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芙蓉花已繁,列盆晚菊亦翻翻。
风轻日暖擎瓯坐,留得蜂房长子孙。
闲居偶成。近现代。陈三立。 阶下芙蓉花已繁,列盆晚菊亦翻翻。风轻日暖擎瓯坐,留得蜂房长子孙。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挽范丞相五首 其四。宋代。吴芾。 七十方强半,天胡不慭遗。致身虽宰辅,遭世已艰危。计策安宗社,勋庸载鼎彝。国雠犹未灭,岂料哲人萎。
和原甫郓州乐郊诗。宋代。刘攽。 人事有背向,胜游不长绝。闻公乐郊行,慷慨矜岁月。东山翠屏秀,卢水寒玉直。尚有昔来人,借问宁异昔。菱蕖乱幽芳,梧竹凝茂阴。始知秋意高,讵厌徂岁深。因宜付乐妨,大巧当不为。岛鱼皆自欢,贤者能勿违。华堂庇深沉,皋壤极虚旷。清池湛明辉,寒郊无近响。公来会旌旆,公晏盛笳鼓。鲁酒若醍醐,齐讴艳巴楚。采芹自胥乐,食葚怀好音。因成池上篇,为想思归吟。
过南安峡江下滩多石 其一。明代。湛若水。 昨闻上峡江水浅,今朝下峡江水深。日夜滔滔亦何逼?不尽似我朝宗心。
望九华山。元代。吴师道。 轻舟下池口,遥望青阳郭。云间见九华,争先出锋锷。参差敔背缺,峭锐圭首削。竹箭拔春芽,芙蓉攒秋萼。奇姿信明丽,远势仍联络。下有岩谷幽,真灵谅兹宅。诡哉末世士,强以名号托。丹崖不受滓,青峰镇如昨。千载知属谁?含情寄冥漠。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金缕曲二首。清代。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只看一作:试看)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简范信中钤辖三首 其二。宋代。吕本中。 海角相逢又一奇,更怜朋旧得追随。满堂举酒话畴昔,疑是中原无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