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经①,常道②也。其在于天,谓之命③;其赋于人,谓之性④;其主于身,谓之心⑤。心也,性也,命也,一⑥也。通人物⑦,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⑧,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⑨,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是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注释】
①经:指儒家经典。
②常道:常有的法则和规律。
③命:天命。
④性:天性。
⑤心:思想和意识。
⑥一:统一。
⑦通人物:适合各种各样的人和物。
⑧其应乎感也:反映在情感上。
⑨其见于事也:表现在事情上。
【译文】
经,是固有不变的法则。在天,它被称为“命”;赋予人,它被称为“性”;作为人身的主宰,它被称为“心”。心、性、命,是统一的。它适合各种各样的人和物,通达于四海,充斥于天地之间,贯穿古往今来,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它,没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没有什么能改变它的,所以它是常有不变的法则。
它反映在人的情感上,就是有恻隐之心,能够区分羞恶,懂得谦让,明白是非;它反映在具体事情上,就是父子亲情,君臣大义,夫妇区别,兄弟长幼,朋友诚信。所以恻隐心、羞恶心、谦让心、是非心,与亲、义、序、别、信,是统一的。这些全是所谓的心、性、命。这些都是适合各种各样的人与物,通达于四海,充斥于天地之间,贯穿古往今来,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它,没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没有什么能改变它的,所以它是常有不变的法则。
【原文】
以言其阴阳消长之行焉①,则谓之《易》;以言其纪纲政事②之施焉,则谓之《书》;以言其歌咏性情③之发焉,则谓之《诗》;以言其条理节文④之着焉,则谓之《礼》;以言其欣喜和平之生焉,则谓之《乐》;以言其诚伪邪正之辨焉,则谓之《春秋》。是阴阳消长之行也,以至于诚伪邪正之辨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夫是之谓六经⑤。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
【注释】
①阴阳:产生万物的两种物质。消长:指变化。
②纪纲政事:国家的政治法律。
③歌咏性情:用诗歌来表达思想。
④条理节文:礼仪秩序。
⑤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译文】
这道理用来阐明阴阳盛衰的变化,于是称之为《易》;用来表明国家纪纲政事的实施,于是称之为《书》;用来传递歌咏性情的抒发,于是称之为《诗》;用来彰显大统礼仪的表征,于是称之为《礼》;用来宣泄高兴平和的跃动,于是称之为《乐》;用来甄别真假邪正的标准,于是称之为《春秋》。所以阴阳盛衰的运行,甚至于真假邪正的判断,也都是统一的,也都是所谓的心、性、命。这些都是适合各种各样的人与物,通达于四海,充斥于天地之间,贯穿古往今来,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它,没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没有什么能改变它的。所以称之为六经。六经不是别的,是我心里常有不变的法则。
【原文】
是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①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②行焉,所以尊《易》也;求之吾心之纪纲政事而时施焉,所以尊《书》也;求之吾心之歌咏性情而时发焉,所以尊《诗》也;求之吾心之条理节文而时着焉,所以尊《礼》也;求之吾心之欣喜和平而时生焉,所以尊“乐”也;求之吾心之诚伪邪正而时辨焉,所以尊《春秋》也。
【注释】
①消息:指消长,变化发展。
②时:合乎时宜。
【译文】
所以《易》,是记录我们心中阴阳盛衰变化的;《书》,是记录我们内心纪纲政事的;《诗》,是记录我们内心歌咏性情的;《礼》,是记录我们内心体统仪节的;《乐》,是记录我们内心高兴平和的;《春秋》,是记录我们内心真假邪正的。君子对于六经,寻求内心的阴阳盛衰变化并使之合乎时宜地运行,所以要尊重《易》;寻求内心纪纲政事并使之合乎时宜地施行,所以要尊重《书》;寻求内心歌咏性情并使其合乎时宜地感发,所以要尊重《诗》;寻求内心体统仪节并使之合乎时宜地表露,所以要尊重《礼》;寻求内心高兴平和并使之合乎时宜地跃动,所以要尊重《乐》;寻求内心真假邪正并合乎时宜地辨明,所以要尊重《春秋》。
【原文】
盖昔者圣人之扶人极①,忧后世②,而述六经也,由之富家者支父祖,虑其产业库藏之积,其子孙者,或至于遗忘散失,卒困穷而无以自全也,而记籍③其家之所有以贻之,使之世守其产业库藏之积而享用焉,以免于困穷之患。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而六经之实,则具于吾心。犹之产业库藏之实积,种种色色,具存于其家,其记籍者,特名状④数目而已。而世之学者,不知求六经之实于吾心,而徒考索于影响⑤之间,牵制于文义之末,硁硁然⑥以为是六经矣。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⑦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窭人⑧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何以异于是?
