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
闻道花源无历志,为余衔赠避秦人。
春尽日偶成。近现代。陈三立。 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闻道花源无历志,为余衔赠避秦人。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立春日过荐福寺。宋代。刘敞。 一岁还随一岁来,立春人日竞相催。细细谷风能破冻,熙熙习俗似登台。初阳弄色明高柳,残雪留寒伴落梅。淮北风光元自好,壮心摧谢不胜哀。
送杨士德还潮。明代。湛若水。 送子翳门关,上上官山渡。自渡还自济,千圣同大道。下樵苦不难,上樵苦不早。有形岂不滞,出入更如主。短景倏如流,永怀岁将暮。且莫笑杨朱,杨朱泣岐路。
题画卷五首。宋代。范成大。 凿落秋江水石明,高枫老柳两滩横。君看叠巘云容变,又有中宵雨意生。
点绛唇·有怀苏州。宋代。吴文英。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
送石昌言舍人还蜀拜扫。宋代。梅尧臣。 紫微星宿何煌煌,掖垣华阁上相当。舍人亦与泰阶近,两两联裾如雁行。其间飞星入王垒,天子锡告归故乡。锦鞯金辔照栈去,文园渴令难可望。杨雄位卑才执戟,岂有爵禄多文章。石公官显职且贵,还家展墓酹椒浆。太守趋尘里人避,岷山松柏风凄凉。椎牛行酒与耆旧,老旧醉归呼此郎。公置名分共其乐,敦厚世俗时陶唐。郎呼只作曩日视,安知锵玉侍明光。归来却向凤池直,诏言一出称庙堂。庙堂萧曹不草草,润色鼓动辞琅琅。鳌头蓬莱便可到,蜀人更贺烹猪羊。
丙午初冬寓居报国寺赋诗 其一。清代。曾国藩。 闭门百虑丛忧煎,出门葛蔓相纠缠。苦被尘埃缚欲死,脱身来此亲僧毡。老松大槐遮四径,日月为我生光妍。道人龙钟五十七,黝深碧眼珍珠圆。烹茶煮饼时劝我,亦有山果堆初筵。橐驼对座不相管,两家各有无言禅。皋夔稷契非吾事,休囚饥饱付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