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装清晓来江浦,瘦马羸童犯山雨。
解鞍入寺闻钟声,堂上僧斋日初午。
故人聆我足音喜,纱帽相逢坐东庑。
别来几日颔生须,相见惊疑更问语。
念昨与君俱随书,贫贱不为人比数。
侍郎门馆乏容悦,举子文章惭莽卤。
瞽言强献亦何有,君去东州我之楚。
可怜今日江头路,草草逢君具鸡黍。
我贫无策未容饱,君禄虽微不犹愈。
如今未可计得失,且作新诗致醇醑。
汤村逢陈安性。宋代。晁补之。 束装清晓来江浦,瘦马羸童犯山雨。解鞍入寺闻钟声,堂上僧斋日初午。故人聆我足音喜,纱帽相逢坐东庑。别来几日颔生须,相见惊疑更问语。念昨与君俱随书,贫贱不为人比数。侍郎门馆乏容悦,举子文章惭莽卤。瞽言强献亦何有,君去东州我之楚。可怜今日江头路,草草逢君具鸡黍。我贫无策未容饱,君禄虽微不犹愈。如今未可计得失,且作新诗致醇醑。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归来。唐代。杜甫。 客里有所过,归来知路难。开门野鼠走,散帙壁鱼干。洗杓开新酝,低头拭小盘。凭谁给麹蘖,细酌老江干。
次张昌化合溪新亭韵。宋代。刘过。 燕尾溪流上下分,中馀里许地翻平。林疏邑屋高低见,水涨航船来往轻。坡老已仙谁杰作,诗人为县得重评。唐山见说双溪馆,今见双溪亭又成。
桕坑。宋代。戴表元。 西去疑无路,谁知是剡津。行多收桕客,住有掘苓人。寺隐山前古,村经水后贫。时时百里外,来此祭田神。
【双调】得胜令。元代。张养浩。 四月一日喜雨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欢喜的无是处!
题鹿田西寺壁。宋代。吴琳。 为从吏隐招提宿,相望城中隔几尘。云暗雨来疑是晚,山深寒在不知春。锄松得石添幽径。接竹通泉隔近邻。此去又寻三洞约,初平应怪我来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