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挈哀音殉鼓盆,只余骸骨块然存。
燎原日愿同灰烬,灵窟天留照泪痕。
为奏咸韶如有悟,终侪培塿不能尊。
吟声出海迎湖舸,圣处还期立脚根。
伯夔酬诗相奖感而次韵却寄不自禁哀音之发越。近现代。陈三立。 自挈哀音殉鼓盆,只余骸骨块然存。燎原日愿同灰烬,灵窟天留照泪痕。为奏咸韶如有悟,终侪培塿不能尊。吟声出海迎湖舸,圣处还期立脚根。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宿真元观。宋代。陈深。 汎汎春风湖上舟,幽寻不觉到瀛洲。碧桃花落门前地,翠柳阴垂水际楼。半夜鹤鸣松院静,一天星照石池幽。瑶林疑有神仙隐,顾得相从物外游。
延祥寺题壁 其二。明代。陈邦彦。 生涯老矣为谁容,岁晏离居事事慵。竹火佐厨分佛供,山云留榻怯晨钟。侵寻旅况年光似,咫尺乡关雾霭封。野性已拚林卧隐,题诗休倩碧纱笼。
婉儿怨戏为敬承作八绝 其一。明代。余继登。 妆成泣秋风,含情泪如雨。不信妖艳姿,空房翻独处。
送泐季潭游天台并送渊侍者归天台二首 其二。元代。张翥。 解夏回天竺,寻真问石桥。邻房留偈遍,归路载经遥。瀑壮秋悬雨,江明日上潮。题诗寄相忆,何处觅山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