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记卷十

乐史Ctrl+D 收藏本站

河南道十

陈州

陈州淮阳郡今理宛邱县昔庖牺氏所都曰太皥之墟禹贡为豫州之域星分心宿二度周初为陈国武王封舜后胡公妫满于此以奉舜祀以备三恪至春秋时为楚灵王所灭乃县之后五年复立陈惠公后五十六年楚惠王复灭陈而其地尽为楚所有又楚襄王自郢徙于此谓西楚是也战国时为楚魏二国之境秦灭楚改为頴川郡汉为淮阳国之地后汉如之晋为汝南郡梁国二境兼置豫州领郡国十理于此后魏得之又为立陈郡至天平二年以淮南内附于此置北扬州理项城以居新附之户高齐天保二年以百姓宇信不附侯景改北扬州为信州隋开皇十六年于宛邱县更立陈州炀帝初州废又为淮阳郡唐武徳元年平房宪伯改为陈州领宛邱箕城扶乐大康新平五县贞观元年废新平箕城扶乐三县三年复以沈州之项城溵水二县来属沈州即今頴川宛邱县长夀元年置武城县证圣元年置光武县天保元年改为淮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陈州晋天福六年升为防御州开运二年升为镇安军汉天福十二年降为刺史周广顺元年又升为防御州二年复为镇安军节度

元领县六 今五

宛邱 项城 商水 南顿 西华

一县割出

大康【入开封府】

州境

东西一百三十里 南北一百四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北至东京二百四十五里 西至西京七百里西至长安一千五百里 东至亳州二百五十五里南至蔡州平兴县二百五十四里 西至许州二百八十五里 北至雍邱二百二十三里 东南至頴州三百一十五里 西南至蔡州二百一十里 西北至开封府三百一十里 东北至宋州二百二十五里

唐开元户五万二千六百九十七皇朝管户主一万一千八百六十三客一万一千四十八

风俗

书序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故文字之兴起于陈州也于是风俗旧多儒学周武王克商封舜于陈州为胡公配以长女妇人尊贵好祭祀其俗事巫故诗曰坎其击皷宛邱之下

人物

逢滑 子张姓颛孙名师 郑当时 黄霸 袁涣何鲁 谢向 王隠陈郡人撰晋书八十卷 袁宏殷仲文陈郡人 谢瞻 谢灵运 谢惠连皆陈郡阳夏人 谢庄

土产

丝 绵 绫 绢

宛邱县旧七乡今二乡本汉陈县春秋时秦灭陈县至秦汉仍为陈县汉属淮阳国后汉属陈国晋属梁国宋属南梁郡高齐文宣帝省陈郡仍移项县理于此隋文帝立陈州改项县为宛邱县 陈州州城枕蔡水周回三十里 洧水西自许州鄢陵县界流入 蔡水自西北流入经县东一里 州理城楚襄王所筑即古陈国也庖牺氏神农氏并都于此及楚顷襄王为秦所伐失鄢郢徙都于陈为秦所灭 宛邱在县南三里高二丈尔雅云陈有宛邱诗陈风云子之汤兮宛邱之上兮清邱在县东北五十里高二丈五尺古老传云汉淮阳王常登此邱游望闻汉中有清邱故遥取为名 砚邱在县东南四十里高五丈古老传云楚王灭陈于此燕防军士遂名醼邱后人语讹为砚邱 固陵在县西北三十里高一丈二尺按史记项羽南走固陵即此陵也今俗呼为谷陵 辰陵亭在县西南四十里春秋云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杜预注云陈地頴川长平县东南有辰亭 陈佗沟在县北一十里上从安仁沟出入县郭古老传云陈公子佗开所以灌溉也毛诗墓门刺陈佗无良师傅也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五梁沟按图经县西南十里从西华县界洧水出东流入谷古老传云此沟有五桥渡因名焉注水经云洧水南经长平县故城西又南分为二水支水东出谓之五梁沟南出谓之鸡笼水故水防处有笼口之名淮阳城晋地道记陈城西南角有淮阳城汉淮阳县

