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手者谁,合掌者谁,击拳者谁。只这些伎俩,人犹错会,无为妙理,孰解操持。我为诸公,分明举似,老子瞿昙即仲尼。思今古,有千贤万圣,总是人为。可怜后学无知。辨是是非非没了期。况天地与人,一源分判,道儒释子,一理何疑。见性明心,穷微至命,为佛为仙只在伊。功成后,但殊途异派,到底同归。
沁园春·叉手者谁。元代。李道纯。 叉手者谁,合掌者谁,击拳者谁。只这些伎俩,人犹错会,无为妙理,孰解操持。我为诸公,分明举似,老子瞿昙即仲尼。思今古,有千贤万圣,总是人为。可怜后学无知。辨是是非非没了期。况天地与人,一源分判,道儒释子,一理何疑。见性明心,穷微至命,为佛为仙只在伊。功成后,但殊途异派,到底同归。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
李道纯。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和孙器这清风楼。宋代。司马光。 贤侯宴枚马,歌鼓事繁华。晚吹来千晨,清商落万家。平原转疏雨,远树隔残霞。宋玉虽能赋,还须念景差。
游骊山。宋代。孙渐。 晓促零口征,晚留华清宿。弥月倦纷埃,晞发莲汤浴。夜雨闹庭梧,漏长秋睡足。平明径欲西,霁色开林麓。遂作朝元游,聊放千里目。嵯峨北来横,渭水东转曲。坡田散牛羊,沙岸翔凫鹜。爽气袭衣裘,青烟生井屋。忆昔唐天子,承天溺爱欲。翠辇拂行云,钩陈裹幽谷。遗址今尚存,缭垣半颓覆。玉像暗真仙,石槽标饮鹿。羯鼓寂无声,连理空馀木。长生岂难求,有道书丹箓。泪未忘马嵬,恨已悲金粟。往事寄冥冥,芳草依然绿。
寄题抚松堂。宋代。苏过。 胸中朝市远,何必择所居。门无结驷客,山林入吾庐。西洛有君子,筑室城之隅。种松在庭户,志与渊明俱。朝挹西山爽,暮寻南涧娱。霜中鹤骨瘦,雨夜龙髯疏。主人应相似,节抱陵云孤。不知寒暑迁,肯徇世俗趋。昔称水南北,去曳侯门裾。能伴松菊老,固知泾渭殊。我恨营口腹,敛板惭妻孥。三径未能归,高卧子不如。青衫满尘土,何时返樵渔。未用北山移,我来只须臾。
美人行。元代。岑安卿。 锦云窣地春风软,彩鸾影展乌云绾。绣茸慵理怯馀寒,宝凫烟断花阴转。露晞香径苔藓肥,凤鞋湿翠行迟迟。凭阑无语何所思,默看双蝶花间飞。
戏咏榆荚。唐代。施肩吾。 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