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
避草每移径,滤虫还入泉。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
律僧。唐代。张籍。 苦行长不出,清羸最少年。持斋唯一食,讲律岂曾眠。避草每移径,滤虫还入泉。从来天竺法,到此几人传。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题画 其二。魏晋。陈寿。 洞庭微雨晓生波,一棹云山楚客过。绿遍蘼芜归未得,东风閒唱竹枝歌。
秋日杂兴。宋代。范成大。 夕阳下桑柘,余晖挂西山。西山在何许?冉冉紫翠间。彩云无朝昏,绿萝竟暄寒。昔与霞上人,同跨双飞翰。上凌紫霄峰,下弄白石湍。风吹堕渺莽,及此行路难。佳人应望予,我岂真忘还。
柯山制墨胡处士求隶字。宋代。张炜。 有客落魄游京都,形服差类山泽臞。袖攜一纸故友书,来求古隶铭墨模。我方临池且自娱,触拨雅兴生江湖。坐扣墨法果不诬,出示数饼泥金濡。质模温润凝龙酥,麝气酷烈清透肤,浣濯研沼尘滓无,磨动淳漆生金壶。吴笺半幅翻雪腴,碧雪掩冉生兔须。豪家有钱貯金珠,谁肯淡好如吾徒。自怜我为贫所拘,倾囊尽易令无余。临行束担付獠奴,就索诗句荣归途。天下具眼不可污,芳名岂借人言沽。
野饭。明代。顾璘。 轻车度岭歇,野饭趁墟烟。半席小茅舍,一杯幽涧泉。民情怀使节,露积喜丰年。宝剑冰三尺,豺狼尔莫前。
此儿行重寄明卿。明代。李攀龙。 我闻南康大如斗,明卿佐理常什九。昨日中丞抗疏荐,贤声辄满朝廷口。豫章计吏入图事,爱君未敢援以手。小臣怜才上白状,相公良久疾其首。量移亦已从浩荡,不然径逐此儿走。谁知片言触忌讳,毕竟功名成掣肘。丈夫失意分自当,穷来傍人人避藏。苦我折腰骨太劲,看他伏谒项能强。纵令慢世无不可,似尔干时岂所长。莫作拂衣少年态,宦游须使及春阳。大舒楚歌小舒舞,是处江山好断肠。王郎至今栖北海,帐前万骑绿沈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