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犹留一角山,来凭高阁映衰颜。
晴痕窈窕湖船出,寒籁吹嘘石像顽。
渐湿枯根妨磴道,莫飞醉语落尘寰。
白龙夭矫谁骑出,只带鸦边夕照还。
雪晴登四照阁同闲止杜园。近现代。陈三立。 残雪犹留一角山,来凭高阁映衰颜。晴痕窈窕湖船出,寒籁吹嘘石像顽。渐湿枯根妨磴道,莫飞醉语落尘寰。白龙夭矫谁骑出,只带鸦边夕照还。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浣溪沙。宋代。吕渭老。 微绽樱桃一颗红。断肠声里唱玲珑。轻罗小扇掩酥胸。惹鬓蛛丝新有喜,窥窗月彩旧相从。清宵一醉许谁同。
送人还山。元代。善住。 茅茨抛在翠微间,即栗横肩又独还。松树别来巢鹤大,铜瓶归去蛰龙閒。西风黄叶埋寒径,落日青猿叫乱山。后夜月明谁是伴,枕前飞瀑响潺潺。
挽陈常卿二首。宋代。刘克庄。 幼共从师长五年,暮龄彼此各华颠。我辞台斗先还笏,君望蓬莱忽引船。差胜于朝于市者,相携某水某丘边。老儒未至忘情地,便是瞿聃亦泫然。
过楚用作。宋代。曹勋。 昔见山阳盛,气象吞淮壖。士子世忠孝,民物安园田。再到已屯兵,鼙鼓喧中天。户口莽凋弊,庐里储橐鞬。济师有虎臣,隔岸威腥膻。翠华江梅上,玉阙风尘边。未至重慨叹,荒城委苍烟。貔貅过江南,狐兔游城颠。余民如惊鹿,菜色惨不鲜。呼之莫肯留,犹意虏所专。三过乃三变,感时良泫然。二赵忠益高,仲车魂尚贤。欲吊寂无所,淮月空娟娟。
送光上人还湖南光丞相吴元忠之母弟旧名惇字元常以进士入官已而弃家祝发云。宋代。叶梦得。 弃家忽若遗,四海吴元常。轩冕安足轻,妻孥等毫芒。古来惟仁者,有勇故莫当。枨也自多欲,此心焉得刚。相君抱壮烈,慷慨志亦偿。徒悲萧长倩,屡折终堂堂。子居真俗间,袖手每在傍。十载复相见,挂帆上潇湘。我居卞峰颠,万仞凌穹苍。何时一茅屋,共结两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