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工资和价格

琼·罗宾逊Ctrl+D 收藏本站

任何短期局面中达到的实际工资标准是经济组织总的运行的结果,不是由任何有意识的决定所控制,可是货币工资率是经过企业家和工人之间的特殊谈判,有意识地加以规定的。在我们的简单模式里所有的劳动是一样的,我们假设在任何一点发生的货币工资上的变动很快地传布到整个系统,因而实际上任何时候都只有一种工资标准在实行(正常工作时间和加班的工资都是这样)。货币工资的变动对价格、实际工资、利润和就业的影响,决定于工资变动时的情况、竞争的状态和企业家的价格政策。

正常能力的产量

货币工资随竞争而上涨 我们首先考虑产量刚好和正常生产能力一样,主观正常价格占优势的那种局面,并且人们预期这种局面会继续再出现,像一种黄金时代那样。只有少数的失业劳动后备军。工会经常施加压力来提高工资,并且他们时时取得胜利,因此在长期中货币工资率一直有上涨的趋势。

货币工资的上涨会提高生产设备的基本费用和再生产费用。因此它会提高主观正常价格。在竞争的情况下,各个企业家的自然反应是相应地提高他的产品的价格,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其他的人也正苦于成本的增高,并且既然大家都在差不多按正常设备能力进行生产,就没有人会怎样担心他的竞争者以他为牺牲品来扩张销售额。如果每个人首先根据他的主观正常价格增高的数目来提高他的售价,那些向别人购买原料等的人就会发现基本费用中这些成分也和工资一样已经上涨,因而相应地提高他们自己的价格。这样,如果大家同样地行动,物价就会普遍地随着工资的上涨而按比例上涨。各项实物资本(包括在制品在内)的再生产成本现在已比它的原始成本高。假定所需要的额外资金可以取得而无须提高利息率, 注132 则实物的总投资的水平就没有理由改变,因为价格既然按货币工资的比例提高,对商品的实际需求没有变动,生产可以在新的较高的主观正常价格下按以前同样的水平继续进行。这时候的局面,根据实物来说,和以前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名义上的一个货币单位的购买力已经普遍地下降。 注133

货币工资随着独占的局面而上涨 一群少数的企业寡头也许一直在相互威胁,要把价格弄得低于任何一个人单独地会愿意维持的标准。成本上涨可能打破那紧张的局面,引起价格超过成本上涨的比例而上涨。同样地,一个独占者可能处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即他感到他可能用较高的价格获得更大的利润,可是又怕牺牲顾客的好感,如果毫无顾忌地提高他的价格的话。成本的增加给他一种表面上好看的借口,既然没有人确实知道他的成本上涨了多少,他现在可以超过比例地提高他的价格了。

价格增长超过工资增长的比例,会减少实际消费,因此产量会降低到生产能力以下。

另一方面,寡头企业家也许仍然处于一种互相牵制的均衡状态, 注134 没有人愿意首先提高价格,因为担心其他的人不这样做;独占者也许在实行一种长期的政策,宁愿(在合理范围以内)自己忍受毛利的低减。在这种情形下,价格不会涨得像工资那样高,对商品的实际需求增加了,一种卖方市场就会发展形成。

货币工资在下降 现在让我们假设,在起初的局面下,虽然工厂设备在充分运行,还有大量的失业劳动后备军(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资本积累赶不上经济组织的增长比率)。工会力量薄弱,工资水平趋于下降。就商品来说,我们的分析和上面是对称的。如果一种勉强的均衡被打乱,价格超过和工资的比例而下降,对商品的实际需求就会扩张。如果价格胶着不动,对商品的实际需求就会缩减。

可是在投资部门里可能会有一种不相称的情况,和我们在有偏向的技术进步下看到的那种情况相类似。生产设备的再生产成本已经降低到过去的成本以下;这是确实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如此,不管一个企业家卖给另一个企业家的货物的价格发生什么变化,因为各个企业家都直接承担他的总投资的一部分(即使仅仅是在制品的成本中由工资代表的那种成分)。从企业家的观点来看,一般前途很有希望,生产设备的再生产成本的降低所节省出来的资金,大概会在工资降低以前所进行的净投资以外,被投入生产。

