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简摇毫气吐虹,兴余庭药咏残红。
今宵文字知无几,鼾睡帘中笑二公。
次韵贡父子开直宿。宋代。苏辙。 掷简摇毫气吐虹,兴余庭药咏残红。今宵文字知无几,鼾睡帘中笑二公。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赠越客。唐代。马戴。 故国波涛隔,明时已久留。献书双阙晚,看月五陵秋。南棹何时返,长江忆共游。遥知钓船畔,相望在汀洲。
秋风辞送梁生。明代。陶安。 凉飙荡平野,远送宾鸿翔。萧萧西北来,草木忽变黄。不惜草木衰,寒入客子裳。晓窗凋鬓影,夜堂摇烛光。值此素节宴,令人怀故乡。援琴赋将归,苦雨菊有芳。盼望扫积阴,下土见太阳。明当吹羽翰,高飞戾穹苍。
得来书有感因成四十字呈夷仲宣仲。宋代。毕仲游。 独坐长如醉,书来意暂醒。未能论会合,犹且慰零丁。客少庭稀扫,人回户又扃。归期试閒卜,见说紫姑灵。
杂诗 其二。魏晋。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1],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2]。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3],挥杯劝孤影[4]。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5]。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都中赠别范岱云大令。清代。柯劭憼。 前年河北有书至,知君共作邺中客。风尘暗天道路长,寄书何由到君侧。今年予季初射策,春风共上长安陌。君时亦来甫下车,抱袂渐得亲颜色。燕台三月风景殊,白日不见黄尘趋。杜门客馆不复出,踪迹往往嫌多疏。尔来天气复清霁,访君一为倾欢娱。郎官大令今二苏,谈诗不见心踟躇。街头泥滑春雨初,观棋邀我高君庐。天门蕊榜照九衢,南宫姓字君则无。晋州齐州千里俱,分飞急又唱骊驹。君言航海欲归省,我闻此语生嗟吁。我家闽宰故丈夫,荒祠落日空啼鸟。归骨未得返故都,眼穿不见螺江书。即今沦落昔不知,艰难万事谁能图。感君意气真吾徒,为君长语留斯须。海水东流南北区,嗟君此去天一隅。明朝分手九河道,他日相思万里馀。
古意赠伯玉中丞二首 其一。明代。王世贞。 娟娟闺中秀,托质为君助。中夜理笄总,日织三丈素。本用报君恩,惰者反成妒。蛾眉当秋风,飒然垂将暮。二八更代进,回光焉反顾。芙蓉鉴铅华,使我欲不御。岂在惜朱颜,实以宗祀故。止止且勿陈,欢爱尚中路。