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一何难,迎曛尚据鞍。林应千鸟宿,天已万星寒。
月出明前渚,风声杂近滩。荒城知未远,隐隐气中看。
晚投盐山县。明代。李舜臣。 行路一何难,迎曛尚据鞍。林应千鸟宿,天已万星寒。月出明前渚,风声杂近滩。荒城知未远,隐隐气中看。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夜坐有感。宋代。吕本中。 五更月落鸡未鸣,小炉残火犹晶荧。道人强起理衰疾,不闻松声闻雨声。跏趺坐稳百念去,岂有宿梦令神惊。平生于世万事懒,况复今兹饱忧患。中原北望四千里,三年不见南飞雁。著身天涯未为远,所至风沙莫深叹。时寒但趁僧房火,日暖可赴邻家饭。岭南无瘴便可老,江头有酒犹堪唤。嗟哉宁子不自休,辛苦饭牛过夜半。
和李克约东皋杂兴四首 其三。元代。成廷圭。 闭户拙于公是非,似与江湖踪迹稀。酒中从令客骂坐,爨下却念儿啼饥。松江之鲈固可食,沙苑有鸟宜高飞。干戈满地正如此,万水千山何处归。
次庐月山贺建造韵。宋代。方逢振。 辙雪营巢近岁除,樵奴溪友落成初。卜邻喜有玉川子,作计拚为陶隐居。架上多储韩杜卷,案头不著老庄书。乾坤自有关心事,非是幽人偏爱庐。
王继学晚过舍下翌日惠诗两章用韵答贶。元代。范梈。 平生病太史,浅陋愧曹邦。自足封函谷,聊须垒受降。黄钟知和寡,白璧动成双。天外谁招得,清风满八窗。
自题小像集唐十二首 其七。清代。瞿士雅。 百遍相看意未阑,了然尘土不相关。扁舟厌泊烟波上,湖水平铺碧岫间。容貌静悬秋月彩,高情长共白云闲。画中留得清虚质,何用烧丹学驻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