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行走

蒙台梭利Ctrl+D 收藏本站

儿童掌握行走的能力,靠的不是等待这种能力降临,而是通过学习走路获得的。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出生,这时他从一个不能自助的人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成功迈出第一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照顾儿童时,成人应该遵循一种方式,即放弃自己的优势,以便适应成长中的儿童的需要。

高等动物会本能地使自己适应幼仔的需要。当母象把一头小象带到象群里时,这些大象就会放慢自己的步伐以适应小象的步调,当小象因疲劳而停下来时,它们也都停下来。

在各种文化中,可以发现类似的为儿童着想的情况。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日本人,这位父亲正带着他年幼的儿子散步。我走在他们后面,突然发现这个一岁半到两岁的小孩用手臂抱住他父亲的腿。这位父亲就站在那里不动,让孩子绕着他的腿玩耍。等孩子玩儿够了以后,他们才又开始向前走。过了一会儿,小孩又坐在了路边,他父亲便站在一边等他。这位父亲的表情是严肃的,但十分自然。他并没有做什么不同寻常的事,他仅仅是作为一个父亲带着他的儿子散步。

上面的例子,是最适合儿童的散步方式。因为儿童正在学习如何协调各种不同的动作,并且需要靠两条腿维持平衡和向前行走。

尽管人像其他动物一样有肢体,但人必须用两肢而不是四肢来行走。猴子的手臂很长,当它在地面上行走时,可以给予协助。人是唯一的、完全依靠两条腿来平衡走路的动物。四足动物行走时,会交替地抬起一条前腿和与之成对角线的后腿,并让另两条腿着地。但人走路时,先用一条腿支撑着自己,然后再换另一条腿支撑。大自然已经解决了行走的难题,只是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而已。动物是本能地学会行走,而人类是通过主观的努力才学会走路的。

儿童掌握行走的能力,靠的不是等待这种能力降临,而是通过学习走路获得的。父母欣喜地看到了孩子迈出的第一步,儿童的第一步意味着对自己的征服,通常标志着儿童由1岁长到2岁。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出生,这时他从一个不能自助的人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成功地迈出第一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但在第一步迈出之后,他仍然需要经常练习。能掌握好平衡并迈出稳健的步伐是个人持续努力的结果。儿童尝试走路的时候,仿佛是在受一种不可压抑的动力驱使。他勇敢无畏,甚至在尝试中草率鲁莽,就像一个真正的士兵,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持向胜利冲刺。正是由于儿童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反而促使成人在儿童的身边布置防范措施。实际上,这些措施对儿童来讲都是他们的障碍。即使儿童的腿已经强有力了,他们仍把儿童关在“学步栏”里或儿童练走路的走步车里。

当成人带儿童外出时,即使他能够走路了,成人仍把他放在手推车里推着走。但儿童因为腿短,没有耐力走远路,就不得不向那些不肯放慢脚步的成人妥协。即使把小孩带出去的是他的保姆,也是儿童去适应保姆,而不是保姆适应儿童。保姆会以自己的速度径直走向户外活动的目的地,小孩被放在手推车里面,仿佛这个保姆推的是装满蔬菜的小推车。只有到了公园以后,她才让小孩从手推车里出来,让孩子在草地上走动。她则坐在一边两眼始终注视着他,这个保姆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避免发生意外。

1岁半到2岁的儿童能走好几英里的路,还能爬斜坡和梯子等有难度的物体。但是他们走路的目的与我们成人的目的截然不同。成人走路是为了某种外在的目的,所以他会径直走向目的地。他有稳健的步伐,会以机械的步频向前行走。与此相反,儿童行走是为了完善自己的能力,他的目的是实现自身某种创造性的东西。他走得很慢,还没有一种有节奏的步伐,他也不是去某个最终的目的地。他朝前走,仅仅是因为突然有个什么东西吸引了他。如果一个成年人想帮助儿童,那他必须放弃自己的步速和最终的目的地。

在那不勒斯,我结识了一对夫妇,他最小的孩子只有1岁半。夏季的时候,他们为了去海边,必须走大约一英里,陡峭的下坡路使手推车或马车都无法通行。年轻的夫妇想带孩子一起去,但他们发现将他抱在怀里太累人了。最后,小孩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时而走路,时而奔跑,并走完了整个路程。他还不时地停下来,站在花旁,或坐在草地上,或站着看一些动物。一次,他站在那里看田野里的一头驴子,足足看了15分钟。每天,这个小孩都自己缓慢地走过这条漫长而又高低不平的路,并且没有疲倦感。

在西班牙,我认识两个年龄在2~3岁的儿童,他们都能够走一英里半的路。还有许多其他儿童,他们能在又陡又窄的梯子上爬上爬下达一个多小时。

有些母亲在提到她们的孩子做上面提到的一些活动时,说孩子的表现很不正常。有一位母亲因为她的小孩发脾气便向我咨询。她的小孩是几天前才开始学走路的。这个小女孩,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一看到梯子就会尖叫。如果有人抱她上下楼梯,她几乎会激动得发疯。这位母亲认为也许是自己误解了孩子发怒的原因。这种情况实在是难以理解,只要抱着小孩上下楼梯,小孩就会变得眼泪汪汪、焦躁不安。她母亲认为,这种心理紊乱也许只是一种巧合。但是很明显,这个小孩只是想自己爬上爬下楼梯。她对楼梯的台阶更感兴趣,她可以把手搁在台阶上,或坐在台阶上。对她来说,楼梯要比旷野里有趣多了,在旷野上她的双脚都被草掩盖着,也找不到搁手的地方,然而她却只被允许在这样的地方散步。

儿童天生喜欢行走和到处跑动。滑梯上总是挤满了儿童,他们登上登下、爬来爬去。贫穷家庭的孩子,能在街上跑来跑去毫不费力地躲开车辆,甚至能坐在汽车或卡车的窗柜上。尽管这是危险的,但他们却不会像富家子弟那样由于羞怯而变得迟钝,甚至最后变得懒散起来。这两种儿童在他们的成长中都没有得到真正的帮助。贫穷的孩子被抛弃在大街这种危险的成人环境中,而富家子弟在同样的环境中,却受到太多的限制和障碍,成人还美其名曰是为了保护孩子。

儿童在他长大成人进而使人类得以延续的过程中,应验了弥赛亚的一句话:“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