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性稍疑木石亲,得君添作眼中人。
披襟却带烟霞气,选韵浑忘簿领身。
乡县酱油应染梦,湖堤梅蕾已含春。
偷闲射覆娱长夜,来去扁舟莫厌频。
次韵答德清知事袁潜修袁为湘潭人其县酱油最。近现代。陈三立。 僻性稍疑木石亲,得君添作眼中人。披襟却带烟霞气,选韵浑忘簿领身。乡县酱油应染梦,湖堤梅蕾已含春。偷闲射覆娱长夜,来去扁舟莫厌频。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桂花上侯使君。宋代。袁燮。 秋雨洗残暑,秋空渺寥廓。秋清入花骨,风致殊洒落。何人剪瑠璃,被以宝璎络。英英妙点缀,细细疑纷错。谁知一粟中,十里香喷礴。自便金气爽,不赴东皇约。黄裳得中正,无心羡丹镬。我欲纵幽赏,村醪不堪酌。攀折不辞劳,相对空索寞。负流贤使君,襟怀富丘壑。敬为使君寿,芳菲两相若。
江行杂咏十首 其十 新苗。清代。陈恭尹。 山谷春恒冷,农功晚未妨。计时秋易待,几日绿成行。老幼骑秧马,鸡豚拜谷王。炎州无恶岁,九熟不忧粮。
挽歌辞 其一。魏晋。陆机。 在昔良可悲,魂往一何戚。念我平生时,人道多拘役。五常侵轨仪,夕气牵徽墨。随和乏良聘,枝骈或鸩毒。
招隐诗十九首 其十二。明代。萧光绪。 三吴登眺思愀然,今日都忘是几年。元或堪嘲何用解,雌将自守仅求延。尽知有志书能射,若果无人赠愧鞭。耕雨樵云吾事毕,好凭他手别周旋。
无题。明代。韩上桂。 思张楚瑟拟鸠媒,愿学秦箫绕凤台。柳条欲折不堪折,梅花将开犹未开。虬箭暗浮寒漏永,银河半落众星回。屏中宝炬空垂箸,床上薰笼祇自灰。
惜昔行赠杨仲亨。明代。杨基。 嗟我忆昔来临濠,亲友相送妻孥号。牵衣上船江雨急,辟历半夜翻洪涛。濠州里长我所识,怜我一月风波劳。呼儿扫榻妾置酒,买鱼炊饭羞溪毛。酒酣话旧各涕泣,邻里怪问声嘈嘈。明朝府帖促盖屋,旋飖瓦砾除蓬蒿。大竹为楹小榱桷,覆以菅草并索寔。君时亦自长干来,为我远致书与袍。密行细字读未了,苦语渫渫如蚕缫。收书再拜问所历,灯影照夜吴音操。异乡寂寞遇知己,欢喜岂止馈百牢。藤牵萝绕互依附,濡沫相润脂和膏。薰风昼眠竹几静,落叶夜掩柴门高。黄须为汲东井水,翠袖或送西家醪。中书大官捧檄下,霜鹘脱旋鹰解绦。君前挽鞘我后策,陟险攀峻随猿猱。饥肠午渴掬涧饮,甘滑不啻青葡萄。到家仓卒席未暖,复此赴汴同轻舠。崖高水涩石溜急,时复著力撑长篙。予生有弟皆异域,漂泊幸与君逢遭。君才自是伯者佐,比拟管乐卑萧曹。方期补劓拯焚溺,讵肯析利穷秋毫。比来县邑久芜废,亦有桑柘柤梨桃。遗民可鸠业可复,应屈君辈挥牛刀。他时解绶归故里,相期结居吴江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