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南江近,青山北郭遥。江清目渺渺,林冷发萧萧。
食鲙知晨钓,听歌识暮樵。寻常送归客,不过水西桥。
郊墅杂赋 其十三。明代。高启。 红树南江近,青山北郭遥。江清目渺渺,林冷发萧萧。食鲙知晨钓,听歌识暮樵。寻常送归客,不过水西桥。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仆射陂醉归即事。金朝。元好问。 多生曾得江湖乐,每见陂塘觉眼明。诗酒共寻前日约,风阴新自夜来晴。春波澹澹沙鸟没,野色荒荒烟树平。醉踏扁舟浩歌起,不须红袖出重城。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得水字。明代。刘基。 草根蝼蝈鸣,湖上蒹葭靡。繁林溺深绿,清池散圆紫。离居昧节序,陶情赖佳士。泛舟出郊甸,缓步信所履。壶觞展倡酬,及此晴日美。啸歌望山川,慷慨集悲喜。豺狼未鼎镬,郊野尚多垒。铁衣挂儒冠,好爵逮麻屣。吾侪幸味苦,得似道旁李。无思身外忧,摐意聊复尔。归云入禹穴,返照射宛委。鸟啼树有风,帆过烟生水。兴尽各言还,月明城角起。
前日从赵漕饮因得遍观所藏书帖之富既戏成三。宋代。张栻。 乌云夭矫天欲雨,虚堂美荫共徜徉。开奁百轴惊传玩,更觉人间六月凉。
送王文学比玉教授宜兴。元代。李裕。 诸生新进士,文学旧科名。经训知能事,才华况老成。高文惊吏部,小选得权衡。白发南州士,因君竟被荣。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送杨少尹序。唐代。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漳州白莲僧宗要见遗纸扇每扇各书一首。宋代。蔡襄。 滉白新牋卷線稜,刮青纤竹缠红藤。可怜子夜书帷下,一片圆光得未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