国城也 谷水注水经云上承劳陂南暨荦城皆为陂也陂水东流谓之谷水东经涝城又东流入于沙水新平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汉书地理志淮阳国有新平县隋开皇十六年分亳州武平县于此置临蔡县大业二年废唐武徳元年复置新平县八年省入宛邱博阳城在县西南四十里汉地理志汝南郡有博阳县应劭云侯国也王莽曰乐家汉丙吉所封之邑 南阳县在县东三十里后魏太和三年于此置南阳武定等县七年废 陈侯弩台在县南一里后汉书陈敬王曽孙宠善弩十发十中中皆同黄巾贼起宠有强弩数千张出军都亭国人素闻王善射不敢反叛故百姓归开元九年移孔子庙于台上 偶台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二台相对各高二丈古老传云淮阳王城使乐之处一云偶仙台一云舞伎台也 贮粮台在县南二十里古老传云伐陈于此筑台以贮粮北临蔡水下通江淮之利 汤井在州门南古老传云殷汤大旱人民众穿此井 鸣井在县东三里以物投之即如钟声 双女陵在县西南十三里古老传云陈侯之女厉妫之陵也春秋传隠公三年卫庄公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又按诗风燕燕庄姜送归妾也注云庄姜无子戴妫生桓而州吁弑之二妫同死因塟于陈八卦坛在县北一里即伏羲于蔡水得龟因画八卦

之坛旧有长史张齐贤文后刺史李邕陈旧文撰新文刋之 光武庙在县西南一里后汉书南顿令钦生光武登位幸南顿县舍置酒防赐吏人复田租一嵗父老言皇考居此日久愿赐复十年帝曰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复一日安敢逺期十嵗吏人又言陛下实惜之何言谦也帝大笑复増一嵗光武崩民为立庙 东门池在县城东北角水至清而不耗亦不生草木诗陈风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即此也

项城县东南七十里依旧四乡汉项县古项子国春秋齐师灭项楚襄王徙都陈以项为别都按此城即楚筑在汉属河南郡晋属陈国隋文帝改项县加城字属陈州十六年分置沈州唐贞观中废沈州却属陈州晋时童謡云坚不过项即此也 武邱本名邱头在县东南四十里魏志王陵宻计废立司马宣王乗水道讨陵大兵掩至陵自知势穷至顿邱面防水次即此邱也又司马宣王于此尅定毌邱俭乃更立武邱以显武功也秦邱在县西南四十七里古老传云秦王苻坚将兵以显武功也 秦邱在县西南四十七里古老传云秦王苻坚将兵南征驻于此邱故名秦邱邱侧有故城名为秦母城亦名秦王城东晋孝武帝时秦将祈融攻陷夀春苻坚舍大兵轻骑赴之时有謡曰坚不过项坚出令曰敢言吾夀春者防其舌众諌不从坚遂败项国城在县东北一里古老传云故项子国春秋齐人灭项即此城 互乡城在县北一里古老传云互乡之地论语曰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即此也 公路台在县东四里按隋淮阳郡旧图云公路台东有袁术庙按术身死无后不合有庙葢术生平立先人之庙 封观墓在县西十里汉书云观有志节当举孝亷以兄位未达耻先受之遂称风哑不言火起烧屋观徐行出避之忍而不言后数年兄得举称防而仕于郡死塟于此 贾逵碑在县东南二里词云贾讳逵字道安河东襄陵人也迁豫州刺史魏明帝大和二年卒梁国刘举等为刻石立碑史记上有二字生金魏志云明帝青龙中帝东征乗辇入逵祠诏曰昨过项见贾逵碑像念之怆然古人有言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逵存有忠勲没而见思可谓死而不朽者矣布告天下以劝将来 百尺堰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水经云蔡水东南往陈县谓之百尺沟又南分为二水注于頴次有大堰即古之百尺堰也司马宣王讨王凌陈军于百尺堰即此也 宜禄城汉书地理志宜禄县属汝南郡莽曰赏都亭也

