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伯与任公,三千六百钓。鳌乎勿吞饵,恐被五老笑。
和伯严留题·鳌矶。清代。易顺鼎。 龙伯与任公,三千六百钓。鳌乎勿吞饵,恐被五老笑。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月夜诸子拉邓翠金仙较书见过索余题字字以羽卿漫赋赠之。明代。梁元柱。 信是蛾眉天上来,玉楼金殿漫徘徊。风前却忆青鸾至,掌上翻惊白燕回。
送钱清远。宋代。韩淲。 出宰清远县,且烧清远香。敛收平生心,岂谓蛮瘴妨。拖舟过高溪,话旧持酒觞。雁翔白云飞,秋思不可忘。
元夕观灯诗 其六。明代。杨士奇。 佛国摩尼三万斛,随春先到凤凰城。红楼紫殿光辉满,还照山河大地明。
横浦十咏·二忠堂。宋代。刘黻。 斯道今犹古,相望百载间。孤忠如白日,遗像对青山。寂寞吾儒事,崎岖世路艰。圣朝仁脉在,先后惨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