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老画师,故家奇男子。
吐胸万邱壑,费尽沟娄纸。
向骋儒侠场,物望笼都市。
不污后车尘,青霄一鹤起。
徜徉履劫余,孤尚缄骨髓。
昏旦促能事,高价掩众史。
自哂救饥耳,道贯养生旨。
酒坐映方瞳,谈舌溢诙诡。
取证髯苏咏,神完中有恃。
会看百岁翁,泼墨添海水。
寿何诗孙翁八十。近现代。陈三立。 当代老画师,故家奇男子。吐胸万邱壑,费尽沟娄纸。向骋儒侠场,物望笼都市。不污后车尘,青霄一鹤起。徜徉履劫余,孤尚缄骨髓。昏旦促能事,高价掩众史。自哂救饥耳,道贯养生旨。酒坐映方瞳,谈舌溢诙诡。取证髯苏咏,神完中有恃。会看百岁翁,泼墨添海水。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送云知事赴余杭。元代。范梈。 一舸发春濑,涓涓沙鹭明。官烦南郡佐,礼重北城迎。海浦潮声暗,山城日气清。宗卿怀故掾,蚤晚荐高名。
好事近·浙江楼闻笛。宋代。汪元量。 独依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终慕为王廷瑞题。明代。徐溥。 椿萱凋谢久,孤子独遐思。宰木乌啼夜,空庭月落时。寻常来梦寐,彷佛见容仪。无限伤心事,相看泪亦随。
寒暄不齐二绝。宋代。洪咨夔。 社后归来燕两三,门前细柳绿掺掺。乞将蝴蝶晴蜒扇,与试鹅黄水碧衫。
蜂。宋代。潘牥。 今岁分成第几房,刳松为屋蜜为粮。门临花圃身长逸,架近松窗蜡渐香。长日去凭双翅远,有时淡染半腰黄。西园风雨无堪采,待得天晴出未忙。
慰公夜听老僧说大龙湫余为述其语。明代。李邺嗣。 两山劈相对,体凹而头出。怒势角终古,欲磕仅不磕。飞瀑自顶来,悬喷下离壁。惊飙忽吹过,左抟或右结。急裹万串珠,疾圜千捧雪。立下触巉岩,一跌扑再跌。回飙忽吹转,团物上未擘。磕石复一响,片片始飘屑。风伯太奔忙,雷君喊无歇。百灵不暂停,混沌至今日。慰公适语我,夜同老僧榻。听说大龙湫,惊起唤奇绝。恍若置此中,狂叫荡魂魄。足仄不得收,目瞬不计睫。始叹世外奇,天地偶一设。老僧既善状,得过慰公舌。慰公既善谈,得入杲叟笔。山神最遥待,高僧与词伯。请更说匡庐,泉声落三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