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步通樵径,穿林挂箨冠。小寻溪磴坐,又过竹楼看。
蕉鹿双心化,鱼矶一水寒。薄游从此发,前路正漫漫。
入云门。明代。刘宗周。 缓步通樵径,穿林挂箨冠。小寻溪磴坐,又过竹楼看。蕉鹿双心化,鱼矶一水寒。薄游从此发,前路正漫漫。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
刘宗周。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多丽 桂花下作。清代。吴曹直。 嫩凉天,西风吹遍郊原。正楼头、一声长笛,泬寥秋气堪怜。渐芳洲、飘残黄叶,更曲沼、凋尽红莲。秉烛心期,支筇意兴,恰逢丛桂吐华研。小山畔,凌霜挺秀,翠荫复来圆。还证取、香闻鼻观,无隐真禅。对清尊、浅斟低咏,待看月影婵娟。近露华、沾衣欲湿,奈蛩语,当户争传。知道明年,重逢此日,萍踪飘转在谁边。多应向,山程水驿,茸帽控丝鞭。花如织、盛筵难再,也合潸然。
夏霖行。明代。吴世忠。 女娲之墓波面悬,无人力补东南天。雷公玉女不知天已漏,复鸣天鼓大笑于帝前。江翻海倒地无轴,六鳌飞上层霄颠。遂令万姓赤子为鱼鳖,三山五岳俱回旋。郡国嗷嗷诉愁苦,九龙九龙尔无侮。吾欲诛九龙,醢之充我一杯脯。大声叫帝阍,又恐阍者怒。心知事不济,反锁卧环堵。即今一月仍滂沱,太阴犹离毕之阿。农人预愁耳生禾,百草烂死讵足多。丰年之望已蹉跎,霖乎霖乎奈尔何!
喜见周司法和诗有赠仍用元韵。宋代。赵蕃。 路绝岭梅赠,江摇沅茝春。敢云倾盖故,喜甚诵诗新。刀笔非吾事,文章可致身。江陵法曹掾,宁久滞斯人。
江西赵漕送丞相行状索挽诗 其一。宋代。韩淲。 叹息经邦志,恢洪发大魁。两宫传眷赏,诸老竞招徕。雨露铨衡际,风云史馆开。宗英图一相,盛事却生哀。
题汉初东岩。宋代。冯时行。 疏官寂寂解行衣,脱木萧萧立翠微。江带暝烟随意曲,鸟翻落日向人归。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此花紫色,英藻繁缛)。唐代。李德裕。 吾爱山中树,繁英满目鲜。临风飘碎锦,映日乱非烟。影入春潭底,香凝月榭前。岂知幽独客,赖此当朱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