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地哀歌有此不,尽收怪变起相酬。
长霄风乱旌旗影,独寐灯摇鼓角秋。
堆案遗经从解秽,列盆晚菊对含愁。
君家父子心源在,句法犹为汐社留。
次韵余鹿门世讲感事。近现代。陈三立。 斫地哀歌有此不,尽收怪变起相酬。长霄风乱旌旗影,独寐灯摇鼓角秋。堆案遗经从解秽,列盆晚菊对含愁。君家父子心源在,句法犹为汐社留。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闺词十二首 其十二。明代。张元凯。 皓魄不常圆,一月圆一夕。明夕倏已亏,天道无停息。人事徒可怜。一亏不复圆。娟娟芙蓉花,弃置秋江边。
宝积寺。宋代。陆游。 偶来游古寺,景逐眼前生。岩上高僧坐,林间野客行。望穷沧海远,吟久暮云平。此境真难到,登临暂适情。
扬州水关作。明代。顾清。 三过扬州十五年,中间日月似流泉。平山花竹隋宫柳,又落东风一梦边。
雨後至近村。宋代。陆游。 年耄身犹健,秋高疾已平。邻翁思问讯,蔬圃要巡行。竹杖轻无迹,芒鞋捷有声。相逢无别语,努力事冬耕。
咏史下·刘弘。宋代。陈普。 三纲政自诛辛冉,二盗清由识士行。江左百年半天下,曾知开辟是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