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挽百川水,莫挽儿时回。尽书南山石,莫尽儿心悲。
儿心悲如何,念我久病母。呻吟到沉笃,掩抑还哀诉。
“长年亦不望,愿加年三五。阿桐好定婚,阿桢亦完娶。”
如今弟辈归,携家谒母墓。牵衣学拜跪,甥侄各媚妩。
人间万事足,不闻母笑语。忍泪辞新坟,斜阳风满树。
竹岙扫墓三首 其三。近现代。王季思。 倒挽百川水,莫挽儿时回。尽书南山石,莫尽儿心悲。儿心悲如何,念我久病母。呻吟到沉笃,掩抑还哀诉。“长年亦不望,愿加年三五。阿桐好定婚,阿桢亦完娶。”如今弟辈归,携家谒母墓。牵衣学拜跪,甥侄各媚妩。人间万事足,不闻母笑语。忍泪辞新坟,斜阳风满树。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
王季思。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赵孝子卷。元代。卢琦。 仙居连朝雨雪集,孝子血泪盈衣襟。层空忽尔露日脚,寸念直可回天心。何处买山埋白骨,有人作传胜黄金。顾余无限思亲意,南浦相逢感慨深。
春燕。明代。庞尚鹏。 信宿韶光几度新,乌衣门巷已成尘。画堂去住常如客,草屋栖迟不厌贫。一别岂能忘故主,重来犹得寄閒身。社前为报丰年兆,谷口应逢郑子真。
赠别黄平倩编修 其二。明代。区大相。 汉道一何广,周原亦膴膴。碣石既东表,雁岭复西阻。驱车五原上,北眺长城下。列侯半城守,两阶尽干羽。回首望咸阳,兴言陟其岵。谁为北山诗,之子行将父。
承宜隐友兄同还精舍赋短律五首为别 其五。明代。方孝孺。 千载康成学,群贤惜异时。典章秦火尽,礼乐汉书疑。聚讼吾何敢,承家子莫辞。从来参笔削,万一补民彝。
感春二首 其二。宋代。郭祥正。 盎盎酒杯绿,披披花萼笑。虽无同心客,幸有白日照。趋时性已拙,悲歌声不妙。素发未能归,猿鸟应相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