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思独往,坐为尘事撄。幸接金门客,相攀桂树荣。
峰微片云度,谷静众禽鸣。何年将结社,与子共逃名。
同皇甫子循游横山二首 其二。明代。唐顺之。 常时思独往,坐为尘事撄。幸接金门客,相攀桂树荣。峰微片云度,谷静众禽鸣。何年将结社,与子共逃名。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丈人行乐鉴江边,真境瀛洲遂盛传。闻道麒麟天上瑞,不知七十地行仙。
一星南极辉珠蚌,连璧东床引玉田。宁似世人婚嫁累,移家游岳定何年。
瀛洲丈人七十举子李伯襄宗伯黄逢永孝廉其婿也徵诗为寿。明代。陈子壮。 丈人行乐鉴江边,真境瀛洲遂盛传。闻道麒麟天上瑞,不知七十地行仙。一星南极辉珠蚌,连璧东床引玉田。宁似世人婚嫁累,移家游岳定何年。
言溪早起。宋代。杨时。 短日催征辔,听鸡踏晓霜。远山频入望,薄酒漫搜肠。湘浦莼丝滑,吴淞脍缕长。何时一疏放,把钓卧沧浪。
余至汧阳辱彦博明府孟昭赞府相留连日有郊行之乐同赋近诗八韵为别。明代。王祎。 客路勌驱驰,郊游稍息机。正缘寻淡泊,岂是觅芳菲。堤树迎行旆,檐花扑舞衣。曲声浑觉软,酒力尚嫌微。岁月惊春尽,功名叹志违。写情汧水去,矫首陇云飞。坐席醺仍促,回鞭晚不挥。人生多聚散,明日遂东归。
夜过曾孚先。宋代。刘攽。 索我形骸内,从君里巷居。度阡仍越陌,酌醴更焚鱼。残雪春泥熟,青灯缺月初。谁能惮乘兴,叹息岁将除。
古有所思行。宋代。张宪。 我思古之人兮不可从,乃在黄土之底,青编之中。青编几帙载名姓,黄土万冢埋英雄。重泉黯黯隔白日,宰树飒飒生悲风,虽我有语谁为通。皇天不肯惜人物,百年转眼如飘蓬。秦皇汉武气焰盖一世,彭殇丘跖俱成空。黄帝升鼎湖,桥山葬遗弓。虞舜死九疑,銮舆不还宫。明王圣主只如此,纷纷余子真蝼蚁。二女泣兮湘竹斑,群臣归兮弓剑闲。吊古昔兮望远,见江上之青山。白玉椁,黄金棺,千年滞魄生辛酸。功名震主亦闲事,不若樽前且破颜。
忆同学徐拙庵侍御二首 其二。清代。张洵佳。 文章水月妙空明,让尔金鳌顶上行。梦想京华音信杳,身归梁苑去来轻。尘容旧改君难识,白发新添我亦惊。毕竟陇头香稻好,自耕还待故人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