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南冠草》。为慰冰铮铮铁骨,泪沾衿抱。黑狱沉沉不见底,长日如临冰窖。
更虎豹当关咆哮。九死一生终不悔,只哲人零落萦心窍。
喷齿血,抗强暴。
十年浩劫人妖倒。有几人临危不惧,坚持节操。伏虎除妖终有日,四海同声欢笑,又重见春光照耀。
一卷吟笺志节在,是人间血泪凝成稿。凭毅魄,宏诗道。
金缕曲 严慰冰《南冠吟草》读后感赋。近现代。王季思。 读罢《南冠草》。为慰冰铮铮铁骨,泪沾衿抱。黑狱沉沉不见底,长日如临冰窖。更虎豹当关咆哮。九死一生终不悔,只哲人零落萦心窍。喷齿血,抗强暴。十年浩劫人妖倒。有几人临危不惧,坚持节操。伏虎除妖终有日,四海同声欢笑,又重见春光照耀。一卷吟笺志节在,是人间血泪凝成稿。凭毅魄,宏诗道。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
王季思。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偶得。宋代。赵希迈。 村邑萧条廨屋低,茆墙缺处补荆篱。市添人语当墟日,田捲车筒漫种时。公事偶无封印早,小胥习懒赴衙迟。闲行摸索街头石,寻得前朝一片碑。
城楼晚眺适官军出征有感。明代。韩殷。 城上高楼接大荒,离人到此倍堪伤。阶前老马随秋草,篱外寒花带夕阳。南国羽书催部曲,汉宫题柱忆仙郎。可怜今夜千家里,离梦杳如闺梦长。
吕山人客圆明精舍有赠。元代。徐贲。 远与家山别,来依佛殿居。寄斋频施米,作供剩藏蔬。禅处容分榻,经馀许看书。暂随僧结夏,出市也应疏。
浣溪沙 贺石仲璋侍御父年八十五,拜局徒,。元代。刘敏中。 拂旦恩麻下玉墀。六朝元老万人知。知公福庆世间稀。年过太公渔渭日,官如郑武相周时。一行金带五男儿。
和枕石邗上看花韵。清代。悟霈。 一帆烟雨出蛟门,肯信浮萍有定根。今日花前重把臂,拂衣请看海涛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