如果是这样,投资部门里的就业就增加,一种卖方市场便发展形成了。只要这种情况存在,价格降低的比例便小于工资降低的比例(即使价格降低的话),实际工资便会降低。工人的总消费是增多还是减少,决定于就业增加的影响是抵消而有余还是不够抵消由于垄断价格不变而引起的任何毛利的增加。(这是劳动过剩借以加速资本积累的手法 注135 )

卖方市场

当卖方市场形成,价格上涨而失业者减少时,工会有双倍的理由要求提高货币工资;它们的讨价还价的地位很强,而且实际工资最近已经降低。即使劳动是没有组织的,急于增添人手的企业家也可能提高货币工资。如果价格和货币工资按比例地上涨(除了由于市场比以前活跃,价格相对于货币工资而言已经上涨了以外),实际工资没有增高,要涨的压力继续存在。整个经济这时已经濒于通货膨胀的极限。 注136 如果独占者保持价格稳定,实际工资就会随货币工资而上涨,这更助长卖方市场的威势。

当卖方市场在劳动过剩的环境中发展时,长期中一定会有的失业(公开的或者隐蔽的)可能抑制工资上涨的趋势。

买方市场

在买方市场下出现的失业,和相对于生产能力而言的那种劳动过剩,性质大不相同。劳动力过剩(或者技术的失业) 注137 意味着现有的生产设备,按生产能力充分运用时,不够使所有的劳动力充分就业。在买方市场里,就业已经降低到生产能力以下。从长期的观点来看,也许没有劳动力过剩,甚至还是劳动力缺乏。失业是由于需求不足,不是由于没有资本设备给劳动力来操作。

买方市场里的失业比由于劳动力过剩的失业更会使工资下降,因为它往往会同时带来非常低的物价,使企业的利润降低或者出现真正的亏损。另一方面,比较不大可能从刺激投资中得到解决,因为已经有一部分闲置的生产能力,未来利润的前途由于现在的情况黯淡而难以预料。

买方市场工资下降对物价的影响如何,很难做概括的论断。一方面,物价可能已经在主观正常价格的水平以下,企业家觉得进一步降低物价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主观正常价格已经降低。另一方面,很多人都认为如果有人要减价的话,最好自己第一个动手先减;至少在某些市场里盛行着这种想法。只要物价跟着工资一起降低,以实物计算,局面不会受到影响。如果物价胶着不动,实际需求进一步减少,局面就会更加恶化。 注138

调节生产设备能力使它适应可以利用的劳动

在黄金时代的条件下,人们不断地调节生产设备能力使它适应可以利用的劳动,因为任何偶然出现的劳动过剩都会加速积累。调节的手法是通过降低货币工资率使生产设备的再生产成本低于它的原始成本,从而诱致额外的投资。

这种调节手法,由于需求方面的短期波动而受到很大的损害。劳动过剩不会使卖方市场的货币工资下降(虽然可能阻止货币工资上涨),因为卖方市场意味着对劳动的需求最近已有增加。在一个买方市场里,如果劳动过剩之外再加上短期的失业,工资就会下降。然而,在这种局面下,对投资的刺激大概不会发生作用。

由于长期的劳动过剩而发生的货币工资下降的趋势,以历次买方市场时期工资下降的形式出现,这种下降不被卖方市场时期中的工资上涨所抵消。因此,工资下降在它最不能刺激投资时使人最感到它的影响;有助于调节生产设备能力使其适应于可以利用的劳动的那种机械作用,在经济容易发生需求的波动时比在黄金时代的条件下,微弱得多。

这大大地加强我们的结论,即对劳动的需求不足(相对于供给而言)远不如对劳动的供给不足(相对于需求而言)那样会自行调节。 注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