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襦
《说文》曰:襦,短衣也,一曰{曰难}衣。({曰难},温也。奴案反。)
《释名》曰:襦,暖也,言温暖也。单襦如襦而无絮也。反闭,襦之小者也,却向着之,领含於项,反於背,后开其衿。
《汉书》曰:班伯为侍中,与王许子弟为群,在於绮襦纨袴之间,非其好也。
又曰:昌邑王被废,太后被珠襦,(如淳曰:以珠饰襦。《晋书》曰:贯珠为襦。)盛服坐武帐中。王前听诏。
又曰:哀帝以东园秘器、珠襦、玉押皆豫以赐董贤。
《东观汉记》曰: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旧制禁民夜作,范毁削先令,百姓为便,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有五袴。"
又曰:来歙诣雒见上,上大喜,解所被襜襦衣赐歙。
又曰:弟五伦性节俭,为二千石,常衣布襦。
又曰:梁鸿妻孟氏女,布襦袴裙。鸿曰:"此贞梁鸿撇蘙。"
《魏志》曰:管宁常着皂帽布襦,随时单复。
《晋令》曰:旄头羽林着韦腰襦。
《齐书》曰:武陵昭王晔过竟陵王子良宅,冬月,道逢乞人,脱襦与之。子良见晔衣单,进襦於晔。晔曰:"我与向人亦复何异?"
《梁书》曰:顾协少清介,有志操。初为廷尉正,冬服单薄。寺卿蔡法度欲解襦与之,惮其清严,不敢发口,谓人曰:"我愿解身上筻与顾郎恐顾郎难衣食者。"竟不敢以遗之。
又曰:郭祖深清俭,常服故布襦。
又曰:索君正为豫章内史,性不信巫邪。有师世荣称道术,为一郡巫长。君正在郡小疾,主簿熊丘问巫师,云:"须疾者衣为信。"命君正以所着襦与之,事竟取襦,云:"神将送与北斗君。"君正使检诸身,於衣裹获之,以为乱政,即刑於市而焚神。一郡无敢行巫。
《后魏书》曰:高祖复至邺,见公卿曰:"朕昨日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着小襦袄者。尚书何为不察?"任城王澄曰:"着者犹少。"帝曰:"任城意欲全着乎?一言可以丧邦,其斯之谓?可命史官书之。"
《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紫縠襦,绛纱绣縠襦。
《吴越春秋》曰:勾践与妻入臣吴,夫人衣无缘之裳、左开之襦,{⺮坐}以养马。
又曰:吴王阖闾葬女以珠襦之宝。
《锺离意别传》曰:意为司徒侯霸府议曹掾。诏送三百人到河北,遇隆冬,到弘农。意辄使属县令出钱与徒作襦袴。光武谓侯霸曰:"君所使吏仁恕用心乎?"
《列仙传》曰:细伯子者,冬着单衣,盛暑襦袴。
《列异传》曰:东海君以织成青襦遗陈节方。
《述异记》曰:乾罗者,慕容〈广鬼〉之十一世祖也,着金银襦铠,乘白马,金银鞍勒,自天而降。鲜卑神之,推为君长。
《西京杂记》曰:赵飞燕为皇后。其弟在昭阳殿上遗织成上筻。
《吕氏春秋》曰: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约民"大狱一衣,小狱襦袴"。郑国大乱,子产煞邓析而民服。
桓谭《新论》曰:待诏景子春素善占,坐事系,其妇朱君至狱门,通言遗襦袴,子春惊曰:"朱君来言与朱为诛,袴而襦中绝者也,我当诛断也。"后遂腰斩。
《世说》曰:司马宣王从辽东还,有六十假士,寒冻于车,乞一襦。公乞之酒,左右曰:"官不少襦,可赐之。公乞之酒"曰:"襦,官中物,臣无私施。"
《语林》曰:谢镇西着紫罗襦,据胡床弹琵琶,作《大道曲》。
《梦书》曰:上筻为大夫,妇却饰之,得贤夫也。
束晳《近游赋》曰:系明襦以御冬。
《古诗》曰:罗敷好蚕桑,彩桑城南隅。绀绮为下裳,紫绮为上筻。
又曰:妾有绣腰襦,葳蕤金缕光。
陆机《与长沙夫人书》曰:士璜亡翰筳襦,少便以机新襦衣与之。
○袴
《说文》曰:袴,胫衣也。
