒其所以得者,饵也。是故君子苟毋以利害义,则辱何由至哉。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不敢来【来作求】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故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故君子思其不可复者而先施焉。
亲戚既没,虽欲孝,谁为孝乎。年既耆艾,虽欲悌,谁为悌乎。故孝有不及,悌有不时,其此之谓与,言不远身,言之主也。行不远身,行之本也。言有主,行有本,谓之有闻也。
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加【加上有在字】之志而已矣。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腻【腻作贷】乎如入鱼次之室【鱼次之室作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何而不陷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