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疏林见小桥,绿杨深处有红蕉。
无端眼界无分别,安置心头不肯销。
马上有见。唐代。李茂复。 行尽疏林见小桥,绿杨深处有红蕉。无端眼界无分别,安置心头不肯销。
字里世次不详。初为会府从事,晚年官至泗州刺史。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二三引《南部新书》。《全唐诗》存诗2首。 ...
李茂复。 字里世次不详。初为会府从事,晚年官至泗州刺史。事迹见《诗话总龟》卷二三引《南部新书》。《全唐诗》存诗2首。
寄题建安公梅山堂。宋代。张栻。 梅公山色近庭除,胜日供公几杖余。千古谩传栖迹地,当年谁忆爱君书。丹心炯炯元无间,白发星星不用鉏。待得斯民俱奠枕,归来端亦爱吾庐。
慈孝寺送顾待制次韵和孔舍人。宋代。刘攽。 丈夫老益壮,鬓毛岂知秋。多君志慷慨,不避千里游。跃马过黄河,北视三四州。要官在东序,河图间天球。古来功名人,未就不肯休。譬如凿空使,尚致安石榴。况今南亩民,往往东西流。还定安辑之,千仓仍万辀。
舟中得催字。宋代。陈必复。 山郭少晴日,春阴欲酿梅。岸痕新雨过,岛色晓云开。数鸟烟中落,一帆天外来。溪行正如画,频报长年催。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一箧磨穴砚。两汉。佚名。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秋夜会宿李永宅忆江南旧游。唐代。耿湋。 偶宿俱南客,相看喜尽归。湖山话不极,岁月念空违。子夜高梧冷,秋阴远漏微。那无此良会,惜在谢家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