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燕衔泥绕壁廊,巢痕下上暖斜阳。
将雏栖稳黄金屋,影断东风五柳旁。
燕巢。近现代。陈三立。 旧燕衔泥绕壁廊,巢痕下上暖斜阳。将雏栖稳黄金屋,影断东风五柳旁。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送一上人。宋代。吕本中。 我齿久已摇,君发日向白。相逢不相笑,共被老境迫。周旋三十年,近岁多间隔。伊昔无事时,日夕望颜色。此道要琢磨,苦语费思索。不能如宿心,每负朋友责。别我宁陵县,随我昭德宅。所期无二三,可恨已千百。交游大半死,况值兵火厄。举首望八荒,无乃天地窄。凉风吹秋深,江湖动行客。谁能于此时,出语见肝膈。胡尘蔽中原,盗贼暗阡陌。公其无遽行,待我有良策。
送郑正则汉阳迎妇。唐代。李嘉祐。 锦字相催鸟急飞,郎君暂脱老莱衣。遥想双眉待人画,行看五马送潮归。望夫山上花犹发,新妇江边莺未稀。令秩和鸣真可羡,此行谁道负春辉。
监试呈诸试官。宋代。苏轼。 我本山中人,寒苦盗寸廪。文辞虽少作,勉强非天廪。既得旋废忘,懒惰今十稔。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每闻科诏下,白汗如流渖。此邦东南会,多士敢题品。刍荛尽兰荪,香不数葵荏。贫家见珠贝,眩晃自难审。缅怀嘉祐初,文格变已甚。千金碎全璧,百衲收寸锦。调和椒桂酽,咀嚼沙砾碜。广眉成半额,学步归踔踸。维时老宗伯,气压群儿凛。蛟龙不世出,鱼鲔初惊淰。至音久乃信,知味犹食椹。至今天下士,微管几左衽。谓当千载后,石室祠高朕。尔来又一变,此学初谁谂。权衡破旧法,刍豢笑凡饪。高言追卫乐,篆刻鄙曹沈。先生周孔出,弟子渊骞寝。却顾老钝躯,顽朴谢镌锓。诸君况才杰,容我懒且噤。聊欲废书眠,秋涛喧午枕。
下途归石门旧居。唐代。李白。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次韵清明日西湖。宋代。张先。 新火飞烟上柳梢,天供好景助诗豪。江湖一处逢嘉月,溟海同时得巨鳌。白水更随春雨长,青云不及画楼高。千桡插羽鼙声动,十里惊雷夺暮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