【注释】
①扶:匡扶,匡正。人极:纲纪。
②优后世:为后世之人考虑。
③记籍:登记造册。
④名状:名目及形状。
⑤影响:指没有依据的传述。影指影子,响指回响。
⑥硁硁然:鄙陋且顽固的样子。
⑦守视:看守保护。
⑧窭人:浅薄鄙陋的人。
【译文】
大概古代圣人匡正人间纲纪、为后人而考虑,进而著述六经,就像富家的上一辈,考虑到自己的家产以及库藏中的财富,会在子孙手中遗忘散失,不知道会在哪天陷入穷困并且不能自谋生活,所以将自己家中全部财富的账目记录下来并留给子孙,让子孙后人能够永世守护这些家产库藏中的财富并能够享用,以此避免变得贫困。因此六经,是我们心中的账本,而六经的具体内容,就在我们心中详细地计录下来,就如家产库藏的财富,各式各样的具体物资,全都存放于家里。账本,记录的不过是它们的名称品类数目而已。而世间学习六经的人,不知道要从自己的内心去探索六经的具体内容,却白白地从实际以外的没有根据的传述中去探索,拘泥于文字训诂上无关紧要的小事,鄙陋地认为那便是六经了,这就像富家的子孙,没有专心去守护并享用家中的家产库藏中的实际存在的财富,一天天忘掉散失,而最后终于成为穷人乞丐,却还要傲慢地指着账本说:“这就是我家家产库藏的财富!”这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
呜呼!六经之学,其不明于世,非一朝一夕之故矣。尚功利,崇邪说,是谓乱经;习训诂①,传记诵,没溺②于浅闻小见,以涂③天下之耳目,是谓侮经;侈淫辞④,竞诡辩,饰⑤奸心盗行,逐世⑥垄断,而犹自以为通经,是谓贼经⑦。若是者,是并其所谓记籍者,而割裂弃毁之矣,宁复之所以为尊经也乎?
【注释】
①训诂:对于古书字词句子的阐释。
②没溺:沉溺,沉迷。
③涂:拥塞,堵塞,蒙蔽。
④侈淫辞:宣扬荒诞邪僻的言论。
⑤饰:伪装。
⑥逐世:近世。
⑦贼经:损坏经典。
【译文】
唉!六经之学,它在人世间的不显扬,已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了。看中功利,推崇谬论,这就是混淆经义;学习一些文字训诂,教授背诵诵读,沉陷在浅薄的知识以及琐碎的见解中,以遮蔽天下的耳目,这就是侮慢经文;肆无忌惮地发表荒诞邪僻的论调,竞相以诡辩争强好胜,掩饰其邪恶的内心以及卑劣的行为,在近世获得高身价,而还自认为通晓六经,这就是残害经书。像这样一类人,简直是把所谓账本都彻底割裂抛弃了,哪里还懂得什么是尊重六经呢?
【原文】
越城①旧有稽山书院,在卧龙②西冈,荒废久矣。郡守渭南南君大吉,既敷政③于民,则慨然悼末学④之支离,将进之以圣贤之道,于是使山阴另吴君瀛拓书院而一新之⑤,又为尊经阁于其后,曰:“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⑥矣。”阁成,请予一言,以谂⑦多士,予既不获辞,则为记之若是。呜呼!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注释】
①越城:绍兴。
②卧龙:浙江省绍兴境内山名。
③敷政:施行教化。
④末学:后学。
⑤山阴:一新:翻新。
⑥邪慝:行为不端又残暴的人。
⑦谂:规劝。
【译文】
越城以前有稽山书院,就在卧龙西岗,已经荒废很久了。知府渭南人南大吉君,在施行教化的空闲,即感慨惋惜后学之风的支离破碎,想将其重新划归为圣贤之道,于是命山阴县令吴瀛君扩大书院并翻新,并修建了一座尊经阁在书院后面,说:“经学归于正道,那么百姓就会振兴;百姓振兴,那么就不会有行为不端又残暴的人。”尊经阁竣工后,邀我作一篇文章,以劝喻广大的士子,既然我推辞不掉,于是就为他写了这篇记。唉!世间的读书人,学会了的主张并求理于内心,这也几乎接近懂得如何才是真正尊重六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