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悲同永诀看,当年闻语泪先潸。国门一出成今日,泉路相思到此山。
月魄在天终不死,涧流赴海料无还。飘零剩墨神犹攫,剔遍荒苔夕照间。
鼓山觅竹坡题句不得怆然有赋。清代。陈宝琛。 小别悲同永诀看,当年闻语泪先潸。国门一出成今日,泉路相思到此山。月魄在天终不死,涧流赴海料无还。飘零剩墨神犹攫,剔遍荒苔夕照间。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
陈宝琛。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昭君怨 题娟红女史题壁诗后。清代。朱玙。 已去青衣江畔。剑外乡云望断。旅舍暗伤神。柳眉嚬。堪叹才多命薄。此日恨凭谁托。题壁欲销魂。半啼痕。
次韵岑彦高史强本春日书怀二首 其二。宋代。苏过。 逝水不可复,百年行中分。自嗟齿发故,晚境桑榆邻。节物谩消长,枯荄不知春。轩裳叹鸡肋,雀鼠盗廪囷。学艺晚愈拙,弹冠力难陈。澹然忘出处,任此无心云。世路羊肠险,恐遭象齿焚。何如老山泽,憔悴非逃秦。嵩少幸咫尺,云泉许容身。平生馀嗜好,舍旧当谋新。安心本无法,妙理契析尘。优哉真卒岁,岂复悦华纷。
登友人小楼。明代。伍瑞隆。 萧条秋色满平芜,大隐如君兴不孤。诗罢凭高发清啸,满窗明月坐冰壶。
金陵古意。明代。周是修。 天地开王国,山河拱帝州。双龙青汉阙,九凤碧云楼。甲第俱连戚,高门总列侯。雕舆回玉轴,宝马鞚绒䋺。城树交驰道,宫花隐御沟。旗旄严扈从,笳鼓竞周游。长乐春风起,昆明宿雨收。晓钟闻阆苑,仙仗绕瀛洲。公子辞金屋,王孙上綵舟。哀弦随妙舞,急吹杂清讴。锦殿祥烟积,朱城佳气浮。仰瞻凌斗极,俯瞰迥林丘。万古英雄地,繁华自不休。
拟古十首 其三。元代。周砥。 南国有佳人,蛾眉艳清秋。芙蓉含玉露,不足比娇羞。明月照裳衣,清霜肃衾裯。因此贞洁性,宜为君子逑。置之昭阳殿,飞燕焉足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