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语简以遒,饶舌泄幽秘。
洗尽闤闠腥,阐此林壑气。
日予炯灵台,颇已窥彷佛。
声利汹金鼓,耳目易烽燧。
未用死灰渠,我道故自异。
耿耿终莫易,当如浊时水。
浊匪却而澄,浊自靡所寄。
子本不避俗,而俗若子避。
共袖剥啄手,为子成僻邃。
任物解外梏,冥心蕴真诣。
亦子谢尘嚣,亦不臞吾意。
岂但静所守,经世可如是。
题王伯畏清心堂。宋代。汪炎昶。 记语简以遒,饶舌泄幽秘。洗尽闤闠腥,阐此林壑气。日予炯灵台,颇已窥彷佛。声利汹金鼓,耳目易烽燧。未用死灰渠,我道故自异。耿耿终莫易,当如浊时水。浊匪却而澄,浊自靡所寄。子本不避俗,而俗若子避。共袖剥啄手,为子成僻邃。任物解外梏,冥心蕴真诣。亦子谢尘嚣,亦不臞吾意。岂但静所守,经世可如是。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
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元宵饮华中秘宅上 其一。明代。袁宏道。 青丝华管夜从容,客正阑时酒正浓。堂上观灯莲品品,尊前顾影面重重。博他镜月千回醉,假我云山第几峰。麈尾奋来毛欲尽,当筵风雨约谭锋。
寄谢茂秦。明代。李攀龙。 老去长裾满泪痕,秋风又曳向何门。可知十载龙阳恨,不道前鱼亦主恩。
右。宋代。陈宓。 诗跨唐人未数钱,定应妙思入风烟。才堪华国华宁老,句得惊人即是仙。世事但将酬一醉,侯封那可敌千篇。天葩况值春初到,蜂蝶纷纷看扑缘。
送人宰永泰。唐代。方干。 北人虽泛南流水,称意南行莫恨赊。道路先经毛竹岭,风烟渐近刺桐花。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下马政声王事少,应容闲吏日高衙。
送泰州博何道充。明代。湛若水。 通州广文何道充,和气可挹如春风。四载泠泠振铎声,至今闻者开盲聋。此风传播自扬泰,欲得师者人人同。鹿门文选知在扬,补之泰州从众公。何君义气更喷薄,生死交情不改矱。安溪倾盖始定交,临死后事以相托。君之高义激秋云,携丧并子同南舶。教子全丧谢九原,略无难色见然诺。嗟嗟世上平生交,临难反眼若不识。临难反眼若不识,闻君之义宁无怍。始知动人自有本,知本可与共圣学。愿君充此恻隐端,优与诸生入圣门。
长春楼为休宁杨处士赋。明代。潘希曾。 休阳山水胜东南,处士楼居倚蔚蓝。春占四时偏耐老,云耕千亩不嫌贪。门楣喜有金章客,樽酒堪供玉麈谈。好学郎君年更妙,束书千里过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