商水县西南八十里旧十乡今四乡汉汝阳县地属汝南郡隋开皇三年废郡仍以汝阳县陈州十六年改为溵水县以县界溵水为名 懐邱在县西二十里史记云吴王阖闾与子晋败楚是年惠公卒子陈公柳立懐公卒于呉左传懐公不从其卒塟在陈 枣邱在县东北三十里隋陈州图经云其原邱塘多生枣棘因以名焉 溵水从西华县南来经县西四里过頴水 驿马沟在县西南十三里古老传云楚相孙叔敖截汝坟之水以作塘下有柘塘陂九百顷遂乃凿此沟其湍急如驿马其水发孙塘屈曲六十里入頴水 灌溉城在县东北二十里隋陈州图经云邓艾所筑也魏志邓艾为典农时于陈项以东至夀春开广漕渠溉良田筑此城 扶苏城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史记云陈渉起兵自称公子扶苏从人望也葢渉筑此城隋越王侗皇泰元年又于此置扶苏县唐武徳五年废 頴岐渡夹河月城在县东北三十里贞元元年刺史曲环筑以备李希烈之乱 章华台在县西北三里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杜预注云宫室始成祭之为落台今在华容城内是灵王所筑春秋后语楚襄王二十年为秦将白起所逼北保于陈更筑此台 干谿台在县北三里左传楚师次于干谿注在谯国城父县南又按陆贾新语楚灵王即位起章华之台为干谿之馆作干谿之台五百仞之高欲登浮云窥天 丛台在县北二十五里按史记云丛台在邯郸城説者以为赵丛台此台葢襄王所筑也非赵之丛台名同事异按郎尉之陈州旧图云楚王游观弋钓地或税驾于此往往有嘉禾丛生因以为名也 西华城汉书地理志云西华县属汝南郡济北戴封字平仲为西华令遇天大旱慨理政无感乃积柴坐其上以自焚火起而大雨暴至逺近叹服

南顿县南七十里旧五乡今四乡本汉旧县属汝南郡古顿子国后逼于陈南徙故号南顿其城楚令尹子玉所筑后汉世祖父钦甞为此县令故号曰南顿君汉光武生在此县中刘宋为南顿郡东魏于此置和城县北齐废郡省县入和城隋复为南顿县属陈州唐武徳六年省入项城证圣元年以县有光武乡名符武氏遂于此置光啓中复为南顿 高阳邱在县南四十里应阳南顿人兄弟俱有名自比高阳氏才子故号高阳邱也頴水在县西北三十里 小汝水在县西南四十里頴阴城在县西三十里按阚骃十三州志故顿子城

在頴水之南故谓頴阴城 柏冢在县南二十里古老传云应奉冢多生柏因以为名 光武台在县北四十里按隋淮阳旧郡图云汉光武十九年幸南顿因置此台兼立庙

西华县西八十里旧十乡今四乡本汉长平县属汝南郡唐武徳八年为基城县贞观元年省入宛邱县长夀元年又置为武城县神龙元年改为基城县景云元年改为西华县 宜阳山在县东北五里高五丈翟王河出焉 夏亭城在县西南三十里按陈诗株林刺灵公也胡为乎株林从夏南注云夏南夏征舒也今此城北五里有株林即夏氏邑一名华亭 柳城在县西二十里古老传云女娲氏之都本名娲城魏邓艾营稻陂时栁舒为陂长后人因为栁城隋文帝开皇元年于此置栁城县隋末废 阎仓城在县东北三十里左传云宋华向之乱公子成公孙忌奔郑其徒与华氏战于鬼阎杜预注云頴川长平县西北有阎亭隋淮阳图云阎仓城在扶沟县西南五十里城在今故长平县西北 凉马台在县西三十里相传陈灵公凉马台东南去陈灵公陵五百七十歩 集粮城在县西十里魏使邓艾营田筑之贮粮故名

太平寰宇记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