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满溪水,行吟僻更幽。
峰峦依郭曙,草树映波浮。
灯出捞虾岸,烟笼射鸭舟。
鼾声茅舍底,顾影复淹留。
步月溪上。近现代。陈三立。 寒月满溪水,行吟僻更幽。峰峦依郭曙,草树映波浮。灯出捞虾岸,烟笼射鸭舟。鼾声茅舍底,顾影复淹留。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赠刘子卿时刘将赴官镇江并以道别三首。宋代。赵蕃。 江驿频临我,林园屡过公。只言成遂别,何意复来同。有用期思勉,无诗枉坐穷。旧闻京口酒,准拟醉孤蓬。
连景贤脩撰南归书此识别。明代。杨士奇。 万里闽关边岭海,送归晓发道傍车。暂辞金马玉堂直,久忆丹山碧水居。雁影将秋先驿骑,桂香含露袭衣裾。到家想及寒梅节,觞酒花前会里闾。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十三。清代。纪昀。 半面真能各笑啼,四筵绝倒碎玻璃。摇头优孟谁描写,拟付龙门作品题。
静夜。明代。黄淳耀。 寂然生众动,风绪到寒林。虚室不离我,明灯欲照心。杯香无晤语,书拥信讴吟。触物天机内,何须问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