《释名》曰:袴,跨也,两股各跨别也。留,冀州所名大褶下至膝者也,留,牢也,幕络在衣表。
《方言》曰:齐鲁之间袴谓之褰,或谓之襱,(音龙。)关西谓之袴,大袴谓之弟髻,小袴谓之芙蓉衫,楚通语也。
《史记》曰:屠岸贾攻赵,煞朔等,赵朔妻晋成公娣,有遗腹,公宫匿之,生男。屠岸贾索於宫中,夫人置儿袴中,祝曰:"赵宗若灭即号,若不灭即无声。"及索,儿竟无声。
又《后魏书》云,平文皇后王氏,年十三,因事入宫,得幸於平文,生昭成。平文崩,昭成在襁褓。时国有内难,将害帝子。后匿帝於袴中,咒曰:"若天祚未终者,汝无声。"遂良久不啼,得免於难。
又曰:淮阴屠中少年有侮韩信者,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出我袴。"(徐广曰:袴服也。袴亦作跨。)於是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又曰:周仁为人阴重不泄,尝衣弊补溺袴,(张晏曰:阴重不泄,下不洁,故溺袴。)甚为不洁清,以是得幸茎㧐。
《汉书》曰:昌邑王贺衣短衣大袴。
又曰:朱博,琅琊郡功曹,官属多褒衣大袑。(孟康曰:袑音绍,谓大袴也。)
又曰:昭帝上官后,霍光外孙。光欲后擅宠有子。帝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内。"宫人使令皆为穷袴,多其带,后宫无进者。(张晏曰:穷袴前后有裆,使不得交通。)
《东观汉记》曰:更始所爵多群小,被服威仪不以衣冠,或绣面衣锦袴。
《后汉书》曰:马援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尽散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袴。
又曰:祭遵,赏赐与士共之,家无私财,身衣韦袴。
又曰:吴良字大仪,齐国临淄人,以清白守正称,为郡议曹掾。正旦,掾吏入贺,门下掾王望举觞上寿曰:"齐郡遭离盗贼,今明府视事五年,家给人足。"良跪曰:"门下掾佞谄,明府勿授其觞。盗贼未尽,人庶困乏,今良曹掾尚无袴。"望曰:议"曹惰窳自无袴,宁足为不家给人足耶?"太守曰:"此生言是。"赐良〈鱼复〉鱼百枚。
谢承《后汉书》曰:秦护清廉,不授礼赂,家贫,衣服单露。乡人歌之曰:"冬无袴,有秦护。"
《魏略》曰:贾逵居贫无袴,过其妻兄柳孚家宿,其明无何,着孚袴去,时人谓为通达。
又曰:许允闻李丰等被收,欲往见大将军,己出门,回遑不定,中道还取袴。丰等己收讫,大将军闻允前,遽怪之曰:"我自收丰等,不知士大夫何为忽忽乎?"
又曰:赵跋避难至北海,着布袴絮巾,在市中卖饼。
《宋书》曰:刘穆之坏布裳为袴,往见武帝。帝谓曰:"我始举大义,须一军中甚急,谁堪其选?"穆之曰:"无见逾者。"帝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
《梁书》曰:周刘显将之寻阳,朝贤毕祖道。显悬帛十匹,约曰:"俭衣来者以赏之。"众人竞改常服,不过短长之间。显曰:"将有甚於此矣。"既而周弘正绿丝布袴,轩昂而至,折标取帛。
又曰:元帝愍怀太子昵狎群小,好着微服,常入朝,公服中着碧丝布袴抠衣。帝见之,大怪,遣市书周弘正责之。
又曰:安成王秀为郢州,冬月常作袴以赐冻者。
又曰:王裕之常授齄老妇女戴五条辫,着青绞罗袴,饰以朱彩。
又曰:何点。永元中,崔景景围城,人间无薪,点悉伐园树以赡亲党。惠景性好侠义,慕交点,点不顾之,至是乃逼召占。点裂裙衣为袴,往赴其军,终日谈说,不及军事,其语默之迹如此。
《北齐书》曰:丞相司马任胄,主簿李世林,都督郑仲礼、房子远等潜谋害神武。自魏氏旧俗以正月十五日夜为打簇戏,能中者即时赏帛,胄令仲礼藏刀於袴中,因神武临观,谋窃发,后败。
《韩子》曰:郑人卜子,使妻为袴,曰写吾故袴。撇裻凿新袴为孔效之。
