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过扬子江。宋代。王令。 长江来何从,远自西极詹。中破蜀山流,始与巴水兼。川原日混合,泪射势益严。奔浑万里流,不自顷刻淹。骇如泻天来,急若赴海添。潮汐日往复,旦暮难安恬。攻冲气何雄,吞囓势未厌。因思禹功成,自匪尧谋佥。久已口效噞,岂复头今黔。余来方冬时,怒风何沾沾。掀轰驾高浪,山阜相联粘。有如合万鼎,就沸烹群检。天阳盛焚烁,鬼力争炰燖。声势欲状说,有口嗟如箝。须臾稍收敛,晴风荡氛{上雨下殲}。涵澄动自息,拂拭良无纤。宛然帝女镜,仰照青天奁。遐观清神心,俯视分眉髯。有如尧舜时,惠泽四海沾。登贤默与虑,流恶声无沾。洗除岩穴空,荡涤昏奸歼。思波浩滂沛,浸润咸滋渐。群山西南来,垂天下帷幨。霜风月凌厉,紫翠生觚廉。无波互澄照,黯惨画一缣。扁舟出中流。俯仰迷顾瞻。人生贵自便,苟信何用占。方期谢黄尘,窃身放苍蒹。闲从鱼鸟游,默相蛟龙潜。筑室近钓岸,巉崖插居檐。行春掇芑薇,坐晚登鱨鮕。仰思峻极高,俯爱善下谦。更与虚旷间,日放诗锋銛。行求避世交,望醉江城帘。出处要皆道,终穷亦何嫌。
上元夜戏作。宋代。王安石。 马头乘兴尚谁先,曲巷横街一一穿。尽道满城无国艳,不知朱户锁婵娟。
君不能徒步上书献天子,又不能移书帝城结王公。
欲将笔力扛九鼎,纸上有说能平戎。宣和治极久忘战,羯奴骑马嘶淮甸。
张持操携徐献之侍郎书见访兼出示著述中兴论诸杂文为赋诗一篇以文轴还之他日亦录寄献之也。宋代。王庭圭。 君不能徒步上书献天子,又不能移书帝城结王公。欲将笔力扛九鼎,纸上有说能平戎。宣和治极久忘战,羯奴骑马嘶淮甸。是时犹屯百万师,无人北向放一箭。大臣搏手知何为,草间公卿儿女啼。至今谋国无上策,读君断藁令人悲。君家人物照青汗,曲江犹识胡雏乱。他年论事要回天,应向荆州寻好汉。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唐太宗吞蝗。唐代。吴兢。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自淮阳别後,一回首、又穷年。叹蓬逐旋飚,叶随流水,星散维垣。南来忽闻归兴,岂苍天、故意要储贤。云慢凌司马赋,风偏动季鹰船。梅窗夜月见修妍。骏辔忆连钱。命画桨溪流,篮舆山郭,囊锦诗篇。休辞岁寒远道,对松篁、莫慰寂寥边。尘榻谁为我下,酒杯惟待君传。
木兰花慢·自淮阳别後。宋代。陈德武。 自淮阳别後,一回首、又穷年。叹蓬逐旋飚,叶随流水,星散维垣。南来忽闻归兴,岂苍天、故意要储贤。云慢凌司马赋,风偏动季鹰船。梅窗夜月见修妍。骏辔忆连钱。命画桨溪流,篮舆山郭,囊锦诗篇。休辞岁寒远道,对松篁、莫慰寂寥边。尘榻谁为我下,酒杯惟待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