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视尿为露乌陀伽,
如其不愿受甘露;
恐及行为止灭故,
自我知识难受取。
释:这是印度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一个故事。毗湿奴神有一次同意圣人乌陀伽可以向他要求一些恩惠,于是乌陀伽就向毗湿奴神要水,神说:“当你要水时你就想我吧。”有一天,乌陀伽走在沙漠里,他非常干渴,于是就想到了毗湿奴神。这时他看见沙漠里有一个贱民阶层的裸形猎手,浑身污秽,身边带着一群狗。那猎手装扮怪异,还手持利剑和弓箭。乌陀伽看见那人尿出大量的尿液,说这就是给你的水,但是乌陀伽拒不接受,最后非常生气。后来毗湿奴神说那个猎人实际上是因陀罗神,他化身而来是为了给乌陀伽送甘露。
商羯罗在这里实际上是想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一个道理,就像乌陀伽不识尿为甘露那样,人们对行为的止灭存在着疑惑,所以就难以获得阿特曼的知识。
2.
自我住于心之中,
“意动”疑为自我动;
犹如舟移疑树走,
误识[自我]在轮回。
释:阿特曼住在心中(即统觉机能之中),当其统觉机能在活动时,或其在冥想时,被疑为阿特曼在活动。“意动”引用了《广森林奥义》 [20] 的一句圣句“如有思焉”,它讲的就是上述的意思。后两句举了一个例子:就如乘坐舟船之人,当你乘的舟在水中移动时,实际上岸上的树是不动的,可看上去好似在动;对轮回中的人来说,也会误认本不轮回的阿特曼也在轮回一样。
3.
乘舟看树逆向动,
自我轮回也如此;
因此圣典如此说:
其心此时在念想。
释:此颂是对上一颂的补充。坐在船上的人看见,岸上的树是向反方向行进的;于是阿特曼也被认为是在轮回。为什么说同一之物(统觉机能和住在其中的阿特曼)在冥想之时,看上去它(阿特曼)也像在动呢?这里接着引用了《广森林奥义》圣句的下一句“如有行焉”。下一颂将进行解释。
4.
纯思映入遍在心,
此时心中意识生,
声音及它外现出。
为此人们陷迷误。
释:当人的统觉机能中遍满纯粹精神的映像时,意识就会产生,声音等等的外在表现也会出现。这时人们就会分不清到底是谁的作用。这是商羯罗用他的下梵来解释人的意识的发生。商羯罗对他的绝对本体梵的解释是:梵本身是没有任何属性的精神实体,而下智的人去看它时,却给它附上了许多的属性,如全智全能等。这样实际上就出现了两个梵,一个是无属性、无限制、无差别的梵,另一个是有属性、有限制、有差别的梵。前者是非经验的、非现象的,后者却是被人们经验化、现象化的了。在这里商羯罗用纯粹精神来描述意识的产生过程,显然是用的下梵。为什么这样说,下一颂再解释。
5.
“我”念显现为纯思,
依其纯思而存在;
相异在于断即“此”,
纯粹经验为最高。
释:“我”念即关于“我”的观念,指的并非是作为本体的阿特曼,这与前面的一些颂中出现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小我而已,即“我”这个概念的承受者。但它却像纯粹精神那样地显现出来,依赖于纯粹精神而存在。这其实就是下梵、外在化的阿特曼。商羯罗经常把个我比作下梵,他对下梵的解释比较混乱,如第三章的“自在天”,也是下梵的一个名称。“此”是指的非阿特曼,外在的现象世界,“我”念也包括在内。如果把这些非阿特曼的因素都舍弃的话,那“我”念就再也不会以纯思的形式出现,也不会依赖着纯思而存在了。只有与“此”相异的纯粹经验(也即纯粹精神)是最高的阿特曼。下梵最终是要抛弃的,要归于上梵的。
* * *
[1] 参见《广森林奥义》Ⅳ,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