又曰:韩昭侯使人藏弊袴,侍者曰:"上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有为颦而颦,有为笑而笑,今袴岂特颦笑哉?(颦笑不妄为袴,岂可待幼而与之。)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事具《赏赐门》。)
《盐铁论》曰:古者鹿裘皮帽,及其后,大夫、士狐貉,庶人则毛袴。
《高士论》曰:孙略冬日见贫士,脱袴遗之。
《列士传》曰:孟尝君食客三千人,上客食肉,中客食鱼,下客食菜,冯援经冬无袴,面有饥色。
《郭子》曰:孙兴公道曹辅佐才,云白地明光锦,裁为负板袴,非无文彩,然酷无财制。
《俗说》曰:谢仁祖年少时喜着刺文袴,出郊郭外。其叔父诮责之,仁祖於是自改,遂为名流。
董巴《舆服志》曰:祀宗庙绛袴,示赤心奉神也。
《搜神记》曰:晋中兴,作袴者直幅为口,无煞,不大夫裁也。王敦之征。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纳妃有绛直文罗袴、七彩杯文绮袴。
《邺中记》曰:石虎猎,着金缕合欢袴。
《广州先贤传》曰:申朔字元游,苞梧人,为九贞都尉,布襦布袴,乡邑叹慕之。
《蔡廊弹事》曰:兼司徒员外散骑常侍谢祭应着绛袴,而祭披袴不以贯足,有亏常体。
应劭《汉官仪》曰:司空骑吏以下皂袴,因秦水行。今汉家火行。宜绛袴。
又曰:虎贲中郎将衣纱縠单衣,虎纹锦袴。
《魏旧事》曰:杨平善裁袴,以官绢百匹,作小袴百枚。
《世说》曰:武帝尝降王武子,婢子百馀人,皆绫袴裙,手擎饮食。
○袴褶
《释名》曰:褶,袭也。覆氏之言也。
《晋书》曰:杨济字文通,历位镇南征北将军,迁太子太傅。济有才艺,尝从武帝校猎北邙下,与侍中王济俱着布袴褶,骑马执角弓在辇前。
《晋兴书书》曰:郭文举上馀杭大辟山,令顾飏以文山行,与韦袴癫筳具,文不纳。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袴褶烂于户内。
《赵书》曰:中书令徐光奏"耕服介帻、青缣袴褶"。
《宋书》曰:元凶劭杀逆,袁淑止之。劭因起,赐淑等袴褶,又就主衣取锦,裁三尺为一段,又中裂之,与淑及左右,使以缚袴褶。
又曰:张畅为南谯王义宣司空长史。南郡太守元凶杀逆,义宣发哀之日,即便兵。畅为元佐,位居僚首,哀容俯仰,荫映当时。举哀改服,着黄韦袴褶,出射堂简人,音姿容止,莫不瞩目。见者皆愿为尽命。
萧子显《齐书》曰:东昏侯拜爱姬潘氏为贵妃,乘卧与侯,骑马为从,着织成袴褶。
《后魏书》曰:傅灵根及其弟灵越南走,灵根叔乾爱先在南,遣舡迎之得免。灵根差期,不得俱渡。临济人知,剉斩煞之。乾爱出郡迎灵越,问灵根愆期状,灵越残不应答。乾爱不以为恶,敕左右取匣中乌皮袴褶,令灵越代所常服,灵越言:"不须。"乾爱云:"汝可着体上衣服见桓公耶?桓公护之为刺史。"灵越竟不肯着。
《唐书》曰:玄宗时,御史大夫李適之秦,每大礼,六品官并服朱衣。自是以下,许通着袴褶,如有惨故,不合着朱衣袴褶者,听不入,自馀应而不着者,请夺俸以惩不恪。
《西河记》曰:西河无蚕桑,妇女以外国异色锦为袴褶。
《魏百官名》曰:三公,朔赐青杯文绮长袖袴癫筳方,道盛此。
《北疆记》曰:户主南郊著皇斑褶绣袴。
《江表传》曰:吕范愿暂领督,释褠着袴褶,执辈阙下启事。
《语林》曰:夏少明在东不知名,闻斐逸民知人,乃裹粮寄载,入洛从之。未至家,少许,见一人着黄皮袴褶,乘马将猎。夏问曰:"斐逸民家近远?"答曰:"君何以问?"夏曰:"闻其名知人,故从会稽来投之。"斐曰:"身是逸民,君明可更来。"明往,逸民果知之,乃用为西门侯,於此遂知名。
傅畅《自序》曰:余年五岁,散骑常侍鲁叔虎与先公甚友善。每来往,善与余戏。尝解余衣褶披其背,脱余金环与侍者,谓余吝惜,而余笑与之,经数日不索。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