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范寿康Ctrl+D 收藏本站

这部丛书发端于十年前,计划于三年前,中历征稿、整理、排校种种程序,至今日方能与读者相见。在我们,总算是“慎重将事”,趁此发行之始,谨将我们“慎重将事”的微意略告读者。

这部丛书之发行,虽然是由中华书局负全责,但发端却由于我个人,所以序此书,不得不先述我个人计划此书的动机。

我自民国六年毕业高等师范而后,服务于中等学校者七八年。在此七八年间无日不与男女青年相处,亦无日不为男女青年的求学问题所扰。我对于此问题感到较重要者有两方面:第一是在校的青年适当的课外读物,第二是无力进校的青年无法自修。

现代的中等学校在形式上有种种设备供给学生应用,有种种教师指导学生作业,学生身处其中似乎可以“不遑他求”了。可是在现在的中国,所谓中等学校的设备,除去最少数的特殊情形外,大多数都是不完备的。而个性不同各如其面的中等学生,正是身体精神急剧发展的时候,其求知欲特别增长,课内的种种绝难使之满足,于是课外阅读物便成为他们一种重要的需要品。不幸这种需要品又不能求之于一般出版物中。这事实,至少在我个人的经验是足以证明的。

当我在中等学校任职时,有学生来问我课外应读什么书,每感到不能为他开一张适当的书目,而民国十年主持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的经验,更使我深切地感到此问题之急待解决。

在那里我们曾实验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道尔顿制,此制的主要目的在促进学生自动解决学习上的种种问题,以期个性有九分之发展。可是在设备上我们最感困难者是得不到适合于他们程度的书籍,尤其是得不到适合于他们程度的有系统的书籍。

我们以经费的限制,不能遍购国内的出版品,为节省学生的时间计,亦不愿遍购国内的出版品,可是我们将全国出版家的目录搜集齐全,并且亲去各书店选择,结果费去我们十余人数日的精力,竟得不到几种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我们于失望之余,曾发愤一时拟为中等学生编辑一部青年丛书。只惜未及一年,学校发生变动,同志四散,此项丛书至今犹只无系统地出版数种。

此是十年前的往事,然而十余年来,在我的回忆中却与当前的新鲜事情无异。

现在中等学生的用费,已不是内地的所谓中产阶级的家长所能负担,而青年的智能与求知欲,却并不因家境的贫富而有差异,且在职青年之求知欲,更多远在一般学生之上。即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论,十余年来,各地青年之来函请求指示自修方法。索开自修书目者,多至不可胜计,我对于他们愧不能尽指导之责,但对此问题之重要,却不曾一日忽视。

根据上述的种种原因,所以十余年来,我常常想到编辑一部可以供青年阅读的丛书,以为在校中等学生与失学青年之助。

大概是在民国十四五年之间,我曾拟定两种计划:一是少年丛书,一是百科丛书。与中华书局陆费伯鸿先生商量,当时他很赞成立即进行,后以我们忙于他事,无暇及此,遂致搁置。十九年一月我进中华书局,首即再提此事,于是由计划而征稿,而排校。至二十年冬,已有数种排出。当付印时,因估量青年需要与平衡科目比率,忽然发现有不甚适合的地方,便又重新支配,已排就者一概拆版改排,遂致迁延至今,始得与读者相见。

我们发刊此丛书之目的,原为供中等学生课外阅读,或失学青年自修研究之用。所以计划之始,我们即约定专家,分别开示书目,以为全部丛书各科分量之标准。在编辑通则中,规定了三项要点:即(一)日常习见现象之学理的说明,(二)取材不与教科书雷同而又能与之相发明,(三)行文生动,易于了解,务期能启发读者自动研究之兴趣。为要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我们不翻译外籍,以免直接采用不适国情的材料,致虚耗青年精力,第二约请中等学校教师及从事社会事业的人担任编辑,期得各本其经验,针对中等学生及一般青年的需要,以为取材的标准,指导他们进修的方法。在整理排校方面,我们更知非一人之力所能胜任,乃由本所同人就各人之所长,分别担任。为谋读者便利计,全部百册,组成一大单元,时可分为八类,每类有书八册至二十四册,而自成为一小单元,以便读者依个人之需要及经济能力,合购或分购。

此丛书费数年之力,始得出版,是否果能有助于中等学生及一般青年之修业进德,殊不敢必,所谓“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而已。望读者不吝指示,俾得更谋改进,幸甚幸甚。

舒新城

二十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